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面料講的支數究竟是什麼意思?
天冷了,賣羊毛衫的店經常看到高檔精仿120支(120S),精仿150(150S)支面料,是什麼意思呢?怎麼來的?
簡單說,S是支數,即一磅原羊毛(Raw Wool)紡出的線能纏滿多少卷線軸(Spool),下圖。
例如,一磅羊毛紡出的線能纏滿60卷線軸,就是60S,這是「支」最初粗糙的由來。之後紡織業為滿足工業化批量生產控制的需要人為定義了」支「的概念,即重一磅的原料,它的長度有幾個840碼,就稱為幾支。
說到怎麼來的,就要從工業革命歐洲紡織羊毛的歷史講起了。
1789年,西班牙國王Charles IV把兩頭公羊和四頭母羊送給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Colonel Gordon。這六隻羊被陸續帶到了南非。六年後Colonel Gordon死了,6隻羊已經繁育成了26隻。他老婆把這個羊群賣給了居住在澳大利亞的英國移民。此26隻羊是澳大利亞羊毛產業的「鼻祖」。鑒於當下絕大多數的中高端羊毛都是產自澳大利亞,其實都可以追朔到Charles IV那六隻羊。
澳大利亞只養羊不紡線,羊毛從羊身上剪下來之後就被運到英國(約克鎮)紡成紗,然後織成布做成衣服。
約克鎮最初鑒定羊毛質量等級的方法是一磅原羊毛(Raw Wool)能夠紡出多少線紗。羊毛纖維越細,在相同的重量下紡出來的線能纏滿更多的線軸。一磅羊毛能纏的線軸越多不僅意味著羊毛纖細,而且意味著更加柔軟,順滑接近絲的質感。
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60S的羊毛似乎是極限了。但是澳大利亞人通過不斷地選擇性育種已經有能力培育能生長70S和80S的羊群了。普通消費者可能並未能發覺70S,80S和60S的區別,但是敏感的商人洞察到了,他們急迫地想要達到100S,因為從60s到100S,對習慣十進位的人類來說是一個質的飛躍,他們要將此當作噱頭,重新洗牌羊毛紡織業。
1960年,Joseph Lumb Sons和H. Lesser兩家英國公司達成了100S羊毛,貼上了「Super 100"s」的標識在市場上銷售。然而100S的突然流行並非在英國本土而是在日本,一些在日本傳授技藝的薩維爾街識貨裁縫率先採用了這種面料,之後許多日本人和中東人買了這種面料看當作貴重禮物送給他人。
戰後義大利成衣在世界的崛起也對羊毛紡織業影響巨大。許多大牌紛紛標榜自己的衣服採用了「Super Wool」來體現自己品牌的奢侈珍貴。
在日本市場的良好反響和義大利成衣品牌的廣泛採用使得整個羊毛紡織也在「支數」這個標準上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隨著紡紗技術和養殖技術的發展,120S,150S,200S紛至沓來,沒人記得原來的那26隻羊只能長出60s的原羊毛。
支數越高,羊毛越柔軟越順滑。首次接觸200S的羊毛織物觸感柔貼細膩讓人震驚。支數高的另一個好處是設計師容易把更加複雜的顏色搭配組合做進細的纖維中去,給人一種顏色獨一無二,質感很好的視覺。
但,並不是支數高就萬能了。
首先,支數這種幾個世紀以前的古老方法在當下紡織業那麼發達的時代來看有點過時了,甚至非常不精確。支數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毛纖維的纖細度,但是有其他很重要的參數指標,例如毛纖維的長度(越長越好),曲度(捲曲越多越大越有彈力),同一批羊毛的差異度,毛纖維上油污沾染程度等等。。。
其次,還有廠商標識不誠實的問題,別說一般小廠了,義大利頂級成衣品牌Canali就被Wall Street Journal曝光過支數標識不誠實的問題。
所以,判斷羊毛料好壞只看標識的支數是不對的,支數僅僅是判斷羊毛質量一個重要的方面。要指望一個標籤,一個支數告訴你紡織品質量的好壞那是純扯淡(尤其是在國內)。多做功課,多摸一摸看一看高檔的面料,培養自己的鑒別能力才是正經該做的事情。
如果此文章對您有幫助,您可以用比特幣支付方式鼓勵作者繼續產生更優質的內容。
以下是比特幣支付地址:
15gneC7cWpf86zfkttFC4YuQtMDUH21A2r
恩~這個是我們的基本課程里的開篇。常規來講一共有四種衡量紗線。
定長和定重。
定重中有公制和英制兩種。
具體可以百度,真沒必要在這邊特別解釋一下。
支數就是指定重量下的紗線長度,越長當然越細,支數高也就是紗線細,在一般意義上也代表紗線更好,因為越細越難做你明白的。公制和英制的區別就在於定重的區別,公制是一克紗線有多長,英制比較麻煩是指一磅紗線有多少個840碼。
而定長制,就是指定長度下紗線的重量。粗一點的紗線類的是1000M的重量,叫特克斯,簡稱特(TEX),細一點的(一般是化纖類的)就是9000M的重量,叫做丹尼爾,簡稱旦(D)。
所以,我們常規會用到英制支數和丹尼爾兩種,另外兩種比較少用。
英制支數越大紗線越細,丹尼爾越小紗線越細。
@梁大發 的回答已經比較好的解釋支數的含義了(連歷史由來都解釋出來了),而且還帶有精美配圖,精彩。我作為一個程序猿,意外學到了些紡織領域的知識,支數這個概念,我用工程上的計算方式來簡述一下吧,哈哈。梁大發在評論中也提到了,這個支數應當已經重新定義過了,所以目前我們在紡織品上看到的支數,已經不是繞滿X卷這樣衡量的了(鬆緊疏密都不一樣,要怎麼衡量)。梁大發在他的評論中也做了回復:
「文中講的只是「支」最初粗糙的由來,後來紡織業工業化大批量生產後就人為定義了「支」,英制的演算法是一磅重的羊毛長度為840碼時紗的細度為一支,假如一磅毛,其長度是10×840碼,就標識是10支,以此類推。」
這個裡面提到的都是英制單位的演算法(對於羊毛原料我不確定是否為標準演算法),碼和磅在我們的中國人腦中沒有對應的數量概念,所以大家看了可能理解起來有困難。簡單的說,支數就是用來描述紗線粗細的單位,支數越大,紗線越細。
如果我們用能夠量化的概念描述一根均勻的紗線有多細,科學的方法就是描述一段長度的棉線有多重,如1000米的棉線18.2克,這樣就能用測量儀器簡單的測出來了,1000米的紗線重量越輕,那紗線自然就越細了。
在中國的棉紡廠是這樣計算的:
1000米紗線的重量(克)=(我是一個奇妙的常數)/支數
純棉紗線的常數K=583.1,這個是中國的國標,全國棉紡廠都用這個值。拿32支(32S)的紗線來計算的話,583.1除以32等於18.22克,120支(120S)的話,583.1除以120等於4.86克,所以120支的純棉線,1000米的重量就是4.86克。
這個4.86克是中國的標準,是在中國規定的標準環境(溫度、濕度)條件下測量的,美標會有不同,因為美國制定標準時候指定的濕度會有區別,而棉花是吸濕的,國標下的棉花回潮率是8.5%。
這下就清楚這個支數究竟是什麼物理意義了吧。棉紡廠在接到生產紗線訂單時,客戶給的參數要求裡面,寫的就是品種、重量,而品種信息中就包括紗線的支數,所以從頭到位大家都是用的支數來描述紗線粗細的。或許也能在服裝的吊牌上寫紗線平均直徑XX微米或者千米重量XX克之類的,也許這樣寫就更清楚了?
我自己曾經對於紡織工業一無所知,想像衣服生產過程的時候,腦中想到的就是縫紉機和縫衣服的女工,好像棉花這樣的原料從土地里收穫之後投入到某個自動化機器裡面就自己變成布了,然後只要染色和裁剪縫起來就成了不同的衣服。但是紡織工藝十分的複雜,有一位棉紡廠廠長這樣描述:「比造原子彈還複雜」。我認為,對於非紡織專業的消費者,如果只為了挑選好的羊毛衫或者襯衫,實在沒必要花時間去研究和學習這些知識,買自己信任的品牌中能接收的較貴的,省下時間享受生活,陪陪家人,人生苦短啊。
支數有2個單位.一個是S多用於棉紗,一個是D多用於拉架(此為港台譯音,即氨綸紗。大陸一般譯作萊卡). S數越大代表紗越細.D正好相反,D越大,代表紗越粗.
通俗點講:支數就是這塊面料里紗線的粗細,數字越大表示紗線越細。
S,英支支數,用於短纖維(紗),
D,旦尼爾,用於長絲,
Tex,特克斯,我國法定計量單位。
DTex,Tex的十分之一。1Tex=9個D。90D=10丅ex。590.5÷Teⅹ=S
tex 公定回潮率下,一千米長紡織材料的重量
公制支數 公定回潮率下,一克紡織材料的長度
請問我看到一些面料供應商只寫了重量,能把換算成支數嗎?
例如,1.5米寬幅,270克重是多少支?
紗支即紗的粗細程度,它的表示方法有S,D,N,Tex,Dtex等。
英支(s)是用來描述紗線細度的指標。
英支顧名思義是英制支數,是指在公定回潮率下一磅重的紗線具有多少個840碼長度。
這是一個定重測長的單位,因此支數越大,紗線越細。
是指在公定回潮率下1000米纖維(紗線)的重量克數。
這個值越大纖維(紗線)越粗。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中國奧運出場服?
※如何看待花笙記這個品牌?
※跨專業考取國外的服裝學院有可能嗎?
※想淘優質衣服,怎麼判斷衣服優劣?原單怎麼才能買到真的?
※為什麼女人每年都要買新衣服?
TAG:服裝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