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理解大雄的原生家庭和哆啦 A 夢在其家庭里扮演的角色?

大家如何評價大雄的成長環境,心理發展,以及哆啦A夢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呢?

=====
本題已收錄知乎圓桌 ? 以家的名義更多家庭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多啦A夢是我生命中第一個完整看完的漫畫,留給了我極其深刻的印象。歷經多年,我終於能從心理學的角度理解為什麼多啦A夢如此的有魅力:我想這是因為無論是多啦A夢還是大雄的家庭,都隱隱反應和迎合著我們內心對生活的一些重要期待和需求。


首先談談大雄的原生家庭


大雄的原生家庭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中下產階級家庭:父親是一個愛吹牛的木訥的上班族,沒有一技之長、生活簡單,忙忙碌碌但是一事無成,如果換一個畫風和故事來看的話,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悲劇型人物;大雄的母親是一個極度啰嗦且脾氣暴躁的女性,作為一個普通女性她沒有靜香母親的漂亮嫻熟,也沒有強夫母親的精明,更沒有胖虎母親的彪悍,可以說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大雄的奶奶慈祥、爺爺嚴厲,都是很普通的市井百姓。可以說大雄是出生在一個無財力無背景,父母皆凡人的家庭中,甚至連祖先(詳見我的吹牛祖先卷)都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樵夫,唯一的特點就是會吹牛。


我想這樣的原生家庭是被我們很多人所熟悉的,千千萬萬個我們也有著一樣的成長背景。可是,雖然大雄的家庭經濟不好、人脈不好、毫無特點,它卻有著一份非常讓人著迷的部分,那就是家庭成員之間穩定、溫暖的情感鏈接。這種穩定、溫暖的情感鏈接對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因為這會帶給我們一個生而為人的存在感。這在漫畫里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是溫柔的奶奶:奶奶從小就對大雄有著非常穩定的情感支持,大雄每一次哭的時候奶奶都會第一時刻出現,這種溫暖的呵護在大雄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多年後的大雄回到過去,奶奶也能一眼就認出來他是大雄。每次看到這的時候都能熱淚盈眶,因為這帶給人一種很真實的存在感,即使你在外面過得再不好,在家中你依然是家的一份子,一個健全完整存在的、無可替代的、不被鄙視的人。

其次體現在大雄的爸爸和媽媽身上:大雄的父母對大雄接納度非常高。雖然大雄已經被定義成一個廢物一樣的人,但是爸爸媽媽從未沒有對他有過一絲一毫的指責和拋棄。事實上參考第一話來自22世紀的問候中多啦A夢拿出的家庭相冊的話,你會發現大雄從畢業就失業,到用家裡的錢去開公司,再到公司失火,再到一步步的走向人生落魄的照片中,他的父母總是出現在照片中默默地陪伴著他高興、悲傷、微笑、流淚。雖然爸爸媽媽極其普通、而且媽媽還很兇。但是能看得出來他們對於大雄那種穩定的情感鏈接是非常真實而且剛強的:爸爸媽媽雖然不能為你提供完美的人生,但是我們會一直陪著你,在你的身邊不拋棄你。這會帶給人一種異常溫暖和踏實的感覺,我是這個家的一份子、我是真切的活在這裡的。


最後體現在許多出場率不高的家庭成員那種真的為彼此考慮的愛中:比如說嚴厲的爺爺偷偷在給爸爸買他所想要的東西(詳見回到過去請爺爺教訓爸爸那章),再比如搞笑的祖先(詳見祖先的寶藏那章)祖先二呼呼的把一個救生圈埋了下去,都能讓人感到他們對家人的那種深切的關懷和眷戀。


正是這樣一個雖然普通但是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緊密連接的家庭,能讓人感到異常的溫暖。家庭成員之間可以一起享受生活的樂趣(詳見遊玩棒那章)、也可以一起面對生活的困難(詳見感冒傳染機那章)、更能夠即使在爭吵發生的時候仍然保持緊密的情感鏈接,不拋棄彼此,不放棄彼此(詳見大雄回到過去把過去的自己帶回來當弟弟養的那章)。我想機器貓之所以能風靡全球,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家庭中所傳遞的那種緊密穩定情感鏈接,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對原生家庭所期盼的。


然後再說說多啦A夢。


事實上每個人內心都盼望著有一個多啦A夢。這不僅僅是因為多啦A夢的種種神奇道具,而更是因為多啦A夢在大雄生活中所起到的心理功能。用自體心理學的話來說,多啦A夢完美的扮演了大雄心中各種成長所必須的移情客體。


1、獨一無二的內在客體(無論什麼永遠在一起)。

多啦A夢是且僅是大雄一人的最好朋友。事實上在機器貓中,強夫就不止一次的嘗試拉攏多啦A夢,比如說用大量的銅鑼燒嘗試讓多啦A夢叛變。但是多啦A夢從來都沒有改變陣營,而始終是大雄最堅定的盟友。這種關係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特別需要的第一無二的內在客體,這個內在客體不會嫌棄你的出身、不會嘲笑你的無能、不會吐槽你的長相,而是會穩定的和你待在一起。同時這種待在一起不僅是物理上的,而更加是心理上的 。多啦A夢漫畫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結局、永不落幕。孩子需要在成長中內心擁有一個穩定的客體,這個客體可以是爸爸、可以是媽媽、可以是奶奶、可以是爺爺。但是重要的是這個客體需要是獨一無二、穩定存在的。這個客體可以滿足孩子內心無論世間變幻永遠在一起的情感需求。這種需求會幫助孩子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恐懼時,仍然相信自己不是孤單一個人,仍然相信事情有積極的轉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穩定的安全感。


2、理想化客體(總是能夠包容和解決)。

多啦A夢的另一個神奇之處就是他總有關於問題的解決方法,但事實上,除了劇場版以外,短片故事大多數時候都是以解決方案失敗而告終的。比如說丘比特之箭那章,最後仍然是以女孩的離開為結尾。但是多啦A夢總是積極的嘗試幫助大雄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無論這個問題有多麼扯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機器女友那章,大雄想要有個女朋友,多啦A夢就給找了一個來,覺得機器女友特別麻煩,多啦A夢就跟著一起背黑鍋,送回去,真是任勞任怨。多啦A夢完美的承擔了一個理想化客體的全部責任,總是能夠包容大雄的無理要求,還會提出解決方案。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特別需要這樣一個理想化客體,因為這種理想化客體是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對生活的熱愛等重要能力的重要支持點和激發源泉。別管能不能實現,孩子內心都渴望著父母能夠包容自己的奇思妙想,能夠真的以自己為中心去支持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很多父母不願意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會擔心自己這樣做會不會讓孩子變得自私或者不良。個人覺得這種擔心事實上是沒有必要的,重要的是你的態度和想法而不是你做了什麼,你是否願意在內心真的承接住孩子對理想化客體的需求,是否真的願意去和孩子一起探索他的世界,這點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3、鏡映客體(對自己的事情第一時間反應,不拋棄)。

多啦A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畫面就是,大雄哭著回家,無論多啦A夢正在做什麼,都第一時間給予大雄以關心和反應「是不是考試又0分了?被胖虎欺負了?還是被老師訓了?」多啦A夢僅在少數的幾章,沒有對大雄的情緒反應做出立刻的反饋。這就是鏡映客體。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非常需要家長給予他們以及時的反饋,告訴他們從他們的眼中看到的你是什麼樣子的。不冷落他們,不拋棄他們。這一點直接的影響著孩子自信的發展,其實如果你耐心的從多啦A夢第一卷開始看起的話,你會發現大雄到最後已經基本很難讓人聯想到那個一無是處的廢柴,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少年人。孩子在成長中需要一面由家長的反應做成的鏡子,通過這個鏡子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好一壞。這個鏡子需要真實、及時的給予孩子以反饋,而不是拋棄、冷落孩子不管。多啦A夢正是通過這種不斷地回饋和反應,讓大雄越來越成長,越來越有自信,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多啦A夢給予的鏡映並不能直接的改變大雄的物理屬性,他還是那個運動超級差,頭腦也不靈的孩子,但是它改變了大雄內在對於自己的看法。大雄不在自暴自棄,不在認為自己是孤獨的,一切不可行的。直到多啦A夢離開的那一天,大雄真的開始能認為自己也可以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自憐自艾(詳見再見多啦A夢章)。這一點其實對於每個孩子都是這樣的。


4、孿生客體(和你做一樣的事情,告訴你你在這)。

這一點是我覺得多啦A夢做得最棒的地方,也是他最有魅力的地方。無論你做什麼他都陪著你。從夢幻三劍客到雲中王國,多啦A夢始終和大雄做著一樣的事情,而且這種做著一樣的事情並不是敷衍的、模仿的、應付的,而是真切的、用心的、努力的在一起經歷。這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孿生客體。孿生客體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其他人。孿生客體會和孩子做著一樣的事情,即不以競爭、也不以盲從者、更不以控制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生活。這種做著一樣的事情,會讓孩子在內心體會到一種,哦我不是孤單的,我在這,我存在在這,且我是可以存在在這的感受。這會直接的影響孩子自我認識(關於我是不是可愛的,我是不是值得被愛的)的發展。


多啦A夢對於大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他所起到的這些作用,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關乎於興趣發展或孤獨感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乎生而為人的感受。人需要兩個基本觀念讓自己內在構成一種我是一個獨立的值得被愛的人的感受,一個是和外在世界的情感鏈接(我們做著一樣的事情,有著一樣的經歷),另外一個就是內在獨立的只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

多啦A夢通過內在客體、孿生客體兩部分公用滿足了大雄與外在世界的情感鏈接,讓他能感到自己不會被拋棄,且有人和他做著一樣的事情。通過理想化客體、鏡映客體兩個部分滿足了大雄對內在自我精神世界的發展需求,讓他感到自己的世界是可以被接受的,是安全不會被指責的,是可以和別人分享得到回應的。這兩個部分加在才最終完成了對大雄這個既定悲劇命運者的命運大改造。

事實上,多啦A夢所起到的這些作用,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成長中,所需要感受到的和內心需要被體驗到的。我想著也是多啦A夢的魅力所在。


願多啦A夢永不落幕。


---------------------------

新書《愈親密,愈傷害》已在知乎電子書上架,歡迎大家指正 :-)

愈親密,愈傷害 - 「一小時」系列 - 知乎出版


前一陣子看了電影,發現這是自己進入心理學行業以後第一次好好的看哆啦A夢。然後當時發了一條朋友圈

請忽略我沒有標點符號,外加羅夏墨跡的頭像……

  • 大雄的特點

大雄是一名看上去不太出色的小學生,學習成績糟糕、沒有真誠的朋友(靜香不知道能不能算一個)、有早戀傾向、體育很差、人際交往很差、性格懦弱、頭腦死板不靈活。幾乎每一個上過學的人都能在大雄身上找到自己身上不被接受的某一部分。這很有可能是哆啦A夢之所以成功和感人的重要因素——一個這樣糟糕(至少是和我一樣糟糕)的傢伙,都能夠得到這麼多的關照,這要是我該多好啊O(∩_∩)O~
然後,每一個在現實生活中不被接納的孩子,都開始希望和暢想,自己能有哆啦A夢這樣的夥伴。

  • 大雄的原生家庭

大雄最怕的人是他媽媽,而且整部動畫片中,媽媽似乎都是最恐怖的角色,反而大雄的爸爸經常很和藹(呆萌)。我們發現,家庭中規則的執行者是媽媽,孩子的安全港是爸爸,這是一種倒錯的家庭。我們常說嚴父慈母,在動畫片里反著來了。這樣會導致男孩缺少男性的氣息,因為在男孩的想像中,爸爸應該是有力量的、像警察一樣即能夠管理我又能夠保護我(是的,喜歡霸道總裁的你,也是出於這種嚮往),我和爸爸都是男性,所以將來我也會變成這樣的人;媽媽則應該是溫柔的、充分接納我、在我各種受傷之後還能夠安慰我,給我足夠的溫暖。
我想,對於理想中溫柔母親的需求,在現實中沒有被滿足,很可能是導致大雄喜歡靜香的重要原因。(拜託!毛還沒長齊呢好不好!)

媽媽望子成龍,但卻特別關注孩子做的「不足」的一面,而且情緒很不穩定(氣的跳起來,拿著雞毛撣子,口中大叫:「為了聯盟!!!」……唉?好像哪裡不對)。長期經歷「考試-成績不理想-受懲罰」的大雄必然會形成陰影,因此當再次考試時,這個三環的鏈接會直接變成兩環的鏈接,形成「考試-受懲罰」,進而泛化成為「學習-受懲罰」。因為媽媽在學習領域的教養方式問題,導致大雄每次面對學習時,都會產生「無能為力」的感覺。用埃里克森的發展階段來看,大雄卡在「勤奮vs自卑」的矛盾中。
因此我們可以繼續推斷,大雄是在上學以後,媽媽才變的如此強力。而且大雄媽媽在學習領域之外,一定是一位賢妻良母,能夠把大雄照顧的不錯。更重要的是,大雄有自己的房間,這讓兒童有一個自主空間能夠發展自己。比如當遇到挫折後,大雄能夠在自己屋子裡偷偷看漫畫,來給自己「回血」。同時大雄的屋子也能夠反映出,媽媽對大雄的信任和放心,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放開手,給自己孩子時間和空間去學習。
當然,我們不否認大雄有可能存在智力因素的影響,伴發感覺統合失調。

爸爸篇幅一直不多,但工作穩定,每天都能回家。而且我們看到他很少和媽媽吵架。作為一名父親,在教養兒子的過程中有兩個重要功能:1.給兒子做好榜樣(如果你不希望你家兒子天天打遊戲,你也不要打);2.穩定媽媽的情緒。功能2很簡單也很難,簡單的一方面是,你只需要好好的坐在媽媽面前,聽她絮絮叨叨這一天的經歷就好;難得一方面是,你要做到不點評、不建議、不著急,能夠黑洞納百川(比海洋還寬廣的,是男人的胸懷)。
電影版中,大雄後來逆襲成為科學家,這也和他相對健康的原生家庭有關係。因為無論大雄經歷多糟糕,他還是能保留向上的種子,在需要的時候暴走,例如發現靜香喜歡了別人以後。
總體評價:大雄的原生家庭結構相對完好,民主但略偏專制,夫妻關係好,能夠相互消化焦慮。ps:忘了一個人,大雄的奶奶!這個老太太太了不起了,我甚至有點懷疑大雄早年是不是將奶奶作為理想化的母親。奶奶的去世無疑對大雄來說是一個創傷,有可能是因為奶奶的去世,對奶奶的情感沒有獲得疏導,最終卡住大雄,讓他沒法更好的學習。

  • 哆啦A夢的角色

一句話總結:大雄的私人心理諮詢師。
我們來看看哆啦A夢的人物設定:

  1. 有各種神奇的道具,滿足大雄對無所不能客體的原始理想化;
  2. 無條件的積極關註: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關注大雄;
  3. 有邊界(底線):不是一切都能隨大雄所願,很多地方也會限制大雄;
  4. 有人性:最怕的東西是老鼠,最愛的東西是銅鑼燒。有怕有愛是人的特點,哆啦A夢雖然無所不能,但並非高高在上,不是神。
  5. 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點:他不是永遠陪在大雄身邊!這就像一根拐杖,你受傷的時候他能幫你恢復,但如果你永遠依賴他就永遠不會自己走路,必須在一個合適的時機離開主體。就像心理諮詢,一定有一個結束的階段,讓來訪者自己面對生活。

大雄經常乾的一件事是什麼?
就是在外面被人欺負,回家找哆啦A夢哭訴,哆啦A夢找出神奇道具,幫大雄快意恩仇。這個過程是一個支持性心理治療的過程。大雄的自我功能薄弱,因為早年沒有內化足夠強力的客體表象,導致在面臨人際衝突時不能採用更積極的策略去應對對方,直接承認自己是被迫害的角色,感覺到委屈,尋求完美的拯救者。大雄將這種關係投射到自己與哆啦A夢之間的關係中,哆啦A夢也會認同自己是一名拯救者的身份,併產生見諸行動,直接去報仇。結果大雄在人際中的焦慮得到化解。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大雄和哆啦A夢兩個人的過分融合。如果哆啦A夢的功能是大雄自我功能的一部分,這是很好的現象;但哆啦A夢只是一個客體,做不到永遠陪伴大雄,也就會讓這個諮詢永遠不能結束。
因此,哆啦A夢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大雄理想化的完美父母,替代了奶奶以前的角色。

  • 談談分離

看動畫片是,每個人前意識里都會出現一種危機感:哆啦A夢這麼好,要是有一天他不在我身邊了怎麼辦?
因此網路上開始各種出現哆啦A夢大結局,我不知道真假,但都是與哆啦A夢離開大雄、哆啦A夢是否真的存在有關。
電影版中的核心劇情,是哆啦A夢最終會離開大雄。這種劇情就將人們一直焦慮的事情上升到意識層面,體驗分離帶來的失落、無助、痛苦。但我們發現,也正是因為分離這一過程,才讓大雄發育出更有力的自體表象,最終還和胖虎玩起了CQC。
這個變化簡直就是心理諮詢的寫照嘛!
心理諮詢當中,如何結束一段工作,是一門專門需要學習的技術,有時候需要3-4次諮詢才能完成分離。因為這個階段做不好,分離就變成了拋棄,又會讓早年被拋棄的創傷重現。
結論:沒有分離的諮詢,算不上好諮詢。

  • 廣告:本人合著專欄:《多功能怪人志》http://zhuanlan.zhihu.com/learnmore。一群怪人在各自領域低調的華麗~

和父母很少有情感交流,家長對他的愛相當部分是以學習成績為交換條件,讓他在家中孤單又自卑,缺乏關愛又渴望關愛。學校里靜香是女神,想接近又不敢,更何況還有處處比他強的木衫;胖虎小夫偶爾帶他玩卻也經常欺負他,再加上成績差、老遲到,得不到老師同學的真正認可,其實大雄真的挺孤獨。
哆啦A夢是最貼近他內心的小夥伴,理解他的孤單,懂他不甘平凡的心,陪伴他支持他越過一個個坎,雖然用小道具快速達到目標,省略了努力這步,有時候甚至有些「硬來」,未必對大雄是最好的,但卻短時間內幫他迅速建立了自信,認可了自身的價值;給他看未來與靜香的結婚照,鼓勵他爭取,讓他對明天和未來充滿了希望。
哆啦A夢給予了大雄一個充滿溫暖和愛的世界,教會了他去愛、去珍惜、去放手拼搏。告訴了他愛是無條件的,即使失敗了,他也應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是我的童年。


比起不理解大雄的現實的爸媽,哆啦A夢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是他的父母類角色。

溺愛幫助著大雄卻又希望他能脫離自己獨自存在的複雜矛盾的情感。

大雄軟弱,無能,懶,還笨,還愛哭。

在哆啦A夢的批護下,他能暫時忘記自己是軟弱的,無能的,是懶的,笨的愛哭鬼。因為他有哆啦A夢。

我想作者的原意,也就是為了製造這樣的矛盾。

讓每一個沒有哆啦A夢(父母)保護的孩子,能夠自己強大起來。

反正我整部動畫看過來,總是能聯繫到自己的家庭,我爸媽也是從小保護我到長大,給我想要的,儘力滿足我的願望,被欺負了第一個出頭幫我出氣,想吃什麼也能立刻給我做出來…各種寵。但是當爸媽老了,他們就會開始讓我一個人獨立,學著脫離他們而強大。

嗯,大概是這種感覺。


不邀自來。無論是否成功,這個過程總有人來見證,幫助,鼓勵。就如同情侶關係,夫妻關係,孩子與家長關係一樣,他們之所以無可替代,就是因為他們的特殊性,正因為他們身份的特殊性,才能更好幫助你自己建立起自信,信心,雖然話說回來自信及信心是靠自己累積及暗示的,但是若身邊的人可以像哆啦A夢一樣,陪伴大雄成長,並給予應有的自信,幫助其建立應有的對所有事物的處理解決能力及樂觀向上的正確的生活的態度,那麼這個社會就不會那麼多家庭悲劇,感情糾葛。生活中大家都需要一個哆啦A夢的角色,這個人可能是你的朋友,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伴侶或者你的親人。


機器貓是理想父母,父母是現實父母


在別人覺得電影有點兒鬧的情況下,我幾乎是全程哭著看完的。。。說點兒感想,請指正。

大雄這樣的孩子在我那個年代還是挺多的吧。。。1990年左右,改革開放初見成效,市場經濟逐漸普遍、興起,信息技術萌芽並飛速發展的年代(胡掰的哈哈哈)。我們是獨生子女,父母是雙職工。父母對孩子希望挺多,教育觀念半新半舊,家庭水平參差不齊,沒時間管孩子,所以孩子相對比較自由,可以有很多和同伴玩兒的時間,不過代價就是所有遇到的困難都要自己解決,家長既沒工夫幫忙,又沒耐心給寬寬心,所以我們這樣的大雄(舊譯野比,他的名字扳過來了,機器貓就扳不過來,或許是懶得說四個字,或許是不想改)就格外需要個救世主,機器貓就來了。《機器貓》一本好幾個故事,出了40多本,大雄天天都有好多的困難啊!或者一個困難(挨欺負、被狗咬、考0分?)反覆出現啊!所以機器貓代替了偉大的家長的角色,我有時候就是大雄啊!!機器貓在情感行為上對大雄全接納,允許大雄一次又一次的懦弱、犯錯、哭泣、吵鬧,和大雄在一起。

大雄因為有了這樣的依賴,所以堅強的次數很少,所以我長大後一直在想機器貓這樣到底好不好,可是我又把自己放在從前,覺得機器貓真好,應該人手一個,很矛盾。「小時候」和「長大」,只有經歷一些困難才能區分開來吧?所以後來大雄和機器貓分別了,大雄長大了,我的夢也醒了。

我自己感觸很深是因為我就是從小看機器貓漫畫書長大的,有個疼愛我的姥姥,各方面平平,在小學到中學階段共被寄養過四年的時間,當時覺得所有困難壓力都要自己承擔是應該的,因為沒退路沒後盾,所以看機器貓電影時心裡只有一句話:
「謝謝機器貓陪我走過了小時候的所有時光。」
這部漫畫,這個藍色的形象,已經銘記在了我心裡。

寫到這,我覺得我覺得前面明明寫了那麼多和自己一樣的大雄,機器貓的形象卻這麼深刻,被自己弄亂了。。。我想是機器貓治癒了我吧。。。


沒有機器貓,估計大雄的人生會非常灰暗吧。媽媽照顧他,但並不關心除了學業之外的東西。爸爸忙於工作,偶爾想教教大雄一些東西,但總受不了大雄的懶散,最終不了了之。可以說,只有機器貓無條件的給予大雄關注和支持,才讓大雄那顆軟弱的心不至於倒地不起。


這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動畫,我是80後,今年33歲。
康夫的媽媽總是訓斥康夫,並不是太關注康夫,每每以一個犧牲者的身份出現,在家裡操盡了心。迎合控制型,實際強勢。而爸爸不怎麼陪伴康夫,一副日本大男人的樣子,但又人好脾氣好,實際是依賴性。
這樣的康夫往往依賴型人格。所以小叮噹就是他幻想出來的好媽媽。因為自己的媽媽既強勢,挑剔,管的多,而且無法反駁,無法反抗,這是迎合控制型的特點。
康夫無法與媽媽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所以小叮噹就是自己與媽媽無法親密的缺陷的替代物,也就是過渡客體,小叮噹是康夫對於媽媽的愛的渴望。


最高票回答寫得太好了,我給「太長不看」協會者寫了個總結:

哆啦A夢的4重身份:
1.寵物狗狗,無條件的忠誠和陪伴
2.遊戲外掛,隨時都能屌絲逆襲
3.知心姐姐,總能以一種溫和的方式指出你的不足
4.室友,和你一起開黑

總結得不是很恰當,希望大家還是看看原回答。

題外話:好想知道,漫畫作者是如何構思哆啦A夢這個超級IP的。


首先,我不太習慣稱他為哆啦a夢,那時候的我喜歡喊他小叮噹,不知道是因為看盜版漫畫還是中文配音,到現在還是一如既往喊他小叮噹。
我認為小叮噹其實就像一個金手指一樣,不停帶著大雄打怪升級爆裝備,去滿足大熊那些單純而可愛的願望。大雄就相當於現在社會上很多小朋友的翻版,容易被欺負,直率,單純,而每個人在童年都希望自己是個英雄,但是現實又是一回事,所以小叮噹能讓大熊成為他心裡的zero!
當然我覺得小叮噹跟大雄之間是有羈絆的,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會接受那麼軟弱的你,但是小叮噹可以,他能看透你的軟弱,知道你背後其實有一顆不服輸的心。這種友情,這種羈絆正是我們小時候乃至現在所希望的!
我覺得算是一種情懷吧~^_^


哆啦A夢其實對大熊來說很重要的人 但大熊卻過分依賴它了


在大雄成長中,不僅是他最好的玩伴,也是他成長方向的航標


說句題外話,之前有人說多啦a夢被喜歡是因為多啦a夢能夠變出各種法寶 說明愛是有條件的。
但從我自己本身角度出發,多啦a夢有經濟價值在先,但如果僅包含經濟價值,多啦a夢這種類型設定的機器人可能故事發展就是各種美國大片機器人反叛。多啦a夢給予大雄以母親的安全感愛,和父親能夠解決問題和批評的愛,以及對於獨子而言朋友兄弟般陪伴的愛。全都有了。


機器貓是大雄的理想中的女朋友。


棒!


大雄的媽媽是個好媽媽,也很漂亮,摘了眼鏡長得像靜香


好牛!可惜我沒看過,也不喜歡看!主要是沒時間,作者喜歡將虛擬的動畫片來升華,我建議是問問作者和編劇吧!他們更清楚!


推薦閱讀:

你遇到的小孩子有多可愛?或者小時候做過什麼可愛的事?
看了十幾年的柯南是什麼樣的體驗?
小時候做過哪些特別傻X長大後有點後悔的事?
有個校長/教育局局長老爸是個什麼樣的體驗?

TAG:心理學 | 童年 | 原生家庭 | 精神分析 | 哆啦A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