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古代地緣與交通地位如何重要?

最近看出土壁畫,感覺陝北定邊、靖邊、綏德等地,乃至在往東到山西呂梁等地,往北到神木等地,隱隱感覺這個緯度很重要,絕不是今天的黃土高原如此邊緣貧瘠,反而是比較發達的屯戍區域。希望有人介紹先秦兩漢,或者更晚陝北地區的軍事地緣等。

附圖幫助理解


總評:中原帝國的要害邊郡,草原部落的南進跳板。在宋以後,地位相對漢唐有所下降。

陝北地區,在秦漢唐時期,與涇川、全晉一道是中原帝國關洛核心的正北屏障,也是塞外強權自河套地區南進的最近跳板,是關洛與塞外之間兩條「直線」上的地塊之一。從上圖可見,在整個漢唐帝國的「邊郡半月陣」中,陝北與全晉共同構成了「半月」的軀幹,而河西西域、河北遼東則構成「半月」的雙臂,換言之,東西兩臂是長城內外雙方向對方攻擊的迂迴側翼,而黃河東西的陝北、全晉則是長城內外雙方向對方進行致命攻擊的必經之路。

到了元明清時期,由於關洛地位衰落的不可逆,陝北與涇川、隴西乃至河西雖然依舊是關中的屏藩,但關中已然成為以北京為核心的元明清帝國西鎮,陝北相對於帝國中樞的重要性也便下降了。

理解一個地塊的歷史地理,就必須具體到地塊的內部地形、地緣。陝北的內部,並非鐵板一塊、一馬平川的黃土高原,而是由黃河、渭河的支流下切作用產生的河谷、台原組成的(見上圖),秦晉河谷的一系列支流與渭河的直流洛河水系共同切割了陝北地塊。

可以說,陝北的水系分布格局決定了陝北的一切,主要城市分布在樹狀水網之上(見下圖),行軍路線則需要在河谷之間順流而行或翻山「蛙跳」,自分水嶺上的隘口從一個河谷到另一個河谷,進而實現游牧部落的南進或關洛軍隊的北伐。

即便是在和平時期,塞內外商隊的行徑,也逃不出這一地形因素的影響,基本上與行軍路線大同小異。

洛水地區是陝北與關中之間的快速通道,關中軍隊北伐可以先通過洛水再行「蛙跳」,漠南部落則可先行「蛙跳」,再直穿洛水河谷,當然秦晉黃河河谷兩岸亦可被用來行軍。

寒某認為,陝北的攻守地緣要結合甘肅的涇川、山西的呂梁一起看,三個地塊都是黃土高原被水網下切後形成的破碎台原+河谷地貌,且人口聚落都是在河谷分布,具有能夠與周遭地塊區別開來的內部一致性。

這三個地塊,在先秦時期,最早是華夏先民遠古遷徙的區域(石峁遺址、周之涇川),商周時期是「戎狄」的活動區,且呂梁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有所謂山胡、雜胡居住,陝北、涇川就更是秦漢時期塞內外勢力相互攻守的拉鋸區了。到了宋代,這一片地區直接成為宋遼夏對峙的前沿。最終,在明代,這一地塊也是九邊重鎮的中西線防區。

最後,回歸以北中國為核心的視角(見下圖),涇川、洛川兩路構成關中的兩條北部幹道,其中的洛川線與無定河系列水網結合,直達塞外的漠南核心;涇川則北可進夏州、西可自隴入河西,它們共同構成了關中的北線,與西線(隴西-河西-西域)、南線(漢中-巴蜀)、東線(河東、河南、河內),共同組成了關中的四邊,與著名的四塞一道屏藩關中。

陝北西聯涇川、北達漠南、東結呂梁、南守關中,是關中、漠南、晉三個勢力策源地相互纏鬥的區際舞台(典型案例:胡夏、北魏、後秦),也是三個勢力中任意兩處相互纏鬥的舞台(典型案例:秦魏西河爭奪戰、趙武靈王大迂迴戰略、漢匈戰爭,甚至可以是隴西隗囂與關洛劉秀)

總而言之,在華夏棋局之上,沒有哪個地塊的絕對不重要與絕對高低,只有相對於形勢變化而言的消長。陝北作為華夏邊郡之一,與河西、隴西、全晉、幽燕一道,因塞內外爭衡而早早成為邊陲要地、劇難之郡,其戰略地位是因華夏歷史時期的最大危險北患而重要的,這與其他關洛以南的地塊,僅僅在內戰逐鹿中發揮戰略作用是有一定區別的,但只能說這是邊郡與內腹之間的類別不同,倒不至於比較得出孰高孰低。


這裡就是農牧交錯(過渡)地帶,也有學者稱之為「核心邊疆」(趙現海《明代九邊長城軍鎮史——中國邊疆假說視野下的長城制度史研究》),大致沿400mm等降雨量線分布。這裡是游牧民族政權與中原政權的角逐地。400mm等降雨量線是影響疆域伸縮的地理基礎,既是中原王朝衰弱時守疆固土的底線,也是中原王朝強盛時新生疆土的增長點。(參見韓茂莉《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第三講或韓茂莉《歷史時期中國疆域伸縮的地理基礎》發表於《中國文化研究》2016年第2期)。

題主列出的第二張圖就已經在提示答案了,如果游牧民族實力強大佔據這一地區,就可以順著河谷地帶威脅關中地區,在先秦尤其兩漢時期這更是致命的。十六國時期赫連勃勃定都統萬城以及後來北魏攻佔統萬城,北宋將夏、綏、銀、宥(靖邊)、靜(米脂)五州割給西夏,明代延綏鎮由綏德遷至榆林並不斷修繕長城等也都是發生在這一地區的重要地緣性歷史事件。

史念海先生在《河山集》第四集里有篇文章《陝西北部的地理特點和在歷史上的軍事價值》對陝北軍事地理價值有比較詳細的論述。


1,榆林以前是軍事要地: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萬里長城第一台鎮北台,謝謝都在榆林,是以前蒙恬駐守過的地方
2,是古代民族交融的地方,民族之間貿易往來頻繁,我的家鄉有很多村莊,都以寨命名就是以前貿易往來的集市,
我覺得陝北榆林在以前的時候應該還是很重要的地方,可能後來經濟文化中心南移慢慢的廢棄了
我的一點愚見,見笑了


榆林自古就是邊關重鎮,蒙恬就駐紮綏德縣,現在城裡還有蒙恬墓。榆林城北鎮北台是明長城最大的烽火台,榆林城是九鎮之一。


推薦閱讀:

楚漢相爭時存不存在比較有影響力的第三方勢力或江湖幫派?
東漢末到三國時,兗徐交三州治所是怎樣變遷的?
中國最南端什麼時候改為立地暗沙而非曾母暗沙?
為何中國部分省會名改得「歷史感欠缺」?

TAG:地理 | 地緣政治 | 歷史地理學 | 秦漢史 | 先秦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