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ha Hadid (扎哈)今天去世了,她曾經對你的建築學習有什麼影響?
女魔頭和蓋里是我的青春,大學作業一直分析蓋里的建築,因為蓋里和女魔頭我開始接觸gh,也許命中注定,現在做各種跨界,設計在我的觀點裡設計不再有門類,只是大小之分了,做過表皮,裝置,雕塑,傢具,工設,景觀,平面設計,cosplay道具(我還真用gh寫了一個cosplay道具的機械零件,可活動)還有我想做的一切
以上是藉助工具做著玩的,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貼出來了(而且都是手機拍的還帶濾鏡,深夜不想打開電腦希望諒解)也許平行世界的我踏踏實實做建築,畫cad,拉su,他們讓我不局限於建築圈,讓我做了許多想做的事,算下蓋里也快九十了,此時回想我的青春,也即將逝去
就像聽到喬布斯去世的那個早上,聽到扎哈去世的消息,我只是愣愣的呆坐,有點吃驚,有點恍惚,有點……
思緒就像一部留聲機,扎哈給我的一段段印象,緩緩的回放了起來,我變回了那個懵懂的學生,又變成了初出社會的建築師……
印象一:我擦,這是什麼圖?
第一次看見這麼……怎麼形容呢,像抽象畫,像電路板,除了一個叼字,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形容詞。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分析圖也可以是一幅畫。
印象二:這施工圖怎麼畫?
幾乎沒有一段直線的作品,這玩意怎麼定位,施工圖咋畫?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種叫參數化的工具,可以實現你交響樂般的暢想。
印象三:我那個去,你這樣做設計?
我聽說,扎哈是這麼做設計的的:把自己的絲襪隨手一扔,就看著這個隨機的結果開始勾草圖。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設計也可以這麼隨性。
這也第一次讓我意識到,參數化只是她實現夢想的工具,而不是出發點。
從那以後,每次看到她的作品,總會不自覺的聯想到她的啥啥……
印象四:太殘暴了!
還聽過一段八卦:某個扎哈事務所的小姑娘,在經過了一個通宵的奮戰之後,做了滿滿一地的模型,等待著大師的檢閱。
扎哈來了,一言不發,怒氣沖沖的把模型全部踩成碎片,在大家瞠目結舌中,走人。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對一個設計執著到一定程度,是可以如此殘暴的。
印象五:我們確實配不上你。
很遺憾,能親身感受扎哈作品的機會少之又少。
當終於有機會進入歌劇院時,我只能像畫石膏像素描時,看明暗關係一樣,眼睛眯成一條縫來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忽略那些吊頂上的裂縫,屋頂滲水造成的霉斑,和施工上的各種不精確。
我們確實沒準備好,扎哈的作品不是粗糙的施工配得上的。
這種施工水平才能配得上
印象六:太胖了!
第一次看她的照片就覺得,真的好胖啊~
不知不覺,又回到了2016年4月1日。
你,走了。
你帶給了我們太多的第一次。
就像王子帶走了公主,上帝帶走了扎哈。
願你在天堂安好……
歷時兩年的精心打磨,
我們推出了Aworld,
第一個屬於設計師的「Facebook」!
* 彈指間,老同學、老同事的作品一覽無餘。
* 從此上班、聊天,兩不誤。
* 以你為中心的私人俱樂部,邀請誰加入,作品跟誰分享,我的世界我做主。
來看看吧!
(將您的Email私信給我,稍後您將收到來自這個「世界」的邀請函。)
http://www.aworld24.com
謝邀。
首先,zaha不是我喜歡的建築師。
她的死亡,給我的感覺是這樣的:
雖然我不喜歡扎哈,但我好像已經習慣了有她存在的世界。操。這話是@大頭幫主說的,借用一下。(包括那個操)
高能預警:本文政治不正確。
其次,我很不爽。
她是一位偉大的建築師。
她的死亡,是一件非常悲痛的事情。
是這個世界,這個行業的慘重損失。
不是給傻逼自媒體用來消費眼球的!
不是給做不好設計被老師罵的人拿來當借口的!似乎她一死去,她的設計就變成了政治正確。
我們這些「只會做方盒子的人」就變成了傻逼。
似乎從功能角度出發,造價低,本土化,與周邊環境和諧這些統統成了反革命。
你們夠了。東京違約是因為造價,日本政府覺得寧可賠設計違約金也造不起那玩意,她一死去,立馬變成歧視女性這畫面風格是怎麼回事?
ps:此處無意為小鬼子洗地,東京違約是作為國家層面的道德缺失,這個缺失是政府經過衡量以後發現能省那些造價(而不是設計費)不要臉更划算,(當然你要非說日本人天生不要臉,我也是很資詞的!)zaha在國內所有項目(抱歉國外的本人確實沒看過)的細節品控都一塌糊塗,這鍋全都得歸在國內施工隊上,設計團隊一點責任都沒有?
最後:
扎嬸兒是神。
學扎嬸兒學不到位的,老老實實把方盒子做明白好嗎?就好像畢加索:
確實是這種風格使他成神。
然而人家十四歲就畫成這個水平了好嗎……最後強調一下
我雖不喜歡扎嬸兒,我依然認為她的設計是偉大的設計。
本文反對的,是生前沒有給她多少尊敬,然後拿她的死瘋狂消費的人。
以及畫虎不成反類犬,被人罵此時抬出她來哭委屈的。
至於畫虎就像虎的,不在此列。很喜歡的一張圖,剛好拿出來與各位共勉。
作為一個二十多個建築群的管理員,昨晚消息一出來,我的所有群就已經控制不住了。有悲傷,有起鬨,還有各種真假消息滿天飛。
所以我做出一個決定,把我的群全部設成了全體禁言。除了維持秩序,更多的還是出於對死亡的尊重吧。
有人為扎哈感到可惜,有人說天妒英才,但是我覺得對於一個建築師來說,能把最好的自己留給這個世界,而不會在晚年趨於平庸之時被人淡忘,未嘗不是一種榮耀。
早上我把全體禁言解開之後,大家也都恢復了平靜,以理性的思維來討論這件事,更多的還是繼續了往日的生活。我們作為剛剛進入建築學的新人,能夠做的就是繼續為這個行業注入活力,讓它可以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既然新老的交替無可避免,那麼我們應該帶著前輩的信念,勇敢的繼續前行。
今日我的公眾號也停更一天
R.I.P以下我有一些話,真的很想說出來。
昨晚開始很多人就來問我對於扎哈去世的看法,24小時過去了,我決定來說幾句。
扎哈從受人關注開始,身上就被貼上了很多標籤,但是我不想去評論她在建築上的成就。
她存在的最大的一個意義,那就是為女性建築師正名。
正如我前幾天的文章中所寫,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女性建築師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一定歧視,扎哈也不例外。
但是她的出現為很多的女性建築師帶來一絲曙光:「你看扎哈都成功了,我一定也可以堅持下去的」……
我不會為她的離去感到悲傷,但是一想到還有更多的女性建築師,無法發揮出她們的才華,甚至連就業都受到壓力的時候,我深深地感到悲哀。
我不知道扎哈的離去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但是我希望女性建築師不要放棄心中的夢想,我更希望這個行業可以公正地對待有才華的人。
有很多方式可以用來區分人,用性別,是最低端的一種手段。
當我們還在喊著人人平等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不平等的。真正的平等是我們根本沒有「人人平等」的概念,因為我們就是那樣做的。
當我們還在因為扎哈是第一個獲得普獎的女性建築師而為她感到驕傲時,這難道不是最大的諷刺么。
如果要我做出一個評價,我希望……
不要再讓偉大的女性建築師成為曇花一現了。
建築設計,計算機,傳媒與時尚,原本各自獨立的學科在她的影響下交織在一起。她用最直觀的方式模糊了建築設計與工業產品設計的邊界,她用最有力的語言撼動著禁錮至深的建築體系。她不是建築理論家,但她用她的實踐讓理論家們趨之若鶩為其修傳立言。她不妄為人師,但多少後生以出其門下為己鑲金鍍銀。甚至可以說,設計師的她的一生執著堅強,卻映射出設計圈的眾生相,逝去後亦然。
我還在期待她下一個作品,記得以前在跟一個在建築學院教書的哥哥聊天的時候,他曾抱怨過扎哈哈迪德。大意是說現在的低年級學生,被扎哈帶「壞」了,經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方案出來,還以總以扎哈作為擋箭牌與老師爭辯。
我本人也不是很喜歡扎哈的設計風格(我是卒姆托粉),但是我覺得這件事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很有意義。
扎哈哈迪德,在男權當道的建築界,她是女性大師;在規則幾何形建築還是主流的時候,她率先掀起了參數化革命;在當今連建築界都開始「政治正確」的潮流下,她依然我行我素,把建築當做藝術來玩。扎哈建築的存在,是如今人類社會發展集大成的結果,參數化、有經濟實力去追求藝術性,甚至包括各種新的施工技術,缺少一個,扎哈的建築都建不起來。是扎哈哈迪德給了無數年輕的建築學初學者們一個建築的夢想,無論我們在這條路上能否堅持下去,亦或者開始青睞於其他大師的思想,扎哈哈迪德,這位建築夢想的啟蒙導師,她對於建築學的貢獻,不是僅僅幾座誇張的建築就能體現的。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寫到這了,我想我們可以不用去談論扎哈建築的空間、造價、符不符合當地文脈這些東西了。她所帶給我們的,已經遠遠超脫於這些。
不知道若干年後,扎哈會以怎樣的面貌出現在建築史的書本中…
yy一下:《21世紀的建築——一部多樣與迷茫的歷史》,第一章,《21世紀頭二十年的建築探索》,第三小節,參數主義,扎哈?哈迪德,1950-2016。
R.I.P
雖然現在選擇了一條與建築完全不同的路,但不可否認,她讓我找到我所愛。上著課,一個朋友發信息跟自己說,滋味很難描述,想哭。
夜還是得熬,關鍵是別白熬。
四月二號了,其實內心一直期待著那是愚人節的玩笑,然而並沒有人告訴我那是假的。扎哈對我們這些建築學的小傢伙來說更大的意義莫過於精神上的叛逆。以前我就經常聽到「你看,人家扎哈就這麼做的,我也要這麼做」「老師說銳角空間不好用,怎麼扎哈的建築有銳角?哦,原來要體現緊張壓迫感」「曲線空間很好用啊,老師為啥都喜歡直的?」等等都是扎哈帶給我們的,我的犀牛參數化也是受到她的影響學的,雖然現在知道了參數化真正的含義,仍是非常感謝她帶給我的動力,我認識的一個妹子勵志要成為大師她也常說「諾,那不有扎哈呢么。」這種叛逆的精神支柱會一直支持我這種不想成為建築師的建築師勇敢前進的。
扎嬸給我學習建築最大的影響是發現建築師的運氣也很重要哪.......
其實和扎嬸類似的誇張難建的設計蠻多的,高迪無法見到心目中的聖家族,塔特林的第三國際紀念碑只有個模型,佈雷的牛頓紀念堂即便在現代看來也無法實現。因為技術的限制,扎嬸在2000年之前也只能做些小東西。但是在她有生之年趕上了建築建造技術的進步,扎嬸應該說是很幸福的吧。
如果能選擇另外一種生活,我選擇和扎哈一樣,為了理想的彼岸,驕傲的滅亡
昨晚驚悉扎哈去世,真的難以置信,特意翻牆谷歌確認後,一種說不出的可惜感。
作為一位學規劃的,大放闕詞的評論,可能會引起不滿,那也沒辦法了,我只想以此表達敬意。大學時代對我影響最深的就是扎哈和妹島兩位目前僅有的女性普利茲克獎建築師。
一位在建築造型上絕對是劃時代的存在,另一個是在體量感和空間上做到純粹。
相比之下,妹島,有密斯,白色派紐約五仁,等高峰在前,而扎哈之於現代建築那批人簡直歷史革命,與同時期蓋里,庫哈斯比,她的造型哲學更成熟,一以貫之。但之所以我選擇提扎哈和妹島,一個重要的原因,她們比之前輩和同期 ,最大的貢獻在於「體量的覺醒」。
也就是說,建築是一件空間的事。
在此之前,從現代派出現,許多建築其實只能稱為方案建築,建築的最初雛形來源於平面推敲,而後通過模型製作,剖面分析進行空間推演,這樣的結果就在於平立面,整體分離考慮,產生了備受詬病的方盒子。而扎哈這一批包括蓋里,庫哈斯,他們做的建築可以說是「雕塑建築」,像做雕塑一樣做建築。建築開始變得真正的整體和有機。
新的造型思維催生新的造型美學。這也是扎哈值得推崇的地方。平面構成的美學標準開始被突破,扎哈的拉伸z字動線的美學,平行四邊形簇形成的前後錯落,竟逐感,反重力處理,讓她的方案更具視覺衝擊,從此建築不再安靜。而美也不再需要邏輯解釋,直接直達本心,好像億萬年進化我們看一眼就知道這就是美。
學生時期,一開始大一傳統教育,讓我喜歡艾森曼二號住宅嚴謹的平面邏輯,直到第一次立體構成看到了維特拉消防站,加上恩師林曉蓉老師的鼓勵,第一次覺察建築原來是三維的本質,從而影響我的造型觀。
大學期間前前後後做了兩個扎哈的作品分析模型,一個消防站,一個停車場,認真去分析便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收穫感。
但我覺得她的作品可能內部空間展現能力會不足,所以說一開頭說扎哈和妹島,畢竟建築是形態和品質兼具的藝術。
扎哈造型能力已經成為傳奇,願天國安好。
她留給廣州的遺產——廣州大劇院。
拉升了珠江新城CBD的逼格
拉升了整個廣州現代建築的水準
拉升了我對現代劇院建築可塑性的認知
一位極品女漢子。她的一生應證了一句話:女人因為優秀而孤獨。她用才華征服世界,卻沒能獲得愛情。
給一個不那麼熱愛建築設計的人,堅持下去的理由...
建築師的圈子對老百姓來說太小了,一條扎哈去世的新聞底下評論十條有四條是設計院的,三條是效果圖打廣告的,一條是罵潘石屹的,一條是罵東京奧運會體育場的,最後一條是呼籲大家別加班的!
不做參數化設計 對她的作品也沒怎麼研究 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的建築成就與對建築獨特的理解。 對於她的去世 我只想說 以後不熬夜不熬夜不熬夜不熬夜 生命面前 成績算個P 還有就是 以後養了女兒 要學建築就打斷腿 真的
去yale被扎嬸踩模型一直是我的夢想
雖然最後沒有進yale, 扎嬸也過世了,但還是非常感謝這位給了我很多力量的參數化之神
推薦閱讀:
※想申請建築系本科,應該如何準備作品集?
※想申請出國讀建築碩士,感覺凱諾主要是幫助作品集,築人似乎會幫忙申請,好糾結選哪家比較好?求建議!感謝?
※建築學生應該怎麼去研究建築細部呢?
TAG:建築師 | 建築 | 建築設計 | 扎哈·哈迪德ZahaHadid | 建築聯盟學院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