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導致知乎走向失敗的最大風險是什麼?

可以分為兩部分來思考,一個是長期風險,一個是近期的某些糟糕的趨勢。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我個人很喜歡知乎,也很肯定他的價值,正因為如此,冒昧說些看法。希望有參考價值,能幫助他常在常青。

我想知乎最初的興起——其基礎——是由一個有多層級延展的關係圈構建起來。
周源、黃繼新等資深文化青年,帶著一種夢想中的期冀,建設這個平台。它既是『知識』的交互平台,也具有『媒體』的特徵,依託的基礎卻是『群體智慧』和『多樣化的視角』。

但,這是個商業組織。
急於求成,可能知乎自己也會鄙視自己,因為它忘記了自己為什麼出發;只談理想不務商業現實,也遲早會敗於現實。 知乎諸位,也可能在緊張、審慎的考慮這些問題,怎麼能做到『不負如來不負卿』,是商業智慧,也是營運技巧!

用戶支持、喜愛、甚至大愛,都是知乎賴以向前邁步的基石;
另一種情形——用戶的『捧而殺之』,卻是不能忽視的風險。

我個人反對在公共平台營造細密甚至粘稠的圈子文化。 從這個假設的立場出發,知乎員工,應該站在一個獨特、調停的角度處理「知友間」、「知乎與知友間」的社區關係。知乎最有價值的資產是他的員工,無論前端、後端。

雖然我們處在各種不同的圈子裡,躲不掉,甚至受益於此。
知乎諸位,我見過聊過不止一次,場外的Maggie姐我也接觸過更多次,還有一些從未見過的知友?????? 我很喜歡他們,但不代表我要對他的每一個回答投贊成票,也不代表我必須站在知乎一方黨同伐異。 前不久跟知乎站內信交流過我的看法,去包容各種觀點,而且必須給多種觀點營造一種『相對舒適』的表達環境。

忘了某位知友提過『淺關係』、『淺社交』的概念,我深以為然。
@林海在另一個回答中提到過知乎應該重視一些跨界的、多專業交互的話題(大意如此),我也深以為然。
我給知乎的建議是在推廣方式上往深處挖,集合多樣的智慧和觀點,走縱深,避免攤大餅;更要避免微博化、娛樂化的傾向。群眾選擇網路生活的方式,但是知乎應該對自己生存方式作出判斷和選擇。

說了這麼多,沒有直接回答,其實已經表達清楚了。
歡迎各方討論、批評。


矽谷一名社交網路設計師提出了這樣一個有趣現象:當新成員不斷湧入一個開放社團時,社團中最有價值的成員會發現社團成員平均水平的降低讓自己繼續呆在這裡已經沒有意義了,於是他們就會選擇離開。這批成員的離開進一步降低了社團的價值,於是惡性循環開始了:越來越多高價值的成員選擇離開,直到有一天這個社團徹底的淪陷成了一個平庸的組織。在社交團體中,成員的價值跟液體的溫度類似,當溫度最高的液體蒸發變成氣體時(價值最高的成員離開社團),剩下的液體的平均溫度就會下降(社團的平均價值會進一步降低)。


我提一個:名人贊和人情贊有點多
關於名人贊:我始終覺得,粉絲多的附加權利應該是更多人能看到自己的回答,而不是更多人不假思索點贊同。
關於人情贊:很多線下的圈子基於知友的需求自然形成,這本來是個好事兒,可是把人情帶到線上來就不大好了。
總之,我作為一個熱愛知乎的普通用戶,特別希望知友們能對事不對人,關注答案本身多於關注答題者。
我們在群里討論過這個事兒,結論是要完全避免這兩個贊基本是不可能的。。那就盡量避免吧。
寫在這兒,給自己提個醒。


歷史上,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彈丸小國和城邦:雅典,威尼斯,摩納哥,以色列,瑞士,哥斯大黎加,安道爾,聖馬利諾,丹吉爾,新加坡,香港……
這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沒有因為自己的國土狹小而自卑,總想著去開疆擴土,總想著去實現什麼「帝國夢想」,總想著去爭取更多的財富;他們堅信自己的制度,堅守自己小小的土地,堅守自己的信仰,生活的莊嚴並且幸福。
現代社會,已經不再將軍隊數量,武力大小,人口數目,資源豐富程度,國土面積等等這些農業社會引以為豪的特性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的標準。
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制度,信仰,科技,文化,創新,知識,寬容……

知乎應該是一個自由的城市,是通向所有文明世界的交匯點,不用像一個不斷擴張的國家。


知乎最大的問題,應該我該回答的問題,卻沒有多大的動力去回答。我傾注心血回答了的問題,很可能是運營團隊挖空心思提出來的問題。
現在別人邀請我回答的問題,我答題的動力卻越來越小了。而這些恰恰是用戶最想得到答案的問題,但是這種問題,往往都很難有什麼答案,難以回答。要麼就是太籠統了,就像問,典型的80後如何創業?要麼有些像兒戲,一點也讓人看不出回答它有什麼意思,像這個,如果開個餐廳,允許客人跟老闆鬥智斗勇逃單,很歡諧的站在對立面,客人選擇用計或者看戲。到底是能緩解大家的壓力呢?還是理想化呢?
我只是說說感受到的知乎的問題,只是對事,可不是針對這些提問題的用戶,或者邀請我的人啊。


對於有影響力的用戶,和普通用戶,兩者的待遇不一致。
舉個栗子:當用戶在知乎有一定影響力以後,TA的名字是否符合規範也就無所謂了
但是相對來說,普通用戶卻不可以。

這個讓人很反感。並且知乎在處理流程上從來沒有時間限制,也沒有駁回說明。這是更加讓人反感的,不要以為非你不可了。


當對答案的認同,變成對發言者所屬圈子的認同,知乎就危險了。
隨著知乎影響力的擴大,越來越多的新成員要加入進來,他們的體驗,是影響知乎未來的。
想起一家拉麵館的場景:熟客總是坐在吧台旁邊,一邊吃面一邊與店老闆說笑;而新客戶總是坐在角落,聽著熱鬧卻與己無關的話題。
老闆對熟客的親熱,是否會不經意傷害新客戶呢,讓他們覺得自己只是邊緣人,被隔離於小圈子之外?
希望每個知乎的員工,能體察那種微妙複雜的心境,在給出 「贊」 與 「感謝」 的時候,找到客觀、中立的站位,為每位發言者營造一個平等、自由、舒適的表達空間。


1,拋棄用戶。
2,被用戶拋棄。


核心用戶流失。

高質量的用戶是知乎最珍貴的財產。


知乎還是定位為一家社會企業更加好,一旦商業化,也許很多人會選擇離開,而更多利益驅使者會搞亂這池清水。
Craigslist發起於美國,定位自己為私營非營利公司,而它的中國學生趕集網,58同城都按傳統互聯網企業那樣,以盈利上市為目標,孰高孰低?
知乎如果將來真的徹底商業化運作了,我覺得是對目前知乎用戶的一種諷刺。類似果殼網,科學松鼠會(我上次問姬十三,他個人否定社會企業的定位,而歸為NGO),是一種嘗試,或者直接定位為一家社會企業,那是更高的道德標杆——因為現在國內沒有任何一家互聯網企業敢這麼說自己。


對於合適盈利方式的探索,that"s not so sure for any good websites.


知乎有一個基本的矛盾,點贊的大部分人心中並沒有所謂的 正確答案。大部分人點贊的動機是因為「這個答案寫的很有趣、這個故事講得很感人、答主說的話我深有感觸」這種,以至於排在最前面的答案很多都是「不明覺厲」的,還有很多一句話抖機靈的,埋沒了很多言簡意賅直接面向問題、真正解決問題的好答案。
贊同數是對答題者最大的鼓勵,如果答題者認真撰寫的答案贊同數都比不過那些所謂的「好吐槽」(現在好多有趣的吐槽也都是從微博上抄來的段子),那無疑會打消答題者的積極性,會失去很多好答案甚至造成優質用戶的流失。所以修改答案的排序方式演算法加入其他類似「點贊」的按鈕。比如說「有趣」、「值得深入探討」等等,讓用戶有選擇的來排序,看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答案,這應該是知乎的當務之急。


我個人的感覺是,最初那種每次刷知乎都能眼前一亮看到許多有意思的問題找到志同道合的知友得到醍醐灌頂般的回答不見了,我一直覺得是從話題推薦改成用戶推薦的原因


知乎的成功就是被收購。
知乎的贏利模式讓我很困擾,不用廣告,又不收費,也許期望像開心網那樣用戶大幅累計之後再尋思路,但是知乎的模式又註定了不會獲得大批高質量的用戶。這個高質量是指對商家有利的客戶,知乎里的人理性的偏多,絕不可能熱情的參與付費。
所以知乎這互聯網中的小偏門最好的歸宿就是被大公司直接收購,成為比如百度知道的一個強力補充,單獨做大做強只是個浮雲。
看目前的情況應該不會遠了,錢應該燒的差不多了。


用戶量還是不夠,每日5萬DUV還是太小眾,要達到100萬DUV才能說有錢途,道路很漫長。


只有回答,缺少問題
只有專家,缺少草根
只有社交,缺少理性


優質答案和優質問題的減少,知乎將會走向衰敗。


太追求真理以至於被和諧。


最大的風險是隨著更多的人員加入,變得跟百度知道一樣


發現自己現在提不出比較好的問題,只會回答問題和吐槽~~以及圍觀吐槽~~回歸一向的隱身狀態。
還是同意@程紹非的回答,專註於自己的核心,是唯一的出路。


推薦閱讀:

父親迷上了《中券資本ccg》這個項目,如何勸說他放棄?

TAG:知乎 | 知乎社區 | 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