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五大國有銀行加入存款大戰,存款利率一浮到頂」?

據報道,近期五大國有銀行已悉數加入存款利率上浮到頂的隊伍,即在官方存款利率基礎上浮10%。此前,為避免存款競爭過於激烈,央行曾窗口指導五大行存款利率暫不上浮到頂。「存款搬家壓力太大,控制不住,現在沒辦法了,得全面出擊。」一位大行人士坦承。
對於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麼?未來的走向會是如何?
------------------------------------------------我是分割線---------------------------------------------------------
看了大家的回答,感覺有了更多的問題,特此修改。
1.明確一個概念,餘額寶是基金,或者更準確的說是貨幣基金。而存款是存款。所有的投資都是在風險與收益間做出平衡選擇。所以鄙人覺得餘額寶未來的發展方向取決於他的風險,和他所依託的另一棵大樹--淘寶。因為他的收益顯著高於定期存款(P.S這裡有個問題希望各路大神給個解答。貨幣基金是什麼?他的風險是如何產生的?),而他能在支付寶與餘額寶之間相互支取是他佔領市場的另外一個關鍵的理由。
2.餘額寶未來是不是要成為一家線上銀行?之前看過報道,國家已經允許企業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成立企業銀行或者說私人銀行。誠然如很多回答所說,餘額寶現在的資金規模比不上四大國有,但是如果餘額寶從現在開始,放貸和基金並行,積少成多,某天達到國有四分之一的規模,我覺得那時候馬雲就算成功了吧?3.銀行也有理財產品沒錯,但是投資情況如何?收益,風險如何?規模如何?是否超過餘額寶?如果沒有超過問題出在哪裡?請知道的大神給做個科普。
P.S騰訊,百度也紛紛想進入這個領域,他們之間的爭奪或許也預示著這個市場還有很大潛力亟待挖掘。國有銀行肯定不會被打敗,只是本人很看好線上銀行的發展前景,畢竟越來越便利的生活才是未來的主旋律。如果有哪裡說的不對的,請各位不吝賜教!謝謝!
--------------------------------------------------我再割一次----------------------------------------------------------
突然發現大家都有點偏離我最初的問題了,我最初只是想問問五大國有開始上浮利率是說明了什麼?是說明市場利率化很快就會到來了嗎?還是只是年前對於存款餘額的調整?至於我加的補充只是看到了大家的討論所以個人提的一點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分析宏觀經濟,而不是爭論餘額寶是否能撼動銀行根基。歸根到底,餘額寶只是一種理財工具罷了!以上。


不邀自來,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句話是什麼感受

央行曾窗口指導五大行存款利率暫不上浮到頂。

我的感覺是中國的金融行業正在變革,但進程遠遠達不到市場發展的要求
2、該政策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大家可以算一算,上浮到頂最後能達到什麼程度,一年定期利率從3.05到3.08,相對於各個類餘額寶類產品最高報價到7%的收益率,簡直是笑話;不過否認,餘額寶宣傳的種種優勢(起點低、取用靈活、收益率相對高)讓很多人逐漸有了購買理財產品的意識,但實際上已經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群,不可能再考慮跑不贏通脹的存款;而還沒有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恐怕也還在選擇他們覺得穩如泰山的存款。換句話說,提價就能有存款迴流,別傻了,包括政策層、監管層和銀行管理層都沒這麼想,只不過是對於互聯網金融風起雲湧的零星回應罷了。
3、其實,原先利率分檔在個人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通過價格的分層分流客戶群,促使銀行差異化經營。但無奈政策力度太小,央行的手又太長,這不,又把利率漲回去了,再次印證僅靠監管和政策沒法解決所有問題。
4、最重要的一點,對於銀行的影響,從去年開始,一部分銀行考核所有員工的存款指標,已包含理財產品份額,也就是說,理財產品的銷售不再和存款的吸納衝突;而時至現在,銀行各分支機構還是沒有接到關於加息的通知,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並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大。
總結,此即使出現也是應景之舉,大家都散了,洗洗睡吧。未來走向依利率市場化發展程度而定,我想像的結果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就補充的一個問題回答一下吧,餘額寶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其實是你要錢的時候取不出來。餘額寶最大的風險其實是期限錯配的流動性風險。它的負債是可以隨時支取的,但是它的投資不是。以餘額寶資金最大的一塊投向銀行協議存款為例,技術上來說這是一種可以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但是能不能提前支取還取決於銀行有沒有現金。在貨幣基金上發生過的真實案例就有為了應對贖回提前取款,銀行說你去告我吧我反正現在就是沒有錢給你。債券可以現賣但是前提是有大資金願意買。對於餘額寶現在的規模,流動性管理還真是大問題。感覺應該也是這個原因餘額寶開始限制取款了。


別扯餘額寶好么。
你當你買這個寶那個通的錢存在哪?阿里巴巴小金庫里嗎?最後還是放銀行里好么。
2500億規模很了不起,但跟銀行數十萬億相比還是差得太遠,年化五個點收益很高嗎,銀行理財產品早就超了。

利率市場化是大趨勢,集體上調利率上限,也一定是監管機構在幕後操作,背後的目的,業內人士都不一定猜的透,我們就不要給餘額寶帶高帽了。
互聯網金融革不了銀行的命,頂多是把銀行和券商的各種手續費,交易費打到零。但歸根結底,你指望阿里巴巴給中石油放貸款么?

最後,這條新聞真假都無從考證,說不定是做空者的別有心機呢,洗洗睡吧


今天網路新聞說五大行的存款利率上浮,但我並沒有看到五大行的官方宣布。好吧,我先按照確認上浮利率討論。很多網路新聞標題大意都是說銀行此舉是為了和互聯網搶生意,我認為這再次證明媒體水平低,中國媒體(尤其是網路媒體)客觀分析太少,吸引眼球太多。

我基本同意上面幾位的觀點。銀行利率上浮,根本原因是利率市場化的推動,這才是真正的大勢所趨!!!其他股份制銀行的存款利率上調了,那存款當然很容易從不上調利率的銀行流向上調的銀行,尤其企業結算賬戶不止一個。


確實現在很多人的錢放在餘額寶的賬戶中,但目前來說,並不足以撼動銀行。原因:1.銀行主要客戶有個人用戶,還有單位用戶。2.餘額寶的本質是通過互聯網銷售的天弘的貨幣基金。貨幣基金主要投資國債、票據、銀行定期存單、債券、同業存款等,所以很大一部分是回到銀行,可能銀行的拿錢成本高了,但銀行業的規模未必受影響。

餘額寶對銀行的影響:1、中間業務的減少。很多人喜歡用支付寶轉款,因為免手續費。而銀行的跨行轉款是要收取一定的費用,很多人對此不滿。(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跨行交易要使用央行的交易系統,商業銀行要給央行按筆支付費用。)2、很多人是因為餘額寶知道購買基金產品。就想上面某位說的,銀行發行短期理財產品(T+0,T+1),或基金類產品很多年,但因為一直沒有大力宣傳這一點,所以好多人還是不知道。收益沒有餘額寶高,但也比放活期強多了。像我從兩年前就在購買T+0和T+1的理財。3、降低理財門檻,讓銀行意識到貢獻小的客戶凝聚起來規模不小。(確切的說是基金,並不是理財產品。)以前理財產品的門檻都是5萬起,我買的T+0產品首次購買必須5萬,第二天就可以贖回。

另外,現在媒體全在說各基金的規模,關注基金公司的排行,但關注基金公司的盈利情況不多。「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尤其在金融業更是這樣。貨幣基金一直是屬於低風險的產品,如果是正常情況,不應該有太高的收益。畢竟要基金公司把錢賺出來,才能給客戶發放收益。

至於也看到不少人在說為什麼支付寶不做銀行。似乎現在都認為運營銀行是很簡單的事情,坐地都能收錢。實際如果辦銀行,面臨的問題就太多了,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什麼什麼的。銀行不能混業經營,假如支付寶將作為結算工具的款拿出去放貸,是不是符合監管要求(我也不熟悉具體監管要求)。假如可以放貸,怎麼把款貸出去,什麼定價策略,又是一個問題。銀行不穩賺不賠,運營不好是會賠錢的。目前支付寶和基金公司合作,算是比較省心的盈利方式。

最近新聞在說一月份的存款流失,實際有一部分的存款轉化為理財了。從銀行的角度來說,吸納存款,就必須要放貸,需要控制規模和平衡規模。而理財產品不像存款受規模影響,所以是銀行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目前餘額寶那些的收益基本上是跟隨shibor,shibor這個基準利率在較短期限走高,反映短期資金確實是供不應求,人行這才上調存款利率


對專業投資人而言餘額寶沒有吸引力。前幾天債券20%回報都有了。復星集團擔保的都15%了。
等債券漲了回報率低了,餘額寶回報也會降。
餘額寶嘛,讓你餘額放裡面,投資不適合。


銀行之所以需要存款有幾個方面需要:首先是為了流動性,這是銀行的生命線,沒有流動性就會發生惡性事件,例如擠兌;其次是為了符合存貸比要求,這樣既可以放貸款,也能滿足監管需要;第三是為了規模,這其實是面子問題,求大不求強,從這點而言,求大並不意味抗風險強,做強才是王道。
……………………有必要的分割線…………………………
其實之所以各家銀行要存款更多是為了存貸比,少數是流動性有問題。而存貸比最早只適用於交通銀行,後來才發展為監管指標,在巴塞爾里是沒有這條的,完全是中國特色。
在國外存款是比較淡化的,更多的是資金概念,無論是存款還是拆借,本質是一樣的,區別在於價格,所以FTP模型在國外很好用,而在國內負作用會更多點,因為我們的金融市場還沒有完全市場化。

支付寶這類基金搶奪了銀行的存款,也正是因為存貸比的原因,銀行就比較緊張了,於是要存款利率一浮到頂;但是弱化存款概念,講資金的話,支付寶這類基金其實是有利於銀行的,因為銀行可以節省吸收存款的成本。


1 流動性緊缺進一步確實了。
2 投資渠道豐富了,銀行不再是唯一選擇。當XX寶的收益都遠超5年定存,同時流動性更好的時候,誰還存銀行。
3 倒閉改革,貨幣基金、短期理財、萬能險才是真實利率的反映。趕緊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開始真正利率市場化吧。


今早央視闢謠了,五大行利率上浮這事對一般個人儲戶是不存在的。所以這問題有啥必要問嗎?

退一萬步講,我認為個人儲戶的流失對五大行沒多大打擊。首先銀行的主要盈利項目不是個人儲戶業務,其次餘額寶這種貨幣理財產品的客戶大多是中青年,老年人還是傾向於存定期和國債。而且中青年手裡能有多少閑錢,都送給銀行和開發商了。

摺疊我吧,我覺得不加鑒別就問或回答、討論這種偽新聞實在是太閑的慌了。


說明中國正式步入加息周期,房地產與風險資產將全部下跌。李嘉誠同學做了幾筆不錯的生意。

如果加上前幾天央行釋放三千多億的流動性,可以預計今年的資金壓力是何等巨大:在信貸最為寬鬆的一月,就需要央行注入如此規模的資金救命,在債務周期的末端,債務本身在吞噬貨幣流動性,而經濟循環降低造成的貨幣內生回縮正造成貨幣流動性塌陷,未來兩三年內中國將再次形成一次經濟危機。

總之,又到了現金為王的年份了。


說明存款利率還沒有真正的到市場利率,如果一浮到頂帶來的是虧本的話,你看誰還一浮到頂,利率市場化是挑戰也是機遇。


樓上基本上是想多了,今天剛去某大行網點,行長解釋為為了應對部分農村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提前上調利率,積極爭奪過年務工人員返鄉存款。


= =銀行利率上浮這個我解釋不了 反正和餘額寶沒關係就對了,樓上解釋清楚我就來試著解釋基金
不過基金么~~~就是為某個目的成立的一筆募集資金,理財產品就是為了投資而募集的資金,既然是投資,那麼其實就和民間借貸沒啥大關係,只不過,銀行出售的產品品質好一點,現在網上火熱的p2p民間借貸不就是很火么,也是一個非銀行渠道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可以搞到10%以上,但是因為非正兒八經的帶有銀行擔保,總有那麼點不安全感是吧,題主,雖然人家有其他擔保公司合作,但是在互聯網這個大環境下,我覺得,小額貸款公司這個概念很多人都不是特別理解。但是不影響他宣傳的12%的收益率所帶來的大規模圍觀。比餘額寶高多了哦。

嗯,其實基金就是前面有個答案所提出的把貸款的收益分給儲戶,好吧 轉折,但是: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以及話費略長的時間成本。

貨幣基金相對其他理財產品最大的優勢就是 取現方便,餘額寶的創新就是,直接貨幣基金可以拿來用,這個創新很牛逼,不得不承認,但是也只有支付寶干這麼干,因為,貨幣基金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是騰訊最先開始玩的,但是只是作為一個購買平台,估計擔心拍照問題,我記得支付寶也是在沒有牌照靠著自己體量大,強行突破先發售再申請拍照。

其他理財產品特點就是門檻高,一般銀行理財產品是5萬起投,時間都有贖回規定。有些封頂有些不封頂,貨幣基金銀行基金銀行也有。但是應該理財產品這個大概收益來的快吧,所以 一般銀行都沒聽說過推薦投資貨幣基金的~~~我敢肯定的是 貨幣基金在銀行沒地位。要是有地位肯定有任務,銀行有點地位的產品都是下發任務,完不成扣錢的,哦對了,銀行拉存款任務都是幾十萬幾十萬的,根本不會考慮散戶或者和移動聯通一樣租個棚子在校園門口蹲著,人家找的都是企業大客戶。

所以不用擔心餘額寶會產生對銀行的影響,支付寶完全沒體量對付企業級的資金需求。那個網路銀行問題我記得好像應該看平安銀行怎麼干,他好像就是走互聯網道路的,但是暫時沒支付寶啥事,蘇寧還要建銀行呢,阿里巴巴的銀行我記得也有申請但是時間順序上比上兩家慢一拍,平安是已經是銀行好幾年了,只是思維走互聯網了。

不過除了阿里巴巴 蘇寧 京東也有自己的金融部門,但是我就不知道京東想幹嘛了~~~

打完 洗頭上班加班 最後再加一句 高收益金融產品時刻做好虧損準備 就算看起來很保險的貨幣基金,要看基金投資在哪裡,百度這個基金名稱就能看到了 支付寶合作的是天宏基金,百度的我記得是華夏基金。網易的國華人壽的產品,反正你百度一下名稱就行。


有點慌了吧。這是從餘額寶推出的時候就能看得到的未來。

如果一個存款方式,安全性沒什麼問題,用起來和活期一樣方便甚至更方便,利息比定期的還要多一半以上,是活期的十幾倍,那當然會有大量的活期、定期存款轉到它這裡。

「團結就是力量」,一個個儲戶手裡的錢集合起來,就有了資格去向銀行爭取更好的條件。銀行作為二道販子,倒一下手就能賺6%以上的利息差,還不含隱性貸款成本的幸福日子持續了幾十年,也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總不能一直全國給銀行打工吧?除非特殊情況,來自貸款方的利息收益的大部分理應歸於儲戶,而不是被銀行自己落腰包。

不過上浮10%這種力度遠遠不夠,跟樓上有人算的一樣,上浮了以後才多少?還是大大低於網路理財。比利率銀行肯定是比不了的,再勒緊腰帶實體銀行也需要2-3%的利息差才能生存。網路理財需要的成本小很多,總能給出比銀行更高的。


這個問題很早就出現了 我們國家利率一直都是央行定的 最近才跟市場掛鉤 再加上我們國家之前投資渠道和方式一直很狹窄 除了買房子就是存款了 我們國家一直都是高儲蓄的國家 銀行也就一直安心的吃著利息差 大量人民存款 然後銀行可以大量放貸 企業有膽子的大量借款 然後欠款的就是大爺 企業還不了了 就成呆帳了 銀行沒有錢就找央行借 央行哪來呢 就自己印 所以錢越來越多
現在網購的流行加上支付寶的便利 每天流通在支付寶的過億 之前由於不允許支付寶這類的支付工具付利息 現在綁上了中信的餘額寶 我覺得貨幣基金就是個說頭 它的靠山是支付寶是阿里巴巴是中國最大B2B B2C和中信這種巨無霸,基本不擔心風險 能給利息而且還能隨時支取 跟存款有什麼差別 所以對老百姓好的自然被認可 老是幾家壟斷的市場總會讓消費者不慢~
起碼我的所有存款基本上都在餘額寶~


對於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麼?
我以為是餘額寶、微信、網易、百度等的理財形式的出現大大擠壓了存貸的壟斷局面。
在過去,人們把錢存到銀行,一方面是基於安全風險的考量,另一方面則是增值,但現在可選擇性遠遠大於過去,且放到餘額寶不僅靈活性更勝銀行,還增值比銀行大,請問我有什麼理由不選擇比銀行更好的地方。
未來的走向會是如何?
任何預測都只是猜測,信息越對等,可能性則越大,所以不知道未來央行、證監會會出台什麼硬性約束,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模式的出現顛覆了銀行壟斷的局面,一旦壟斷被打破拚的就是綜合性。綜合性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服務、增值、安全這三大快。


1.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已經對銀行的經營造成了實質性的影響。
2.五大行存款利率上浮到頂,收益還是不如理財產品和餘額寶,對於客戶而言姿態大於效果,但是能夠搶佔小銀行的存款份額,小銀行的日子將更難過。
3.互聯網金融或許能倒逼利率市場機制,形成類似於SHIBOR的機制,銀行自定利率的時代或將不遠。


樓主問題太多,可以分開幾個論題來答。水平有限,僅僅從影響預期的角度來談談餘額寶對銀行的衝擊。不喜勿噴。

1理解這個問題,要首先區分這樣一對概念,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銀行有我們熟知的五大商業銀行,以及三大政策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有信託,租賃,保險,基金公司等。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銀行能夠以負債的形式吸收存款並發放貸款,從中賺取利息差額,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則不能,只能是管理資產所有人的資產,賺取傭金,手續費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銀行有著絕對的吸收存款的壟斷權利,依靠存貸款利息差,就能獲得豐厚的利潤。長久以來,我國的商業銀行,過度依賴這種模式,導致業務缺乏創新,效率低下。至少有80%以上的收益來自存貸款利息差。達到如此高的利息差,有兩種途徑,一是壓低存款利率,銀行活期存款年化利率僅為0.35%,5年定期年化利率為4.75%(2012年7月6日數據,餘額寶微信提供)。二是抬高貸款利率,至少在10%以上。

遺憾的是,中國的大部分儲戶都接受了這種壓榨。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認為主要有兩個,首先就是中國人普遍缺乏理財觀念。把錢存到銀行就好,沒想過靠存款賺錢,銀行多少給點就心滿意足;其次就是中國的金融體系起步晚,發展慢,給民眾提供的投資渠道太少。

2餘額寶藉助淘寶這個平台,讓廣大老百姓都接觸到貨幣基金這種理財產品。餘額寶的資金能隨時撤出,並提供6.5%左右的年化利率。就相當於給你6.5%的活期存款,那誰還願意把錢繼續放在銀行拿0.35%?

這種影響就是影響了人們的預期,讓更多的人都意識到原來錢可以這麼用,原來銀行一直都在壓榨我們。喚醒人們的理財意識,讓每個人都能平等的參與理財(餘額寶的准入資金為1元起,而其他銀行理財產品至少都是以1000為單位的),這才是餘額寶厲害的地方。

上面有人吐槽馬雲不過是80年代的師範畢業生,餘額寶不是他的主意。為了維護教主的榮譽,我還是得說一句,至少目前馬雲邁出的每一步,從阿里巴巴,到淘寶,天貓,到餘額寶,都算得上足高瞻遠矚,其他人只有模仿跟隨的份。馬雲的每一款產品都足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才是教主厲害的地方。至於賺錢,則是水到渠成。


不是我吐槽,中國金融市場漏洞實在多,大家都應該加入進來撈一筆,這種存款率長期大幅度低於貶值率的情況,也只有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才會把錢存銀行(前幾年的黃金和房地產市場簡直是傻子都能賺一筆好么。。。我的意思是回報率和風險率不成正相關,且不需要太多投資管理)
國有銀行一直以亂收費,服務差而聞名業內,地方的大老闆一般都直接自己搞個銀行(浙商,溫州。。。)在銀行工作的人一般都知道只有國有5大行工作的時候會有存款的指標(包括招商)其他基本沒有。。。
國有銀行還會有很多死賬,呆賬(因為它喜歡借錢給財政)怎麼辦,財政批唄,搞個幾年,大家都沒錢了,賺個啥呀~~資金流動才有利潤。。。
前段時間的錢荒只是個序幕(光大的boss是個那誰,這裡面的黑幕都夠說幾個晚上的了),我個人認為存款率已經沒有辦法挽救錢荒了,請國家把信託基金這塊肥肉賞給國有銀行吧~~
總之,個人認為存款率還沒到頂,不過黃金跌了,房價也崩的話,這個確實到頂了,但是房價怎麼會跌呢,我絲毫不懷疑房價崩盤會直接導致國有銀行破產。
個人看法,歡迎指正。


首先,這已經被證實是謠言。
至於餘額寶,我個人覺得他們一直是違規操作,貨基只是個幌子,如果按它說的,是一對一帳號,且隨取隨用,那麼這樣的小額且高頻率的進出,系統負擔應該是極大的吧。相關專業的同學應該了解這樣的成本。而且支付寶貌似只有在線支付牌照,在沒有基金銷售牌照的情況下賣基金產品已經違規,而證監也沒給出處理結果。

這件事情是誰設計的?首先肯定不是馬雲,80年代一個師範畢業生,那點知識儲備,所以這事從頭到尾應該就是證監會裡面的人設計的,馬雲哪懂這個啊。前幾天不是說放風說改光伏基金了?這明顯又是裡面的人支的招,換資金池,因為估計央行快把銀行接收餘額寶的資金給禁了。
餘額寶有寫到「通過合作金融機構系統在本公司的網上直銷自助前台系統進行相關理財產品(包括但不限於保險、基金、股票、債券等,下同)交易資金的劃轉及在線進行理財產品交易、信息查詢等服務。」這明明是第三方銷售,不是自營了吧。這算是隱藏風險,誘導投資吧?

但為什麼餘額寶一直沒事兒,我覺得可能是因為阿里系後期引入的幾個中資股東,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動作那麼大,違規越界也有人保。博裕的背景不用說了,另外三家就顯得很奇怪,中信資本、國開金融、中投,這三家都是主權背景的金融巨頭,其投資方向明確是與國家戰略相關的產業,特別是中投。

But,只要行政管轄從證監會轉到銀監會,那餘額寶就是必死。估計快了。


有人預測今年基金看跌,股票看漲,具體漲多少哪裡漲我們先拭目以待,其實一直也有個問題就是貨幣基金真的零風險嗎,與其說銀行拼了要爭取存款,可是還不如也發基金搶用戶來的直接,這樣市場上基金眾多,也就達到平衡,然後誰能更有本事賺更多,不用想還是銀行。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享受8%的定存利率?
阿根廷經濟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會出現 50% 利率這樣的現象?
如何評價「貸款利率 6%,可企業利潤只有 5%」這種說法?
匯率和利率的關係?

TAG:銀行 | 金融 | 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