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灰磨皮過後部分區域飽和度過灰,怎樣恢復過來?

中性灰磨皮過後部分區域飽和度過灰,怎樣恢復過來


乾貨預警!長文預警!多圖預警!

這是一篇系統的人像皮膚修飾的教程,你是小白,這篇文章可以為你建構嶄新的修圖思路,告別修圖時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的囧境。你是是老鳥,這篇文章相信能給你帶來一些新的人像修圖的小技巧,小絕招。

本來是打算把這篇文章發在專欄里的,既然題主問了,就放在這裡了吧。

我把人像膚色後期分為兩大模塊。
第一個模塊是:修飾
第二個模塊是:調色

我們先重點說一下第一個模塊,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把修飾這個模塊總結為「三個統一和一個加強」。

三個統一分別為:明度的統一、飽和度的統一、色相的統一
一個加強為:結構的加強。

我不是吹牛,很認真的說,我們能遇到的任何關於皮膚的問題,都可以從上面列舉的項目中找到答案。比如題主所遇到的問題就屬於三個統一里的飽和度統一。

舉個例子,

大家覺得這張圖怎麼樣?很一般對吧。

那我們再看一下這張:

哎呦!不錯哦。挺有感覺的嘛。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第一張不如第二張好看呢?兩者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現在我們就可以用我上面說的三個統一和一個加強來驗證這兩張照片:
首先從明度的統一進行對比:

可以看到,上圖是我打開了明度觀察組來考察圖一的明度統一情況,滿臉的坑坑窪窪足以說明明度統一的很糟糕。

這個是我打開了圖二的明度觀察層,可以看到圖二的明度統一要好很多。膚質細膩,皮膚過渡自然。如果你要做的是一張黑白人像攝影作品,那麼只要做到明度的統一和結構的加強就可以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很多攝影前輩常忠告新手,一切從黑白開始。因為在你羽翼未豐的狀態下,黑白可以幫你屏蔽色相和飽和度這兩大模塊的工作量。

說完明度,我們再從飽和度的統一進行對比:

下圖是我打開了圖一的飽和度觀察組得到的結果:

上圖中白色代表飽和度過高,黑色代表飽和度過低。題主遇到的部分區域飽和度過灰,在觀察組的檢驗下會類似於上圖中的黑色區域。我後面會寫這種問題的解決方法。

下圖是圖二中的飽和度統一的情況:

可以看到,較之圖一,圖二的飽和度基本趨於統一。我們之所以看到圖中還有較黑部分,是因為明度的高低而帶來的飽和度的變化。

最後再看一下色相的統一對比:
下圖是圖一的色相統一情況:

我們看到,單只皮膚上就有紅、綠、藍、黑四種顏色存在。新手期的我們常被前輩教訓說,你的照片膚色太臟。這裡的「太臟」指的就是膚色不統一,有太多的雜色存在。所以,想要膚色不臟,那我們就要做到色相的統一。

下圖是圖二的色相統一情況:

很明顯,這張的色相就統一了很多了。

以上是對「三個統一」的具體說明。除了三個統一,我上面說了,還有「一個加強」–––––結構的加強。

如果你沒有美術功底,結構的加強對你來說可能是以上項目中最難的一個。這個需要你對人體藝用骨骼和肌肉瞭然於胸才能運用自如。所以我打算日後單獨寫一個關於人體結構的教程。

這裡你只需要知道,結構的加強就是用DB的手法結合人體骨骼和肌肉的起伏進行處理。這個也很考驗我們對雙曲線和中性灰的運用。下面是幾篇相關的文章,大家可以作為知識拓展簡單了解一下:
商業修圖之——磨皮 - 光影筆記 - 知乎專欄

不一樣的高低頻磨皮 - 光影筆記 - 知乎專欄

人像照片中如何把皮膚處理的晶瑩剔透? - 馬鳴的回答

知道了以上這些東西,你可以用這種方式去檢驗任何一張廣告人像大片,你會發現,絕對大多數的大片都會呈現出驚人的統一。


------------------------------------------------------------------------------------------------

寫到這裡,我想很多小夥伴對我上面各種關於明度、飽和度、色相觀察組的建立方法已經十分好奇了吧。

明度的觀察層我在上面放的鏈接中已經寫過,這裡就不再贅述。不熟悉的小夥伴可以點擊上面的鏈接進行了解。

這裡主要說一下飽和度和色相觀察組的建立方法:

飽和度觀察組:

打開飽和度觀察組我們發現是由一個色階和一個可選顏色圖層組成的。
其中可選顏色圖層的作用:是將圖中顏色的飽和度轉換成黑白的顯示模式。
色階圖層的作用:是將黑白的對比度變大,便於我們觀察。
看著眼熟不?像不像我們建立中性灰觀察組?一個黑白圖層用來屏蔽顏色,一個曲線圖層用來加大對比度。其實是一個道理,只是把中性灰觀察組中的黑白圖層換成了可選顏色圖層而已,兩者中的曲線和色階是一個作用。

為了將圖中的顏色飽和度以黑白的模式顯示,我們需要對可選顏色圖層做如下調整:

將紅/黃/綠/青/藍/洋紅 這六種顏色的黑色選項都向左偏移至-100,其他選項保持不變。這裡需注意要將模式設定為「絕對」。如下圖:

將剩下的黑白灰三種顏色的黑色選型都向右偏移至+100,其他選項保持不變。模式為「絕對」。如下圖:

以上為飽和度觀察組的建立方法。

接下來是色相觀察組的建立方法:

下圖中我打開了色相觀察層,我們看到一共有四個圖層,也就是說我們要分四步來建立色相觀察組:

第一步:如下圖建立一個反相圖層,修改透明度為50。

第二步:建立一個色相飽和度調整圖層,將色相向右偏移至+180並且向下嵌入:

第三步:創建一個色值為R255 G128 B128的純色圖層,並改圖層模式為飽和度。如下圖:

第四步:創建一個曲線調整圖層,將曲線大致調整為如下形態:

這一步是為了加大對比度分離色調,不一定要完全符合上圖,各位小夥伴自己覺得合適就可以了。

知道如何建立觀察層,那麼解決色相和飽和度不統一的情況就要簡單多了。如果是飽和度不統一,我們就建立兩個飽和度圖層,一個增加飽和度,另一個降低飽和度。然後反相蒙版,用畫筆工具結合透明度進行塗抹。

色相統一也是相同的道理,建立一個向左偏移的色相調整圖層和一個向右偏移的色相調整圖層,結合反相蒙版,用畫筆工具在色偏的地方進行塗抹。

--------------------------------------------------------------------------------------------

我在文章的開頭說了,人像皮膚後期分為兩大模塊–––修飾和調色。上面我們說完了對皮膚的修飾–––"三個統一和一個加強」。現在再說說皮膚調色的問題。

再我們還是小白一枚的時候,總會被前輩們這樣教訓:你的膚色調的不健康、調的太詭異、調的太冷、太蠟黃、太綠像中毒……

這樣的批評想必大家不會陌生。但當我們惴惴不安請教前輩怎樣才能調出正確的膚色時,前輩往往負手挺胸,以四十五度角仰望蒼芎,淡淡吐出三個字––––憑感覺。

這就苦煞了我等小白,一來是自幼沒有接觸過任何關於素描、油畫、國畫的訓練。二來沒有一塊經過專業較色儀校正過的顯示器。就算你真的擁有驚人的天賦,在顯示器的色偏下都沒有任何用武之地。

那麼問題來了,除了「憑感覺」這種玄乎的方法,有沒有一個經典的規律,來為我們在膚色的調整過程中保駕護航呢?

答案是,有的。

我們常用的空間模式無非是RGB(電子顯示器顯示)和CMYK(印刷品顯示)這兩種。

在RGB模式下:

我們都知道人的膚色主要是由紅色和黃色組成,從這裡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RGB色彩空間中,膚色裡面的紅色多於綠色,綠色多於藍色。從色值上表現為R&>G&>B。

其中,三種色值整體會因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黑人、白人、黃種人的本質不同產生相應的變化。但總體不會違背R&>G&>B這個規律,不信你可以現在就拿出一張自己喜歡的人像攝影作品,用習慣工具查看色值。(別拿張黑白或阿凡達的照片來跟我抬杠啊)


在CMYK模式下:

在照片需要列印輸出的情況下,我們再在RGB模式下查看色值,難免會有所偏差。但是在CMYK模式下也是一樣的。

我們可以參考這個公式:C&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人的膚色中黃色最多,紅品色次之,青藍綠色最少。雖然說這個公式可以幫助我們在調整時做個參考,但我們也需要明白。如果Y值太高,超過M值很多,代表我們的膚色會偏黃。如果M值太高,甚至超過Y值,那麼膚色就會偏紅。

最後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圖片的亮部和暗部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吸取的色值。當我們吸取色值作為參考時,儘可能選擇亮部與暗部的過渡部分。

太繁瑣的東西我們淺嘗輒止即可,主要記住R&>G&>B和C&


今天就先寫到這裡,內容有點多,大家不妨碼了慢慢消化。有什麼疑問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盡量在下片文章中統一作答。

六千多字,不多也不少。感謝大家觀看。能看完的都是真愛,不妨評論區留個言,我想知道你是誰。

這是素材圖的RAW高清原圖,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動手試一試。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dFsSlbz 密碼: bpvr


一個很簡單的辦法,中性灰調明暗之前蓋印一層。DB修飾完明暗後複製之前那個蓋印圖層,拉到DB的上面然後混合模式改成color。這樣中性灰圖層對於顏色的影響就沒有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模仿中性灰模式,建立降飽和和加飽和,一點一點用畫筆刷吧!


高高手課堂有很多的課程可以學習!


馬鳴的回答完全正確,但是作為一個純小白光通過這些文字還是比較難消化。後來我看了劉楊的造像之術視頻,就完全明白了。


這個處理後的源文件能否發上來供我們學習?非常感謝答主。


建立空白圖層,改模式為顏色,吸取臉部正常顏色,用畫筆10%塗抹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照片拍出來就是最好最真實的,絕不PS」而且以此為傲的想法?
怎麼進入時尚攝影圈子,很喜歡陳漫,想畢業後成為她的助理,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有什麼途徑可以成為她的助理?
這張照片如何把皮膚修的白皙好看?
手機有什麼給力的P圖軟體?不是美顏的…換個說法,有什麼攝影后期處理App?

TAG:AdobePhotoshop | 攝影 | 攝影后期技術 | 人像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