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牡丹亭》在当时(作者那个时代)社会影响(尤其是各阶层女性)有多大?具体又是怎么影响的?

主要想求证一下
1.冯小青的绝命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2.杭州演员商小玲上演《寻梦》时气绝而亡。 3.娄江女子俞二娘读《牡丹亭》后,层层批注,深有所感,乃因自伤身世,于17岁就悲愤而亡。汤显祖得到其批注本后,曾十分惋惜地为俞二娘写过《哭娄江女子二首有序》的悼诗。
4.内江一女子读了汤剧后,愿托终身于汤显祖,后因见其为皤然老翁而投水身亡。 这些传闻、记载的可信度有多大?是否还有其他更具体详细的情况?


谢邀,有兴趣可以从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1987年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第四编(p213)开始读,题主感兴趣的几个人全都提到了,前有事迹来源,后有作者评述,截图两页以供参考。


我在知乎开设了专栏:三生,三生 - 知乎专栏,欢迎前来阅读、指点、讨论,我将悉心接受。———————————————————————————————————————————
光 阴 不 老依然如花美眷

前些天,不靠谱小姐路过上海大剧院,赫然看见大师版昆曲《牡丹亭》的演出信息,脑中不禁出现这样的一句话: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只要我们有心不错过,便依然可以看见盛世华年的良辰美景。这一次的重逢,并未久别,而这一次的相逢之后,再相见又待何时?

“ 汤显祖《牡丹亭》 ”这六个字几乎是所有昆曲观众对于昆曲最初的记忆;柳梦梅、杜丽娘这两个人物几乎承载了昆曲观众对于美好爱情的最深的期许。《牡丹亭》作为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通过杜丽娘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为情而死,为情复生”的主题则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的解放。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
“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一曲《牡丹亭》

是文辞的飨宴,是生死的穿越,是至情至性、缠绵秾丽……
面对这样一部经典,当然有不同的舞台呈现版本,有的讲求年轻缠绵、有的讲求师生传承,有的讲求另类别致,但是无论哪个版本都不会比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大师版”更值得珍藏。

2014年冬天,北京天桥剧院,18位昆曲大师,一部《牡丹亭》,近千位来自世界各地观众,组成了当今昆曲舞台上最星光闪耀、最令人难忘的一次演出。18位国宝级老艺术家年纪最大的76岁,年纪最小的也已经年逾六十,他们在舞台上演绎了半世纪、演绎了一甲子,《牡丹亭》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融入血液中的三个字,但是这一次“久别重逢”的演出不仅感动了观众,也将他们的名字镌刻在在昆曲的石碑上。

连续两晚的演出,7位杜丽娘4位柳梦梅,各具风采。
《游园》中的杜丽娘由沈世华老师饰演,沈老师久违舞台但是她身上的闺秀气质却是让观众觉得这位古稀之年的老太太依然是初见良辰美景、春色如许的杜丽娘,她展现出了属于昆曲的美——仪态内敛、姿容淡雅。

《游园》沈世华
《惊梦》中华文漪老师饰演的杜丽娘、岳美緹老师饰演的柳梦梅,在观众眼中也像“惊梦”一般美好,一个是璨若明珠、如花美眷;一个是风流倜傥、丰神俊朗,岁月仿佛并未在他们身上留下什么,若是有时光的痕迹,也不过是将他们雕琢的越发的从容、优雅。

《惊梦》华文漪、岳美緹
《寻梦》、《冥判》两折由梁谷音老师饰演,梁老师最擅长的其实并不是秀雅的杜丽娘,她更适合那些充满争议的女性角色,但是梁老师却挑起了颇具难度的《寻梦》,繁复的身段,唱念具重,她唱出了最撩人春色是今年,也唱出杜丽娘的生死相恋。

《冥判》梁谷音
《写真》由王奉梅老师饰演,杜丽娘自画肖像将满腔情思画于图中题于诗中,而王老师扮相雅致端庄,唱念更别具一股风情,将幽兰清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写真》王奉梅
《离魂》唱的是杜丽娘的哀情、唱的是杜丽娘的不舍,在76岁高龄的张继青老师口中我们更感受到了什么叫“甚西风吹梦无踪,人去难逢”的悲情,一步一画,定格的是舞台上的风采,更定格了杜丽娘的青春和哀情。

《离魂》张继青
《拾画》的柳梦梅由石小梅老师饰演,清冷庄正的气质,与岳美緹老师的“俊”不同,同为女小生她身上则更多一点“秀”,清秀、灵秀、逸秀,冷到骨子里,也秀到骨子里。而到了《叫画》则有了明显的风格反差,汪世瑜老师的柳梦梅更多了温度,多了一份疏狂的洒脱。

《拾画》石小梅
《幽会》的一组艺术家是配合默契的蔡正仁老師、张洵澎老师,两位老师从学生时期由俞振飞、言慧珠两位大师亲授,从青春少年演到华已生,一折戏搭档了一甲子,到今天依然是最明亮美艳的杜丽娘和儒雅书卷的柳梦梅。

《幽会》蔡正仁

《幽会》张洵澎最后一折《婚走》由京昆名家杨春霞老师饰演,她是观众熟悉的柯湘,也是舞台上莲步款款端丽清雅的杜丽娘。

《婚走》杨春霞大师版与其说是演出,不如说是师友同好间的一次约会,一次相聚,把这一次相聚都当成是时光的犒赏,因为无论曾见过还是未见过,在我们未老之时,依然能看见他们在舞台上演绎《牡丹亭》便是一种最大的幸福。牡丹亭畔三生路,似水流年过,光阴未老,依然如花美眷……


帮你邀请了我们老师,他对汤公颇有些研究,上课老给我们讲。


推薦閱讀:

明朝的火器有多強大?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黑諸葛亮?
究竟是漢族被少數民族化了,還是少數民族被漢化了?
和珅上學的地方叫什麼?有很多貴族後代在那裡讀書?

TAG:历史 | 文学 | 牡丹亭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