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傳基老師的去世會給中國電影理論的發展帶來什麼損失?
https://baijiahao.baidu.com/po/feed/share?wfr=spiderfor=pccontext=%7B%22sourceFrom%22%3A%22bjh%22%2C%22nid%22%3A%22news_3293072228366848521%22%7D
我自然不敢亂講周傳基老師對中國電影理論發展的影響意義,對我的意義是很具體,影響很大的。。。
其實,對於周老師電影行業以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價值。。。
即使電影行業內,年輕一代電影學生對他估計也是全然陌生的。。。
但他的人格魅力,是可以跨越時空的。。。
「講真話」這是看他的文字,聽他的網路課,包括跟他通電話,我最大的感受。。。
他對電影的認知和觀點,是振聾發聵般的,我並不是說他個人學術觀點多麼偉大正確,相反,他的很多言論極具爭議。。。
但學術層面上,他恰恰最清楚在那個年代,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激發更多人的思考,對學術的理解開啟更多思考的角度。。。
為什麼說周傳基對我很重要?
他應該是我整個電影專業本科四年雖未謀面卻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位老師(研究生階段當然就是我的導師了,基本只有這兩位深切地系統地影響了我對電影的認知)。。。
我1998年剛剛入校入去泡圖書館,在教材科偶然發現了一本A4大小的油印很薄的一個冊子,是周傳基老師根據當時的國外研究資料自己編譯的,名叫《商業電影的生意經》,這絕對是我了解主流娛樂電影和電影製片人思維和工作的最重要的一本啟蒙讀物。。。
封面好多年前搬家時爛掉了,我撕掉扔了,快二十年了,這本油印冊子我保存的很仔細
我非常慶幸的在我剛剛進入電影學院就看到這個很薄的冊子,我那時就跟很多同學推薦,翻來覆去看,成為泡圖書館的重要線索。。。
現在這本冊子一直被我收藏好,可以隨手拿出來找到它,現在各種長篇論著商業娛樂電影的文本,不如當年周傳基老師自己編譯的一個小冊子說的清晰明白。。。
同時當年我管理系專業就是製片發行,本來三年級才會了解到的專業課內容,其實一年級通過周傳基老師這本小冊子,自己很快通過圖書館都搞定了。真到了三年級,我基本不在學校,都去拍戲了。。。
看看開頭幾頁的內容:
所以在1998年我還很懵懂,可以說是一路懵進了電影學院,我唯一能考進來的專業(管理系,製片發行方向,開學後很久有次偶然我看到入學成績單,我專業成績和高考成績在我們班都是名列前茅,還不錯唉),在我對電影創作和電影產業一無所知時,這個小冊子直接讓我直觀地明白了「電影製片人」到底是幹啥的。。。
看完,我才明白,我懵進來的這個系的專業方向很牛嘛,你以為是當老闆,其實是另一種商業意識下的藝術創作設計或者藝術商業雙重意識的組合,這個難度相當高呀。。。(當然導演編劇等創作環節同樣非常難)
可以說,因為周傳基,我最快的直觀系統地明白了「製片人」這三個字的字面意義。。。
至於實踐,那是很多年之後的事情。。。
我曾回答過一個關於童年夢想的話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42677/answer/15878057
我初一時手寫過一個清單,未來長大要做的事情,其中一項是「成為一名電影欣賞家」。。。欣賞家。。。略囧。。。
看完周傳基老師的這個冊子後沒多久,我再次翻出那張紙,在上面做了唯一一次改動,就是把「欣賞家」劃掉,改成了「製片人」。。。
如下圖:
說周傳基老師,為我指明了專業方向,這個並不為過吧。。。
另外,這本小冊子本質是聊好萊塢主流電影產業史,也是因為這本小冊子,讓我對好萊塢發展歷史產生濃厚興趣,我曾經連續兩年報考外國電影史歐美方向(第一次很奇葩事件導致我沒考上),並且考上研一剛開學距離畢業論文開題還很遠,我就跟鍾大豐導師交流,我說論文我想寫「派拉蒙案例」,然後就這麼定了。。。
所以,也可以說周傳基老師為我專業興趣和最後研究生的專業研究方向,也打下了基礎。。。
我考研究生那兩年,他已經南下講學,開辦學校,繼續從事年輕人電影教育工作,還開辦了網站。。。
我偶爾跟他通個電話,就是問候下他身體的情況,我覺得他並不知道我是誰,我覺得這個也不重要,我就是表達下問候。。。
後來我在他的教學網站,把一些我認為值得保留的文章都拷貝,分類,然後列印裝訂成冊。。。
這些都是我自己抽空興趣讀過的內容,我覺得值得保留下來。。。
很多次搬家,這一捆列印稿一直和那本油印冊子一直跟著我。。。雖然我從未見過周傳基老師本人。。。
我當然熱愛電影學院,但有時我也恨他,所以我不能選擇留校全職任教,只是每年一兩次回青島分校講課。。。
既愛又恨,對自己待了七年的學校,感情當然是複雜的。。。
將近十年前就讀過周傳基和院長張會軍的幾次通信,那次真是切身覺得我的學生時代過去了,那是我最後一次媒體上看到關於周傳基老師的的消息。。。
http://t.cn/R6EZbhN
也是那一年,在我考進電影學院整整十年後,我終於開始啟動製作自己作為「製片人」的第一部主流商業電影。。。才算完成了初一小男孩時候寫下的一個小小願望,而那個願望從模糊到清晰,就是因為周傳基老師。。。
我從心裡感謝這位並未見過的老師。。。晚上看到周傳基老師去世的消息,心中一陣難過,但環顧四周只有不了解周老師的家人,北影的朋友大都在國內,只有自己一個人可以在睡覺前坐床邊發會兒呆,默默哀悼一下周老爺子,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傳播電影基礎知識和創作態度,是周傳基的主要工作。被逐出北影以後,周老爺子通過DVD和論壇繼續自己電影小學教員的工作,繼續激烈批判中國電影教育中存在的「電影是綜合藝術」本體論,以及視覺殘留說等明顯落後於當代電影理論的東西。雖然現在體制內很多老師對周老師是七分尊敬,三分批判的態度,但這也是有其原因的,周老師主業是搞電影聲音研究,其教學教學思想有很多局限性。
周老師對於我,以及大部分電影小學生來說,他向我們打開了一扇電影批判思維的窗戶,並提供了方法,雖然我現在對他很多對於電影本體論的看法抱質疑態度,但不可否認,學生在面對浩瀚的電影理論和學習路徑的時候,周傳基老師是個很好的領路人,他告訴我,為什麼電影是一門必須嚴肅對待的藝術。
要說損失,我們損失了一位電影好教員。
我是第二天早上一早接到通知的,一周前還在通話,周老身體很好,一切正常,是在睡夢中離開,我覺得很欣慰他沒有受到太多的痛苦。他的成就時無價的,他帶出來的學生也無數,包括我們這年輕一代,有緣結識並稱為他的門下弟子,得到的不僅僅是電影界的技術知識,還有就是對於生活的態度,那種對一件事物堅持的態度,周老的一生奉獻在電影上,為中國電影貢獻無數,也與世界電影搭建了很好的橋樑。所以我相信,當他離開那一刻開始,電影依然會不斷地發展,只要我們這些學生不斷通過實踐去證明電影本體,我相信,好東西,一定會繼續傳承下去。好知識值得一直研究下去,只要我們用心去做,一切都會有好的結果,周老一直相信這一點。
周老師是一位把自己所有精力奉獻給電影教育事業的好老師,他對電影的虔誠感動了很多人,就奉獻精神而言,他是滿分。
至於(中國的)電影理論……周老師並不完全算是搞電影理論的,他只是提出了自己對電影藝術的諸多觀點,每一位電影教師不論觀點對錯,都會有自己的觀點,但有觀點不等於搞理論,這是兩碼事,這道題問的方向有問題。
個人拙見,歡迎指教
周傳基對於中國電影理論的突出貢獻主要還是在創作部分,他本人是不太看重現代電影理論的。真正值得被學習,被運用的是他獨特的教學方法。然而一個悖論在於,他的教學方法恰恰印證了電影中其他藝術的存在和重要性,與他一生都在駁斥的電影綜合論是同向的。註冊:
周傳基先生的理論不會因為他的離開而有所損失,他教授和傳授的電影理論核心目的主要就是讓從事和有志於從事電影製作行業的人們樹立正確的電影製作觀念,一種建立在電影思維(視聽思維)上的觀念,不僅不是所謂的「一家之言」,更多是基於全球範圍內現代電影製作主流理論針對國內當代現狀所做的加強版。無論「似動現象」、「視聽效應」、「視聽感知經驗」等心理學層面的電影範疇,還是光/聲/時/空四大元素的本體強調,都是先生舶來之後加以重視的非原創基本功。與其稱之為理論家,不如形容為一個電影教育者更為恰當,所以普通影迷或普通老百姓不知曉他或他的貢獻再正常不過。吃瓜就好了,種瓜的是誰本來就不重要。
周老幾十年不斷地在各種不同的土壤結構進行播種,教學方法也隨之不斷改進、完善。他時常令人覺得偏激或憤怒的言論往往源於在和惡劣的土壤環境做鬥爭,當然任何一個族群、國家都會有某些行業的鹽鹼地,好在中國的土地元素並非極端貧瘠,種子落在合適的土壤,自然會生根發芽。人類的歷史本就是在不斷試錯中前行的,有障礙反而是自然規律。欣慰的是,周老這位播種者一直都在主動的進步,主動的成長,從不做畝產萬斤的奢夢。
登錄:
電影是個年輕的事物,整個歷史不過一百多年,而作為電影藝術的歷史則更要短些。在短短的百餘年間,技術突飛猛進,幾經變革,藝術大師理論大師層出不窮,大多互不交集卻有著微妙的相互影響。老爺子早年為中國電影界翻譯了大量西方電影的書籍、劇本、理論文章等,用清晰的思辨發現總結出中國電影不同時期的創作問題,算是博百家之長,吸收各種大師之精髓,用點滴的實踐積累出自己的教學體系和實踐理論。老爺子卻從不認為自己是大師,也一向鄙視以大師自居的人,他只是默默播種。他始終期許有朝一日,中國也能有自己的電影自信,這種自信不能只靠零星的作品劃破天際,而是能像大家談起巴西足球的華麗勁兒、德國足球的堅韌勁兒、阿根廷足球的奔放勁兒那樣,民族氣質和作品風格能渾然一體。
當一個播種者卻時常飽受爭議的時候,作為同樣應該保持清醒頭腦的電影從業人員,第一感受不應該是站隊問題,那種只有「是」與「否」、「對」與「錯」、「輸」與「贏」的二元論思維用在競技體育中尚且勉強說得過去,但用作可以和「創作」二字掛鉤本就爭議滿滿的「電影」(藝術電影、商業電影、宣傳性質電影、實驗電影……)上未免明顯狹隘,貽笑大方。不僅中國,世界範圍內,大凡在大眾或小眾上有著相當影響力,不管縱向橫向哪個維度上的人物,幾無例外都伴隨著這樣那樣的爭議。諸子百家時期,百花齊放,人人都在播種,且各個旗幟鮮明,偶爾也少不了互相擠兌,好聽講就是爭芳鬥豔,其實是好事,說明土壤是肥沃的,環境是寬容的。這樣看來,應該覺得惋惜的不是周傳基的離去,而是像周傳基這樣的人確實越來越少了。
慶幸的是,老周播撒了很多的種子,甚至還藉助互聯網進行類似蒲公英式的空中傳播,可以預見,一切的發芽、成長一直在默默進行。縱然人類的共性認知往往是吃到可口的結果才會肯定某種植物的價值,就像不查出肺癌永遠不能深刻理解抽煙的危害一樣,但是種子的力是無法阻擋的。
身為播種者,周傳基老人長期顯得孤單,在和惡劣土壤的博弈中甚至獲得堂吉訶德的戲稱,這種戲稱早已變成老人一種樂觀的自嘲,甚至早早兒就把自己的葬禮拍完了。隨著時間的演進,星星點點的播種者也出現了。即便不能全然複製老人的淵博學識(不斷精進的真才實學)和昂揚鬥志(時代錘鍊中的頑強傲骨),卻也至少可以做好一個耕耘者,從容面對這片土壤的耕耘者。
想想也對,沒有哪個播種者會覺得自己死去,他為之傾注心力的土地會有所損失,因為種子早已生根。沒有哪個播種者會認為,未來有一天吃到可口果實的人們會理所當然地想起自己,因為他的使命就是培育。人類本就是健忘的物種,更何況教育這樣的百年大業,揠苗助長當然等同於急功近利。
激活:
如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那麼周先生的使命,已然漂亮地完成。日月星辰讓之休息,也算一種時間流逝的美妙犒賞。舉個不恰當但殊途同歸的例子,後來的畢加索鮮花美女無數,甚至第一個親眼看見自己的畫作進入盧浮宮……可是曾經的梵高去世,並沒有給當時的繪畫界帶來什麼損失,好種子的未來照常茁壯生長……
是一個互聯網的老師,很開放。
總是和別人不同。
免費的老師,我覺得很多東西我都沒學過,碰見他,才開始學習解釋電影。以前是不知道這種方法的。
大約碰不到他 ,會一直稀里糊塗就看電影吧。
猛地一眼看成了 周傳雄……
周老師也不是科班出身專門學電影的,看過《周傳基講電影》他講的蠻好的,是電影愛好者的入門教程。他的理論沒看過。
作為行外人,恕我直言,作為老師,他最大的願望應該是他什麼都沒帶走,如果有,你們還是別管人家叫老師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薛之謙?
※如何評價曹操北征三郡烏丸?
※怎樣看待全職獵人奇犽提出的與小傑分道揚鑣?
※如何看待電影《空天獵》豆瓣4.8,IMBD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