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韓國、法國的電影票房是按人次來計算?

而中國、美國等卻是用貨幣單位來計算。


主要為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公平性,首先票房比較會跨越幾年甚至幾十年,比如法國最賣座的電影之一《虎口脫險》已經是40多年前的事了,那時的票價顯然比現在低很多。以人次來記是希望過濾掉歷史原因、特殊發行策略原因、格式(是否3D及IMAX)原因等造成的票價差異。只比較觀影人次,更能表現出影片的受歡迎程度。
當然這種方式的缺點是對於製片方來說,就不能一目了然的比較哪部電影賺了更多的錢。


別的不很清楚,但是在日本,大多數電影原則上同價,一般就是兩種價格,2D1300,3D1800,一些特例比如電影時長太短(言葉之庭只有1小時,於是票價也便宜)。當然,有提前購票打折,學生票,殘疾人票,還有lady』s day,senior「s day之類的優惠票價,但是這些票同樣大多數電影同價。 所以在日本,票房比金額和人數沒有太大區別。 而影院更關心動員人數,因為直接關係上座率,所以,比較人數就比比較金額更適合日本了。


韓國從2013年開始已經開始改革,從現行的觀影人數制更改為票房收入制。
根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說法,過去根據觀影人數來計算電影票房是因為缺少準確的電影票銷售數據。另外一部分影院因為上稅等原因抵觸計算具體票房收入也是原因之一。而且根據觀影人數來計算票房成績存在著誤差過大,發行公司統計的數據與委員會統計的數據不符等一些弊端。
曾有人建議效仿韓國這種統計觀影人數的方法,以便更為準確直觀地反應一部電影的火爆程度,畢竟現在IMAX和3D的片子越來越多,而這些特種片顯然佔據了票價的優勢。
兩種統計方法,各有利弊,但是好電影和賣座片的屬性不會應這樣方法而改變。


我在法國,說說我的理解!
這邊兩大院線UGC和Gaumont都有包月制!一個月20歐,一個人可以隨便無限量看電影!一個月30來歐,可以買兩人無限看電影的卡!
然後據我所知,買這種包月看的人不少。所以,這種情況想下是沒法按票房來算的!每個月付的總的看電影的錢是固定的,有時候我沒什麼心情一個月就看一部,有時候大片雲集,一周我看4部。所以,感覺用人次來計量,更能說明一部電影受歡迎的程度(即使我一部電影重複看了3次,也能說明這部電影多收「我」歡迎,對吧)
其他國家的不清楚,僅僅說法國這邊而已!


個人認為就是關注的角度不一樣,票房的增長跟物價上漲,經濟環境有一定關係,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做歷年的票房對比,這個數據的準確度是有偏差的,但是從人次的統計(我賣出多少張票,不是賣了多少錢),相對來說比較準確。
現在統計的方式也會把平均票價寫上,其實《變形金剛4》的票房已經超《泰囧》,但是觀影人次未必會超《泰囧》。


方便同比,排除物價等其他無關因素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韓國導演奉俊昊?
宮崎駿導演的這部《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為什麼不為人所知?
如何評價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虐版預告?
《暗殺》是中文配音嗎?
為什麼中國除了《西遊記》等經典作品 IP,當代鮮有超級 IP 產生?

TAG:電影 | 日本 | 電影票房 | 韓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