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劉備到底是怎樣的關係? ?
一、如魚得水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禮遇甚厚,而諸葛亮初出山,便給劉備規划了他的大業:
(劉備)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因為這份規劃,使得劉備有資格從一個漂泊而毫無目的的軍閥進階為一個諸侯。這就好比黑暗中的路燈,指引著光明。所以劉備對此的評價是: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詳細的評論可見張公子的答案:劉備得諸葛亮前後有哪些方面的變化,致使他最終擺脫之前的困頓,成就一方霸業? - 張佳瑋的回答
二、臨危的外交家
在曹操大軍南下,劉備勢危時,是諸葛亮作為外交家,促成孫劉聯合(當然孫劉聯合和當時的大勢以及魯肅、周瑜關係很大,但是諸葛亮也貢獻了力量)。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并力拒曹公。
這段諸葛亮與孫權的對話其實非常精彩,你來我往。
1.諸葛亮直接使用激將法,說孫權要麼降要麼戰,不要猶豫。
2.孫權知道諸葛亮的企圖是激將自己,就反擊,說劉備幹嘛不投降。
3.諸葛亮把劉備誇了一番,說劉備這樣的英雄自然不會投降,並且側面激將孫權。
4.孫權知道了劉備方的決意自然很高興,所以就順著諸葛亮的話,先把劉備稱讚一番,然後話鋒一轉,激將說你劉備都大敗了,怎麼去抵抗。
5.諸葛亮知道孫權的目的是為了探測劉備方作為盟友的實力,所以說了劉備還有兩萬兵力的內情。並且說了曹操的弱點,更加說服孫權與劉備的結盟。
三、蕭何之於高祖
劉備在拿到荊州諸郡後終於重新有了自己的地盤,並因此地盤為基礎而拿到了益州。拿到益州之後,諸葛亮與其他人一起定製了《蜀科》,並且調和了各方人際。
諸葛亮的治理下,成都實現了足食足兵。這也是劉備在漢中之戰時,在【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危機時刻撐到最後的基礎。
說諸葛亮是劉備的蕭何,毫無問題。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諸葛亮傳》
(伊籍)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造蜀科。——《伊籍傳》
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法正傳》
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關羽傳》
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諸葛亮傳》
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楊洪傳》
四、夢想繼承
劉備最終於白帝城去世,【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在生命的最後,劉備將劉禪以及整個季漢託付給了諸葛亮,甚至給予了諸葛亮莫大的權利,面對如此恩遇,諸葛亮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季漢。
此後,武侯不但使季漢繁榮,百姓安居,而且為了實現漢室之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乃至姜維的【原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此中情傷,皆始於先主。
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諸葛亮傳》
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諸葛亮傳》
六年春,揚聲由斜穀道取郿……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九年,亮復出祁山……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諸葛亮傳》
總結、君臣典範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先主傳》
好基友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簡單來說,他們是好基友的啦,任賢齊就有一首歌是歌頌他們的愛情的,請自行百度
推薦閱讀:
※如果劉備真的聽從諸葛亮之言,從垂死的劉表手中接過荊襄九郡,那劉備是否大業可成?
※古代戰爭有哪些詭計?
※為什麼諸葛亮的兒子才能不高?
※當年諸葛亮不出門何以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