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金日磾?

漢武帝劉徹任命的輔政大臣,分別是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但金日磾去世過早,上官桀謀反,霍光死後家族被滅,後兩人下場都很凄慘。

王夫之在《讀通鑒論》里對金日磾評價甚高:金日磾,降夷也,而可為大臣,德威勝也。武帝遺詔封日磾及霍光、上官桀為列侯,日磾不受封,光亦不敢受。日磾病垂死,而後強以印綬加其身。日磾不死,光且憚之,況桀乎?桀之逆,日磾亡而光受其欺也。霍光妻子之驕縱,至弒後謀逆以亡其家,無日磾鎮撫之也。光之不終,於受封見之矣。日磾沒,而光施施自得,拜侯封而若不及,早已食上官桀之餌,而為其所狎。利一時之榮寵,喪其族於十年之後,『厲熏心』,鮮不亡矣。光之咎,非但不學無術也;利賴之情淺,雖有憸人與其煽妻逆子,惡得而乘之?若日磾者,又豈嘗學而有他術哉。

金日磾的政治能力有這麼高嗎?有沒有誇大的嫌疑?


人吶,就都不知道,自己就不可以預料。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我絕對不知道,我作為一個匈奴的休屠王子,怎麼把我選到長安去了,
所以劉徹同志同我講話,說「朝廷都決定了,你來當顧命大臣」,我說另請高明吧。我實在我也不是謙虛。
但是呢,劉徹同志講「朝廷已經研究決定了」,
所以後來我就念了兩首詩,叫「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所以我就當了顧命大臣。

————————————————分割線


好了,金作為一個沒有根基的人。他只能聽皇家的話,維護皇帝的利益。輔政大臣里,唯有他是最忠誠的。其他人各有算盤

要說歷史上有沒有形象接近的人。可能本朝的華國鋒,秦國的商鞅等一票客卿,馬其頓的優美尼斯和他差不多。

其共同特點是,興衰榮辱全憑君主信任,唯有忠實維護主君利益。主君一旦去世很容易就跟著完蛋


金日磾可以做雄主的爪牙鷹犬,卻做不了幼主的輔國棟樑。這支休屠王的血脈之所以能傳承下去,關鍵還是因為他死得是時候。

金日磾有人格魅力,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又不結黨營私,連軍權都沒有,做個強勢君主下面的忠臣再好不過。然而,這樣的人如果輔佐幼主的話,一般都不能善終。你不想結黨專權,但是別人想啊!這麼個道德模範擋著別人走向人生巔峰的大路卻沒有相應的黨羽勢力撐腰,身死族滅不好說,但是被邊緣化是遲早的事兒。

除 非 死 得 早

比如金日磾。

試想,如果金日磾活到了昭帝駕崩,昌邑王劉賀和霍光不對付的時候,他幾乎肯定會站在劉賀的立場上奮力阻止霍光的政變,就像之前他挫敗莽何羅的叛亂一樣。這種情況下,霍光又豈能讓他善終?就算沒有合理合法的理由,霍家還有很多下三路的手段呢——不信你問問宣帝的許皇后是怎麼死的?

「私使乳醫淳于衍行毒藥殺許後」

終究是草原來的直爽漢子,手裡沒有兵權的話又怎能玩得起漢家的宮廷鬥爭。

不信你看,同樣是匈奴王子、道德模範,劉淵的事業就大不相同咯~

-


貢獻了歷代三國志遊戲中最具挑戰的角色——

統武智政魅無一項及格,卻因為血統的緣故經常會有一些騎兵特技,爆笑啊。
而且手下都是弱雞。
開頭搜尋人才要是搜出來個劉巴,運氣好登用了,就能登用沙摩柯,還能一戰。
否則……
讀檔吧。


金日婢的角色就是香港黑社會題材電影中的前輩閑置大佬,人畜無害,關鍵時刻一句:我來說句公道話,能夠幫主角再推上一馬。

一個外族人,僅僅因為先帝的提拔,沒有顯赫家族支撐,也沒有嫡系班底根基,本身又低調從事,這樣的好人誰會拿他下手,能活下去很自然。


關於金日磾的記載,現存史料基本就在《漢書》。

政治能力,按照目前的說法,主要有:政治意識敏銳、政治態度鮮明、政治定力堅強、政治操守堅定、政治擔當果敢、政治考驗合格。

在《漢書》中對此,實際都有提及,而金日磾恰恰也是因為這些表現,才被漢武帝看中,進而重用。

1.政治意識敏銳、政治態度鮮明。在漢武帝時期,最大的政治就是維護漢武帝,擁護漢武帝。金日磾表現出來的實例:其一,身為奴隸,經過皇帝身邊的時候,沒有東張西望,謹守本分。在他身邊幾十人的陪襯下,顯得格外突出。加上金日磾本人身材高大,容貌突出,漢武帝一下子就對他有了興趣,並在隨後考察金日磾的本職工作養馬後,發現這個人平時表現也很好,所以就從奴隸中一步步被提拔為了近臣。這件事,可以對比後來乾隆提拔和珅,從帝王心理來說,其實很相似。而在後來的殺子、擒獲刺殺漢武帝的叛臣中,他的效忠態度是極為堅定的。而外國人的身份,給他帶來的更是一種特殊的保證。他是最不可能謀反的臣子。與其他人也沒有任何利益瓜葛。

2.未嘗有過失。這是史書中對漢武帝為什麼親近重用他的解釋。而這個評語的時間則是延續在金日磾的一生當中。事實上,漢武帝晚期重用的大臣,基本上都是如此,不犯錯就是最大的功績,而像漢武帝早期那種廣納賢才的雄心壯志已經消失了。在武帝末期,實際上朝野都陷入一種人人自危的恐懼中,而後來的巫蠱案,只是這一氣氛的突出表現。所以,能夠不犯錯,能夠在漢武面前無過失,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3.政治操守。漢武帝是精明的君主,到晚年更為多疑,這時候金日磾在品德上有三件事獲得信任:一是前面說的殺子;二是擒獲叛臣莽何羅;三是思念母親,感懷母恩這件事(這件事很重要)。

4.政治上擔當果敢。這件事基本上就是表現在擒拿莽何羅上,如果不是漢武帝制止,他很可能在這件事上,就和刺客同歸於盡了。當時他的表現,明顯有智慧,能豁得出去。

5.這些事情最終讓他在漢武帝的面前獲得了「認證」。必須注意,在漢武帝末年這段時間裡,所有的朝臣,他們最大的功績已經不是戰爭勝負,而是獲得漢武帝的信任。得到漢武帝的信任,讓他心安就是最大的政治。很明顯,做的最好的就是後來的受命四大臣。

——————————————————

再說王夫之的評點是否準確。必須承認歷史本身是偶然性下的必然,任何一個元素的變化,都可能導致歷史事件的勝負翻轉,如果這一事件是陰謀,那就更有可能。所以,不能說金日磾在,一切都會不同。但毫無疑問,在顧命大臣都在的時候,不會出現皇帝和霍光說,封侯只是我們兩個的事情。而權力的平衡,也必然讓權力各方會注意妥協,具有底線。上官桀的最大問題是,他選擇了另立藩王,這件事讓他很難成功,在漢武的推恩令後,諸侯國已經很難擁有漢武之前那種左右朝政的武力。這就讓上官桀喪失了最大的勸慰爭奪權:昭帝。同樣,後來霍家被滿門屠滅,也正是宣帝已經站在霍家的反面上。

金日磾的震懾力,不在於軍事,而在於其影響力。第一,他是同級別的輔政大臣,而且僅在霍光之後,霍光受到武帝任命,第一個想法是讓給金日磾,可見他在武帝心中的地位和在其他人眼中的地位;第二,他的品格道德,這一點同樣得到朝野的重視,要看到在政治鬥爭中,不是完全依賴武力,道德影響同樣重要;第三,對於王夫之所說的上官、霍家族沒,我認為,如果金日磾在,確有很大可能改變這一後果。但輔政大臣間的鬥爭不可避免,只是會不那麼殘酷,更加和緩。同理,霍家也很有可能減少那些飛揚跋扈的行為,從而降低之後被滅族的後果,但對於權臣來說,基本上都會受到反噬,只是或輕或重而已。王夫之說的是可能和影響,是說上官、霍兩人會被制約,而不是說金日磾能夠成為霍光一樣的獨權者。歷史上都是如此,越是專權,其鬥爭就會越慘烈,越突破下限。

金日磾還有一些其他事迹,雖然都不是什麼豐功偉績,但都可以看出金日磾不是傻,是有修養,有大智慧的人。金氏後來可是延續了好幾代的富貴。


金日磾本人是有漢室血統的匈奴人,按其所述,其母是遠嫁匈奴冒充公主的宮人,其母家世已不可考。
由於其被俘虜前,內心就對漢族有親近感,所以,俘虜後,並沒有激烈的對抗,而且加上漢朝當時正是最強盛之日,衛青、霍去病遠征漠北,將匈奴本部逐出了原本生活的草原,甚至直接遠逃而走向了歐洲大陸。
所以,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其內心所受到的衝擊可想而知,就如同上世紀很多人願意留在美國的原因相似。
在匈奴期間,他就是個不得志的匈奴王子,不可能成為單于,卻又時時被牽扯到單于大位的競爭中,因此就形成了謹小慎微的行事作風。
由於其對漢武帝的崇拜和影響,加上沒有任何背景可以依靠,他更加謹慎小心,這對於他獲得武帝的信任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武帝本身就反對外戚專權,所以,提拔他是屬於沒有多少背景和出身的人,桑弘羊屬於商人世家,完全沒有地位的,上官桀不了解,後來算是外戚,而霍光則是鐵定的外戚,其平衡意識和去宗族的目的在這四個輔政大臣的安排中很強烈。
在這四個人中,金日磾是一個很強的制衡角色的人物。


在史書中,能活的很好地傢伙,我一般不介意對他們的人生智慧進行過度解讀,無法通過行為推斷其目的,那就只能由結果去反推他們的行為和動機了。。。

雖然答非所問,但以上。。。


名字三個字兩個讀錯。。。


金日磾是投降大漢的異族王子,是劉徹身邊忠厚謹慎的護衛,因會養馬而被擢升,因非禮勿視而受到信任,因破壞馬何羅的刺殺而封侯。他謹慎到什麼程度,自己兒子雖然跟劉徹親密,但有一次跟宮女說笑被他看到,回家直接殺了自己的兒子。
從史料記載,他沒有什麼政治才能。
王夫之認為要是金日磾活著,霍光就不會受上官欺負,也不會膨脹到滅族。
但這麼謹慎的異族人,不可能有什麼力量來震懾霍光和上官。
上官跟霍光關係很好,還是親家。上官想把幾歲大的孫女,也就是霍光的外孫女,嫁給小皇帝當皇后。被霍光否決。二人由此開始決裂,後來上官聯合撫養小皇帝的姐姐、外封的諸侯和桑弘羊一起要扳倒霍光,最終失敗,族滅。
霍光的政治外交才能不算優秀,但確實忠心耿耿也會用人,劉徹沒看錯人。但即使這樣,依然被王夫之鄙視,不清楚老王的標準到底如何。
建議題主看柏楊的白話版通鑒,總會有原來如此的感悟。跟原文對照著一起看更有意思。聽說胡三省注釋的版本也備受推崇。
王夫之是一代思想家,但評論中表述的觀念確實狹隘酸刻,不建議吸收。


別的不太清楚,只知道我姓叢,大家都說我是他的後人。


看了中國成語大會,原來讀作金日(mi)磾!主持人也讀成日了,然後蒼老師給糾正過來了……


推薦閱讀:

《資治通鑒》怎麼閱讀比較有效?
資治通鑒每卷首行紀年和註解中的注音問題?
趙國沙丘宮亂中,趙武靈王被困3個月活活餓死合理嗎?
資治通鑒中的各種預言是怎麼做到這麼精確的?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西漢 | 資治通鑒書籍 | 漢書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