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學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我讀過的諸多東西方哲人遺留的書籍中,我認為他們到最後都指向了一件事,而這件事在老子哲學中也被無數次強調。純粹的哲學本身是對生命的思考。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同這句名言「能說出來的總沒有意義,真正有意義的卻永不可言說」
「有名萬物之始,無名萬物之母」,如同這句名言「語言的邊界就是思維的邊界」
這類現象很多,不一一列舉。
其實老子認清了人類社會的本質,是建立在語言上的,是建立在人類虛構的夢中。
他反對孔子的虛偽繁華,倡導返璞歸真。他渴望人類能回到或重建真實自然的世界,而非理論中的世界,而非一個矯揉造作,充滿符號的「文明社會」。

老子的精髓就是「空」,是一團混沌,一團虛無。卻是滿了無窮的永恆。
那是人類語言之前的「空」,是不可訴說無法描述的「無」。
不可思考,只可聆聽。
就如同「自我」,這個詞也是被抽象出來用來進行描述或思考的,
然後我們思考「自我是什麼」
」我是誰「
」我從哪兒來「
這只是慣性,我們習慣問」你是誰「」你從哪兒來「現在又反問自己。
突然發現無法尋找到答案,於是無數哲人瘋狂地湧向這個命題。
其實這只是語言的一個遊戲,這個問題毫無意義。
同樣,」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也毫無意義。
這些問題無法被思考,無法被描述,不存在真正的答案。
因為」自我「屬於」空「,它是變化莫測的,是自由的,是潛藏著無窮可能性的。
但是自我並非慾望。

空才是本源,要順其自然,順其天性,不要扭曲自己本來的樣子。
爭與不爭存乎一心,是內在的,而非絕對外在的。不爭不該爭的。但要爭屬於你自己的東西。
比如老子出關,這就是他意志的決定。此舉完全符合他的天性。
無為,即不要勉強自己去做不能做或及其抵觸的事,應該去做你自己喜歡的事。
要受的住靜,能忍受住寂寞。與自我同存,也要尊重萬事萬物他人的自我發展。

所有哲學的最後,都在謀求著某種程度的」天人合一「之感受。
如叔本華認為生命註定痛苦或無聊,人陷入泥淖。滿足慾望就會滋生無聊和厭倦,慾望不滿就會痛苦。唯一解救方式就是審美,純粹客觀的審美。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華美,感受生命中無處不在的美好,感受痛苦和衰敗之美,感受暴風襲來的狂野之美,感受沙漠的荒涼的悲壯之美。只有純粹的審美才能解救庸俗的生命。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向了」天人合一「
叔本華在《作為意欲與表象的世界》中大言不慚的說」天才都是反映世界的一面鏡子「。

如果宗教是營造一個邏輯自洽的世界觀來使世人自我欺騙,那麼哲學就是追求真正的意義。
真理是科學所追求的,也是哲學所追求的。
科學所追求的是客觀世界的規律,科學所追求的只是永遠存在的客觀事實。
哲學追求的是 ————可能是渴望擺脫這個虛假而令人無法掙脫的世界——而已。哲學直接指明了————人類的世界並無意義!
宗教給人提供某種虛假的意義。
但哲學卻嘲笑這種虛假,哲學是悲觀的。因為它過於追求真實,最後發現毫無意義。人類精神世界雖然多元,但精神支柱已崩潰,大部分人早已物化,剩下的在垂死掙扎。
西方哲學的真正意義上的開端應該是蘇格拉底他老人家吧,至於之前的赫拉克利特之輩都在觀察世界,走的是科學路線。是蘇格拉底老人家徹底地把」人「帶到了哲學領域,自稱雅典的牛忙,要叮醒沉睡的人們,他質疑一切,質疑一切有意義的事物,他通過邏輯追問,讓人們知道他們什麼都不知道,活在欺騙里而已。後來他老人家被雅典權貴厭惡並訴訟,稱其蠱惑雅典青年,使青年們思想混亂。然後老人家被處死,成了」多數人暴政「的經典案例。
後來柏拉圖在蘇格拉底基礎上發展了自己的哲學,並融合了諸多前輩思想和波斯、埃及思想。然後歐洲純哲學就一直在這個圈裡轉,最後希特勒的同學維特根斯坦破解了這個魔咒。太多的迷戀並無真相,只是語言的幻紗罷了。
而這個道理老子他老人家在二十多個世紀前就已領悟到,不證自明,想明白然後西去出關。
得分最高的那位說老子的思想不是哲學,當然不是。因為他得出的只是哲學的最終結論。
這也是中國人跟西方人思維不一樣的地方,中國人一直強調領悟,西方人喜歡論證。論證會很麻煩,也會犯很多錯誤,更會需要及其悠久的時間才能找到最終答案,而領悟則簡單純粹的多,直指標的。因此,西方在哲學的號召下,科學也啟程了。後面說多麻煩,暫略。
中國經歷了血與火的春秋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考已基本結束了,後來進入了准宗教時代,儒教和基督教在本質上是沒有太大區別的。哲學的最終結論使強者更強,弱者更怯懦恐懼。所以最終,宗教又一統天下。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意義。提供了生活的指南。
今天的社會也是毫無意義的,不過在商業、科技極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已經物化,用老馬的說法就是,人們不可遏止地投入進了「拜物教」。
共產主義是個神話,是個可以用來指導方向的夢。
但是人類會何去何從呢?
一切都要從人類的起源說起,人類所有的精神痛苦都源於——人只是偶然進化來的——這個結論。
既不是上帝 所創,也非女媧所造。人類的精神是沒有根的。情感可以有歸屬,身體是祖先遺傳繁衍來的。可是精神呢?是飄蕩無所依靠的。
這就是精神的痛苦。
這就是哲學式的痛苦。

空才是真實的。
但我們選擇了語言,選擇了邏輯世界,選擇了某些理論做指導的今天,我們已不可挽回地離真實越來越遠。物化不可避免,所有人都為活著而活著。
所以今天的人們比千年前更像野獸。一群文明的野獸。
不要說人類文明比蟑螂老鼠高級,比恐龍世界更文明。
那只是我們,以語言為基礎的理性的傲慢而已。
語言的邏輯塞滿了因果律,矛盾律。於是我們認為萬物萬事皆有原因,認為皆有好壞。
其實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平等的,皆無好壞。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
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其實在自然選擇面前,我們並沒有什麼比其他物種更值得驕傲的地方。
就好比一個人喜歡苗條的自己,非要找充足的理由、借口證明減肥的好處,彷彿微胖就是天大的不好。人們喜歡給自己找借口,喜歡用語言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人們不僅陷入了「拜物教」,也早已陷入「語言的迷魂陣」中無法自拔。
其實喜歡就是喜歡,何必言說。不喜歡就不喜歡,又何必找借口?
人類的世界充滿了奇思怪異的理論、思想,但文明的進程無非是人類種種物質渴望和情感爆發而已。

我猜想恐龍橫行地球兩億多年,應該是有秩序的。只是這種秩序沒有文字記錄而已,這種秩序是徹底的自然契約,來自於千萬年形成的習慣。人自從發明了文字,毛病就多了。還自以為偉大,這就是人類的傲慢。人類習得性撒謊、欺騙他人,欺騙自己、玩弄文字把戲。

人,說白了,也只是一頭動物而已。真正使人與其他動物分開的標誌是文字的誕生。
文字,是團迷霧。
真真假假,半真半假,亦真亦假。
真相就再也難以說清楚了。
撥開文字遊戲的外衣,和各種亂七八糟思想的束縛,
你可以清楚的看到人,只不過是頭小野獸而已。
不過,他卻享有現代商業、派對、科技等「文明」表象。
本質上就是提高人類的工具能力和滿足物質渴望,夾雜著滿足虛榮,高人一等的渴望。
火,是人類初期最驕傲的工具。
黃金作為一般等價物是人類偉大的應用,自此商業逐漸穩定發展,愈演愈烈。
鐵的發現和運用,帶來了鋼鐵時代,鐵劍盔甲,教堂宮殿,交通,,,也帶來了規模的戰爭。
進入了蒸汽時代,人類文明快速演進。
終於進入互聯網時代。
帶來的,確是更加徹底的情緒化和庸俗化。
這就是人類的本質。

不小心說多了。
諸多,不一一列說。
手邊沒有《道德經》,但憑印象作答,以後再讀,再改。


道德經的精髓就是前面12個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高度總結的東西,如果你沒有基礎,毫無意義。題主問精要,如果是想走捷徑,可以死了這條心了。克萊門茨說軟體構架就是設計師眼中的設計,我認為這時非常精準的構架設計總結,但你聽了這個「精要」,你懂軟體架構設計不?

所以,本文不是給《道德經》的新手寫的,對我來說,你至少要看完這個:《道德經》講了什麼?為什麼它廣受推崇? - in nek 的回答,以及其中的全部鏈接。我們來看這個總結才有點意思。

但即使要看懂那個鏈接也要求你有做成過事情的體驗,如果沒有,我覺得還是先不要想哲學什麼的了。哲學首先是一種抽象,你連一件事怎麼做正確都不知道,有什麼能力看懂抽象?

《道德經》主體討論的是領導者的根本策略,這個策略的理論基礎就是前面的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本身不僅可以用於領導者。

如果你要做成一件事,就要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你可能做錯過很多次,你有很多次反省:「如果當初這樣選擇,就好了」。成功,以及不成功時的反省,都有助於你感知到道的存在。

實現成功的那組選擇是一個序列,這個成功的序列,就是道。你要有成功的經驗,你才能正確感知它的存在。否則,你以為的「道」,只是你自己的YY。合道,就是正確預期發展,和道一致。簡單總結,就是非祝願級別的"心想事成"。

秋風卷過大地,落花飄過水麵,你看到的只是一朵花瓣,這個場景中不是只有花,不是只有風,不是只有水。風是空氣的流動,空氣流動的背後是溫度的不平衡,溫度的背後是粒子的運動,粒子運動背後是熵的變化,飛的也許不是花,而是地球,花明亮是背後日光的照射反映在你的眼中,你認為它美麗背後是你的經驗告訴你它對你生命的無害,以及飛花背景中的大地和碧波,如果大地碧波換成Fab工廠的晶圓和無塵車間,估計你眼睛都綠了……

這就是問題,道就在那裡,你能感知到它的存在,但你表述的永遠的都是它的其中一個方面,名,永遠都不可能貼近道。名只是我們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而做的思考,它是思考(以及交流)的本體,而不是道本身。思考只是在你的腦子中,不是在現實中。你做的一切,都是道的一部分,但道無法被完整描述(請注意這個表述,我是說邏輯上永遠不能,無論你如何進化,修鍊,都不能。你知道你存在的原因,不表示你能改變你的存在形式。你知道人家可以吃滿漢全席是因為人家有錢,不表示你就可以吃),你描述的只是道的一個映射。你從一個角度看到的好,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壞。所以對道進行預期,要更準確,就要考慮更多的要素,把對立面一起考慮,不能只考慮自己。然後它的範圍就會變大,大就會遠,遠就會反。從整體看問題,整個事情都和你通過當前的名看到的不一樣。

比如,在你眼前看到的孝,就是只考慮你自己,這看起來很好,但這隻看到了你自己,把你自己和父母都看作是你自己的一部分,比如左手和右手,左手對右手很好有意思嗎?整體上看就是你父母活得很痛苦,你其實也很痛苦,你們越痛苦,你才越有孝的可能。你們相濡以沫,遠遠不如相忘於江湖。只看眼前的好壞,你看不到問題的本質,要從整體上來看,讓你的名稱定義完全地順從現實,你才會強大,你把自己看作整個天地,天地就是道,道就是自然。從整體看問題,就是把對事情的好壞判斷放到整個世界上,這樣就不會有左右,就可以得一,你的預判系統就會無偏,你就能預判整個系統的發展。

這,就是道德經的精要,道德經的所有推理,都是對這個邏輯的證明。

所以,如果你很喜歡這個答案或者道德經,你一定弄錯了,如果你很不喜歡這個答案或者道德經,你也一定弄錯了。道就是這個世界本身,如果你在名上很明顯地感知到它,那你已經被這個名字所左右了,你要回到沒有左右的位置上來。


有無相生 高低相成,左的極端是右,乃至左右貫通而本一體。

破相,不二,齊物


這問題題主在這問算白瞎了。一幫連原文都沒讀過幾遍甚至沒讀過的人就敢談精髓了。了解現在流行的老子和簡本、帛書本的區別嗎?了解歷代老學的變遷嗎?就算你說老子不是哲學,是體驗,你有實修嗎?你真有體驗嗎? 總而言之,不親自去格物,如何致知?


精髓是:道法自然
強調萬物都是遵循規律運作的。人也應該是遵循規律而行動的。即無為。(根據目標或慾望行事是有為)。

具體操作方法是:
1.心態:接受這個世界及其發生的一切。因為一切都是規律運作的結果。包括以色列殺巴勒斯坦那麼多平民,隔壁小狗瘋狂的半夜亂叫,那個奇怪的人做你的上司。 [《當下的力量》專門解釋這條]
2.修鍊:洞察事物本身的規律。了知自己及自己的習慣反應(被外界刺激的,不是自主選擇的)。並練慣用規律及符合規律的反應來糾正自己的習慣反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專門解釋這條]
3.行為:經過修鍊後,逐漸擺脫根據目標或慾望行事的習慣模式,逐漸形成新習慣---根據規律採取正確的行為。人的行為的動力應該來自『行為』本身--此行為是正確的,值得的。--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目標』僅能起到路標的作用,作為進度的參考。 [《箭術與禪心》專門解釋這條]
4.結果:趨近道法自然。身心愉悅而又真正的利國利民。[就是天道酬勤。---是否真的有天道酬勤?]


中國古代曾經有過很偉大的哲人, 中國人相信孔子的人文主義,但是另外很重要的便是老子,老子是降世的大宗師。老子曾經描述過揚子江(長江),我也到過揚子江去。老子所講的道,其實就是我們講的Kundalini,靈性的能量。老子是個詩人,他所描述的方式是很隱晦,很微妙的。許多人也許覺得老子的道很難明白,可是這個道在世界各地均受到尊崇,而且人們試圖詮釋道是甚麼。 ——霎哈嘉瑜伽創始人錫瑪塔吉,北京公開講座
中國這個國家有很偉大的哲人,我認為最偉大的是老子,因為人文主義是為人類的升進作準備,可是老子卻講升進本身。但由於老子講得很隱晦,沒有我講得這樣明白,因此我很高興今天能在會議上講這些問題。在周遊了整個世界之後,我發覺,中國是靈性方面,最好的國家之一。
—— 錫·瑪塔吉(Shri Mataji),霎哈嘉瑜伽創始人,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


首先,不認同一樓關於老子不是哲學的觀點。其次,題主所謂的老子,是這個人還是這本書?這很關鍵。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道德經》即《老子》一書的成書時間相當晚,應該不可能是老子本人的著作。更像是一本彙編,其中當然有些語言可能是他的原話,但更多的應該是整個道家學派發展到那個時期的產物。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中認為,《老子》應該成書於公孫龍等名家之後,因為全書中有很多關於「無名」的探討,所以應該是名家興起之後的著作。這是他一個人的觀點,不過很多學者都認同《老子》一書成書較晚的說法。

因此,我在這裡作答,主要針對《老子》這本書,而非他這個人。

《老子》全書都在探討一個「道」。這個道是形而上的存在,是有實體的,只是我們看不到摸不著。那麼,老子的所有闡釋也都緊隨著這個「道」字。在老子一書中,「道」的含義是多重的。(除去一些其他用法的道,比如道可道,非常道。第一個道是現在道理的意思,第二個道是言說的意思,第三個才是咱們現在討論的道)。陳鼓應在他的著作中認為,道有四重含義:1.構成世界的實體 2.創造宇宙的動力 3.促使萬物運動的規律 4.作為人類行為的準則。

好了,現在知道了什麼是道,而《老子》又是闡釋道的,那麼我們馬上就要知道老子一書的精髓了。

關於道的含義的前兩點,全書中大多是來闡釋和探討「道體」的,即「道」這個實體。而後兩點,則是跟我們息息相關的。

正因為3.4.,所以老子認為,我們應該遵從「道」,即按規律辦事。那麼,怎麼按規律辦事呢?老子的答案是「無為」,盡量少人為干預,完全遵循「道」的指引。全書中有很多類似的名句,「治大國若烹小鮮」「無為而治」巴拉巴拉很多。

漢朝某一階段的統治者很推崇《老子》一書,是因為很多人可以從中看到治國的方法。其實,老子也確實明著講了很多關於治國理念的問題。「愚民」啦「無為」啦等等,注意這裡的「愚民」並不是貶義詞,不展開講了。但不管是他的人生理念還是治國理念,都可以歸結到「無為」兩個字。

先秦道家,主要有三個階段。代表就是楊朱、老子和莊子。他們的精髓,都是一個「避「字。不過,又有不同,避的程度和方法不同。楊朱,想成為一個完全的隱者。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這是楊朱。老子是為了入世而出世,所以他才會有很多治國的內容。莊子我還沒讀到,他大體更注重人生的個體體驗,追求自由和個體幸福。

上面這一段,是為了說明,道家多少都有些」無為「的意思,但這麼說又不準確。確切的說,」無為「就是老子的精髓。

以上都是個人的一點愚見。


道可道非常道
沒了


老子的核心就是:人可以達到某種超級體驗,而這種超級體驗就是與萬物本源合一,這也是所有宗教建立的核心神秘體驗,各種宗教都有類似的體驗作為基礎。
參見道德經講了什麼?為什麼它被推崇?
所謂從老子書看哲學,大抵是沒入門的誤讀。
不管這人是哲學家還是文學家,只從哲學、文字角度去解讀這本書,都沒有入門。中國的近現代的某些哲學家、文學家都欠宗教教育,他們對老子的解讀只會從文字上、哲理上去死扣,誤入歧途,把各種大道理翻來覆去講來講去一會兒上升到理論高度一會兒與生活小事緊密結合洋洋洒洒得意洋洋。
這大抵是建國後人文學術滅亡的惡果。
中國古人沒有這哲學這個詞,不妨看看一下中國古人是如何對待這本書的。
道教為什麼會推老子為教主?因為這的確是本宗教先知式的書。
老子的哲學思想不過是他體驗的副產品,隨口而出就已經完成哲學的終極目標--超越二元論、超越人類舊有的思維維度。這些嘴皮上的東西老子根本不想說,他明確說自己只是勉強給諸位描述一下,而這體驗本質是不可說的。
死抱著哲學解讀,拚命把此書拉低以配合黑格爾乃至其二流學徒馬克思是沒有前途的。


一個字就是-------觀。
這個詞或者包含這個意義的詞可能比道、德、有、無還要多。比如開篇有欲、無欲觀什麼。後面以身觀身。最知名的還是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沒有觀字,但有相同的意義的有,滌除玄覽,能無疵乎。還有見、知等等包含這個意義的詞。連觀字同義詞的都沒有的---------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是什麼,還不用做給別人看。

老子通過觀察,樸實才能貼合事物規律。而事物規律本身是混沌演化的。


精髓就是你的眼裡只有你自己,老子的眼裡是整個世界。

老子《道德經》哲學思想的精髓,建基於其本身極深的氣功體驗,包括內觀己身。由於能夠內觀己身,故老子能不出戶,知天下。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建議看一下《太上老君內觀經》


如果「精髓」不包含價值判斷的話:
老子的主要內容,大概如下:
1、「自然」是價值判斷的一個重要標準(如果不是唯一標準的話),人類的行為、政治等應該效仿自然。不過具體如何效仿呢?恐怕就各有各的解釋了
2.絕聖棄智,放棄理性,這個既可以是方便於統治者(韓非因此就非常推崇老子,並著有《解老》、《喻老》),也可以說是從個人效用角度來說。簡單來說就是,寧做快樂的豬,不做通過的蘇格拉底。
3、由1和2推導出的必然結論就是「無為」,因為自然已經很好了,理性又是不需要的,那麼我們當然什麼也不用做了,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謝邀。

憨山大師在道德經注里其實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老氏生人間世、出無佛世、而能窮造化之原、深觀至此。即其精進工夫、誠不易易。但未打破生死窠窟耳。古德嘗言、孔助於戒、以其嚴於治身。老助於定、以其精於忘我。二聖之學、與佛相須而為用、豈徒然哉。據實而論、執孔者、涉因緣、執老者、墮自然。要皆未離識性、不能究竟一心故也。 

意思是老子在無佛的時代,自己能領悟真理到這種地步,實在是讓人讚嘆不已。可惜就差一步,只見到了真理的相,未能真正超脫生死。

吾意老莊之大言、非佛法不足以證向之。信乎遊戲之談、雖老師宿學、不能自解免耳。今以唯心識觀、皆不出乎響矣.......愚謂看老莊者、先要熟覽教乘、精透楞嚴。融會吾佛破執之論、則不被他文字所惑。然後精修靜定、工夫純熟、用心微細、方知此老工夫苦切。 

這句話相當於立了個門檻:不懂佛法,談老子莊子都不過是戲言,即便是鴻學大儒也不例外。

因為這本就不是靠心識分別思維去研究的事。

老氏所宗、以虛無自然為妙道。此即楞嚴所謂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舍離等,昧為冥諦者、是已。此正所云八識空昧之體也。以其此識、最極幽深、微妙難測、非佛不足以盡之。轉此則為大圓鏡智矣。菩薩知此、以止觀而破之、尚有分證。至若聲聞不知、則取之為涅槃。西域外道梵志不知、則執之為冥諦。此則以為虛無自然妙道也。

憨山大師解釋了為什麼說老子的「虛無自然」之道,不是凡夫能理解的理由。「八識空昧」之體,極為幽深難測。修行淺的人,到這裡認為就是涅槃;外道則稱之為太虛之冥,真理之源;連菩薩破這一分無明,尚有分證。只有佛才能盡知盡解。

全文在這裡,一定要參考:юовс╣ю╣б╬╜╨╘и╫в╒

我不敢妄論,但確實是在聞佛法後,才覺得稍微看懂了一點《道德經》。



其實道德經,一共才五千字,可以說句句都是精髓。
你可能是想要一個歸納中心思想的東西。很不巧,他包含的東西太多了,再算上每個人的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 沒法在這裡寫下整個宇宙!


謝邀。


《道德經》一書,通篇都是精髓,是不能夠再被精簡的。從老子的行文風格里能夠看出來,他本人是一個信奉極簡主義的人。而一個信奉極簡主義的人,是不會寫多餘的東西的。


道德經里涵蓋的東西,不只是道家思想,也有名家的思想,有陰陽家的思想,有對於儒家思想的評價,有對醫家思想的運用。


道德經並非只是在解釋一個空泛的概念「道」,而是包含了老子對於所有事物的思考和態度。


要想讀懂道德經,只看道德經是不夠的。還需要去儒家的東西,還需要去看名家的東西,還需要去看醫家的東西,還需要去看史記。

擴張性的學習,才有可能明白道德經中某一句話的內容。擴張的越多,了解的越多。


當然,道德經中也說過「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這種學習方法看起來和擴張是矛盾的,但是其實並不矛盾。因為,如果你連損的東西都沒有,你損什麼呢?損之又損,是在擴張之後應該做的事情。


學習道德經,首先應該學習的就是古文。因為現在的文言文翻譯,錯誤百出並且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只有學習文言文,去直接看原文,去感受它們,才可能明白老子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學習古文的方法,就是多看古文書籍,這是唯一的一條路,沒有捷徑可走。看的多了,看的時間長了,就自然而然的能夠明白其中的含義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其次要學習斷句。出土的道德經原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現在被標註的標點符號,都是後人標註的。這種標點符號,到底標的對不對,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反正我是不喜歡他們的斷句方式,都是自己標註自己的。


做到了上面兩步,對於道德經就算是有初步的了解了,也就有資格真正的去深讀它了。而深讀了之後,你就知道道德經是無法再被精簡的了。


其實,在我看來,大部分人所注重的「道可道,非常道」,並不是那麼重要。那句話之所以被很多人標榜,是因為那句話是第一句,但是那句話之所以是第一句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是總綱領,而是因為現代人的排版所造成的。把道德經理解成「道可道非常道」的人,一般是對於道德經了解不多的人。


道德經中說了很多的東西,有修身養性的觀點,例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也有養生所能夠達到的功效,「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還有有關治國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還有有關修鍊的,「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具體的練習方法在鬼谷子的《本經陰符七術》中)


靜下心來慢慢走,沿途的風景多美麗。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首先,不請自來,不必瀉藥。

其次,很不贊同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
老子思想是不是哲學我們先不談,先來看看第排名第一知友對哲學的界定,很顯然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界定,也就是說,該知友對哲學的了解僅限於馬哲原理,馬哲原理原來有自,首先是馬克思的哲學,再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細緻到何種程度就不必說了,偏離了多少也不必提起,總之一句話,物質和意識標準絕!不!能!作為哲學標準!!!

這是每一位哲學科班不用解釋的完全認同的,因為這打上了意識形態和政治的標籤,且是個別時代出現的情況,不再解釋。

再次,該知友的回答染上了現代科學知識的色彩,以此來斷定哲學,這在西方是可以理解的,這就是其時間空間說法背後的東西,成不成立另說,在東方往往顯得不懂智慧(不是知識),奶已無。

老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以中國有自己的哲學為前提,我說老子思想是哲學。

如果我借用現代的哲學術語,網友們或許不大讚成,但我簡單提出一個outline,忙著寫論文,不一一。

本體論:老子講有生於無。
功夫論:守靜。
認識論
方法論

當然可以發揮的有很多,也不必局限於上述的框架,很沒必要。

我從現代新儒家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但並沒有展開。

再次強調,現代科學知識是極好的,但不應以之比附哲學。

抱歉沒用分割線,對於知友 @謝可晟的積極回答的態度我表示支持!

以上


不敢說是精髓,摘抄一段我比較喜歡的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另外我認為老子說過的最富有智慧的話是
「萬物是其所是」即道法自然


核心思想四個字:順其自然。


推薦閱讀:

哲學入門有哪些書推薦?
十三這個數字在道家或者在中國的哲學裡面有什麼特殊含義?
東京喰種和寄生獸是同一問題兩個立場嗎?
《七龍珠》裡面集齊龍珠後,可以讓神龍完成一個願望,為什麼沒人想完成的願望是「希望神龍可以完成多個願望?」這樣就可以無限完成願望了。
如何評價莊子和惠施的濠梁之辯?

TAG:哲學 | 道家 | 老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