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討厭顧爺和《小顧聊繪畫》?
有一個答案說,他這麼寫繪畫史,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是觀眾不愛看正經的,所以這麼寫了。邏輯上好像是說,他本可以寫得很正經,為了大眾口味,於是就不這麼寫了。
呵呵,怎麼可能。這本書我就看了第一章卡拉瓦喬,基本就可以直接拋棄了,什麼玩意!這根本就是不懂,假裝懂,又害怕露怯,於是就搞出一副:說深了你們也看不懂,那就來點俗的吧。
他所謂的俗,都沒俗到點子上,像是想講笑話又不會講的那種,拾人牙慧的一些連惡搞都算不上的東西,看著真特么的尷尬。
太特么垃圾了。
我看過的任何一本西方繪畫史,哪怕再差,也比他好。起碼你要有趣,有自己的觀點,那麼偏激,但得透著『你懂』……
看得出來,不僅他不懂繪畫,基本上只要跟藝術沾邊的東西,這個姓顧的,全都不懂。單論影像,他對什麼叫『倫勃朗光』的解釋是完全錯誤的。
看大師寫作的繪畫史和藝術史,頓生一種精神的啟迪和共鳴;看他寫的,只覺得一個低級的江湖騙子想混進來掙倆小錢花還沒弄好就砸了。(任何一本繪畫史上講英國畫家透納的,都比這個傢伙好一億倍)。
回到一開始的話題:我承認讀者對正經的東西沒興趣,確實大眾是愚昧的。但這就是要跟著下作的理由嗎?
哎,全民創業的時代,房價一天天高,趕緊賺錢吧……誰誰誰都談D輪了!!!!
********
想起兩個師弟師妹,在敦煌研究院一待十年,六年前我和同學去莫高窟拜訪他們倆,他們倆給我講解敦煌第254窟捨身飼虎壁畫,那個深入淺出,意味悠遠……恍如隔世。
藝術教育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中的地位幾乎是零,難怪養了無數對藝術充斥著顢頇愚昧偏見的人,甚至包括很多國外留學回來的『青年才俊』,特點是,一見到現代藝術就喊『看不懂,傻逼』。
關於小顧的若干硬傷請看這裡《小顧聊繪畫》里有哪些比較嚴重的錯誤? - 劉斯坦的回答
反對一下匿名用戶說的所謂顧爺的存在是因為專業人士的不作為,這兩者之間沒有因果關係。
顧爺的書,和貨幣戰爭,和書攤上隨處可見的政治解密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因為主題是藝術,讓讀者產生有品位,高大上的錯覺。其實這和讀完貨幣戰爭覺得自己對國際經濟形勢了如指掌的讀者心態是一樣的。
這些書,都是精神鴉片
專業人士什麼也做不了,因為藝術史的普及(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藝術史和藝術欣賞是兩回事,於學術角度自是如此,但小顧的書屬於藝術史普及,我個人價值觀認為藝術史普及的最終目標仍然是審美) 給人帶來的精神體驗本就應該是審美體驗,而不是獵奇,趣味,性慾,雷,污,戲劇性之類的體驗。如果認真寫,必然就要引導讀者開展審美活動,審美活動,就視覺藝術而言,是一種「靜謐的凝視」,審美需要人專註,深入,平靜,而這個狀態,再好的專家也無法幫助讀者進入,因為這是一
個需要主動的過程。而小顧書中充斥著獵奇,雷,污,性和戲劇性,這些內容,很多都是人的本能需要,不用主動投入精力,讀者自己就會渴望讀下去。藝術欣賞的心理阻力很大,這是任誰都改變不了的。
所以小顧的書最大的害處,依我看並不在數不勝數的知識硬傷,而是誤導讀者對藝術的理解。
說實在的知道了梵高到底是自殺還是槍走火,知道達芬奇死在誰懷裡,並不能幫助我們欣賞他們的作品,至少也只有微乎其微的幫助,這都是一些知識性的內容,知道一堆這個,只能讓你覺得自己彷彿懂很多,是不是會拿這些知識去裝逼另算。
如果讀完此書的人,覺得自己彷彿懂藝術了,覺得自己可以在美術館裡說道說道了,那就是巨大的悲劇,因為搞了半天讀者仍然不知道蒙德里安的畫好在哪裡,只知道他就是個畫格子的,或許還知道他的格子是如何從寫實變過來的,然並卵。
優秀的藝術史作品很多,小顧和藝術的故事之間隔了一百個蔣勛,其實哪怕看看盧浮宮畫冊都是很好的,可能也就兩三本小顧的錢,然而人的天性和藝術的本質就決定了,小顧必然比盧浮宮畫冊受歡迎。就算這個問題里,豆瓣上,微博上有無數專業人士圍攻小顧,他的書也還是會暢銷的。
除此之外,小顧書中為了商業和討好讀者充斥著大量知識性硬傷,這使得他道德上站不住腳。
會有人說無可厚非,我不認為,我覺得完全可以非議一下。之前有人說侯孝賢認真拍的片還不如爸爸去哪兒受歡迎,世界顛倒如何如何,我倒是覺得爸爸去哪兒無可厚非。但小顧不是一回事,藝術相對主觀,而歷史事實是客觀的,你為了利益扭曲事實,故意傳播錯誤的知識,道德上說不過去。要麼你就像三國演義一樣,把題目叫做戲說藝術史,惡搞藝術史,如果你擺明了是要普及藝術,那就有了尊重事實的責任。
今天剛看到所謂顧爺發的一條文章。很難想像這是一個自詡為普及藝術知識的公眾號嘴裡解讀的「現代藝術」
看不懂的藝術就是大便?how dare u?!這句話的意思是否定了印象派以後所有的藝術作品嗎?何德何能!
藝術最大的功能是講故事?!克萊夫貝爾的「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解讀被你吃了嗎,克羅齊的「藝術即直覺」被吞了嗎……建議買本《西方六大美學觀念史》回去看看
裸體畫和A片一樣是為了讓人硬?!達芬奇解剖了那麼多屍體研究人體結構只是為了畫色情畫?約翰伯格前腳剛去世你就要這樣氣他……去看看他的《觀看之道》裡面對於裸像的解讀吧……
藝術目的不只是感動好嗎……崇高、荒誕、悲劇……這些審美範疇都被吃了嗎?!
以這種態度對待指出自己不足的人 也是沒誰了……你自己不喜歡,就能叫喜歡的人智障嗎?!
更可怕的是這種垃圾言論的背後還有那麼多的擁躉!安迪沃霍爾和杜尚的棺材板壓不住了要……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至少從我的角度看,對任何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應該保持一種敬畏感,保持一種學習的態度,而不是不加思索 不加分析地亂噴一氣,何況你噴的這些都已經是寫進藝術史的經典作品和藝術家。現當代藝術較之古典作品確實變化很大,所以才需要藝術理論家去解讀去引導,作為一個出過兩本書的藝術從業人員,寫出這樣出言不遜的文章不覺得羞恥嗎……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應該有義務向大眾普及藝術知識,引導公眾提高審美趣味,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大眾,嘩眾取寵!
第二更:評論區有同學覺得顧爺是在反諷 依我拙見並不像 如果是的話,這手段也太拙劣了點……
依顧爺的說法,人們之所以不去美術館,而轉投到電影院的懷抱是因為人們看不懂藝術作品了,而且不能判斷是好還是壞,而對於電影,顧爺認為人們至少都能夠分清楚是好片還是爛片……首先對一批人能不能分得清好片爛片我還持保留意見,其次本雅明要被你氣哭了!人家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品》裡面都說了是因為印刷術的發展和攝影技術的興起,導致了油畫作為上層人士彰顯其地位和實力的神秘性和高貴性消解了,油畫變得唾手可得,老百姓欣賞藝術作品也不用再大老遠跑到美術館去欣賞了……至於為什麼是電影藝術興起,而不是別的藝術樣式,建議看看阿諾德豪澤爾《藝術社會史》的最後一章(我也還沒看完,所以不妄加評論|-|……)
先不提他的書《小顧聊繪畫》,我們來講一下他最近做的網路電視《顧爺玩爆義大利》。
這個電視節目其實有三個地方(or情節?)他可以做的很深入很有啟發性的,但是因為他的團隊剪輯原因加上他本人藝術歷史素養的低下導致給做砸了。
這三個地方是:威尼斯賣面具的Davide,古根漢姆博物館的講解員小妞,和羅馬送scooter來的小哥。
David是個practical artist,其實可以讓他更深入去講解面具、威尼斯傳統以及藝術之間的鏈接,講他對面具的理解,可惜小顧只顧著拍他自己耍寶,最後勉勉強強幫David賣了個免費廣告就匆匆結束了。
古根漢姆博物館搭訕到的講解員小妞其實也能夠帶來很多更深入的藝術解析,她肯定有講解許多重要作者的背景、創作作品時的狀態或想法、從作者的出發點或者表現形式去剖析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我非藝術專業的,私底下認為現代藝術更多是表現感官、情緒、感覺方面的內容,作為一個講解藝術的人應該指導觀眾們從哪個方面去理解這個藝術品,而不是瞎講解。如果小顧團隊做得好,應該要po很多小顧和講解員討論一幅作品所表達的情緒、怎麼理解作品的對話才對。
但是,小顧真的在瞎講解中做完了古根漢姆博物館這一集了!而且講解員小姐的講解全部被略過了!而且小顧團隊還留了一句小顧的感想播了出來:「……拿了這幅畫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掛……」我的天,你不是定位自己是藝術科普作家么?!這是適合自己定位的感想么?!
最後一個做砸的地方是送scooter的小哥。這個小哥經小顧介紹,是個研究環境和人的心理認知相關科學的博士研究生。他來載著小顧逛羅馬其實是個非常好的契機,如果小顧團隊懂得把握機會,應該讓他帶著小顧一邊逛羅馬市區,一邊講歷史、建築、和對現代羅馬人性格形成之間的聯繫,把這種討論作為旁白放在剪輯裡面。可是小顧團隊的重點居然是----scooter小哥未遂的愛情!這是什麼鬼重點啊!
講龐貝那集還暴露了個小顧歷史涵養低下的bug:奧古斯都=羅馬皇帝的說法其實是在屋大維奧古斯都之後的……凱撒這些在奧古斯都之前的執政官是沒有奧古斯都這種稱號的。(而且奧古斯都的稱號是高於皇帝稱號近乎於神的,不是隨便叫的,由於看《羅馬人的故事》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了我不太記得細節了,歡迎大家指正探討)
這節目做的真是亂七八糟:這和我自己逛義大利有什麼區別啊摔!亂七八糟瞎逛一通,隨便亂髮意見,專家深刻的論點聽了跟沒聽一樣(因為沒聽懂)。
全程只有顧爺自己在耍寶,講的都是他的想法怎麼好玩有趣(其實也沒有多有趣)。別的稍微比他深刻一點的言論全部被抹掉,反正這節目里就顧爺講藝術,只允許展現顧爺的藝術論調,其他人的理論一個字都不能出現。
你看:一個沒什麼藝術歷史涵養、自以為很有趣、自以為很了解藝術、又有強烈表現欲的裝逼大叔怎麼可能會寫出深刻的東西來?他也只能把藝術和三俗還有stereotype上引。他寫的那些科普書,當故事會或讀者文摘看看就行了,認真來講其實根本上不了檯面。
ps:這節目跟Andrew Graham Dixon的unpacked Italy比起來簡直是弱爆了挫爆了。
小顧這個公眾號完全是反智、跪舔的象徵。共青團發表了反當代藝術的態度,它就立即緊跟共青團步伐不動搖…他勸人去歐洲看古典藝術,為什麼不自己來歐洲跟西方藝術家們大叫「當代藝術是看不懂的屎」,試試?保證被人當成智障。
他說「不如去看看古人怎麼生活」。別忘了,現在留存下來的古典藝術在當年都是飽受爭議的當代藝術,比如文藝復興,就是在中世紀藝術之後,讓人從神回歸到人性,在14世紀初期,也是當代大膽的受到質疑和非議的…
我自己的感受,藝術史是不能割裂來解讀的。就好像欣賞一個人,他/她今天的想法,狀態,絕不是跟過去割裂的,而是從出生的每一個經歷每一個感受開始,延續至今,就像欣賞一個完整體系的美術史。
作為一個藝術公眾號,小顧是完全割裂,反藝術史的,用的是一種扭曲的強盜式邏輯。這裡有一種非常反智的套路,幾乎可以用於任何地方:
例如:
1,先打壓。你看不懂當代藝術?因為你的階層不對,你是P民,是屌絲,別去卡薩爾文獻展丟人了,人家根本不鳥你,(當代藝術)那不是為你開放的展覽。
就好比一個屌絲的社會青年,也不想讓女朋友去讀書。於是先用語言先打壓。你看讀大學的都是什麼人,富二代們,大學也是你這種階層智商能考的?去了考場大家都會在心裡嘲笑你。
2,再羞辱,小顧甚至用羞辱的辭彙,比如用「婊子」形容小野洋子。就像這個屌絲青年接著說,你看XX,讀書的女人,整天怪裡怪氣,沒男人想理她。
3,最後安撫,最後,安撫,給本來就不想探索閱讀的人就驢下坡。當代藝術,你看不懂,看不懂就對了。因為看懂的人不是屎就是騙子裝B犯。
就像最後這個屌絲對你女朋友說,不讀書就對了。考試那麼累,讀書那麼累,讀大學的女人都精神怪異,考不上才能說明你是一個好姑娘。 你安心每天跟著我打打遊戲就好了。大抵就是這種套路,可套用很多地方和群體。
對他來說,看不懂的藝術就是屎,讀不懂的書就是垃圾,那麼電影,伯格曼費里尼之流大概就是下水道吧……所以,大家退散,什麼都別思考,別閱讀,別探究…都去打遊戲看看綜藝電視劇吧,把腦子變成空空,別去想當代藝術中的反思或是對體制的反抗…把達芬奇畫的人體欣賞成「為了硬」把蒙德里安欣賞成畫格子的文秘多好…這樣大家像韭菜一樣生長多好…
然而,杜尚的當代藝術精神,就是藝術是屬於大眾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上流社會遊戲。當代藝術精神就是表達人性的…能被小顧反著解讀,真是敬佩,不知是無知無畏或是非蠢即壞。
以自己的低俗,嘲諷他人的欣賞水平。
以自己的無知,揣測他人的知識水平。
以自己的戲謔,挑釁他人的嚴肅態度。
以自己的出醜,換取他人的無知追捧。
以自己的淺薄,調戲他人的專業知識。
一直以來,我最瞧不起的,就是這類把自己不懂的事物極盡簡化、並用爛俗語言隨便貼標籤的人。
至於他的水平,和「壽司不就是米飯上一塊魚」「披薩不就是大餅上幾塊肉」「歌劇不就是胖子扯嗓門吼」「哲學不就是吃飽了瞎想」之流,還隔著一萬個便便的距離。
此類跳樑小丑,少一個是一個。
我不是專業研究歷史的,但是對於希臘神話還是有一些了解。小顧曾經給凱迪拉克做過一次廣告,把太陽神扯到了凱迪拉克身上。先不說各種錯誤的常識,比如駕車摔死的法厄同變成了阿波羅的兒子(法厄同是前代太陽神赫利俄斯的兒子,赫利俄斯是宙斯的叔叔一輩,阿波羅是宙斯的兒子,認真算起來,法厄同是阿波羅的叔叔)。最邪門的是,小顧難道不知道,他廣告中的法厄同英文是Phaeton,還可以翻譯成輝騰。凱迪拉克給大眾充值了。
看圖
就這。
對畫的主體絲毫不提,為了賣廣告扯動物——這點就算了——提香那張本來也有erotic的成分,而Olympia上的「沒錢,滾」是不是想像力太豐富了一點。
藝術史不是給你這麼玩的。搞笑調侃不是問題,文筆好壞也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硬傷。
硬傷的意思就是裡面有涉及人物、年代、斷代、風格、術語的錯誤。既然這些要素錯了,再搞笑也無法彌補。
另外一點不舒服的是,把做不到嚴肅說成不想嚴肅,把寫不出說成不想寫。這個態度很討厭。
最後就是他的粉絲。一副「我看透了藝術的本質,你們都是皇帝的新衣,我來揭露你們虛偽的面具!」的那個逼樣。
因為他致力於加深群眾對現代藝術的偏見。
一提到蒙德里安就excel,一提到塞尚就腿長腿短……
而且反正我是見過看了幾個長條微博就跑過來跟我侃藝術史的人。
而且我學藝術史之前也特么是這種人…
大眾基本是瞎的,裝逼犯肯定是可恥的,然而偏見和低俗笑話的傳播範圍永遠比課本要廣,其中再夾點錯誤的私貨,就有點害人了。
因為請教了三個學藝術史的專業人士,都指出顧爺對藝術品的解讀有硬傷。
老實說,只要大致正確,形式「市場化」我個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內容有硬傷就必須至少不關注。不太了解這個大V。記得ID是由於有一回,朋友轉了他的一個介紹《最後的晚餐》為何「暗淡」的科普帖,點進去看發現這位同志為了賣廣告,不惜歪曲了事實。
顧爺說,「灰塵、污漬、燭燈都是導致它黯淡無光的罪魁禍首」。可是,讀者們自己稍作核實,就能發現主流說法是:因為達芬奇使用了有問題的自創顏料,導致《最後的晚餐》的殘破。
替空氣凈化器宣傳掙外快可以理解,但請不要瞎掰誤導小盆友。謝謝。
以下為維基百科內容:
不知道大家看過BBC的藝術紀錄片沒有?
隨手附上《印象派繪畫與革命》第一部分視頻鏈接,和小顧聊印象派幾張截圖,可以自行對比:印象派繪畫與革命01
1. 印象派,先從大膠水畢沙羅開始講起
vs.
2. 然後談巴黎的變革對印象派的影響
vs.
3. 繪畫技術革新給戶外寫生帶來的硬體:
顏料管
便攜畫架
扁頭刷
vs
我懶,就截了三個,這部紀錄片共四集,和小顧這個「門外漢聊藝術」雷同的地方還有好多好多(讓樓下深受感動的「能給人帶來幸福感的畫家」裡面也有哦)。當然,估計閱片更多的大牛能發現更多亮點。
BBC請了藝術史學家花了大力氣拍藝術片子,所以抄抄就能踩學者專家了?就能署上自己名出書了?呃,從邏輯到觀點到證據都雷同,難道電視節目台本不是受保護的創作?
學術我先不管,反正我反對拿來主義+搬運主義+任何形式的抄襲。
---------------------------------這算不算抄襲的討論分割線---------------------
1.評論說BBC講的是藝術史舊知識/常識,所以不算抄襲,那是對BBC藝術類節目的誤解。大家可以去留心BBC的藝術節目,一套片子只請一位主持人,同時擔任台本、作者、敘述、主持,都是訓練過的藝術史學家,為的就是保證一套片子學術觀點的獨家性,以及方便引用觀點時候的署名。很多台本更是授權出版成了著作,比如西蒙·沙馬《藝術的力量》。這部片子的主持沃德瑪·雅奴扎克也是一樣,藝術史出身,一人包辦了所有的台本和寫作。
說「沒有畢沙羅就沒有印象派」,說「印象派三大神器」是常識,每個人說出來都這樣,那是真的未必。因為有的專家或許認為印象派和攝影術發展更有聯繫,有的認為和天氣環境更有聯繫,有的認為印象派是由巴黎時尚造就的,有的認為雷諾阿才是印象派的靈魂。
那80%的觀點和邏輯順序都完全來自這個沃德瑪·雅奴扎克的時候,真能大喇喇出版書署上自己原創作者的名字不做任何引注?
說實話,歷史專業的抄襲界定可能比其他學科要模糊得多,但我覺得「把別人觀點全部用自己的話說一遍,卻不給署名」就是違規了。
2.這個樓里指出小顧講藝術史硬傷的回復還有很多,我貼個圖就是說明一下,自稱一個外行的他當講起印象派這一段歷史卻不怎麼出錯的時候,是怎麼做到的。
覺得這樣做無妨的,其實BBC的片子還有很多啊,大家都可以走上出名致富之路。
3.只貼了3點是因為我懶,不代表只有這3點有問題。謝邀。
怎麼說呢,對這個人不到討厭的程度吧,但嫌棄和厭煩肯定是有的。
比如這是他自己微信公眾號上吐槽的,你們看紅框里這個標題:
我個人也是很想知道,為什麼他整天想著消遣梵高騙點擊,因為梵高倒霉被他認識了?
還有莫奈也是。整天玩諧音梗,管人家叫「摸奶」。
調侃是OK的,冷笑話自娛自樂也沒關係,我也不反對用顯淺一點的語言對藝術和藝術史進行科普。問題是,準確性先不提了,你能不能不要整天炒冷飯?能不能?
------------------------------------以下長文吐槽,腦殘粉現在撤還來得及---------------------------------
正片開始。
1. 中文很爛還是要強行裝逼
翻看了顧爺從10年開始到現在的微博。可以看到他一開始只是一個審美觀比較爛的所謂「設計師」(別問我為什麼爛,你看了他早期的微博還覺得不爛的話就該自己反省了),發些歪果優秀廣告設計,還有自己的信筆塗鴉和短漫(每天一畫還是比較堅持的),家長里短的嘮叨,還有曬自己那條叫做Bra/胸罩君/八太郎(直到2013年還能看到他在曬狗)和自己的老婆以及親友等……看起來非常正常。
但是一開始就能看出這個人跟我肯定會理念不合了。
http://weibo.com/1744653127/5KD0rlfb4nv
我本人因對八大山人沒有深入研究,是斷然不敢信口雌黃的。
然而,稍有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在理解一幅畫的時候,看到有題款的時候,應該先嘗試辨識一下題款都寫了些什麼。(即使不是看國畫,你看西洋畫看不懂的時候,難道不會看標題?)
因為我有點瞎,好幾個字沒能認出來,所以我查了一些論文。這首詩寫的是:
六月鵪鶉何處家,天津橋上小兒誇。一金且作十金事,傳道來春斗蔡花。
咱也不分析別的,「何處家」這三個字重點難道不明顯嗎?你是不是瞎??????
這個時候,腦殘粉可能要反駁我了:「你說的是八大山人『無家可歸』啊,跟wili顧爺說的『憤世駭俗,懷才不遇』有什麼關係?」(原文這裡就是有個錯誤的逗號,不是我打錯。)
哦,因為這個圖畫的不是小雞(而是鵪鶉),表達的內容也不是「懷才不遇」(而是國破家亡的境況),純粹是某人看不懂中文字在那裝逼。:)
再者,他口中的「專家學者們」,有對「觀賞者對畫面的領悟」作出什麼強硬的措施嗎?明明就是他自己在YY專家學者喜歡「扣帽子」,還不許人發表自己的看法之類的。被迫害妄想症也是蠻嚴重。
我拿這一條出來槽的理由就是,因為很多人會有類似的想法。事實上,沒有人不讓你說你自己的看法,至少在關於藝術的見解上,一般不會有(AWW這類創作者跟評論者接受的是不同的「標準」,此處按下不表)。只是你可以有你的理解,「專家學者」也可以有專家學者的理解。至於選擇相信誰,研究者對藝術家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一般是有事實依據的,而他瞎說的可沒有。╮(╯-╰)╭
PS:很難想像一個標榜自己懂年輕人的土生土長八零後上海寧中文那麼爛,就算再多泡幾年鹹水,也不至於這樣吧?所以這個是顧某強行吐槽和借題發揮咯?
2.強行將學者、研究者等放到普通群眾的對立面上,以博取觀眾認同
這條可能算是上一條的加強版。畢竟某人是留洋設計師,那個中文水平啊,特別爛。→_→(我對留洋的設計師沒有偏見,我就是對這個人的行為有意見。)
http://weibo.com/1744653127/A2RKNtEPp 《小顧聊繪畫》第三期《摸奶的下半sheng ~》
強行套「磚家」帽子。
什麼叫「磚家」?
- 磚家:即專家同音換字用法,主要指那些靠發表不適時的言論來激起口水戰為自己贏得聲譽或知名度的學者,或者是一些不能服眾的權威。常與「叫獸」連用。(摘自中國大陸網路語言列表)
我再次強調,我並不反對將「高深」的內容「通俗化」講解。且不討論藝術是否精英階層才能玩的東西,這個東西是否不可能跟普羅大眾接軌,我就想問問,學者、研究者甚至該領域的專家,是哪一條符合上述描述了?還是他只會用這種侮辱人的話來拉近和觀眾的距離?Σ( ° △ °|||)︴
另外關於他所闡述的這個觀點,我本人並不認同:
泰坦尼克裡面Rose收藏的畢加索、莫奈的畫當時真在船上嗎?油畫和鉛筆畫在海中能保存多久? - Morrisa Tohsaka 的回答
→採用跟原作一模一樣的圖放在電影里?你當卡梅隆是真傻?版權保護你識得唔識得啊?→電影里不大可能使用的是跟原作一樣的圖/原作。
→你知道什麼叫做「改編自真實事件」嗎?拿電影里虛構人物(Rose)的物品去套用真實事件背景?你搖搖頭,我相信你一定能聽到大海的聲音。→邏輯感人。
3.將藝術家標籤化,固化其標籤形象,使觀眾「牢牢記住」,為達到此目的甚至將人物妖魔化
http://weibo.com/1744653127/A2zx9EUpP 《小顧聊繪畫》第二期
我不否認,將人類加上標籤加以分類,這是一個很好的認識、理解和記憶的方式。然而,強行將藝術家其他方面的特點弱化,將其對加強標籤印象毫無幫助的事迹抹去或以自己的敘述方式加以改編,這個做法我認為是有問題的。
我引述兩段影視作品梗整理集合網站TV Tropes的話(自譯):
Historical Villain Upgrade
歷史反派改造計劃:人類是複雜的,沒有絕對的黑,也沒有絕對的白,但為了要強調反派角色的特點,確保觀眾知道這傢伙不是好人呢?很簡單,首先你得找個你老對頭家的角色(美國人的話就找個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阿拉伯人……),給他添加一些一些罪無可恕的事迹(Kick the dig:黑化角色專用,完全消去觀眾對此人的同情),讓他壞得明顯一點,最後把他好的部分/不符合藝術形象的部分加以改造(忽略或刪減),這事就成了。
Historical Hero Upgrade
歷史英雄改造計劃:人類是複雜的,沒有絕對的黑,也沒有絕對的白,但為了要強調英雄角色的特點,確保觀眾知道這傢伙是好人呢?很簡單,首先你得找個你這邊的角色(美國人的話就找個美國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給他添加一些一些溫情善良的事迹(Pet the dig:洗白角色專用,加強觀眾對此人的認同感),讓他好得明顯一點,最後把他不好的部分/不符合藝術形象的部分加以改造,這事就成了。
哦,顧某你這真是做得像模像樣的呢。(?Д?≡?Д?)
4.炒冷飯炒冷飯炒冷飯炒冷飯炒冷飯炒冷飯炒冷飯
本條是上一條的加強版。
為了重複消費藝術家的剩餘價值,有必要在賣廣告的過程中,反覆對藝術家的標籤形象再次又再次又再次固化。
-------------------
想了想還是不想再浪費時間扒拉這個人的黑歷史了,有空我還不如多寫幾篇通俗易懂的文章,然後打打某些聲稱我們不作為的人的臉。科科。
藝術史方面水平不夠,我就不亂說了。但是他收了錢給人吹牛,寫稿就寫稿,吹的你家東家也不嫌臉紅?收錢了好歹認真一些好么?還好那篇文不會被翻譯成英文,不然chaumet還不被Garrad等的笑死。。。法國的皇室御用最後一任,拿破崙時期的規模大的應該是bapst,chaumet雖然有皇室用,但是是更後期的了,規模和級別也低一些。。。
葛巾寫過文對顧爺的那片文進行詳細的吐槽。http://weibo.com/p/1001603798860957936672
我也因為這位的這篇軟文而收到了相當的困擾。一頂皇冠引發的血案——自從周董用了chaumet的那頂鑽冕。。。我當時其實並不知道是誰寫的這篇軟文。第一次看就覺得蠻多問題,但是沒去細究。就當一般廣告了。。。後來因為文章流傳的廣,收到了一些讓人orz的郵件。
這位顧爺最大的問題是,信口開河,毫無考據精神。
八卦也好,低俗也好,受眾不同,人也不是什麼時刻都那麼高雅,談不上槽點。但是不嚴謹真,胡編亂造,真是非常糟糕的。受眾這麼多,隨便說說,也不覺得會誤導他人么?作為一個作者缺乏起碼的責任心。而你一旦跟人家較真,人家就說自己是隨便聊聊,誰認真誰傻逼。這樣的態度真心糟糕。謝諾諾姐(混亂的輩分)邀@陳諾因為他明明就是個畫漫畫的還是做設計的,強行要裝學過藝術史懂藝術的樣子,我看著很不爽。你不懂,但是想做,你就要學習,不要強行裝逼。
強行裝逼就算了,還教人家錯的。
教人家錯的就算了,你還要強行賺錢。
強行賺錢就算了,你還要抄人家的辛辛苦苦寫出來的乾貨。
我最討厭的是行外人強裝行內人。但是小顧的行為已經不是我討厭了而是我覺得這種人真的擾亂了一些秩序而且造成的影響是負面的。小顧本身和偉大的安妮沒任何區別。
我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討厭的就是他媽的強行裝作是懂行的二逼了。
再說就要炸了,再說就矯情了再說就真有點生氣了。
感覺回答的沒什麼用,還是摺疊我吧
憋了挺久的了我來說一個事兒,我覺得真是不要臉的下限,
先來看發表的時間,顯然顧爺是後發表的,再來看內容,
可以明顯感受到,顧爺是看了這個回答的,再來接著看。
這張圖google image上面只能找到一個網頁,http://www.asmp.fr/travaux/communications/2008/hilaire.htm,可是parle-t-il francais?
實際上我們來看最典型的雅典娜形象,
早期裸露比較多的那是aphrodite,原答案引用的是奧古斯丁的例子
還有一篇我微博上找不到了,反正跟這篇內容相似度90%吧,
雖然說藝術史上的軼事多,那麼短時間內大幅度的「巧合」是不是要讓人打個問號?
藝術史本身是個很嚴肅的學科,它不僅僅涉及藝術家和作品,還涉及到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要想深入淺出的把藝術史講給大眾聽本身是非常需要功底,這需要極其深厚的學養。比如貢布里希,他寫的藝術史真是沒一點矯揉造作的學術腔,但是思路之清晰,剖析之獨到,那就是中國武學裡說的四兩撥千斤啊。小顧這個人呢,我只能說,他水平確實差了點,但是強在臉皮很厚,不明真相的人民群眾還以為遇到了接地氣的學術革命者。
做不到嚴謹治學,就不要去傳播知識。
在知識的問題上,誤人子弟是非常可憎的。
因為一個對知識有剛需的人,被誤導之後的損失是巨大的。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一個被誤導的學生,會繞很遠的彎路,也會喪失寶貴的職業前景。
如果你僅僅是一個所謂的愛好者,就別打著一個權威的名號來「科普」錯誤的東西,你這不叫科普,你這叫害人。
頭一次見到這麼不要臉的人。
呸!
一個美術史民科,也好意思拿自己跟教授比?
信口開河,嘩眾取寵,跳樑小丑,沐猴而冠。
建議少作妖,多念書。當他開始變相賣廣告時,我就取消了對他的關注
推薦閱讀:
※簡約電視牆如何做得出彩?
※你感覺平常用的文具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
※元祖廣告中的那隻兔子和蘇菲的那隻一樣嗎?
※三原色是怎麼定義出來的?
※該不該選擇攝影作為自己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