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越缺愛越沒人愛的女生越沒有人愛?


有個詞叫投射性認同。一個缺愛的人,會預感自己缺愛,擔心自己缺愛,就會表現得很容易缺愛,別人看到你表現的那麼不相信自己會被愛的樣子,就會「認同」你的想法,讓你保持缺愛。

這個認同的內容大概是:她好像覺得自己不會在戀愛關係里表現正常所以才這麼擔心,那麼我跟她談戀愛肯定會碰上那些倒霉的問題,我要小心點。她好像覺得自己不配被愛,她的想法一定有道理,我要小心點。

簡單來說,對於一個比較悲觀的人來說,相信什麼,不一定會出現。不相信什麼,卻往往會應驗。

缺愛的人在九型人格測試中,六號的分數往往偏高,容易懷疑一切。

缺愛的人會特別渴望在愛情中獲得愛,但是兩者是不同的。就像你描述的,你是一個一兩歲的心理狀態,是需要填補小時候的關愛。而你遇到的異性,沒有義務也幾乎不可能給你那種家長式的無條件關愛。

很多人都是在愛情中渴望彌補早年的親情,卻被這種難以實現的愛情再度傷害。

所以,最佳的方法當然是找心理諮詢師幫助。

安全感,在很小的時候是要靠父母給予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母親溫柔一推,讓孩子慢慢可以獨立得擁有安全感,這是很重要的「心理斷乳」過程。如果缺少這一步,安全感的建立就會有很大的難度。以錢為安全感,本質就是缺乏情感安全感。

缺愛,不止與父母如何對待自己有關,與父母之間是否相愛也有很大關係。父母的假性親密關係,會導致對孩子的愛,往往存在情感障礙。很多孩子說「父母很愛自己,物質上很能滿足自己,遷就自己,但是精神上的表達是非常貧瘠的」,就是因為父母自身的情感精神領域並不滿足。

缺愛的人遇到的問題遠不只是缺乏安全感。

馬斯洛曾說過,人必須客觀認識現實,在世界的浪潮里前行,才能放下幻想與偏執,成為更好的自己。

缺愛者的心理表現在下面幾段中有詳細敘述,但在戀愛中最常見的三種心理問題是:厭惡、恐懼、羞恥。厭惡與評價焦慮有關,恐懼與孤獨無助有關,羞恥與情感挫折有關。這些心理現象往往源於早年,重現於當下。

佛說煩惱即菩提,煩惱即能量。放下對他人的屠刀易,放下對自己的屠刀難,若能放下,立地成佛。

視他人面目可憎,視他人心生畏懼,視他人羞愧難當,皆因色相誘發心魔所致。心魔非秉性而生,而是創傷所致。

缺愛者在戀愛中渴望得到愛自己的人,而不是追求自己愛的人,是把自己擺在了被照顧者的位置上,在戀愛關係的最初,就是心理不平等的關係。

缺愛者,小時候缺少好好被愛的經歷,很多心理功能發展受限,集中體現在愛別人的能力和勇氣的喪失。

2016年6月27日更新。今天朋友圈看到來自某心理專家的一段話,「 孩子,不是你不夠好,父母只是無條件的恨你而已。真實的世界會遠遠比家庭溫暖,承認過去的真相,就有機會創造未來無數的可能。所有的苦難,且讓我承擔,且於我終結。」,看了以後我覺得很震驚,心理學界對父母斥責的無形火焰越燃越烈,越燒越猛;對自我的崇拜越演越勝,越唱越嗨,真是可怕!不得不說幾個觀點:1、沒有哪個父母會無條件恨孩子,那是否定哺乳動物特性的。只有可能是創傷重演、或者處境堪憂遷怒孩子。

2、創傷重演,也可以按傳統精分來說,叫強迫性重複,是父母通過讓別人受苦,好讓別人能體會自己曾經受過的苦,好讓別人能理解自己心裡為什麼痛苦過度,以至於防禦扭曲。

3、當父母創傷重演的時候,孩子確實是很無辜,因為非健康心理的成年人(包括心理諮詢師)都沒有能力去覺察和照顧到對方的潛在用意,孩子更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孩子會被傷害。

4、但是父母就算看起來是「有意傷害孩子」,這個「有意」也不是對孩子的恨,而是創傷的重演。

5、自我崇拜,會陷入不健康自戀,不必展開,很多諮詢師已然身在其中。

6、愛他人、也愛自己是心理治癒的終極衡量標準,恨他人、過度愛自己則不是。

2016年5月18日更新,清除了以往的更新記錄,經過長期的分析,與澳洲心理學界朋友們的長期探討,這次可以視為理論初步成型,相應的系統整合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名為思行聯結療法。簡單表述如下。缺愛心理:拒絕與眼前的人建立積極正面的聯結,而是與內心的幻想世界建立積極正面的聯結。

缺愛心理成因:當父母養育者讓自己非常失望的時候,情感開始隔離,但是日常生活卻仍然需要他們,而且不能表現出來非常厭惡他么。既需要對方,又厭惡對方,既要靠自己,又沒有能力靠自己。

缺愛心理有以下心理特徵:

  • 幻想。情感層面不願意承認眼前的事情是對方幫自己做好的,不想感恩對方,而是傾向於理解為是自己的內心想法促使事情實現了。

lithromantic性向:一個人沒有被你追到,存在於你的幻想中的時候,你會覺得非常親密情感非常濃烈;而一旦被你追到,從你的幻想拉回到現實之後,你會覺得非常討厭非常想跑開。

  • 偽裝。因為現實生活需要別人,所以偽裝成正常的社會人,迎合環境,關心別人的想法,但並不真的投入感情。
  • 善變。在不同場合,就變成不同的人,變化很大,因為都不是內心的自己,而是適應性的產物。
  • 隔離。「與他人之間好像有一層看不見的膜隔著」這種描述比較生動得描述出了隔離的狀態。如果在身邊的對方如果不說話也沒表情,就會覺得對方很可怕很冷漠,那是因為自己無法走進對方的心,與對方的心是隔離的。
  • 脆弱。沒有能力面對真正的困難,在接收基於現實能力的批評或者現實挫折的打擊的時候,會懷疑自己一無是處。這種自我否定感會進一步把自己往幻想的世界裡推,因為在那裡自己可以是完美的。
  • 羞愧。自己知道自己內心脆弱不堪,因而羞愧。真心對自己好的人,會覺得內疚難當,所以會排斥對方進一步走進。
  • 嫉妒。對有自主創造性的人非常嫉妒,也可能表現為不屑、討厭、不屑一顧、攻擊、敵對,但是內心是非常嫉妒。如果身邊的人比如異性情侶關注這樣的人,會表現出極端的憤怒和不安。
  • 掩飾。掩飾自己的問題,喜歡觀察他人評點他人,在他人身上找自己的問題,不敢暴露自己。比如需要得到諮詢幫助,但是不願真正按照程序付費諮詢,而是希望和諮詢師成為朋友關係,來間接獲得幫助。
  • 自戀。需要別人不斷吹捧自己,喜歡待在被吹捧的人群里。但是自己並不是真心投入,而是感覺像在演戲,內心根本看不起別人。
  • 膽怯。走出幻想,走進現實,就意味著幻想的世界消失了,一切都空了。所以年紀越大,越不敢這樣做。現實總是會對不切實際的幻想做出懲罰,但是即使被現實傷害得傷痕纍纍,也不敢直面現實。
  • 刺激。表面可能很文靜柔弱,但是內心對刺激性需求非常痴迷。包括酗酒、煙癮、狂歡、縱慾、施虐、受虐等。
  • 安撫。通過引誘別人來吹捧自己、臣服自己,獲得滿足感、成就感,用以安撫自己的內心空虛。
  • 抑鬱。採用刺激的方法失效或疲倦的時候,或者被「發自內心活得很幸福」的他人映襯自己幻想世界的虛弱的時候,就會陷入抑鬱、自我否定、沒有動力。
  • 失控。面對自戀幻想被打破的時候,一些幼稚的不合場景的言行可能會發生,目的往往是想操縱別人認同自己幻想的世界。比如在戀愛關係里,稍稍發現對方不被自己吸引了,就會有強烈的失控感。
  • 社交恐懼。缺愛者大都訴說自己在高中以前或者包括大學時光,都一心學習,人際關係也不錯,但是進入複雜的宿舍生活或者社會社交圈,面對社交需求和擇偶需求時,就變得非常糟糕。往往是因為之前專註於書本,可以給自己逃避社交一個很好的理由,而真正面對社交需求和擇偶需求的時候,厭惡與依賴的衝突就無法避免得呈現出來了。
  • 愛情悲劇。對缺愛者而言,如果自己不成長,對方再好,自己都不會滿足,生生把對方逼走。開始可能有非常美好的一段經歷,不久兩個人都帶著美好的回憶和深深的疲憊而分開了。另一種愛情悲劇,是對愛情本身的放棄,由於對愛的無能,對分離的恐懼,導致他(她)去反覆追尋的對象本身就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人,比如已婚人士;或者根本不愛的人。這讓他(她)避開對真愛能力缺失的羞愧、焦慮和自我否定,從而有一種奇妙的安全感。

    反思傳統治療:傳統治療尤其是傳統精神分析治療、靈修,往往是在助長幻想,甚至是在同時滿足諮詢師自己的幻想。每次聽到數百次甚至上千次的治療都沒有什麼效果的時候,我覺得諮詢師和來訪者可能犯了一些基本錯誤,讓他們都非常陶醉於這種與現實脫軌的咨訪關係裡面。真正有效的治療不用很多次。

反思傳統勸戒:過分強調」自我接納「的傳統治療,可能讓你沉溺於幻想;過分強調」尊重現實「的長輩勸戒,則會讓你失去內在的能量。內心的幻想、想像並不是沒有價值,而是失去了與現實的正確聯結,要完成這種聯結,是一個將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封閉內心與現實他人通過某種內在動力完美結合的難題。

以下資料,通過實驗證明兒童早期依戀類型具有穩定性,也就是說非安全型的兒童,在成年後也會持續表現出迴避、抵抗、紊亂傾向,也就是所謂的缺愛特徵。

MaryAinsworth和她的同事發展了一個著名的方法「陌生人情境」將幼兒和學步期兒童分為四類。

  • 安全型|安全型兒童才在主要養育者在場時很樂意進行探索活動,會因出現陌生人而產生焦慮,當主要照顧者離開時會感受到悲傷,當照顧者短暫離開後又回來時,兒童會迅速尋求和照顧者接觸,而重獲接觸便可以讓兒童安心。從兒童會重新開始探索和遊戲的角度來看,這種從過激的紊亂狀態中恢復是平穩和完全的。
  • 焦慮迴避型 | 分開並不會使他們那麼焦慮,但當照看者返回時,不會自發地尋求親近,有些幼兒並不表現出照顧者和陌生人的偏愛。
  • 焦慮抵抗型 | 當照顧者離開時傾向於高度煩惱,並且表現出比較少探索和遊戲,但重聚時不能很快平靜,表現出掙扎,僵硬,繼續哭鬧或生悶氣。照顧者的在場和安慰的嘗試並不能使他們安心,他們的焦慮和憤怒似乎干擾了他們通過親近獲得安慰。

這兩種不安全型呈現出過分防備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來處理情緒激動和矛盾,因為他們似乎不確定照顧者是否會承擔調整他們情緒激動的工作(Main Weston, 1981; Sroufe, 1990)。

  • 紊亂困惑型
    | 第四組幼兒則呈現出一系列不定向的行為反應,給人一種紊亂和不定向的印象(Main Solomon, 1990)。幼兒呈現出冷漠的,興奮的,不安的,即便是照料者在場都想從情境中逃離的願望,被稱為紊亂困惑型。

普遍認為依戀類型相關的行為基礎於兒童採用的不同的情緒調節策略。因為情緒調節主要通過兒童的主要養育者的幫助得以獲取,兒童的策略無疑就是照顧者對其行為的反射

  • 安全型兒童的行為基礎於和同調的照顧者正向的互動,養育者很少過於情緒喚起,並且能夠幫助兒童從自發出現的紊亂的情緒反應中重新平靜下來。因此,他們能夠在應激狀態下保持整合,負性的情緒被幼兒當成是溝通的功能而不是危險(Grossman et al., 1986; Sroufe, 1979, 1996)。
  • 相反,我們推測,由於照顧者的人際和社會的壓力以及對兒童的忽視,甚至怨恨,焦慮迴避型依戀兒童的情緒激動並沒有被照顧者平復。同樣地,如果兒童被過分侵入的養育方式過分激起,他們也會過於調整自己的情感,並從可能會激起其情緒的情景中逃離。
  • 焦慮抵抗型兒童則調節不足,他們加強苦惱的表達可能是為了努力引起預期的照顧者回應。這些兒童對威脅的感受逾限很低,會變得過分專著於同照顧者保持接觸,但當接觸來臨時卻又顯得很挫折(Sroufe, 1996)。
  • 普遍認為紊亂困惑型的照顧者既產生恐懼,又提供安慰,因此,依戀行為系統產生了強烈衝突的動機。並不奇怪,嚴重忽視,身體或性虐待經常和這種類型相伴隨(Cicchetti Beeghly, 1987; Main Hesse 1990)。

對陌生情景試驗中的兒童的跟進縱向研究:對青春期和年輕成人的AAI( 成人依戀訪談)研究戲劇性地呈現了依戀的穩定性(Georgeet al., 1985)。AAI詢問被試童年的依戀關係和對其現在的意義。這個實驗依據Main Goldwyn (1994)的評分系統打分,這個系統將個體分為安全自治型,不安全迴避型,不安全專著型,或由於喪失或創傷導致的未解決不定向型,分類根據他們對早期經驗的敘述的結構化的特性。(自治的個體清楚地評價依戀關係,把依戀關係看成是極其重要的,不安全的個體則不能很好地整合他們對這些經驗的記憶和經驗對他們的意義。迴避型的人否認和貶低早期的關係,專著型個體在他們現在和父母或其他人的關係里傾向於困惑,生氣和被動。兩個研究(Hamilton, 1994; Waters, et al., 1995)顯示幼兒和成人依戀類型分類68-75%的相關。這證明了依戀類型在整個生命期間的明顯的穩定性。用其他的成人依戀的測量方法也有相似的發現(Hazan Zeifman, 1994)。

有更多的證據顯示,依戀關係可能在困難和剝奪的跨代轉移上有重要作用安全型個體的小孩和他們有安全依戀的是其他類型的3到4倍(van Ijzendoorn, 1995)。甚至,在兒童出生前就對父母依戀類型進行的評估的預測性研究中,結果也是如此 (Benoit Parker, 1994; Fonagy et al.,1991; Radojevic, 1992;
Steele et al., 1996; Ward Carlson,1995) 。這些發現強調了養育質量在兒童依戀類型上的重要性。我們實驗室的這些發現說明:除了氣質,以及像經驗,社會支持,婚姻關係,精神病理,人格這些情景性因素,父母養育的依戀類型也有預測作用(Steele, Steele Fonagy,準備中)。至於說到依戀類型和人格障礙的聯繫,我們可以預期在幼兒安全感的決定因素和犯罪行為的長期預測因素有廣泛的重疊。

據統計,中國安全型依戀者占統計人數的15%左右。

更新:

2016年6月30日更新。

缺愛的成因,一般是曾經被人持續性得錯誤對待,要麼是批評、打罵、虐待,要麼是忽視、冷漠、孤立。

有些人會說,這些我知道啊,我找到原因了啊,為什麼還是沒法改變自己呢?

其實認識到這一問題,遠不足以幫助自己改變,創傷的處理遠遠不是那麼簡單。創傷可以分為單次簡單創傷,和複雜系統創傷。缺愛的創傷,並不是單次的,而是長期累加的,過程中自我防禦機制變化的複雜性和內心痛苦的深入性,都是造成缺愛的疊加性原因。

缺愛者父母自身可能也有情感障礙,或者處在假性親密關係之中,所以缺愛的原因往往是跨代的。缺愛包裹的心理創傷導致的諸如自虐、疑心等常見情感關係問題也層出不窮。

【作者】

光之泉,依戀關係專家,中國最年輕心理協會法人

高級心理諮詢師,高級私人心理顧問,多年聚焦缺愛領域

微信:ilufugong

【拓展閱讀】

缺愛和抑鬱心理系列文章匯總

公眾號:源泉心理


如果「我愛他,我就能夠得到幸福」,那麼這個世界將不會再出現任何的感情難題了吧!

在我看來,一段關係中,越到後面一個人單方面的「愛不愛」早已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就像我記得我之前曾經跟一個來挽回的學員說過:

「她離開你從來都不是因為你對她不夠好,所以為什麼你現在為什麼還要顯示你有多『愛』她?」

可能,在很多人的觀念里認為似乎只有「表現得愛、很愛一個人」才能夠真正得到對方同樣的愛。

但就從我見過的這麼多失敗的情感案例來看,一段好的感情從來都不會是一方單方面的付出和討好,相反低姿態的「取悅」在愛情中永遠無法換來同等價值的尊重。

究竟為何有些人一戀愛的時候就情不自禁的取悅對方呢?

一、覺得自己不夠好;

正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難得有一個喜歡自己、願意跟自己在一起的人出現,他就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拚命的希望對方能夠一直覺得他好,害怕自己在對方面前展現出任何的不好。

對對方的任何行為和舉動都會擔憂,恐懼隨時被「不愛」。

所以在亦步亦趨中,他早已忘記了自己當初究竟是哪些閃光點把對方給吸引了,只剩下通過「無盡的取悅」來求得對方多一點的愛。

然而,當一個人沒有做任何的努力、花任何心思就得到另外一個人的時候,他必然不會珍惜。這不是誰的人品有問題,而是你給了對方「不愛你」的機會。

二、害怕被拋棄;

通過習慣性取悅的人,還有一個重要的特質就是害怕被另一半拋棄,害怕對方要跟你自己分手。

所以,當他開啟一段關係的時候,他總會時不時的去試探對方是否在意自己,總會覺得對方這樣做是不是就要離開自己。

他們習慣性讓自己處在一個特別卑微和可憐的姿態里,在自怨自憐中變成一個可怕的「情感乞丐」,隨時要求對方給到他們想要的愛以及安全感,一旦對方沒有做到,進一步的「取悅」或是「控制」行為就要開始產生了。

Eg:

我給你買了禮物,記住這是我買的哦!

我來接你下班,記住我來接你了哦!

我為你做了這些,記住這是我為你做的哦!

表面上看上去極度無私,但是根本的出發點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害怕被拋棄的不安全感。殊不知,這樣一味的「一百分的完美和一百分的好」會在相處中讓對方隨時想離開你。

哪怕他說不出來,他也能夠感覺到,你想用你所謂的「好」來達到你「控制」的目的。

三、渴望被呵護。

我們之所以願意開始一段關係,之所以願意和一個人開始一段關係,本質上就是因為那個人在某些方面能夠滿足我們在情感上這塊的需求。

而正是因為你得到了,你嘗到了甜頭,所以你就愈發渴望對方能夠一直給你、源源不斷的給你你需要的「渴望」。

然而,殊不知,當你把主動權交給對方的時候,要給還是不給,全憑對方的心情。

如同一個狗的主人,他願意喂他們家寵物食物還是不願意給它骨頭,全看他心情。

習慣性從別人那裡得到「呵護和關愛」的人,也同樣如此。

他愛你,是他的自由;

他不愛你,也是他的自由。

如果他沒有那麼愛你,並不是他的問題。而是因為你壓根就沒有讓他願意發自內心的來愛你,畢竟一開始的立場決定了你只是一個索取他骨頭的「寵物」而已,而並非平等的戀人。

所以在我看來,總拿自己缺愛當借口,總想找讓別人來彌補你童年陰影的人,最終的結果仍舊是重蹈他之前不被愛以及「被拋棄」的命運。

就算他喜歡你,願意接近你,也沒有任何的義務去解決你所謂的「童年陰影」。

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的人,最終只能在感情中當一個不被尊重的「乞討者」的角色,很可憐,但是並不值得同情。

人唯一能夠救贖的只有他自己。一味的渴望別人來給你想要的愛情本身就是「逃避責任」的表現。

在我看來,但凡能夠走得長久的感情都是「成年人與成年人」之間的風花雪月,而不是「巨嬰和巨嬰」之間的苦大仇深!


我是單身,但是我接觸過很多情侶。發現有男人愛的女人也並沒有什麼好的。有些飛揚跋扈,有些專橫任性。有些斤斤計較,有些甚至潑辣毒蛇。但是她們卻擁有愛情,男人往往被他們這樣的女人利用,吃定,什麼都為她們做。他們甚至很多事情都不去學習,不去了解,對事情墨守成規。簡直是耽誤自己,耽誤伴侶。擁有這樣伴侶的男人,看著單身的懂事又漂亮的女人,往往覺得自己的人生很無力,但是也沒有能力改變了。這樣的情況,不用說,大把大把的。有些人,是你羨慕的,人前人後,鞍前馬後,你去接觸了,發現這人其實真是衣冠禽獸,做人真是不地道。可是他地位在那裡,可能人家之前努力,或者人家上輩子積德庇蔭了。總之你是取代不了。換做你也不行。其實樓主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已經看出來很多的不公,卻又無力改變。你要是真的知道自己是什麼貨色,早都同流合污,還什麼愛與不愛。你仍舊保持著天真和真情。甚至不斷的提高或者折磨自己。你肯定在從前的自卑和比同齡人努力的過程中也得到了一些。只不過現階段,你又處於一個不利於自己的境界。不然你早就習慣了冷遇,還發什麼帖子。這麼說吧。我們高中有個女生,轉學來的,人也算打扮的乾淨利索,樣貌家境都算中等。因為轉學過來,加上沒給老師送禮,小小個子被放在最後一排,加上方言聽不懂。第一節課,老師就讓她把當堂測驗的卷子傳上來拿給全班讀,自然是成績不好。所以,她來到陌生城市的第一天就是被羞辱的。自然,這個女生一定長的不屬於很聰明伶俐的,不然老師也不會看不起她。但是她也不是很差。她不服氣,門門功課都努力。從班級倒數,趕到學年前十。但是等待的她的是別人的孤立。學習差的覺得她是玩命,不是一路人。學習中等的覺得,她這樣差的都跑到他們前面了,很反感。原來本來是後面的,後來居上總是讓人不爽。學習拔尖的人也是認為她威脅到自己,看她哪裡也都不順眼,習慣什麼的都不同。也不接納她。甚至傳出來她考試作弊的流言。老師對她更苛刻,把她的書扔到水桶里,有一點點事情就特意跑到講台來批評她。她可能是這個學校的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問題,雖然她不認為這是什麼事。她升上了重點高中,學習仍然前茅,但是同是一個初中的人,仍然不跟她聚會,還扒她的底。她很出色,但是什麼都沒有。到了大學,仍然有一個高中的人出賣她,甚至是她的小三,對她很多侮辱和不公正的言論。她在大學時表現優異。長相也算出眾了,甚至有人說她是校花。可是她卻並不知道。對人和善,做事公正,沒有一點傲氣,也沒有一點毛病,可能也是因為沒人慣著她吧。她珍惜眼前的一切。也珍惜一路來的所有榮譽。可是這時候家庭出了問題,男朋友也翻臉說她全靠家裡,她才發現一直以來,男朋友都是表面對她好,暗地裡跟一個家境好的女孩子在一起很久了,他們甚至做了很多對不起自己的事情,而這個她4年來包容的那麼多缺點的男孩,也是最後一個背叛她的人。一個漂亮的女生說:「不論你怎麼做,大家也不會喜歡你的。」 畢業沒人安排,走了很多年的坎坷路。同學都沒有幫助她的。倒是社會上的男人總想占她便宜。她高中的班長對她說,有些女人,誰都想上,上了都不會承認。每每遇到冷遇,也不過是想到那些難聽的話,屢屢傷感。她哭了,社會給她的只有不低頭的堅強,除此之外,她根本沒有對不起誰,沒有毛病和心理缺陷。卻一直都不被接納。終於她跨了,得了抑鬱症。家人的寒涼讓她痛徹心扉。親屬的麻木和忘恩負義讓她覺得一切堅持和信念都是假的。周圍的冷眼和冷遇讓她知道,後退是會被鞭笞的。於是,她擦乾淚,停了葯。繼續孤獨的打拚。仍舊熱心,仍舊敢愛敢恨。本來也沒有什麼悲傷的。也不過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因為一旦碰到喜歡的人,內心的第一感就是自卑。


缺愛人的心裡需要開啟自我保護模式。而這個模式下一隻蒼蠅都進不來。想給予她愛,請慎重考慮,被精心保護的心更玩不起,更容易受傷。小心翼翼敲門吧。


因為什麼都不用說,站在那裡就讓人覺得冷漠不想接近。 2015.5.28
我在現實中幾乎沒有朋友,對一切保持懷疑,嫉妒,憎惡,怨恨,失落,絕望…這些負面情緒時常突襲,留下回不過神的抑鬱。
我和我的同學只是點頭之交,平常獨來獨往;常年一個人吃飯,搬家,旅行;沒人陪我吃西餐,看電影,唱k,泡吧…晚上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否則我懷疑死到哪兒了都好幾天沒人知道;我沉溺於過去的悲喜,不願接納新的人來到我的生活中,和任何人都保持著疏離…
聽起來很可悲也很可憐是不是?
可也有好事發生呀。
我開始嘗試給自己真正的關懷,不是放縱吃好的玩好的,而是節制的飲食,運動和睡眠;開始一點點的丟掉過去捨不得丟的東西,嘗試過去沒嘗試過的食物,過去沒嘗試過的玩法;也讓自己忙忙碌碌的上課,上班,彈琴,跳舞,偶爾對著鏡子里的自己笑一笑,捏捏雙下巴,也挺可愛呀。我做好一輩子不結婚的準備,可仍然期待有一天遇到命中注定,日思夜想,千迴百轉,過去的耿耿於懷會豁然開朗;未來的懸而未決也塵埃落定…(就這才華,給自己滿分←_←)
我們給不同的人下不同的定義,人格障礙,抑鬱症,情感缺失……可我已不想細究這些標籤是如何推論,是對是錯。我來這世間一遭,能改變的努力改變,不能控制的就去坦坦蕩蕩的痛和喜吧。2016.8.29

上次寫完這個答案不久後,我就去了曾給我巨大創傷的地方。
沒有做特別多的思考和勸慰,因為有事著急也只是呆了兩天就走了。和人告別後坐上車,還沒反應過來已經眼淚流的滿臉,滴的衣服前襟濕了一大片。很傷心,又如釋重負。
後來上了飛機想再哭已經哭不太出來了。
直面自我是最難的,缺愛也是一樣。我很明白那些缺愛的人保持著一種什麼樣的姿態,渴望溫暖和關愛卻死不承認,小心翼翼的維護著自尊,生怕感情會帶來自尊的創傷。然後長久處在這種嚴實的自我保護中,缺愛帶來的人生缺口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以彌補。
但愛和自尊不是相悖的。
我沒有得到過這樣的愛,無論是來自家人,朋友還是戀人。
但我要試著走出那個密實的自我保護的殼子啦,無論要用多久,無論會不會得到。
我很害怕,但好事總會發生的。
ps評論不要再說和我一樣啦,寶寶這麼特別你們怎麼會和我一樣。(???)
給我點鼓勵吧,就像鼓勵你們自己一樣。


這是因為缺乏父母的愛以及父母之間互相缺愛會導致以下惡果:
一,遇到真愛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希望他能對我的一切家庭苦難感同身受
二,反覆確認對方對自己的愛,沒有安全感,擔心哪一天他突然就討厭我了
三,不知道如何與對方構築和諧相處模式,對平靜的生活有種莫名的恐懼感,總覺得過幾天會有波瀾發生

別人是因為對你有好感而想靠近你,不是來聽你痛訴苦難家史的,沒有任何義務來幫你承擔童年的陰影,即使特別愛你,起初同情勸慰一段時間,久而久之也會厭倦產生離去之心,更何況當你童年的陰影影響到了你與他的相處,讓你們的關係也脫離正軌後,任誰任多深的感情都難以再與你繼續下去。

我的朋友說過一番話非常好,解鈴還須繫鈴人,為著將來的幸福著想,哪怕對父母有再大的怨恨,也要嘗試著和他們建立起一種正常的父女關係,母女關係,即使他們依然是以前的老模式來對待你,你也要用正常做子女的態度來對待他們,這一天越早越好,千萬不要等到父母故去的那一天還沒有建立起正常關係,這樣的話家庭帶給你的傷害會伴隨著你的一生,永遠不再有機會解脫 。

怎麼用正常做子女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呢?

一,不是無條件的順從父母 、原諒父母,但是要盡子女該盡的義務,除此之外盡量少接觸,少引起語言上和情緒上的正面衝突;

二,對父母要包容,畢竟我們小的時候也有過那些不聽話的時候,父母也對我們有過包容,不要在經濟獨立以後一言不合就躲得遠遠的甚至拍拍屁股一走了之,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從內心深處真正跳脫出了自己對原生家庭關係的自卑感和對自己的詛咒,以成人的,甚至超脫的姿態對待父母,把他們當小孩子一樣看待,一聽了之,一笑而過,不再把他們的話當成語言暴力,不再把他們的行為視為對自己深深的傷害,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受到他們的影響,多幫爸媽幹家務活,嘴巴甜點,多說說自己的進步與成長,對未來的打算與展望,讓他們看得到你的希望,他們就不會嘮叨了。同時繼續堅持和發展自己獨立成熟的人格,努力做一個更好的人 。

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以一個正常人的心態去面對整個世界,也才能攜一人手,到白頭 。

補充菠菜大大的一段話如下(不過這裡菠菜所說的父母是對子女有愛的父母,對子女少愛的父母恐怕其真正的目的並不全是愛,還透著自私、虛榮、壓制等等):對父母的話要在戰略上理解他們的真正目的,在戰術上學會「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責任和覺悟,這才是現代複雜環境下,和父母之間合適且愉快的距離 。全文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72601/answer/243698006?utm_source=com.evernoteutm_medium=social 。


為什麼有男票的女淫還能紅杏出牆?為什麼有女友的男孩紙天天鬧小三?為什麼我單身了這麼久,TM還一直是單身!
有個商業邏輯叫「多的要給他更多,沒有的連最後一點也要奪走」就好比街上的商店,看的人,買的人多的那一家,越吸引路人進去。沒人進去的那家,不管貨品怎樣,只會越來越冷清。
你有了另一半,其實反而競爭力增加,會給別人一種「他有對象,肯定某方面不錯」的心裡,而一直單身,不管你有多好,別人都會猜想「這貨絕逼哪有毛病」事實上是,大家都挺平凡的。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吧,只是人類好奇看熱鬧的心理。


為什麼呢?我也好想知道。


的確,我們受到了不公。


我羨慕人生贏家,他們的人生如此多姿多彩,相比而言,我就是垃圾,不起眼的垃圾。


夜晚,我常常躺在床上,無節制墮落後的頹廢。不會有人來拯救。


並不會。儘管仍保留著美好的念想,仍不肯接受現實。


名為現實的怪物。


從出生起,就已經註定。

孤獨的一生,不起眼的一生,無趣的一生。

沒有人會來幫你,沒有你想要的答案。


因為她會用冷漠和高傲來掩飾和保護自己那顆脆弱的心。她會在心裡,在行動上拒絕別人。比如每天都愁眉苦臉,比如不注意個人形象等。她的氣質有時會像怨婦,人們大多喜歡別人帶給他們正能量,自然會遠離她們。而且,和缺愛的人相處是比較累的。她會一直不安,會一直確定你對她的愛。不停地,反反覆復,不厭其煩。


你年紀輕輕 心地善良 你怕什麼沒人愛

一個有自信的女孩子,才是最有魅力的( ′?ω?)?(._.`)摸摸頭


希望有一個人一直在身邊對你好,但是明明知道沒有感覺不是完全自己想要的 ,但是不想也不能拒絕一個人對你的好 慢慢的就順其自然的在一起了 但是還心有不甘 真的是雙重傷害 感覺自己很變態 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人就是自卑才會這樣 ,渴望有一個人在身邊不離不棄,所以就會心裡特別踏實 就會重新找到自信 因為所以……


其實有一句話是可以高度概括的: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

「愛」其實是一種可習得的技能,當說一個人「缺愛」的時候,往往就是在說她缺乏「愛」這個技能,無論是主動去愛別人還是如何接受別人的愛,這些都是要主動去習得的技能,當一個人缺少了這些的技能,自然就很難和別人發展親密關係。

越是沒有親密關係,就越難去開發「愛」的技能,時間越長就越是認定自己不值得被愛的,從而更難發展親密關係,形成一個封閉的死循環。

相信大部分缺愛的人和題主都是相同的想法,就是等待一個人把那個死循環打破吧。不過那樣的人真的不容易等到,就算真等到了,自己又沒有意識到要去開發「愛」的技能,終究也是不歡而散,繼續死循環。

很多時候把改變自己人生的關鍵壓在別人身上都是挺不靠譜的。。。於是最重要的是認知的改變,因為大多數缺愛的人都認為「愛」是靠別人給予的,或者靠自己降低身段才能獲取的,卻從來沒有把「愛」當成一種技能來開發。


男的也一樣了。。。
我小時候特缺愛,初中堅持要住校,這樣可以擺脫家人給我的壓力,最重要的是有機會嘗試早戀啊。
然而我是個小黑胖子。。。
初中小有名氣,大家印象是,小黑胖子,污,成績好,濫情。
高中不小心考上了省重點,依舊渴望早戀,然而更沒資本了。
小黑胖子,污,成績不好,脾氣特別差,給點陽光就燦爛。大家離我遠遠的,男生也是。那時候真的抑鬱過。
到了大學,戀愛自由了,我興沖沖的在開學前就跟大部分同院系女生的女同學混了個臉熟,然而,又污又脾氣不好的小黑胖子依舊沒人要。並且女孩子們也要嘗試嘛,給的經常就不只是一點陽光了,我就各種浮想聯翩然後碰壁。
見過喪家狗么,平時一副可憐相,某人一吹個口哨就樂不可支的搖著尾巴伸著舌頭跟著人家。把人家跟煩了態度好的揉揉拍拍它就不回頭的走了,態度差的一腳踢開還邊踢邊罵。它傷心了就自己嗚嗚的哭一會兒然後接著可憐巴巴地等可能領它回家的人。
這也是我的真實寫照。我一次只追一個,到我女友接受我之前我表白或者暗示過不下十五個女生,那時候大一還沒結束。
確實有了女友之後我改變了不少,不那麼愛發脾氣了,不那麼沒有志向了,開始注意個人形象了。因為我不那麼缺愛了。所以我真的很感激她。
可回過頭想想我替女友不值啊。我又懶,又粘人,話嘮,喜歡撒嬌,情感上極度依賴別人,小黑胖子一個,感情門檻低到沒有,我放棄了作為一個人應有的獨立性和尊嚴,把自己降格成寵物狗了,又有什麼資格奢求別人把我當人一樣平等的喜歡我呢?
我有目標的時候對感情忠誠,狗也是啊。
我自認為有思想,比較聰明,聰明的狗也一樣。
廢話了半天總結提煉一下。
1.缺愛所以特別渴望愛,任何過激的慾望都會讓人缺點暴露優點模糊,導致你在別人眼裡的價值評估降低。
2.缺愛所以想得到彌補,想被當成寶寶似的寵愛,這意味著對方感受到要對你付出更多感情,同時意味著你對對方的感情過分看重,給對方很大壓力。
3.一段良好的感情付出跟收穫應該是平衡的。
綜上,缺愛的人能付出的感情或價值有限但是感情需求很高,所以很難找到愛的人。沒人愛更缺愛,付出收穫不平衡加劇,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有些事說那麼明白乾什麼,難得糊塗不懂嗎?
還有別老想什麼愛呀情啊,人生又不是只有愛情,還有那麼多事需要你去奮鬥,不要天天念叨自己缺愛,聽到個諮詢師把缺愛的表現說了一遍就往自己身上想,說什麼中槍,然後呢?然後你什麼都不會去做,還是整天在想自己缺愛,缺愛。還不如乾脆什麼都不想,就去做,分了再去找,找不到就認命。朋友圈那麼多秀這秀那,為什麼別人那麼幸福,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總是把好的一面表現出來。
tl;dr 多做,少想,認命


她們都因為別人的忘恩負義、孤獨和被人忽視而患病,她們希望有人去愛她們。

但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得到愛的辦法,就是不再去乞求,而是立即開始付出,並且不計回報。


因為總以為愛了別人自己就會被愛,殊不知應該自己先愛自己。

自己先放過自己,才會先自信起來,才會遇到真的愛人。


害怕被愛,不懂嗎?

人一旦有這種意識,就會在生活中的行為中表現出來,不管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

避免給人「你來愛我吧」這種感覺,因為她們知道自己不能給予同等甚至最基本的回應。

如果被愛了,就會產生巨大的壓力,類似於「被控制」,一旦事情不如她們預想那樣發展,就會陷入慌亂。

難道讓她們做個「壞人」?狠狠拒絕?這樣只會讓她們本來冷酷的社會形象更加拒人於千里之外。

所以,不要去招惹這些女生,她們比你想像的更加脆弱。

人家沒有發出那種信號,別人不覺得她有,自然也不會主動說。


缺愛的人多是自己的原因。無論什麼樣的人,都會有自己能夠接觸到的人,當人們發現一個人 沒有好朋友,自然會猜測她為什麼會這樣,同樣的,當人們發現一個人人緣很好,很多人愛,哪怕一開始不知道為什麼,也會慢慢去想。好的東西和人,肯定不會只有一個人評價它好,不好的肯定也不會只有一兩個人評價它不好。雖說人和人的審美和性格都有不同,但整體還是趨同的,很多人不愛的人,本身就是被愛的可能性較小一些。就像從一大堆蘋果里,人們在自己購買能力足夠的時候,肯定會選擇更好的,其次會找稍次一些但也配自己的,不會首先考慮被人挑了千百倍都還是剩下來的那個。回到開頭,缺愛的人大多是自己本身存在一些問題,如果能完善或進步,自然會有人給予一些關心,儘管不會多,但比以前好,所以還是完善自己性格與能力為先,才能吸引別人。


這不挺正常的?
1有的人缺愛,是因為長得丑或家裡窮太寒酸或學習不好或身材不好或各種不好或所有的不好都佔了。這樣不被愛很正常。
2有的人缺愛,所以它不願意為別人付出,缺愛的人往往都希望別人關心它們愛它們。有一個才華橫溢又帥氣的男孩,父母離婚,有個漂亮女孩愛上他於是他自然就答應了。女孩為他付出了很多,吃飯開房也花過很多錢,經常男孩打個電話,女孩就算和我們在吃飯也會毫不猶豫地打車到男孩身邊。平時還給男孩洗衣服。男孩和他兄弟說話,女孩會在旁邊安靜的等很久。真的體貼入微了。女孩不抱怨,反而是男孩抱怨說女孩不夠愛他。舍友看不下去了,對女孩說,那男生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特別缺愛,所以一定是要求別人要時時刻刻關心他,只要有一點兒不好就會覺得不習慣。
好吧,缺愛的人自私,不為別人考慮是真的。有個女孩母親去世早,父親工作忙賺錢也不多對她關心不夠。她就覺得同學們愛他為她付出是理所應當,不然就是沒良心。
還有個女孩是父親早去世,總幻想他父親還在的場景。對周圍人也是要求別人幫她為她著想,很少為別人付出吧。
對各種缺愛的人,人們或許不會多說什麼,但是也就是簡單相處吧,不願意深交。
有的缺愛的人氣質看起來不好,不招人喜歡。


推薦閱讀:

你會喜歡上一個傲嬌的少女嗎?
《大魚海棠》催淚淚點在哪裡?
與分手8年的初戀仍然相愛,但彼此深知也許不可能在一起。很煎熬,那是什麼樣子的愛?大家分享點故事吧?
為什麼人們不能接受中年男人喜歡少女,而不介意少男喜歡中年女人(洛麗塔有感)?
我同時愛上了幾個女生,不知道如何取捨或者說如何分配時間和精力,我該怎麼辦?

TAG: | 戀愛 | 缺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