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病人手術前要給醫生送紅包?
經常性的看到或者聽說有病人在醫生手術前送紅包,以期待醫生手術做得好一點之類的,真的有必要嗎?
我挺同意@桂武磊 引用的《帝國的惆悵》里關於官本位的那些解釋,這麼一個官本位的社會,給官場以外的其他領域帶來了相同的風氣,以至於只要沾點權利的邊,就想用一下,本來應該是分內的事兒,結果變成了不見鬼子不掛弦不見好處不辦事了。
從病人的角度來說,醫生的權力太大了,處方權還是小事,如果做手術的話,那可是幾乎就是掌握了自己的生殺大權了,不給好處怎麼能行呢?不給好處怎麼能安心呢?破財消災,醫生只要收下紅包,那就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我這手術就算是成功了,我這毛病就算是治好了。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手術之前真的有必要送紅包嗎?作為一個醫生,我從醫生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手術之前,絕對沒有必要送紅包!如果真的心裡不踏實,那麼你就向醫生表達一下你對醫生的信任和對醫生應有的尊重,那就是最大的紅包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這肯定不是在唱高調。我在很多問題的回答里提到過醫學的局限性,手術出現意外,出現併發症,或者沒有達到手術預期,這種事情本身就是有一定的發生幾率的。不管是哪個醫生做,不管是給誰做,不管這個醫生和這個病人的關係如何,這種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就是國家領導人政治局常委(像黃菊先生),做手術也照樣可以出現術後嚴重的併發症。這是醫學的局限性造成的,是客觀存在的,即使送過紅包,也是不能避免的。而就目前國家的各種法律對醫生的限制,如果醫生因為疏忽或者主觀過失而出現差錯,那麼對醫生的懲罰是很重的,對醫生的結局是很慘的,所以,即使不送紅包,醫生也不會故意不給你做好。退一萬步講,即使沒有法律限制醫生,醫生和你素不相識,遠日無怨近日無仇的,幹嗎要把你往死里整?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不是一個理性人該做的啊!而且,醫生是一個看重自己聲譽的職業,就算沒有任何法律的約束,作為這個職業的從業人員,出於職業慣性的也是希望自己的病人有一個理想的結局,從而體現自己的價值,滿足自己自我實現的需求,這是一個雙贏的結局,不需要任何術前的紅包激勵。而如果你又向醫生表達了信任和尊重之情,這種正向激勵的正反饋,一點都不亞於物質上的刺激。
也許有人還是不放心:要是我不送紅包,醫生手術前問我索要紅包怎麼辦?難道還不給嗎?就我的經歷和聽聞範圍內,還沒見過有手術前就向病人索要紅包的醫生。如果您點兒背真的碰上了,那麼我建議不要在這個醫生這裡看病了。我且不從道德層面分析(我極討厭道德層面的說教),就從醫生素質方面分析,如果一個醫生在手術前就向病人索要紅包,那麼這個醫生:1.要麼是智商有問題,2.要麼對醫學的認知有問題——無論如何,這個醫生在醫術上不會好到哪去,你就別在他那看病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前邊已經講了,手術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是不能通過紅包來規避的,他有那麼大的把握收了紅包就能保證手術萬無一失?萬一收了紅包手術還出問題了怎麼辦?這個道理只要是個接觸過臨床的實習醫生都了解。而如果一個從業多年的手術醫生如果連這一點都不能認清,那當然是智商有問題或者對醫學認知有問題了。我最喜歡看關於醫患關係的問題了,也願意說點自己家的事兒。
我們家連著都是醫生。奶奶是婦產科醫生,爺爺是骨科大夫;到了我爹這輩兒,爸爸是心外科醫生,媽媽是眼科大夫,大伯母是內科醫生(姑姑,舅媽也是護士),堂姐是內科大夫,表姐表妹護士。這麼一算,確實不少人。
關於紅包,我真是從小見到大的。很多醫生確實收紅包。但我肯定,我們家這些醫生,確實沒拿過人家那錢。奶奶說,不道義。爹媽的醫科大學同學我也接觸太多了。講幾個自家故事吧。
07年,姥姥的膝蓋要動刀子,不太清楚是什麼手術名字,總之就是把裡面的骨頭渣揀出來,再合上。也是媽媽找了關係,才能提前入院吧,原來我只在我爸媽的兩個醫院裡呆過,所以並不知道其他醫院的情況。這個醫院是省里的綜合性大醫院,病人多,也比較亂。到了病房,和幾個病友聊熟了之後,才知道,大家都已經給了紅包。做手術的人是媽媽的同學,但媽媽思前想後還是包了兩萬的紅包,在手術前,塞給人家了,那醫生阿姨沒推託,拿著了。我媽媽後來給我講這故事笑了,說從沒給別的醫生塞過紅包,第一次,有點手軟,而且,滋味不好受,生怕人家不收。
好像就是那幾年的事情,媽媽醫院整改,院長發現紅包問題越來越嚴重,聲明絕對不允許收紅包,開貴葯。違例者,停手術。但是後來實施,發現並不理想,很多病人害怕醫生不收紅包是因為外面有人看著,或者是表面拒絕,更是往醫生家裡找。
那段時間,我媽媽每天都得接電話,然後叫我下樓和人家講,真的不要一類的話。後來領導想了個主意,術前收下,然後交給主任,寫著是哪個病人給的,等術後再發還,這樣他們安心,醫生也不用東躲西藏。我知道很多人都不信有醫生能做到拿著的錢再放回去,但這是我親眼所見。
但是人有缺點的。我爹媽其實經常收禮,農產品啊,酸奶啊,他們一旦看到都非常喜悅。我們家經常就一麻袋土豆,兩三箱酸奶,還有好多玉米啊,黃瓜啊,後來我們也去送我爸媽吃的的農民家裡做客。
有時候也倒霉,我爹科室的正主任收了病人的錢,後來病人死了,家屬大鬧,我爹傻乎乎地走出辦公室,直接被人扇了一耳光,還不能還手,後來醫院給了病人家屬20萬了事,我爹那耳光就算白挨了。這故事講出去,很多人說,不就被打了一下么,人家家裡人都沒了。可這樣的委屈經常受,誰受得了啊。所以後來也有很多畢業了的孩子受不了那種經常被責問的委屈,之前廉潔得很,到後來拿了紅包的,這種事兒也有。
我打小在醫院裡長大。這些事情見得太多了。但是,我總相信,還是好人多。紅包送就送了,但如果自己本身就不富裕,沒必要給,沒有哪個醫生喜歡專門把人往死里整的。但,每件事情況不同,誰又知道呢?
(廢話又說多了,抱歉)
看到了@田吉順@桂武磊@王霄驍的回答,點了贊同,但感覺他們說的只是從一些角度說了個表面現象,所以我也想說兩句,望多批評。
醫者,不僅僅是治病救人,還是社會道德的一個標杆。因為在醫生眼裡,沒有誰是誰,只有患者,即便是生活中有過一些隔閡的人,醫生也會不計前嫌。當然,心術不正者除外。
患者,除過醫資,對於祛病救命的醫生,心中一定會有感激之情,所以送禮也不足為怪了。這是中國一般民眾對禮的一種理解和實際的行動。
古時,送禮基本上就是家裡的一些東西,比如特產,或者是食物等等。
現今,送禮變成了紅包。因為大家生活水平都差不太多,再送食物特產等,對方不一定接受,所以就改成了紅包。
送禮,是患者對醫師的尊敬和一種感激之情的表達,至於收不收,則是醫者的事情。
所以,我對送紅包,不支持,不反對,不鼓勵,不打擊。
以下內容摘自易中天《帝國的惆悵》,之前看的...覺得非常有道理,在此也推薦此書
的確,非典型腐敗是一種「習慣性腐敗」或「常規性腐敗」。它不但是腐敗的隱蔽形式(典型腐敗則是其公認形式),也是對權力的「習慣性贖買」。也就是說,只要一發生權力關係,就立即想到要進行贖買,或必須進行贖買,哪怕對方履行的只是分內職責,自己提出的也是正當要求。這就和典型腐敗不一樣。典型腐敗往往有特殊的要求,比如網開一面,或者通風報信,甚至指鹿為馬,總之是徇私舞弊。非典型腐敗卻不是。它不是要走後門,而是走前門,只不過請你按照規定把門開一下。但因為開門的權力在你那裡,開不開,我說了不 算,便只好意思意思,疏通疏通,其實並無「非分之想」。它甚至只是一種「習慣動作」。一看見有人把門,就習慣性地把紅包遞過去。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它也就成了慣例,成了規矩,因此也叫「規禮」、「陋規」(即所謂「潛規則」)。陋而成為規,腐敗而成為習慣,可見問題之嚴重。所以,諸如此類的做法和規矩雖然不是典型腐敗,也不是什麼大案要案,卻是社會風氣敗壞的典型表現。
其實,養成這樣一種「習慣」也並不容易,它需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整個國家已成為一個權力至上和權力蔓延的社會。第二,權力的可以贖買和必須贖買已成為全民的共識。第三,對於不造成典型腐敗的權力贖買,大家已習以為常,不認為是腐敗。中國兩千多年的專制主義政治制度便恰好滿足了這三個條件。
首先是集權。兩千多年前由秦始皇創立的政治制度,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帝國制度;由此產生的社會,則是一個典型的專制社會,也是典型的權力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包括政權、產權和人身權利,也包括榮譽、地位和生存條件,一切都是由權力來決定的。皇帝有權殺大臣,父親有權賣子女,丈夫有權休妻,縣官有權加稅。反正誰有權誰是大爺,誰沒權誰是孫子。於是,有條件的就攫取權力,沒條件的就贖買權力,既無法攫取又無法贖買的就只好任人宰割和魚肉。權力,不可能不成為人們的嚮往。
有權力的是官員。皇帝的權力雖然最大,但和老百姓隔得太遠,感受不到。最能讓老百姓感受到權力利害(施惠能力和加害能力)的,還是各級官員,尤其是地方官。老百姓從自己的切身感受中不難深刻地體會到,一個官員如果要施惠或者加害於自己,是何等的輕而易舉,有時簡直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官員的權力雖然只是皇帝授予的代理權,但用在老百姓身上,卻威力無窮。而且,正因為是代理權,才格外可怕。一方面,官員可以動用國家力量來對付你,足以使你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另一方面,皇帝又不可能對所有的代理人進行監控,也不可能受理所有的冤屈。你能做的,只能是設法贖買官員們手中的權力,而這又等於說誰當官誰發財。當官,也不可能不成為人們的嚮往。
何況皇帝也不是人人都能當的。有可能當他一當的是官。因此,只要有可能,當官都是許多人職業選擇中的首選。儘管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圓這個夢,但這絲毫也不妨礙他們把官場當作仿效的對象,把官職、官位、官銜和官員的級別當作社會價值的計算標準,按照官場的規矩和做派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就是「官本位」。
官本位其實就是權力本位,它同時也就是倫理本位。因為倫理治國的原則是: 兒子服從老子,妻子服從丈夫,下級服從上級,全國服從皇帝。這其實是把所有的倫理關係都解釋成了權力關係。或者說,把道德關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轉換成了權力關係(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實際上正如兒子不能反抗老子,民眾也不能反抗官員,因為官員也是他們的父母。於是權力本位和倫理本位便可以集中表現為官本位。
官成了本位,官場也就成了榜樣。因此,如果官場中的權力是可贖買的,那麼,社會生活中所有的權力也就都能贖買。如果官場中權力的贖買已成為一種習慣,那麼,社會上所有的人便都會習以為常。也就是說,如果官場上發生了「非典」,整個社會便都會傳染。
對以上內容作出跟本題相關的解釋...
長期的官本位造成了一種「潛規則」:權力的贖買(易中天先生認為這是非典型性腐敗的一種,並不違規,只是希望送禮之後對方能夠按章辦事),而這一觀念就造成了社會風氣對於「權力贖買」的潛規則,也就是說...你要是不收禮,送禮者就「不放心」,在給醫生送禮的時候,當然送禮者是希望醫生能夠盡全力,或者至少不會「不小心造成了失誤」(另外在醫患關係這一方面所說的「權力」,就是醫生可以選擇盡全力,儘力,不儘力,手術刀在他手上,這就是他的權力)
說說自己的經歷
大學時因為劇烈運動(長跑),肺泡破裂,空氣跑到肺部,壓迫心臟,造成呼吸困難。然後到醫院做CT,檢查出肺大泡,這個要動手術切除,以後肺泡才不容易破裂。
在重病看護室睡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到手術室了,被麻醉了,完全不知道手術情況,只記得被叫醒,然後就是出手術室,住一個看護室,再到普通病房。
在普通病房時住進一位老人,由中年女人陪伴,老人也是來動手術的。他女兒悄悄問我,你怎麼給醫生紅包。這時我才反應過來,原來還有給醫生紅包這回事。我說我沒給,老人的女兒說沒給紅包怕他們安排資歷淺的來做手術。
給我做手術的醫生還是挺好的,知道我沒錢,掛的也是青黴素,因為我只有消炎就夠了。
我還是不明白社會上的這一套規則,渾渾噩噩的就過來了,現在也還是這麼傻。
我是這麼揣測這種心理的。
患者這邊的想法:
1、圖個吉利,畢竟是紅的,畢竟是要在死神手底下走一遭。
2、圖個心理安慰,拿了我的,自然要好好待我。
3、心中會覺得好些,畢竟救了我的命,不說做牛做馬,好歹給個甜頭。
4、別人都送了,我不送豈不是看不起醫生,豈不是讓醫生不對我用心,所以,送!
醫生這邊的想法:
1、為了給患者心理安慰,大多數醫生都這麼選擇,所以一般都象徵性的收一下,我見過那種收下了紅包的那個紙袋子,把錢退回來的,意思是,你的心意我明白,我會儘力的。
2、有的患者會直接送來實物,比如土特產啊之類的,這算廣義的紅包吧~這種一般都是些廉價的食物,拿也就拿了,也不算個事~
3、個別醫生(我說的是個別)會直接收下錢,不收白不收。。。
醫生若是不收我的紅包,那患者想法可就多了, 會不會是我的病治不好了,會不會是我的病醫生覺得麻煩,會不會是醫生不給我儘力。。。。。無窮無盡。。。。然後患者就會去無窮無盡的拿這些問題去問醫生。。。。
總體看來,在中國這個具有「拿錢辦事」的思想的國家,這種做法,還是必要的,對於患者,尤其必要。對於醫生,為了避免麻煩,也有一定必要的象徵性的拿一下的。。。
附:就個人經驗而言,我做過一次不算大的,但是難度頗高的手術,是積水潭骨科的主任給做的,之前不認識,也沒給過一分錢,是我自己去的,家人沒跟去。。。感覺也還行。。。不給錢也能行得通。。。
求個心理安慰的居多。我個人很反感人送紅包,搞得跟我多貪財似的。我既然靠這行吃飯,我就干好我的活,這是個本分,你送我紅包什麼意思咧?
從北京的情況來看,幾乎都是不用送的。
首先,每個行業的人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成就感。醫生也不例外。誰也不想上手術的患者下不來台。就好像我們做工作也不想天天都是失敗,不說別人,你自己的心理都是灰的,對生活的影響得多大。而且,現在的手術一個人完成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團隊的合作,給也給不過來,反而沒有必要。最後,現在對這個紅包特別的敏感,醫生也不願意輕易的觸碰這個地雷。
但,我是建議患者家屬可以送點食品或者土特產什麼的送到醫生辦公室或者護士站,畢竟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我們都很難免俗。而且,花不了太多錢,也是對對方的工作的感激和認可,拉近一下醫患感請。
我個人的感覺是,醫生固然會因為錢對你手術負責,但更可能因為你對他的認可感激尊敬而倍加負責。人心都是肉長的。
在老百姓中已經成了一種流傳開來的「習俗」了,特別是手術前送紅包,以為只有這樣醫生才會好好做手術。其實極大部分醫生在手術的時候不會想到手術台上躺著的人有沒有送紅包。
看了大家的回答,我覺得基本把送紅包和收紅包的心理揣摩得很透徹了。
我只想說,醫生和病人都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個體。作為一個群體,勢必有形形色色的人存在,有人堅決不送紅包,也有人堅決不收紅包,有人堅決要紅包,也有人堅決給紅包。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改變不了誰,這不是什麼醫療改革能解決的問題,也就不要指望紅包這個玩意兒會完全消失不見。
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劉向
強烈推薦這套書,《只有醫生知道》,作者系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張羽博士
如何評價《只有醫生知道》這本書? - 張雨的回答
以下全部引用自《只有醫生知道》
上次和幾個小兒外科醫生吃飯,聽他們共同說起一位心外奇才,姓郭。這位郭醫生是北京某綜合醫院專搞小兒先心病的,據說每一個看過他手術的內行,都會被他獨特的手術思路吸引,禁不住為他手下的每一個精妙動作叫好。
大家繼而談到,上天就是不公平,有人為外科手術而生,不需太多努力,就能做得很好,要是人再勤奮,註定成為飛機中的戰鬥機。而那些天生不是動手術這塊材料的人,可能已經付出相當多的努力,也只能達到一個普通外科醫生的基本水準,這種人越是篤信勤能補拙,手下的冤魂越多。過去戲班子的老闆挑學徒要看身板、看靈性,現代芭蕾舞選學員要測量身體比例,都是看老天爺賞不賞你這碗飯吃。
基本上,當了主刀的外科醫生才有機會收紅包,醫生對待紅包的態度各不相同,馬剛將外科醫生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一類人是誰的紅包都不拿。這其中又分幾種人,一種人錚錚鐵骨,兩袖清風,不幹凈的錢一分不掙,他們嚴守職業道德,代表業界良心。一種人雄心壯志,胸懷仕途或者專家學者等遠大抱負,或者雖然目標沒有那麼遠大具體,或許只為眼下能順利晉陞,或者在幾個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領導助理或者什麼不起眼兒的小官兒,總之他們杜絕一切小陰溝裡翻船的不划算行為,在理想實現之前,堅決不為蠅頭小利所動。這種不收紅包一般是暫時的,他們只是覺得時機還不成熟,知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時機成熟後是否伸手,就不知道了。一種人學藝不精,膽小怕事,但有自知之明,他們對自己的手術比誰都沒信心,不拿紅包,出了問題還能利用醫學的不確定性找補一下,自然不敢拿紅包為自己添堵找事兒。一類人是只要自己拿得下的手術,差不多的紅包都敢拿。他們認為醫生這一職業和地方官員、公司老闆、引車賣漿者沒有兩樣,都是養家糊口的飯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世界永遠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不拿白不拿,你不拿也被別人拿了。學醫的哪一個不是十年寒窗苦讀,學徒一般拉鉤打雜一干就是十幾年,大好年華耗費在手術室里學藝,個別金字塔尖上的老師和教授們就是這麼收穫豪車別墅的,憑什麼到了自己主刀的季節不去收穫?一個闌尾炎手術費才幾百塊,一個大型卵巢癌手術需要四個手術醫生、兩個護士、一個麻醉醫生,動不動不吃不喝不拉不尿手術台上一站四五個小時,月經期的女大夫上台之前,要穿好成人尿不濕,下台後雙腳腫成兩個大饅頭。男醫生因為長期手術台上憋尿,膀胱功能絕佳,前列腺肥大,手術費卻只是區區千把塊,還只有幾個百分點劃給醫生算績效獎金。醫生不是固氮菌,靠空氣就能生存,買房買車養活孩子紅白喜事隨禮給爹媽看病,哪一個不需要真金白銀。他們認為既然體制和分配製度不合理,自己沒有話語權也無從抗爭,乾脆遵循民間自有的解決辦法,吃得苦中苦,紅包甜上甜。
一類人是有選擇地收取紅包。有的醫生只收熟人介紹的紅包,這是殺熟型。
有的醫生只收有錢人的紅包,這是劫富型,之後有沒有濟貧就不知道了。有的醫生只在手術完成之後收紅包,屬於穩妥型。不過很多紅包在手術之前信誓旦旦,手術完成後便消失無影蹤,或者化作口頭感謝和作揖叩首。
病人送紅包的心理大同小異,或者是怕醫生不盡心,或者是怕別人都送紅包自己不送,醫生有限的能量和愛心就會發生偏移,或者是希望獲得額外的照顧,例如比別人更早住院,住為數不多的單間,要求在醫生精力體力最佳的第一台做手術,想由專家主刀做手術,而且是從頭到尾親自做,這都是略有非分,並且侵佔同病相憐的病友資源的想法。
有的病人送紅包,要的真的不多,雖然沒有醫學知識,但是活了一把年紀,智慧和常識還是有的,他們深知生老病死,不死不生的道理,也不指望醫生能把自己一身的壞零件全部修好再組裝一新,他們只是希望醫生能跟自己多說幾句暖心的話,關於病情,能跟自己推心置腹地交個實底兒,讓自己活得明白,走得乾脆,盡量少受罪。
真心感謝醫生付出的病人很多,願意用紅包表示心意的沒有幾個。這也是為什麼手術前拒絕的紅包,很少有在手術後再送回來的,不管醫生的診治多麼儘力,搶救多麼驚險,手術多麼成功,也不管專家的名頭是多麼響徹大江南北。
在紅包這件事上,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界限、原則和尺度。
紅包的穩妥性最要緊,誰都不願意因為一個紅包斷送自己的職業生涯,對知識分子來說,畢竟,這是極不名譽的事情。紅包的穩妥,一方面來自醫生對送紅包的病人或者中間人可靠性的評估,一方面來自醫生對自己能否拿下手術的自我估量。
對絕大多數醫生來說,個人榮譽和職業生涯比任何一個紅包都重要。那種毫無原則、見錢就收,也不管自己是否勝任手術、完全喪失職業道德的醫生不是沒有,但是極少。如果他們在成為主刀之後如此行事,很快會被頻繁的醫療官司或者同行的口誅筆伐清理出醫療隊伍。從這個角度反過來看,敢拿紅包的醫生,手裡基本都有一張王牌、兩把刷子,或者消災治病的
金剛鑽。
田醫生說的很好,但我想說,有失偏頗了。
探討類似的醫患關係的時候,經常會有類似的醫生站出來現身說法,給大家一個很舒心的回答。但,怎麼說呢,我不是反對他的說法,也相信,絕大部分,至少是知乎上的醫務工作者,都是高水平高素質的。
但這並不能代表中國的全部狀況。甚至我 有時候懷疑,從比例上看,僅僅能代表中國比較小的一部分醫生和醫院的情況。下面我就說說這些年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看完了,大家就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給醫生送紅包了。
首先,醫院和醫院之間,地區和地區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除去這些大城市以外,很多小城市的醫院,其實做事很不正規的。
我先比較一下小地方的醫院和北京的醫院之間的差距。請注意,我說的這些所謂「小地方的醫院」,並非那種很落後的,磚牆紅瓦的鄉鎮衛生站,相反,它們幾乎都有先進的設備和現代化的大樓,這些大樓寬敞明亮,北京的一些著名醫院,比如北醫三院,天壇醫院之類的,相比之下倒像第三世界的醫院。
而在這些特別現代化的大樓裡邊,其實有著與知乎上很多醫務工作者描述的即為不同的情況。
首先,在我家裡某些醫院,如果是一些特別簡單的處置,是可以繞開醫院的財務系統的直接把錢給醫生的。比如拍片和補牙之類的。我第一次聽說的時候也是目瞪口呆,平心而論老家並不算落後,但沒想到管理竟然如此落伍。
但無論如何,這事就是天天發生,家裡的人也習以為常,你說他要在這樣的醫院做手術,該不該送紅包?
而那裡最好的心腦血管醫生,自己在家裡開了個小診所,下班就去自己的診所坐診,不論是在醫院坐診還是在家裡坐診,如果病人的情況不是很嚴重,他會介紹到自己家的診所去輸液,情況嚴重的話,會請他去醫院挂號找他。大家明白這個意思吧,小問題留下來賺外快,大問題的話,在醫院挂號找他,由醫院分擔風險。我母親頭疼,就這樣經他介紹去輸了幾天液,花了兩三千。來北京後去我陪她去天壇醫院,最後的結果是花了三千多做了仔細的檢查,最後一分錢的葯沒有開,醫生說沒什麼大問題,給了一些調理的建議。
我不是以此來指責那位醫生的醫術有問題,我也理解,家裡醫院給開的薪水和他的能力完全不符。但如果他都已經這樣賺外快了,那麼做手術之前,該不該給他送點紅包?
這是家裡的情況。
那麼在大城市,比如北京,情況就完全的如田醫生所言了嗎?
不見得。
帝都的醫院,管理水平和目的,也都相差極大。
我父親曾經在武警總醫院做了一個很小的手術,說好了第二天排第一個做,結果一直被插隊,到最後等到了第二天晚上六點鐘。期間並不能近食。
下午三四點的時候,我去護士站問,何時能排上,態度特別客氣,簡直稱得上唯唯諾諾,結果護士可能是忙著整理什麼材料,劈頭蓋臉一頓訓,要我老實等著。我一臉臊的往回走,沒兩步,看見那位護士衝出來,笑臉相送另外一個患者家屬,甚至還鞠了個躬。
我知道醫院不是服務業,但您這反差也太大了吧,而且如果全北京都這樣也就認了,關鍵是其他很多醫院,管理要比這裡規範的多,再怎麼著,護士也不會對患者家屬甩臉色,約好上午的手術,也不會拖到下午。
您說,我會不會擔心,這種態度也蔓延到做手術的醫生身上? 當時我就後悔沒包個紅包了。
而另外一個醫院,301,我不敢說他們有問題。但作為一個普通患者的感受,我的感覺是同樣的問題經常需要比其他醫院花更多的錢,開更多更好的葯。
我所謂「同樣的問題」,不是說倆人好像得了一樣的病,那不叫同樣的問題。
所謂同樣的問題,是病人從301出來,直接再去北醫三院掛個號,兩個醫院檢查兩遍,開兩遍葯。這是我家看病的一個小習慣,再牛的醫生,我也希望能去另外一個那裡印證一下。
這一印證不要緊,反正每次301都比北醫三院的費用高很多。後來聽某個醫生朋友解釋過,類似的隸屬於部隊的醫院,在收入上要比地方醫院少一大塊,他們就傾向於在患者身上多賺點錢。當然這只是道聽途說,算不得真,但作為一個普通人,我的感受,我花的錢我自己是記得清清楚楚的,您擺明了還是想增加點收入,這我理解,那麼我想給您送點紅包順應您的意思讓您開心開心,我們患者家屬也放心,您也能理解吧。
在換個角度說,假設一個患者,在我家裡治了一段時間,感受了那種不規範的管理,然後再到北京接著治,他看到了什麼呢? 有可能看到的是醫院的樓更破,醫生更勢利。
那你說他有沒必要,應不應該,也像家裡那樣,給醫生包個紅包?
-------還有其他經歷,未完待續。
醫學院待了八年,我媽手術的時候我是還給1000塊的紅包。
病人家屬給紅包無非是圖個心理安慰,希望醫生能夠給出最佳的治療手段。
目前,醫生的診療方案已定程度上是和醫生的收入掛鉤的,大家好多擔心不無道理。
所謂官本位,表面上看很深刻,但其實沒說到本質,這事說到底就兩點:
1、大家默認中國是一個資源饋乏的社會,一切都要爭,包括醫療資源;
2、大家默認中國是一個沒有人道主義概念的社會,認為醫生可能會黑心到不把人命當回事,因為大家從本心裡也不把其他人的命當回事,就像外國人觀察的,中國人只在乎自己的親朋好友,其他人等於不是人。
只要資源饋乏、集中,就一定會有行賄行為,即使中國沒有官了。
有一點大家沒有注意到,有些病人做手術前給醫生紅包,其實不光是為了手術本身,而是希望能結識這個醫生,讓自己在後續的醫療服務中獲得更多便利和被治療的機會,所以這是在競爭醫療資源,而不是簡單地期望醫生好好做這個手術,也不是簡單地期望醫生不使壞。
我們更多可能遇到的不是醫生不好好做手術,而是在病情初發的時候因為醫生的草率、經驗不足而被誤診,花了一堆錢,浪費大量時間挂號排隊,最後還是被推到各個科室做了錯誤的治療!小醫院大家不去,大醫院水泄不通,對著不耐煩的醫生,誰能安心?你排隊生怕被人插隊,誰能不緊張?話說不上三句醫生就急著打發你,誰能不害怕?
雖然我們知道西方的醫療資源也不充裕,等死人的事也有,但據了解國外的醫院至少不會讓你緊張害怕,不擔心忽略和算計。
文明社會有規矩,有人道主義。叢林社會兩樣都沒有。
在這個社會上,你不認識幾個醫生,真充的會很不安。
LZ非常同意@田吉順 的話,對醫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就是最大的紅包了!LZ雖然只做過實習醫生,但是病人家屬鼓勵和信任的話語就能讓通宵手術已經累得不行的我信心!!如果醫生收了紅包或者要求給紅包的話,建議直接換醫生並舉報吧!
但是,LZ要來說一個剛剛發生的事情 鑒於還是菜鳥學生一枚就匿了
-----------------------------------分割線------------------------------------------------
LZ在醫學院讀研究生,同寢室的妹子需要急診手術,在等待手術的時候,那個妹子的導師打電話給她說讓她準備個信封準備點錢拿給做手術的醫生,還說就算他不收你也不能不給,這是一種心意和禮貌。
LZ當時表示非常震驚!!這是一個國內首屈一指的醫學院校導師說出來的話么!!
LZ真的很寒心,那位導師非常的牛,臨床知識紮實,科研思維活躍,年紀輕輕就成為博導,一度讓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學習的目標,但是在這件事情過後,讓我對他很是反感。因為對醫生的誤解或者因為部分可以稱為敗類的大夫的行為讓大眾覺得應該給醫生紅包不然醫生就不治療,但是既然作為醫學從業者就不應該這樣做出有辱醫生這一稱呼的行為!!!
加上LZ是一個對於某些原則非常堅持的人,我一直跟那個妹子說,你這樣做不僅侮辱了幫你手術的醫生,還侮辱了我們這些醫學生,但是那個妹子對導師十分言聽計從,一定要買信封送紅包給主管醫生,讓LZ十分的憤慨!LZ這幾天因為這個事情和寢室的妹子起了爭吵,然後LZ對中國醫學界的未來發展有了一點點的疑慮,如果真的以後醫學學術界的牛人都是這樣的心理狀態以及教育學子的話,哪裡還能找到稱得上大夫的人呢。
真寒心!!!
事實證明,給紅包不如托熟人。當然,醫生與你之間的關係不能超過3層,多了效果就差了。
老婆過年時生產,有兩家市醫院都是新病房環境好,但老媽選擇了婦幼保健站,這個病房設施陳舊甚至病房數量緊張的醫院。
老媽的一個朋友的同學是該醫院護士長,預產期前兩個月就打過招呼,在正月初三早上到達醫院時,招待的護士還特意問了句「有沒有跟熟人打過招呼?」我們報了名號,護士說「那你們去二樓」。這句話後來我琢磨了下,不光送紅包成了慣例,連托熟人都成了入院時必問的問題,為了減少之前的功夫因沒搞明白而浪費?
到了二樓見醫生登記、開單子檢查化驗,醫生同樣問了此問題,當著其他患者的面絲毫沒有忌諱,可以隱約感覺到這和去公安局開戶籍證明有熟人當天給你,沒熟人折騰你跑了半月是一樣的。去做彩超,因是凌晨6點,值班人員在睡覺,老婆陣痛間隔四五分鐘比較著急就拍了兩次門。您才怎麼樣,值班人員很不耐煩地吼道「拍什麼拍,我不得穿衣服啊」。就這樣老婆彎著痛得直不起腰等了將近10分鐘值班人員慢慢悠悠走出房門,檢查時一語不發對老媽問的話頭也不回,末了把單子扔在桌子上揚長而去。我在她走出房門那一刻忍不住發出了「艹」。
之後各種折騰,樓上樓上檢查辦手續可算進了產房。恰逢交接班,先前負責接生的醫生不慌不忙,也沒有過多的引導,磨蹭到交接班時提著澡籃子洗澡下班。這個醫生也是新去的,和護士長交際並不深,換班後來了一位年長的阿姨,問候得知與護士長關係不錯。當時檢查就被告知胎兒面部朝下(記不清朝上還是朝下不利於順產),醫生就慢慢轉動胎兒知道有利於順產的姿勢,同產房另外兩位情況一樣在醫生勸說還是剖宮產後接受了。這位醫生倒也問了,但說了句我試試校正一下吧,待生產完後醫生說一般人可不給他們這樣,一來風險大,二來太費勁校正需要半個小時以上,對技術和體力都要求很高。
我的總結是,隱患之間可以算是商業關係,你出錢我幹活。如果加價當然能讓對方更賣力更用心,但如果有了一層熟人關係有時效果會好些。中國人的「情」是個很複雜的東西,人情是最常見的。人情也是沒法理清的,我可以為了人情幫你,有些事也不能簡單的用錢去衡量解決,所以,大多時候還是比錢靠譜些。
我在挑選客戶時不是以錢的多少作為基準,至少這不是主要的標準。遇到能聊得來的客戶,我會更用心,也有多次主動降低設計費或增加服務範疇。推掉過不少拿錢說事,用高價要求特殊對待(如趕工期),但我一一回絕。和燒香拜佛一樣,買個平安。
你給我給大家給,我不給?不懂規矩。
你不給大家不給,我給啊!買個平安。
在中國,競爭壓力那個大呀,人吃人的社會。
一個職業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就必然產生這種現象,所以別整天宣傳老師,醫生,公務員就是要奉獻。一個職業就是要拿到跟他水平匹配的收入,整個社會就和諧了
現在社會什麼方面都存在資源競爭,都存在想通過小恩小惠佔大便宜的思想。醫療資源是緊缺資源,不管是想得到優先權還是額外關注,都想要通過紅包獲得資源。另一方面,醫生收入不高,導致紅包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從醫生的角度,其實收不收紅包與醫療行為方式關係不大,治起病來根本顧不上哪個給了哪個沒給,所以收了也就收了。所以絕大多數紅包是給病人自己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如果有錢要給的話,我覺得給紅包早收住院才是把錢花在刀刃上,但收治權每個醫院和科室都不太一樣,除了科主任外,你很可能找不到到底給誰有用,而科主任也不在乎那點兒錢……
我從患者的角度分析,紅包是因為: 醫療服務的水平和目前的價格不一致,這相當於過去的雙軌制。計劃內一個價,計劃外一個價,更何況,醫療的問題還在於,計劃外,沒有或是很少,比如現在那些個外資高端醫療機構。總歸,內外差價給了紅包生存的空間。舉例說明:和睦家生個孩子產檢+生產10萬左右,普通公立醫院生個孩子3.5萬頂天,外帶一個千把塊的紅包遞給醫生——當然,前提是你要有途徑去遞,做些手腳,保證產檢不用排隊,生產找好醫生,那麼,很明顯,作為一個病人,會選擇後者。假設產檢10次,如需排隊,每次需時一天,不需排隊,只要半天即可。共節省5天,按日薪200-300,紅包錢也就省出來了。
至於說,醫生的收入情況什麼的,目前是不夠好,但只要這種公立醫院的雙軌制存在,一邊是低質低價的非紅包價,一邊是高質低價的紅包價,經濟槓桿的力量,可以想像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