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龔琳娜的音樂?


欣賞歌曲會包含欣賞聲樂、歌詞、作曲、錄音等。我現在就只回答如何欣賞歌手這個問題,所以就只考慮聲樂部分。

對歌手來說最基本的是她的聲樂技巧:即聲音控制力、音準、顫音、爆破音、滑音、速度、高音、低音等。首先,龔琳娜的聲樂技巧無疑是世界一流的。其次,歌手的音質也非常重要,龔琳娜的音質真的是太豐富,世界上沒幾個類似的歌手。
接著,評價音樂感並不容易絕對公平,但是如果聽音樂專家說,大多數是認為龔琳娜的音樂感非常好。還有,龔琳娜的創造力也很強,她融合各不同的傳統發聲方法到新的藝術里,在中國也是獨一無二。另外,龔琳娜的舞台把控力,她的藝術深度,她的正能量,她不停的變化和發展等等。 所以,從客觀的角度肯定要欣賞龔琳娜的聲樂,因為太突出。


最後,喜歡不喜歡才是一個主觀的事,我個人從我主觀的角度來說,我並不是喜歡而是愛龔琳娜的音樂,但是這對你們來說並不意外。


知乎上那麼多以如何看待、如何評價、如何欣賞開頭的問題裡,這個是最好的。我們真的要想想該如何看待龔琳娜。

對 Robert Zollitsch(老鑼)/ 龔琳娜音樂的評價必須放到兩個語境裡看,一是西洋人聽亞洲音樂的語境,二是民族音樂翻新的語境。我對本版幾乎所有答案感到愕然。首先請大家聽幾首歌:

1. Sainkho: Valley of Shadows

Valley of Shadows Sainkho Namtchylak Valley of Shadowsmp3 Valley of Shadows歌詞

2. Kurt Schwitters: Ursonate (Jaap Blonk 的版本)

這幾首歌和《金箍棒》的區別在哪?主要區別是沒有我們熟悉的文化元素:Sainkho 是圖瓦共和國的女歌手;Ursonate 則是「聲音詩」(sound poetry)這個藝術類別裡最有名的作品。這些東西是陌生的,一般中國人沒事不會去聽。而《金箍棒》,素材是中國的,旋律是有中國風味的,而且還是鄉土的。同樣是不倫不類的東西,我們對自己文化中的不倫不類顯然沒那麼寬容。

但從音樂技法上說,《金箍棒》和這三首歌屬於同樣的語境:人聲實驗——即把人的肉嗓當作樂器來用,並取消歌詞在語義上的功能(這一點在 Ursonate 裡做到了極致),以及民族音樂與西洋流行音樂的融合。這兩點都不是新事物,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有至少幾十年歷史的音樂藝術實踐。我們很難脫離這個語境去談龔琳娜的這些音樂。

《金箍棒》、《忐忑》等曲子的作者 Zollitsch 是個亞洲音樂迷,也是民族音樂學者。他的目標想必是讓民族音樂活起來,不斷有新的作品、新的創作方向。說實話,如果只是想把民族音樂做得更容易被消費,完全可以用「心靈治療」或「返璞歸真」等名義包裝一下。但這不是他們夫婦要的東西。他們的心態要純粹得多。Zollitsch 當然是嚴肅音樂家,龔琳娜也是。他們只是比其它嚴肅音樂家更善於利用媒體,更不羞於出名。本質上,他們做的事情,跟 Sainkho,跟多年前劉索拉做的事情都沒有區別:試圖嫁接傳統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元素)。至於做得好不好,那是另一回事,完全可以討論。但在對當代音樂藝術缺乏瞭解的前提下,一味用「沒下限」「神曲」「譁衆取寵」之類的字眼來諷刺,實在是反智的典範,只能給所謂後現代文化研究學者提供素材。


@Lawrence Li 從專業背景角度解讀了《金箍棒》,正好《人物》雜誌2月號有一篇關於龔琳娜的文章,或許有助於從演唱者自身的背景出發去理解她的作品:

龔琳娜幼年時候的榜樣是李谷一這樣的歌唱家。1999年龔琳娜以文化部頒發的「民歌狀元」身份從中國音樂學院畢業,2000年參加青年歌手大獎賽,得到民族唱法專業組銀獎、「觀眾最喜愛的歌手」。24歲時龔琳娜加入了中央民族樂團,四處巡迴演出。
但2000年到2002年期間,她極其痛苦。儘管收入很好,但是「一點都不快樂」。「不累。對口型,上台就唱一首歌。去一個城市,別人接待的特別好,住很好的賓館,有很好的收入,經常會有領導陪你吃飯。為什麼會累呢?因為我在音樂里沒有滿足。」她的痛苦遠不止於精神上,甚至到了生理上想要作嘔的程度。

2002年,龔琳娜遇見她現在的丈夫老鑼。老鑼跟她說,你像木偶一樣唱歌很噁心,假唱是不對的。這幾句話「就像一個人扎准了我的穴,扎通了。」
隨後,龔琳娜從30個人甚至4個人的家庭聚會重新開始真實的演唱,從技巧到內心。她一開始甚至緊張得《月亮代表我的心》都唱不準。但那以後,她再也不做晚會歌手了。
由於對中國新民樂的前途看不清,龔琳娜2005年隨丈夫搬去德國。她在森林裡待著,看,聽,背著孩子唱民歌。等2010年回到天津演唱會,她已經不再是那個唱頌歌的、嬌美的女人,但是歡快得不行。生命活出來了,把美都遠遠拋到了後面去。

相信其他人在知道龔琳娜老師的背景之後,會多一些自己的看法。


視頻封面當龔琳娜的《金箍棒》遇上國產動畫《大鬧天宮》!片尾有彩蛋哦視頻

最近看到一個《金箍棒》和《大鬧天宮》動畫的剪輯 MV,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感覺好很多?

以下是我跟朋友談論龔琳娜時說的一些話,基本代表了我的觀點。

你覺得龔琳娜太難聽了,是因為沒聽過更「難聽」的。我的柜子里比這個「難聽」的唱片,我或許能輕鬆找出100張, 所以我已經習慣了。

可是我們為什麼要習慣這種「折磨」呢?難道迎合自己不好嗎?

因為,你要知道一件事兒,就是當你無法放棄旅遊心態時,你就無法親近一座城市;當你無法放棄休閑心態時,你就無法親近一本書;當你無法放棄矜持時,你就無法真正親近一個人。

同樣的道理,當你無法放棄固有悅耳習慣時,你就無法真正親近一段音樂。

人們常常說藝術是有生命的,既然有生命,那麼你和它之間的關係,就會變成一種人際交往。你選擇迎合自己,你就得到孤獨——和所有的獨裁者一樣。如果你不想孤獨,你就要放棄迎合自己的執念。

人生最可怕的事,就是做自己生活的獨裁者,那意味著他的世界,寸草不生。可是我們很多人,做自己生活的獨裁者還不過癮,還要去裁判別人的生活和藝術。

我剛聽說一個消息,說《西遊記》電視劇的配樂作者許鏡清說龔琳娜的作品是嘩眾取寵的垃圾,呼籲有關部門介入封殺她的音樂。我覺得這是個特別可怕的事。當年許鏡清在《西遊記》配樂中加入電子合成器的時候,同樣是反對聲一片,央視的領導甚至直接介入劇組要求更換配樂,最後因為導演楊潔的力排眾議,我們今天才能聽到許鏡清的配樂。

沒想到多年之後,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和當年的官員成了一丘之貉。


藝術家們不斷地拓寬著藝術的領域,在拓寬的路上總會有人不明白,「這也是藝術?這樣也可以?」甚至激烈地反對——他們同樣會在這裡發表他們的觀點。他們心中有一個美與不美的「金線」,並且對跳脫到線外的情況表現出惶恐和本能的保守厭惡。
就像在只有法老王雕塑的時代,那時的先鋒藝術家們企圖給平民和乞丐雕塑,「這不是有病嗎」?
就像反沙龍的印象派畫家,不去畫教堂宮殿,居然去畫草堆水溝農婦,「這就是迎合大眾審丑需求」。
就像搖滾歌手們,在台上蹦跳著的披頭士之類的,太低俗了,這種低俗樂隊憑什麼登堂入室?還有什麼幾十萬人幾百萬的搖滾音樂節,去的人都是有毛病吧。你的音樂,根本不符合維基百科音樂詞條的定義!
什麼九寸釘,什麼人聲試驗,什麼音樂先鋒,為什麼敢拋頭露臉,不怕自己丟人嗎?這種行為違反了我心目中的道德標準。太過於低俗!
這種情況當然會繼續下去,這個世界上,不被所有人理解的人會繼續出現,他們總有辦法讓人吃驚。他們的金線的剪刀,貴族藝術的下放者,蹦蹦跳跳的小丑、詞條實質性的修改作者、讓道德衛士顯得老土的滑稽演員。他們的試驗或許會失敗,他們的遊戲或許不好玩,他們的歌或許也就引起了兩到三個月的議論紛紛。他們中也會有人成功突破現成的束縛——或者是另有他人受到啟發,踩著他們的肩膀繼續往歷史舞台上爬。
和他們相反的人,維護著過去和自以為代表的大眾的權利,繼續阻止這一切發生——油畫中不應該出現平民、音樂不應該出現金箍棒。幸好他們總會死去,他們的意見和那些閃光的行動者一樣短暫。


這個時候必須祭出龔老師這首《小河淌水》了
視頻封面《全能星戰》龔琳娜《小河淌水》為愛淚灑現場視頻


Lawrence Li對我們應該以什麼態度欣賞《金箍棒》講的很好了,我先單說下對芒果台晚會上龔琳娜表演《金箍棒》的真實完整感受。

背景:之前對龔的全部認知僅限兩首歌:《忐忑》和《法海,你不懂愛》,前者只聽過刪減版,不喜歡,不理解,但覺得蠻奇特。後者聽了覺得做作,歌詞簡單重複得很莫名其妙,歡快的旋律也像故意搞怪一樣,mv也很扯,但表演者還彷彿很賣力。有《忐忑》在先,也沒多想,默默在心中貼上了「搞怪,無聊」的標籤。後來在各種爭議中又看了這場表演,結果蠻喜歡《金箍棒》,覺得表演形式驚艷創新,音樂超有感染力,龔的表情動作神態也切合歌曲主題,情感表達直觀易懂(但也有個別地方很難接受,下面會提到),這場表演改變了我對龔琳娜過去的印象,查了下,是一位致力於民樂創新的歌者,除了「神曲」們之外,更多的作品都是新形式的民樂。

欣賞過程:個人理解整個表演的情感和唱腔變化大致分四段,第一段是「俺老孫」到唐僧出場,龔開口驚人,唱腔有力,歌詞只有「俺老孫,俺老孫,住花果山,尋得寶貝如意金箍----」每個字拖的悠長又不失力度,音調變化多端,這段讓我想到猴王早年大鬧天宮之類的「前科」,一個本領高強,軟硬不吃,誰也奈何不了的反叛者,尋得寶貝的高興,痛打天兵天將的快意恩仇。再到「後面開始「棒把個把個---」速度很快,節奏緊密,龔猴相畢露,眼神,腔調處處靈動百變,這段我感受到了猴王骨子裡那股子對自由的嚮往,甚至想到《西遊記》里猴王上竄下跳,無視繁文縟節,反覆折騰的樣子,這在封建社會的天庭,人間都是「潑猴,無禮」的表現,但這也正是悟空的本質。(這段接受不了的地方是龔琳娜把劉海兒緊箍咒造型,覺得丑)

悟空正「棒把個把個」的高興投入呢,唐僧出現,開始嚴肅認真的唱「only you",第二段感情變化開始。 悟空這時候顯得很慌亂,很驚訝,幾步退到一邊,面向唐僧(這退到一邊的幾步真心覺得龔表演的十分形象)唐僧對悟空抒情,要他保護去西天取經;這段對應《西遊記》中,對悟空的管教,束縛以及「取經感化之旅」開始了,唐僧唱了幾句後,悟空快速唱了幾句「棒把個」,表情堅定,節奏短促快速,貌似是悟空的對峙,之後唐僧再開口的時候,音樂急劇變化,悟空痛苦的抱頭掙扎,唐僧說了句「阿彌陀佛」。這段對應悟空與唐僧發生矛盾,唐僧念緊箍咒管教悟空。(當時不理解為啥唐僧是個老外,另外認為唐僧唱onlyyou那段覺得表達過重,太容易轉移觀眾注意力了,後來知道這個人是龔琳娜的作曲家老公?)

第三段對應悟空的斬妖除魔,龔又開始「棒把個把個」很多次,節奏越來越快,申請動作也越來越靈動百變,(這段龔表演也很生動,神態想到傳統戲曲里的「猴戲」了)讓人想到悟空西去路上大顯神通,斬妖除魔,賞善罰惡,個人價值得到充分體現,之前的自由,激情,高興勁兒又回來了,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四段主要是唱腔變化,歌詞是「變變變,齊天大聖」,聽到這裡感受很簡單:霸氣。用霸氣的唱腔,音調來表達霸氣的悟空不羈的性格再適合不過了,沒啥好說的,想想《青藏高原》最後兩個字,為啥唱那麼長?這段龔的動作神情也是甩開膀子,打了勝仗一樣,奔放豪邁。

再扯點別的:寫完發現把感覺,聯想,畫面轉換成文字,真有點太啰嗦。看網上評論貌似差評頗多,最多的字眼是「毀三觀」「神經病」「驚悚」「嘩眾取寵」「不知道想表達什麼」, 負面評價還有很多,有的當笑話看,有的一本正經說要封殺龔。我其實有點驚訝的,上面說過,除了覺得頭髮造型真心丑,老外演唐僧過於突兀之外,別的我都蠻喜歡。唱功,曲調沒的說,蕩氣迴腸,驚艷,霸氣,淋漓盡致。表達內容也較簡單,無外乎就是悟空從花果山為王到遇到唐僧,西天取經的抽象概括,重現了這一神話人物的性格,氣場。哪裡至於什麼「完全不知道想表達什麼,嘩眾取寵」呢?為啥引發全員大聲討?

後來思考一下,差不多明白了。大家觀念還是有些保守,之前晚會的歌曲,全是用歌詞來敘事,說的明明白白,曲調用來渲染氣氛,突然出來個歌詞居然不用來講故事,居然還「棒把個把個」沒完,居然還演的是孫悟空!孫悟空造型還那麼嚇人!龔琳娜表情還那麼誇張!而且居然還在收視率超高的芒果台演!這不對!這太怪了!這什麼亂七八糟的!於是大家都憤怒了。

好吧我對音樂理解並不專業,上面的長篇大論也許只是個人yy,但絕對是真實感受,如果是單聽音樂,不看錶演可能也會有困惑感。畢竟龔在這場表演中的肢體語言和神態表現對內容表達佔大比重。看了別的知友的回答,各有千秋,比別處的一邊倒讓人寬心。提到音樂欣賞,說點雜感。學校里接觸的很多朋友聽音樂的面相對較窄,很多在sns愛好欄填「聽音樂」的其實絕大多數聽的都是華語pop歌曲,更有走路帶耳機,回寢室就放音樂的孩子也是如此,必聽的是「千千靜聽top100」,到ktv里豪情萬丈,每首都會,但都是差不多限定的幾種音樂類型「華語pop」,或者歐美日韓版的某個」top100」,都是「歌曲」,不是更廣義的「音樂」。能想像的到,隨便抓一個自稱愛聽音樂的年輕人出來,聊音樂欣賞最可能出現類似如下對話:「聽說你愛好聽音樂,平時都聽什麼呀?」「多了,周杰倫的,孫燕姿的,五月天的,蘇打綠的..."「都是流行樂嗎?別的呢?」「呵呵,差不多,古典的不經常聽,還有搖滾啊!五月天搖滾誒...」「...額...你喜歡哪種搖滾?」「啊?搖滾還分種類?」「......」"......."接下來話題就局限了。
我也愛聽音樂,但聽的多而雜,其中華語pop佔比也不大,更多的是雜七雜八的,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時代,各種樂器,各種形式演奏的音樂。覺得《金箍棒》難聽到「毀三觀」的童鞋們,多嘗試欣賞新事物,對多元化價值觀先採取包容的心態來看,可能會發現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ps:大多數朋友說龔琳娜造型嚇人醜陋,確實,表演尾聲龔的圓睜雙眼的神情配合怪異感濃厚的化妝,確實不是啥溫厚之輩。個人也不怎麼喜歡,我猜在微博上聲討的朋友們肯定從小就打心底認為悟空是個光輝,帥氣的正面形象,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導致對龔的造型和舞台氛圍過於注意,無法淡定心態去看這場表演。不過原著中孫悟空也是個「毛臉雷公嘴」的妖怪形象,誰見了誰跑。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即是傳統文化瑰寶,也是對外文化輸出主力軍,我覺得是主旋律和動畫片把悟空的大眾形象美化了,陽光化了。個人心中更希望在未來的藝術作品中,悟空形象應有更多兇相和暴戾之氣的表現,記得「暗黑西遊記」系列CG設定我就很喜歡。


本以為,知乎作為更有學問的人聚集的地方,應該是能夠欣賞龔琳娜的,原來我錯了。我一樣欣賞不來《法海不懂愛》,但是!難道龔琳娜的歌就這首?《金箍棒》你們聽不懂,跟著動畫一起看也沒有感覺?難道聽不出孫猴子的那種感覺?《忐忑》就算你覺得不好聽,但這歌是龔琳娜拿來練習的歌,因為歌里包含了戲曲的各種唱腔,為什麼外國能獲獎,在國內卻成了神曲?為什麼圈子裡的人叫她龔老師,大眾覺得她瘋婆子? 我以前也特別討厭她,覺得神神叨叨的感覺,也挺不懂她的歌,覺得就是在炒作。後來無聊看電視晚會聽到了《自由鳥》,覺得特別有感覺,真的有走在森林裡,鳥兒在嘰嘰喳喳的感覺,覺得,原來她也有能聽的歌。後來《全能星戰》里唱到《小河淌水》,她一開口,我就覺得整個人完全被扯進去了!全身發麻,想哭!第一次聽歌有這種感覺!然後從此就成了腦殘粉……去翻她的很多歌來聽!去感受她的歌!當時只想說,龔老師,請原諒我的無知!請收下我的膝蓋! 龔琳娜的音樂,也許真的不是多數人能聽懂的,你可以不喜歡,但你不能辱罵。因為她真的在用心想為民歌開條路。什麼?你笑我傻?你聽過龔琳娜的民歌嗎?她是貴陽人,從小在貴陽生貴陽長,但是她會侗族,彝族的歌,她的《茉莉花》你聽過嗎?江南的吳儂軟語,她把人家的方言唱的很准。你聽過她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嗎?這幾年我才知道,原來以前我聽的是她的版本!你聽過她在《血色浪漫》里的陝北民歌嗎?是不是想像不出不是當地歌手唱的?當初她的確是體制內的歌唱家,唱了很多的那種歌功頌德的歌,也真的很有名氣,我真沒有理由不信她炙熱的心!
反正我很喜歡聽她的歌,在努力地學會去欣賞她的歌,傳統民歌以及《自由鳥》一類的歌基本我是大愛的,《金箍棒》《忐忑》是展示唱功的,談不上要多懂。然後《相思染》《靜夜思》一類,我在慢慢尋找感覺,不過我並不覺得難聽,只是覺得還不太懂她的心意。至於《法海不懂愛》……歌詞太雷,畫面也不忍直視……恐怕幾年內不會想聽第二次……咳咳,我還不夠腦殘粉……
最後,對知乎表示失望……你們是不是只會聽流行歌曲還有跪舔國外呢?倫敦奧運會的音樂節,龔老師可是唯一受邀去做個人音樂會的中國人。不要自己不懂就隨意貶低比較好。


神曲外行粉絲略談龔琳娜的歌兩首(《金箍棒》《山鬼》)


以前看網評很多對龔琳娜的神曲呲之以鼻,就想寫一篇帖子,詳細談談自己為何喜歡龔琳娜的原因,卻一直沒時間寫。終於偶有閑暇和心情,略以敘之。
龔一些傳統和民歌的唱法已經被大眾廣為接受,譬如《血色浪漫》插曲,感情充沛,字字泣血。《月亮出來亮汪汪》猶如天籟,餘音繞梁。已不需多談。這裡主要想談談老羅譜曲的神曲。如不太為大眾接受的《金箍棒》,和目前傳唱度還不夠高的《山鬼》等。
龔的歌的核心是老羅的曲,近於西方交響樂和中國戲曲配樂的融合。氣勢恢宏遼闊,意氣和畫面均構築在純粹的音樂中。不同於流行曲將情感通過歌詞及旋律灌輸給聽者的方式,龔的歌用音樂去塑造形象,而非用陳詞濫調去畫蛇添足地鋪陳。
譬如金箍棒中,只一句簡單的主詞勾勒,「俺老孫,出花果山,尋得寶貝,如意金箍棒!」形如中國國畫的潑墨效果,就已足夠。恣意汪洋,簡單而又霸氣!剩下的完全交由音樂表現。
孫悟空是誰?上天入地,神通廣大!是中國古典文化里最自由,最無畏,最最最牛逼的形象!!!假如要你為孫悟空自創哼上一曲,怎麼才能活靈活現地展現出其形象呢? 難道是如同那動畫片《西遊記》詞曲「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一樣的幼稚可笑嗎?
可以說,很少有一段音樂能如《金箍棒》這般,能把孫悟空的形象完美地展現出來了!在簡短而霸氣的主曲之後,純粹的擬聲段落,有一種熟悉的仿電子樂的動畫效果,飽含一種完美符合猴性的跳躍感和律動感。快速交織的短音甚至如舞動的閃閃的金光一般灼目。節奏的變化,有不同的層次緩急遞進。只見神猴舞動著金箍棒,翻著筋斗雲,時而上下翻騰,時而潛隱蟄伏。越舞越快,越升越高,直衝那三十三層高天!那杳然空寂之處,你以為已經到天之盡頭了,卻又三個變字如鐵騎突出,一聲聲高腔氣勢遞增,於不能再高處,再拔再高,彷彿猴子終於從煉丹爐里飛躍而出,開天裂石,石破天驚!!! 緊接著,黑頭唱法的「齊天大聖」,充滿厚重的力量感,氣勢雄渾,排山倒海,神猴睥睨天下,萬物為之失色!彷彿周遭萬物都越變越小,僅餘一個越變越大的孫悟空鼎立於天地之間!最後一個短促的收音,如同那捅破天地的金箍棒倏地一聲,斂成一根繡花針鑽進猴子的耳朵里去。又如猴子調皮夠了,遠去為一縷飛煙。。。
可以說此歌以完美的畫面感,以回歸傳統戲曲元素的方式,濃墨重彩地鋪陳了一段童年的英雄夢想。如果你鬱悶的時候聽完這歌,彷彿幾分鐘間已經看完了一部濃縮的大鬧天宮,會立馬覺得自己像音樂里的孫悟空那麼充滿了無所畏懼的力量,陰霾一掃而空。這就是音樂內在的能量,如同大話西遊裡面,至尊寶照鏡之後的那段高亢的嗩吶,讓你的小宇宙立馬滿血復活,兩個斗大的金字油然而生,閃閃奪目,「牛逼」!,為之頂禮膜拜 (另外,建議只聽歌的MP3本身,去掉了ONLY YOU的表演版本,那個表演版本裡面很多非音樂因素的確畫蛇添足。)

其實很多流行樂,或者類型音樂,本來就局限在單一的維度上,歌手的發聲方式不夠豐富,更不能恰如其分地詮釋對應的歌詞,常會讓人唱腔和音樂情感意像的相互錯位。 龔的歌很多時候就是用音樂和聲音構建一種形象,一種意境,詮釋一種情緒(《你在哪裡》最典型),一種僅靠慘白的歌詞已遠遠無法淋漓展現的內在需求。

簡單地說,龔的歌比那些司空見慣的流行歌擁有更多的「維度」。老羅的音樂本身就很豐富,取之於中國傳統而又跳脫了傳統的束縛。龔又針對不同的音樂段落和歌詞段落,選用戲曲等多種發聲方式,和音樂完美結合。如果說一般的音樂和歌曲是一部黑白電視劇,那龔的歌就彷彿是一場3D,4D電影,展現了極為豐富的色彩和立體的層次。這在「山鬼」裡面體現地淋漓盡致。你能體會到音樂和屈原歌詞以及唱腔三者的完美結合。音樂隨屈原詩詞的意像時而高亢激昂,時而婉轉低回。唱腔隨歌詞時而清婉悠揚,時而粗獷雄渾。你可以感受到山澗清冽,空谷幽蘭,也能感受到凄風厲雨,電閃雷鳴。那由音樂和百變的唱腔所構造出的超乎現實的綺麗的空間,完全扣合了楚辭行文的天馬行空和詭異神奇。龔吸取的傳統戲曲的豐富的唱法,給了歌聲極大的表現彈性。這是包括吳碧霞的「山鬼」也大為欠缺的。(這個版本也不錯,但其音樂上的層次就不夠豐富,和戲曲太接近,沒能跳脫出來。唱法上和龔的維度不能比)。唯一遺憾的是,之前的版本有幾處字音錯誤了,據說已經出了糾正後的版本。一定找來單曲回放。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喜歡古典詩詞的人,肯定都會愛上龔的這首《山鬼》,在它裡面,「詩」與「歌」,猶如分離的「魂」與「魄」,終於可以,融為一體。更期待老羅多多詮釋詩經楚辭唐詩宋詞這樣的瑰寶,替中國人撿回那一半丟失了的詩魂。

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幾十年後,形如孫楠這樣的「歌手」,其歌曲和名字必將被時間的長河所淹沒。而作為「歌唱家」和"藝術家"的龔琳娜必將為後人所銘記。她的歌,將如同鄧麗君的經典歌曲一樣,以其超前的意識和潛在的生命力,將如明珠般繼續熠熠生輝。

(註:不是黑孫楠,只是他號稱歌壇一哥,不僅自己無求新之心,其音樂眼光竟如此之低,公然嘲笑龔的歌,我也是醉了。)


小時候看過很多遍《新白娘子傳奇》,每次看到白素貞被關進雷峰塔的情節,都會很難過。有時也會看著法海,感到好奇——他真的如此專註於自己的原則,可以直接無視他人的巨大的痛苦?

聽到《法海你不懂愛》的時候,我想起了自己的這個疑問。只不過,我只是想想,龔琳娜把它唱出來了。而且用的是民歌的方式。

我感到不適,不適來自兩方面——1. 她的曲子和我習慣的《新白娘子傳奇》的配樂不是一個類型;2. 我已經習慣了接受《新白娘子傳奇》中的悲劇,注意力集中在白素貞和許仙那裡,而這首歌的注意力中心是法海。

注意力中心的轉換,我想比配樂的差異對人們的影響大得多。可能大多數人已經默認接受了白娘子打不過法海的事實,更接受了法海是個冷酷的和尚的事實。甚至,可能不僅僅是接受,人們已經自豪地宣稱:沒錯,法海就是這個樣子的,白娘子哭了那麼久都沒用,你對著他唱歌有意思么?

這裡想向大家介紹Lady Gaga的《Judas》。這首歌在美國也有爭議,我甚至在Youtube上好奇地問過一位憤怒的大媽為什麼她不喜歡這首歌。在她看來,Judas就是邪惡的化身,恨不得讓廣電總局以及各種局禁了他,結果Gaga居然寫了一首以Judas為主題的歌?有沒有搞錯?褻瀆!褻瀆!褻瀆!

所以,看到網上對《法海你不懂愛》的各種謾罵,我想起了那位大媽。她出於宗教立場,而很多人的可能沒什麼立場可言,只是習慣了民歌的那些唱爛了的主題,習慣了民間故事的傳統格局,習慣了,習慣了,習慣了……

從這件事情里也可以看出人的自戀。在上面的評論里我甚至看到了「封殺」這種極端的言論,一個人得有多自戀,才能把自己無法接受的藝術給封殺掉?為什麼你不是僅僅簡單的不理它呢?一個世界,如果僅僅有你所熟悉的那些藝術,它得有多貧乏,多麼缺乏活力?

科學上,發現無理數的人,居然還被死刑處死,僅僅是因為大家不願意接受這個打破自己「一切長度都能被分數來表示」的自戀的偏見的事實。好在事實就是事實,不被發現,也依然是事實。可是藝術呢?它消失了,可能就永遠消失了。

龔琳娜把人聲當樂器用,把傳統故事的配角當作新的主角,最終的結果可能並不是那麼賞心悅目,但至少,會引起有心人對於「藝術創新」的些許思考吧?這種探索式的藝術實驗,或許本身並不能直接和已經非常成熟的藝術形式一樣被廣泛的認同和接受,但是沒有它們,新的能夠被廣泛接受、同時推動著大眾的審美趨於多樣化的動力在哪兒呢?

總之,你可以喜歡也可以討厭,可以單純的聽也可以想想歌曲的意義,可以單曲循環聽上一百遍也可以不理,但是鼓動別人一起去禁止某種藝術形式絕對不是一個好選擇。請注意,當你以「顛覆傳統」這樣的理由去禁止某個東西時,不要忘了,你所熟悉的一切,都是被創造出來的,都曾經艱難的挑戰過大眾的更古老的「傳統」。

對於《忐忑》,我只能會心一笑。我很早就做過這種把自己的情緒實時的用亂七八糟的聲音表現出來的嘗試,因為每次都哼哼唧唧一個小時,被室友罵過好多次了。說到傳統,這種無詞的、靠嗓子亂叫的音樂,恐怕是人類最古老的音樂形式了,你們說呢?你們大概都忘了自己小時候是怎麼跟著錄音機哇哇亂叫的吧?

對於《法海你不懂愛》,龔琳娜唱的很好聽,內容上做了一個主角置換的小創新,主題還是常見的追求戀愛自由。

對於《金箍棒》,主要內容是孫悟空開心的拿到了金箍棒,和唐僧在旁邊Only You……八戒沙僧天神妖怪在拉琴敲鼓,紅孩兒矩陣在後麵糰體做操……唐僧的歌詞沒什麼好說的,是周星馳做的顛覆傳統故事表現形式的創新,而孫悟空的歌詞,則是簡單的表現這猴子拿到金箍棒後的開心吧,我覺得那一堆balabala……倒是跟猴子的嚷嚷聲挺像。

想起柴靜的採訪,想起人本主義。我覺得歷史是人的組合,人是主角,是確定無疑的,而故事則總有偏見、角度和表達理解能力的影響,虛虛實實,不容易知道。人的大腦如此虛弱,以至於人總要用各種標籤來騙自己——我知道那是什麼,那是×××。我知道事情會怎麼發展,那是×××。

從來就沒有單純到能夠用一個辭彙來描述的人,只有單純得傻傻的故事。可是,假如不那麼偏執於一個故事,假如探索故事之外的可能,也許能夠從人身上迸發出來的無數影像里,慢慢的逼近那個人的本來面目。

藝術要有生命力,不能僅僅被喜歡,還要被需要。
但有那麼一些藝術,是如此驕傲,挑戰審美的慣性,挑戰思維的慣性,挑戰慾望的慣性,把人們拋向陌生的感官世界,呈現世界的或原始、或刺痛、或野蠻的一面,揭開人性里最深的虛偽、讓人在它們面前坦承相待,除了純粹的自己,無所依靠。

它們最終重建了人們的需要,也重建了人心。
感謝它們。


嗯,既然大家說欣賞無能,那我建議你們去聽聽「靜夜思」、「花非花」、「相思染」等等再來作評價。

龔琳娜我一直稱她為老師或者說藝術家,而且是聰明的藝術家。當初「忐忑」剛出來的時候受人矚目被人吐槽的時候就深深覺得這就是她要的目的,她要傳播她的音樂搞音樂創新就必須要關注度那麼她確實做到了,後面一系列的「金箍棒」、「法海不懂愛」都是持續作用的結果。

但是如果你覺得她這些歌是嘩眾取寵那就是年輕不懂事咯,戲劇版的「忐忑」結合了五大劇種各種唱腔可謂專業中的戰鬥機(不信你去聽聽鄧紫棋的一小段翻唱就知道多難咯沒黑哦);對一系列古詩的吟唱可稱為天籟,讓我這俗人都迅速進入角色愛上古詩;「金箍棒」這個作品是民間音樂和人聲試驗的結合。還有好多例子可舉,就不一一列舉了,其實仔細聽過她的人就知道她就是一個純粹的音樂人。

戲曲,詩歌,民樂等等,這就是她眼中中國的珍寶,她只是在腳踏實地做著大家總口口聲聲說的傳播中國文化,文化創新罷了,不理解不懂的也請不要隨意謾罵,因為這樣純粹的藝術家不多了。


龔琳娜是中國目前唯一一位民族聲樂集大成者,無論專業實力還是人格魅力都讓人心悅誠服,大家熟知的忐忑金箍棒法海不懂愛這些是或無意或有意而具有商業價值的歌,而真正了解這位藝術家必須聽她的專輯,推薦《走生命的路》《自由鳥》兩張專輯,裡面的大量由她的丈夫兼音樂製作人德國人老鑼作曲編曲製作的當代民族藝術歌曲,曠古絕今,獨領風騷。跟那些所謂的民族歌唱家太上皇后,譚晶,湯燦之流不可同日而語,不是一個境界的音樂。現在中國的民族歌唱家千人一聲,裝腔作勢,黨國喉舌不提也罷。大多數人欣賞不了龔琳娜,除了我們文化荒漠,社會粗鄙化的原因外,只能說龔琳娜和老鑼在這片領域耕耘的太深,走的太國際化,太超前。


龔琳娜和她的團隊走了一個很取巧的灰色地帶,在歌唱上很有講究和技法,有一定的門檻。在內容和表達上又非常的俗氣。
這樣導致的效果有:
1. 俗氣的內容 + 新鮮的唱法。易於大眾傳播
2. 批評者很難有踩到準確的點去批評。
-- 批評她唱歌的技法?一般人水平不夠。批評她內容俗氣?別人又是玩兒藝術的你有啥好說的。
3. 因為批評又導致一個對於批評的討論,再次傳播。就像我們現在這樣的討論。

而對於龔琳娜自己來講:
1. 不妨礙她繼續探索歌唱技藝的探索和革新。
2. 出名,進一步傳播她的音樂


@Lawrence Li 的答案給這個問題提供了更優質的維度,不過他把公衆(包括呈現在本題答案中的態度)對龔琳娜的不解,等同於通常我們熟悉的那種老百姓被嚴肅藝術嚇著後的反智應激,是我不能同意的。

龔琳娜和 Robert Zollitsch 在《忐忑》這一系列作品採用的推廣方式,也不能簡簡單單地解讀爲他們——作爲嚴肅藝術創作者——「不介意」去跟世俗接觸。事實上他們必須介意,必須給聆聽者應有的提示。這就好比一個人可以不介意暴露自己的身體,但他跑到大街上裸奔,就不能怪有人要說他神經病,因爲沒有人準備好在大街上看到光屁股的人跑來跑去。裸體的觸目驚心,需要給受衆一個提示。Sainkho Namtchylak、Jaap Blonk 這樣的人,也是乖乖地面向他們的目標受衆去表演。若是放到歐美國家的類似「春晚」這種面向大衆的場合,會怎樣呢?一樣觸發「反智」的抵抗,或者提供了歪打正著的娛樂。

是他們天真地以爲自己可以把他們的實驗強行插入到世俗裡去,還是他們壓根——更天真地——以爲這東西好聽到公衆都會喜歡?我就不知道了。也許他們覺得提示過了,但反覆強調我們這是民歌這是實驗,顯然是徒勞的,他們不會不清楚吧。

換個角度說,不管是好是差,他們在做的東西並不是可以輕輕鬆鬆聽的小曲,是要「用力聽」的。但他們所觸及的觀衆,是沒有準備好「用力聽」的,絕大多數人不會隨時隨地準備好「用力聽」。也許這些觀衆裡不乏「用力聽」後會覺得好的吧。


知乎各種『形而上』的答案越來越多了,那我也來一個。

『人聲實驗』,本身就是古典人聲的基礎 ---- 真正優秀的人聲應該是經過日積月累的鍛煉,把人體自身當做一件樂器,用全身去歌唱。這樣才是自然而真實的人類的聲音。懂得欣賞古典人聲,也是欣賞人聲音樂最重要的一步。
這樣看來,不管是龔琳娜的作品,還是上面提到的其他的一些作品,都是在此之上積極拓展音樂疆域的實驗,所以把它定義為『實驗人聲』或者是『新民樂』是合適的。


如果單純的想要取消歌詞的語義,我認為《忐忑》就是很不錯的一個典型,甚至包括《金箍棒》中的一部分。
Steve Reich 的《Music for 18 Musicians》中關於『人聲作為樂器』使用也是精妙。
視頻封面音控社: Music for 18 Musicians視頻

這都是對於『人聲作為樂器』從音樂維度上的一種創新和突破;而龔琳娜甚至從唱法上還融合入了中國民歌的成分,這些都是值得認可的東西,並不是什麼『嘩眾取寵』、『雷人』。


但是,既然是作為『歌曲』,也就需要有對於歌詞的考量。
像《法海不懂愛》這種並不是『取消語義』的歌,利用低俗、無聊、無厘頭的歌詞來美其名曰『藝術』,是不合適的。

龔琳娜不是沒有好的歌曲,更不是沒有好的素材。她自己的《靜夜思》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
視頻封面《靜夜思》——龔琳娜視頻

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龔琳娜不妨借鑒一下西方古典音樂的聲樂形式,把中國古典文學和民樂一起結合,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
想想看,Franz Schubert 的《Die sch?ne Müllerin》,把德國浪漫主義詩人 Wilhelm Müller 的詩譜寫成了聲樂套曲,成為古典聲樂套曲中的巔峰之作。這難道不是一個更好的途徑?
中國古典文學如此博大,為何要執念於讓一個老外來寫如此低俗的文字來當歌詞,並且還美其名曰『中國新民樂』?我不否認老鑼在『民族音樂』上的造詣,但我對他的作詞能力實在無力吐槽。
想想看,當一個外國人聽到這樣的音樂,在感興趣的時候想要了解歌詞的意義,結果查詢一番以後發現居然是在唱一個根本就不make sense的故事,是不是有一種摳腳大漢被拆穿的趕腳?
歸根結底,老鑼畢竟是個老外;就算是中國人,又有幾個能把詞作好的?
龔琳娜不如老老實實的唱《忐忑》那樣的純粹的『民族器樂』(嗓子是樂器嘛),而不是《法海不懂愛》這樣的『民族聲樂』。

再扯遠一點。
龔琳娜不管是上台,還是MV,也都是有表演藝術的成分。她的表演,她設計的『雷峰塔會掉下來』的動作,作為實驗音樂,我認為也太沒水平了。

能看Youtube的同學不妨看看這個:
Gyorgy Kurtag - Kafka Fragments (Performed by Shonoriti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BUvQLyZUpM

Gyorgy Kurtag 的這個作品也是有實驗人聲的成分的,看看人家的表演和演唱是否會帶來全新的思考?
相比之下,龔琳娜的MV和現場表演根本稱不上藝術。

你看,扯來扯去,已經從『如何欣賞龔琳娜的《金箍棒》?』變成了『如何評價龔琳娜?』
別著急點反對。知乎現在就流行這個,你們懂嗎?

最後,對『金箍棒』只好說一句:
『師傅,咱能別唱了嗎?徒兒錯了!』


聽過《水調歌頭》《小河淌水》《相思染》 以後相信你會黑轉粉的。 回答里鳳姐和審丑這些字眼出現的挺多,真的喜歡她的人其實也不少。


【【不是專家,看到一個帖子,有專家評價她的音樂,貼到這裡。】】

龔琳娜的演唱是非常有新意的,目前國內正需要這樣的音樂。

——歌唱家王昆

我沒有想到是那麼好,龔琳娜站在台上不是為了表現自己,她完全在音樂藝術里,我忍不住想要流淚。

——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教授鄒文琴

龔琳娜為中國的民歌唱法,揭開了民歌唱法歷史上的新篇章,是可喜可賀的,但要真正實現民歌唱法的繁榮,光靠一個人的努力,或者恢復一個原生態唱法是遠遠不夠的,多出幾個龔琳娜這樣的人才,才是實現繁榮中國民歌唱法的希望!

——聲樂教育家:潘乃憲

你們見到龔琳娜的《忐忑》只是冰山一角爾,龔琳娜曾經舉辦「弦歌清韻」音樂會,古琴配笙,加上琳娜的演繹,非常的典雅,唱的觀眾非常的感動。特別是古詩詞的內在情感能被如此充分的表達出來,這場音樂會帶給我很大的震撼。

龔琳娜是一個十分有個性的歌唱家,她的音樂和演唱既前衛又典雅,中國新藝術歌曲多種風格的張力場,她和老鑼東西方音樂文化的融合和撞擊,《忐忑》正是讓觀眾感受到了久違的京劇和戲劇的表演,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藝術形式,反而變成一股新的衝擊力,而老鑼在廬山外看中國音樂的視角,給了這首歌曲完全不一樣的解讀方式。

——中國音樂學院李西安教授

龔琳娜的音樂很感動我,我感覺她唱得很開心,她的老公老鑼很穩重,我覺得他們的心都很有探索感,很積極、樂觀地用音樂面對世界,用音樂表現自己的感情。她唱的《希望》,是很簡單的一首歌,但後面有大提琴、揚琴等各種樂器,超有趣的。不過最重要的是她唱出來的感覺,此起彼伏的,感覺晴天、風浪都有,我完全能感受到她的熱情,覺得很好,希望有機會可以和她合作。可能有熱情的音樂就能打動我。

——香港著名「歌神」陳奕迅

我真的很欣賞龔琳娜,龔小姐美聲到不用懷疑,我崇拜!

——華語著名情歌天后梁靜茹

在很多有歌詞的歌裡面,我們什麼都聽不到,但是在沒有歌詞的歌裡面,我們聽到了很多。

——著名主持人楊瀾

和龔琳娜、老鑼談話,讓我觸摸到了他們音樂發展的脈絡,而更欣慰的是我看到他們投入到音樂裡面,是這麼幸福,我覺得這特別重要。

——著名主持人許戈輝

穿著睡衣上台的龔琳娜真是一個偉大的行為藝術家,聽完她的忐忑,我心裡只有一個字:服了!

——中國著名電影導演陸川

龔琳娜演唱得非常放,不是一般的表演者,她配合著表情和動作,很厲害!

——香港著名女演員吳君如

我覺得她每次的表演都不一樣,但都是感動到我的內心,因為我會跟著她的情緒、歌詞、音樂一直走到一個意境的地方,我真的很感動,因為很少有這種現代的歌曲這麼直接的打動到人們的心靈。

——香港演員劉嘉玲

文化究竟是以正常面目出現,還是以怪異的臉孔示人,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喚醒世人的藝術欣賞力和創造力。怪誕並不是藝術家的隨心所欲,其背後有著深刻的美學和文化學命題。真正有價值的怪,其實就是所謂的「神來之筆」。

——顧曉鳴(復旦大學教授、上海群眾文化學會副會長)

我一直在研究「龔琳娜現象」,龔琳娜不是一個流行歌手,也不是一個音樂人,她的音樂代表著生命,是一種文化的生命。我在電視台看到70、80歲的老太太唱《忐忑》,頓時生命就年輕了。

我在聽到《靜夜思》以後,被徹底征服。這是古典詩歌世界的重生,可是為什麼不是古琴、古箏等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伴奏,而是一個德國民間樂器巴伐利亞琴。一種簡單的陌生性,使得巴伐利亞琴的聲音在這裡得到了最大的輝煌。

龔琳娜和老鑼的音樂穿越了三重時間。

一是《自由鳥》這種野性的叫喊的聲音,她是現代城市需要的氣息。

二是《靜夜思》這種古典詩詞歌賦的解讀,她是古代中國延用已久的藝術形式的再現。

三是《忐忑》這種代表未來的聲音,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這是靈魂叫喊的氣息,這是五四運動中國文化斷氣以來氣的延續。這是龔琳娜時代的來臨。

——中國人民大學夏可君教授

中國的古典音樂很多都丟失了,真正的高山流水、廣陵散這些也丟失了,中國的古典音樂有非常大的空間。龔琳娜和老鑼的《忐忑》實際上就是唱出了中國當代社會的心聲。社會心無住處,大家的心都在半空中浮著,所以心無住處的時代,大家心裡都有氣,窮人有氣、當官的也有氣、打工族有氣、富二代也有氣,可是大家都找不到出口,聽了《忐忑》大家終於都長長的出了口氣,是龔琳娜和老鑼幫我們出了這口氣。

——北京大學漆永祥教授

龔琳娜演唱的《金箍棒》的視頻,感到她的歌詞內容是嚴肅的,面部化妝、頭上畫的金箍、安插在肩上的雉雞翎都有孫悟空的特點,能感受到她是在用心創作,希望這首歌通過不斷的打磨、提高,成為傳播西遊文化的載體,讓大家感受到西遊文化在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上的影響力。

——六小齡童

《法海,你不懂愛》這首歌其實肚裡有貨,「五聲調式的旋律,中國民族樂器(二胡、笙、揚琴)加西洋樂器(大提琴、手風琴)的伴奏,都能看出原創作者具備很專業的音樂素養。雖然這是網友口中的『神曲』,但它與靠歌詞搏出位的口水歌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西安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任意


六小齡童:在網民們的爭議聲中看了 @龔琳娜 演唱的《金箍棒》的視頻,感到她的歌詞內容是嚴肅的,面部化妝、頭上畫的金箍、安插在肩上的雉雞翎都有孫悟空的特點,能感受到她是在用心創作,希望這首歌通過不斷的打磨、提高,成為傳播西遊文化的載體,讓大家感受到西遊文化在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上的影響力


【非專業人士,不懂什麼專業的知識】最初接觸龔琳娜老師的音樂也是《忐忑》、《法海你不懂愛》、《金箍棒》這些。總體上看,這三首歌幾乎成就了龔琳娜老師在大眾心目中的「神曲」形象,褒貶不一且貶多於褒,還有很多人是帶著看熱鬧的心態去聽這些歌。
但是,僅憑三首歌就定性未免太狹隘了。龔琳娜老師無論是當年參加青歌賽,後來走向國際舞台以及今天被大家熟知的作品都應該作為看待的標準。
龔琳娜老師在參加青歌賽時,最主要體現在驚人的唱功。
而後在其走向世界舞台的發展中,結識了老鑼。這裡,應該就更多的屬於題主所說的「龔琳娜的音樂」。那麼我想提及的是前面也有答案說到過的《相思染》、《靜夜思》等作品。以及她和老鑼的《山中應答》。本人所看過的資源有限,但所幸在《全能星戰》中見識了龔琳娜老師的音樂的多樣性。戲曲ban《忐忑》融合中國多種戲曲經典,《但願人長久》也一改昔日王菲老師的婉約靜美(我一下子想不到形容詞了orz),從蘇東坡的「豪放派」詞風入手,獲得了很多好評。《走生命的路》也很好聽。(前面說了不是專業人士,不懂得專業精準的評價,只能舉些例子避免大家產生一些不該有的偏見)。此外龔琳娜老師在推廣中國地方民歌,古曲古詞方面也曾推出不少專輯。
對於今天大多數人聽到的神曲已經有很多人做過評價了,我認為藝術性在《忐忑》中最為突出,而後兩首還是難免嘩眾取寵了些。
【不要拍我】
【不要拍我】

【不要拍我】

【重要的事說三遍】


金箍棒採用了秦腔的唱法,從歌詞上講簡單循環跟民歌很相像。龔麗娜的音樂可以說是一種對傳統民歌的革新,用傳統民歌的唱腔來演唱口水歌。


推薦閱讀:

如果聽不懂歌劇還應該去聽歌劇么?
好萊塢的電影配樂可以作為欣賞交響樂或古典音樂的入門嗎?
交響樂的指揮究竟有多重要?
請問為什麼聽音樂的時候看見感動的故事更容易哭?
只是喜歡聽而不太懂古典音樂的人,可以去音樂廳欣賞演奏會嗎?

TAG:音樂 | 龔琳娜 | 民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