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曹爽?
改革家曹爽的紙牌屋
曹休、曹真謝世之後,曹家將出現了九年的斷檔。軍事指揮權被司馬懿、滿寵等外姓大臣掌握。直到公元239年,病得神志不清的曹睿好歹算是想起了曹家將,曹爽僥倖登場,成為第三代曹家將的領軍人物。
出身
曹爽,字昭伯。曹真長子。由於因緣際會和歷史的黑色幽默,曹爽在曹睿死後與司馬懿共同輔政,在一群有志青年的輔佐下,逐漸壓倒司馬懿為首的士族集團老人政治,成為曹魏實際上的國家元首。
試驗
曹爽的具體事迹,在前作《司馬家族》一文中已有講述,本文主要談對曹爽改革的思考。
前文說過,做皇帝的難點在於限制特權階層。如果怕麻煩就不負責任地向特權階層妥協,把問題往後拖。
曹丕時代主要忙活兩件事,一是搞經濟建設,二是攻打吳國。
曹睿時代也主要忙活兩件事,一是防禦諸葛,二是為建設繁榮富強的大魏「添磚加瓦」。
曹爽時代,其實只忙活一件事——通過改革限制特權階層的膨脹。當時外戚和宦官都已不吃香,九品中正制使朝廷里密密麻麻的到處都是世家子弟,庶族要想出人頭地越來越難,皇家的權威也被士族們逐步消解。
特權階層有時是貴族、有時是莊園主、有時是大地主、有時是大資本家,但特權階層的追求是亘古不變的——通過聯姻和欺上壓下來發展壯大。這不是道德問題,只是屬性使然。對付特權階層是負責任的執政者們永恆的主題,方法目前來看只有兩種:
一、發動群眾消滅特權階層。
二、通過光明偉岸的制度和伸手不見五指的手段限制特權階層。
第一種辦法在社會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業、誠信、友善之前只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所以沒有提到愛國是因為人類沒有特權階層的時候也就沒有國家之分了)。人與人之間的政治經濟能力是存在差異的,不管你消滅多少特權階層,總會有新的特權階層蹦出來。
第二種辦法雖然治標不治本,但總比不治或者往死里治強。至於如何治本?當然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業、誠信、友善了。
曹爽限於歷史的局限性,只能努力去治標。他任用夏侯玄等人改革九品中正制,希望恢復唯才是舉的人事制度。但既得利益者永遠不會放棄既得利益,改革意味著阻力巨大。而曹爽職位雖高威望卻不足。
曹爽覺得可以通過出兵討伐小國以加強威望。許多年以後,有一個叫做勃列日涅夫的老人,是他的知音。
曹爽覺得可以通過政治改革,一步到位重現曹操時代的榮光。許多年以後,有一個叫做戈爾巴喬夫的中老年人,也是這麼想的。
曹爽不明白,在強大的敵人面前,對外戰爭的確可以轉移國內矛盾,凝聚人心,進可登高一呼,退可雖敗猶榮。而挑起戰爭,去對付一個相對弱小的政權,一旦受挫就會陷入戰爭泥潭,威望掃地,留下千古罵名。
曹爽不明白,直接搞政治改革難度太大,一著不慎就會全面崩盤。推進經濟改革,逐漸改變上層建築,看似迂迴實則穩妥。即便強如曹操當初要搞唯才是舉也要以屯田制度限制士族對土地的兼并,使士族無法壟斷土地和知識。
即使沒有司馬懿發動的政變,曹爽的改革也不會成功。即使曹爽對外攻滅蜀漢,對內把司馬家族殺的雞犬不留,他也還是不會成功。因為曹爽只有世界觀沒有方法論。
但,曹爽絕不是演義里那個只配被人恥笑的,駑馬戀棧豆的蠢蛋。千百年後的蘇共領導人都不明白,讓曹爽如何去明白?中國幾千年來能夠成功主持改革的執政者又有幾人?難道不負責任不丟人,負責任的失敗者反倒丟人嗎?曹爽本可以安於享樂,和特權階層們把酒言歡,曹魏的基業夠他揮霍幾輩子的了。可曹爽沒有像很多好逸惡勞的同行那樣把肥肉吃光,把硬骨頭留給後人去啃。
人們恥笑曹爽主要是因為他在司馬懿發動政變後拒絕了智囊桓范提出的轉移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建議,向只有洛陽一座孤城的司馬懿投降。
決策之前,曹爽考慮了整整一夜,其實他思考的無非是他要怎麼帶領那些全家都處於司馬懿控制下的儀仗隊和文官們,從洛陽郊外行軍三百四十里山路到達許昌?桓范罵曹爽是豬是因為他以為自己的計劃很有可操作性,羅貫中把曹爽寫成了豬是因為貶曹是他不懈的追求。但轉移許昌的計策其實危險重重,就算司馬懿一時腦殘不派追兵,曹爽身邊的人哪個都有可能為了保全家屬把他賣了。十死無生的絕境,就算要罵曹爽是豬也該罵他大意,把自己搞到這步田地,而不該是罵他選了哪種死法吧?
曹爽的確德行有虧,他佔有曹睿的姬妾,縱容手下圈地之類的爛事兒也確實該罵。但《三國志》里說曹爽有篡位之心,恐怕是連陳壽自己都不信。也不想想為什麼曹爽在最後時刻都沒有以小皇帝做人質敲詐勒索?
中國的傳統史書重視德道到了只重視道德的程度。一個什麼實事兒都不幹的嘴炮兒,只要沒被抓住什麼污點,就會受到讚揚。相反,一個肯干實事兒的人只要德行有虧就會被打入另冊,被千人踩,外人踹。此之所謂「君子」「小人」二元論是也。
這樣的是非觀在孔子生活的時代天經地義,因為當時的人們平均文化水平太低,只能用最簡單的辦法去告訴他們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但是兩千多年過去了,要是還用這套標準,還為了避免功利就非要倒向教條兒……輕則容易被煽動、矇騙;重則成為「矯枉必須過正的」的信徒亦或是網路暴力的幫凶;晚期就是用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逮誰咬誰的瘋狗。
曹爽的確愚蠢,他的改革方略屬於事前拍胸脯、遇事拍腦門、事後拍屁股,想一出是一出。他的防人之心也因為自我膨脹而星隨流雲散,這才給了老病垂死的司馬懿上演驚天大逆轉的機會。然而曹爽的選擇,比起曹丕、曹睿,至少是更具勇氣,也更有擔當。曹爽的不摸石頭就過河,為後來的改革者提供了血粼粼的寶貴教訓。
主持改革是這世上最難、最難的工作,曹爽雖蠢卻蠢得可貴。後三國之所以沒有前三國精彩就在於蠢人太少,聰明人太多;理想主義者太少,現實主義者太多。曹爽的寂寞,不只是時代的寂寞,更是歷史的寂寞。
曹魏經四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祭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洛陽。
盪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三族盡滅時,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曹魏宗室的最後屏障。套用《明史》那個經典句型,就是:曹爽降而魏亡矣。
先贊題主劉軒鴻的以下觀點,大致可概括為,曹爽改革之心甚殷,然不講究政治手段和鬥爭策略,且私德上的缺陷給人以把柄。但對整個答案不能完全認同。亦不知是否因了未曾拜讀大作全書之故,更覺話中有話,字裡行間別有用心。
無論如何洗地,不得不承認的是,高平一變中,曹爽本人的決策犯有重大失誤,對可能發生的後果缺乏預計。事實上,桓范等提出的建議,是有其可行性的;手下家眷固為人質,不代表無法樹立其於對手的敵意,更不意味著其必然叛己。總之絕非什麼「十死無生的絕境」云云。
首先,曹爽有兵權和宗室身份,可用來行動和爭取地方支援;而司馬氏僅握詔書之名和部分士族支持,相比之下就很雞肋,玩火自焚的可能性甚大。其次,曹方家眷未必會有性命之虞,本來殺恁多人的成本,對司馬氏而言就絕不低廉;倘曹方奮力一搏,結果愈向之,則司馬氏愈有必要保全曹方家眷,以免日後自遭趕盡殺絕。此外,於道義上,曹爽當非如後來史書所述那般的一無是處,人人痛嫉之類的;畢竟作為大將軍,再怎麼吃喝嫖賭,本職工作做了,能怨怪處實不多,實也談不上什麼「禍國殃民」。
相信如不是司馬氏早已摸透曹爽的心思與行事風格,他絕不敢冒險一為此舉。畢竟,歷史上類似情形,站在有如此次的司馬氏這邊者,失敗的例子太多了。蓋一般人總是信實而不聽虛的。也正因反例不勝枚舉,才來個「高平陵之變」,青史一駐。
至於曹爽為那一通信誓旦旦的承諾蒙了,全心全意回老家去做什麼大富翁,有點開玩笑的意味了。明明有路不走,自以為是日暮途窮,說他「慨然就義」,誠是誇張又荒謬。只能說,跟老奸巨猾司馬宣王相較,圖樣森破到全非一流。
那麼細究來,曹爽是有何「過錯」呢?說他專權、營私、目無尊長,都是「莫須有」而已。試問國君尚幼,作為攝政宗室,又兼託孤重臣,權位安得不高,行事安得不果決?(雖然最後是在優柔寡斷上面把命送了)想一朝之內,怕彼外姓勛貴,久亦難免結黨貪污,乃至徇私枉法吧。更不必言日後司馬家個個親為之事了。至於什麼「謀反」,真系司馬氏在曹宅建設多日堡壘後,「觀察」出來的完全「無中生有」的一個「大新聞」!很簡單,其他的罪名,思尋不出。因為,至少在「忠君報國」這個命題上,他曹爽,與同儕何晏、鄧颺、桓范、夏侯玄等一干人,還是很有誠意的。譬如政治上架空司馬氏為首的一干士人,即是這理;惟後期士族會聚反撲,共造了曹爽吃力不討好的形象,實是尷尬非常。這也是引題主劉軒鴻之觀點,他儘管生活放蕩,魏室天下沒的說。
不過換一種說法,一個連不怎麼奮命地拼一把都毫不心甘情願的將領,的確難以做出施陰謀詭計顛覆國家的野心勃勃的行為。若說司馬遷「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的評價,亦能用在曹爽身上的話,他的資質又不足以應敷,加之對手不遜高祖······結局不言而喻。
至於傳統評論種種,史家每每是成者王侯敗者寇的,晉臣陳壽豈敢「貶損」本朝先帝;大家常見的老羅則一貫魏黑,在曹氏和司馬氏中間又優先黑姓曹的。故世於爽多有毀謗也。
最後,願引呂先生於斯之見以為本文結尾:
魏曹爽一輩人,頗有志焉,然其圖甚大,不為時俗所順悅;正人君子,往往非姦邪小人之敵,曹爽遂為司馬宣王所覆,宣王本惟計私圖爾。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
一手好牌被自己全打爛了,可以說曹爽是真不行的,搞政治不行,還不虛心學習,而是驕奢淫逸,高平陵政變本來是可以攜小皇帝對抗司馬懿的,但是爛泥扶不上牆啊,曹爽沒有採用手下大司馬桓范的建議攜小皇帝到許昌發詔令討伐司馬懿,而是被司馬懿各種勸說,回洛陽城投降!
毫不客氣的說如果曹爽真是有一點能力和智商也不會落到免職被殺,曹魏滅亡。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 2015 年 3 月 26 日 CCTV 朝聞天下報道電競項目隻字不提 LOL,卻通篇報道 DotA 2 的事情?
※如何評價納什 (Steve Nash) 的職業生涯?
※如何評價電影《但丁密碼》(Inferno)?
※周傳基老師的去世會給中國電影理論的發展帶來什麼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