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的日子》好在哪?
初看對馬小軍各種不喜歡,片子感覺特沒勁,情節看不懂,挺喜歡姜文導演的,鬼子來了看了很多遍整場的黑白和結局的鮮紅我看懂了,陽光整片的金色和結局的黑白我卻不懂,太陽照常升起雖然感覺看不懂所有隱喻,但是調子情緒總是很合拍,總有細節能打動我,說不出哪好但就是喜歡,當然了姜文肯定不是SB,威尼斯電影節肯定也不SB,這麼好評的片子我不喜歡肯定說明我SB,開始找各種影評感覺進了文青的窩了,所有影評都各種溢美之詞,但云里霧裡就是不告訴你到底好在哪而且選取的方向高度不一致,這片太博大精深,好多影評提到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和美國往事,兩部我都喜歡,也看得懂,知道好在哪,看完能琢磨出個味,但覺得陽光還不是這個味,又把原著動物兇猛看了一遍,改編的太多了,原著故事講的平實的多,想想可能看的不認真,又看了一遍陽光,攝影很美,有些情節挺有意思,斯琴高娃和寧靜的角色挺有意思,這片我給6.5算上對姜導的崇拜我給7分,王朔改編電影我最喜歡的是同年的頑主,描寫同時期的小說我覺得血色浪漫更精彩,馬小軍在我看來就是充滿臆想,平時裝,遇事慫,幼稚,膽小,懦弱,欺軟怕硬的強姦未遂者,這家裡人不喜歡,女神不喜歡,朋友全掰了的青春到底哪陽光燦爛了,這片到底神作在哪,
首先,題主犯了一個毛病,就是對主角有很強的道德要求。這是觀影的大忌。
你覺得男主是個充滿臆想,平時裝,遇事慫,幼稚,膽小,懦弱,欺軟怕硬的強姦未遂者。好,退一萬步講,你說的成立,那又怎麼樣?對電影的藝術成就有影響嗎?沒有。
發條橙里的主角是個流氓,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里的張震是個殺人犯,無間道里都是黑幫混混,這妨礙它們成為一部好電影嗎?圖樣。
你要是想看完美無缺的聖人,大可以去翻聖經佛經,割肉喂鷹捨身飼虎什麼的一抓一大把,到電影里找豈不是緣木求魚?
要知道,電影里馬小軍才十六歲,正是最躁動不安,野樹一樣瘋長的時候。這個年紀,誰不愛幻想?你沒幻想過當大英雄受人矚目?你沒幻想過和暗戀的女生談笑風聲?你的胸膛沒被那原始而朦朧的衝動撕撓過?
愛幻想,平時裝,遇事慫,幼稚,膽小,懦弱,欺軟怕硬,這幾架機槍往道德高地一擺能掃死一大片人!你罵馬小軍,殊不知馬小軍就是你,是我,是他,是我們的朋友小哪吒!
誰的青春沒傻逼過?青春的傷感,不就是因為當初的我們傻逼得一塌糊塗嗎?你說再給你一次重來的機會,別人欺負你的時候一定不再認慫而是狠狠打回去!一定大聲地告訴暗戀的女孩子我喜歡你!你要為她爬上最高的煙囪,喝最烈的酒,日最野的狗!
可是,不可能了。你沒有重來的機會了,你的青春冒冒失失,從頭傻逼到尾。你只能在某個晚上,滿嘴酒氣地說,想當年……
想當年,想當年的什麼呢?最開始暗戀的姑娘什麼樣?像是瓜子臉,又好像是鵝蛋臉?你爬上最高的煙囪了嗎?好像有,又好像沒有。
可能許多年後你唯一記得的,就是那永遠聒噪的夏天,天空澄凈,陽光燦爛。「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王小波
陽光燦爛的日子很好看,姜文把「青春」拍出來了。整部電影青春逼人,無處不在的柔光,正是青春期的無邊幻夢。馬小軍等一干人有釋放不完的荷爾蒙,他們像熱皮鐵鍋上的貓一樣,在屋頂上躥來躥去。
無憂無慮,又煩惱無盡。
可以提起板磚就在巷子里跟人干架,那麼大的煙囪一溜煙爬到頂。死、流血、打仗,馬小軍是不怕的,他還恰恰會嚮往,多刺激啊。但他怕米蘭的大眼睛一眨,就跟劉憶苦混到一起去了。一個小腿渾圓的姑娘,就能讓他的魂都沒了。他每天都琢磨著怎麼跟米蘭搭話,怎麼在米蘭面前逞英雄。到最後,他已經忘了哪些事情是真的,哪些事情是假的。米蘭也時遠時近。畢竟年輕時候的一切都容易和夢沾邊,不太真實。如果再扯上愛情這本糊塗賬,就更算不清啦。
青春是什麼?大概就是一跺腳就躥上雲端;可是下點雨又一下摔進泥巴里。忽上忽下,過山車一樣,過癮、痛快。
他們那伙子無所事事的小土匪團體,每個人都是張牙舞爪、精力充沛,他們幼稚無知,但是又確確實實很幸福。他們正在青春里,好像永遠不會老也永遠不會死。
去掉那一層濾鏡,馬小軍只不過是個不學無術的壞小子,有點自私、下流,甚至有點流氓,難怪題主不喜歡他。但誰會從那個角度回憶自己呢?回憶都是自帶美顏效果的,在16、7歲的陽光下,每個人都可愛得像紅彤彤的蘋果。我想青春正是每個人在伊甸園最後的時光,我們時而膽大妄為地作惡,時而天真爛漫地憧憬。無知所以無懼,一切好像都是可以原諒的。我們會有一種錯覺:我皮膚紅潤、關節靈活,我跳得高蹦得遠,肩膀上沒有擔子,我一定是被上帝選中了,我將來說不定還可以拯救地球呢。
正是撒歡兒跑的時候,從來沒有那麼多前瞻後顧。
可惜,這種輕盈,也是稍縱即逝。不知道哪一天,吃完一頓不咸不淡的晚餐,突然遙想當年、金戈鐵馬,殊不知,在外人看來,自己和題主眼中的馬小軍無異。
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是在青春里,我們個個都曾是蓋世英雄。
ps:突然想起,前年我20歲,有個19歲的男孩子跟我說,歌手李志有一首《和你在一起》,裡面說「我願意為你死去,就算我不愛你。」他認為是極好的情話,很感動。
我笑著對他說:這是句假話。
會說這種話的男孩子,應該是不怕死的。他們每天都琢磨怎麼死個痛快,死個壯烈,讓人群為他歡呼。因為死亡、生病、衰老,都離他太遠了,他只知道,所有人談論起科特柯本一槍崩了自己的時候,或傾慕、或惋惜,而不太清楚痛苦有多難承受。他以為流血犧牲是英雄的專利,所以爭先恐後地賭上性命。其實吶,他往往除了性命也是一無所有。這不是出於勇敢,只是出於年輕。這話真是太有欺騙性啦太虛偽啦!女孩子一聽你願意為我死,好像很厲害。其實大家都容易忽略了,他的諾言兌現不了,用命去保護一個女孩然後萬古流芳的好事輪不到他。他就愛那麼想想、說說,反正沒有責任。他自己也說了嘛「就算我不愛你。」他在你面前吹了一大堆怎麼為你拚命為你死的牛逼,卻在你生病了需要他伺候幾天的時候逃之夭夭。噓寒問暖的從來是老媽子的任務,年輕的男孩子怎麼會屑於瑣事?
可惜,實際上,99%的人99%的時間最多需要人做個早飯,不需流血保衛。
綜上所述,這話太假。
對方瞪大眼睛說:我從未這麼想過,那你覺得什麼情話好聽?
我說:我不要情話。我要找一個能夠為我做十年早飯的人。
那就再看一遍陽光燦爛的日子好了。笑。
謝邀。
題主我先給你一個提示:你所厭惡的一切,不是這部影片本身,而是馬小軍這個人物。這是你情緒或者人生體驗的折射。
我猜你還很年輕,就像我十幾歲看賈平凹的廢都,覺得這簡直臭流氓啊,應該禁!中年時再讀,才看出這本小說確實有金瓶梅之神韻,大雅大俗。
表演類藝術,是刻畫,是展示,是情感的宣洩——實際上多數藝術也是如此。
《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個題目,可以有有雙重解讀。一是那的確是荷爾蒙橫飛的少年時代,一個人一生勇氣最盛之際。此所謂陽光燦爛。
另一方面,整部影片色調是回憶的金色,這個處理非常妙。我不記得是姜文還是王朔了,談到過這樣一種感覺:和老朋友談論小時候,記得天特別藍,孩子們都特別健康飽滿,哪像現在的孩子這麼難看。倆人越說越激動,找出錄像還是照片來懷舊,一看之下,發現明明他們小時候個個面有菜色,目光獃滯,比現在的孩子差遠了。
回憶是美的,這種美不一定真實,但又不能說完全脫離真實。而姜文把這種感覺徹底的、地道的拍出來了。
而馬小軍種種少年人特有的人性的弱點,也刻畫的非常細膩傳神。而且姜文難得地沒有企圖在片中搞反思、教育等主題性過強的東西,這是一部非常純粹的電影。事實上,他後來的電影再也沒有這麼純粹的了,都有太大的野心。
——不純粹的電影代表是……馮小剛……其實馮導在一些具體手法上是很有天賦的,但他永遠想要在電影里說教。近幾年他的作品已經好很多了,諷刺的是,他的電影口碑反而下滑了……
技術角度更是無可挑剔,節奏,表演,攝影……這些你也都看出來了,不贅述。
姜文曾說:導演是遺憾的藝術,可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片,我沒有遺憾。
我也覺得確實如此。一個有天賦的人,有了熱烈而純粹的想法,只想把它心無旁騖的呈現出來,恰好又有足夠的好演員來支撐,造就這樣一部影片。這種神作確實是很難再現的。
馬小軍敢說車掉溝里了 我羨慕他
我一直覺得電影的好不好看全在於「感覺」。
比如EVA第一集:盛夏,蟬鳴,聯合國軍沿著公路排列的坦克,機械風格的地下要塞,浸在溶液里的初號機。喜歡的人看到了就好像被人捏了下心臟,就是想看下去;不喜歡的人你給他說100個EVA好看的理由他也只想打哈欠。
又比如搏擊俱樂部,喜歡的人聽到開頭主人公的碎碎念就說是神作;不喜歡這種風格的人即使看完了也只覺得普通。
你不喜歡大概是對陽光燦爛的日子沒有感覺。我也沒法說這片哪裡好,只能講下我的感覺。
這是部質感非常濃的片子,我出身在一個建國後才出現的工業城市,50年代風格的建築,燦爛的陽光,和我小時候閑逛的場景非常像,僅此而已。你的感情身份和經歷都會對某部電影出現認知障礙。。如果實在覺得看不下去,並不用糾結。。好電影多的是
如果說當下國內的青春片是給女孩拍的,那麼陽光燦爛的日子絕對是給男孩拍的。
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你所回憶的過去未必是你真實的曾經
爪機黨路過,面對這部我最愛的片子,忍不住要冒個泡。
我們看過太多的電影,裡面的男主玉樹臨風瀟洒倜儻,女主溫柔賢淑善解人意。
但是陽光不是。
馬小軍自大又狂妄,擅長的事情是把別人做過的英雄事迹安插到自己腦袋上。
米蘭跟黑社會老大有著不清不楚的曖昧關係。
這一切都不是我們想像的那個如花兒一樣的青春。
可這真實不是嗎。
我們每個人都想做英雄,都想成為別人眼中的焦點。
但是世界太小,最終成為英雄的只有那一小撮人。
隔壁劉叔叔家的小子,長得又帥,在院里又吃得開,好多人都跟在他屁股後邊。真屌。
班裡王鐵蛋,寫得一首好字,成績不用說,還是副班長,都收到過好多情書啦。真屌。
可我們不是劉叔叔的兒子,也不是王鐵蛋。
我們也許只是跟在他們後邊的一個個小跟屁蟲。
陽光講的就是這樣一個現實的故事。
沒有仇殺,沒有墮胎,有的只是這個代號為馬小軍的我對於站在班級前排,走在隊伍中央的人的一種渴望。
可以毫不避諱的說,青春期的我就是這樣一個人。看似陽光的外表下藏著一顆自卑的心,總是將別人的英雄事迹偷偷代換成自己,幻想自己享受鮮花掌聲榮譽期盼,卻對現實無動於衷。
所以,在這個極端需要同性與異性的關注的青春期,有多少人能成為那個劉憶苦?
多的還是羊鎬大螞蟻劉思甜馬小軍吧。
記得大學老師說過,愛情故事裡邊最能讓人動容的不是你有多牛逼你有帥你有多有錢,而是你足夠真誠。
姜文在陽光裡邊就足夠真誠。
我們迷惘我們期待我們嫉妒,青春期的一切就讓他用馬小軍這個人的一切告訴了我們。
影片最後,當一群人聚在一起回首往事,所有的一切都煙消雲散,因為大家明白,青春嘛,就算沒有車禍沒有墮胎,也是操蛋的。
看著米蘭裸露的咪咪我在想,為何在那個年代女演員露點也沒關係,現在卻連脖子以下都要剪掉?這是時代的倒退啊朋友們
時代背景。很重要的一點。當時不比現在,青少年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更沒有黃色小說和電影。我感覺這是一部很補的電影。我父親16歲當的兵,經歷過那十年。這部電影幫我腦補好多關於我爸小時候的生活。首先我肯定不會去腦補我爸青春期腦子裡想什麼。其次他也不會和我說這些換七八糟的。我父親和他那個時代的好哥們以及戰友我在老家的時候都經常看得到和他們的孩子也都是從小就認識。我經常聽他們說他們小時候的事情。他們的敘述和影片相同的是家裡全都不管放養。吃不到好吃的。沒有什麼娛樂項目甚至玩具都是自己做的。經常有過年吃餃子撐住院了這種故事。很瑣碎也很陌生,就和我看這部片子是同一種感受。很遺憾我的青春期竟然沒想過青春期該想的事。基本都是在重金屬樂 穿越火線 魔獸爭霸中度過的。片子其實並沒有引起我的什麼共鳴。因為我在那個年齡還在刷地下城與勇士。我看了這部片子第一件事就是想聽我爸講講故事。我對那個年代特別感興趣。我爸和他那時候的朋友以及部隊戰友的相處方式和我現在的同齡人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他們見面是發自心底的那種高興。我不知道該如何去形容,只是感覺跟他比我的朋友全是假的。我青春期經常跟我爸吵架,感覺他思想保守,脾氣暴躁,粗魯,沒文化。但是我現在把他當成我做人做事的一個榜樣。他工作和做事很認真,對朋友真心實意。對長輩特別孝順。而且在心態上竟然比我還好,自娛自樂毫無壓力。用他們對比現在的社會,就像白開水比醬油一樣。看懂這部片子也是一個嘗試理解的過程。
現在回想起當初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藝考前夕。只是因為第二天要交影評。現在心態不同了。我現在回想起當初寫的影評自己都感覺到搞笑。可能同一部片子,每個人處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更不要說不同時代背景不同經歷的人了。因為種種差異。每個人感受也都不盡相同吧。不明覺厲的感覺應該是正常的。題主沒必要如此困惑啊。畢竟只是一部電影而已么。
畢竟姜文這部片子是拍給 60後70後看的。80後90後多少有代差。假如我是日本人,給我看鬼子來了。我看完肯定不會去分析這個片子。而是想搞清楚這個挨千刀的導演叫什麼名字。
貌似也叫姜文
我的的確確的從片子里得到了很多。因為嘗試理解片子的過程。也是我真正的去理解我父親那代人的過程。也是了解一段歷史的過程 在那個時代過來的人都不容易啊。
第一次從陽光燦爛之中看到了燒荒草的味道;
第一次恐懼當年輕狂的記憶是否也被反覆篡改;
第一次知道哪怕飛檐走壁,也有不測風雲;
第一次不敢入水潛行,害怕自己身沉大海;
第一次感覺「傻逼」二字,竟有些虛無。
好在能夠引起一代人以及一個群體強烈的共鳴。
馬小軍的生活就是我們的生活,馬小軍的朋友就像我們的朋友,馬小軍身上的缺點就是我們的缺點,馬小軍的一切幻想就是我們的幻想。
看到屏幕中的馬小軍打架鬥毆、調皮搗蛋、違規亂紀、爭風吃醋就彷彿看到了我們自己。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一段普通的青春,而不是現下所謂的充斥著狗血劇情的青春題材電影。
隨著影片結尾古魯木的一聲「傻逼」,我們才意識到我們的青春已經結束了,更悲哀的我們甚至不能想起青春是什麼時候結束的。隨後才意識到我們剛才只是在看一部電影。最後不禁發出了感嘆:
這電影 真牛逼首先你感覺這片在說什麼?
一句話總結我的看法:在青春期時發春。
青春期,發春好理解,同時這個時期也是自我意識和自尊心形成的時期,因此剛形成的脆弱自尊,面對衝擊時很多人都會選擇以我欺騙以滿足自尊。
如果你的青春期沒發過春,沒收到挫折而幼稚的自我欺騙,那你看這個片子一定沒感覺。
我感覺是一針見血。
青春期發春時的各種狀態裡面都能找到影子,於北蓓的對於性假放縱,馬小軍的渴望等都是。
自尊心剛形成時期誰沒做點現在想來幼稚可笑的事情來「裝逼」或者安慰自己脆弱的小心靈?最後馬小軍分不清記憶和現實就是因為這個,基於青春期的對愛或者對性的渴望把別人優秀的女朋友安在自己身上,不就是這樣么?你那時沒吹牛逼把別人的事情安在自己身上給不知情人說去?
說到這裡你還沒感覺我就沒轍了。
看《陽光燦爛的日子》時,不自覺就想起了《香草天空》和《記憶碎片》,它們無論是表現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有潛意識裡美化記憶的特點,而三個故事的高潮都設置在,主人公認識到一切都源於自己記憶的美化,而非現實如此,現實比記憶更加無力且乏味,萬幸,他們都選擇了忽略這種狀態。這也是我們自我調節的日常,人們常講,過去值得回憶,活在當下,未來總是美好的,可總有一天,當我們意識到這不過是一種記憶的自我安慰,會對它側目而視,最好的結果可能是像加繆《西緒福斯神話》的精神一樣,不管記憶這個東西好不好,我就認為它是好的,管你有多少反證。
艹,真實得讓你感覺你又經歷了一遍你的十六十七的青春。
那不是米蘭啊,那是你喜歡的女孩兒啊。
那不是劉憶苦,那是他媽和你一起暗戀一個姑娘但是最後被他得手了的哥們啊。
那不是國外毒害思想的禁片,那是他媽某個放學後鬼鬼祟祟七八個人在教室里的電腦上公放的AV啊。
那不是每次經過鏡子都要照下鏡子的馬小軍,這tm就是我啊,我就是馬小軍啊。
電影倆小時我可能看到的全是自己的青春。看到馬小軍撬鎖,我就想起了之前偷偷摸摸翻看別人課桌肚裡的秘密;看到馬小軍爬炮管,我就想起來之前為了在喜歡的女生面前裝逼的種種;看到馬小軍玩瞎幾把硬幣遊戲,我他媽就想起來國王遊戲、傳餐巾紙時我自己的一臉猥瑣。不敢告白的是我,無法說出「我喜歡你」的也是我,不夠對朋友坦誠的也是我,壓抑自己衝動的也是我。總是自導自演一出深情並苦情的大戲,戲中女主角可能他媽都不認識我。
這都是我啊。
我最接近雨夜的那一天,就是一天出去玩的時候我喝了個酩酊大醉。我瞎幾把表了個白,瞎幾把親了我喜歡的女生,但問題是我他媽啥都不記得了。這都是第二天別人和我轉述的,我他媽現在只知道發生過這事兒,卻沒能力辨別其真偽,回味其感覺,珍藏其記憶。但我回想起那一天,雖然我啥都不記得,但我總能回憶起一種迷幻的意味,聞到淡淡的玫瑰氣息。可是我第二天走遍了居住地的四周,都沒有看見玫瑰的蹤影,就像夏天沒有燒荒草的味道一樣。
好看在:貌似是青春片,其實是懸疑片。好多是馬小軍臆想的,其實馬小軍可能一直沒有進過米蘭的家,而且馬小軍很可能是通過劉憶苦認識米蘭的,前面認識米蘭的過程都是他的臆想。以前看到一個人分析過,很吊。
燦爛在認識米蘭前有兄弟情,認識米蘭後,有愛情,當然最後游泳池我還沒搞懂,我理解的也不深刻,說不了很多。
看到有這部電影的問題,我趕緊點進來了,因為我實在太喜歡這部電影,呵呵(???)
已有的回答中,基本都是在說關於青春的回憶,那麼,我來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一下吧。(看過的時間太久,說錯的請見諒)
「我就像一隻趴在窗玻璃上的蒼蠅,外面一片陽光燦爛,我卻找不到出路」這是電影開頭的一句台詞。也是本片名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來源。
電影的時代背景是偉大的文革時期,那個時代的人們,相信偉大的毛主席,相信共產主義必勝,人們心中懷有為毛主席,為共產主義奉獻的信念,每天唱著紅歌,熱火朝天的工作,期待著人民軍隊粉碎蘇聯,擊垮美帝,這氛圍何等的陽光燦爛啊!但是事實上,那是一個物質,精神都極其匱乏的年代,人們忘我地工作,許多人卻吃不飽穿不暖,信念實現遙遙無期。具體到馬小軍這樣一群軍隊大院的孩子,正值精力旺盛,思維活躍的年齡,不幸生在了特殊年代,每天翻牆鑽洞,打架泡妞,看似豐富,其實毫無意義,愚昧,被蒙蔽,看不到絲毫前途。
電影里有很多隱喻,值得細細體會,說幾個我記得的1:電影開始,6,7歲時的馬小軍,從窗戶偷看女孩跳舞,光線柔美,天真的小女孩排練舞蹈,很美好,突然磚頭飛來打破了窗戶,也破壞了這份美好;2:在游泳池裡,馬小軍掙扎著想上岸,他的狐朋狗友都微笑著伸出手,突然畫風一變,他們又都伸腳踩他,不讓馬小軍上岸;這兩個情節,隱喻馬小軍內心嚮往美好的事物,不願沉淪,但他周圍的朋友,拉他下水,徹底阻塞了了他向善的道路。3:傻子古魯木,在文革年代只會說一句歐巴,到了影片結尾,當長大的馬小軍坐著賓士車再遇到古魯木時,古魯木回敬了一句「傻逼」,隨後賓士車拐彎揚長而去…多麼巧妙的諷刺啊,文革時期人們的思想就像古魯木,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也像賓士車一樣,走上了另一條道路,人們的思想開放了,再不是當年的古魯木了。4 :還是在結尾賓士車裡,眾人得知劉憶苦被炮彈震傻了,想當年威風一時的帶頭大哥,盡然被震傻了;曾經在打群架時充當調解人的大混混(王朔飾演,台詞里說小混混的手很軟,像女人的手),打架時被無名小卒刺死了…這些描述一方面說世事無常,另外也說明人都有與其在外不一樣的地方。
暫時就想到這些,總之這是一部畫面精美,敘事流暢,讓我越看越有味的好電影!!
看不懂沒關係,誰也不敢說一個人能經歷所有人的一生。沒切身感受的是不會有感覺的。我所理解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少年時得不到卻渴望的性慾與愛意以及無處宣洩的荷爾蒙。有的人表現為釋放有的人表現為壓抑,我大概就屬於壓抑的那種所以對這部電影感覺頗為親近。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也很像一位答主所說到的,這是一個人被閹割的過程。
年輕就是自己覺得牛逼別人覺得傻逼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解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