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究竟是忠於漢室還是忠於昭烈皇帝?
諸葛亮謚號是忠武侯。
但是包括出師表等等,可以感覺到諸葛亮和昭烈皇帝兩人基情甚好,個人覺得諸葛亮做丞相更多是為了劉備的知遇之恩和劉備的情義,而並不是為了出師表中說的「匡扶漢室」(或者說這只是劉備的理想,不是諸葛亮的)
而且,如果諸葛亮真的是忠於漢室,那為什麼沒有和劉禪處好關係,這是不是說明諸葛亮並不是忠於漢室?
如果諸葛亮真的是僅僅忠於劉備,那我覺得用「義」這個字描述更貼切吧。
加個問題,你覺得如果劉備不是漢室後人,諸葛亮會輔佐他么?
蜀漢軍營帳
諸葛亮:現在只有你我兩個人,有很多話本來不方便說的現在都可以說了。
姜維:你到底想要說什麼?
諸葛亮:你有個不解的疑惑長久縈繞在你的心中。你想要建功立業,卻因身處在邊疆而被埋沒。你想要一展身手卻苦無舞台,你不知該如何是好。你在等機會,卻不知道什麼是機會。現在亮就來解決你的疑惑吧。
諸葛亮:亮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這就是你的機會。你並未受魏主策名,即非魏臣。而有從屬關係的太守馬遵也背棄了你,現在加入大漢陣營並非背叛失節。
姜維:……(難道這就是伯濟說的機會?只是我這樣投降蜀軍的話,娘和香的墓又由誰來照顧?)
諸葛亮:看來亮稍稍解決你的疑惑了。
姜維:那麼請回答我,你明知國家地小民貧,所能依仗不過天險而已,為何還舍己所長而進犯大魏?縱然你攻得下涼州諸郡,對於大魏也不過是無舉足輕重的傷害而已,根本無法動搖大魏。為什麼要做這種明知不可能成功的事?
諸葛亮:真是令人驚嘆,想不到這種地方會出現像你這樣的人才。確實以理來說,你的意見再正確不過,或許我們並沒有本錢和曹賊周旋。亮在出茅蘆之前,或許想法和你是一樣的,認為天下必歸曹操所有,只想過著隨波逐流的日子。然而在遇到先帝之後,亮的想法完全被改變了。
姜維:先帝?!是說劉備?
諸葛亮:不錯,先帝有種魅力,讓人覺得跟著他不管什麼事情都做得到。當時先帝顛沛流離,不過是寄人籬下的客將,任誰都不會相信先帝有什麼本事。
諸葛亮:明明先帝對亮說的儘是些異想天開的話,卻又感覺那麼真實。亮現在所為,不過就是守護先帝的夢想罷了。
姜維:為了夢想是嗎……
諸葛亮: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嗎?但是我們都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當陽長阪、荊州攻防、入西川、取漢中,大家都因為這個夢想而有了將之化為真實的動力。
姜維:這樣的回答雖然我不能滿意,但是可以接受。或許這世上就是有這樣不合理的事。
諸葛亮:這麼說……
姜維:姜維不才,願為諸葛先生門生。
姜維:(香、伯濟,我就把一切都賭在這個人身上吧。)
諸葛亮:太好了!今得伯約,亮長年的願望可以實現了!
星落五丈原 渭水
諸葛亮:亮平生所學,已著兵書二十四篇…內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只有伯約你才能將這兵法發揚光大。這就把這兵書傳給你,如果對伯約有幫助的話,是再好不過。
姜維:是…
諸葛亮:在亮身後,請你代為照顧夫人和孩子們,亮虧欠他們實在是太多了。尤其是果兒,亮從來就沒有和她好好談過一次話,甚至連她在做什麼都不知道。
姜維:姜維一定會遵照丞相的意思去做。
諸葛亮:呵呵呵,似乎人死前有迴光返照這一說,還真是不假。當初亮說要解答你的疑惑,現在疑惑解開了嗎?
姜維:解開了,我在這裡找到了歸處,也找到了要奮鬥的目標。
諸葛亮:很好,就如同亮以前說過的,亮也是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就算到現在亮都不後悔。復興漢室或許是不切實際的夢,但是因為先帝,所以值得去追逐。其實早在荊州失陷時,亮的原始戰略就被破壞得一乾二凈,要北伐成功的可能就已經不高了。但是亮就是要賭這最微小的可能性,盡自己所能去做,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除此以外,其實沒有別的想法。亮並非神機妙算,也並非無所不知,其實亮只是一個知不能為而為的愚人而已。
姜維:丞相,您在姜維心中絕對不是這樣。就算是不可能實現,但是丞相您也試過了,至少是問心無愧的。
諸葛亮:或許是吧,只是到最後亮還是沒有辦法完成光復中原的夢想。
姜維:丞相請不要自責,您做得一點錯也沒有。如果沒有北伐,強大的曹賊就會攻擊我們弱小的漢室。就是因為丞相的進攻,讓敵人無法放手一搏,上次漢中才得以擊退曹真,這是以進攻為防守的完美戰略。
諸葛亮:亮真的沒有考慮過這點,這些都只是附帶的效果而已。甚至有人以為亮的北伐是用來安定內部,卻不知道如果內部不安就貿然出兵只是自取滅亡而已。袁紹的例子就在眼前,亮豈是這樣的愚人?為了北伐,亮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氣才安定內部。亮問你,你是不是也想要指揮全軍北伐?
姜維:是的,在下願率軍北伐,以求復興漢室,報答丞相知遇之恩。
諸葛亮:亮很欣慰伯約有這樣的雄心,不過你也該知道,這條路有多難走?
姜維:在下知道。
諸葛亮:亮光靠著先帝的遺命,就足以讓底下反對的聲浪降低大半,子龍和叔至等人也毫無條件地願意協助亮。然而亮卻無法為伯約做這些,因為亮還是想要謹守人臣的分際,否則就和董曹二人無異了。所以,萬一將來伯約真的統兵,在後方想要把伯約扯下來的人一定成千上萬,甚至連陛下都不一定會信任你。
姜維:就算面對萬重險阻,在下還是願意為大漢貢獻自己一生。哪怕是被誤解也好,被怨恨有好,姜維都已經有所覺悟。
諸葛亮:這個傻勁…二十多年前先帝傳給了亮,沒想到現在又傳給了伯約…哈哈哈…(咦?這是什麼感覺?)
姜維:丞相怎麼了?
諸葛亮:為什麼?!這裡應該是雍州,為什麼會有荊州的風?
諸葛亮:為什麼?!為什麼亮現在會在南陽草廬?
劉備:孔明呀,剛才的一席話實在太精采了。
諸葛亮:先帝?!為什麼會在這?
劉備:哈哈哈,孔明你玩笑開大了,雖說備小時候是喜歡玩天子遊戲,但可沒說真的要當皇帝呀。
諸葛亮:真抱歉…亮可能一時失神了。
劉備:據荊、益,聯孫抗曹,等待時機北伐而成就高祖之業,這是何等遠大的目標。
諸葛亮:陛下…不,將軍您真的願意接受這樣的意見?其實亮應該知道將軍您的處境,不該說這些空泛的理論。
劉備:為什麼不?備喜歡這個夢。哪裡規定寄人籬下的客將不可以作夢?天下之所以紛擾,就是沒有人願意作夢,只看著眼前的事物而迷失了自己。備要成為一個愛作夢的人,而且要拉著大家一起作夢。你當然也不例外。
諸葛亮:這是說…
劉備:要不要到我這邊和雲長、益德、子龍等一群兄弟們一起作夢?
諸葛亮:(對呀…就是這個契機,讓亮跟著一夢二十多年…雖然過程有苦,但總歸是幸福的。不知道亮還有榮幸繼續夢下去?)
——曹操傳MOD《三國志姜維傳》
首先,劉備不是曹操,忠劉備與忠漢室並無矛盾,頂多分分先後,諸葛亮不用如荀彧一般做單選題。
其次,孔明本人說得已經夠明白了: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士為知己者死,而興復漢室是劉備的夢想。簡而言之,孔明忠於劉備,故忠於劉備的事業。
再看孔明的夫子自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倘若漢室當家的是桓帝、靈帝,諸葛亮可能忠於這樣的漢室么?同理可證,劉表沾親帶故,捎帶漢室形象代言人,又近在咫尺,孔明偏偏當作空氣,劉備寄人籬下,朝不保夕,卻贏得孔明鞠躬盡瘁——孔明有政治理想,其政治理想與劉備相同。
政治家之於政客最大的不同,便在於有無政治理想。
倘若來的是曹備,滿足以上條件,孔明也會出山,只不過目標從興復漢室改成了興復漢政。
順帶一說,劉禪與孔明不和是什麼橋段?立廟?敬勸各位三國穿,聽聽算了,別當真,否則落個如此下場,莫謂言之不預也 ^ ^
亮卒,後主素服發哀三日,邈上疏曰:「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偪,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沒,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後主怒,下獄誅之。當然是忠於昭烈皇帝
大漢永遠是空泛的東西,一個輔助道具,說服人最終還是要靠個人魅力。不理解這一點的,顯然沒有做過多少管理工作。人類的想像力是很匱乏的,能為了純粹理想就奮不顧身的是極極極極極少數人。對於普通的大大大大大大多數,你需要給他一個象徵去承載這些理想。
你縱觀歷史,
人們是追隨毛主席,還是追隨毛主席的政策亦或是這所謂的國家?
解放軍軍歌會回答你,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
蘇維埃紅軍經常呼喊的,並不是為了共產主義,而是為了斯大林。
華盛頓獨立戰爭,以自由為名,但團結民兵們的,仍是大陸軍總司令佩劍聖人。
團結英國資產階級軍隊的,是在博物館裡的大憲章么?不,是英國王室這一象徵,是國王和女王。
拿破崙在的時候,人們會喊為了法蘭西么?歷史記載,更多是喊為了拿破崙為了皇帝。
最近的美國大選,打廣告是宣傳他們政策多麼好多麼有利於經濟么?不是,是為了特朗普,為了希拉里。
就連納粹德國,中華民國,昭和日本這樣的派系也一樣的,喊的不是雅利安人萬歲,不是為了三民主義,不是為了大東亞共榮。而是為了希特勒,為了校長,為了天皇陛下。這個問題提得很好 然而回復之中持有「復興漢室是騙人」這種邏輯的人,到底是為了回答問題還是嘩眾取寵,我就不得而知了
對於這個問題本身,我覺得先主傳中劉備見到孔明之前請教的那番問題就可以作答
因屏人日:"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大,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劉備正是以扶持漢室為基調,想請諸葛亮出山相助。
諸葛亮作答了一番,其中最後一句」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足以說明 兩人是將觀點放在「興復漢室」這一基調上面,足以說明兩人的目標都是興復漢室。
當然,厚黑學玩家和陰謀論鍵俠就不用看了,權當我的回答是一樂就好
忠於自己的理想信念
也許在現實主義者看來可能很無稽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一些興趣點在金錢之外的人
入黨申請書第一句不都是這麼寫嗎: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願意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忠於劉備是一定的,恰巧劉備的目標是興復漢室,也符合他的政治取向,所以一拍即合。劉禪是劉備的託付,所以忠於漢室,忠於劉禪都是結果,忠於劉備是原因,因果統一,沒有矛盾。更往大了說,是忠於承諾,忠於信仰,忠於理想,有才能,有權力,有地位,卻把這些連同自己的生命一同燃燒給了信仰,帶給後人千百年的感動和震撼。
個人認為武侯那種品格一定是忠於漢室的,但是這個忠,是順從的意思,不是竭忠儘力的意思,是指不贊成像曹操,司馬懿那樣僭越,對於漢室,他痛心疾首,所以心灰意冷,躬耕南陽,隨波逐流,因為他即使有心也沒有條件。對於劉備的忠是感恩,回報知己,竭忠儘力,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和忠於漢室的忠是兩個概念。恰好劉備的身世和理想,不違背他的初衷,而且劉備有條件,有兵有將,不甘為人下,有做王的資本,因此這兩個層次的忠實現了完美的統一,劉備孔明是完美的際遇,兩人聯手做出了事業。劉備給了他最大程度的信任,孔明那種極度忠於信仰的人,自然會用一切去報答。
忠於一種可以使當時瀕於崩潰的社會體制維持穩定運轉的秩序,某種意義上,老子名道,孔子曰禮。
免於因失去外部因素制約和內心道德束縛後,為了極端的權利慾望而造成無休止殺戮的惡性循環。
一千年前長城一炬蜿蜒來赴的烽火,周幽王居高臨下,身後是他脆弱的聯邦和各懷心事的盟友,眼前是北方令人戰慄的鬼域。
很多年後,連齊桓晉文都變成了故事,新時代下成長的好少年問老師,
「連主人被殺都不殉葬的臣子能算忠嗎?」
夫子給了並不是很能體現儒家美學的管仲作為最高人倫的評價,「仁」。
動蕩過後,有些文明徹底死去,比如埃及;有些文明從此流離,比如吉普賽。
天佑華夏,弘農楊氏後楊堅終於在重新聚攏的中原建立起更先進、更完善的嶄新秩序。
然而四百年已經足夠使我們的毗鄰們重新強大,唐的藩鎮,宋的燕雲,總有莫名故去的兄長。
而他們那些不善決機拓疆,差可儘力自保的弟弟們,也確實始終未能令北方的烏雲退去。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請理解這句話在談論諸葛公吧。很難想像諸葛公輔助孫權能在歷史上獲得這麼大的榮譽------為什麼在本朝對諸葛亮這樣的人質疑甚多?因為現在沒有這樣的人就以為歷史上沒有這樣的人嗎?什麼權謀之類的影視劇看得太多了吧。
忠於理想,忠於志同道合的先主劉備。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誰的天下?
終歸是自己的心罷了。
先主是漢室的唯一希望了
忠於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法治國、唯才是舉
問題看著有點亂,題主所說的漢室是指漢獻帝劉協的話,那諸葛亮肯定是不忠於漢室的。如果是指蜀漢的話,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個字就可以說明了,不用再多解釋。
至於說諸葛亮和劉禪的關係,也許不是他不想處好,而是很難處好,這在託孤老臣里很常見,不獨是諸葛亮和劉禪,霍光和漢宣帝,張居正和明神宗他們的關係也處不好。劉禪可以說是諸葛亮看著長大的,在諸葛亮心中,劉禪更像是一個還沒獨立的孩子,諸葛亮和劉禪的關係更像是父子關係,幫他守好蜀漢的江山,同時教育他,指引他,讓他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有道明君,這就是諸葛亮一直在做的事。諸葛亮關心他愛護她,同時也嚴格要求他,但肯定不會像尊重劉備那樣的尊重他,更不可能像別人那樣阿諛奉承。
簡而言之,諸葛亮與劉禪,名為君臣,實如父子,這樣的關係註定是會有矛盾的。
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丞相奉季漢嗣君之旨興師討賊。大家一定要警惕這種將昭烈帝和丞相與復興漢室的宏大目標進行粗暴分割的陰謀。
是忠於劉備的。
因為那個時候各位諸侯的手下基本是以忠於自己的主公為先的,諸葛孔明也不例外,特別是在曹丕篡漢之後,是諸葛孔明攛弄諸大臣上書請求劉備繼位的,而那個時候,如果孔明真的是忠於漢室,完全能夠有條件探聽到獻帝沒有死,即使是死了,也應該從漢室正統裡面挑選繼承人,而不是自己當皇帝。但是從劉備到孔明再到其餘的臣子,都沒有人提起這件事,這就說明了孔明等人並不是以漢室江山為根本目的的,而是以匡扶漢室的名義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否則如果真的把獻帝接過來,怎麼安排呢??劉備肯定的大將軍、丞相了,孔明等人就沒法安排了,更何況,如果真的把獻帝接過來或者在獻帝兒子裡面選擇的話,肯定還會有一批原本忠於獻帝的臣子會投奔的,到時候就更加不好控制了,孔明到時候頂多成為程昱那樣的人物,不可能成為丞相的。
再退一步講,如果孔明真的是忠於漢室而不僅僅是忠於劉備,他在出山的時候是完全可以到曹操那邊去的,因為真正的漢室那個時候是在許昌,並且以孔明的能力,即使到了曹操身邊也可以幫扶獻帝,甚至能夠制約曹操的勢力,提高獻帝的待遇和權力的。
對於諸葛亮來說,忠於昭烈帝和忠於漢室是一回事,因為用後面的案例類比的話,蜀漢政權更類似東晉南宋南明這類政權,被認為是正朔也是很正常的
盡心於人竭力於事,曰忠。
我來個思路:
你們覺得過去那些革命先烈、老一輩革命家、高呼「毛主席萬歲」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究竟是忠於共產主義還是忠於毛主席?
我如果在知乎上問了這個問題,搞不好要挨罵,說我沒腦子、挑撥、把什麼什麼和什麼什麼對立起來別有用心。。。
想到路易十四的名言:朕即國家
就是說,皇帝是國家範圍內一切財產和權力的最終擁有者。皇帝代表這個國家,皇帝是整個國家的象徵。
皇帝的家族之命運即國家之命運,臣民必須承擔保證皇家永遠興旺的義務。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毛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策略的評價?
※夷陵之戰後東吳的發展是怎樣的?
※諸葛亮城門上唱空城計的時候怎麼沒人射他?
※諸葛亮有哪些政敵?
※諸葛亮和劉備到底是怎樣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