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看文藝片是天賦問題么?

本人現在高三編導生,對藝術片不是太喜歡(例如賈樟柯的《站台》和小武),喜歡的文藝片也是《重慶森林》或是《羅曼蒂克消亡史》這一類的,但真要遇到藝術片影評寫的還是過得去的,而且對於畫面和視聽語言都比較有自己的理解。請問這算是天賦不夠么?


說明你是普通人。普通人有著一種動物本能,就是對「危險」保持高度關注,而對「不危險」就不那麼關注。不這麼做的個體在進化過程中都被淘汰掉了。換句話說,「出大事了」的電影是最普遍吸引觀眾的,「出事了」也還可以,「有事兒」的電影也還湊合,「沒啥事兒」那就只有少量觀眾才會關注了。這是一種本能。當然人類跟別的動物有點不太一樣,沒有天敵,也脫離了最原始的弱肉強食狀態,生育年齡之後還能活很久,所以雖然大多數人還是有這種本能,但沒有的人也能過得挺好。


文藝片,也包含先鋒電影,除去複雜和內在的精神層面討論,也有時包含特殊、罕見的新潮表現手法。
這些手法會為好萊塢商業大片所用,令大眾觀影者耳目一新。


同編導專業的畢業生

這位同學,你要先搞明白你為什麼要學這個專業,是為了另闢一條通往大學的道路,還是你真心喜歡電影而想要進行更深入的學習研究?如果是前者,你根本不用在意自己是否有天賦,你到了大學會發現其實大數量的人根本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完成學業是任務而不是樂趣,大家只是裝著很認真或是很不認真而已(感受一下這兩者的異同)。

據我的經驗來講,只有真正感興趣的人才會去關注所謂的文藝片。公眾印象里的文藝片幾乎是枯燥、空洞、晦澀、故弄玄虛的,這並不怪廣大群眾,也不怪導演們。我認為無論是商業電影還是小眾文藝片都是藝術,商業電影的導演和小眾文藝片的導演都可以稱為藝術家,只是他們的目的不同而已。商業電影是為了以藝術形式賺錢,他們需要考慮大眾的接受能力和審美口味,為了迎合觀眾而在藝術表現上做了折中;而文藝片導演們則大多數遵循art for arts sake的原則,完全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藝術追求而去做這件事的。據我所知電影專業的人鮮有不研究那些「沒人看的」電影的,但是也沒有完全不關注當下炙手可熱的院線商業電影的,所以硬是要給這兩類電影分個高下,是可笑且無聊的。

至於你說的天賦,我認為是不存在的,只有你接觸了類似的審美元素,你才會開始有心關注這類片子,它可能只是一個點,比如你逛街時看到的一個廣告牌,街頭行人的一些行為,或是一個閃念、一個夢,都有可能將你引向這個方向。真正喜歡看這類電影的人,可以確信他們都是有過類似審美體驗的人。如果你有意培養自己的這方面審美,就可以在生活中多留心觀察,多看一些類似書籍填充一下自己;再或是你說你就是喜歡商業電影,就是喜歡院線觀影,就是喜歡勁爆的視聽感受,這也很好啊,你也可以用學到的東西去理解它們,還可以很6地帶妹子進電影院大侃特侃,很期待有沒有(??ˇ?ˇ?)

以上,希望有所幫助

另外《羅曼蒂克消亡史》應該不算文藝片吧。。。


能否區分優劣才是天賦問題。

區分不出8分片和3分片優劣的人是沒天賦。
在一堆8分片里有所偏好,談不上天賦不天賦。

別和我提審美無高下。


我和你嗦,賈科長的魔幻現實我也不待見...

但是小武確實還行


不是沒天賦。經歷,還有年紀,想法。你不太喜歡的那些,有個特點是慢。我覺得你可能處於野心期之類,年紀小自然多一分浮躁,而你現在不太喜歡看的那些都帶一種自在。
那就把自己的浮躁和不安表現出來,宣洩出來好了。先真實,真實真實著說不定就變樣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嘛


這個真不算是天賦問題。你可能喜歡一些時尚一點的文藝片,現在年輕人很多都喜歡時尚的東西!作為小鎮農村出來的偽文藝青年,我喜歡賈樟柯的電影,另外是個80後,與電影人物生活的時代接近,代差比較小。看賈樟柯的電影會找到許多「共同語言」和記憶。現在嘛,中國都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家了,大會上定調主要矛盾都轉化了。讓現在的城市的孩子評論反應上世紀改革開放之初農村、小鎮青年生活的電影,難為到一部分人了吧。如現在有些藝考培訓班吐沫橫飛的讀解分析男性荷爾蒙的青春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其實也沒有考慮現在學習編導的藝考生,大都是女生的現狀!

————————————

我接觸的2017、2018級編導學生,只有一個成為了賈樟柯電影的迷妹!其她大多數其實都喜歡「酷」的東西!這不是天賦問題,也不是審美「膚淺」問題,因為青春啊,因為你們年輕啊!00後能量大,專家學者都研究你們的成長環境、成長曆程和審美「口味」!現在不喜歡賈樟柯是正常的,將來轉變了喜歡賈樟柯的電影了也是正常的!對於藝術的理解和看法不看天賦,看環境、看成長、看教育!


哇 不是 就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問題
我不喜歡吃水果 不能說我沒吃飯的天賦吧 我愛吃肉呀
嗯 即使電影從業者也要根據自己興趣看呀
以上祝求學順利


神tm天賦的問題,就是喜歡不喜歡這麼簡單的事情啊,你喜歡吃紅燒肉就能成為毛爺爺嗎?世界上又不是只有文藝片才是好電影,《蝙蝠俠》,《無間道》,不也挺好看的嗎?但是我的確喜歡看《爆裂鼓手》。


我不知道你說的不愛看是根本看不下去,還是能堅持勉強看完。
我也是學這個專業的,不是天賦,是和個人興趣精力愛好有關。


沒有天賦一說,都說電影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電影是美好的。在一些觀影后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一般大體也是自己的美好幻想。


不要怕!文藝片越長大越能看出味道的,比如我大一的時候死活看不進《一一》,二十分鐘不到就關掉了,畢業工作之後再看,看得非常沉醉,完全沉浸在電影里,也不覺得悶!不覺得冗長!特別喜歡。


看小武三分鐘睡著
個人喜歡而已
我也喜歡王家衛


只是喜好不同,與天賦無關。
具備鑒賞能力就可以了,個人愛好是沒有統一標準的。


現在的編導專業就是導演專業嗎?編導不是電視行業的崗位設置嗎?難道現在導演、編導是一個專業了嗎?


和天賦應該沒有多大關係吧
我喜歡看《羅曼蒂克消亡史》這類電影
而男盆友比較喜歡看充滿荷爾蒙的電影和紀錄片
其實只是偏好而已,我們也經常一起看電影,不管是文藝的還是非文藝的,只要是好的電影都會有不錯的觀影體驗。
所以說在我看來還是在於電影本身的質量
而不同類型的電影,多看一些總會有一個點吸引我,比如故事情節,講故事的方法,或者是它的畫面,等等


興趣問題,僅此而已

文藝片也是有等次的,並不是說文藝片是好片的代名詞,也不是說商業大片就是爆米花的代名詞。這些概念都不是等同的,千萬不要混淆他們。

一部電影,應該從劇情,台詞,演技,節奏,布景,服飾,特效,音樂等諸多方面去考慮,每個人對這些元素在電影中的看重程度其實都不同。

比如說我對演員的演技高低我的容忍度很高,只要別讓我齣戲就OK,但你節奏如果太拖沓,我會很煩,煩到想按快進。而大多標榜文藝片的電影都很喜歡慢節奏,太過重視人物刻畫(這就要求很高的演技了),而這類電影我一般都不太喜歡

所以,這不是天賦問題,只是喜好的不同。

PS:其實我不太喜歡文藝片這個分類。怎麼說呢?當你把電影送上院線,其實它就是商品,所謂「文藝」,大抵是跟「特效」一樣的噱頭


祝你求學順利,不過這和天賦我感覺聯繫不大,為什麼很多評論家喜歡去評論文藝片是因為這類片子市場小,看的人少。他們去評論一番就感覺能凸顯他們的專業性,對得起磚家兩個字


完了。。。

我基本只喜歡看漫威變形金剛這種的。。。

《重慶森林》《羅曼蒂克消亡史》都沒看過。。。

至少證明題主比我這種普通人還是有天賦的。。。


大多數文藝片都是無病呻吟,是大多數!大多數人都不喜歡文藝片,是大多數!

本人虎迷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傳媒 | 編導 | 藝考 | 廣播電視編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