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簡潔的文言文被音節和字元較多的白話文取代?

繁體字到簡體字,手動檔到自動檔,鍵盤到觸屏,膠捲到數碼……人類進步的過程似乎一直都朝著這樣一個方向——讓人付出較少的體力。那為什麼白話文,需要用更多的字元(音節)來進行表達,卻取代了相對簡潔的文言文呢?


文言文的閱讀和使用作為一門技術來說超級複雜,沒有持之以恆的高強度訓練根本不可能正確而流利的讀和寫;而與此相對的,白話文的書寫和閱讀異常簡單,你只要認識字並且會說話,那麼就能輕鬆應付白話文。

可以與之類比的是五筆輸入法和拼音輸入法,前者看似簡潔優雅,但是掌握五筆輸入的過程極為複雜;後者每輸入一個漢字都要比五筆輸入多敲擊幾下鍵盤,看似一點都不簡潔,但實際上只要會使用拼音就會使用拼音輸入法,掌握這門技術異常簡單。

你只看到了文言文和五筆輸入法形式上的簡潔,卻沒看到簡單的外表下面繁瑣的學習和複雜的使用過程,這就犯了片面看待事物的錯誤,如果將里外兩方面綜合起來看,那麼文言文無疑是比白話文更加複雜的文體。

對以漢語為母語的人來,閱讀文言文雖然不容易,但至少還沒有難比登天。古代日本、朝鮮、琉球的知識壟斷階層是能夠直接閱讀漢文文獻的,而那些文獻全部都是用文言文寫成,其難度可想而知。很多世家為了掌握閱讀文言文的方法,發明了一整套閱讀技術和符號體系,不同的世家體系不同還互相保密,其複雜程度已經接近當時人類理解力的極限。

所以,我認為,文言文之所以會被白話文取代,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白話文比文言文更加簡單。


印刷術越發達,越不必省紙省墨。就是晚清官辦自來水的廣告,雖是公文,但用的也是白話。
白話也很容易避免歧意,法律、文書等契約,必須要避免歧意,這也限制了文言。


題主的問題是:如果簡單,那麼為什麼簡潔會?題主,你的問題回答了你,前後關係都不成立好嗎?簡單簡潔是一回事么。


謝瑤
誰說簡單就是美的
文字發展也不是一直是由繁到簡
繁體字是經過繁化的,好多字為了何用被生造出來避免歧義,當然清末文字是朝著簡化的方向走,可你看當書寫工具變成電腦的時候,不是又有很多鍵盤繁體俠跳出來支持繁體了嗎?
所以不是簡單就是美,能不能存在關鍵看是否適用。
手動檔至今沒有被淘汰,專業車手還是喜歡手動檔。
鍵盤甚至有人都逆流回去用機械鍵盤了
膠捲和數碼的關係視乎不能用繁簡來說,要說構造,數碼相機比膠片機複雜多了。

所以你的問題不成立。
文言文在作為統治階層專用文體的時候,學習成本是其他階層人無法支付的,適用
但到了近代,文言文完全不符合大規模推廣給一般民眾使用的要求,同時在文字表達上很難做到沒有歧義和精確表達,所以,很自然的被白話文淘汰了,要說簡單,當然是白話文簡單多了,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白話文在近代乃至現代,適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文體也一樣。


從資訊理論的角度來說,因為文言文過於簡單,所以沒有信息的冗餘。過了很久以後,同一段文字,就有了多種可能的解釋方法,才有很多註解。


文言文簡潔但不簡單.


白話文比文言文簡單不是嗎?


大家說得各有道理,我「簡潔」地總結一下,不舉事實,只談邏輯。
1.簡單不等同於簡潔。
2.「美」既不是語言存在的充分條件,也不是語言發展的必要條件。
3.無論是「簡潔」還是「簡單」,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對比都非單一維度,即如果僅從字元數這一層面來比較得出來的結論未必科學準確、讓人信服。
以上。


說什麼文言文比白話文難,你們胡想的吧。文言文和白話文難度差不多的。為什麼不易理解、難?因為你從小學白話文!如果你從小學文言,還覺得白話難哩。民國初有人覺得白話難,不如文言好作,也是這個理。
用粵語的香港人寫書面語(北方話白話文)相當於用普通話的人寫文言文,對他們而言「佢哋係邊度人」這種才是白話文;以前有安徽人、蘇州人說方言,用方言發音寫北方話白話文,他們也是文言分離。


文言文的簡單,在於其簡潔的形式,而恰恰由於其簡潔的形式,導致了其字裡行間微言大義的內涵。
而這些內涵是對人的相關識別和運用的能力有要求的,所以簡潔的文言文是很美,但是卻令大部分人望而生畏。
並且從實用的角度來講,現在越來越追求方便,快捷,明了,相比較在知乎上一目了然的白話文,需要你一句話揣摩體會半天的經典,哪一種更能適應大眾的生活?


簡潔和簡單是兩個意思,不要偷換概念。


胡適、陳獨秀的出現,可見「西方列強亡我中華之心」早已有之,是一個很大滴陰謀……


日更1萬的表示太累了


文言文少音韻的起伏變化,因為漢語是單音節的。白話文實際是以單音節為底,構建多音節辭彙將原本的純粹的單音節語言多音節化。

多音節的表徵方法會帶來很多新的變化,特別是在詩歌中,以及更多的文學性的語言中。音節會更加舒展柔和,因為基本元素已經被組織成合適的多音節片語,原本需要專家級別才能做好的篇章句子結構,普通人就可以很方便地實現了。


你可以試試用文言文些科技論文


題主什麼邏輯啊。

有一種叫做三段論的東西。是大前提,小前提,結論,的模式。

你看
【簡單即是美】,【文言文是簡單的】——【文言文是美的】
【美的不會被淘汰】,【文言文是美的】——【文言文不會被淘汰】

你省略了多少東西。。。何況其中某些前提的真實性真的很值得討論呢。


你覺得字數少很難理解是簡單呢?還是字數多容易理解是簡單呢?


美不是語言的目的。


美往往不太實用


題主應該沒參加過普通話測試,普通話考試朗讀作品15——《胡適的白話電報》。
附原文:
三十年代初,胡適在北京大學任教授,講課時他常常對白話文大加稱讚,引起一些只喜歡文言文而不喜歡白話文的學生的不滿。

一次,胡適正講得得意的時候,一位姓魏的學生突然站了起來,生氣地問:「胡先生,難道說白話文就毫無缺點嗎?」胡適微笑著回答說:「沒有。」那位學生更加激動了:「肯定有!白話文廢話太多,打電報有字多,花錢多。」胡適的目光頓時變亮了。輕聲地解釋說:「不一定吧!前幾天有位朋友給我打來電報,請我去政府部門工作,我決定不去,就回電拒絕了。複電是用白話寫的,看來也很省字。請同學們根據我這個意思,用文言文寫一個回電,看看窨是白話文省字,還是文言文省字?」胡教授剛說完,同學們立刻認真地寫了起來。

十五分鐘過去,胡適讓同學舉手,報告用字的數目,然後挑了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文電報稿,電文是這樣寫的:

「才疏學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白話文的意思是:學問不深,恐怕很難擔任這個工作,不能服從安排。

胡適說,這份寫得確實不錯,僅用了十二個字。但我的白話電報卻只用了五個字:

「幹不了,謝謝!」

胡適又解釋說:「幹不了」就有才疏學淺,恐難勝任的意思;「謝謝「既//對朋友的介紹表示感謝,又有拒絕的意思。所以,廢話多不多,並不看它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只要注意選用字詞,白話文是可以比文言文更省字的。

節選自陳灼主編的《實用漢語中級教程》(上)中《胡適的白話電報》


推薦閱讀:

為什麼漢語中哭是「哭鼻子」,而不是「哭眼睛」呢?
哪些字的正確筆順會顛覆你以前的寫法?
「孤陋寡聞」里的「孤」是什麼意思?
漢語歌曲的韻律導致難以創作與演唱嗎?
「白色的母羊」對應哪「一」個漢字?

TAG:哲學 | 邏輯 | 漢語 | 文言文 | 白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