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什麼愛好可以讓你堅持一萬個小時?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萬小時定律」,想問問大家,你們都有什麼愛好是可以一直堅持下去的?無論是從小就開始的,或是人到中年才發現的,都來說說吧!~總是想培養自己能真的喜歡點兒什麼!第一次聽到一萬小時定律,是一位年長些的朋友告訴我的!!他喜歡吉他,由於工作生活原因,可能不一定能堅持一萬個小時,但這是他的愛好,並且也在堅持的去學習!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很多事情都是半途而廢,比如舞蹈!~看了一些知乎的朋友們,很多都是堅持畫畫。很羨慕他們能有自己的愛好!~趁我還年輕,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喜歡的事情,堅持一輩子!不期待這個愛好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成就或者報酬,只希望自己到老的時候,還能有激情去面對生活,也希望這個愛好能讓我更願意積極的面對孤單。
補充一下:我說的這種愛好是屬於技能性愛好…聽音樂、看書、看電視劇什麼的就不算了啊…希望大家能幫我找到可以讓我堅持下去的愛好…謝謝!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找到愛好,堅持了多久。其實很多愛好一談到堅持兩字就很難了,甚至在所謂的堅持過程中遺失掉了自己的愛好。所以,堅持下來也是要講究方法的。看過一本書-怎樣練習一萬小時 by 布爾費墨的日記,拿出來分享。
一、只在「學習區」練習
真正的練習不是為了完成運動量,練習的精髓是要持續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為層層嵌套的三個圓形區域:
最內一層是「舒適區」,是指我們已經學會的內容
最外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無法學會的技能
二者中間則是「學習區」。只有在學習區裡面練習,一個人才可能進步。
一旦已經學會了某個東西,就不應該繼續在上面花時間,應該立即轉入下一個難度。長期使用這種方法訓練必然事半功倍。
筆記:
1、學習區並不是說你要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專門學習,呵呵,我最開始還誤以為是每次在一個固定的環境才能慣性開始學習呢。
2、我們不需要在自己已經會了的事情上不斷的浪費時間,比如說我的工作重複性過強,創造性比例微小,那麼就應該大膽的去嘗試新的工作內容,直到學會之後,再開展下一個新循環。
3、能對自己不斷的提出更高要求,與自己對於生活回報的滿足並不違背。
二、 大量重複訓練
從不會到會,秘訣是重複。
使人害羞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觀點。
把不常見的高難度事件重複化的辦法正是MBA課程的精髓。在商學院里一個學生每周可能要面對20個真實發生過的商業案例,學生們首先自己研究怎麼決策,提出解決方案,最後老師給出實際的結果並作點評。學習商業決策的最好辦法不是觀察老闆每個月做兩次決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模擬的決策。
強調基礎訓練。
筆記:
模擬決策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因為一般情況下,人都會恐懼於如何能有機會參與更多的商業決策,現在方法來了,讓你模擬演習。
三、持續獲得有效的反饋。
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對他們而言,老師和教練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時的反饋。
最常見的辦法是三段論:演示一遍正確動作,表現一遍錯誤動作,再演示一遍正確動作。
獲得反饋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給自己當教練。高手工作的時候會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體的小目標,對自己的錯誤極其敏感,並不斷尋求改進。
筆記:
1、我很開心已經在追求自學能力的道路上走了一段路程了。
2、頭一次接觸三段論:原來是ABA的模式。
3、既然已經學習了如何當一名培訓師,那麼培訓自己自然是必備的技能了。每日都設立小目標,是一定要的。
四、精神高度集中。
刻意練習沒有「寓教於樂」這個概念。一般女球迷可能認為貝克漢姆那樣的球星很可愛,她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員能完成貝克漢姆的訓練強度,因為太苦了。
真正決定你水平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課,而是單獨練習:
- 最好的兩個組學生平均每周有24小時的單獨練習,而第三個組只有9小時。
- 他們都認為單獨練習是最困難也是最不好玩的活動。
- 最好的兩個組的學生利用上午的晚些時候和下午的早些時候單獨練習,這時候他們還很清醒;而第三個組利用下午的晚些時候單獨練習,這時候他們已經很困了。
- 最好的兩個組不僅僅練得多,而且睡眠也多。他們午睡也多。
那麼是什麼因素區分了前兩個組呢?是學生的歷史練習總時間。到18歲,最好的組中,學會平均總共練習了7410小時,而第二組是 5301小時,第三組 3420小時。第二組的人現在跟最好的組一樣努力,可是已經晚了。可見要想成為世界級高手,一定要儘早投入訓練,這就是為什麼天才音樂家都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苦練了。
筆記:
1、百鍊成鋼
2、提高水平的重要方式是:能從容獨處、自覺學習、在自己最清醒的時候去完成自己最喜歡、最需要做的事情
3、很遺憾,我曾經把自己最清醒的8年工作時間的至少5年都奉獻給了單位,2年浪費到網購,1年浪費在不知什麼地方了
4、關於儘早成功,我沒有做到,有些人在28歲左右就抓住了機會成為了作家、廣告創意人才、畫家等,與成功的很多重要因素都是切合的。沒有在28歲左右成功的人不要氣餒,按照規律努力下去,誰都會變得越來越幸運。
五、誰願意練習一萬小時?
看了鋼琴家朗朗的傳記之後,可能很多人會懷疑是否真的應該讓孩子接受這樣的苦練。實際上,頂級運動員都是窮人家的孩子。不練這一萬小時,一定成不了高手,但問題是考慮到機遇因素練了這一萬小時也未必成功。
這就是興趣的作用了。如果說有什麼成功因素是目前科學家無法用後天訓練解釋的,那就是興趣。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對某一領域感興趣。感興趣並不一定說明他能做好,就算不感興趣只要願意練,也能練成。興趣最大的作用是讓人願意在這個領域內苦練。
不論如何,刻意練習是個科學方法,值得我們把它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去。顯然我們平時中做的絕大多數事情都不符合刻意練習的特點,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沒能成為世界級高手。天才來自刻意練習。
筆記:
1、我願意聯繫1萬小時,這1萬小時的概念,我想只是學會一個技能最初級的標準,要想做的好付出的時間要更多
2、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遠遠走在我們前面,而我們除了著急就是著急,因為別人早早就開始行動了,積累的時間就是比你多,你生氣也沒用
3、經過簡單計算,如果按照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10小時來計算,1萬小時要用2.7年來實現;如果每天付出12小時,1萬小時只用2.2年來實現;換一種極端的時間統計方式:- 如果每天5點起床,5到9點,投入4小時
- 休息1小時,10到12點,投入2小時
- 休息2小時,2到6點,投入4小時
- 休息2小時,8到10點,投入2小時
那麼全天可以完成12小時,照此堅持2年零1個季度,就可以在某一領域作出一定成績,獲得相應的報酬、喜悅和榮耀?!
職場當中很多一萬小時的精英呀,基本都是行業頂尖,不信可以看看身邊那些牛人就門清了。
富人的「賺錢邏輯」,不懂的永遠是社會最底層.......河蟹速看......
100%
看的見的是事業成功,看不見的是你內心的一次一次的壯大!認真讀完全文會指引你找到月入10萬的方向!
其實能讀完的人只有1%。
這與成功概率類似,那些耐心細心,善於發現並運用資源的人更容易成功
100%
知乎上有個經典的問題——月入十萬,難嗎?自從進入2015年,很多人發現錢比以前難賺了,傳統行業更是哀鴻遍野,實際上是賺錢的邏輯變化了。
我現在身邊過得最不開心的朋友,是上學的時候成績最優秀的,現在又生活在國內的那一批。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大多成績優異,同學們心中的偶像。雖然今天他們依然領著高於同齡人的薪水,卻發現工作三年攢下來的錢依然不夠在北京買一個廁所。所以覺得世界對他們很不公平。
為什麼會這樣呢?
嚴肅的說,這是因為以中國目前畸形的經濟結構和大多企業的利潤構成,資產的泡沫程度要遠遠高於企業能為高素質技術人才支付的報酬。粗暴的講,傳統教育傳遞給學生的賺錢思路只是一場騙局,即把那幾張卷子上的題做對越多的將來就越有錢,可是,這和現實世界中財富的分配方式幾乎毫無關係啊,至少,和中國目前的國情完全不符。
人生的痛苦主要源自錯誤的期待,認清事物的運轉規律不會讓你立即獲得財富,但至少可以讓你迅速放棄愚蠢的幻想。
你渴望成為的那種有錢人,不是靠技能獲取一份高工資的人。現在的中國,進入了更高層次的「資本經濟」的時代!
如今世界上只有三種人!
第一,資源者。他們是資源的最直接擁有者,依靠出賣自己的資源生存,比如農民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能、作家靠寫作,還有老師律師等等。
第二,配置者。資源是誰的不重要,關鍵要有資源配置權。這類人依靠配置資源掙錢,從事資源的投入-整合-運營-產出工作,以企業家為主,創業者也屬於此類。
第三,資本家/投資人。他們離資源最遠,但是所有資源卻統統歸他們掌控,他們只躲在幕後玩操作遊戲。風險投資者就屬於此類人,比如孫正義投資馬雲,阿里巴巴上市使他大獲成功。資本家無國界,他們可以控制全球資源流向;可以通過金融體系支配大量別人的資產。
80%
你真正渴望成為的那種有錢人,不是超凡技能的人,而是尋找資源並整合資源的人,這就是學校和父母從來不曾告訴你的秘密,當然了他們之所以不告訴你,很可能是因為自己也沒這麼想過。
自我保護心理註定了窮人的宿命。
人類天生習慣的自我合理化心態決定了大多數人註定是窮人。
不信,可以看看你身邊多少人熱衷於分享 「蓋茨的的書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董事,是她給兒子促成了第一單大生意,巴菲特的書只會告訴你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但不會告訴你他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還原聚美優品陳歐履歷造假真相」,百度知道甚至有好幾個問題都在研究「馬化騰究竟是是不是富二代」。
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強烈的自我保護機制,它會不停地暗示你,只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才是最好的最合理的。
窮人的思維習慣是:他們做到了,是因為他們富二代/有關係/運氣好,我沒有這些,所以我做不到。如果我有這些條件,我也可以做到。富人的思維習慣是:他們做到了,我為什麼沒做到,我怎麼才能做到?
總結下來就是,窮人相信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是客觀條件所決定的,而富人相信這種差距的決定性因素是主觀能動性。
有錢人的思維是整合資源,而不是擁有現成的資源。
如果這篇文章你只能看一段,那就是這一段,沒準它就能改變個別人的人生軌跡。
富人:是想到某些事兒,目標定下了,並為之開始籌措資源。因為這樣的思維,沒什麼可以攔住他們做事,沒錢可以借,沒人可以請,不懂可以外包,限制可以規避,敵人可以和好,對手可以買通。
50%
而窮人呢?也不是甘心於一輩子領薪水的啊,他們只是在等機會,他們永遠在等機會。窮人總以為有錢人的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順水推舟得來的,所以要等著一切時機都成熟了,一切資源都獲取了,才能開始行動。
為什麼窮人等待的機會永遠不會到來?等你把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的時候,市場早已經被那些趁著一切並不明朗就衝進去的人瓜分乾淨了。真正的好機會,永遠都存在與未知中。
切記,老闆的實質是尋找資源,然後整合資源的人,並不是擁有現成資源的人。
現在看完文章的你所要知道的,所要做的是從資源者爬向投資者!
第一步,你要進行資本積累,你願意打工也好,願意自己做產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認為在創業了),先完成資本積累。這一步最重要,也是發揮大家的想像力和實力的時候了,擺地攤、開淘寶、做網站、做APP、炒股票、海外代購、開設計工作室、賣肉夾饃、給幼兒園攝影的,等等等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句話,這步就是出賣你的個人資源,就看你賣不賣的上價了,多學習吧,即使不為了文憑;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賣健康。
第二步、善用資源,用資源賺錢。怎麼用資源賺錢?問你們個問題你們就明白了。如果你家開了個小飯店,每個月能賺1萬,但是需要個廚師。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當廚師,飯店每月凈賺1萬;如果僱傭一個廚師,每月花8千,飯店凈賺2千。你怎麼選擇?
答案:雇一個廚師!這樣你只要能用每月一千利息的貸款,再盤下一個飯店,那個飯店也能凈賺一千了。(補充:這個飯店賺兩千,還利息一千,凈賺一千,數學不好的不要再給我留言了好不,知乎跟微博一個水平么)。而你,只需要這樣盤下100個飯店,每個月就能凈賺10萬,而你這時,卻在國外旅遊,成了第3種人。
所以,以後問自己怎麼成為第3種人,就是一句話:「不要自己炒菜,雇一個廚師」。如果能用資源去賺1塊錢,也比用出售自己的體力賺100塊錢更符合金融思維。
另外,聰明和資源,如果你只具有其中一點,記得,要找只有另一點的人去合作,他們也在等著你!
同時,再強調一點,如果你是個普通人,或者自認是個普通人,但是又有上進心,不如務實一點,腳踏實地的往前走:
20%
為什麼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只要他們畢業後專業對口,還是做的那點事,那麼他們就等於1天8小時都在練習。這2800小時,只需要1年多就填補了。可我們很多人,工作的內容並不是在練習技能,大部分是應對瑣碎的人和事,實際上,是在荒廢人生。
也許你會說,我是平凡人,我不想成為什麼家,只想安安分分過日子。那只是你的錯覺,時間在流逝,你每天重複重複再重複的那些行為,就是在塑造你,你不想成為什麼人,可是你註定會成為什麼人。
每天5個小時,如果你是用來看韓劇、翻手機、玩遊戲,那麼7年後,你會變成一個生活的旁觀者,你最擅長的就是如數家珍地說起別人的成功和失敗,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說的東西。給能耐心閱讀到此處的朋友一個能意外結實各領域高手的聚集地Q群二二五三三二七六八,驗證碼(暗號):一八!《我把一切告訴你》。
1%(你成功了!)
花1分鐘想一想,曾經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每天去做這件事。7年後,你會發現你已經可以靠這件事出去混飯吃了。
哪怕你喜歡逛街呢,你規定自己每天逛街3小時試試?可能一開始你覺得很高興,每天如此,你會發現無聊。再堅持下去,你就開始琢磨了,我逛街還能發現點什麼?還能搞出點什麼花樣?堅持下去,7年之後,你可能會成為時尚達人、形象設計專家、街拍攝影師、服裝買手……
生命中的下一個7年,下一個10000小時,你打算怎樣度過?
一無所有的人,如何才能一夜暴富?
什麼樣的人能做到年薪百萬?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掙到10萬塊,掙到100萬…
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農民出身,很想成功,是不是就會成功了?
你考慮這些對你來說為時尚早的問題,還不如好好打磨一下你自身。
未來不可以預知,未雨綢繆,結交高端人脈,提前布局......
吃喝睡。。。。。
你真正熱愛的東西會讓你不知不覺去做,根本談不上堅持兩個字好么。。。
數錢.
堅持10年以上的有中醫和太極,哇咔咔
對一萬小時定律沒有了解,同時也沒打算去了解,所以也沒有百*,請見諒個人的膚淺,下文僅以愛好作為切入點,結合個人的一些感受解答,有紕漏很正常,歡迎指正。
真正愛的只能靠自己去感受和發現,簡單提出覺得很炫或很有意思的往往難以持久。
愛好,簡單說是愛上一樣事物,而這種喜愛隨著個人的眼界(境界)的上升而越發容易被發現。可以簡單的說有眼界的人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喜愛,無論事物還是人,因為他們懂得自己需要什麼。而芸芸眾生更多的只是隨大流,終極一生也沒有所謂的愛好,僅是一時新鮮。
若題主真心想找到有意義的愛好,建議題主對生活有更多的觀察和思考,而不是簡單的依賴現成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沒有人可以給你怎麼去活的答案。鴻毛或泰山只是個人的選擇,旁人無法為你抉擇。
本人從大學期間接觸IT行業至今工作幾載,經歷了新奇到喜歡,大學四年幾乎沒有其他的娛樂盡於此。後來工作到對這個行業的迷惘,不知所蹤,不知自己的未來,到廣泛閱讀接觸開闊自己的視野,再到如今以IT為己業,縱使工作經歷起起伏伏依然深愛此業。或許這是題主所指的愛好,個人平時基本大部分時間在處理這些「工作」或「愛好」,至今恐怕早已超越1萬小時,仍然熱愛。
大學畢業後數年仍有同學經常列舉工作的各種無聊,各位試問為何沒有為自己所愛的事物去努力?
匆匆答覆,不知是否有用,也算是對個人的小結,總有益處。
踢足球,每周十小時以上,二十年了。
本周與朋友討論一個問題,怎麼樣子才能成為一名信息安全方面的專家。朋友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句「這很簡單,有一個定叫做一萬小時定律。說的就是只要你在這個行業里堅持鑽研一萬小時,解決你遇到過的問題並沉澱下來,差不多滿一萬小時那麼你就會發現你自然而然就成了專家。」後來我覺得這個說法有些意思,想要擴展多說幾句。
一萬個小時定律的首次提出是在格拉德威爾的《異數》這本書中。其中提到"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主要意思是要成為某個領域專家,需要10000小時。如果平攤算每天在一個感興趣的方向專研10小時,那麼大概就是需要3年時間的堅持就夠了。如果每天只花3個小時,那麼需要堅持10年。Anyway,看怎麼理解。
每個人最珍貴且又最公平的資源都是時間。不管你是國家領導人還是剛畢業小菜鳥,你都公平地只有24小時。時間又是很短暫的資源,在時間的賬本上很多人都還是腦袋糊塗沒有算清關於自己"時間去哪兒"的事實,以至於當大多數20多歲的人知道自己一生中只剩下不到720個月的時候會幡然醒悟,細思極恐。
知道並且理解了自己時間是有限之後,下一個需要搞清楚的兩個問題是「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以及「接下來要先做什麼」。大多數企業與個人在年初沒有規劃,周末是沒有周報,並且年末是沒有年度總結的。這就意味著他們搞不清楚今年比去年進步在哪裡,方向上對不對。無法衡量就沒法改進,這樣的公司和個人終會難逃「失敗」的結局。一旦局勢惡化,也就差不多會最先被淘汰掉。
現在很多"時間管理"理念教程,譬如"番茄時間法"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鼓勵人們在短時間內多做事情。但是實際上時間管理目的應該是幫助人們甄別哪些事情並沒有必要做的,可以想得更清楚一些,去平衡工作與生活。
文章的最後,想問一個讀者問題:「你是否清晰地思考清楚,你想成為什麼方面的專家?」
LOL,從S1一直玩到S4,每天都打3局左右,算算也有很久了
發獃 靜坐 看書 碼代碼 加起來
游泳。同理,自由泳腿蛙泳腿打夠一萬米,也能游得不錯。
睡覺和吃飯。
I"m a pig.淘寶發獃
打一種天上飛的人造的速度很快的東西???
。。。我室友說。。。這十七八年打飛機的時間差不多應該有10000小時。。。
不行。。得匿。。。
做愛
泡知乎
我去,愛好也算堅持的話,我愛好吃啊,愛好看電視啊,愛好玩遊戲啊…………愛好睡覺啊……
看美女~~~
吃美食~~~
追美劇~~~
游美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