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說話比同齡孩子要晚,家長需要特別注意嗎?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學一門語言,更多語言學習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當!然!要!注!意!

拜託別再拿「王陽明」「愛因斯坦」「丘吉爾」來做案例了好么。。。這是個案!個案!個案!!!而且他們那個年代,到底多少孩子因為癲癇沒有得到適當治療從而命運悲慘,書上是不會寫的!!!

我沒學過醫,但我知道那份小兒成長發育指南絕對是統計了無數樣本才得出的結果,遠遠不是一兩個甚至上百個特例可以挑戰的!!!

別再相信什麼「貴人語遲」好么!也別再相信誰誰誰十歲才說話了!已經在有知友說親戚朋友因為聽信別人的安慰,導致延誤治療了!還不夠慘痛?

找專業的醫生排查一下原因,買個放心也好啊!!
=====修改過的分割線=====

嗯。。。把「王陽明」寫成了「王明陽」,一錯還錯了半年@_@


首先要說,不是說話晚就一定有問題,這是一個提示,還要結合其他情況。不要傻不拉幾拽著半截就跑,什麼評論罵我瞎掰,說自己說話晚,現在還不是沒問題。


因為最近剛好接手了兩個精神運動發育遲緩伴有癲癇的小病人。
就談一談吧
先丟結論吧,作為父母,一個上心的父母,肯定要注意。
因為在很多癲癇病人中,特別是伴有先天發育不良病變的病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語言和(或)運動發育比別人遲,他們成年後認知功能總體還是較正常人偏低的。
比如我現在管得這兩個小朋友,都是已經兩歲多了還沒有說話,一個會走,一個還不會站。一個還沒有確診,一個已經診斷為west綜合征了。
west綜合征,又叫嬰兒痙攣症,就是前段時間網上有篇很火文的說ACTH沒有貨,是治這個的特效藥。不過其實這個病遠期預後不好,ACTH也不能改善遠期的認知,但是控制發作療效可以,另外使用之後死亡率增加5%。
父母注意到這個孩子有問題是1歲半的時候,他們發現這個小孩啊,經常會突然點一下頭,手往後伸展,腳往前蹬一下。這個時候去醫院就診(其實他們還不是因為這個發作,而是因為不會爬,不會走路,去看了一個康復醫生,康復醫生懷疑這個孩子有癲癇才讓去醫院的)。
我追問他父母,他們才回憶起來,小孩在出生不久(時間忘了)的時候就已經有突然的點頭、搖頭,只是他們未引起注意。
現在正在查他有沒有遺傳代謝發麵的疾病,結果還沒有回來。

另外一個小孩,還沒有確診,也是兩歲多不會說話,他的頭顱就很小,明顯小於同齡的標準。

額,所以需要注意什麼呢?我發現這是一個坑……又要開始慢慢填坑了

1.注意小孩有沒有一些異常的舉動

比如目光獃滯,雙眼不追光,突然的點頭,搖頭,四肢抽搐(可能會很短暫)

2.注意身上有沒有一些色斑,皮膚病變。

因為啊,人類胚胎髮育早期,神經系統和皮膚系統都源於一種叫外胚層的組織。神經系統的疾病可以在皮膚上找到線索。比如神經纖維瘤、結節性硬化、腦面血管瘤等

3.囟門的閉合時間和頭圍的大小

這個可以參見我這個答案

uestion/35987782/answer/65368221

4.同時注意運動和精神方面的發育。

這裡有個口訣,好久沒背了,記不住了,

反正 三(個月)抬頭,七(個月)爬八(個月)坐,一歲能自己站,12-14個月能走,2歲會跑。見圖

5.還要注意尿的味道,有沒有異味這些,一些代謝性疾病。

6.如果有圍產期時間,比如產程長,缺氧,腦出血,使用產鉗等,那作為家長,就要萬分注意了!

慢慢再來填吧,吃飯了。

——————————————————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有間診室

http://weixin.qq.com/r/fD92bpLE_s_FrdYN92pu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先簡短回答:

--家長需要特別注意嗎?需要。

--為什麼?因為有一定可能是由聽力障礙、智力障礙、全面發育遲緩、自閉症等問題導致的

--怎麼排除上述因素?最好先由發育行為兒科醫生評估診斷,然後可能再轉診給言語治療師提高語言及交流能力。

--若這些問題都已排除,但孩子語言就是很落後呢?孩子可能有「特定型語言障礙」

--說話晚的孩子能否自行趕上?約50%能,完全因人而異,需專業人士判斷預後。

--對家長的建議?儘早診斷、儘早干預(低齡兒童主要通過受言語治療師培訓後的家長來干預)。

--有哪些「說話晚」的指標嗎?有。可簡單參照:有哪些線索意味著孩子很可能患有「語言障礙」,需要及早治療干預? - 言語治療師Siyang 的回答;也或詳細參照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0-3歲兒童語言發展與教育》上的正常發育歷程碑以及紅燈信號。

———————————————————————————————————

下文主要介紹一下家長們比較陌生的概念:「特定型語言障礙」(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中的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SLI)。統計表明,美國的5-6歲兒童中約有7%存在SLI (Tomblin et al.1997),在英國進行的一份統計數據為5%左右(Law et al.2000)。

為什麼叫「特定型」?其實說的就是「孩子哪兒都正常,就語言方面有問題」。SLI的診斷標準為(世界衛生組織WHO,1993):


1. 在標準化語言測試中,孩子的語言能力低於同齡兒童水平2個標準差或更多;
2.孩子的語言能力比非語言智商(nonverbal IQ)低1個標準差或更多;

3.孩子沒有廣泛性發育障礙,也沒有影響口頭語言使用能力的任何神經、感覺、肢體等方面的障礙。


三個標準同時符合,SLI的診斷方可成立。由此可見,要想得出「孩子僅僅是語言存在障礙」的結論,必須先排除掉所有其他因素才行,而這需要很多不同學科的專業人員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實現。


這就是為什麼我接診後先問「孩子有過什麼診斷?」。如果已有診斷(比如智力障礙)或其他專業人員的評估,則我會仔細了解診斷/評估的具體信息,然後更加專註於觀察孩子在語言各個子領域的長處和短處。若尚未診斷,則我會同時注重觀察孩子在語言能力之外的表現(如聽力、共同注意力、遊戲能力、認知能力、人際互動、運動及感覺能力等等),並詢問家長關於孩子各方面的發育情況,最後可能建議家長再帶孩子去做某些方面的專業評估(比如轉診給聽力師做聽力測試;轉診給教育心理學家做認知評估)。


當然,初診的病史詢問及親子互動觀察中若發現孩子存在「特定型語言障礙」的可能性比較大,則轉診的同時,我會建議家長接受「提高兒童語言能力」的家長培訓,從而讓孩子及時得到一定程度的干預。


SLI的兒童有哪些表現(癥狀)?

SLI兒童的具體表現並非是一致的,甚至天底下很可能沒有表現完全一致的兩個SLI兒童,因為他們在語言發展的有關領域以及這些領域中存在障礙的輕重程度都不同。所謂的「有關領域」主要包括:

--語言理解

--語言表達

--尋詞(想表達某個意思時,及時說出合適的詞)

--語音/音位(主要指說話吐字清晰度)

--語用(在不同的場合,使用符合社會規則的語言)

--注意力及聽力

--聽覺記憶(比如你說了兩步指令,孩子只記得一步?)


導致SLI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具體成因不明,但很可能是多因素導致的,包括遺傳及環境因素。


如果孩子真的是SLI,有什麼辦法治療?

言語治療師會仔細參照評估結果,了解孩子在語言有關領域中的強弱項,從而制定干預目標和計劃。「語言干預」通常以1對1的形式進行,通過「符合孩子接受能力」(在【最近發展區】內)的「大量示範」以及「動態調整提示/輔助」,在融入了語言內容的遊戲中,讓孩子盡量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不知不覺地進步。


家長通常有哪些想法可能存在疏漏?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的聽力肯定沒問題,但實際上孩子的聽力僅僅是部分頻率受損(不是全聾),在平時生活中很難發現,卻影響語言學習;可能覺得「孩子很聰明」,但「認識回家的路」、「很會搭積木」、「能記住爸爸的電話號碼」、「會用iPad」、「看某些電視節目會笑」等等不代表孩子「真聰明」(認知能力正常)。如果你讀到了這裡,想必你也清楚——哪怕孩子「真聰明」,仍然有存在特定型語言障礙(SLI)的可能


總之,如果孩子說話晚,建議家長:
(1)先到當地三甲兒童醫院找到發育行為兒科醫生就診
兒童發育行為醫生可能讓孩子進行全面的發育評估,還可能根據孩子表現還會推薦聽力測試或自閉症篩查等等,或是一些醫學檢查。在醫院進行評估和診斷的好處是所有家裡人會更相信醫院醫生的權威性而不是私立機構的說法。
(2)若全面遲緩或僅僅語言遲緩,最好及時找到言語治療師進行評估和干預;
很多省市的三甲兒童醫院都有兒童方向的言語治療師可以提供服務,比如深圳市兒童醫院等等。孩子的語言能力提高會讓孩子更自信、更能表達自己需求和想法、更能和他人互動、更容易學習複雜/抽象的概念和指示(對認知能力有提高作用),也會出現更少的心理和行為問題。


首先,家長應該了解的是,從兒童語言發育的角度看什麼是「遲」。

一個粗略但是臨床上常用的初篩的標準是(通常稱為「預警症」):

  • 一歲的兒童還沒有講出真正的第一個詞(比如,「媽媽「,又比如」要「);
  • 兩歲的兒童還沒有50個詞的辭彙量,還沒有開始把兩個詞放在一起(比如,」要餅乾「,」爸爸抱「),;
  • 三歲的兒童還沒有開始出現三個詞的簡單句子(比如,」爸爸開車車「,」媽媽拿蘋果「)。

在兒童語言評估和干預比較成熟發達的國家,如北美和歐盟國家,臨床上對「語遲兒童(late talker)」的診斷需要兒科醫生和言語語言病理醫師協同來完成。具體的原因後面會具體講解。

其次,家長可能要關注的是,語言發育「遲「的兒童是否可以自己趕超上來。

21世紀是循證醫學的時代,提倡所有的醫療決策都應基於目前最佳的科研實據,同時結合醫者的專業經驗與病人的價值和願望而做出。我非常希望幫助家長培養判斷自己給孩子的決定是否循證的能力。

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科研實據:以下是根據大量臨床科研得出的數據的一個簡要總結:

  • 在兩到三歲半之間,「語遲兒童 (late talker)」的比例大約是13.5-17.5%;
  • 在四到七歲之間,被診斷為 「語言障礙「的兒童的比例是7.4%-9.4%;
  • 在四歲到五歲之間,被診斷為「語言障礙」的兒童,語言問題一般會持續,到了學齡以後還會延伸到和學習相關的閱讀、書寫方面的困難。

讓我來幫助解析一下上面的科研實據:大量科研數據的臨床應用的簡要總結:

  1. 大約一半的「語遲兒童 (late talker)」的確在學齡前自己追趕上了語言發育正常的兒童。
  2. 在四歲以後,自己追趕上語言發育正常的兒童的可能性急劇減小,而且隨著兒童年齡增加障礙還會影響到學校學習。

第三,家長可能會問,既然有50%的「語遲兒童(late talker)」在四歲以後可以追趕上語言發育正常的兒童,那麼對兩到三歲半的「語遲兒童(late
talker)」是不是可以持觀望的態度。

我們再來一起做一次以循證的方法來引導家長給孩子做決定。

以下是根據大量臨床科研得出的數據和結論的一個簡要總結:

  • 至今仍然沒有任何方法能夠在所有的兩到三歲半」語遲兒童
    (late talker)」中,準確地區分出哪些將來一定會被診斷為「兒童語言障礙」,哪些將來一定可以趕上正常語言發育的兒童

---四歲前很難知道「語遲」是否會持續,成為「語言障礙「。大約有一半一半的可能性。

  • 大量臨床研究發現兒童語言治療,早比晚更有效

--- 錯過早干預的機會,語言干預雖然仍有效果,但是效果不如早干預的好。

  • 語言能力差的三歲兒童已遭同齡兒童排斥,同時,語言能力的提高可以極大改善兒童的人際關係

--- 家長在等待觀望期間,孩子的社交和人際關係已經受到影響,可能還會引申齣兒童情緒和行為的問題。

  • 即使「語遲兒童
    (late talker)」在四到七歲趕上了語言發育正常的兒童,到了小學高年級,這些兒童大部分有敘事和閱讀能力有關的學習困難

--- 大部分曾今有過「語遲」經歷的孩子,即使看起來自己追上來了,在以後的學業方面仍然會出現和語言相關的學習困難。

根據上面的循證,我的結論是:對兩到三歲半的「語遲兒童(late talker)」不可以持觀望的態度!

第四,家長可能要問,如果不持觀望的態度,應該如何做呢?

孩子「開口說話晚」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對於兩歲到四歲的兒童,從臨床上來看,可以粗略地分為三大原因:

  • 廣義的「語言障礙」:伴隨其他神經發育障礙,比如,聽力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認知障礙、腦癱、整體發育障礙等;
  • 狹義的「語言障礙」:沒有伴隨其他神經發育障礙,單純地只是語言障礙;
  • 「語言成熟晚 (late blooming)」: 「語遲」發生在四歲以前;在學齡前兒童語言技能自己趕上語言發育正常的兒童

除了上面粗略列出的三個大的分類,孩子「開口說話晚」還可能是其他不是最常見的原因,比如「兒童期發育失用症(兒童期運動不能症)」等等。
在四歲以前,特別是兩到三歲之間,患有這些不同障礙的兒童的癥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鑒別診斷對於兒科醫生來說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家長只憑上面的初篩/預警症無法判斷齣兒童「開口說話遲」的原因。

根據以上的循證和北美國家成熟醫療體系下的最佳應對方案(best practice),我給家長的建議是

三個「不要「:

  • 家長一定不要根據網上的一些信息自己給孩子「對號入座」,在家裡「診斷」孩子。比如,在網上看了其他家長發的一些信息以後就認定孩子有自閉症,給孩子和其他家人帶來不必要的焦慮和壓力。
  • 家長也不要相信「貴人語遲」而持觀望態度。上面大量的臨床科研證明,雖然「語遲兒童
    (late talker)」中有約一半會趕上語言發育正常的兒童,但是在四歲前很難分辨孩子是否在可以趕上同齡人的那部分孩子里。如果錯過早期干預,以後一旦發現原來兒童真的患有「語言障礙」,干預的效果就不如早期干預。而且,即使是四歲前的兒童,「語遲」已經帶來了社交和人際關係上的影響,而語言早干預可以大大改善兒童人際關係。
  • 家長不要盲目干預。一旦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和周圍的孩子比,
    「開口晚「,市面上各種不同的方法感覺好像都可以幫到孩子「開口」。剛才我們已經看到,兒童「開口晚」的原因很多,治療方法不「對症下藥」不僅幫不了孩子,而且耽誤了時間,還有可能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
    當家長無法判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選擇最循證、最有效的干預方法的時候,請看下面的三個」要「。

三個「要「

  • 要尋找對兒童語言發育和兒童語言障礙有臨床經驗的兒保科醫生、發育行為科醫生、或神經發育科醫生。中國大陸在兒童語言障礙的診治方面還處在一個早期階段,不是所有的兒童醫院和康復中心開展了循證的兒童語言障礙和相關神經發育障礙的鑒別診斷工作。 對兒童語言發育和兒童語言障礙有臨床經驗的兒保科醫生、發育行為科醫生、或神經發育科醫生先要做一些發育行為測試,包括認知、運動技能、行為、情緒、交流等方面來了解兒童的整體發育情況。兒童言語-語言治療師會配合兒科醫生,在兒童語言發育方面做系統的評估,包括對兒童的溝通、玩耍、和語言等做全面的語言評估。綜合發育行為和語言的測試評估結果才可以做出循證的鑒別診斷。
  • 要早干預:即使是診斷結果排除了廣義的「語言障礙」,還暫時無法確診是狹義的「語言障礙」還是「語言成熟晚(late blooming)」,
    言語-語言治療師也會根據兒童全面的語言評估來給到家長相應的家長輔導和家庭干預計劃。
    因為, 在兩到三歲半很難分辨「語言障礙「還是「語言成熟晚(late blooming)」; 但是如果家長等到孩子四歲以後確診「語言障礙」才接受語言治療,其效果就不如早期干預;而且,如果不做早期干預,孩子在四歲前在幼兒園的社交人際關係也會因為語言能力差而受到影響。
  • 要循證地干預:根據不同鑒別診斷結果,語言-言語治療師給出的治療方案是不同的。比如,對還暫時無法確診是狹義的「語言障礙」還是「語言成熟晚(late
    blooming)」的孩子,語言-言語治療師會推薦以家長輔導為主的干預模式。又比如,對伴隨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語言障礙」、伴隨腦癱的」語言障礙「、以及狹義的」語言障礙「,語言治療的重點和策略也不同。
    就算是兩個診斷為狹義的」語言障礙「的兒童,他們的語言治療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都因該是個體化的,根據全面的循證的語言評估來制定。

本回答由美國培聲聽力語言中心主任,美國言語-語言聽力協會認證言語-語言病理學家與聽力學家劉雪曼教授原創,嚴禁轉載。

相關科研文獻:

Beitchman, J. H., Wilson, B., Brownlie, E. B.,
Walters, H., Lancee, W. (1996). Long-term consistency in speech/language
profiles: I. Developmental and academic outcom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dolescent Psychiatry, 35(6), 804-814.

Harrison, L. J., McLeod, S., Berthelsen, D.,
Walker, S. (2009). Literacy, numeracy, and learning in school-aged
children identified as having speech and language impairment in early
childho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11
(5), 392-403.

Horowitz, S. M. Irwin, J. R. Briggs-Gowan,M. J.
Bosson Heenana, J. M. Medoza, J., Carter, A. S. (2003). Language delay in
a community cohort of young childre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42
, 932-940.

Karoly, L. A., Kilburn, M. R.,
Cannon, J. S. (2006).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s: Proven results,
future promise
. Rand Corporation.

Manhardt, J., Rescorla, L. (2002). Oral
narrative skills of late talkers at ages 8 and 9.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23 (1), 1-21.

Rescorla, L. A., Achenbach, T. M. (2002).
Use of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Survey (LDS) in a national probability sample
of children 18 to 35 months old.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 45 (4), 733-743.

Robertson, S. B., Weismer, S. E. (1999).
Effects of treatment on linguistic and social skills in toddlers with delayed
languag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2 (5), 1234-1248.

Tomblin, J. B., Records, N. L., Buckwalter, P., Zhang, X., Smith,
E., O』Brien, M. (1997). Prevalence of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0(6), 1245-1260.


這麼多答案都以自己或身邊的個例為證,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不是每個孩子都是當年的你,如果因此而延誤了某個孩子接受診斷和干預治療時機,你負責嗎?


孩子說話晚,有一下原因。

原因一:平時缺乏語言輸入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已經開始對語言的學習了,他們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有輸出,所以在寶寶不會說話的時候,不要以為他聽不懂不會說,就不對他說話了。所以爸媽們,別怕口乾舌燥娃沒回應,儘管開啟話癆模式吧!

原因二:嘴巴肌肉缺乏鍛煉

有些寶寶的輸入足夠,也能聽懂大人的很多說話,但是就是自己不開口,很可能是嘴巴的肌肉還不夠靈活,不足以支持如此精細的動作。所以給寶寶吃輔食的時候,不要過於精細,完全是順滑的菜泥或者肉泥。要給孩子一些有嚼勁的食物,咀嚼能力的增強,也是鍛煉寶寶嘴巴和舌頭的肌肉,對他說話是有幫助的。

原因三:雙語環境

有一部分處於雙語環境中的孩子開口要更晚一些,因為孩子對於兩種語言的不同規律可能感到難以處理,對於有些語言滯後明顯的雙語環境孩子,建議先只提供孩子單純的單語環境,讓他學習語言的負擔更輕一點。

原因四:孩子說話意願不強

如果孩子本身性格比較溫和,什麼都不挑,又被伺候得太舒服,想要什麼一個眼神家長就get了,他就覺得不說話也挺好,沒有特別大的動力想要學習語言了。所以,不能讓孩子太舒服了,可以故意不懂寶寶的要求,引導他產生交流的慾望。比如明明知道寶寶想要那個玩具,可以故意裝不懂,問「寶寶想要哪個啊?告訴媽媽好嗎?」不要問可以用「是」或「不是」回答的問題,讓寶寶自己來說,鼓勵多說。


最好還是去看看醫生。
我侄子小時候說話大舌頭,基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但是很機靈,叫他也有反應,而且能分辨聲音的方位。我讓家裡帶他去醫院檢查一下聽力,家人都覺得這樣說不清話的小孩子很多,各路親朋好友也都說誰誰誰家孩子小時候也這樣長大了能說的不得了。
最後還是帶去醫院檢查了,確實是聽力問題,不是聽不見,而是他聽到的聲音不夠準確,和我們一般人聽到的不一樣。三四歲的的時候開始矯正,現在快十歲了,已經好了很多。
所以最好還是去看看醫生。萬一有問題,治療矯正晚了那就真坑了。


家長要關注的不是"說話"能力,而是交流能力。說話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孩子說話有早晚,但身心健康的孩子在嬰兒時期就開始交流了。這個交流包括對大人的聲音,表情的回應;包括和大人分享自己的喜怒愛樂,比如手指著自己驚奇的東西給大人看;知道用手勢和音調錶達自己的意願;有一定的共情能力,看到父母高興自己也會用喜悅來回應;和大人交流時眼神專註等等。如果孩子還不會說話但是會交流,那麼說話是遲早的。如果孩子不會交流或者交流很少,那麼需要注意和診斷了。


想起來我前幾年帶的一個研究生,倆兒子本來活潑又健康,結果自從他們媽來學了兒童心理學,一個被拉去診斷出了注意力障礙,一個被拉著去診斷出來了運動協調障礙....每次這位媽拉著我有理有據的聊她又覺得她兒子在某方面表現異於同齡人,我都是一句話,影響日常學習生活了么?

現在各種心理學家泛濫,對於兒童心理學家,我不是說建議家長粗枝大葉放任自流,但是貼標籤這件事情一定慎做,搞一搞就這個障礙那個障礙的,在英國這邊有的時候是為了得到更多學校資源和社會支持,但是給孩子和家長都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影響。國內的話無論是醫院還是盈利性質的培訓機構也都喜歡往嚴重了說,其實也就是做了一些間接問詢(家長問卷等),然後做一些不著邊際的神經掃描,完全沒什麼關係的感統,然後幾個標籤就把家長扇忽的焦慮無比,而做父母肯定會擔心孩子在某方面「不同」,但是這個不同並不是一個標籤就能解決的。一句話,謹慎再謹慎,輕鬆再輕鬆。


本來是要來填坑的,發現 @Gold RIch Money同學自己在填了,那我就不多說了。僅僅表達支持。
同時提一個觀點。看到好幾個答案,某某人4歲以後方開始說話,終成大器。
抱歉,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作為醫生,不可能以個例來解決問題。
語言能力晚於同齡大部分兒童,那就有必要找出原因。因為很多疾病就會導致發育的異常,這些異常有些是可以治療的,在治療後能緩解,甚至趕上正常兒的發育,有些也能早期做出干預。
對此, @言語治療師Siyang引用的文章比較詳細,但還是得說,文章是比較詳細,但其中有一點不認同,當孩子發現有這樣問題的時候,優先求助於言語治療師並不是個好主意。
畢竟導致孩子語言可能障礙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些必須做相關鑒別診斷的,言語治療師雖然有點醫學背景,但畢竟不是醫生,不可能思慮全面及作出相應的應對。現在好一點的兒童醫院兒保科還是可以信賴的,定期兒童相關體檢,如有懷疑可以做相關檢查。
哦,親愛的歌德同學,請繼續填坑吧,兒童語言發育障礙要考慮的問題是非常多的,繼續貼吧,比如X、Y染色體異常,還有rett,當然還有著名的孤獨症(不過這通常是做最末考慮)


我同學家孩子,八個月會說話,幾詞成句那種,九個月會走路,然而,自閉症,近三歲方確診,已錯過最佳恢復期。

無論多少人說「貴人語遲」「我同學」「我親戚」「我」二三四五六甚至小學會說話然終大器晚成。。。。。。帶孩子去正規醫院看看,不耽誤什麼事,也許不去看,就耽誤了。。。。


需要注意而且一定要去醫院看看,但是不要以為你的孩子就一定得病了。我18還是20個月才開始說話,現在掌握2門母語,學習一門外語,會裝電腦,會基礎PS和AE。清楚記得我奶奶說我當年去上幼托的時候不會說話。親生例子,本人現在16活的不要太「快活」(艹,我生出來幹嘛,天天累死了)


我媽說我三歲才說話,之前不言不語。一直怕我是啞巴。我從小沒說過吃飯飯睡覺覺這種奶話。就說吃飯睡覺。

四歲去醫院體檢,醫生說我舌頭下面有根筋太短會影響說話!要我動手術剪掉…我沒剪。

我初中參加合唱隊,大學參加過辯論會。就這樣。


我兩歲半才學會說話,一度被家裡懷疑是啞巴/弱智,現在話比誰都多…中學時代被每個老師批評「能不能少說兩句」,也湊湊合合混上個還湊合的大學了。
建議去醫院進行合理必要的檢查,遵醫囑行事。不必盲目恐慌,不是太晚的話都屬於正常現象。


排除掉聽障智障自閉症之類的問題,如果孩子只是僅僅的不會說話,其他方面都沒有問題,那很有可能是家裡讓他說話的環境不足。
1.家裡是否太過安靜了,孩子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就不會輸出。我同事是個話嘮,從孩子幾個月大時就開始跟孩子臭貧,從希特勒帝國的崛起到單口相聲珍珠翡翠白玉湯,現在孩子兩歲出頭,已經開始自己編兒歌氣他爹了。
2.家人照顧他的時候是不是孩子一指或一哼唧就給他東西?其實可以這樣,教他說出想幹什麼再滿足他,比如他要吃蘋果,就教他說:「蘋果」,等他說出來個大概,再把蘋果給他。小孩子學東西很快的。
3.別逼迫孩子,否則會緊張,反而不利。別對他說「如果你說出來了就給你」,而是慢慢等待他說出來,誇獎他,在給他。
總之,不用太過在意,但還是需要注意營造輕鬆話嘮的環境的。


首先,需要去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諮詢。

其次,我給題主介紹一個人,他在六歲才開口說話,父母一度以為他是啞巴。後來他一躍成為中國最著名的體育解說員之一,其語速之快,思維之敏捷幾乎無出其右。

他的名字是宋世雄。


如果父母和孩子溝通時,孩子反應比較快或者看電視時比較專註,我覺得這孩子多半沒問題的,只是輸入轉輸出時慢一點,實在不放心就去醫院看看吧。
我兩歲多才開始說話,在這之前想要表達什麼都是指著我想要的東西發出啊啊啊的聲音。有一次我在外公家玩的時候,他在邊上不停地拿筷子之類的東西敲碗想讓我注意到他,然而我並沒有理他,自己玩自己的,把我外公急得給我媽臭罵了一通,說怎麼不帶我去醫院看看,萬一是聾子這可怎麼辦…………於是我媽打開電視機放出廣告,我一聽到廣告的聲音立馬跑過去看電視了,證明我不是聾子 不知道為何我小時候特別愛看廣告("?ω?")不過等我開始說話時,就基本是一句話一句話這樣的表達,而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蹦了,終於趕上別人的語言進程…………我媽說我小時候學什麼都不能提前,比如八個月會爬,一歲多走路,每一項都是到了那個節點才會,早一天都不行(︶^︶)所以我看到現在的小寶寶幾個月就會喊爸爸媽媽了感覺他們都是小天才啊23333


很多回答真的不知道讓人做個什麼表情,發現不對勁請好好去檢查一下可以嗎?不要以無科學依據的個例逃避問題可以嗎?說話要負責任啊!我謝你們八輩子祖宗啊!有時候你的隨口一說,可能耽誤的就是人家一整個家庭啊!現在的知乎難道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知乎了么?急死我了!!!!


講述一個被質疑「語言障礙」的幼兒如何逆襲自我成長為「話癆」少年的勵志故事。

我猜長得高臉又萌的Luca擔心全面發育導致他娘親全面驕傲,自作主張放慢了語言的發育節奏。於是,幾個月大時學會叫爸爸媽媽力證「不是啞巴」後,語言能力就以超龜速的節奏緩慢提升著。


這段時期,交流主要靠極強的body language一通亂指,熟練使用各種嗯嗯啊啊哦哦擬聲詞,交流成功傻樂呵,失敗就一通哭。儘管多次強調,奶奶仍以「孫子不說我就秒懂」的默契為極大的光榮,所以這小子每天嗯嗯啊啊活的像只動物園的猴子一樣happy。


說不好也就罷了,辭彙量少得可憐還發揮主動能動性瞎改編。很長的一段時間,Luca堅持把水喊成yi「三聲」,我從主動解釋到伴隨外人的茫然一臉無所謂掏出水壺堵住他yi~yi~yi~yi~的嘴也是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幾多風雨。


兩歲前我和卡爹還頗為淡定,用男孩說話就是遲的「阿Q精神」自我安慰,堅持無視同齡女孩兒已經奶聲奶氣的說「新年快樂」Luca還只會抱著肉鬆罐吃的滿身滿臉的巨大反差,直到兩歲的生日蠟燭吹了兩個月又三天,Luca的肢體語言能力即將突破「專業八級」,語言能力依然提升緩慢。

我和卡爹開始自我質疑的同時,還要承接社會壓力。


有好友好心建議去醫院看看;有卡爹的同事送孩子去醫院接受干涉治療了,單聽描述就各種恐怖;更不要提各種育兒書籍大書特書早說話的各項好處,我彷佛看到Luca無緣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在藍翔苦學挖掘機的畫面。

那段時期,時而在他臉上影影綽綽看到一個大寫的「傻」。

人間自有真情在,一好友看我焦慮的架勢,安慰我「她老公五歲才會說話」,也順利的成長為青年才俊,雖然人近中年將軍肚日起並不妨礙邁入「中年男神」大軍,好友的老公我也是認得的,確實所言非虛,剛悠然自得沒幾天,聚餐時「男神」拒不承認有這樣的事,我跟你講,這頓飯你!掏!錢!

無論怎麼說,秉持著「說話這種基本能力」他總會有的信念,除了多出行豐富體驗,多對話夯實語言積累期以外,我們並沒有採取任何人為干涉。


如今看來,感謝那個期間堅持「順其自然」的自己,上幼兒園後不知不覺中Luca就打通任督二脈邁入「語言爆發期」,每天都被他聒噪到不行不行的,掌握新詞快准狠,隨口教他一個什麼,沒多久就熟練運用,甚至英語也從抗拒到習慣,跟他聊天隨口冒了一句「Are you serious?」,他也跟著「Are you serious?」,得虧隨娘嘴大「serious」才沒咬到舌頭,今天送他進教室還歪歪扭扭的用了一句「Kiss Goodbye」。


可以溝通之後發現這小子情商還蠻高,你說錯什麼的時候,他不會大義凜然直接指出「你說錯了」,而是一臉理解笑盈盈的說「媽媽記錯了」,支好一個無比體面的大台階讓你下,我感覺過去三十幾年都白活了。

臉上影影綽綽的「傻」有變回「萌」的趨勢。


像Luca這樣晚說話的男孩子我相信不在少數,父母承受的外部壓力和自我質疑想必只多不少,分享Luca的故事是想跟有類似困擾的媽媽們寬寬心,人生是一場長跑,像說話早晚幾個月的差異對人生的成功的影響真是微乎其微,大人要沉得住氣,別病急亂投醫,最懂孩子的是家長。


孩子的成長發育遵循個體化的內在規律,這一過程受到環境和遺傳的影響。父母只要確定孩子沒有先天智力障礙,機能發育不全,或者患有「兒童緘默症」的前提下,順其自然的陪伴孩子等待他聒噪到你受不了的一天就好。


排除身體及病症干擾,幼兒晚說話有很多原因,諸如;


1. 孩子性格差異

有的孩子先天性心理包袱輕,勇於嘗試,並不擔心做的不好或說的不好,萬事做了再說;而有的小朋友則更傾向「等我準備好了再開始」,希望一擊即中,兩種性格各有利弊,不過後者的「語言積累期」會更長,說話時期多半會慢於前者。


家長要對這樣的孩子多些耐心和鼓勵,不要著急。


2. 家庭環境

家庭語言環境複雜孩子通常會說話晚,我們家就是這個情況,湖北話跟普通話差異還比較明顯,某種程度上對Luca產生了混淆,墨爾本好友的孩子在雙語環境下語言發展也相對較慢。


包辦一切的無微不至,過於及時領會孩子的意圖剝奪了孩子的話語權,孩子還沒發出需求信號之前就已經被滿足了,或者習慣替孩子表達需要,孩子無需通過語言就過得很好,學說話的動機受到抑制。


無意識的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諸如嘲笑孩子的發音等,年輕的父母有時會將不尊重當平等,無視孩子的感受隨意嘲弄,這樣的行為是一種負面的鞏固,孩子不敢再開口;父母少言寡語,孩子缺乏語言積累的環境,我們家戳中一半,好在有我撐著。


父母對寶寶發音的準確性要求過高,急於糾正錯誤發音,反而無形中抑制了孩子的表達慾望。


幫助孩子早開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1. 有效抓住語言敏感期,正確進行引導,即便在孩子不開口的「語言積累期」,為了更好的厚積薄發,平時要多跟孩子說,耐心不斷重複他想要知道的單詞。


2. 合理利用繪本,固定親子閱讀時間。Luca一直不怎麼待見繪本,一講就跑,我一直以為是Luca自身的問題,直到無意買了十幾本不同類型的繪本,Luca被其中一個系列迷住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繪本對語言能力的提升非常明顯,有一次卡醬對著南湖默默的嘟囔「湖底有很多魚,沒有一個人察覺」,察覺這樣的高級辭彙就是從繪本上習得的。


3. 與孩子對話是要簡潔,不要用疊音,什麼吃奶奶,喝水水,語速要慢,突出重點,表情動作誇張而有趣,多做示範並加以引導,最重要的是耐心,隨時隨地的陪跑,當孩子對某件東西或事流露出好奇的時候,要及時解釋。


4. 讓孩子多與小夥伴玩耍,培養孩子同齡人之間對話的意願。孩子表達的時候,不!要!打!岔!孩子嘗試組織短句的時候,會多次嘗試並且磕磕絆絆的,家長要做的就是蹲下來面露鼓勵的微笑,而不是急於替孩子表達,想想自己剛開始說英語的囧狀。


以上建議只針對非身體及智商因素導致的晚說話情況,祝早日被孩子幸福的聒噪著。


有時候是看孩子的人不愛說話


推薦閱讀:

怎樣向低齡(4——8歲)兒童講解國畫?
美國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是如何交流的?
十歲的女兒想要信佛教,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回應?
如何培養孩子在數學方面的興趣?
如何評價家長口中「這孩子特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心,他要是認真起來學習成績肯定好」這樣的話?

TAG:語言 | 教育 | 兒童教育 | 語言學習 | 言語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