电影《燃情岁月》在豆瓣和IMDb上的评分为什么相差那么多?
目前豆瓣给出了8.7,而IMDb给出7.4,
豆瓣上的一个评论获得了136赞同:
『我欣赏忠诚于内心,忠诚于野性的灵魂,因为他们坚持自我所付出的代价,我付不起』,
显然是欣赏Tristan的野性和不羁;而IMDb却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持有这样的观点:
「Am I the only one who thought Tristan was incredibly selfish and self centered?」
Tristan? - IMDb这是因为豆瓣和IMDb用户群体的差别,还是因为东西方价值观的不同?
(有类似纠葛的影片还有《碧海蓝天》,豆瓣和IMDb分别给出8.7和7.6)
这样的例子很多的,还有《魂断蓝桥》什么的。
这不是豆瓣和IMDB的区别,而确实是东西方价值观的区别。
首先,豆瓣是五分制(五颗星分别代表2、4、6、8、10分,没有0分,所以电影的最低分理论上只能是2分),而imdb评分是10分制,所以从统计上看豆瓣对同一部电影的评分会天然比imdb的分数高出0.5分。
其次。。。看到都在分析文化差异、文化包容、电影三观什么的,就没人认为《秋日传奇》并非一部绝对佳作吗?无论是剧情、表演还是电影语言表达。imdb的分数已经够高了。
最受豆瓣待见却不受IMDB待见的10部影片:
第10名:天空之城
第9名:罗马假日
第8名:熔炉
第7名:怦然心动
第6名:当幸福来敲门
第5名: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第4名:放牛班的春天
第3名:海上钢琴师
第2名:泰坦尼克号
第1名:霸王别姬
最受IMDB待见却不受豆瓣待见的10部影片:
第10名:回到未来
第9名:无间道风云
第8名:后窗
第7名:夺宝奇兵
第6名:美国X档案
第5名:西部往事
第4名:生活多美好
第3名:星球大战
第2名:好家伙
第1名:星球大战V:帝国反击战
个人看法,两个原因在于豆瓣的人群并不全是对电影很熟悉的人,还有来自于音乐、书以及社区的用户,再就是随着豆瓣新用户的流入,整体拉低了豆瓣用户的年龄段,导致评分用户的水准偏低,有一部分用户开始深入接触电影是来自于前人写的各种电影推荐文章,像《燃情岁月》《碧海蓝天》这两部就是我经常会在各种电影推荐里被极力渲染的电影,这就导致用户评分时加了很多感情分。
imdb过8分的基本就是经典类的,9分以上除了《教父》《肖申克的救赎》之外就很少了,而豆瓣上过9分的一抓一大把,特别是动画片,豆瓣普遍偏高。
PS:《燃情岁月》看看帅哥还是挺好的,《碧海蓝天》导演吕克贝松的片子完全是被国内文青炒热的,除了《这个杀手不太冷》还值得一看(这片在国内文青眼里也是虚高),其它真的是爆米花电影,没有任何营养。
夹杂点个人情绪:我极为厌恶《美丽人生》《海豚湾》《疯狂原始人》《三傻大闹宝莱坞》,奈何豆瓣和imdb给的分都挺高的,导致我没理由抽那些评高分的人脸。西方很多普通人其实是比较肤浅的。
我看过一些美国论坛里人说苏珊被三个兄弟都fuck了太不真实了给差评。其实很多美国人都没有多少文学积累,他们欣赏不了优秀的戏剧。要说乱伦程度,古希腊悲剧里面多得是,要说人物的自私和冲动的程度,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但是俄狄浦斯王就是经典。
所谓的自私的,冲动的,大多数人想做但做不到的,那种人格其实就是英雄主义。英雄主义是对命运的反抗,而这种反抗只能以英雄毁灭作为结局,好的作品总是有这些元素,内心的冲动,无力逃脱的宿命,对宿命的反抗与斗争,最终与命运达成和解。和解的方式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压抑自己的冲动从而与命运妥协,而英雄选择以自我毁灭的方式与命运和解。这就是为什么艺术作品当中英雄形象会那么的反常识,反生活化,这就是戏剧性的来源。
为什么主角tristan他想要保护的角色都die young?因为他蔑视命运,诅咒上帝,这痛苦是他收到的惩罚。就好像奥德修斯得罪众神被在海上放逐了10年,又好像西西弗斯得罪神灵而被罚终身的苦役。古希腊英雄反抗神的几乎都没啥好下场,这就是宿命。
为什么最后主角被熊杀死,说“It was a good death.”?我看到有美国人说被熊杀死很恶心,差评。其实他们是看不懂这么简单的隐喻的。因为tristan就是熊,他的死是他自己选择的命运,他是被另一个自己杀死的,这是英雄的最好的死亡。
为什么说“His grave is unmarked, but it does not matter. He had always lived in the borderland anyway, somewhere between this world and the Other.”?首先因为英雄本身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他过完了自己反抗的一生,别人如何评判就已经没有意思了,所以it does not matter. 他的死亡使他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丛林中那只熊就是他自己,所以他always lived in the borderland.
很多人打分其实很随意,他们就看到“什么?内心冲动不受理性约束?差评!”“什么乱伦了太恶心了!差评!”“什么?啥特效都没有还不如去看复仇者联盟。”,西方大众(尤其美国人)的无知和浅薄是长久以来都备受戏谑的。他们很多人都只关心视觉是不是震撼,不太关心字句的运用,不喜欢推敲文字的妙处,对于剧情的框架他们看不到内在的逻辑。
中国人不要妄自菲薄,很多中国人的思维其实要比美国人深刻得多。
最后再说一点,海豚湾是什么鬼?这种片子登上豆瓣排行榜,同时也说明民族主义在中国很有市场。首先我认为评价一部电影好不好是件客观的事,也是件主观的事。
客观是说剧本/剪辑/摄影/音乐等等多技术层面的东西多少有些客观的标准来评判;主观是指观影后产生的想法与感受,作为附加的价值加在这部电影上,这部分感情与思考也许同电影本身关系紧密,也许没有很紧密甚至超越了电影本身,如果基于此产生了有价值的想法,那么这部电影就是有价值的。当然人因为个人的素养,知识储备,鉴赏水平,思考深度各不相同,甚至还有些人先入为主没看过电影就被评价定下了印象……这些因素对一部电影的评价都有影响,感受不同是理所当然。
客观的评价标准不为一,主观的更是千差万别。“三观不正”就不是好电影?三观是谁的三观?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十九世纪的还是二十世纪的?古典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的?美国的还是法国的?原住民的还是殖民者的?政客的还是人民的?是剧本展现的符合剧情创作需要背景的还是老少咸宜阖家欢乐讨好观众的三观?作为个人来说,当然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喜好与评判标准,但是说服其他人,就要有说服力。仅此而已。
都说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打个不慎恰当的比方,那么说1000个莎士比亚(观众老爷)都想整出1个哈姆雷特可能吗——好和差根本不是简单的两面,也不是可以一巴掌拍死的。
---------------------------------------------------------------------------------------------------------------
说了这么多好像无关的话……那么来看看问题,为什么《燃情岁月/秋日传奇》在豆瓣和IMDb上评分差这么多,说到底一个是中国人评的一个是美国人评的。我不敢妄断美国人的审美或者鉴赏力,或者去质疑评分的权威性;我不是研究电影的影评人,不是相关从业者,只是一个不敢对同胞的评分加以指责的普通嗑瓜观众。简单谈谈自己从这个电影里看到的东西,不算离题吧?
我个人喜欢这部电影,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关于这部电影,简单地谈谈我的想法:由于水平有限,可以说的话题太多,展开来说恐怕会变得又臭又长……有些话题就一笔带过了。
既然敢命名为“Legends of the Fall”,那么就布局不能小,探讨的主题也不能单一又单薄,否则怎敢说是“传奇”?
名字。
首先皮特饰演的Tristan,就让我想到了中世纪的骑士叙事诗“特里斯丹和伊瑟”(Tristan and Isolde),我联想到这个名字或许有这样的隐喻,暗示着某种骑士爱情观。叙事诗里的爱情也不是“三观正”的结局圆满的,与电影有某种联系,也许不尽相同,但想来不免有趣。
战争与和平。
电影中有战争场面,也塑造了一个厌恶战争的父亲形象,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对战争的控诉,我个人认为电影中有对Samuel这个刚从学校中毕业的年轻人(愣头青)的爱国观与战争观的讽刺,Samuel在信中的独白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里也不展开了。
原住民与新移民。
如果了解这方面的历史的话,可能会对电影中上校对战争厌恶的情感能更理解一些,不至于看得太莫名其妙。
印第安习俗、神话与传说。
熊的故事与印第安人的背景,令我联系到了电影《荒野猎人》。有点恐怖的割头皮,在《无耻混蛋》中布拉德皮特以另一个角色演绎了,可能或多或少被昆汀借鉴了(待考证),或者至少是个有趣的巧合。
生死观。
与熊的联系——联系神话与传说,印第安人文化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同古希腊神话中的宿命论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普罗米修斯与西绪福斯的故事。当然这部电影没有那样典型的悲剧性,也不得不说Tristan的人生气势不凡,死的时候有像悲剧英雄的戏剧性。甚至联想到皮特的另一部电影《特洛伊》中的角色阿喀琉斯——一个人有他命中注定的死亡。先不论这样的设定是否合理或突兀,想起来还是饶有趣味的。
政治的黑暗与地方司法的腐败。
说一个细节,电影的前半部分中有一幕,警长和另外两个人骑着马拿着一张类似通缉令的纸询问上校,当上校问画像上的人犯了什么事的时候,他们却说“私人事宜”;这两个人是否出现在电影的后半部中已经记不清了,也许是影片结尾处被Ludlow一家打死的那一个或两个……总之,反映了警长和商贩的不法勾结,也为上校讨厌政府提供了一个理由。
父亲的形象。
影片开门见山地说上校最喜欢二儿子Tristan,关于他对待三个儿子的态度差异、对印第安人的态度、对政府于战争的态度……蛮有趣的,但暂不讨论。
冲突与和解,矛盾与原谅。
这是电影的一个主题,也不展开了。
兄弟情。
不多讨论了,但是三兄弟一起去战场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拯救大兵瑞恩》……
自私的问题。
关于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与责任的矛盾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想到了纪德的《忒修斯》,想到了毛姆的《刀锋》中的哈里,甚至《野性的呼唤》的巴克……智者见智了。要注意的是,Tristan的个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说一直有着不羁的外表与性格,但是小时候——成年——弟弟死后——他乡归来后——妻子死后——这其中的变化也不可以被忽视。
他是否自私?不可否认,无比的自私,他简直自带体系,世界仿佛要围着他转,其他人好像都是他的陪衬——至少在电影中确实是。他更像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而不是普通人了,这个有意的暗示贯穿整部电影——熊的传说(他是一半的野兽)、奥德修斯般的旅途(他是浪子)、孤胆英雄般的复仇(他是英雄)。他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同样地,他也没有强制他人服从自己。更何况,Tristan确实是有他始终在乎的东西的,他不能对Susannah的爱情(只看了一遍,我甚至不确定Tristan是否真的爱她)负责,但不代表他对亲情也不屑一顾。Tristan绝不是普通人,他是野兽,是浪子,是英雄,他从来不曾被塑造成一个普通人,但普通人身上具有的情感似乎都被放大了,无论是缺点还是优点。暗合了电影的名字”Legend”——他根本不是普通人,却要强制以普通人的标准评价他,不免有些不讲道理,而且我想也这不是电影塑造这个角色的初衷。他是自私,但单说一句“自私”就盖棺定论太容易了。
爱情观。
这个话题值得大大吐槽一番,可能是电影里除了父子情手足情之外最有意思的话题。甚至从女主角Susannah身上想到了阿里阿德涅……不得不说,西方文明思想的源头归根到底还是古希腊,所以无论是情节还是思想从古希腊的作品中汲取营养的比比皆是,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表现出来罢了。印象中(错了请务必纠正),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所有的史诗都能在荷马的著述中找到”,没什么新鲜的东西。对古希腊的文学与思想的知识,是解读西方文化(包括电影)的钥匙。在这个问题之前的答案看到“乱伦”的评论,嗯……可能宙斯要负一定的责任,他助长了某些歪风邪气——可他是神,不能单纯以人的三观来评判他,就像不能以当代中国人“三观正”评判千年前的古希腊悲剧的“三观不正”一样……有些扯远了。
说近的,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莎乐美的爱情观简直可怕,甚至可以说丧心病狂。如果说到爱的自私,那么可能这就是最极端的自私了。但是这部作品的美又是如此极致,那样动人心魄,能够让人产生深刻的共鸣,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提到这个的理由是,作品的艺术性和现实性要做一定程度的区别讨论。——是的是的,有些评论说Susannah是个十足的绿茶婊,Tristan是个没文化的小流氓,这个看法十分有趣,而且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只按照某个角度解读,同样也可以把泰坦尼克号里的Rose看成出轨的未婚妻吧。
——我觉得这不是应该关注的地方,至少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Susannah是个受过哈佛高等教育的女子,但她同样也是个普通的女人,她无法控制对一个人的感情,但她的确可以选择抑制。单从结果上来说,她确实和三个兄弟都有情感的纠葛,但她爱得最深的确实也是“流氓”老二Tristan。回顾她的选择,我试着站在她的角度,似乎每次的选择都是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正确的,至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劝阻Samuel的离开,对Tristan产生好感(无法控制,可以抑制)——Samuel战死,面对Alfred的示爱犹豫不决(犹豫、尝试)——Tristan归来,毅然选择Tristan(不选择妥协Alfred,选择真爱)——Tristan明确让她嫁给别人,从了Alfred(心情绝望,迫于现实)——Tristan归来,发现还是不能忘怀挚爱,可能亦觉内心有愧Alfred,经过一系列剧情,最终选择自杀。难道不是“烈女不更二夫”的女子,都是某种程度的绿茶婊么?这样说未免有些强人所难吧。当然,电影中没有明确的美化肯定Susannah,甚至还有官方吐槽:“Forever turned out to be to long,Tristan”;而且最后剧情安排她自杀而不是安排她去重新追求爱情,也合情合理。
在我看来,她只是个忠于自己内心的普通女人罢了。顺便一说,在电影的一开始,就安排了三个兄弟都对她有好感,而不是她施展魅力主动勾引的。她控制不了Alfred对自己的好感,也同样控制不了自己被Tristan吸引,同样,被Tristan抛弃更加不是她能控制的了。说到自私,这部片中最自私的就是Tristan,但他是英雄,牵引他的命运的红线无比强大,相比之下他周围的人只能有意无意地附从,被卷入他命运的漩涡之中(这点又可以在希腊神话中找到类比——特洛伊战争就是诸神之间的游戏,而人类则无可奈何地身为棋子或是配角)。这样看来,Susannah是无力的,她不是英雄,她没有足够强大的精神与力量去反抗,她也只是个情路万分坎坷的普通女人,轻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她指手画脚未免有失公允。她的经历具有这样的悲剧性,另一方面才梗能衬托出Tristan的英雄式的悲剧性,不客气地说,她只是更强大命运下的绿叶罢了。
这部电影的爱情观,同样也传达了“爱情本身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的;永远也只是个自我安慰的期限;圆满的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样的思想,也算是老生常谈了。
音乐(大爱)。
我想这部电影最没有争议的就是音乐了吧,这个太加分了,甚至对许多人来说是这部电影最好的一部分。就算没有这样的卡司,即使是普通的电影单单有了这样的电影配乐,评分都可以提升一档。光音乐就可以专门开一贴讨论了。
建筑风格与意境。
屋檐低矮,出檐深远,木质构造,客厅壁炉的殖民地风格—。晚饭后,一家人聚在一起倾听有教养的女子弹琴,亲切温馨动人;加上“天苍苍野茫茫,我在美帝放马牧羊”这样田园场景,加上配上大师级的配乐……画面感与代入感十足。个人而言,光是能让我产生这样的代入感,我就有理由给这部电影好评了,不是吗?
---------------------------------------------------------------------------------------------------------------
也许你没有考虑到以上的种种方面;也许你都想到了,只是觉得仍然没有意思,或者说电影阐释地不好;也许你想得还要多,还要深刻,但是仍然觉得这是没有那么好的电影,甚至产生厌恶感;也许你想到了完全不同的方面……这些都没有什么不好,也没什么不对,不管什么原因,如果自己从中没有得到期望得到的东西,就有理由评不高的分。因此,评分或多或少基于自己本身的期望。但是,单纯就电影的评分而言,决定分数高低的是评分的主体。单从鉴赏水平上来说是否可以说是金字塔形的呢?有没有可能数量最多的人从较少的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呢,或者是不是可以说最多的那部分人根本没有想较为深入地解读呢。所以评分高的(人数最多的)是不是那些大众易于接受的,或者说深入浅出让鉴赏水平不同的人都能够认可的电影呢。有美国网友可以只关注“女主和三个兄弟都有一腿”“Tristan无比自私,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给了差评;有豆瓣网友可以更关注卡司“狂野不羁的皮特,看了这个就爱不上其他男人了”“霍普金斯演的父亲也好帅,厌恶战争讨厌政客维护印第安人”而给好评。这些都是存在的,关键是评分的大部分人的打分的角度与理由。
电影本身好不好重要吗,很重要。但是自己从电影中得到的情感寄托与宣泄,以此为契机产生的思想与反省更为重要。就算什么也没有想,即使得到几十分钟的欢笑,也相当值得了。
imdb标准很高的,8分以上就是相当相当经典了好不?所以7分以上用非常优秀来形容毫不过分。
另外关于燃情岁月,虽然那小子很自私,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几乎是所有男人的梦想有没有?但是又有几个人敢去像他那样义无反顾的去做呢,大多数男人都被社会磨平了棱角,活得唯唯诺诺。
推荐一本书《極端自我就是王》 虽然有点偏激,但是读过感触颇深。
《燃情岁月》《碧海蓝天》这俩电影恰恰都是我心目中装逼电影的典范。但豆瓣的确很流行这种以结构装逼、内容冗长、个性自私为主体的情怀电影。还有个原因是他们年代久远,国人见识少,以为不明觉厉就是高逼格。换成现在正好相反,很多真正的好电影在豆瓣被贬得一无是处~
你们不懂豆瓣高分都是撩妹适用电影?你撩妹说现代启示录,说星战黑客帝国有用?还是八公龙猫有用?简直图样(手动滑稽)
正想看碧海蓝天,搞得不知道用什么心情看了。
燃情岁月还没看。
想说《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我不知道为什么人气这么高,基调不就是一个命运略异于常人的钢琴家的传记电影么,因为生在船上一辈子不下船就伟大?给你的启示是什么?我觉得还没有真实的《Amadeus》看来震撼,大段的伟大真实的莫扎特自己的音乐,最后在安魂曲背景音乐中瘦小的莫扎特被扔进乱葬坑,对比今天莫扎特的历史地位,不比一个虚构的海上钢琴师震撼?
再说说其中重头的音乐。好多爱海上钢琴师爱得死去活来的粉丝纷纷留言:1900飚钢琴那段看得太燃了,音乐是《野蜂飞舞》吗?看到这种评论,我只想说您能把你的五颗星撤销了么,飞你mei啊!我的心情请脑补KTV里,面对一群五音不全的麦霸……然后是这部电影本身的安排,我觉得把Jelly Roll Morton这个分量十足的真实的音乐家搬到电影里是个不错的安排,再次强调真实的真实的!但是你让这位创作出《The Crave》的爵士乐大师跟一个没上过岸的小子PK自己写的曲子,还输了……还用钢琴弦点燃了烟这种反科学的场景将他虐出翔,这样黑一个现实中的伟大人物来自抬身价,真的好吗?拜托你们去看看《闪亮的风采》好不?Geoffrey Rush也不是科班的,但是人家将一个癫狂的悲情的钢琴家演活了,对了,他没有用替身。(PS. 那里面有你们喜欢却听不出来的《野蜂飞舞》)
我又想起了当年看《金陵十三钗》,看到后来女主和洋人在彼时彼景之下做起爱来,不得不感慨,是时候要有人告诉大导演们神马叫三观正了吧?!你是要表达什么情绪表达不了,才想到用这样富有张力的情节来代言呢?然后一群迷妹迷弟们会傻傻地认为一部恢弘的大片就得有chuang戏,你们说是不是啊……让我总结老谋子就是,因为有一肚子话想说说不出口所以借着余华拍出了伟大的《活着》,因为不知道要说什么又不得不说点什么所以拍了个《金陵十三钗》这么个说不上好还是坏的东西。
豆瓣代表《海上钢琴师》情节有点拖沓,叙事多少有点编剧自己一厢情愿在使劲的意味(说人话就是yy),立意多少有点牵强(虽然不解释很有b格,但你好歹还是解释一下吧),女主不惊艳(我不是外貌协会,但你长这样还把Tim童鞋迷得神魂颠倒我就有意见啊,好歹画面也是成就电影的一方面么,你要是让《美国往事》里的Jennifer女神出镜我绝无二话啊),实在称不上伟大,所以我不想给高分。
至于IMDb,诸如《黑暗骑士》,歪果仁玛德制杖啊……
文化差异,口味不同,而且里面有印第安人,皮特还割头皮呢,中国观众有距离感,更能比较客观地评价。
显然是价值观和审美的不同。比较赞同这个说法。
话说个人很喜欢的科技题材的电影,认识的人中也没几个感兴趣的,大部分是冲着好莱坞特效在电影院里的观感。所以有时候人和人的不同,差别大的特别惊人和极高的相似度,都是可能存在的。不然我们根本不可能对一些早年西方文化的东西感兴趣。人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推薦閱讀:
※《戰狼2》在海外上映的評價怎麼樣?
※想把IMDB TOP250看完,但是不敢看異形和異形2,很糾結,怎麼辦?
※與《肖申克的救贖》齊名的《教父》在中國的知乎和豆瓣上為什麼沒有《肖》那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