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洞察別人的推理能力?
我在汪涵的《有味》里看到他在民間手工藝人做弓箭那一章說道,他曾經和一個小姑娘坐車的鄰座,但通過觀察一絲不差地說出了那姑娘的種種習慣和處境,讓我非常佩服,所以想問下這種能力是通過看哪些書,有意識的留意哪些東西才能養成的?
觀察能力不是憑空「培養」出來的,需要豐富的行業知識和生活經驗。
比如說我們經常和一個行業的客戶打交道,就對他們圈內流行的作風、術語、品牌比較熟悉,很容易通過細節「識別」出來,就算有偏差也八九不離十。但如果不了解這些細節,無論怎麼觀察,也只能得出一些粗略的信息,如還在上學還是已經工作了、有沒有結婚、有沒有小孩之類。
當然,我也認識朋友看人非常厲害,接觸一小會就能對人的「底色」有準確的把握,甚至比多年的老朋友還了解你。不過這很難模仿,因為第一,他們「閱人無數」;第二,這是天份。例子中這個觀察,是貝葉斯定理在人類外部特徵的應用。
根據觀察到的某個特徵,在記憶中搜索該特徵所有潛在可能性的幾率。從然後再觀察下一個特徵,給出幾率分布。最終將所有特徵的幾率綜合分析,再通過詢問一些細節進行驗證。若得到肯定回答,則概率進一步增加,最終得到一個大概率的推理結論。
但是,推理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
1.在某心理試驗中,給對象看若干幅畫(從粗略的輪廓逐漸變得越來越清晰),讓對象猜測畫的東西是什麼。人們在」一開始給對象提供粗略信息,再給對象提供詳細信息「的條件下,要比」一開始不提供粗略信息,而直接提供詳細信息「的條件下,表現更差。說明剛剛開始的粗略信息誤導了人們,而人們由於思維定勢,很難能夠改變最初的信念,從而導致驗證偏差。
2.由於人類大腦處理機制有限,信息越多,越難以做出判斷。
3.無論是波普爾,還是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都告誡我們,單憑歸納法(現有的觀察經驗),是無法預測和確定」複雜多變的極端斯坦「的。只有保著開放的心態,時刻否定自己,永遠也不做出絕對肯定的論斷,才不至於被表象所迷惑,並更加接近真理。
4.觀察者效應告訴我們,當我們僅僅觀察到某人的某個行為時,我們傾向於把該行為歸因為他人的個人特質(性格),而非環境原因。事實上,在有限的觀察次數中,我們不能夠判斷某個行為是該對象的習慣性特質,還是偶發性特質。所以,我們很難對某個行為做出準確的判斷。
另外大多數偵探小說,只會提到推理成功的案例,而偵探們推理失敗的例子則避而不談。這是一個信息沉沒的年代。
噴完了,最後,回答一下樓主的問題吧。要提高偵探能力,需要擁有所觀察到的人類特徵的信息(洞察力、視力是前提,並且還需要懂得提問用於驗證假設)、知識(記憶力是前提)和邏輯能力。
這裡簡單提一下人類特徵:
1.行為特徵:包括語言(語音語調)、表情、姿勢、動作等。你需要了解每一種特定行為背後的各種可能性,建議讀一些行為學的書籍。推薦保羅·艾克曼(全球首席識謊專家)的著作。如《情緒的解析》
2.身體特徵:包括指甲、膚色、傷口等等。建議讀一些生理學、醫學的書籍(比如中醫的」望聞問切「)。
3.物體特徵:鑒別某物的真偽、產地。比如鞋子上泥土的來源。建議了解地理學、材料學、考古學、植物學等。。。學無止境哈。
關於歸因問題:該對象的特定特徵,是長期存在的,還是偶然存在的?由於觀察次數有限,我們無法僅憑這次觀察就得出結論。雖然《爆發》認為人類的行為93%可預測,但那是建立在長期的數據統計的基礎之上。.。。
總之,通過訓練和學習,提高成功率是可能的,但是想把成功率提高到50%以上。。。極其困難。一、注意力
二、記憶力
三、邏輯聯繫能力
執行上就這麼多,但平時的閱讀和積累是海量的,那才是一切的基礎。
我覺得,先學會洞察自己,然後推己及人,才能學會洞察別人。
同意@Raymond Wang 提到的天份,不過個人認為所謂的天分也和個人的成長環境有關。從小我爸就教我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另外的話有點眼力見等等,所以我在小的時候就很注意一些細節,所謂知微見著,就像《無間道》里的片段一樣,余文樂飾演的角色看到警官穿錯了襪子會推斷他早上比較著急一般。再者的話就是豐富的社會閱歷,因為真正的智者都是善於觀察和總結的人,經歷的多那麼觀察和了解的也會很多,他可以根據你說話用的詞語表情動作語氣等等推斷你是不是自信,謙虛,真實等等,說句誇張的話他們在和你有了簡單的溝通後都會推斷你內心的想法。第三的話,自身也需要一些豐富的書本知識和閱讀量,比如看到驢族或者徒步者你可以明白那些東西是不能向他們借的,那些是不能問的。第四的話就是推斷和理解力,換句話說就是情商也要夠高,否則你看不到別人的話外話,理解不了別人的行為動作,甚至你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得罪或者傷害了某些人。
回答完畢。
覺得培養洞察別人的能力很難。很多東西不得不承認是需要天賦的。
很小的時候、 我就可以通過微表情肢體細節言語看出別人的某些內心變化。長大了現在、即使隔著虛擬網路、我也很容易感受別人的某些情緒波動、以及他們的某些人生軌跡。
但是、這種能力不是對誰都管用。磁場的吸引說不清楚。曾經我用微博小號、沒有任何相片的微博小號、給喜歡的大V沒有留言幾次就說想要他的微信號、他不知道我到底是男是女是美是丑的情況主動私信我他的微信號。這種洞察感應是莫名其妙的mua!~這種技能很難去自我強化。
我認識一位美術老師。雖然只是一位美術老師,但我發現他對人的觀察細緻入微。有一次,他在幫我改畫的時候和我聊班上一位同學的生活習慣,他幾乎記住了每一個有用的細節,甚至還一絲不差的說出了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
一絲不差,簡直可怕。
甚至聽了他的分析,我才驚覺,原來我的同學是這樣的人。後來,我也嘗試用這樣的方式去分析其他人。
毫無用處。即使你知道了要細細的觀察他人,你也無法完全理解他們的行為,他們的想法。
到底需要天賦還是積累 狗屁的閱讀量不如真真切切的實踐。
人生很長,細細品味。窩覺得這需要一個巨大的知識面,對各行各業,然後對各行各業的特徵非常清楚,看到生活中的現象,會精確的去匹配。 簡單說就是 觀察——提煉特徵——去知識庫里找匹配
當你戀愛對象劈腿的時候這種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據此可知,當你在意一個人的時候,推理能力隨即上升。
譬如看姑娘的小腿形狀判斷她是否經常翹二郎腿或經常運動。再往下推……經常翹二郎腿的姑娘一般性格開朗大大咧咧,經常運動的姑娘往往身體健康比較自律。
一般你不會這樣去推理一個人,除非有一個前提:你開始關注一個人並希望去在意ta。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人不傻,2閱人無數,3會思考4總結
第一、知識積累
第二、邏輯思維
天生的
洞察能力,大多數是一種職業本能,像刑警、精神科醫師等,如果單純想知道對方說話的真偽,可以在微表情上有一些借鑒,有興趣的話可以向這方面培養,比如剛開始在路上強迫自己回憶一下碰到的陌生人穿著、神情等等,然後慢慢形成一種觀察習慣,然後再從中進行一下簡單的推理,做這種練習的同時配合一些書籍像什麼冷讀術微表情什麼的,再一個就是平時與你熟悉的人運用你的觀察和理論,然後向其求證真偽(當然不要問一些隱私的問題,不然很可能在初期得不到正確的回應),這樣慢慢就會培養出一些不同於別人的觀察力,當然這只是作為愛好而已,與那些已經形成職業本能的還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多觀察多看書多揣摩
實施非常非常難,針對不同的團體有不同的觀察法,我小時候曾有過這樣的能力(根據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猜測他喜好什麼的),但是只對同齡人有用,大人身上沒成功過。後來叛逆了一陣子不愛琢磨人家腦袋裡想什麼了,慢慢就消失了。我只想知道是天生的嗎 還是後天能彌補的
需要你去很多大的地方去觀察去看。
洞察力這東西很主觀,能做到客觀判斷的多數是刑警,醫生,律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