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哈姆雷特遲遲不復仇?


哈姆雷特之所以延宕,用精神分析理論來解釋,具體到拉康的「想像界」「象徵界」「現實界」理論來說就是因為在知道真想之前,他一直處於想像界,即對母親的形象以及對奧菲利婭的想像,在知道真相以後,他的幻想破滅,不得不接受現實。
拉康有個精神分析的圖,比較複雜,老師講了好幾節課。
哈姆雷特是通過母親的鏡像建立起了對自己的概念,在他心中奧菲利婭也是他母親的化身,有兩個細節可以說明這一點;1、他在知道真相後的第一反應是去奧菲利婭的卧室,以及他的行為。2、他給奧菲利婭的情書,說的是beautifuled,意思是美化了的,而不是美麗的,就是說是母親的化身,簡言之,即想像出來的形象。
他要面對現實,就必須克服自己母親的影響(俄狄浦斯情結),即使他之前已經有機會殺死叔父,但是他沒有這麼做,直到奧菲利婭和母親都死了之後,他才毫不猶豫的殺死了叔父。
一般來說,這樣的復仇是很不划算的,但是他就是這麼做了,這看似是個復仇的過程,實際上是在毀滅自己,毀滅自己的想像界接受實在。
而人的實在界是無意義的。沒有想像界沒有慾望支撐,怎麼可能生活下去?


【轉帖】福丁布拉斯的腳步聲
福丁布拉斯的腳步聲


任 務

福丁布拉斯和哈姆萊特都要做成一件事情:為父親報仇。他們都非常有決心。

福丁布拉斯是挪威國王的兒子,他的國王父親和丹麥前國王打賭決鬥,相約勝者將得到敗者的所有領土,結果挪威國王輸掉了性命和領土。

福丁布拉斯在挪威邊境上糾集了一批無產有閑者,每天請他們吃飯,然後鼓動他們滋擾生事,企圖以耍無賴的方式索回混蛋老爸丟失的國土。

哈姆萊特是萬眾矚目的丹麥王子,是天地之精華、人倫之典範。用他女友奧菲利亞的話來說:有廷臣的儀錶、學者的舌鋒、勇士的劍芒,等等。多年以後在舞台上或電影里扮演他的男演員也都是傾動全球的大帥哥,如勞倫斯·奧立佛、理查·波頓這樣的人。

但是哈姆萊特有個變態的叔父,此人暗殺了哈姆萊特的父親,娶了他的母親,自己當了丹麥國王。

當哈姆萊特從鬼魂那裡得知真相後,他也立刻展開了相應的行動。

對比

用「出身論」的觀點來說,哈姆萊特確實是對「老子英雄兒好漢」所作的絕佳註解,福丁布拉斯則是「老子混蛋兒無賴」,哪跟哪都差哈姆萊特一大截:

哈姆萊特在國外讀的大學,是「海歸派」,學識淵博;

福丁布拉斯是個聚嘯山林的流氓團伙頭子,學問甚不高明;

哈姆萊特思想深沉,經常考慮To Be Or Not To Be這樣的問題,福丁布拉斯則惦記著種種世俗的歡樂;

哈姆萊特出口成章,大段大段的台詞都是英文愛好者背誦的經典,福丁布拉斯喜歡酗酒起鬨,他說出的是:「大家總該記得,這是我的權利呀。」這樣的台詞;

哈姆萊特肌肉發達,劍術一流,經常好勇鬥狠,福丁布拉斯則被他形容為一個柔弱的王子;

最後哈姆萊特英俊性感,女友盛讚他是風流的寶鏡,而福丁布拉斯這樣的馬大哈一般是那種絡腮鬍子、滿臉青春痘的扮相。

福丁布拉斯的狀態

雖然智商、武藝、外表、財產、人緣都比不上哈姆萊特,福丁布拉斯卻絲毫不沮喪,他每天都在肯定自己,他率領他的手下,總是在興高采烈的前進。

福丁布拉斯的信心來自於他從不拿別人的長處來否定自己,他對那些比他優秀得多的人、比他強大得多的勢力很了解,但是並不拿他們當回事。福丁布拉斯永遠相信行動而不相信完美。他率領那支毫不起眼的兩千人隊伍總是在進軍、進軍、進軍。

福丁布拉斯只有一個目標、一個信念,就是收回他老爸犯渾失去的國土。他讓全歐洲都知道他這個單純的願望。

每增加一個夥伴、每前進一公里,每獲得多一克郎的資金,都讓福丁布拉斯感到高興,遇到的挫折會讓他反省,卻不會成為他否定自我的理由。他不斷找出自己的優點,他的勇氣高漲、他的優勢與日俱增。

哈姆萊特的狀態

哈姆萊特相信完美,瞻前顧後、疑慮重重。他相信要想得非常清楚後再行動,這使他在猶豫中把握不住機會。

哈姆萊特傾向於否定自我。他覺得並不是他比別人更優秀,而是別人比他更糟糕。

當哈姆萊特決心報父仇後,他保守了這個秘密,並沒有利用有利於他的輿論和忠誠於他的朋友。他單打獨干,在反覆琢磨中行動拖沓。儘管他隨時佩帶寶劍在叔父身邊出沒,而且他的劍術高明,他卻沒有給叔父身上添幾個透明窟窿,反而誤殺了女友的老爸。

他採取了「裝瘋」這樣一個既複雜又沒效果的策略,弄得人人都注意他和煩他。他精神高度緊張、在沒完沒了的自我檢討中離目標越來越遠:他要把變態的叔父徹底打下地獄,又計劃挽救丹麥、整頓乾坤,還關心形而上學和舞台藝術。

在失望和延宕中,哈姆萊特時常聽見福丁布拉斯逼近的腳步聲。

結 局

兩位王子最後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得高分的則是福丁布拉斯。

哈姆萊特被迫與女友的哥哥決鬥,結果身中劇毒,最後好歹與叔父同歸於盡,這場鬥毆還連累了其他人,弄得舞台上到處是屍體。

福丁布拉斯帶著他的小分隊和波蘭人打了一場大仗,贏得了一小片土地,甚至都容納不下他的部隊,當他返回時路過丹麥王宮,正趕上哈姆萊特王子的葬
禮,福丁布拉斯趁機要求獲得王位,他就這樣成了丹麥國王。因為連哈姆萊特在臨死前也投了他一票,作為對他一往無前、勇於行動表示的敬意。

哈姆萊特屬於優秀者,屬於在人群中為數極少的天之驕子。

福丁布拉斯則代表不那麼優秀的群體。

我們大多數人都在這不怎麼優秀的行列中,但仍然有的是機會去贏、去收穫、去得到優秀者的尊敬羨慕。


因為他有弗洛伊德所說的「俄狄浦斯情結」,他的潛意識裡,深深的愛著她的母親,所以他不想讓她母親傷心,就一直沒有殺


我認為不復仇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第五場 露台的另一部分中鬼告訴哈姆雷特當年國王去世的真相,哈姆雷特非常激動,可是當鬼下後,哈姆雷特說道:「啊,呸!忍著吧,忍著吧,我的心!」可以看出雖然激動,憤怒,但是沒有瞬間轉化成暴怒行為,說明哈姆雷特一開始有忍氣吞聲的特性。
2.哈姆雷特裝瘋,請憐人都是為了試探國王,摸清國王的底細進而可以準備下一個環節。哈姆雷特是一個很理性,有計劃的人,並不是聽到父親的一席言論就大亂陣腳。相反,哈姆雷特從憐人的角度認為自己缺乏勇氣,有點怯弱。
3.哈姆雷特和奧菲利亞交談之間說了那麼幾句話:「可是我可以指出我的許多過失,一個人有了那些過失,他的母親還是不要生下他來的好。我很驕傲,使氣,不安分,還有那麼多的罪惡,連我的思想也容納不下,我的想像也不能給他們形象。像我這樣的傢伙,匍匐於天地之間,有什麼用處呢?我們都是些十足的壞人」。哈姆雷特否定自己,甚至有些厭惡自己,從而把自己投射到所有人身上,他一直處於想復仇而又缺少內生動力的矛盾中。
4.在城堡中的一室一幕中,可以說哈姆雷特迎來了復仇的最佳機會,但是國王卻在祈禱,他不希望國王進天堂,也許換作別人可能就上了,說明哈姆雷特的復仇並不虛偽和表面化,是真切的,而正因為真切,所以更需要時機。
5.哈姆雷特在墓地和甲丑的對話中得到了觀點,無論人生前多麼偉大死了之後也可能化成用來填充的泥土,無論是誰,無論身份地位,結局都一樣。而我認為哈姆雷特不復仇的原因還有地位和榮譽,社會地位往往限制了人的行為,導致暴行後榮譽也毀於一旦。


有一幕,哈姆雷特看到正在懺悔的叔叔卻沒有殺掉,因為當時的思想認為殺掉正在懺悔的人會幫助他上天堂,所以哈姆雷特沒有動手。
後一幕,哈姆雷特和母親談話時發現有人偷聽,以為是自己的叔叔便一劍刺下去後來發現是個大臣,從此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個過於延宕的人,他有他的果斷,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


為了正義的復仇。哈哈,內個說為了票房的說得好,這部戲要是拍下來,得四個半小時吧 舞台劇


因為他骨子裡的軟弱
因為他不能


不然莎士比亞怎麼寫兩個小時的戲?

直接第三幕就殺了叔父,第四幕登上王位,第五幕迎娶奧菲利婭。全劇終。


推薦閱讀:

哈姆雷特的猶豫和跌宕的原因,並不是單純為了復仇?

TAG:文藝理論 | 哈姆雷特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