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秦檜是個什麼樣的人?
因哪些古代名人有不為人知的一面?這個裡面北溟客的回答才提問的
被邀了才想起來題主提到的那個問題不光可以答岳飛不為人知的一面還可以順便寫寫秦檜甚至趙構吳玠韓世忠張浚趙鼎。。審題思路還是窄了。。
不過都寫的話可能也就超了答案字數限制了。還是先說秦檜吧:
歷史上真實的秦檜是一個憑藉無任何道德底線、足夠心狠手辣和輔佐的皇帝(宋高宗趙構)夠奇葩夠無恥而勝出同輩,最終成功掌握了南宋朝政大權還差點幹掉宋高宗黃袍加身的、非常成功的間諜。古今中外帶路黨之楷模。
而且至今生氣猶存後學不絕恩恩。。
具體說的話,我覺得比較重要的,大概有這麼幾條:
1、歷史上的秦檜不是主和派,而是金人安插在南宋內部的內奸。
主和派是說戰略主張保守,但秦檜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二次為相後的所作所為,主觀動機和實際效果都是徹底破壞了南宋的國防力量,後期甚至還起了篡位之心(這點附下史料依據:《三朝北盟會編》卷220、《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4:王循友乞加秦檜九錫,雖不行,俄自知鎮江遷循友知建康府,識者不敢言,惟以目相視;《會編》卷168:元聖之稱、九錫副車之請、秦城王氣之獻,彼固欲以媚檜也,檜乃忻而受之,其何為也?邪檜而不死,則中興事業未可知也;《要錄》卷170:(趙構對大臣語)此乃大臣(指秦檜)所為,不欲朕知天下事耳;《朱子語類》卷131:(秦檜死後趙構對心腹大臣語)朕今日始免得膝褲中帶匕首),這已經不是戰略主張激進和保守的分歧了,而是乾脆要把國家玩完的節奏。所以真要論路線分歧的話,公認的南宋初年的主和派代表是趙鼎,沒有秦檜什麼事兒。而且主和主戰兩派之間也遠不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趙鼎和岳飛的關係就很好~
可能有人接著會奇怪:秦檜腦子抽了么為什麼非要替金人辦事兒呢?從金國都跑回南宋了,不能趁機反水從此真心開始作大宋忠臣么?
答案是秦檜如果不替金人做事,就做不了宰相,也就沒有做宰相期間的榮華和權勢了。
南宋開國之初人才濟濟,幾任宰相中,李綱戰略眼光宏大手段果決是棟樑之才;呂頤浩老辣幹練通曉軍事;張浚年少有為主戰堅決而且名望很高;趙鼎持重圓融善於協調人際關係,而且為人頗為厚道。其他級別的文臣也有一大幫能人。而秦檜這人並沒什麼特出的才幹,還有靖康之變後被金人俘虜了好幾年的交代不清楚的黑歷史,本來怎麼也輪不到他出頭。之所以後來還能擠進中樞,只是因為宋高宗一心要求和,需要有人和金國搭關係;而秦檜恰好在被俘期間成了完顏昌的親信(完顏昌攻打楚州時秦檜就在其軍中),自己的一些親戚故舊如鄭億年也作了金國、偽齊官員,所以就他能和金國決策者說上話。
所以如果主戰,那當時南宋全國上下不分文武貴賤南人北人都主戰,秦檜又沒什麼特殊才幹和資源,自然也就出不了頭;但是如果主和,那除了他別人都幹不了這事兒,地位和相應而來的權力也自然就有了。 因此秦檜要保住自己的權位就只能順應金人的要求走,否則就要面臨捨棄榮華富貴的選擇。
同樣的,因為秦檜的這個帶路黨身份和這個個人利益完全綁在金國戰車上的屁股,在殺岳飛一案中,秦檜也不是所謂的皇帝的替罪羊,而是責任基本等重甚至可能更重的共犯。因為如果不殺岳飛,金國和南宋之間的力量對比就還是不平衡,即便締結和約也很難長久(關於這點更詳細的分析可參考:岳飛到底為什麼會死以及趙構為什麼要議和),他的個人利益就還是保不住。所以動機上他是和宋高宗同樣強烈甚至可能更強烈的。而實踐操作中,從操縱台諫攻擊岳飛迫使岳飛罷官,到逮捕、刑訊岳飛,也都是他和他的黨羽万俟卨羅汝輯等一手操辦的。有的宋史大家如鄧廣銘先生,甚至認為岳飛最後的被害也是秦檜先斬後奏,因為岳飛一案最後的審判程序如果按常規走,是和岳飛被害時間對不上的。
總而言之,殺害岳飛這件事情上,秦檜最輕也是和趙構狼狽為奸,而不是替人背黑鍋。或者說如果沒有他,趙構再昏庸無恥不以國家百姓為念,岳飛最後的結局也未必會是冤死,甚至南宋也未必會議和、中興大業也未必會功虧一簣。因為趙構這個人雖然殘忍昏庸,但如果中樞的宰相得力,他想幹壞事兒也幹不了,還是能被震懾住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和秦檜也算是互相成就。少一個歷史都不是現在的樣子。
2、脾氣暴虐,涵養很差,得罪人很多,是性格非常急躁外露沒什麼城府的一個人。
具體的例子如建炎初年他剛回南宋的時候,就和自己的故交好友翟汝文、當時官職也很高的一位官員吵翻了,而且是在政事堂也就是總理辦公室隔著辦公桌互相對罵。這在當時是很沒品很出格的事情,一度傳的沸沸揚揚並被視為士風日下國之將亡的表現;
紹興年間二次為相的時候他又和張浚、趙鼎陸續交惡。向來以涵養好人緣好著稱的趙鼎在離開臨安時和他公開衝突,而且又是非常失讀書人禮儀的當面對罵互吵;
他自己獨擅相權以後,連自己的黨羽都時常清洗更換,張俊万俟卨等人或廢或貶,很多到他死了才重新被召回來。始終沒有交惡的只有一個王次翁。
3、被他害的最慘的其實不是武將,而是文臣。
武將裡面秦檜其實就害了一個岳飛一個韓世忠,其中韓世忠還因為岳飛保護沒害成。再就是害死了兩個中層將領牛皋和邵隆。
真正被他害的慘是文官們。直接下獄殺害的有胡舜陟,流放嶺南最後逼著自殺的有趙鼎,其他流放出去很多到死都沒翻身的包括李光張浚胡銓王庶等等等等,可以拉很長一個名單。這裡面很多人都是宰相副宰相的級別,受到這樣的對待,在當時是非常不可想像的事情。——宋代搞政治鬥爭比較溫和,就算真。謀反也就是流放了事不搞人體消滅,沒有像秦檜這麼玩的。
而流放編管的這幫中最倒霉的大概還是洪皓。號稱宋代蘇武,在金國關了十幾年都沒死,紹興第二次和議後歸國,就因為跟秦檜說了一句「你在金國的故人向你問好」就被貶黜致死。原因無非因為戳了秦檜的痛腳~
4、宋體字不是秦檜發明的。
宋體字是宋代出現明代流行(據知友的指正,道謝)的印刷字體,毛筆寫不出來。而秦檜的字有存世的真跡,網路上就有圖片,搜著一看就知道和宋體字沒任何相像之處。
順便以此答案求「宋體字是秦檜發明的」這個謠言到底是打哪兒出來的。。
5、有個很坑爹的老婆而且怕老婆怕的要死,怕到搞出了私生子都不敢認。
秦檜的老婆王氏是北宋神宗朝宰相王珪的後代,但嫁給秦檜時家道已經轉衰(王珪本人在當時的風評就不好,晚年的政治際遇也很差;身後名聲在徽宗朝更是幾起幾落,所以到他的孫女也就是王氏這一輩時已經混的不咋地了——他的另一個孫女也就是王氏的姐妹,嫁給了宋哲宗廢后、在徽宗朝也還是人人避諱的冷宮廢后孟氏的侄子,家門之不振可見一斑),沒什麼政治能量了。但即便如此秦檜也非常怕他這個老婆,可能是因為秦檜自己幼年喪父,家境也不好,最後中了進士被王家招贅還是有自卑心理的緣故,怕王氏怕到即使她不能生育也不敢納妾的地步。不過後來他還是憋不住和一個丫鬟搞出了一個私生子。但是王氏不但不允許他認這個兒子,還連孩子帶媽一塊兒攆出了家門;秦檜最後名分上的兒子秦熹是過繼的王氏兄長的私生子(王氏她哥也是怕老婆怕到不敢認私生子,所以順手給秦檜了),秦檜很膈應這個便宜兒子,晚年時看到秦熹看戲時笑的聲音太大都會拉著臉鬱悶半天。但是也沒辦法,只能忍到死。
6、和宋高宗的關係很不好。
這個其實第一條就說到了。趙構本人是在第二次紹興和議締結的時候意識到自己看走眼了的——秦檜不是能安心給他當鷹犬的人,否則金國不會在和議條款里說「不許以無罪去首相」。但是生米煮成熟飯後悔已經晚了,所以只能提心弔膽的忍著,末期甚至到了要「靴中置刀」的地步。
秦檜最後掛掉宋高宗是長出了一口氣的。只是為了維護議和的路線正確,不能明著說,只能憋在肚子里。
以上,暫時想到這些,實在不想再敲字兒了。。。其實真對這個人物有時間和興趣的話,推薦直接看韓酉山的《秦檜傳》。是專業學者寫的研究著作,史料論據很充分文筆也不錯,很好讀。網上應該有電子版可以下。
==============================20140218二次更新==========================
沒想到關注這個問題的人還不少。。那就就著昨天的再更幾條:
7、個人一直覺得秦檜乾的最讓人拍案叫絕的一件事兒是篡改歷史毀檔案。殺多少人貶多少人和這個比起來都是毛毛雨。
被這事兒坑的最慘的還是岳飛。本來秦檜二次為相之後,就開始試著隱瞞岳飛等抗金將領的戰功,「輒湮沒其實」;第二次紹興和議殺岳飛之後,更是直接任命自己的黨羽沈該、便宜兒子秦熹任史官,大肆篡改起居注,銷毀岳飛、岳家軍的相關記錄(比如檔案和戰報),同時嚴禁私人修史。這種行為導致若干年後南宋朝廷為岳飛平反時,明明都知道岳飛功居中興諸大臣第一但正式記錄全找不著了,只能重新搜集;而南宋史學家李心傳在編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時,也屢屢抱怨秦檜當政期間編纂的實錄錯誤太多根本沒法用。還有南宋初著名的史學家王明清,也在《揮麈後錄》里說過:「自高宗建炎航海之後,如日曆、起居注、時政記之類,初甚圓備。秦會之再相,繼登維垣,始任意自專。取其紹興壬子歲,初罷右相,凡一時施行,如訓誥詔旨與夫斥逐其門人臣僚章疏奏對之語,稍及於己者,悉皆更易焚棄。繇是亡失極多,不復可以稽考。逮其擅政以來十五年間,凡所紀錄,莫非其黨奸諛諂佞之詞,不足以傳信天下後世。度比在朝中,嘗取觀之,太息而已。」
當然謊言總是有破綻的,已經發生過的歷史也不可能憑人力就能徹底刪除。很多檔案和私人著述秦檜還是沒刪乾淨,比如皇帝的詔書秦檜就不敢毀只能放在倉庫里收著;他的黨羽比如張嵲親自撰寫的一些岳家軍部將因戰功轉官的制詞也沒毀掉,而是存在了這些人自己出的文集里;還有一些零碎的程序手續記錄忘記刪了,最後一對改過的材料就能對出來,比如紹興六年岳飛幕僚李若虛的轉官記錄就是這樣對出來的,等等等等。。但也有沒法復原的部分。比如現存的岳家軍紹興十年郾城、穎昌兩次大捷的戰報就明顯是不完整的;岳家軍很多將領比如牛皋的戰功具體是怎麼回事兒現在也不知道了,只有宋史中一句籠統的「(牛皋)戰汴許間,功最」和牛皋在此戰後一躍升為承宣使的陞官記錄。
與此相應的是秦檜也很注意銷毀自己早年間的黑歷史。例如他二次為相後,就曾試圖收繳自己第一次被罷相時的制詞,偽造自己曾經上書存趙的光輝事迹。同時還是說,他非常痛恨知道自己早年底細的人,以至好幾個從金國九死一生回到故國的南宋使節結局都很悲慘。
換句話說,歷史上真實的岳飛,可以確定比我們根據目前已知史料建立的起的認知還要光輝N倍;同樣的,歷史上真實的秦檜,也基本可以確定要比我們目前建立的認知還要黑N倍。
所以歷史研究有時候確實需要一些建立在已知史料和常識邏輯之上的、合理的想像力。但很可惜的是,我目前見的絕大多數有想像力的歷史發明家們,一般都把勁兒使反了。這真是讓人看得很捉急的一件事情。
(註:關於此條更詳細的舉證可見:岳飛要是不死,憑他一己之力,真能直搗黃龍么?中分析南宋初歷史記錄可信度的部分。新寫的引了更多原文也寫了出處。)
8、出身很低各方面品味都很差。
秦檜家就是個南京的普通讀書人家庭,也不富也不貴;父親早死;老師是北宋南宋之交第一個坑爹賣國宰相汪伯彥。早年作的是教授、太學學正一類的清水窮官,作教授時曾經自己寫過兩句詩言志,說「若得水田三百畝,此番不作猢猻王」。進京作了太學學正以後也沒有什麼佳話軼事,倒是同事認為他因為出身寒微而「善於鄙事」,也就是亂七八糟的雜事比如排辦酒宴之類的都略懂;但是隨後又寫他好「嚼齒動腮」也就是磨牙,「號長腳」,聽著也不像好話。
總之秦檜在詩書文章上沒有什麼才氣和水準,除了特別會整人特別能羅織罪名之外,也沒有什麼特出的吏才。他的得勢是因為變節投靠+逢君之惡+張浚和趙鼎紹興七年抽了,互相亂斗不說還援引秦檜二次入朝。總之是個歷史的巧合,偶然性很大,跟他本人的素質沒什麼關係。
不過話說到這裡,有件事情我也一直很奇怪,——為什麼我老感覺很多人都喜歡把秦檜想像成一個學問很大、才幹很高甚至早年也有過光輝經歷的人呢?給一個巨奸大惡危害群體安全的人臉上擦一些粉,會顯得錯誤和屈辱不那麼難堪么?還是說中國人大部分還是太善良,老覺得一個人壞透氣兒了總得有些原因有些委屈?
9、不過不管之前混的怎麼慘,秦檜第二次當宰相以後混的很開心。
紹興和議以後秦檜一開始為了顯示「天下太平」,減了一些稅,只是可惜,減的都是收不上來的稅。
而且越往後越窮奢極欲巧立名目,外加宋高宗也很能作天天不是游西湖就是跑張俊家喝酒,導致第二次紹興和議之後到完顏亮南侵之前,南宋的賦稅負擔遠比天天打仗的年月重(《宋史》卷173《食貨志。賦稅》:「(秦檜在行「經界」也就是重新丈量田地釐定賦稅時暗增稅額)十分之七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80:「自經界之後,稅重田輕,終歲所入,且不足以供兩稅,更具體的論證可以看這個答案:南宋高宗如此昏庸,為何沒能促成有效的農民起義推翻現有政權?)
而越到後來秦檜的生活水平越和皇帝不差什麼了。例子之一是有一次宋高宗的妃子向王氏抱怨御廚用的青魚太小,王氏說這不難辦我們家大的青魚有的是,明天就給您送一批。回家以後秦檜得知此事大驚失色,說你這不是明著說咱們家過的比皇家闊綽么?於是第二天送了一批個頭也很大的雜魚進去,趙構一看以為王氏壓根不識青魚大笑一場,事遂平。
除了昨天安利過的《秦檜傳》,不介意讀文言文又對這個人物感興趣的知友還可以看一下王明清的《投轄錄》和《玉照新志》以及《揮麈錄》。王明清基本可以算是秦檜的同時代人但是活的比他長,也是少年時起就立志進行史學研究的學者,寫史時多方求證考訂嚴格,不是尋常私家野史可比。他的記載後來大量被李心傳主編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採信,所以暫時沒工夫翻要錄的話,可以先看看這三本~
再有空就可以翻《三朝北盟會編》和《要錄》了。黑段子滿滿,其實比小說好看。
======================================================================
20140226添加第9條的部分史料依據及出處+王氏家族黑歷史。
20140227修正部分行文小bug。
20140609據網友指正修正超級大bug一處——秦檜老婆王氏的祖父是王珪不是王旦。。當時寫太急寫錯了Orz 順便提一嘴:王旦有個後人在南北宋之交也是風雲人物,而且在宋金和議中扮演了頗為顯眼的角色——王倫。
20140916被重新頂起來以後自己溜了一眼發現王旦那個bug原來上次沒改過來。。。- -
淚痕說「南自南,北自北」,算不上賣國條約,我不是很同意。
史學界對此的解讀是南宋政權統治下的民眾原籍在河東河北山東山西的,都返回金國;原籍在中原河南的,返回偽齊。當然,你一個南方人(或者說揚州人),跑到北方(或者燕京)去了,也是要回來的。這表面上看起來很好啊,大家各自保境安民,互不侵犯,國泰民安,豈不美哉?
看似公允,實則陰毒。
第一, 它意味著要使南宋王朝自動解除武裝。在宋代,一 人都認為生長在北方和西北地區的人,體裁魁梧,勇敢善戰;生長在東南述路的人,則比較柔軟脆弱,不適於做戰士。不論這意見正確與否,在當時卻為一般人所普遍接受。事實上,南宋初年政府軍隊中的兵和將,絕大多數也都是出生在陝西、河東、河北等地的。也正因其如此,所以在建炎三年(1129)二月內金人攻陷揚州城時,就在城內揭榜說,要 「 西北人從便還鄉 」 ,其用意就是要瓦解南宋的武裝力量。倘使秦檜提出的這個對策果真實行,那首先就要把出生在北方和中原地帶的士兵和將官一律遣返原籍,那就等於是自動解除武裝。
第二,這將使華北、中原和西北地區的居民,不論遭受到敵、偽的何等奴役,再也不敢奔往南宋境內。因為,投奔了去最終也還是得被遣送回來。而這就等於替敵、偽安定了社會秩序。
第三,這等於正式承認關隴、華北和中原之地歸敵、偽所佔領,恢復失地之事再也不容提及了。
這等於是讓一個被侵犯過一次的姑娘不穿衣服再走一次午夜12點的小巷啊。
這還不算賣國嗎?
至於秦檜回南宋後的奔走呼籲,用李心傳的話就是「始朝廷雖數遣使,然但且守且和,而專與金人解仇議和,蓋自檜始」。
張浚這種死硬主戰派是一定要打,趙鼎這種溫和的主和派是邊打邊和,您相爺倒好,上來就跪下來,不打了,說什麼也不打了,有優勢也不打了,咱就投降。
還別說,秦檜南歸之後,就是急不可耐、火急火燎的想要做宰相,當上參知政事後,把宰相范宗尹擠下去後,逢人便說「我有二策,可聳動天下。」 那您來說說唄,不行,「今無相,不可行也。」 然後這逼還就讓他裝成了,趙構就讓他當了右相。當了宰相後,秦檜自然開始搞各種小動作,不過被當時左相呂頤浩發現問題了,秦檜在兩人的政治斗征中輸了,被呂頤浩一擼到底。當然這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彼時主戰派在宋廷佔據優勢。(趙構在秦檜第一次罷相時候也吐槽「 秦檜獻策『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 可見秦檜在當時的南宋朝廷並不佔據什麼優勢。)
秦檜第二次為什麼能復出?「張浚以秦檜在靖康中建議立趙氏,不畏死,有力量,可與共天下事。一時仁賢薦檜尤力。遂推引之。」明顯這「一時仁賢」出了很大力,但他引秦檜制衡趙鼎再結合後來說自己與秦檜共事方知其暗,我只能說他大概是被豬油蒙了心,腦殘片吃多了。
趙鼎嘛,他一開始就不喜歡秦檜,「此人得志,吾人無所措足矣」,但後來看他跟在張浚後面做跟屁蟲,「柔佞易制」,認定他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了。也許,n年之後他被秦檜逼的絕食自殺的時候,會不會想到自己當年有點n ive,被騙了呢?
最後一點,秦檜有沒有出賣南宋,為自己牟利的動機呢?
這簡直送分題啊。
是誰,打破了送宋朝異論相攪的祖制,第二次執掌政事堂後,成為了終身獨相?
是誰,讓趙構在他死後,感慨終於不用再在靴中藏匕首了?
是誰,把趙構的護衛軍隊派出去鎮壓造反,趙構還不知道這事,皇子趙慎把這事告訴的趙構,完事還被某人扣了一個月的俸祿,趙構沒辦法只能拿自己的私房錢補貼趙慎?
是誰,同意別人的建議,想要加九錫?
是誰,「又陰結內侍及醫師王繼先,伺上動靜」?
當然是我們"決策元功,精忠全德", "光弼聖主,紹開中興,安宗社於阽危之中,恢太平於板蕩之後;道德光天地,勛業冠古今"的秦會之秦太師啦!
看到熟悉的大師,看到熟悉的邏輯……
不得不說,真的是沒什麼長進。
根據某些「利益史觀」分析,秦檜要是忠心耿耿,輔佐君王,協調諸將,到時候恢復舊土,直搗黃龍,必然能夠青史留名,榮華富貴,他為什麼不這麼干?他不這麼干,看來一定是力有不逮,做不到。
或者秦檜要是真的賣國求榮,幹嘛不幫著大金,滅了南宋,這樣即使遺臭萬年,那也能在當時享受榮華富貴,位極人臣,說不定在現代還有人說他是「範文正」、「洪承疇」呢?他不這麼干,看來秦相爺一定不會賣國,一定是忠心耿耿的。
果真如此嗎?
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秦檜在第二次紹興議和之後,權勢逐步達到了巔峰,凡有與他作對的,無不下獄流放。甚至可以擅自在趙構不知情的情況下調動禁軍,逼得趙構要在靴子里藏匕首。權相二字,堪稱名副其實。
現在我們再來看第一種情況:
在南宋,主戰派大臣尚有李綱,張浚等許多人。以宋朝「群相」的政治生態習慣,秦檜在如此情況下,即使主戰,也不可能獨享其功,必然是不可能獲得歷史上那樣的權勢的。
那麼第二種情況呢?
金國作為一個由少數民族為主體突然興起的政權,它的高層以宗室宗親為主,幾乎沒有漢人插足的餘地,這一點直到金國滅亡,都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改變,女真貴族把持住了上層權力。這樣的情況可以比之清朝初年。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秦檜有協助滅國之功,也是不可能進入權力中樞的。同樣不能獲得歷史上那樣的權勢。
既然如此,那麼秦檜為什麼要像一般人想的那樣呢?秦檜選擇的道路好比一條獨木橋,雖然看上去很不理智,很難走,但只要走通了,他就是南宋獨一無二的秦相爺。
對於秦檜而言,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同樣心思的皇帝趙構。
對於趙構而言,恢復舊土,名垂青史太累了,太麻煩了,太危險了。並不能說因為他是皇帝了,他就有了超人的心智和權謀。在辛苦的榮耀面前,他選擇了屈辱的安寧。
「復國是不可能復國的 這輩子不可能復國的,北伐又不會做,就是簽這種和約,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在臨安的感覺像回家一樣,我一年回家,大年三十晚上我都不回去,就平時北方出點事,我就上朝去看看這樣子,在臨安裡面的感覺,比開封裡面感覺好多了,在開封裡面一個人很無聊,都沒有宮女,小宮女玩 ,進了臨安去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超喜歡在裡面的。」
奉迎這樣一個混子……真的很難么?
————————————————————————————————————————
更新一下
大師的毛病啊依舊改不了,遇到自己認為的,就堅信不疑,遇到自己反對的,就胡攪蠻纏
關於秦檜賣國,大師還有一個神奇的邏輯:「你們說秦檜賣國,可秦檜天天喊著要賣國,卻反而當上了宰相,既然當時人都讓他舉薦他,還讓他當上了宰相,那麼可見秦檜不賣國。」
這個思路就很迷,誰說秦檜賣國就要天天喊著,恨不得在臉上刻著字。這個說法就好比,一個小偷偷了別人東西,一時間沒有被抓,於是就有人跳出來說,你看,他肯定是沒有偷東西,不然早就被抓進去了嘛。
是,的確秦檜在歸國之後就喊著只要讓他當宰相,「數月,可聳動天下」。儘管他的議和投降政策暗合了趙構偏安苟且的胃口,以至於歸朝僅三月就成為副宰相。可是當他獻上「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政策,並且主動籌劃議和的時候,不僅遭到了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對,連趙構都覺得「朕北人,將安歸?」,這樣的議和太為屈辱。最後,秦檜就被彈劾以「專主和議,沮止恢復」的罪名,而罷去秦檜相位,任為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
至於秦檜第二次擔任宰相,大師又抬出了張浚、趙鼎(當然他很可能會說,「這明明是你們這群人經常掛在嘴邊的嘛,我只不過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為秦檜背書。
可是秦檜復相已經是3年之後的事情了,對於一個不處在政治舞台中心的人而言,3年足夠讓別人忘記他了。面對激烈的政治鬥爭,崇尚人無完人的大師,為什麼這次反而覺得張浚、趙鼎不會犯錯了呢?又怎麼會覺得秦檜不會偽裝了呢?
我們批判秦檜,並不是說他是個一無是處,只靠賣國就能竊據高位十數年。但是這也不是我們為他的所作所為去找尋所謂合理的理由的借口。
@淚痕春雨 先生提出:
這個論斷有些讓人費解。因為在「南人歸南,北人歸北」這點上,似乎大家的意見還比較一致。而春雨先生說「只要不曲解它,它肯定算不上賣國政策。」,實在是讓人有點想不通。
關於南宋史料,我並不是很熟,翻來翻去,「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記載多見於以下幾處:
前一日,上召直學士院綦崈禮入對,示以檜所陳二策,欲以河北人還金國,中原人還劉豫。帝曰:「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宋史
上乃召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綦崇禮入對,出檜所獻二策,大略欲以河北人還金國,中原人還劉豫,如斯而已。上謂崇禮曰:『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又檜言臣為相數月,可使聳動天下。今無聞。』崇禮請御筆付院,上即索紙書付崇禮。崇禮退未至院而麻制已成。翌日,制責檜曰:『自詭得權,而舉事當聳動於四方;逮茲居位,以陳謀首建明於二策。罔燭厥理,殊乘素期。』——宋史全文
帝乃召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綦崈禮入對,出檜所獻二策,大略欲以河北人還金,中原人還劉豫,如斯而已。帝謂崈禮曰:「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續資治通鑒
通常來講,分析這條史料時大家都會結合前面的「河北人歸金國,中原人還劉豫」與後面的「朕北人,將安歸?」來一起理解。所以淚痕春雨說「資料有限,很難還原」,我還是比較費解的——一種不太成熟的理解是,春雨先生覺得這幾本史料記載不夠詳細?可如果以這個角度衡量,春雨先生自己引用的許多史料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
實際上跟著這份史料一起的,還有一個詳細的實施計劃,秦檜甚至連詔書都起草好了:
若用檜為相有二事可以聳動天下一則與南北士大夫通致家問一則糾率山東河北諸郡之人還之北方 既相擬詔草以進曰軍興以來河北山東忠義之徒自相結約立功其後敵兵深擾逐頭項人漸次渡江各令所在屯聚就糧議者欲興兵討伐朕惟黎元騷動罪在朕躬既未能率以還北豈宜輕肆殺戮應河北山東渡江無歸之人並令所在招撫開具鄉土所在當議遣官糾率起發其南方士大夫因守官北地隔絕未能還鄉及北方士大夫因守官南方以至避難渡江想其念國保家之心彼此俱同雖有一時從權衛身之計必皆出於不得已度其深謀逺慮亦豈在人下應欲書問往來並令朝廷差人發遣——金佗續編巻二十
所以以在下愚見,關於「南人歸南,北人歸北」這句話的理解,實在是早有公論的。因此不妨向淚痕春雨提兩個小問題:
1.所謂「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資料來源有限,難以還原」,是春雨先生掌握的資料有限,還是說春雨先生認為現有的這些史料來源有限,不足以完全說明「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具體含義?如果是後者的話,那麼春雨先生以為應該對史料掌握到何種情況,才足以說明這段話的具體含義呢?
2.春雨先生說「只要不曲解它,它肯定算不上賣國的政策」,其中的曲解作何而言呢?因為從現有史料來看,這條政策無疑是出賣了南宋利益的。
從宋金兩國交涉史來看,「北人歸北」一直都是金國的主要訴求之一。金國從建炎元年就開始提這事,一直提到紹興議和時
希尹乃以國書授雱等還,書中索河北人之在南者及為夏人請熙寧以來侵地,又欲於河陽置榷場以通南貨,雱受書以歸。——續資治通鑒
乙亥,簽書樞密院事、充大金報謝使何鑄等至軍前,金都元帥宗弼遣鑄往會寧,且以書來索北人之在南者,因趣割陝西餘地。——續資治通鑒
而其目的也十分簡單,一來「欲取降附人誅之以懲後」,二來當時南宋軍隊多以北人為主,「北人歸北」則無異於自毀長城,三來補充人口,安定金與偽齊秩序。至於春雨先生說什麼秦檜會不會急不可耐的做漢奸,趙鼎等人是否弱智,這個我不敢斷言。只有一點:假如北人歸北符合南宋利益,那麼為什麼這個建議確是由金國提出的呢?
況且不要忘了,議和告成之後趙構向金廷上《誓表》,其中「北人歸北」的文字篇幅佔了整個誓表的四分之一:
淮北、京東西、陝西、河北自來流移在南之人,經官陳理願歸鄉者,更不禁約。其自燕以北人現行節次遣發。今後上國通亡之人,無敢容隱,寸土匹夫,無敢侵掠。其或叛亡之人,入上國之境者,不能進兵襲逐,但移文收捕。——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所以「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此舉到底是是不是賣國,我想到此自有公論。秦檜為人,早年間固然可以稱得上是一條漢子,然而回到南宋之後的所作所為,早就把自己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為這種人翻案,怕是有些難度啊。
說來慚愧,淚痕春雨的粉絲 @戰爭野豬 @恆河沙星舞 在淚痕的回答下面言之鑿鑿,說我沒接受過嚴肅的史學訓練,又說我的文獻,都是網上扒來的,真是讓我誠惶誠恐。
還有, @恆河沙星舞 ,你不是說「欲以河北人還金國,中原人還劉豫。」你在宋史里找不到么?估計你家裡書太多,翻不過來,我幫你找到了
@戰爭野豬 你不是說我搞不到專業期刊文獻么?嚇得我趕緊下了點文獻給自己充個值。
先行者,作為朝廷大臣,除日夜鞠躬盡瘁算計他人,費盡心思阿諛奉承外,不忘在課餘時間以強大的精神力量影響眾生,啟示後人發明出「油條」這一流傳千古的美食,當之無愧的「美食家」~~
紹興八年(1138年),正是在南宋高宗趙構當政統治的時候,都城臨安(今杭州市)工商業比較發達,人煙稠密,市區南抵江濱,西包括著名的「西湖」。人們傳說,就在市區非常繁華的一個地方,有一家賣燒餅的「燒餅鋪」,鋪里有一個夥計,人稱「王小二」,他為人厚道,聰明伶俐。他在「燒餅鋪」賣燒餅,接觸人多,人來人往的,當他聽說抗金英雄岳飛被奸臣秦檜給殺害了,打心眼裡痛恨秦檜。他一邊賣燒餅,就一邊琢磨起來了,想什麼辦法才能戲弄奸臣秦檜,為天下百姓出口氣呢! 人稱的這位聰明伶俐的「王小二」,經過幾天苦思苦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有一天,他精心製作出了許多面人,捏成像奸臣秦檜和其妻王氏的樣子(因為他老婆也很壞),並將他們倆,給背靠背地粘在一起,放在滾油鍋里炸,一邊炸,一邊大聲喊叫:「大家快看:油炸燴啦!」路過的行人,聽見大聲喊,那有不好事的,就都前來看熱鬧,不一會兒,里三層外三層,大家都前來看「油炸燴」。人群中什麼樣的人都有,有的人,就故意大聲喊:「王小二,我也要一對『油炸燴』。」不僅如此,他沖著人群,緊接著又高聲吶喊道:「我先要揪掉他(她)的腦袋吃……」逗得人們笑聲一片。人群里,有的人,嘴裡還說什麼「吃油炸燴,讓人心裡真痛快!」
這樣,「王小二」燒餅鋪的「油炸燴」,很快就傳遍了南宋的都城--臨安。前來吃「油炸燴」的人,一天比一天多,鬧得燒餅鋪的買賣十分興隆。鬧得王小二做背靠背一對的面人,炸又炸不過來了。怎麼辦?聰明伶俐的「王小二」,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有了:就取其象徵之意,將背靠背地粘在一起的面人,給改做成為兩根面粘在一起,放到滾油鍋里炸。後來,人們都管它叫做「油炸鬼」。再後來,漸漸就出現了人們管「油炸鬼」稱作「油條」了,並且一直流傳到現在。
去百度秦檜吧轉悠一圈(我就是那個拖拉機),各種牛逼。
最後被封禁了,吧主說讓我好好反思,讓我尊重歷史。我覺得秦檜是怎麼樣的人,從他的徒孫那裡可見一斑。
前兩天淚痕污衊回家守孝的岳飛「隱居廬山是為了陰謀奪取神武后軍兵權」我就知道淚痕馬上就要為秦檜洗白了,果不其然。說到底,淚痕想出書想瘋了。
我知道他想效仿當年明月。可當年明月從來沒有給閹黨洗過地。雖然他的作品只適合科普,但是三觀上是不存在問題的,至於你淚痕,呵呵。
正文:
淚痕上次抹黑岳飛的時候,就提到秦檜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表示這不能視作賣國行為。今天果然又提到了。不過我等了半天,好像也沒正兒八經地解釋這個問題。
那麼我先說「南人歸南北人歸北」——
秦檜在未做宰相以前,曾揚言道:「我有兩條妙策,可安天下。」當時相位出缺已久,有人問他道:「你既有妙策,何以不言?」秦檜道:「朝廷沒有宰相,說出來也沒人執行。」意思即是「等我做了宰相再說吧」。
後來秦檜果然做了宰相,而這兩條「妙策」也真的向皇帝(高宗趙構)提出來了,是什麼呢?八個大字:「南人歸南,北人歸北。」
原來當時金人入侵,長江以北的土地大都被金國佔領,金人還在中原建立了一個偽齊國,以劉豫作傀儡皇帝。南宋偏安江南,以臨安(今杭州)為首都,只是一個小朝廷的局面。這幾個字的內容,包括了承認金人吞併的中國領土為金國的合法土地,承認劉豫的偽齊國;宋國放棄兩河、中原、江淮之地,不許再談「反攻復國」;從北方逃難來的老百姓,一律送回他們的原籍,使他們成為金國人或偽齊國人;凡非江南人而為金國擄去的臣民,一律不須送還,任由他們為金人或偽齊人均無不可。
「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換句話說,這就是要使「兩個中國」合法化。秦檜的理由是:反正北方已非我有,這是已成的事實,何不承認事實來換取和平呢?
趙構本來是害怕敵人,準備和敵人妥協求和的,可是聽了秦檜這個主張,也不禁遲疑起來。他考慮了許久,與其他的大臣說道:「秦檜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為了他自己是「北人」,不可能贊同奏檜的計劃,這計劃才擱淺下來。
其實這很好理解,就如同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佔了東北和華北,全國都揚言要反攻,要收復失地,老蔣站出來說「誰敢侈談抗日就把誰法辦」,然後把所有從敵占區逃亡出來的百姓全都送回去。其意義大抵如此。之所以即便老蔣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共產黨在奪取天下之後,雖然宣布其為反動派,但也沒有給老蔣扣上漢奸的帽子,原因就在於他至少沒有發表「東人歸東,西人歸西」這樣的投降言論。淚仙的答案明顯不完整,我非常期待他接下來準備怎麼洗。
先說秦檜徹底執政前宋金局勢:
《金史》記載:「宗翰死,宗磐、宗雋、撻懶湛溺富貴,人人有自為之心,宗干獨立,不能如之何,時無宗弼,金之國勢亦曰殆哉。」
可以說到了完顏宗翰一死,支撐金國局勢的就只剩下那麼一個宗弼,也就是金兀朮。可惜金兀朮這貨也不是什麼好鳥,不僅接連敗在岳飛韓世忠等人手上,更是殺兀室,株連者多達幾千人。又殺了完顏希尹,連坐者數百人。
金國的大臣將帥們為了爭權奪利而相互傾軋,頻繁地爆發派系紛爭,不斷地自相殘殺。繼蒲廬虎(宗磐)、訛魯觀(宗雋)、撻懶、鶻懶、兀室等金國宗室政要接連被誅殺之後,左丞相希尹、右丞相蕭慶也相繼被殺。
原本女真人滅遼國北宋的時候猛將如雲,帥完顏宗翰(粘罕)、完顏宗望(斡離不)等手下名將雲集,像完顏活女、拔離速、銀可術、闍母、婁室、撻懶等,其中,完顏活女曾擊敗並陣斬北宋名將种師中,拔離速擊敗姚古,闍母、婁室等曾攻佔陝西,他們無一不是能征善戰,並且都是女真本族的宿將。
但是到了岳飛北伐的時候,金國統帥完顏宗弼(兀朮)卻讓李成、孔彥舟、徐文之流當上了分路大將軍。
須知,李成、孔彥舟這些貨色本來都是宋朝的軍匪流寇,在亂世中到處燒殺搶劫、擄掠百姓、姦淫婦女,卻被各路宋軍接連擊敗,於是他們只好投靠偽齊和金國,成了金人南侵的漢奸走狗幫凶。
但是到如今,一向依靠女真完顏氏皇族帶兵打仗的堂堂大金國居然以這些戰鬥力差勁的漢奸流寇為寶,讓他們當上了分路大將軍,這實在讓人感到驚奇!
很顯然,當時的金國不僅兵老氣衰,而且缺乏良將。
而在國內,女真貴族們大規模地掠奪漢人的田地,橫徵暴斂,使北方的很多農民破產。
而女真人的朝廷乾脆就直接放起了高利貸,「回易貸緡,遍於諸路」。
金國政府下令:凡是積欠公私債務而無力償還者,即以本人和妻子兒女的人身抵償。
凡是藏匿逃亡者之家,家長處死,產業由官府和告發者均分,人口一半充當官府奴婢,一半充當告發者的私人奴婢,連違令者的四鄰也須繳納「賞錢」三百貫。
只要貫徹實施金國政府的這項新政策,女真貴族們就可得到成千上萬的債務奴隸。於是,一切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便紛紛反抗,或者逃亡他鄉,或者殺死債主,「嘯聚山谷」。
在這種倒行逆施之下,可以說當時的金國以漢族為主體的北方各民族的強烈反抗。當時,金國國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
要不然南宋歷史書中,也不會記載了,幾十年之後,還有大批大批的金國農民起義軍跑到了南宋來。
就比如那位最為鼎鼎大名的辛棄疾,原本就是出生在金國佔領區的人物。
可以說當時立國短短一二十年的女真人,已經眾叛親離,窮途末路。岳飛北伐,原本就很可能成功,直搗黃龍!
而經歷了秦檜這位賣國執政破壞之後的南宋,卻被完顏亮按在地上摩擦,對比紹興十年宋金局勢,秦檜對南宋國防的破壞已至喪心病狂。
接下來說說秦檜對南宋國防的破壞:
對於堅持抗金的將領,秦檜不斷地加以打擊和迫害。岳飛、韓世忠等人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了。
簽訂紹興和約時,南宋把商州割給了金國,商州守將邵隆堅決反對割讓商州,被秦檜貶官敘州後毒死。為悼念邵隆的愛國品行,敘州軍民「皆悲哭之」「為之罷市」(《三朝北盟會編》卷214);
抗金將領李顯忠殺出重圍,自敵占區回歸南宋,金人稱其「私遣過界」,「秦檜怒」,隨即罷去李顯忠的軍職(《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57);
當時還有一位身陷敵占區的河北進士梁助,晝行夜狀,歷盡了千辛萬苦回到南宋。梁助歸宋後「上書言河北事極詳」,並認為「金人必舉兵。秦檜怒,直決之」,把他「押趕惠州編管」(《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72引《趙牲之通史》。)
收回諸大將兵權之後,秦檜大量選用一些奸貪駑鈍的庸人去接管各路宋軍,「其任將帥,必選駑才」(《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9),駑將治軍「不治兵而治財,刻剝之政行,而附摩之恩絕;市井之習成,而訓練之法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89)。
經過秦檜及其黨羽的破壞,南宋初年軍隊的抗敵銳氣喪失殆盡。在秦檜專權期間,大部分宋軍將士逐漸由能征善戰的軍人轉變成貪財好利的商人,這些人整天朝游暮宴、安富尊榮、醉生夢死,「二十年間,披堅執銳之士,化為行商坐賈者,不知其幾」(《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89)。
秦檜還不斷縮減宋軍的編製與規模,甚至經常剋扣軍餉。於是南宋軍備廢弛、軍心渙散、軍紀腐敗,守將缺人,軍力日漸衰弱。
值得注意的是,紹興和議達成之後,金國女真統治者「以書來索北人之在南者」,南宋朝廷「不敢不如命」,很快下令將「海州、泗州、漣水在南百姓」「根刷過淮北」。
後來,秦檜又寫信給金國統治者,「許以所索陝西、河南人次第而遣」。將不願接受金國統治而南下的陝西,河南漢人遺返。大失北方漢人之心。
紹興十四年(1144年),宋高宗、秦檜又「命州縣根刷,前後歸朝人發還金國」。但金人還不滿意,於是秦檜又「命盡發前後所得大金、契丹及歸朝人五萬,還於大金。」
秦檜這樣做的目的既是滿足金國的要求,更是為了「陰謀內弱軍勢,絕後來歸降之心。」(《三朝北盟會編》卷220,《中興姓氏錄》)
此外,對於淮河、大散關以北的民眾,因不堪忍受金國統治者的壓榨或因饑荒而冒死南歸者,宋高宗、秦檜一概拒之於國門之外。
宋高宗、秦檜下令給宋金交界處的南宋地方官吏說:「毋招集流亡,恐致生事。當時,金國連連災荒,陝西一帶百姓「無以食,爭西入蜀」,但因為秦檜命令,宋庭不敢接納,以致這些百姓「皆散去餓死,其壯者,北人多買為奴婢。」(《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7)
有人會問,宋高宗、秦檜將南歸的北方人強行遣送回去,跟軍政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南宋前期的主要將領,如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吳玠、劉錡等人,都是北方人,「中興諸將皆北人」,而他們的手下將士,也多是北方精壯漢子。事實上,這些逃到南方的北方流民,是宋軍的中堅力量。
而宋高宗、秦檜做出親痛仇快的舉動,無疑是斷絕了宋軍精壯兵員的來源,導致後來宋軍戰鬥力大為消弱。而且,他們的舉動,也讓北方的百姓和義軍心寒,不敢南來,大大鞏固金國的統治,削弱了南宋的邊防。
這種惡果,充分體現在紹興三十一年的宋金戰爭上。經過秦檜及其黨羽將近二十年的壓制和破壞,到了金國再次發起攻宋戰爭的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南宋軍備已廢弛多年,宋軍將士也早已失去紹興十年時的那種進取之心和雪恥之志,此時算得上是兵無精兵,將無良將。
結果,在名將劉錡(已經六十多歲)的指揮下,雖然集中了江州、池州、建康、鎮江四支大軍,但宋軍在兩淮還是一敗再敗。毫無疑問,劉錡此時手中的兵馬,已非昔日驍勇善戰的八字軍,而是被秦檜之流腐化削弱後的軍隊。劉錡縱有千般能耐,此時也無濟於事了。
後來,南宋大臣袁燮在奏章中指出:「自秦檜當國,陰與虜結,沿邊不宿重兵。」(《歷代名臣奏議》卷337)
南宋大臣葉適在《題姚令威&<西溪集&>》中提到:「初,完顏亮來寇,舉朝上下無不喪膽,直云:虜百萬何可當,惟有退走爾。」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南宋時人王之道在奏章中指出:「吾之宿將,比自講和以來,初無尺寸之勞、毫髮之功。二十年間,享其富貴尊榮。……黃金白璧,歌童舞女,充知私室,朝游暮宴,其奉養倍侈,有非言之所能盡者,孰肯披甲胄、冒鋒鏑、奮不顧身以拘國家之急哉?」(《祖山集》卷二十《與汪中丞畫一厲害札子》)
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北伐前後,金國內外交困。然而在達成宋金和議之後,經過將近二十年的休養,加上南宋每年進貢給金國的大量財富,金國的國力得以恢復,金軍將士也養得膘肥體壯。而此時的南宋,經過秦檜及其黨羽將近二十年的折騰,已經國困民窮,「國之府庫,無旬刀之儲,千村萬落,生理蕭然」。宋金國力對比發生了顯著變化。
真心覺得最高票是給宋高宗洗地了。
按照最高票的說法,秦檜權傾朝野還不夠,連皇帝都怕他怕到褲腿里塞把刀了。這可是曹操司馬昭的待遇啊。可是(按照最高票的描述),秦檜又是一個能力相當低下,氣質相當猥瑣,人緣很差,沒有死黨,也沒有軍隊(這點最重要)的人。這樣一個人怎麼可能把持朝政20年?想想做到類似的事情的都有誰——曹操,司馬昭,桓溫,劉裕——哪個不是天下梟雄?秦檜呢?一個智商低情商低家世差還沒人緣的屌絲......世界歷史上你再找一個智商低情商低屌絲出身還人緣差沒人支持的政治家出來給我看看...被馬克思嘲笑為跳樑小丑的拿破崙三世,起碼人家還有一個超級牛逼的伯父呢!
最高票的解釋是因為金國給他撐腰,和約里規定了不能罷相。這是滑天下之大稽了,中國人最擅長什麼?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就是玩弄花樣規避契約。你說不能罷相,我不能立一個新的官職代替宰相么?我不能任用內臣把宰相變成花瓶么?再不濟,我還不能用太監架空宰相么?宋高宗都害怕秦檜怕到帶刀防身了,難道還不會想辦法解除秦檜的權柄?
最後的解釋只有一個——宋高宗蠢。這就是典型的民間解讀歷史的方式了——誰誰誰為啥失敗了?因為他蠢。這當然是萬能的,然而根本無助於我們去研究歷史。
所以我覺得最高票的說法是不合邏輯的,要麼秦檜本人能力很高,深諳權力鬥爭的精髓,是老狐狸老烏龜式的政治家(類似司馬懿),要麼就是他不過是趙構推在台前擋刀的木偶罷了,趙構才是真正掌握權力的人。
為了讓大家對歷史上的秦檜,有一個比較直觀的了解,我們單把建炎四年的事,拿出來說一下。
那一年,南宋政府成立三年了。
那一年,趙構被金軍追得滿世界亂跑。
那一年,偽齊政府成立。
那一年,鐘相自稱楚王。
那一年,江北、荊湖諸路遍布非政府武裝,南宋無力控制他們,只能被迫恢復藩鎮制度。
那一年,二十萬宋軍在西北,被金軍打得一敗塗地,整個西北丟失。
那一年,韓世忠在黃天盪阻擊金軍48天。但是隨後呢,韓世忠差點被金軍打得全軍覆滅,然後轉進了。
那一年,岳飛讓金軍打得棄守泰州,向南轉進了。
那一年,岳飛收復了建康。
也就是在那一年,秦檜回到了南宋。
秦檜回到南宋那一年,完顏宗弼越過長江,把趙構追得滿世界亂跑。
雖然說起那段歷史時,人們總是說,當時宋軍一直如何吊打金國鬼子。但是最無可置疑的歷史事實卻是,大宋皇帝被金軍追得四處狂奔。
但是就如在影視劇中,不論抗日英雄如何吊打日本鬼子,也無法改變一個最基本的歷史事實,那就是當時是小鬼子正在追著我們打。
後來主戰派一心阻止和議時,趙構就說了,當年我被金國鬼子追得滿世界亂跑時,他們在什麼地方?[注]
[注]:戊寅,句龍如淵與李誼入對,帝曰:「士大夫但為身謀,向使在明州時,朕雖百拜,亦不復問矣。」
秦檜回到南宋那一年,整個北方地區已普遍淪陷了。
在這種背景下,北方的漢奸、偽軍已實現了大聯合,於是偽齊政府成立了。[注]
[注]:丁卯,金主如東京溫湯。遣高慶裔、韓昉冊命劉豫為皇帝,國號大齊,都大名府。
在隨後的許多年裡,南宋不要說攻打金國了,就是連偽齊也一直無法擺平。後來岳飛收復襄陽,被人們傳得神乎其神,但是岳飛當時的主要對手,其實就是偽齊的軍隊,而且偽齊後來是被金國廢掉的,不是被南宋滅掉的。[注]
[注]:敕岳飛:朕具聞卿已到襄陽,李成望風而退。朕雖有慰於心,而深恐難善其後。.....若多留將兵,唯俟朝廷千里饋糧,徒成自困,終莫能守,適足以為朕憂。
秦檜回到南宋那一年,鐘相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鐘相是何許人也?大陸念過書的人,肯定都聽說過。鐘相是南宋初年,最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當然了,在那個年代,他是最著名的賊寇之一。[注]
[注]:鼎州人鐘相作亂,自稱楚王。......自是鼎州之武陵、桃源、辰陽、沅江、澧州之澧陽、安鄉、石門、慈利,荊南之枝江、松滋、公安、石首,潭州之益陽、寧鄉、湘陰、江化,峽州之宜都,岳州之華容,辰州之沅陵,凡十九縣,皆為盜區矣。
秦檜回到南宋那一年,江北、荊湖非政府武裝遍布,南宋政府無力控制,被迫恢復藩鎮制度。[注]
[注]:時江北、荊湖諸路盜益起,大者至數萬人,據有州郡。朝廷力不能制,盜所不能至者,則以土豪、潰將或攝官守之,皆羈縻而已。宗尹以為此皆烏合之眾,急之則並死力以拒官軍,莫若析地以處之,盜有所歸,則可以漸制........
南宋中央政府給藩鎮大佬們開出的條件,比晚唐、五代藩鎮享有的權利更誘人。總而言之,藩鎮大佬在自己轄區內,不但擁有政治、經濟、人事、軍事權力;而且干好了,還可以讓自己的子孫繼承相關權力。安史之亂後,大唐政府也從來沒有承認過藩鎮擁有這種權力。[注]
[注]:甲子,詔曰:「......欲隆鎮撫之名,為輟按廉之使。有民有社,得專制於境中;足食足兵,聽專征於閫外。若轉移其財用,與廢置夫官僚,理或應聞,事無待報。惟龍光之所被,既並享於終身;苟功烈之克彰,當永傳於後裔。......」
秦檜回到南宋那一年,宋軍在富平,二十萬大軍被金軍擊潰,於是大宋喪失了整個西北。[注]
[注]:建炎四年九月,宋朝知樞密院事、宣撫處置使張浚輕率地決定,在耀州富平縣(今陝西富平縣北)與金軍進行大規模會戰。宋方集結了步兵十二萬,騎兵六萬,結果被金朝右副元帥完顏論里朵(宗輔)督率完顏婁室、完顏兀朮(宗弼)等軍打得一敗塗地,宋朝自此基本上喪失了陝西。
秦檜回到南宋那一年,黃天盪上發生了一場非常著名的戰役。
說起這場戰役,許多人總喜歡津津樂道,韓世忠當時如何風光,卻很有人會說,金軍殺入江南時,韓世忠也是不戰而轉進了。[注]當然了,也很有人會說,這場戰爭的最後結果,是韓世忠讓金軍打得潰不成軍轉進了。[注]
[注]:浙西制置使韓世忠在鎮江,悉所儲之資,盡裝海舶,焚其城郭。既聞金人南渡,即引舟之江陰,知江陰軍胡紡厚待之。
[注]:世忠舟師,本備水陸之戰,每舟有兵,有馬,有家屬,有輜重。金人以火箭射其箬篷,火烘日曝,人亂而呼,馬驚而嘶,被焚與墮江者,不可勝數。所焚之舟,蔽江而下,金人鼓棹,以輕舟追襲之,金鼓之聲,震動天地。統制官、右武大夫、成州團練使孫世詢,武功大夫、吉州防禦使嚴永吉,皆力戰死。世忠與餘軍至瓜步,棄舟而陸,旋還鎮江聚兵.......。
秦檜回到南宋那一年,面對金軍的進攻,岳飛棄守泰州,轉進到了江南。
雖然人們總是說,岳飛神功無敵,率領幾百人就能大敗鬼子十萬金軍。但是在那一年,在敵眾我寡時,岳飛也是選擇了轉進,並且向趙構主動請罪。[注]
[注]:而來犯的敵軍,在數量上又佔有絕對的優勢,實在是岳飛的部隊所無法招架得住的。於是,岳飛只好下決心放棄泰州,免得自己這支部隊被女真兵馬全部吃掉。他先於十一月上旬把全軍撤到柴墟鎮(今泰興縣境內),然後又從那裡分批渡江,移屯於江陰軍境內。 ....接著,岳飛就把從泰州撤退的事奏報南宋行朝,並請求懲處他的失守罪責,宋廷下詔給他,要他以全軍赴江陰軍就糧,並要他在那裡「極力捍禦金人,毋得透漏。」
當然了,那一年岳飛收復了建康。
許多人常常誇大岳飛收復建康的意義。但這場戰爭的具體情況,其實是這樣的。金軍來了,岳飛率軍轉進了[注]。金軍撤走了,岳飛率軍殺回建康城了。
在這種背景下,岳飛俘虜了八個女真鬼子(當然了,還有大批偽軍),於是就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最後八個女真鬼了了,全部亂刃分屍;偽軍全部改編為宋軍。[注]
[注]:金人遂過江,充急遣都統制陳淬率飛及劉綱等十七人將兵三萬人與戰,又命御營前軍統制王燮以所部萬三千人往援。.....甲子,陳淬與宗弼遇於馬家渡,凡戰十餘合,勝負略相當。燮引西兵先遁,淬孤軍力不能敵,還屯蔣山。
[注]:戊辰,統制官岳飛獻靜安金人之俘。帝呼人譯問,得女真八人,磔之,餘漢兒分隸諸軍。
在此前一年,南宋中央政府給金國一封接一封的寫乞降書,但是金國一直都沒有搭理。[注]
[注]:另一方面,他還在五、六、七、八諸月,接二連三地寫信給金國的皇帝和最有實權的軍事首腦粘罕,表示要自動取消國號,取消帝號,要向金朝無條件投降,甘作金朝的一個藩屬,苦苦哀求女真貴族們能使他如願以償。.....
我這裡引用的白話文,都是取自鄧廣銘、王曾瑜的作品。我這樣說,無意扯虎皮拉大旗,只是希望一些人不要一看我引用白話文,就隨便噴他的史實性。
秦檜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回到南宋的。
從這層意義上,秦檜回到南宋時,正是南宋政府想與金國和談,而不可得的時候。
寫到這裡,也許有許多人會說,你這樣為秦檜翻案!對此我想說,我只是把秦檜回南宋那一年的事實,羅列了出來。具體歷史是怎麼回事,大家自己可以做判斷。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秦檜回到南宋,就公然兜售「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賣國政策。
「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到底是什麼意思,因為資料有限,我們很難還原。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只要不去曲解它,它肯定算不上賣國的政策。
第一、秦檜就算想當漢奸,也不至於急不可耐、露骨到了如此境地吧。因為秦檜一回南宋,就這樣露骨的當漢奸,被南宋政府殺了,算誰的事?總不成秦檜為了當漢奸,已到了視死如歸的地步吧。
第二、如果秦檜當時漢奸形象如此露骨。張浚、趙鼎為什麼還會被秦檜迷惑?事實上,秦檜後來複出,又佔據重要的位置,與張浚、趙鼎的支持分不開。[注]
[注]:詔行宮留守秦檜即赴行在所奏事。張浚以檜在靖康中建議立趙氏,不畏死,有力量,可與共天下事,一時仁賢薦檜尤力,遂推引之。.........檜亦留身求解機務,帝曰:「趙與卿相知,可以必安。」檜至殿廬,起身向鼎,謂曰:「檜得相公如此,更不敢言去。」
總不成,為了證明秦檜是漢奸,還得證明張浚、趙鼎都低能弱智吧!否則,秦檜一回南宋就公然兜售賣國政策,張浚、趙鼎怎麼還會被秦檜所迷惑呢?
秦檜是怎麼從金國回到南宋的?當然是金國放回來的!
從情理上,秦檜在向趙構彙報工作時,首先告訴趙構的事,就是他之所以能回到江南,主要是因為金國主和派希望與大宋達成和談,所以委託他當中間人。
這種答案,多少有點少兒不宜,所以南宋政府對外只能說一個雲遮霧罩的、漏洞百出的答案。否則,南宋中央政府重用一個金國主放回來的人,這叫什麼事呢?
這就好像,小朋友總喜歡問大人一個問題,我是從哪裡來的?雖然說,真實的答案,成年人都知道。但是這怎麼和小朋友解釋呢?所以成年人只能說一些漏洞百出的答案,或是說一些雲遮霧罩的答案。
其實呢,能問出這種問題的小朋友,你怎麼和他解釋,他也不會明白這種事的。等他真明白這種事時,如果不是為了耍流氓,他就絕不會問人這種問題。因為這種問題本身就太流氓了。
事實上,一個人的政治立場,是由他的利益關係決定的,和他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就沒有多大的關係。
利益一致,仇敵也會成為朋友;利益起了衝突,父子兄弟也會反目成仇的。
從利益上,我們看不到秦檜一心出賣南宋的動機。
因為他是南宋的宰相,他讓南宋恢復漢唐盛世,是會丟官坐牢呢?還是會遺臭萬年呢?關鍵是,他把南宋弄得滅亡,金國是會給他戴大紅花呢?還是會給他記一等功呢?
金國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是誰呢?就是撻懶!
當然了,放秦檜回來的金國鬼子,也是撻懶!
撻懶後來的結局是什麼呢?據金國方面所說,他被南宋策反了,所以一心出賣金國的利益,於是被金國政府法辦了。[注]
[注]:撻懶至燕京,愈驕肆不法,復與翼王鶻懶謀反,而朝議漸知其初與宋交通而倡議割河南、陝西之地。宗弼請復取河南、陝西。會有上變告撻懶者,熙宗乃下詔誅之。撻懶自燕京南走,追而殺之於祁州,並殺翼王及宗人活離胡土、撻懶二子斡帶、烏達補,而赦其黨與。
我看連秦檜都洗了,我洗下劉豫不過分吧?
金狄侵略,國土淪喪,人民遭殃,這是宋徽宗的責任,還是劉彥游的責任?說劉彥游賣國?臨安統治下的地區,由不得劉彥游去賣。開封統治下的地區,是金國人的佔領區,並無寸土是劉彥游斷送的,相反只有從敵人手中奪回權利,還有什麼國可賣?劉彥游創導世修子禮,赤手收回淪陷區,如今完璧歸還國家,不但無罪而且有功。我隨口瞎說一番吧。保證幾乎沒有史料。全部都是自己瞎想的。
首先,一個金國派去的內奸能跑到南宋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而且差一點點就能推翻皇帝,做真正的萬人之上。這可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啊。這應該放入成功學的教材啊。要不說,大金王朝人才濟濟,派個內奸都能差點推翻趙宋。
第二,要我說,金人實在太蠢了。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如此慫,如此軟弱,如此自私的趙老九,如果多派幾個內奸,那不就大功告成了嗎?
第三,一個人是不是忠臣,好像並不能只是靠他平時說的話來去判斷的。也要看他做了什麼。打個比方吧。帝國政府出現了財政危機。皇帝認為要加稅。一群忠臣們,愛國愛民的臣子,除了說百姓苦百姓窮的話,或者是叫皇帝掏腰包。。。有多少皇帝會喜歡這種臣子呢?
第四,是驢是馬拖出來就知道。一群臣子喊,北伐,北伐。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具體細節呢?講句難聽點的。北伐這項工程,首先,後勤。軍糧軍餉從哪裡來?武器裝備呢?如果有一批上等的裝備,要優先給誰呢?接下來就是軍令的問題。是不是需要增加前線指揮官的權利,尤其是戰事僵持不下的情況。如果給了權利,這個權利要給多久?甚至,前線指揮官是不是有先斬後奏的權利等等。(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前線指揮官需要一批部隊進行自殺式任務來打破僵持狀況。)打完戰了之後,需不需要為之前淪陷的地區進行輸血?
至於秦檜這個人,我認為吧,應該不是漢奸。也不能說是奸臣。應該是一名官僚。
至於說篡位的事情,可能性應該很低。因為皇位和電影院座位不同,不是說買票就能坐的。而且可算是高風險職業。如果秦檜有看一看歷史書的話,就應該知道了。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
睡不著再胡扯一通,依舊沒有史料。
首先,議和這種事情,是需要雙方實力做保證的,宋金之間的議和,無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議和。當然,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是一場非常失敗的議和。
很多年前,劉備和孫權還是盟友呢,但是關羽身上出了破綻,孫權依舊狠狠地捅了一刀。如果殺了岳飛,就能讓宋金力量對比「逆轉」,那麼秦檜是無力殺了岳飛的。最簡單的理由就是如果殺了岳飛,那麼明天金軍想撕毀盟約時,怎麼辦?然而岳飛依舊被殺了。
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並不是取決於一個名將身上,就算是岳飛,如果帶領的軍隊是雙槍兵(一手拿煙槍一手拿鳥槍),估計這仗,岳飛也沒法打。我是說在岳飛無力改變這種雙槍兵的情況下。而在宋金這段打仗的日子,這些雙槍兵不是被調教了,就是被淘汰了。以致大宋也擁有了一支與金軍不相上下的軍隊。
而岳飛的身份,既然牽涉到立儲的問題,那麼殺了他也不算過分了。作為在外手握重兵的大將,干涉皇位繼承人,往好的一方面想,那是忠君為國,但是往壞的一面想呢?而且,趙構也不是那種沒有被將領整過的人(苗劉兵變),一旦不小心想了想以前的事情,後果是什麼呢?
補充。我在維基百科中發現了一件事情。
秦檜沒有孩子。就一個養子。
目前我所找到的資料,秦檜只有一個養子。拿他和諸葛亮來對比還真的有點相似之處。
先別急著噴。諸葛亮在蜀中也沒有多少孩子(家族人丁稀少)。而秦檜比諸葛亮更慘,他親生的兒子,一個都沒有。他拿什麼來篡位?
真是秦檜害了岳飛嗎?你們都只看到了表面
一提到中國第一大奸臣,秦檜是鼎鼎大名啊,至今還貴在岳飛面前呢!岳飛是民族英雄,名垂千古,而秦檜遺臭萬年,遭萬人唾罵。
當然本文並不是為秦檜開拓罪名,但是你要說真的是秦檜害了岳飛,那可是有有點說道。窺一斑而知全豹,以秦檜為首的古往今來的奸臣們其實並沒有那麼本意上的壞,而且有些還能稱為忠義之士,可以在外面老百姓看來確實是奸臣無疑。這就是政治。
古代帝王,萬人之上,一人治理國家,眾臣參議,但你要知道,除了治理國家,朝中之事也是紛亂複雜。皇上有皇上的考慮,奸臣有奸臣的考慮,忠臣有忠臣的考慮。歷來最為穩固的朝權都是三足而立,一人而遊說攪合。
怎麼說呢?就是皇帝,奸臣,忠臣,三者平衡,而有一個人貫穿在這三者中以用來平衡和緩和。這是格局。
其次,我們必須要分清楚一個概念,就是何為忠臣?
忠臣往往有兩大類別:一是忠於國家民族,忠於普天百姓,就是岳飛這樣的人,另一種是忠君,只忠於皇上,對皇上忠心耿耿,真的沒話可說。此類就是秦檜之類人。
所以我們平時說忠臣一定要辨明白。
而奸臣,我們歷史上評定一般禍害了朝綱,禍害天下的人。而在奸臣裡面也分這麼幾種:
1,
為了自己的地位而禍害他人
2,
為了皇上的江山而不顧黎民百姓
3,
為了救國而誤入歧途的。
4,
本身就是國外勢力滲透進去的姦細
這些對照,歷史評定的各人都有其說法。各個版本演繹也都不同。作為老百姓,不管他處於何意,只要是把國家推到水深火熱境地的都是奸臣。
秦檜,其實是一個對權利慾望特彆強烈的人,但是他有膽小到自己不敢做皇帝,所以他要緊緊牢牢地依附於皇上,想盡各種辦法排除異己。
秦檜從一個普通的黎民百姓中進士後就一直扶搖直上,因為從普通人起來的人往往會有兩種極端,要麼深明大義報效國家,忠心不二,要麼就是極度渴望權利而一發不可收拾。秦檜是第二種,而權利受到威脅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除掉,而史書上很多說他投敵賣國,因為曾經被俘虜去,然後回來。其實對他來說主和是自己內心的惶恐,他不敢冒險,因為主戰太冒險。萬一家國再失去,自己又成了他國的俘虜。
而從另外角度考慮趙構是一個帝王,他所考慮的問題可比其他人多了去了。自古帝王都有很多心眼兒。一方面秦檜在他面前掩飾的不錯,他也看到了秦檜對自己的忠心,另一方面雖然戰事吃緊,也很需要岳飛這樣的人,這時候就沒有另外一個人出來協調和緩和其中各種關係,而那時候岳飛已經成為皇上一人之下的一個人了,兵權大握,而他太過於忠烈,又不願順從趙構的一些意願和見解。君臣之間難免有各種芥蒂。而秦檜又怕自己權利受到威脅,就這樣群臣聯合,已經對岳飛心生了很多不滿。
但是他本可以兩者並存的,但是迫不及待的殺了岳飛當然也有一些催化作用,一是主張和,已經成了趙構的核心思想,二是連年的戰事一直得不到徹底的解決讓他心生怯意,三是秦檜也跟他想法一樣,四是金人要求斬殺才能和,五是,告謀反,這一條才是決定性因素。
秦檜日日在君側,而岳飛遠在邊關要跟皇帝溝通還是要通過書涵奏本。
其實從每個朝代的忠臣悲劇里我們可以看出,明明大家都知道這個人是奸臣,但是皇帝就是不殺,其意思也是非常的明確,就是為了用奸臣扼制忠臣,因為忠臣一不小心就會為家國而反皇帝。
這是我讀過很多史書想到的,平時除了忙公司事情,忙活我的程大個小火鍋加盟之外,就是讀一些史書,看一些前人的事情,引以為戒,作為警鐘,一個不懂歷史的商人不是一個好廚子。所以我看來看去覺得為什麼大家都覺得這個人是有問題,就他娘的皇帝不知道?他真的是昏君嗎?真的是眼睛瞎了么?真的就是受所有人蒙蔽了嗎?其實不然,因為每個朝代大家都在為利益和自身的安全著想,但是有些奸臣就是明哈哈的在哪裡,難道皇上就真的不知道?一些明君都知道身邊有這樣的人,只是他們沒改變歷史所以不用大寫特寫的進入史書。有些君王甚至還培養這樣的人,就是為了扼制那些看起來忠心耿耿說不定哪天不受管制的人。
所以我們看到有很多的皇帝都是工於心計故意養著那些奸臣,只是有些會根據奸臣的情況來把握該殺或者不殺,所以在中國朝代里權衡術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問。平衡很多問題。相互扼制不能使得一方的勢力大於另一方。聰明的臣子都會激流勇退,不聰明的或者貪戀權力的就等著挨收拾。
所以,岳飛是被皇家權術給殺了,並非秦檜一人就能成事。說他是大奸臣都美化了他,走狗比較合適。
我是廚師,略懂歷史,不到之處,希望包含。
抄一段呂思勉的《白話中國史》吧,看書不多,呂先生是看過的少有的給秦檜同學「洗地」的幾個人之一,這本書相當值得一看,當然也是極富爭議的。
「公元1130年,撻懶攻山陽(楚州),秦檜亦在軍中,與妻王氏航海南歸。宋朝人就說是金人暗放他回來以圖和議的。請問這時候,金人怕宋朝什麼?要講和,還怕宋朝不肯?何必要放個人回來,暗中圖謀?秦檜既是金朝的姦細,在北朝,還怕不能得事貴?跑回這風雨飄搖的宋朝來做什麼?當時和戰之局,毫無把握,秦檜又焉知高宗要用他做宰相呢?我說秦檜一定要跑回來,正是他愛國之處。始終堅持和議,是他有識力,肯負責任之處。能看得出撻懶這個人,可用手段對付,是他眼力過人之處。能解除韓、岳的兵柄,是他手段過人之處。後世的人,卻把他唾罵到如此,中國的學術界,真堪浩嘆了。」
八大豪俠的死敵
既然已經背鍋幾百年 那就再背下去 翻案是不可能翻案的 秦檜是歷史罪人
最近看到的新解,覺得頗有道理。
最重要的是我同意人類自古至今都喜歡神化與醜化。其實本沒有這麼極端,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
秦檜其人其事
秦檜死後,高宗褒其主和之功,題碑詞:「決策元功,精忠全德」,追封申王,賜謚號「忠獻」。元代修《宋史》,照抄岳家後人編撰的岳飛家集,列檜入《奸臣傳》。明朝為鼓勵抗元鬥志,進一步神化岳飛而糟踐秦檜,岳飛像前,鑄造秦檜夫婦等人的跪像。這一侮辱人格、踐踏生命的行為至今猶在。辛亥革命中,孫中山重彈明朝「驅除靼虜」的老調,也再次掀起頌飛貶檜高潮。
1.秦檜進士出身,博學多才,書法尤有造詣,宋體創始人,臨安的商鋪、酒樓都以懸掛秦檜字匾為榮。1126年,金兵入侵,秦檜主戰反和。金人慾立張邦昌為帝,秦檜挺身反對。金兵統帥欣賞秦檜的才智,送與金主之弟完顏昌任用。榮華富貴未能改變秦檜的「中國」心。建炎四年,秦檜隨完顏昌南侵,趁亂逃離,得到高宗重用,力主議和,挽救南宋。議和不是賣國,李世民也曾向突厥稱臣,劉邦向匈奴納貢,寇準訂澶淵之盟。秦檜《遺表》忠肝義膽,堪比諸葛出師表,道出和談真意:「修養生息,養兵,以利後戰」。議和沒有給秦檜個人帶來好處,為了議和,身前丟掉宰職,身後受盡屈辱。和議帶來了百餘年的和平發展時期,南宋成了當時最富裕的國家,人口佔世界15%,經濟總量佔全球75%以上。生活水平十幾倍於所謂的「康乾盛世」。經濟繁榮,人民幸福,宰相秦檜功不可沒。從一小事可見秦檜的智慧,臨安百姓囤積錢幣,內需不旺,秦檜靈機一動,叫來造幣官說:「皇上要改錢幣,你速去設計新幣模式」,消息傳出,紛紛拋錢購物而致消費大增。從歷史角度看,秦檜無疑是戰略家,議和乃上善之策。秦檜死後次日高宗給予了崇高評價:「秦檜力贊和議,天下安寧。自中興以來,百度廢而復備,皆其輔相之力,誠有功於國」。
2.南宋有著眾多擁兵自重的將領,為什麼都能善終,唯獨岳飛被殺?值得我們深思。淮西戰役後,朝廷整頓軍隊,張俊欣然接受,韓世忠摸稜兩可,岳飛情緒激動,《宋史·岳飛傳》載「飛累章請罷樞柄,尋還兩鎮節」。
岳家軍王俊舉報張憲謀反,另三名高級將領予以作證。秦檜奏請高宗,史載高宗大驚,特派專人審理。由於無原始書信,顯證據不足。筆者認為,如此重要信件必然「看訖焚之」,從中也折射出審案的公正,秦檜所言「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實事求是。倘要陷害岳飛,偽造書信即可,用不著留下欠缺遭後人誤解。經二個多月的審理,奏請:岳飛處斬,張憲絞刑,岳雲流放。高宗改判為:「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秦檜欲保住岳雲,高宗決定斬草除根,說秦檜謀害岳飛,實屬冤枉。
在國家大義和集團利益面前,岳飛選擇了後者,其悲劇是他自己撰寫的。首先岳飛主戰和朝廷議和政策相背,應該說在當時的情況下議和方略是適宜的。紹興十年的北伐,高宗在軍事小有優勢時下詔收兵,乃明智之舉,利於和談,也為保護岳家軍,免其孤軍深入。另外傳欽宗與岳飛秘密來往,亦為原因之一。後人多基於假設:倘非奸臣當道、岳飛冤死,可收復中原。這純屬意淫,北伐軍的另兩路吳玠和韓世忠,與金兵陷入膠著狀態,中原地勢平坦開闊,利於騎兵,宋軍多為步兵,倘岳飛孤軍深入,凶多吉少。其次是驕橫跋扈,擁兵自重。岳家軍的驕兵悍將們只知岳飛,不知有皇帝。朝廷派張宗元去岳家軍監軍,差點引發兵變。岳飛為母服喪,未經朝廷即指定張憲領軍。林彪也犯了類似錯誤,韓戰爆發後,原定林彪挂帥援朝,林辦不經軍委,在「四野」內遣將組建志願軍司令部,犯了大忌,是導致後來林彪長期賦閑養病的重要原因。岳飛稍不如意便發脾氣,三次提出辭職相威脅,高宗忍辱負重而累詔挽留。統治者重視自己權力的穩固遠遠超過對民族和正義的關注,從後來岳飛伏法及岳家軍被朝廷掌控可見高宗非平庸之輩。宋代無武將專權,得益於太祖限制。作為唯一可能專權的武將,岳飛之死,情理之中。
秦檜:「南自南,北自北!」
趙構:「朕北人,將安歸?」
秦太師死,
高宗 告 楊郡王 云:「朕今日始免得這膝褲中帶匕首!」
先是魏忠賢李鴻章 後是袁世凱蔣介石 現在又要給秦檜翻案了?
秦檜怎麼想得到,後世還能被蒙古、女真、洋人、日本人變著花樣蹂躪,而且蹂躪一次就拖他出來精神鞭屍一次,都形成精神勝利的條件反射了。
其實我們的歷史觀念遠沒有想像的頑固,不到一百年前我們還覺得女禍是很多王朝滅亡的主因呢。那些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的女子不都被解下來了么?誰受了歷史上最大的冤屈?這個問題沒法回答。因為這個受冤者必定是今日仍然未被平反的,其形象必定仍然是十惡不赦的。我們常說「蓋棺定論」,又說「成王敗寇」,正確地評價一個死去多年的人是很難的。尤其是,人們對歷史的需要只是以史為鑒來警醒當代世人,一個真實而無趣的歷史人物並不是人們所需要的。
斯大林出身貧寒,當權後殺光政府功臣,人民害怕獨裁,於是將軍罵名無數。朱元璋出身貧寒,當權後殺光全國文官,人民需要清廉,於是明帝流芳百世。
國君尚且如此,宰相想要得一美名談何容易?
反對立張邦昌為帝,隨徽欽北行。這是一個近乎自殺的行為。當敵人已經包圍了首都,皇帝已經成了階下囚。秦檜一年前拒絕割地已經惹怒過金人,此時位至丞相,擲地有聲,在皇帝不在的情況下已經是百官的代表,或者說出頭的鳥。冒死拒絕簽字,當然也獲得了與死無異的下場,赴敵國作俘虜。即使算不上是忠臣的作為,此時的秦檜至少無咎。
主張向金求和,排除異己,殺害岳飛,這大概是秦檜引來罵名地最大原因。這裡不會說秦檜是趙構的從犯或者替罪羊,因為殺害岳飛並非罪過。金講和的條件是岳飛的命。岳飛不死,戰爭肯定會持續,宋朝國庫空虛,百姓必然遭受荼毒,社稷也未必得以保全。即使岳飛能直搗黃龍滅了金國,面對其後虎視眈眈的蒙古鐵蹄又能如之奈何?
我的觀點是:岳飛是忠臣,只可惜生錯了時代,到了兵力脆弱的國家作武將。秦檜無咎無譽,只是本分地做了自己認為對國家最好的計劃。宋沒有因岳飛而勝利,也沒有因秦檜而滅亡。
當然,沒人能分析如果岳飛不死的話歷史會如何改變。這裡只看結果吧。「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無數戰爭英雄,楊家將,梁山好漢,岳家軍,然而宋從建立到滅亡都不曾統一,軍事一直處於弱勢。而兩宋文官則儘是些丑角,蔡襄,高俅,包括秦檜,無一不是佞臣,包括現在名聲較好的王安石司馬光蘇軾也曾是奸賊的行列。然而宋卻是歷史上文化經濟發展上最繁榮的時代之一。文臣武將的責任本來就不相同,單說宋朝的話,百姓安樂,是文官的功績;國家動蕩,是武將的責任。漢族斷代,我們當然會恨那些無用的書生,怨那些軟弱的文臣,同時敬仰為國捐軀的烈士。但如果拋去感情因素,單論這些人的成敗功過,又當如何呢?
推薦閱讀:
※看資治通鑒這裡有點不敢相信,為什麼王浚會相信石勒是去尊奉他為帝?
※為何《左傳》和《史記》里對於趙氏孤兒的記載不同?
※岳飛的母親真的在岳飛的後背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嗎?
※汤显祖的《牡丹亭》在当时(作者那个时代)社会影响(尤其是各阶层女性)有多大?具体又是怎么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