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為什麼那麼多叫襄子、桓子的?
12-15
智襄子、趙襄子。。魏桓子、趙桓子?看的好混亂。
謚號而已。好聽的就那幾個,什麼文啊、武啊、庄啊、桓啊、襄啊的。
所以有魯襄公、晉襄公、齊襄公、衛襄公、秦襄公、鄭襄公、宋襄公,也有魯桓公、晉桓公、齊桓公、衛桓公、秦桓公、鄭桓公、宋桓公。
所以有個智襄子趙襄子;魏桓子趙桓子有啥奇怪的。謚號+爵位
謚號是周禮規定的,概括一生的作為,所以大家都差不多
爵位分五等,子就是子爵,到戰國時期這個爵位就很少了,大家都想稱王
毛主席、華主席,周總理、李總理,張胖子、王胖子,好混亂。
一個死後的稱號罷了,和職業稱號、外號還是有很類似的地方
推薦閱讀:
※勾踐滅吳,後來怎麼樣了?
※商鞅變法為秦國的大統一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為什麼其他國家當時不效仿秦國呢?
※先秦時期的三十萬金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通過什麼方式換算更有說服力呢?
※為什麼顧頡剛說《春秋經》中的《榖梁傳》是冒牌的,沒有價值?
※如果趙武靈王沒有在沙丘掛掉,而是再多活了幾十年,有沒有可能是趙國滅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