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U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曾經去ICU探視過病人,發現裡面的氣氛太壓抑了,而且會時不時有病人發出哀嚎。據我所知ICU的醫生是科室輪換值班,護士是不是長期都在那兒工作呢?經常在ICU工作會不會有心理上的不適?


聲明:表達能力和文筆有限,盡量場景在現。

輪轉單上寫著我和小青青下個科室都輪轉ICU。小青青就對我說,小秋你知道嗎?聽說ICU的假期很多,而且福利待遇很好。一個護士才管四個病人,又沒有家屬。好期待啊!
我開心極了,歐耶…….終於不用在病房奔跑啦,不用面臨形形色色的家屬,不用擔心沒有假期!!
對於剛上班的菜鳥來說,ICU秘密而偉大,在通往秘密之地的門口我們換了拖鞋,然後去更衣室換洗手衣,看了高大上的會議室,會客室,職工小餐廳,很多床的值班室(不要笑,對於剛來的新人,普通病房值班室基本沒有我們休息的地兒)。
然後正式進入病區,幾扇印著山水畫的屏風擋住了我們的視線,我正好奇想要去看看。結果老師拉著我說:醫生在給病人做CT,輻射很大,我們躲還來不及呢,你還送上去。
我……
這會才正眼瞧見整個ICU的環境:全封閉式的,看不到外界的一絲光線,白幟燈代替太陽或者月亮掛在天花板上。尼瑪,到底是白天還是黑夜傻傻分不清楚。整個病區報警聲此起彼伏。幾乎每個病人一台監護儀,吸氧吸痰必備,還有呼吸機、輸液泵……
後來才覺得這樣的環境真的就像躺在這的病人,昏暗無力。
經過一段時間工作熟悉之後,我也分管四個病人,是幾個組中病情相對穩定的老病號。而小青青組上病人流動性比較大,前兩天剛來一個車禍腦出血的,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我跟小青青還私下裡討論這小夥子長的真帥呀。早上交班的時候,我看到了剛剛下夜班的小青青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我湊過去問她怎麼樣,她說,那個車禍病人昨晚她沒按(心肺復甦)回來。
大清早的聽到這麼個消息,感覺很難受。
一旁老同志奇怪的看了我倆一眼,說:不用這麼嬌氣吧?各種衰竭都有,你能按回來才怪了。在ICU生死是常事兒,習慣就好。
我組上的四個病人,他們的身份多半是國家幹部,我記得一位是某軍區副司令,一位是退休的市長,一位是老紅軍地下黨,還有一位是退休老師。在我心裡,只能把他們當成一種生命,而不能視為一個完整的人。不能溝通不能交流,甚至連疼都不知道。生命跡象靠監護儀。吃飯靠鼻飼管,呼吸靠氣管插管和呼吸機,小便靠集尿袋,大便靠師傅。活動靠我們每兩小時翻身,他們有的人在這兒沒日沒夜的已經躺了幾年,從未醒來。有的人躺了幾個月,出去了(回病區)又進來了,然後再出去了又回來了…
接完班以後,病人需要按時做治療。掛水、吸痰,打鼻飼,兩個小時翻一次身,查看有無壓瘡,按時寫記錄監測生命體征(比較好的情況是一個小時一次,遇到搶救及時寫)。
口服藥要碾碎了喂,痰要及時吸。有的病人痰多,一會兒就容易堵塞呼吸道,有的甚至引起嗆咳,稍不注意噴你一身。也有煩躁不安的,五花大綁也不頂用,你得隨時觀察肢端供血情況。
長期住院的病人,血管也不好找,我見到最牛的一次,我們幾個護士,從頭找到腳,連胸和背都沒有放棄,最後打在腦部的動脈血管上,即使有輸液泵也能見到一些血液在頭皮針處迴流彈跳。有的有多重耐葯,無葯可治。只能一遍遍的物理降溫,保持床單元乾淨整潔。接觸一個病人,消毒液洗手一次,換手套一次。有一次那個副司令血氧飽和度直線下降到80%,呼吸機安裝正確,冷凝水剛倒過,也沒有明顯痰鳴音,脈氧夾也夾好的,我正準備去去找醫生,一旁一個工作兩三年的老師走過來調了一下呼吸參數,然後氧飽和就又上來了。病人口唇發紺逐漸消退。
我恍然大悟,姜還是老的辣啊!
兩天後又我調到別的組開始進入夜班。有一天晚上兩點鐘的時候,一個腦梗伴嚴重肺部感染、多種器官衰竭的病人突然出現抽搐伴口吐白沫。呼吸機、監護儀開始頻頻報警。廣播上立即通知醫生搶救,其他組的成員也來幫忙。雖然人給按回來了,但是我們大家心裡都知道,這人肯定活不了。他們家屬已經被這樣叫過來好幾次,做醫患溝通。久病無孝子,患者家屬是個體戶,小有所成。但住院費用避無可避,他們已經忍無可忍,那天晚上直接放話給醫生,下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再搶救了,讓他安心的走吧,活著也是受罪。甚至揚言,再搶救就揍主治醫生。
第二天晚上我的下半夜,大概凌晨兩點。那個患者陷入深度昏迷,血氧飽和度開始持續下降。再通知醫生搶救,順道打電話給家屬。電話響了很久,這個點肯定都在睡覺。我聽到朦朦朧朧家屬的聲音,是句罵人的話,我去,世態炎涼啊。
我們一邊搶救,一邊等待家屬,患者心跳已經沒有了。
後來,家屬來了,一共四個人。兩個兒子兩個女兒,負責的那個是大兒子,他一把掀開我們,果斷說:既然沒得救,就不要救了。
這是我第一次眼睜睜的看到一個生命在消逝,但我們無能為力。
關乎道德和實際,這其實也很矛盾。
也遇到過幾歲的小孩兒,有先心病,做了心臟修補手術後送入我科。身上插滿了管子,光從心臟胸腔引流處的血管都是好幾根,瞬間覺得導尿管相對來說真的太溫柔了。連血壓是有創的,也要監測中心靜脈壓,隨時警惕報警值,十五分鐘寫一次記錄。一般這種情況,必須專人看護,必要時其他成員還要幫忙。這種先心病雖然是複雜的大手術,病情不穩定的是危重中的特護,我和小青青只能觀望資歷比較高的同事像個戰士一樣潛伏在那裡,一刻不敢鬆懈。但是基本上都能平安的將他送出科室,相對來說,我們的成就感更多一點,內心也更溫暖一點。
也有遇到那種特別極品的。有一次一個心臟驟停的中年男人,從急診科按活了送過來,沒有一個家屬。當他醒來,看到我們工作的地方,眼睛裡充滿了詫異、恐懼。也是,就像我們剛來這個地方,看到那些渾身插滿管子,有的手腳被縛住,有的綁了一大坨東西在做肢體氣壓,或者物理降溫。真的,感覺ICU好恐怖 ,它已經背離我們的生活常見的狀態。於是,那個中年男人趁我們不注意,逃跑了。全病區,只有他一個人能跑出去。因為其他人都是病入膏肓的。他們能在床上動動就是奇蹟,哪還能跑?
經歷一段時間後,我和小青青基本上能夠管理好自己組上的病人。有一天小青青跑來告訴我:小秋,李大爺到我的組上來了。
李大爺,78歲,肺癌晚期,退休大學教授。半年前我和小青青輪轉腫瘤科時他還笑呵呵的,能走能吃。記得炎熱夏天時讓老伴兒拎了一個大西瓜給我們,他說:看到你們,感覺年輕真好呀!
當時我還特文藝的來了一句:大爺,你曾經也年輕過。
李大爺說:這話回的妙啊!是啊,我也年輕過。然後他看向滿頭白髮的老伴兒說:你一直年輕啊,我們認識彷彿在昨天。
老太太窘迫的說:別提了。
李大爺悄悄透露:我老伴兒是當年學校的校花,又是出生書香門第,很多小夥子都愛慕她。
住進ICU沒幾天,惡性腫瘤爆發了,死在了一個平靜的早晨。我和小青青那天一下班剛走出醫院大門,就看到廣場上坐在長椅上佝僂的身影,李大爺走了,老太太一定很傷心。
我跟青青鼻子都酸了…
後來聽腫瘤科的同事講,老太太常常去腫瘤科病區,在走廊上坐著,看著以前李大爺住過的病房,不知道在等待什麼。剛開始是科里同事打電話給她女兒,正在上班女兒趕來將老母親接回去,再後來索性等到下班來接。原來老太太女兒告訴同事,李大爺未去世前老太太本身就有老年痴呆的癥狀,李大爺去世後老太太病情加重,除了來醫院的路,其他地方很容易走丟。反而讓她來醫院是最放心的。
這是我在ICU最傷感的一段故事。

在病房的同事常常抱怨獎金拿的少,像在ICU能比她們多1k多,心裡很不平衡。
其實我想說,沒在ICU待過,就不要說這種不知厚薄的話。
ICU的白班一般比普通病房多上一個小時,最關鍵的是在ICU沒有幾個人敢趴一會兒,即使對這些病人心裡有數,你在凌晨3點鐘困得要命,但是你的隊友或者隊長都會幫你時刻警惕著,一遇到突髮狀況,整個團隊一起合作,誰參與搶救,誰負責照看其他病人,配合得十分默契,這種情況在病房比較少(病房分責任組,很多人心態是不是我組上的病人我管什麼。遇到內部關係不好的,別的組上打個鈴,也是置若罔聞。)
嘮嗑的開始,我就說ICU做影像學檢查一般都在病區內進行,不像病房推床到檢驗科,靠幾張屏風來擋住輻射,所以ICU護士只要確診懷孕就立即休假。
ICU因為與外界隔離,基本上大家很少接觸到大自然的空氣,雖然有層流過濾的空氣和不舍晝夜開放的燈光,但是我和小青青都很懷念外面的世界。什麼時候日出日落,什麼時候颳風下雨,什麼時候草長鶯飛,看到躺在這裡的病人,覺得人生如果真是這樣,不知道活著有什麼意義。雖然很消極,但是我們都在竭盡全力,就像有人說,對於病人,他們的家屬朋友圈不一定希望他活,但是醫護人員會希望他活著;還有病人本身因為生命質量太低,太痛苦不想活,可是家人希望他活(因為親情,因為國家補助,因為信念)。
最後在補充點:每個醫院ICU環境和上班輪休都不一樣。所以大家也不要猜想ICU工作是如何。
但凡是護士,不管你是在ICU,還是手術室,甚至產房助產士,都難免考試和被檢查。還有,必然經歷人情冷暖,生老病死,因為專業所以理性而麻木。
所以,樂觀看待生活,你所做的就是你生活組成的部分。


進ICU工作五個多月,一個字形容就是累,要用一句話形容,可能不太恰當,但確實是我的真實感受:「上班的心情比上墳還沉重」。

當然這並不代表下班了你就能心情愉快的玩耍以及各種約約約,休息時間你要聽課,寫心得,面對各種考核,以及一個電話過來不論你在哪都得趕回去上班導致我現在都有點精神衰弱了。

看過我之前回答的知友們應該能知道我之前是在老家一家二甲醫院的普外科工作,四年工齡,今年年初抱著「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以及「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的想法隻身來到羊城,剛開始在一家莆田操作模式的神經外科工作,幹了兩三個個月後碰上了魏則西事件,這件事對科室影響很大,獎金髮不出,工資也剋扣了不少,剛好之前在丁香園投的簡歷得到了回應,我就直接辭職跳槽了。
(好像有點跑題了,關於這家莆田操作模式的醫院以及魏則西事件對莆田系的影響其實可以單獨寫個回答,下次有空再來聊聊)

總之因為簡歷上有神經外科的工作經驗,到新醫院通過面試及考核後我直接被分到了神外ICU,當時聽到是去ICU我心裡還挺激動的,我一直覺得急診、手術室以及ICU的護士特別牛叉,實習的時候在手術室待過兩個月,剛參加工作時被分配在急診磨了一個月,唯獨ICU的大門我是真的從來都沒有進過,因為之前實習和工作的醫院並沒有ICU,所以雖然有四年工齡,但ICU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特別神秘的地方。(跑題跑到天際去了-_-||)

說正題,神外ICU的16張床位幾乎很少有空床,緊急情況下甚至會在兩張床中間再來一張加床,每個人都是口罩腦子遮的嚴嚴實實,說實話剛去的時候轉個身我就認不出我帶教是哪位了。

科里的患者幾乎都是昏迷狀態,靠呼吸機及血管活性葯維持生命,每天下午三點到四點是探視時間,家屬們早早就在大門外等候,時間一到助理護士就會輪流安排他們進來,洗手穿鞋套,換上隔離衣,戴好口罩腦子,領到床邊,這時候作為管床護士我一般都不忍心靠的太近,只是簡單的打聲招呼然後告訴家屬我就在旁邊有事可以叫我,原因第一是不想打擾他們與親人一天僅有的十分鐘相處時間,第二是我聽見家屬的隱忍的哭泣聲以及在患者耳邊的呼喚會覺得鼻子發酸特別難受,情緒被感染一整天都會憋的慌。

試用期的頭兩個月都是跟著帶教管病人,剛開始兩小時一次的翻身就把我累的夠嗆,因為沒有重症昏迷病人的護理經驗,剛開始總是不得要領,拍背也拍不好,老挨批,那時候感覺自己還不如科室里的實習生,碰到病人大便拉了一床更崩潰,有時候擦乾淨換張護理墊就行,如果不慎把床單弄髒了簡直要瘋,要知道病人身上連著各種管道,換床單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就怕一不小心牽扯到了管道引發什麼嚴重後果或者動作太大導致病人發生病情變化,至於臭味什麼的,多擦兩次也就免疫了。

擦澡每天一次,口腔護理一天兩次,其他零零散散的基礎護理好像也沒什麼特別值得說的。

要說工作氛圍,各種儀器的報警聲真的是此起彼伏,病室內24小時恆溫恆濕,日光燈從來都沒熄滅過,白天黑夜一個樣,拖班更是家常便飯,經常上個白班上到晚上六七點回去,上個夜班下班回去能直接吃午飯,不知道其他ICU的工作制度及流程是怎樣的,我在的這邊是一個護士管三個病人,每次上班我都覺得自己是一個團團轉的陀螺,在給這個病人吸痰那個病人的呼吸機開始報警,這邊剛處理好另一個病人又拉了一床,正戴著手套洗刷刷隔壁那床的血壓心率又開始往下掉,好不容易消停了一會看看時間該給病人翻身擦澡做其他生活護理了,往往到了快下班的時候會覺得時間過的真快,一堆的記錄還沒寫呢。

東拉西扯也沒說上什麼重點,有點餓,吃飯去了


ICU低年資住院醫一枚。從畢業到臨床轉科一年。一年以後進入ICU。
剛進入ICU的一年時間,都是在上級醫師的帶領下管理病人,學習各種操作,氣管插管,中心靜脈穿刺,心肺復甦,電除顫,呼吸機模式調節,吸痰等等基本操作。學習ICU的各種藥物的配比,不同於普通科室的用藥方法,比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腎上腺素,硝酸甘油,芬太尼,咪達唑侖等等。都需要用輸液泵按照多少毫升每小時泵入,一開始的時候,計算的頭都要炸了。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自己總結了一個「葵花寶典」,然後列印了一張表格,各種藥物的配比劑量和泵入速度,一隻在想為什麼科室以前不做這麼個東西。後來上級醫師告訴我,這個東西以前有,但是有了這個東西以後,不利於新進醫師的成長,就好比患者對呼吸機依賴一樣,恍然大悟。於是所有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從零開始,自己去琢磨,等經歷過一次,第二次碰到,就駕輕就熟了。不管是操作還是維持病人生命體征的穩定,還是從患者微小的生命體征的變化去考慮患者機體的狀態,都是一門可以寫成書本的學問。這些東西跟以前的學校書本上的東西是有差距的。任何一個普通醫師去ICU當醫師,都是需要從頭開始的。ICU講究的是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在不穩定的時候干預,穩定生命體征,行呼吸,循環,營養支持。簡單說來,ICU並不是治病的地方,而是救命的地方。
說完了簡要介紹,來說說上班時間。由於縣級醫院的綜合性ICU。醫師少,床位少。所以都是安排的24小時輪班制。第一年沒有獨立值一線班的時候,基本上就是跟著科主任上24小時。跟著一個副主任醫師上12小時。跟著剩下的一個高年資住院醫上12小時。有時候會有變化,就是跟住副主任醫師的時候也會上24小時。那麼簡單說來就是24+12+12或者是24+24+12,如此循環。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三天之中有兩個夜晚是會宿舍里可以洗洗衣服然後上一個小時的網然後休息睡覺的。有時候會三天之中只有一個晚上可以在宿舍睡覺。什麼?你問休息時間!對不起,沒有休息!三天之中的一個或者兩個晚上不是休息時間么?!私事要請假?對不起,請給人事科寫請假條。所以那段時間,都不敢生病,不敢家裡有事。最搞笑的事情,莫過於差點讓護工給我用備皮刀理髮,因為護士長嫌我的頭髮實在是太長了。中午在一個周日的下午沒有請假溜出來剃了個毛光。好在ICU裡面戴著帽子,下班出來回去宿舍也算是披星戴月了,沒人笑話。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一年下來,收穫確實不少,也明白了為什麼規培為什麼需要這麼嚴格,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叫做住院醫師,原來就是要住在醫院裡啊!一年以後開始獨立值一線班。也算是輕鬆一點了。一個24小時班,之後的兩天只需要每天早查房,一起討論一下患者的治療方案開出來醫囑就可以回宿舍休息了。如果有患者需要做檢查,就需要陪檢,也不會太多時間。(條件有限,科室內沒有影像檢查設備)當然如果出現了值班醫師忙不過來的情況,就需要去加班,這種情況一般也就一周一次最多不過兩次。輕鬆了不少,算是媳婦熬成婆了吧。
說說工作內容。一般情況下主要是管理科室內的病人,寫病歷,調整用藥,複查各種異常指標。關注患者尿量,痰液,呼吸,血壓等等。各種類型的病人,有外科術後的,有農藥中毒的,有內科呼衰的,有婦產科子癇的,乳酸中毒的,有心源性猝死的,有心梗的,各種休克的……基本上就是對症處理,需要各種操作的時候就操作,比如需要插管的就要插管,心搏驟停的需要按壓,除顫,需要液體復甦的需要建立中心靜脈通道………科室內的病人,只要是病情穩定,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忙那麼累。但是,但是,但是,如果碰到了表情特別危重的病人,就不用說坐下來喝口水了,夜裡也就不用說眯一會兒了,全程守著交到下一班就算萬事大吉了。最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聽著電話,隨時準備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帶上插管箱去各科室進行氣管插管,參與搶救。說實話插管箱並不重,關鍵是提著一個碩大的箱子出去跑很影響發揮啊有木有。領導們也沒想過給我們換一個小一點的么?
工作的環境不多說,悶,基本上就是見不到太陽的感覺。臭,且不說患者大小便,就是痰的味道,很多人都會受不了。還有一個就是,無論隔離做的多麼到位,總會有一些耐葯菌,這些比起大小便來,才是最隱形的殺手。
寫到這裡,有知友會問,在ICU工作時間長了,是不是看淡生死,超然渡外?我告訴你當然不會。也不會因為見的多了就對生命變得麻木,更不會漠視。最美的愛情莫過於一個老爺爺放棄治療前,用顫抖的對婆婆手寫下,跟你結婚是今生最正確的決定,兒女成才孫滿堂,知足,勿念。最貧困的悲哀莫過於交不起70塊錢的農村合作醫療。最勇敢的堅持莫過於7歲的小孩用拼音寫下叔叔我不痛。最徹底的放棄莫過於用手死死卡住輸氧管。最冷漠的親情莫過於家屬反問不是說有生命危險隨時可能死亡的怎麼又給搶救過來了?每一次感動的熱淚,由衷的佩服,內心的拷問,始終相信不屈不饒的努力,敬佩戰勝死亡的年輕。
先說這麼多,好多別的問題一下子也想不到,以後想到了再更吧


哈哈,ICU工作17年,醫生。
我看這裡護士回答較多,工作強度嘛,借用我科一名資深護士的話:
自從生了老二,治好了多年不愛上班的病。


看到已經有護士姐姐回答了,手癢還是想答一下,以一個實習男護士的角度來說點吧,沒什麼文筆,敘述也雜亂無章,想起什麼說什麼,各位諒解。
去年六月份從學校出來進醫院實習,省會城市的一個三甲醫院。我的專業就是護理ICU,實習時候在消毒供應中心和ICU兩個比較重要的科室待兩個月,其他科室都是一個月。
沒進ICU之前就聽說ICU爽阿,休息時間多,每天還提供午餐(這條件對沒有工資還要給醫院交實習費的實習護士誘惑是不小的)。所以就每天盼著去ICU。十一月份終於輪轉到ICU,第一天去真是連科室的門都進不去……在門口摁門鈴。老師接到說 去對面摁醫護專用通道的門鈴。一群實習生跑到對面摁門鈴 等了好一會兒終於進去了。管我們的是一個年紀長點的護士。我們叫她孫老師。簡單的點完名之後。孫老師給我們發衣服。ICU醫護人員的工作服都是統一消毒的。我們實習生自己的白大衣不能穿。後面護士長講些注意事項就進病區了。
我們醫院ICU所在的是剛投入使用的新樓。所以環境不象前面那個護士姐姐說的「看不到外界的一絲光線,白幟燈代替太陽或者月亮掛在天花板上」。而是白天根本不用開燈而完全不影響工作的那種。剛去的時候我大概看了下。整個科室大概有將近40張床位。每個床位都有病人。呼吸機 心電監護各種滴滴答答。大夫護士每個人都在忙碌。對我們新來的這些小蝦米視而不見。也或者是太忙了顧不上看一眼。對ICU的初步印象就是忙。
護士長給我的排班是前一個月上總務。後一月下病床。所謂總務就是跟著孫老師跑腿。整理科室耗材。往其他科室送東西。去其他地方領東西之類的。護士長的原話是「孫老師年齡大了。給她安排個男生。搬東西 跑腿都更方便。」每天就搬點輸液液體 ,整理倉庫。去檢驗科領點血培什麼的。閑下來的時候就去治療室幫給葯的老師配藥。這樣過了兩天。給葯班的老師和孫老師說「孫老師。我看你這學生挺勤快 阿。我們葯班太忙。要不咱倆換換唄」。然後我就這樣被換給了給葯班……給葯班倒是挺忙的。早上七點半上班開始配藥。葯班不用交班。ICU病人病情相對嚴重。所以液體會比較多。一個人六七瓶都是少的。一天輸十多瓶的都有。所有人的第一瓶液體配完基本上將近九點了 然後按床號分發到每個病床。有的液體快的話。後面的還沒發完。前面的第一瓶都已經輸完了。所以一般第一瓶比較少的話。我們都會順便把第二瓶也配了。中午十二點下班基本上沒有準點。十二點半是正常。下午配完常規液體和17:00的時間針之後就開始準備第二天的液體。每個人的每瓶液體每支葯都要擺好 然後兩個人來對一遍以防出錯。下午五點半下班基本上都是忙到六點了。給葯班基本上站一天。治療室只有一把凳子。老師坐著呢。
給葯班上了一個月後。終於下病床了。實習生剛來都想著下病床。一來是能接觸病號。接觸病情。學到知識。另一方面是排班是白夜下休休。也就是說一個白班 接下來一個夜班 然後加上下夜班那天就是三天休息了。之前的給葯班 總務 包括辦公班都是每周休一天的。這麼多休息讓我們這樣一毛錢工資都沒有的實習生很是眼紅的。下了病床才知道。童話里都是騙人的阿。剛開始最接受不了的就是給病人擦大便。ICU的病人一般都是昏迷 卧床的。為了防止壓瘡就每兩小時翻一次身。當時給病人翻身的時候。被子掀開。一股異味(腸內高營養治療的病人,高蛋白的營養餐,你可以想像一下你吃多了雞蛋之後放屁的味道)。隔著口罩都有點接受不了。老師淡定的說。哎呀 老張啊。你咋又拉了。乖。把床頭的紙和濕巾遞給我。然後老師用紙擦掉大便。濕巾清潔患者皮膚。然後給病人換尿墊。後來慢慢習慣了。吸痰。蹲地上用量杯接尿袋裡的尿計出水量。給病人吸痰。給患者擦洗身體。這些在其他科室沒做過的也都習慣了。
先寫到這吧。要睡覺了。都是一個人的碎碎念。寫不出深奧的感觸。也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看。有人看再更吧。
晚安大家


作為一個在ICU工作了五年的護士來說一下吧,1.病房環境是封閉的,家屬進不來,病房裡此起彼伏的報警聲,剛去的一段時間下班了都有幻聽。
2.氣味也比較複雜,因為全是病危病人,排泄全在床上。
3.誠如前面幾位答主說的,一個人管的病人基本在2~4個,看上去比病房輕鬆,實則非也,因為你會一直都停不下來,這個病人要吸痰,那個要翻身,另一個要更換crrt液袋,還要及時記錄生命體征。
4.最主要的是精神高度集中,要時刻關注病情變化,經常有上一秒心率還是正常的,低頭寫個字心率就直線往下掉。
5.不知道是不是環境因素造成的,ICU是所有科室里護士最容易生病的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


目前正在icu輪科
上次的夜班我們三個組的人睡得正爽
護士敲門就問「14床是誰的?」
「我的」「我」「什麼事」
我們三個人第一時間答覆
反應過來啦我就繼續睡啦!因為不是負責的那個組的!
那個負責的醫生爬起來就去處理病人啦

你問我是什麼體驗!根本睡不踏實!神經一直緊繃著!

遲早崩潰!還好我只搞一個月!


剛從icu辭職....四天兩個夜班...全年160+個夜班....
工作方面前面幾位已經講解的很詳細 我想說說工資待遇 .二線城市三家醫院 每個月工資3000-4000
我實在理解不了 請一個護工 包括喂飯 翻身 收拾大小便 一個月6000 而我們 在這些基礎上 給葯 治療 拍背 crrt 心肺復甦幾個人輪換著按半個小時...一個月工資卻沒有一個護工高 我有一種無力感 甚至質疑自己的價值 社會給予我們的認同度 就體現在這點工資上了....不排除一些醫院 月入上萬 當然 那些工作人員每天工作時間幾乎在12個小時左右了.....


已從ICU辭職,各種原因當時也是掙扎了很久,成宿成宿的睡不著,每天必須做的事情就是搜尋各種轉行的資料,一旦動了這個心思後來就一直放不下,頂著巨大的壓力,瞞著家裡辭職去朋友家玩了十幾天回家考了家裡的編製,現在感覺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除了死生無大事,結果死生都看慣了,更無大事了,覺悟空前提高,看淡一切,看透世態炎涼。
引用一句共勉:在醫院進行的祈禱往往比教堂虔誠的多。


見慣了世間疾苦,見慣了人情冷暖。


本科學的急危重症監護專業,畢業後在當地三甲醫院工作,自實習的最後兩個月,一直在監護室工作。
我在急診監護室工作,實習的時候覺得搶救很刺激,想著以後能去急診監護室就好了。居然天隨人願,因為醫院年後很忙,我就從兒科直接去了急診監護室,然後一去不回頭。
現在想想還是自己太年輕、居然選擇急診監護室。

說一下背景,我工作的地方是一三線城市的三甲醫院,急診監護室收治的病人包含各個科室的重症,休克、心衰、呼衰、MODS 同是還有各種中毒、外傷、車禍及復甦後的病人,具有小城市特色的就是有機磷、百草枯、一氧化碳中毒了吧。所以,如果用一個詞形容我的科室,就是髒亂差。
工作特別忙,早上七點接班,如果沒有搶救、新入,晚上八點就能下班了。如果中間有新收的病人,吃不上飯,加班到二十一點多也是常事,一個班下來,完全不想動。你以為下班就完了?下班後還有各種培訓學習,同是還要擔心護理文書有沒有寫錯的地方,總感覺365天,天天在醫院裡面。
夏天農忙季節,鄉鎮上經常有人喝農藥送進醫院,進來常規的心電監護導尿,然後就是洗胃,幾萬的水灌進去再引出來,中間夾雜著各種腐敗的食物,整個科室瀰漫著酸腐的味道,胃淺的人早就吐好幾次了,然而作為一個護士,你還要觀察著顏色性質。
監護室經常會有意識障礙的病人,尤其是有機磷中毒後阿托品化的,經常口出髒話,污言穢語,甚至還會對護士拳腳相向,有時候還會咬人吐唾沫。如果不幸中槍也只能啞巴吃黃連,畢竟那是病人。
監護室大部分病人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小便都在床上,每兩個小時翻身一次防止發生壓瘡這是一個純體力活,擦大便也是常事,我有時候開玩笑說,大學五年就是下來翻身擦大便的。你看著一個個小姑娘也就一百斤。可是兩個人能直接拖動二百斤的大漢,都是練出來的。
說完髒亂差,急診監護的病人還有兩個特點,就是急、重。
外傷後的退進來,血嘩嘩的流,多個靜脈通路補液,抽血備血輸血刻不容緩。顱底骨折的病人剛開始鼻漏出來的是鮮血,後來出來的都是稀釋後的血水,甚至有時候翻個身腦漿子就從耳朵里出來了。心肺復甦的病人來到大劑量的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可能一眼看不到就心率下來或者室顫了,普通科室夜班可能可以休息一會兒,我們晚上根本不敢閉眼,一分鐘病人病情都會發生變化。有時候感覺一個夜班下來就像死了一次一樣。
還有,監護室見多了生死也見多了人情。電視上所有的狗血劇這幾都會發生,就不一直贅述了。看慣了這些,我更覺得要珍惜身邊人、孝順父母。
在監護室工作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成就感。當一個MODS 的病人從渾身各種管子變成可以進口進食對你說謝謝;當一個破傷風的病人從昏迷變得可以親自給你送來錦旗;當外出逛街遇到曾經的病人給你打招呼,介紹你這是當年照顧我的護士。那種成就感讓我覺得做什麼都值得,讓我覺得我在從事一個很有意義的工作。
第一次碼這麼多字,總之,監護室的工作強度大,節奏快,壓力大,可是無論如何我還是會選擇監護室,我喜歡這樣的節奏,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也能得到更多的職業榮譽感,一句話,痛並快樂著。


比較困...一有空就睡會兒,誰知道下次是什麼時候


其實是比普通科室好因為制度原因我們icu家屬不讓探視少了家屬工作起來會方便很多,但也不是躺著的病人像機器,照顧過病人一個月在自己休假的時候去世了還是覺得很難過。還有就是掙得多,休息也多,白白夜休休雖然上一個夜班要工作12個小時到最後聽別人交班都想掐死她們但是確實自己之後支配的時間會多。還有就是面對了太多生老病死更覺得沒時間蹉跎歲月


看著ICU裡面那些病人 渾身插滿了管子 他們就靠這些來維持生命

史鐵生在《病隙碎筆》裡面寫到
「如果你再走進另一些病房,走到植物人床前,走到身患絕症者的床前,你就更覺荒誕:這些我們的親人,這些曾經瀟洒漂亮的人,這些曾經都是多麼看重尊嚴的人」

2床的老人家,輕度昏迷,腦出血並且伴隨有顱內感染。高熱兩天,睡在冰墊上,手腳不受控制的抖。因為做了氣管插管,無法說話,只有粗重又費力的呼吸聲,和濃痰卡在氣道里的嗆咳,不時的提醒著周圍的人,這個人還是活著的,目前是在受盡折磨的活著的。

不能說話,表達不出自己的感受,喊不了疼。四肢被約束帶束縛,不能揮手叫停,也沒辦法用砸東西這些動作來宣洩自己的痛苦。就只能看著他那雙因為銀屑病而脫了幾層皮的手死死的抓住床單,全身繃緊,從氣管里滾出來的幾個音節被劇烈的咳痰聲覆蓋,讓人覺得下一秒他的肺就會從氣管被咳出來。每當做完一次吸痰,老人家都會有一個想要蜷縮身體的動作,卻又拗不過約束帶的力量,只得將所有力氣僵在那裡,動彈不得。

他害怕嗎。

他能清楚的知道,這些痛苦是為了讓他更好更儘力的活下去嗎。那他在這個房間里所忍受的一切因治療需要而帶來的痛苦,又真的能換回他的生命嗎。

不能在餓的時候隨意的點菜吃飯,不能在渴的時候端起一杯溫度適合的白水,不能在想上廁所的時候控制住自己的身體。不能說話,表達不了情緒,不會哭也不會笑,甚至連瞳孔,也不會在遇到強光的一瞬間猛然收縮了。

24小時不間斷的,是各種作用的藥水按照指定的劑量通過幾根管道,通過幾個針眼,緩慢流入身體,幫你留住這條命。

然後又是各種粗細,各種材質的管道,插入你的頭,你的胸口,你的腰背,你的尿道,引流出那些你身體不需要的多餘的液體,暗紅色,醬油色,鮮紅色,淡黃色。每天活著的意義被這些出入水量所控制,被一群數字數據所代替,被各種儀器設備所綁架。

活著,只是用生命體征的正常值來證明。

(這是在神內ICU上班的第一天回來後寫的日記 大概 就是一種這樣的感受吧)


護士職業生涯之在ICU實習第9天,今天發生兩件事深深影響著我,大概是矯情、感性的我在作怪。第一件事:病人在手術後發生腦疝,由於家裡湊了十幾萬後實在拿不出錢了,前晚他的家屬簽了放棄治療知情同意書,之後病人會停止一切治療,當時我在想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或許這是最好的結果吧,之後沒想太多,跟著老師學操作,繼續學習。到昨天下午探視時間,他的家屬見到病人後,撕心裂肺地哭喊,叫他的名字,聽到她們的撕心裂肺的哭聲,當場我的眼淚就飆出來了,為他們感到一陣陣的心疼,即使我跟他們是陌不相識。之後我躲在一個角落用半分鐘時間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深吸氣,再對自己說一句:加油,而後再去處理其他事情,這件事給我的啟示是:好好珍惜身邊人,好好珍惜,好好愛護她們,不要等失去才後悔。第二件事:今天手被無菌注射用水割傷,一滴滴血冒出,一滴滴血落在地下,傷口很深,第一反應按壓擠出血液,第二反應找老師和醫生,第三反應到流動水下沖洗,之後老師幫我處理傷口,看著傷口,心想以後的操作一定要注意注意注意安全,不要再粗心大意。下班後,不想回宿舍,只想一個人待著,伴隨著一陣陣後怕湧上心頭,我很害怕,快崩潰了,但仍然選擇堅強,深吸一口這座城市的空氣,聽著音樂,走在人潮中,隱沒人潮中…


大家寫的都是國內icu的情況,作為在澳洲本州唯一可以做心肺移植的心臟icu工作的小護士一枚,我也來答一發,同時也很想知道國內類似情況icu護士是怎麼處理的?但是因為答主在國內沒有任何醫科經驗,所以很多專業辭彙只會英文,我會盡量寫中文,不過可能會有翻譯腔,請見諒

看了評論發現國外護士比國內差好遠,你們真的做了很多這裡醫生的工作。我看了看國內護士資格考試,基本都不會

不過這裡看病真的很公平,有時就是街上的流浪漢,他們受到的治療和其他人沒有任何不同。有一個評論說icu住很多年的是報銷比例大的。因為澳洲是全民醫保,所有人都一樣,私人保險只是承擔一些政府的費用。 判斷收治和轉出的唯一標準就是病情需要。不過有時沒有床位也會安排不太嚴重的轉到普通病房,騰地方。

澳洲護士公立醫院普通病房基本是一人管四-五個人,和護工一起是兩人管8個人。在ICU如果是插呼吸管病人是一對一,如果沒插管有可能管兩個,不過這種情況一般很少。我們對插管病人看護很緊張,通常要用專門的固定設備來固定呼吸管,每個輪班都要記錄呼吸管的位置,不能移動,如果護士要離開床旁邊必須交待給另一個護士照看,我搜到的圖片發現國內呼吸管好像都是用白膠布粘一粘?是這樣嗎?請指正!

這是我們常用的呼吸管固定

因為是一對一看護,所以總的來說icu護士的體力勞動比普通病房要小很多,而且icu護士因為工作技能全面,很多醫院的icu護士都要負責響應醫院內部的code blue,就是緊急救護比如心梗等,對護士專業要求很高,所以有icu經驗的護士很容易在別的病房或者醫院找到工作,所以澳洲icu也是最難進的病房。

澳洲icu是允許探視的,不過如果需要對病人做一些事是可以要求家屬先出去的,比如吸痰什麼的。

我們的病房也到處都是窗戶,不存在黑乎乎很壓抑的感覺。不過大部分家屬第一次看到病人渾身插滿管子都很難接受,所以安慰家屬也是很重要的工作之一。

因為我是在心臟icu,所以大部分是術後病人,搭橋,瓣膜修復,心肺移植,還有的病人需要ECMO體外膜肺氧等等。我看到國內有住icu幾年的。那在這裡是不能想像的,就算是普外icu病人住一兩個月都是很長的了,如果是昏迷腦死亡,是澳洲法定的死亡不會在進行治療,基本就是和家屬商量器官捐獻安排手術取臟器了。

icu的病人大部分都會用一條管埋到橈動脈里,這個線連到一個感測器可以隨時監測血壓,另外還可以隨時采動脈血放到做blood gas機器里看血氧交換。這個對icu病人很重要,這樣隨時可以看到呼吸機的參數設定是不是合適,還可以檢測病人血液酸鹼變化。這個動脈線國內是不是沒有?

病人體征指標是每小時要記錄一次,包括體溫心率血壓呼吸頻率呼吸機設定呼吸量二氧化碳呼出量等等。

大部分我們的病人都會有中央靜脈線埋到上腔靜脈,會有四個介面用來檢測中央靜脈壓和給葯,很多icu的葯都是只能通過中央靜脈線給,也只能在icu用。比如去甲腎上腺素是我們最常用的升壓葯,有時還會給腎上腺素。硝酸甘油和硝普化鈉用來降血壓。icu護士很重要的工作是用這些葯來控制病人血壓到正常值。

澳洲護士是不能埋靜脈針的除非你參加XX培訓有資格。所以我們所有病人埋針都是醫生來完成。

對插管病人來說,鎮定劑和止痛劑是必須的。主要給異丙酚和芬太尼。有時會用咪達脞侖如果病人血壓過低。

我在網上隨便找的圖片和我們病房的安排很像了。病人左手上方是監控器,下方是呼吸機。病床後面是靜脈輸液泵。我們的是另一種型號,很智能。裡面有所有常用藥的劑量和給葯的速度,選擇好了就直接開始就可以,不用自己手動控制。只有大出血會手動加壓輸血和補液。

床頭上方兩個壓力袋,就是連接動脈線和中央靜脈線的壓力袋防止血液迴流,一般每小時3毫升的速度滴進生理鹽水。

今天先寫到這裡,有人感興趣再更新。


實習的時候想去外科系,真的工作了之後才知道內科系的好,就兩個字,乾淨。跑題了。回歸正傳。
新入職護士都會先輪轉之後定科,沒去icu之前覺得可高大上,夜班不是一個人,是一組人,恆溫恆濕,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床旁都是吊塔,監護儀,呼吸機,輸液泵,注射泵,吸痰機等等,感覺icu的人都可牛掰了,更重要的是可以洗澡好么,原諒我有這麼低的追求。去icu第一個夜班就走了一個病人,是從實習到工作開始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覺得怪怪的,之後更多是對生命的一種敬畏,覺得人生不過如此,不管是誰終究都逃脫不了一死,可是有的人走的卻安詳,有的人卻是遭罪。
見到了前兩天還在聽收音機,轉出去沒兩天就轉回來的慈祥奶奶,每一次翻身吸痰都是一種折磨,這可是年近百歲的老人啊。
見到了有家人因為自己的愧疚或者其他什麼原因堅持不放棄治療的。
icu看到的不僅僅只是生命的消失,同樣也會看到奇蹟的發生,看到傷勢嚴重的病人逐漸恢復轉入普通科室繼續治療。病人恢復我們也開心。
icu的工作強度不是所有人都會理解,兩小時的翻身拍背,時刻觀察生命體征,記小時尿量,收拾大便,喂飯,給葯,天天如此,我相信,自己的兒女都做不到icu護士這般。還有意識清醒但還在插管的病人,不能說話,更碰巧的事不會寫字的,你還要去猜他在給你打手勢比劃他要給你傳達的信息。
有的病人家屬不理解說這都插管了怎麼還不好,上呼吸機插管是給你治療原發病爭取時間,呼吸機不是葯,是手段。
外行看來icu很殘忍,其實我自己也這麼覺得,但這是工作,我們會最大程度的減少各種治療帶給不管是神志清還是昏迷患者的不適感。
其實護士真的很不容易,請你們理解我們。


病號情況不好的時候忙成狗。飯沒空吃,水沒空喝。輸血輸到哭,填各種各樣的單子,填錯要重新寫。天天擦屎擦尿,處理各種分泌物。腎上腺素分泌旺盛,少年,玩的就是心跳。但是也多了很多病,腰疼,腿疼,手腕疼。照顧禽流感什麼的要先吃上抗病毒的藥物。還有很多不好的體會,反正每天都是負能量挺多的。在我們這裡死一個人很正常,處理屍體是家常便飯。也有很暖心的時候,比如病號情況變好,或者是鼓勵病人要堅持的時候,看見大爺大娘們快好了,也是很開心的。


病房比婚禮的殿堂見證了更多真誠的吻,
醫院的牆比教堂聽到了更多的祈禱,
願每天都比昨天更懂得珍惜。

不過人醫的旁友說從工作角度來講,
去了急診室才發現ICU才是天堂。 - -


推薦閱讀:

肛瘺微創手術的過程是怎樣的?痛苦嗎?有什麼注意事項?
想學醫需要有什麼準備?
當遇到地震等緊急情況時候,醫生是否可以拋棄病人自己逃命?
我覺得我特別小氣,我對自己的東西特別愛惜,不願意借給別人,這怎麼辦?感覺再也交不到朋友了
摩托日記中是真實的切格瓦拉嗎?

TAG:醫生 | 醫院 | 護士 | 重症監護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