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貝多芬一生追求的境界,莫扎特一出生就在那兒了」?
這句話反過來說才是對的。
從作品在理論和技術方面來說,莫扎特一生沒有做出對後世有巨大啟發的新貢獻,僅僅是處在18世紀,用當時的音樂語言寫了很多流傳久遠的經典作品,把當時的風格發揮到了極致而已。但是貝多芬的早期作品,就已經成熟掌握了這個時期的音樂寫作方法,並且在自己的中晚期音樂中對和聲、配器、曲式等等方面進行了非常重要的改革,直接影響了後面浪漫時期的作曲家。「樂聖」的頭銜不是充話費就能得到的啊。
當然了,從音樂風格和音樂語言的角度來說,任何作曲家一生追求的境界,任何另一個作曲家一出生都可以在那兒。這是一個純粹的個人喜好問題,沒有正確答案。
傅雷是莫扎特腦殘粉啊,傅聰吐槽過多少回了。。。
---------正經的分割線--------
並沒有找到這句話的原出處,但是一些傅聰的報道中的確出現過相似的描述。傅聰認為傅雷在莫扎特和貝多芬的比較上有明顯的傾向性。
傅雷有多熱愛莫扎特,具體可見《獨一無二的藝術家莫扎特》。
這篇文章做於莫扎特誕辰200周年。傅雷對於莫扎特作品的評價是最接近「天籟」的——雖然什麼是天籟,沒有明說,似乎也是個道可道非常道的問題。
如果記憶不錯的話,傅雷在《家書》中也多次比較過莫扎特和貝多芬。總的思路是差不多的,傅雷對於莫扎特的傾向並不是因為技法上的差異(後來的大牛技法上總是超越前人的,更不用提貝多芬在音樂史上的貢獻了浪漫主義一派源遠流長),也不僅僅是因為莫扎特的「神童」體質。而是由於如題主所提的,傅雷認為莫扎特「境界」高。
說白了,就是:
貝多芬生於苦難之中,不懈鬥爭,於是貝多芬的音樂中也有這種鬥爭與力量;
但是莫扎特也苦逼的很啊,你看莫扎特的音樂,從來不說自己怎麼苦。
沒聽說過這句話,但是今天恰好聽我的教授提到貝多芬與莫扎特作曲的一大區別,所以湊數進來嘮叨兩句。
首先,他們都是無與倫比的大音樂家,本身不存在孰好孰壞的問題。但是通過二人的比較可以發現極大的不同。
通過比較二人作曲的手稿可以發現,貝多芬的手稿非常的亂,音符標記龍飛鳳舞,經常難以辨識,而且塗改的痕迹極多。但是莫扎特的手稿非常清晰規整,極少有任何修改的地方。據說莫扎特說過他的樂譜不需要在譜面上修改,腦子裡已經全是準備好的了,只要寫出來就可以了。
教授說到,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作曲風格,莫扎特就是天才,但是同時貝多芬也在他的道路上追求著完美。不能說貝多芬的音樂沒有莫扎特的好。在觀察貝多芬的手稿可以發現,他在手稿多處連連線標記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弧線,而是弓形的,說明他的標註極其細膩,甚至要通過連音記號的形狀來記錄他想想中的音樂是什麼樣子。如此細緻的各種標註,使得貝多芬的手稿看起來如此的紛亂,因為他還要嘗試和修改各種不同的想法是否可以使得音樂更加臻於完美。所以在他的手稿中,即使是被劃掉的部分其實也是有研究價值的,通過它們可以知道他有過什麼樣的想法,雖然那被拋棄掉了,但是也可以更好的了解作曲家的意圖。
我的另外一個教授也說過,貝多芬的音樂是如此的精彩,他的32首奏鳴曲每一首都有一個獨特的Idee(主意),每一首都是與眾不同。相比之下莫扎特的音樂雖然完美,但是不同作品間性格的差別並沒有那麼的巨大。
我們知道,莫扎特比貝多芬的要大一輩。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而貝多芬既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開啟浪漫主義音樂先河的音樂家。這說明,自貝多芬以後,音樂家們對音樂的追求較前人是有變化的。之後浪漫主義的作曲家們更多的繼承了貝多芬的傳統,尤其以勃拉姆斯為代表,又有肖邦、李斯特、舒曼等等,他們的手稿也都是極其的複雜,經常會使用幾種不同顏色的筆在樂譜上做各種標識。可是這些大作曲家們有誰會否定莫扎特音樂中那渾然天成的美感呢?這美感甚至可能是他們的追求。
然而音樂的發展道路使得這項文化本身越來越複雜了。本來的小漁村終歸發展成了巨大的都市。人們回味小漁村自給自足的淳樸年代的時候,又不停的奮鬥,想讓這個巨大的都市能夠像當年的小漁村一樣「完美」,卻也不知道是離目標越來越近還是越來越遠。
後來音樂史上有法國的「六人團」,摒棄貝多芬而推崇莫扎特,又有序列音樂進而發展為簡約派音樂的新維也納樂派。這一切的音樂史的發展,似乎就是在想力圖說明「貝多芬一生追求的境界,莫扎特一出生就在那兒了」的寓意。這句話我不知道是誰說的,或者是不是胡說的。但是當我們縱觀音樂發展史,能夠博覽和比較莫扎特與貝多芬,再研究一下勃拉姆斯、米約、勛伯格、韋伯恩這些大師的作品,也許我們對這句妄語會有一些比較好的體會。
這是句屁話。
貝多芬出生在德國,成年以後拼盡一生努力才最終留在了奧地利。
莫扎特出生時就是奧地利人了。
@高升的答案說得好:
貝多芬出生在德國,成年以後拼盡一生努力才最終留在了奧地利。
莫扎特出生時就是奧地利人了。
同理,還有「希特勒一生追求的境界,貝多芬卻早已捨棄」
那是因為,希特勒出生時是奧地利人,成年後拼盡一生才成為德國人,跟貝多芬完全是相反的。
這是句屁話。
我覺得抖精靈也得尊重事實,莫扎特出生的時候和貝多芬一樣不是奧地利人、薩爾茨堡是一個獨立的大主教兼任邦君的邦。莫扎特死的時候也一樣。薩爾茨堡和德意志很多教會諸侯一樣是1803年強制教產還俗的時候才被大邦吞併的,但是即便如此薩爾茨堡也沒有在1803年就併入奧地利。薩爾茨堡是維也納會議才併入奧地利的。
這句話據說是傅雷說的,本意可能是指貝多芬的音樂感情豐富,充滿了喜怒哀樂,而莫扎特的音樂聽上去比較平和快樂,似乎境界更加超脫。但是細細品味貝多芬的音樂就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著巨大的精神力量,告訴人們一切都充滿了希望,鼓舞著人們去革命,去戰鬥,去追求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就如MTT所說的"remarkable generosity",是更高層次的人文精神,而非簡單的感情宣洩。如果這句話真的是傅雷說的,我只能為他沒有聽懂貝多芬而感到遺憾,如果他能更懂貝多芬,也許就能有更大的精神力量挺過那段歲月。
傅雷的這句話「貝多芬一生追求的境界,莫扎特一出生就在那兒了」,完全是站在一個18世紀下半頁老朽的審美觀點上講的。用19世紀以後的審美觀點來看,改成「貝多芬早期追求的境界,莫扎特一出生就在那兒了」或許更為準確。
貝多芬早期作品模仿莫扎特的痕迹十分明顯,可以說莫扎特的確是他追求的境界。以18世紀的審美觀點來看,貝多芬的資質完全比不上莫扎特,甚至連巴赫的幾個兒子也不如。如同宋詞取代唐詩,元曲取代宋詞,明清小說又取代元曲。當一種風格被前人發展到極致的時候,後人若想超越只有另闢蹊徑。貝多芬很明顯意識到了沿著莫扎特的老路走下去只有死路一條,所以才會啟用大量的革新,走出一條新的路子來。這一時期的貝多芬早已跳出了莫扎特的苑囿,可以說貝多芬追求的是星辰大海。
不同的爸爸造就不同的人生。
其實傅雷是在說貝多芬的字體沒莫扎特好看——至少在譜面上確實如此。(大霧)
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
成天境界境界的,真的很無聊。
貝多芬的早期作品就是在向海、莫那裡靠攏、學習,同時又帶有自己的特色。聽眾們聽起來最為明顯的就是強弱對比,即俗話說的「一驚一乍」。
在貝多芬廣為流行的中期音樂里,就基本看不見有海、莫的影子了。個人風格已經形成。
等到晚期,貝的風格又發生了改變,開始走向深度自省。並開始向巴洛克風格的德國作曲家挖掘,試圖寫出不一樣的復調音樂。
貝多芬的一生,不僅是抗爭的一生,更是探索的一生。
「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這十六個字的分量是很重的。貝多芬:一派胡言!
莫扎特:無可奉告!
古典音樂圈的撕逼可是非常恐怖的。互相撕三天三夜都不算完。
我就很討厭莫扎特的音樂,一首一首都跟趙四進城似的沒事瞎jb樂,他哪有那麼多樂的,二十多歲了還跟個小孩似的在妹妹面前談論自己放屁的事情,我就覺得莫扎特是個傻子。
不服來撕我作為莫扎特半神様的腦殘粉,實在是太喜歡這句話了。
半神様那種被某些人稱為「傻樂」的東西,在我看來實在是令人無比嚮往赤子之心啊!
然而,如果聽過K466這樣的作品,能有什麼理由說他只知道「傻樂」呢?半神畢竟是半神,要打誰的臉都是分分鐘~當然,音樂沒有標準答案,如果有人不買賬,沒關係,反正半神様輕輕鬆鬆。
至於貝多芬,不錯哦,但是也有點太費勁了吧!萬一人家不買張,就比較苦逼了。不過還好,買賬的居多~
當然,有些人就是見不得別人輕而易舉造就輝煌,非要喝那碗成功和苦逼必須掛鉤的雞湯,還真叫人有點沒有辦法呢~不過呢,最近看到這樣一句話:
怎麼有種科學家和佛學大師的感覺……
兩種論斷都是扯淡,雖然問題里那句話是真·大師說的。也沒規定大師不讓扯淡吶?
以下閑話。
「第一維也納」適逢歐洲封建領主沒落,資產階級興起並逐漸掌握權利的時代。音樂藝術作為上層建築的一種,其風格的變化是跟歷史發展相適應的。音樂家從由貴族豢養,到受貴族資助,最終成為由演出(聽眾當然是富人)等獲得收入的自由身。而作品創作的目的,也由貴族消遣轉變成叫座(優秀的作曲家在兩種情況下都能進行創新和個人思想的表達,前者如巴赫;以及在這裡沒有強調宗教音樂,其創作動機是明顯的)。貝多芬早期作品全都有題獻,到後期就幾乎消失了。
我一生追求的境界,王思聰一出生就在那兒了。
可以理解為:說話的人既不理解貝多芬,又不理解莫扎特,是個sb
什麼叫境界,音樂是向前發展的。
這種腦殘言論。。。你。。。你在重複的發在這裡 等於說你也有責任的吧?
貝多芬終其一生的成就,就是徹底打破了莫扎特的桎梏,徹底打破了他自己早期模仿莫扎特的局限,從而大大增加了音樂創作的自由度。可以說莫扎特是戴著鐐銬跳舞跳得很好的人,貝多芬一早戴著鐐銬學莫扎特跳舞,後來自己把鐐銬砍了。並不是說莫扎特不偉大,而是莫扎特相比於貝多芬並沒有什麼很開創性的東西傳世。
推薦閱讀:
※如何解決我的長號的練習問題?
※音樂學院的人覺得寒蟬的《you》和寄生獸的《next to you》這樣的鋼琴曲是什麼水平?
※如何評價周杰倫的《算什麼男人》?
TAG:音樂 | 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 | 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