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必須得死嗎?
要說蕭峰為什麼必須死,我覺得首先要說一個人。《權力的遊戲》里瓊恩·雪諾。
身為守夜人首領,為了保全大陸更多人的性命,在「凜冬將至」時不至於讓更多生靈塗炭,他放下和野人的世代相對立的仇恨,讓野人進入長城以內,既保全這些自由野人,又讓異鬼到來之時有更多並肩作戰的隊友。然而,他這一個決定,卻讓自己的守夜人兄弟們無法理解,最後叛亂者一人一刀將他殺死在雪地中。(還好故事本身有奇幻色彩,此人已復活)
瓊恩的死,是因為他的三觀無法被隊友們理解,他想要保護全體人類的利益,卻被這些以抵抗野人為終身使命的隊友們所不容。兩種不同的三觀相對抗,最後給他帶來的是死亡命運。
同樣,蕭峰的死,說到底是他的三觀在他所處的《天龍八部》里找不到知音,他甚至在金庸小說體系里也找不到遙遠的知音,他的三觀遠高於其他任何人,他只能一死。
在《天龍八部》里我們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悲劇,各種各樣的「五人不冤,有情皆孽」,一場一場的人間大悲劇輪番上演,但最終最大的悲劇還是在蕭峰身上,這也是為什麼蕭峰明明出場遠遠晚於段譽,卻很快成為主線成為無可爭議第一男主角。關於蕭峰的悲劇,有生世之謎的悲劇,有宋遼不兩立的悲劇,有心愛之人死於自己掌下的悲劇,有蒙冤受屈的悲劇,但最大的悲劇,是他的三觀不被認可的悲劇。
我們來看一下《天龍八部》里不同的人有何怎樣的三觀。在全書中幾乎不算有真正的壞人,只能說有不同陣營不同目標的人,慕容博屬於大燕國舊國舊人,他家的目標是興復大燕,所以他假傳消息渴望挑起宋遼更多的矛盾讓自己漁翁得利;而少林寺玄慈、和中原一干好漢們是志在保家衛國的人,他們已經為自己的大宋站了隊,所以容易被人當搶使;而另外一些人,如段譽段正淳,他們情感豐富處處留情,也頗有俠義之風,但歸根結底他們站的隊依然是自己的大理國;包括傻和尚虛竹成了西夏駙馬之後,自然也是為自己的靈鷲宮謀福利;還有各種門派各類洞、各種島的人們,少林寺、丐幫等等,但凡是在書中出場的人,他們要麼就是個人慾望膨脹要將實現不一樣的私利之外,人人皆有自己的陣營,而為自己或是為自己所在組織尋求更高的利益,就是他們個人價值實現的目標,也就是說他們三觀是和他們所在的陣營密切相關的。如鳩摩智算是個武痴,最喜歡就是學習各種武功,但他同樣也因為吐蕃國師的身份,想要在宋遼不兩立中為自己的國家分到一杯羹。
然而,蕭峰卻都不是他們這樣的人。他的三觀在全書中不斷在進行升級和改造,自然和他的悲劇故事分不開。
在身為丐幫幫主時,他以為自己就是宋人,所以也為自己所在的陣營努力謀求福利,也領導了兄弟們做了不少抗遼的事迹;等到自己的身世被揭開後,他開始陷入了混亂迷惑的人生,他試圖找回自己成長經歷中那些美好的東西,獲得歸屬感;但卻在這個過程中眼見自己的養父母和授業恩師死亡,自己卻背上了殺他們的罪名;為了報仇和洗脫冤屈,他又繼續尋找當年的帶頭大哥,在這個過程中阿朱來到他身邊,他想要脫離陣營的心越來越明顯,想要和阿朱到塞外牧馬放羊度過此生,不料卻在節骨眼上錯殺阿朱,他的人生又再一次失去方向;在遠走北邊的時候,他無意中進入了大遼的權力頂峰,官居南院大王,也確實為自己的屬地自己的兄弟們謀取一定的組織福利,但他並未找到能夠安放他三觀的地方,他不願入侵大宋,也知道大遼皇帝無法明白自己的心。
那說到現在,蕭峰的三觀究竟是怎樣的三觀呢?且看少林寺一段他和慕容博的對話。(本人最愛這一段,沒有之一)
在已經把所有謎團都揭曉之後,蕭峰知道自己苦苦追尋的仇人竟是自己以為早就去世的親生父親蕭遠山,悲喜交加之餘,他很快為自己的困惑找到出路:這些人既然是爹您殺的,那也和孩兒所殺沒什麼區別,孩兒也不算冤枉。
蕭氏父子和慕容父子以及後面加入的鳩摩智就要在藏經閣展開一場復仇大戰時,慕容博政治家的本色展現出來,開始以「政治陣營」的角度來展開談判。
慕容博道:「蕭老俠隱居數十年,俠蹤少現人間。蕭大俠卻英名播於天下,一言九鼎,豈會反悔?蕭大俠為了一個無親無故的少女,尚且肯干冒萬險,孤身而入聚賢庄求醫,怎能手刃老朽之後而自食諾言?在下籌算之久,這正是千載一時的良機。老朽風燭殘年,以一命而換萬世之基,這買賣如何不做?」他臉露微笑,凝視蕭峰,只盼他快些下手。(老賊乃是談判高手,先是以陣營說換取蕭遠山的理解,然後提出以自己的性命換蕭氏父子的合作)
蕭遠山道:「我兒,此人這意,倒似不假,你瞧如何?」
(蕭遠山深知對方所說的合理性,作為曾被宋人害的家破人亡的契丹人,他已然動心,從個人觀點上我都覺得人家是合理的,且看蕭峰如何回答:)
蕭峰道:「不行!」突然拍出一掌,擊向木幾,只聽得劈拍一聲響,木幾碎成數塊,匕首隨而跌落,凜然說道:「殺母大仇,豈可當作買賣交易?此仇能報便報,如不能報,則我父子畢命於此便了。這等骯髒之事,豈是我蕭氏父子所屑為?」
(是啊,殺母之仇,哪能作為政治交易?)
慕容博仰天大笑,朗聲說道:「我素聞蕭峰蕭大俠才略蓋世,識見非凡,殊不知今日一見,竟雖個不明大義、徒逞意氣的一勇之夫。嘿嘿,可笑啊可笑!」
蕭峰知他是以言語相激,冷冷的道:「蕭峰是英雄豪傑也罷,是凡夫俗子也罷,總不能中你圈套,成為手中的殺人之刀。」
慕容博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你是大遼國這臣,欲只記得父母私仇,不思盡忠報國,如何對得起大遼?」
(是啊,慕容老賊真心厲害,你蕭峰明明就是大遼國臣,拿著高俸祿,怎能不為自己的國家謀福利呢?當老賊說到此處,換做是我,我已經辯無可辯,因為畢竟對方說得實在在理。換做小說中其他人物,同樣也是辯無可辯,因為他們雖然有不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故事,但但凡能夠稱得上一流好漢的,誰不是以民族利益為首位的?)
然而,蕭峰的回答卻遠遠將讀者在該書中積累起來的三觀打碎了。
蕭峰蹭上一步,昂然說到:「你可曾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遼之間好容易罷兵數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鐵騎侵入南朝,你可知將有多少宋人慘遭橫死?多少遼人死於非命?」他說到這裡,想起當日雁門關外宋兵和遼兵相互打草谷的殘酷情狀,越說越響,又道:「兵凶戰危,世間豈有必勝之事?大宋兵多財足,只須有一二名將,率兵奮戰,大遼、吐蕃聯手,未必便能取勝。咱們打一個血流成河,屍骨如山,欲讓你慕容氏來乘機興復燕國,我對大遼盡忠報國,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為了一己的榮華富貴,因而殺人取地、建功立業。」
(這段對話,簡直就是最佳辯手教材版,必須拍案叫絕!!!!)
而在蕭峰身上,卻有著一套和以上三位都不太一樣的三觀。他深情愛自己的父母和養父母以及授業恩師,但他並不困於家庭悲劇帶來的仇恨;他作為大幫派的曾經的首領,大遼的南院大王,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得不錯,但他又不困於此;統領他人生的三觀是什麼?天下蒼生,普通百姓的生活!
跳出小家進入民族再到大國,蕭峰的三觀最終拔高到為天下蒼生為念,有著更高的人文清還,更深刻的悲憫之心,更廣闊的眼界,更高遠的人生志向,更普世的人性光芒。他和段譽、虛竹、完顏阿骨打交好,並不在於他們是大理王子、西夏駙馬、和大金首領,而簡單只在於他們喝酒合得來,談話比較愉快,曾經生死與共而已。在他心裡,最後已經並沒有陣營沒有民族,只是人而已。
然而,這樣的他卻不融於自己所處的世界。他不願帶兵犯宋,於是被大遼皇帝囚禁,等到段譽虛竹一夥將他救出,他在萬軍之中擒拿大遼皇帝,讓其發誓在位期間不犯大宋,段譽和虛竹因為自己所在的陣營也心裡開心。眼看這場爭端要以完美收尾,不了大遼皇帝最後幽幽地來了一句: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功勞,回去大宋皇帝必當為你加官進爵!
蕭峰頓時崩潰了。在這一瞬間,他看到了自己和眼前的世界如此的不同。眼前的二弟三弟他們各有自己的陣營,自己的利益訴求點,而自己呢?有人能夠理解他的三觀么?
蕭峰必須死。作為人物個人來說,他因為超前的三觀,他不容於宋,也不容於遼,在他的二弟三弟阿骨打兄弟那裡他得不到共鳴,因為他們各自都有明顯陣營標籤;他深愛的家國,深愛的江湖,深愛的土地,沒有一處能夠安放他的三觀,他已經走到末路了。
而對於作者金庸來說,蕭峰也必須死。他已經為精忠報國的郭靖找到了殉國的最好結局,為愛情至上的楊過找到了活死人墓廝守的結局,為令狐沖找了了兩人琴蕭合奏笑傲江湖的結局,但他沒有辦法讓蕭峰以活著的狀態找到合適的結局,蕭峰,已經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三觀,但同樣也因此將自己推到了難以融於現實的地步,他只有一死。
像囧雪諾被自己的兄弟殺死在雪地里,蕭峰最終也只能在他故事開端的雁門關自殺身亡。
殺死他們的,是眼前那些始終堅守陣營的人們,更是他們自己遠高於當下的超前三觀。
瀉藥
可以的,只要蕭峰稍微想一下,思考一下,就可以找到不死的理由。
但是,大俠是不可以思考的。
從大俠做第一件打抱不平的事開始,就要提著一口氣,意氣。對於俠,有個很好的詞,叫任俠,要以拯救蒼生為己任。袁承志被人推舉為武林盟主,他不想當,他的軍師告訴他,他爹袁崇煥,遇到這樣的事,只有四個字,「當仁不讓」。
當仁不讓,就是俠的意氣。令狐沖見到田伯光要欺辱儀琳,寧死不退,所以他成了別人口中的少俠,也贏得了儀琳的芳心。楊過最符合俠的氣質,少年血性,見到不平事就要上前。他在路上見到一匹瘦馬被人虐待,感覺同病相憐,上去摟著馬的脖子哭。連馬都要解救,任俠得可以。
《笑傲江湖》前半段描寫林平之,慘遭滅門,自己扮成駝子躲避追殺,但是看到余滄海折磨令狐沖,雖然自己會暴露,但還是血氣上涌,站出來罵余滄海。張無忌在光明頂被周芷若捅了一劍,噗噗噗往外飆血,跟明教其他人一樣退開就沒事了,可是他還是要接招。這兩個人,都是有少俠范兒的。
不假思索,才能做俠。所以俠客大多是少年,少年人血氣足,易衝動,見到不平事選擇出手的概率多。中年人見得多了,考慮得也多,多選擇隱忍,或者用其他方式解決。魯智深雖然鬍子一大把,但還是少年,遇到金翠蓮的事,就急吼吼衝到鎮關西鋪子前,消遣他。李忠就老很多,拿銀子給金翠蓮做盤纏時還要思慮一下,被魯智深說不爽利。
少年時想的比較簡單,認為做俠客不過是捨去一條命,一腔血。少年血氣足,不怕流,少年頭意氣高,也不怕斷。如果能像魯智深那樣,一直少年下去,做俠客也簡單。世間千種不平事,我只一劍斬過去。無論世事多頑固,一劍一劍總能將泰山削平。
可是當大俠世間越久,就越發現,世上的事,不是都能用劍解決的。蕭峰用刀殺契丹大將,終於得來丐幫幫主的位置。丐幫人反他的時候,他用刀插自己,免了幾位長老的罪,攏住了人心。可是當所有人都說他這個漢人的丐幫幫主,是個契丹人,他不知道用刀砍誰了。
郭靖與蕭峰相似,他是宋人,長在蒙古草原,又是個憐惜人命的人。他看到大軍屠城,用退婚約的機會換了全城人性命,結果把黃蓉氣走了。他幫著成吉思汗東征西討,結果成吉思汗要他去攻打自己的祖國,竟然還是背著他。郭靖同樣是個身份尷尬的人。最後郭靖要走,結果連累了自己母親。逃出來的郭靖開始思考自己學武的目的。
這一思考就壞了,郭靖就開始痛苦。一個俠客,他的所有行為,都是基於武力之上的,如果連武學手段都要質疑,俠客的價值觀就搖搖欲墜。
很多人思考之後,發現自己大可不必當俠客。黃裳武功大成之後,跟明教的人死掐,結果被人滅門。他苦練四十年,發誓報仇,結果回來之後發現,仇人全被一個叫死亡的殺手殺了。黃裳就開始迷茫,原來自己大可不必報仇,不必訴諸武力,只要精研養生學,活得比仇人長,就算是報了仇了。
人要是在衝動的時候,思考那麼一下,會發現自己的選擇很多。慕容復要是停下來想一想,大燕國都滅了好幾百年了,復國簡直是痴人說夢,不如跟表妹一起玩命造人,壯大家族,說不定一百年後,自己的子孫可以建立一個小國家。林平之要是有黃裳那種覺悟,切之前想一想,說不定就能看見岳不群這些仇人們同歸於盡。
思考了之後,更多的俠會退縮。楊過發現自己只想要姑姑,狄雲發現自己玩不過這江湖,張無忌覺得還是冰火島安全。大俠一旦停下來思考,那股氣就會消退。大俠是不理性的產物,一旦開始理性,俠就是一個有負擔的普通人。
郭靖很幸運,他的思考被不假思索的吃貨洪七公拯救了,再次想思考時,又被黃蓉打斷。他一輩子都循著自己的心走,不必思考襄陽是不是守得住,守不住我要逃到哪裡去。他只想著跟襄陽城共存亡。
蕭峰是不可以思考的,他的人生都充滿著意氣,可以說他的人都是意氣凝聚而成的。他遇見中意的人就喝酒,不中意的就打架,為氣任俠,就是一個江湖版的李白。命運越是不堪,越是要求他思考,他卻越意氣迸發,想喝酒就喝酒,想打架就痛快打一架,打到痛快了就放肆吼一吼。
一輩子活在了俠這個字上,一輩子為了義。一旦蕭峰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他會比死還難受,比不讓他喝酒還痛苦。蕭峰發現自己可能是契丹人,就一步不停地去尋找答案,發現自己被人陷害,就心心念念要找大惡人,甚至被引入邪路也不知道,直到打死了阿朱。
如果他做了南院大王就停下來,他可以好好做一個契丹人,去征討大宋。如果他逼耶律洪基發誓不攻打宋朝就停下來,他可以繼續做丐幫幫主。蕭峰停下來思考,他可以有更多選擇。但是那樣,他的氣就泄了,總會對不起一方,他再也不是那個義氣深重的蕭峰。
作為一個大俠,蕭峰停不下來,他只有死才能全了自己的意氣。郭靖也停不下來,他唯一的選擇就是與襄陽城共存亡。他們對得起所有人,唯獨怠慢了自己。這是一個大俠最好的歸宿。
想看更多精彩,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香光王國。直接掃描關注。
http://weixin.qq.com/r/VXVlfVzEmQHmrRge9yBH (二維碼自動識別)
喬峰必須死,因為喬峰處於各種無解的激烈矛盾之中
喬峰三十歲之前都將自己視為一名漢人,而成年後主要的人生追求也是抗擊胡虜保衛大宋江山
但是他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是契丹人,自己原來就是自己所要抗擊的胡人
一生行事光明磊落,卻受人冤枉,被視為無恥小人
授業恩師被自己嚇死,臨死前以為是喬峰殺了他,喬峰對此痛心疾首卻無能為力
曾許下誓言一生不會殺害一名漢人,但是在聚賢庄受人逼迫殺人無數
苦苦追尋「大惡人」,在追查「大惡人」的過程中親手打死一生中最愛的女人阿朱
一心要將大惡人千刀萬剮,最後發現大惡人居然是自己親爹
並不貪圖功名利祿,卻陰差陽錯做了南院大王
中原群雄來南京救喬峰的時候喬峰心下很矛盾,既不願意殺傷自己的族人,但是面對身陷重圍的各路英雄又不能無動於衷。
喬峰身為契丹人卻生於大宋,對大宋有深厚感情,同時又秉承忠義二字,本應效忠於耶魯鴻基,卻不得不逼迫皇帝許下重誓。
最後在契丹人面前,在大遼皇帝面前卻落得不忠不義
一個武功蓋世之人,面對如上重重矛盾卻無一可解,這樣的人物怎能不死?
也只有他的死才能體現出世事的無常,和喬峰這個人物的悲劇性
對自我的認知出現了問題,又患上嚴重的抑鬱症,從心理學上,他的自殺完全是可能發生的範圍內的。
1.喬峰是一個做大事的人,集體意識特彆強,他不能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完全獨立的強人。
所以他的性格克服不了各種群體的拋棄,如契丹、中原。
2.愛人已死,缺少溫暖。不能得到某個人的愛情拯救,也就失去了歸隱的打算。
3.沒有好的老師,沒有可靠的精神依託。他的親人、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是LJ,要麼顧忌,要麼看輕。
是的,必須死。
因為文本參照的佛經中八部天龍的典故,
而喬峰很可能就是八部天龍中的所謂「天眾」。
天眾:即二十諸天以及其他天神。
佛教有「十道」之說,前四道為佛、菩薩、緣覺、聲聞等「四聖」,這四聖皆超脫了生死輪迴;
後六道則為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諸有情」,亦稱「眾生」。
天亦為眾生之一。
在佛教中,天神並沒有超脫生死輪迴,仍有墮入惡道的可能,因為他們仍和人、畜生處在同一個大的等級上。
天為「六道」之首,但還得努力護法,否則就有落入「三惡道」的可能。
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六道眾生處於輪迴之中,所以儘管天人的福報大,但他們的壽命終了之後,還是要死的。
所以《阿含經》中表述過天人臨終之前有五種徵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第五個徵狀或說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人最大的悲哀。
我認為書中這種狀態更是突出了喬峰即使神功蓋世,也難以抗拒命運的捉弄這一悲劇。
暗合天人之宿命。
養父養母已死,親爹又安心歸隱。二弟三弟都已有了各自走上正軌的生活,最愛的阿朱深埋土下,曾經作為家的宋遼兩方亦都容不了他。天大地大,卻找不到心之所歸,了無牽掛,不如一死,或許還能見到心愛的阿朱。
唉,:-(虐啊
讀完天龍八部的最初感受就是:喬峰必須得死。因為他完美到沒有瑕疵。這就應了完美是一部悲劇,必得以死謝幕。這讓我想到了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面的Leon,他因為瑪蒂爾達而生,也因她而死,死其實對Leon來說是最理想化的結局。當然,喬峰的死比這個更加複雜。
喬峰是一個希臘悲劇式的英雄人物,無論如何都逃不出命運的掌控,可能作者有意塑造一個完美到無懈可擊,即使功夫在慕容博和蕭遠山之上掃地神僧被他打到口吐鮮血,都忘不了誇他「施主好俊的功夫」。這樣一個完美的人,可能需要一個更高意志來主宰支配---命運。
他被命運領著走,到推著走,到最後拖著走。一步步走向毀滅,其實毀滅對他來說是最理想的謝幕。金庸有多偏愛心疼喬峰我們一點不難看出。他給了喬峰自己結束生命的權利,讓看似無解的命運牢牢把握在了喬峰自己手中。弗朗索瓦.薩岡說過:生命是一場飆車,我有權自毀。然而到了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有勇氣自毀?無疑喬峰有。
從阿朱的死開始,作者就反覆暗示喬峰必去追隨阿朱。深情是悲劇,必得以死句讀。反觀段譽,虛竹二人,有缺陷有破綻有弱點,更符合一個「人」的設定。蕭峰呢,不誇張的說是神一樣的存在。神,當然可以主宰自己何時出場合適謝幕。喬峰說:「江湖的恩恩怨怨打打殺殺我看累了,弟兄們,先走一步,去陪好妹子阿朱去了!」
按金老的角色設定應該是必須死,正如有回答中提到的,要大英雄在還是大英雄的時候就死掉,那他就會走上神壇成為永恆的大英雄,而不是等他老了或幾十年後被其他年輕的英雄們掩蓋。
但是書中的節奏,似乎沒到最後一刻,蕭峰還並沒有赴死的主觀意識,若在細節上發生輕微的改變,也許還真不會死,例如:
1、當時能堅決拒絕遼帝的邀請,不做南院大王而是選擇繼續跟阿紫在塞北隱居,每天打獵喝酒什麼的。當然如果這樣後面的英雄事迹也不會發生了;
2、及早在戰前向遼帝提出辭職,或者沒有喝阿紫的毒酒而是帶著阿紫離開(反正也沒人擋得住他),大戰什麼的他不過問就是了,最後的結果可以參照第一條;
3、雁門關目送遼帝離開的那會,蕭峰不是還站在原地沒動么?證明他到這時都還沒有赴死的意識。這裡也是我覺得他的死在原著中最蹊蹺的一個bug。如果遼帝沒有說那句話(高官厚祿指日可待),相信蕭峰也不會死,最後的結局不好說,可能還是參照第一條吧。
所以個人認為按人物設定,蕭峰的死是必然的,但過程生硬了點。雖然遼帝最後那句話很傷人,但威脅遼帝(在跟完顏打獵時也發生過)和成為契丹的大罪人(從遼帝把他打入大牢並有處死之意時他就已經算是契丹的大罪人了)都不足以成為他當即自殺的充分理由。根據蕭峰在之前的機智,完全也可用一個他常用的舉動回應:如拿起一把箭說蕭峰永遠是契丹人,今後若背棄族人入宋為官,當有如此箭!然後啪地把那一把箭折斷……好像也能達到效果,何必以命相抵呢~
不過既然老金的主旋律就是「求不得」,新版中段譽的好事也給壞了不說,更絕情的是還交代了蕭峰把丐幫的獨門武功傳給虛竹讓他代為流傳一事,顯然狠狠斷掉了粉絲們的最後一點念想(按原來的寫法,天龍中僅有蕭峰會丐幫獨門的降龍掌和打狗棒法,且並沒有傳於他人,可蕭墜崖後這兩門武功又出現在後面的射鵰和神鵰中,所以有粉絲YY蕭峰沒有死,在天龍和射鵰故事發生的時間間隔里還流傳了武功)。所以,我們今天在此再多的推理也好猜測也好都是無用功啦~是的,他必須死。
他的一生已足夠痛苦。
他是丐幫幫主時,卻被康敏趕下位置。
他是人人眼中的大英雄時,卻被誣陷弒父殺母,殘害恩師。
當他身敗名裂,萬分絕望之時,卻竟出現個阿朱,用愛的溫柔將大英雄安慰,於是他放棄了男兒漢宏遠的夢想,只求塞上牛羊。
但是當他萬分憧憬殺死段正淳後就可以與愛人一起牧馬放羊的生活之時,卻親手將她打死。讓最美的希望破滅於最可怕的絕望。
他的身世是不幸的,他的命運是悲苦的 ,他的人格是英雄的,但卻只有悲劇才配得上他的結局。
他是契丹的臣,卻是生長在漢家的人,他的骨子裏已經滲進去了儒家文化,他要忠君,決不能朝楚暮秦。所以既然他是契丹人,就決不能背叛耶律鴻基而到其他國家。但漢家又是他成長的地方,他有太多漢人朋友,部下,粉絲,他重情義;他見過太多漢人家庭的生活艱辛,更知道戰爭會給貧民百姓帶來什麼。
他是大英雄,有博大的關懷,有無缺的人格,他不能不阻止契丹伐漢,如果他不阻止,蕭峰就不是蕭峰!然而他的不從命已讓他獲牢獄之刑卻並不能組織伐漢,無法,為了做成這事,他只能要挾耶律鴻基。用死來威挾君主,在儒家文化裏——蕭峰心裡自然是背叛,也就是死罪。
人生的悲苦其實早已使他生不如死,若非阿朱的一句照顧阿紫他不會茍延殘喘。如今又背叛了自己的民族。他已然不認為這世間還有什麼值得他待的地方,已然不覺得這人世還有什麽值得他留戀的東西。
人時世間容不下他(他是契丹的罪臣,他不應該去別的國家,不然是逃罪之人),他自己也容不下自己(他不留戀人世,也絕不允許自己成為畏罪的小人)。他只能死。
他的死,是他的命運、人格的矛盾與悲苦夾逼下的必然結果。
死,才是他最好的歸宿。
另外,從創作的角度講,蕭峰已經是最偉大的英雄了,他是真人,又幾乎是一個完人(儘管他也有缺點,也做過錯事,但他人格無虧,道德無愧!!),在他身上再寫什麼都已無法讓他在已有形象上再進一步,那麽,還有什麽比死更適合蕭峰?還有什麽比死更能在全書的最後給人以強烈震撼以達到最高潮?還有什麽比死更能使人感覺蕩氣迴腸,因而對這個悲劇而英雄的人物念念不忘?
因此,蕭峰必須死。
蕭峰的死,讓他的形象更偉岸,更高大,更英雄。
蕭峰的死,讓《天龍八部》更完善,更完美,更深刻,更耐人尋味。
他的死,是全書的神來之筆,點睛之筆!!!喬峰的死在杏子林就埋下伏筆了,當時他說"有生之年,決不傷一條漢人的性命,若違此誓,有如此刀",後來在聚賢庄大開殺戒,已經違背了自己的誓言,一直問心有愧。
另外蕭遠山遺書中寫"妻兒為盜所害,余亦不欲再活人世。余受業恩師乃南朝漢人,余在師前曾立誓不殺漢人, 豈知今日一殺十餘,既愧且痛,死後亦無面目以見恩師矣"
喬峰的原型源於遼國大將蕭達凜
蕭達凜乾的幾件比較多人知道的大事的頭一件就是活捉楊業楊老令公
其後,因其驍勇,被任命為伐宋的統帥。連破數地,兵指澶淵。
然後寇準寇老西逼宋真宗御駕親征。
蕭達凜出城觀察地形時,宋威虎軍暗發床子弩,中。當晚斃命。
於是,《澶淵之盟》得以達成。
我們看到兩者相似點有「勇猛,遼人,死於箭下,死後促成宋遼多年休戰」
所以,如果查老爺子擅自篡改,時間線發生波動就有可能出現不可想像的變化………………
SO,喬峰必須死-。-
塞上牛羊空許約,阿朱的死,註定了蕭峰未來的命運,生無可戀
這個其實主要是怪段譽和虛竹啊!
本來他們那麼多人,包括中原武林高手都捨身前來相救,照理說一來表示中原武林已經完全拋開幫主契丹人的糾結了,二來幫主為了不辜負他們的犧牲更應該珍惜繩命了,可是。。。。。
兩個弟弟救人是好心,還攜眷!這是幾個意思啊??明知道大哥喪妻還在他面前卿卿我我,幫主看了心裡什麼滋味?幫主心裡想兩個弟弟一個當了國王抱著美人,一個當了駙馬又是大幫派幫主同時抱著美人……自己呢?當年抱著的美人被自己打死,當年作為漢人是第一大幫幫主,現在如果當契丹人至少能封王了,可惜如今漢人身份一去不復返,又成了契丹人的叛徒,以後要前途沒前途要美人沒美人……人到這種處境想不開其實正常的……
更過分的是……說好的同年同月同日死呢?????有了地位和美女就忘了????所以這本書是很現實的,反應了人心脆弱的一面也展現人性醜惡貪婪的一面,義氣二字玩笑耳那得問造物主金庸啊
在蕭峰打死阿朱之後,他愧悔萬分,挖了兩個墳墓,當時就想追隨阿朱而去。由此可見,蕭峰是一個為了取義,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對這種人而言,在愧對自己族人的情況下,是很有可能自殺的。蕭峰的人物個性決定了他的命運。
況且,這樣一個大英雄最好的結局就是,在還是大英雄的時候死去,而不是等老了之後還一直霸佔著大英雄的位子或者是被年輕人打敗。
他可以不死的,但他卻已找不到活在世上的意義了
不是必須。至少有幾種歸宿可選,不過隨著劇情的發展,最終到了契丹與宋兩國交戰的局面,以死力薦這一選擇成了作者為進一步彰顯人物形象的最優解。
如果無力阻止戰事,可惜萬念俱灰,遁走空門,可惜老爹已經走了這條路。
或者折中一點,以傷(而不是命)來換取契丹罷兵,然後掛冠退隱。
但這種種,相比於剛烈而死來說,是非常不符頭號英雄定位的。
無論如何,基於作者秉持的「剛極易折,強極則辱」的哲學理念,喬峰這一人物註定是不會有圓滿結局的。
我以為,前四十九回似乎沒有什麼倪端顯露出喬峰必須死,但是第五十回,情況不同了,尤其是在雁門關下
原文如下:
耶律洪基回過頭來,只見蕭峰仍是一動不動的站在當地。耶律洪基冷笑一聲,朗聲道:「蕭大王,你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祿,指日可待。」 蕭峰大聲道:「陛下,蕭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為契丹的大罪人,此後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拾起地下的兩截斷箭,內功運處,雙臂一回,噗的一聲,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可以說,是耶律洪基逼死了喬峰,喬峰死的直接原因就是耶律洪基的這段話,喬峰當時身陷維谷,進退兩難,以死向耶律洪基明志,個人以為還有一絲絲的怨恨在裡面,當然就是對耶律洪基這位把兄不了解自己的惆悵了。
再補充些,也是自己再次思考的結果,
天龍八部第二十三回:塞上牛羊空許約,喬峰和阿朱本可以遠走高飛,不再涉足江湖仇殺,結果阿朱死於喬峰手下,當時喬峰的表現是:
摘錄原文:雷聲。漸止,大雨仍下個不停。東方現出黎明,天慢慢亮了。蕭峰已狂奔了兩個多時辰,但他絲毫不知疲倦,只是想盡量折磨自己,只是想立刻死了,永遠陪著阿朱。他嘶聲呼號,狂奔亂走,不知不覺間,忽然又回到了那石橋上。
他喃喃說道:「我找段正淳去,找段正淳,叫他殺了我,給他女兒報仇。」
走到後院,見牆角邊放著一柄花鋤,心想:「我便永遠在這裡陪著阿朱吧?」左手仍是抱著阿朱,說什麼也捨不得放開她片刻,右手提起花鋤,走到方竹林中,掘了一個坑,又掘了一個坑,兩個土坑並列在一起。
心想:「她父母回來,多半要挖開墳來看個究竟。須得在墓前豎上塊牌子才是。」折了一段方竹,剖而為二,到廚房中取廚刀削平了,走到西首廂房。見桌上放著紙墨筆硯。他將阿朱橫放在膝頭,研了墨,提起筆來,在一塊竹片上寫道:「契丹莽夫蕭峰之墓」。
當下也不理會這個條幅,只想:「我在阿朱的墓碑上怎樣寫?」自知之字上的功夫太也粗淺,多想也想不出什麼,便寫了『阿朱之墓』四個字。放下了筆,站起身來,要將竹自選插在坑前,先埋好了阿朱,然後自殺。
此時喬峰已有了自殺之心,心愛的女人被自己親手打死,他肝腸寸斷,就想自殺永遠陪著她,這裡面究竟是因為自責後悔多一些還是對阿朱感情深厚「從一而終」多一些,個人以為,喬大俠的懺悔更多一些,阿朱臨死時託付給喬峰要照顧好她妹妹阿紫,我以為,其實就是授權喬峰可以娶阿紫而不必背負包袱,可是喬峰心裡一直無法釋懷。此時喬峰已經有了自殺之心,百分之九十九的原因是因為她心愛的女人離她而去了,而且,是他親手打死的。
如果把「喬峰必須死」看作是係數1的話,我認為,到第二十三回完,「喬峰必須死」的係數起碼已經上升到了0.4左右,試想,作為一個孤獨的,時常不被當時社會理解,又經常被江湖眾人冤枉的大俠,對一個紅顏知己的渴望遠遠大於一般常人,那種痛徹心扉的感覺無異於明刀明槍。
是的,喬峰必須死,耶律洪基的話只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夾在宋遼兩國的鬥爭漩渦中,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吃力不討好,里外不是人,所以當他看到阿紫有游坦之守護,養父母去世,親爹爹獨卧青燈古佛旁的時候,他無牽無掛了,自殺了。
一、蕭峰威逼耶律洪基退兵,犯大罪而不被契丹所容,與耶律洪基反目,兄弟情義已斷,遼國已不能回歸。
二、一個遼國的南院大王更無法回到大宋
三、丐幫是他永遠的痛,做幫主萬萬不能
以上三點已是大丈夫無用武之地 以蕭峰之性格 偌大天地無處存身 心灰意冷
四、阿朱已死,最後的歸隱之路斷絕
五、 父母雙亡 恩師被殺 世間已無牽掛
六、自殺以全與耶律洪基之恩義,魂歸契丹,
七、威逼實屬無奈,只為萬千百姓免於戰火,並非私心,願以死以證其心
六、聚賢庄 大戰 不論原因 殺人如麻 必要以死救贖方和天龍本義
推薦閱讀:
※金庸為什麼在《倚天屠龍記》中說楊逍「年老德薄」?
※若趙敏和周芷若交換身份,保留性格和才智,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武俠小說中各幫派如何解決經濟問題的?
※為什麼金輪法王沒有覬覦九陰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