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中的蝦蟆陵在京城何處,緣何得名?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以及當時的京城是哪座城市?如今此地可尚在?
這個我必須答!
現在我的母校西安交通大學溫泉浴室處。
現在蛤蟆陵舊址上建立的溫泉浴室如圖所示:
《琵琶行》里的蛤蟆陵現在成了一個澡堂子,不得不令人感嘆時光荏苒物是人非啊。估計很多交大校友都不知道蝦蟆陵就在自己的學校里。
我知道你想騙我念兩句詩,我偏不!(#滑稽)
---------------------------------------------------------------------------------------------------------------------------------
順便吐槽一句,西安古墓真是多,一座漢墓說推就推平了,換在哪個小城市,估計就得推平大學建博物館了。好像還有一篇帖子里說,為了建西安地鐵二號線,挖出400多個古墓……
百度一下就能知道的問題,百科給你:
蝦蟆陵亦作蝦蟇陵,古地名,在陝西省長安縣南。唐時為歌樓酒館集中地。
蝦蟆陵在西安城東南曲江附近,此地的一條小街的東北角有下馬陵,故此街名曰「下馬陵街」 。據說下馬陵的來歷與西漢著名的經學大師董仲舒有關。他因極力鼓吹「君權神授」和宣揚「大一統」思想以及提倡「三綱五常」而深得漢武帝器重。死後,漢武帝下詔為他修建陵墓,並在陵前建起董子祠供人憑弔。唐人韋述在《西京記》中記載:「漢武帝至墓前下馬,故曰下馬陵。」皇帝尚且如此,臣子及董氏門生自不別說,漸漸地便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無論官民,騎馬乘轎者,凡途經董仲舒墓前,必下馬步行--下馬陵的名稱便由此而來。又因關中一帶的人們說話時「下(xia)」「哈(ha)」音近而傳訛,後來當地人口語上也就把下馬陵稱作蛤蟆(蝦蟆)陵了(據《唐國史補》)。
京城是哪裡就不用回答了吧……囧
順便摘一段讀《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的筆記:
酒。這一時期除傳統的黃酒、果子酒(如葡萄酒)外,還有從波斯引進了一些外國酒。《唐國史補》中說:「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河東之乾和葡萄,嶺南之靈溪、博羅,宜城之九醞,潯陽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蝦?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漿類酒,法出波斯。」此時的黃酒還有清濁之分,大多帶有酒糟,飲用時需要進行壓榨或過濾。當時飲酒講究溫熱了喝,到了冬天,更要喝燙沸了的沸酒。黃酒有的著色,顏色發紅。有的酒味道發甜。
看到百度上說應該叫「下馬陵」,具體的位置我不知道,但是如果用陝西關中話來讀下馬陵的話音就是「蛤蟆陵」。不知道兩者是否有關係。
推薦閱讀:
※藍弧為化解污名請水軍來知乎自問自答,如何看?
※明天權七就出來了,大家都通過什麼渠道追劇呢?
※非常看不慣「小王子」給人隨便貼標籤,好像他理解所有人似的。難道人就是這麼容易被歸類的存在嗎?
※李白在古風圈裡算什麼水平?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都不知道Champion,Supreme,Stussy這樣的美式潮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