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話中最有道理的是哪句話?
12-15
比如四書五經中的名言啊,史記中的話之類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共勉
人善被人騎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2.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3.不以人所短棄其長。——《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
4.雖然對中醫不感冒,但是很喜歡孫思邈老先生在《大醫精誠》里的一段: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 、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工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
讀來像是言志,喜歡的很。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幾乎每一個青史留名人的生命里都有高潮和低谷,幾乎都能對的上這句話。每每讀之,為之慨嘆。
悶聲大發財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計。惟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每個人的經歷、思維方式不同,所認同的東西不同,所表達出來的東西差異也十分巨大。古語那麼多,都是千百年經過考驗,被無數人認同的,傳承下來的古人智慧的結晶, 猛然讓人憑空推薦一句古語,很有可能是和最近經歷的事情有關或者現階段狀態相符的道理。有可能同一個人,他十天前和十天後的答案會截然不同。
有人說天下是熙熙攘攘,也有人認為人間自有真情在;有人信奉知易行難,也有人贊同知難行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圈子,有不同於他人的一套行事準則,你認為對的東西,也只限於某一類人。
推薦認為最xx這樣的問題過於主觀,題主也不要求回答者解釋,我不知道所做出的回答有什麼意義沒,不過我感覺《菜根譚》隨便拿出一句話就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都說人生苦短,世事無常,那為什麼有人苦大仇深,有人風輕雲淡,每個人經歷不同,心境不同,所做所想也自然不一樣。
我的本意就是想和大家分享這樣一個感悟:你懂再多道理,用不到或者做不到,算是白搭。有句話是「知道做不到,等於不知道」,我百分之二百的贊同。你可以懂很多很正確,很多人認同的道理,但這些道理卻是很大很虛的,可以是脫離實際的,這些的道理對你日常的實際行為沒有多大的影響,對你自身更沒有多少幫助。那些脫離具體語境的一兩句古語,就算被許多許人認同,那也只是有相似經歷,或者說某些想法相同的一群人在抱團。。。實際上這種行為是沒有多大價值的。
最後,我隨手翻了一下身邊的書,找了翻開這兩頁中我認為最有道理的一句話「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ps出自紅樓夢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題主,不知道你感覺這句是不是很有道理。
地勢坤,厚德載物之象,故君子不爭炎涼。
———————————————————
純則粹,陽則剛。
天行健,兩儀遵道恆長,
固有長久者不自生方長生之講。
百丈峰,松如浪。
地勢坤,厚德載物之象,
故君子不爭炎涼。
門當戶對
是為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
一切名言中我覺得最有道理的就一句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這句話要完整地翻譯成我國典故還不大容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偏於主動的一方面,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意思就反了,捨得強調的其實是放棄,但付出和放棄並不完全等價,天將降大任這意思簡直是在安慰你受苦了就有好事……看有高手翻譯沒……
《尚書·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