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些?

以前我只知道貝多芬的九個交響曲和鋼琴奏鳴曲,後來聽了他的第五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大公三重奏,還有春天和克魯采奏鳴曲,都喜歡啊,感覺貝多芬在各古典音樂分類中隨便寫首曲子都能做到最好。想問問大家最喜歡他哪些作品


貝多芬的交響曲是無與倫比的偉大作品,雖然數量上無法與海頓、莫扎特比肩,但從質量上看,每一部都堪稱經典。其中,35679都是廣為人知的佳作,特別是著名的第九交響曲,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其意義已經超越了音樂本身,而成為人類團結一心的偉大象徵。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op.55)知乎專欄

c小調第五交響曲(op.67)知乎專欄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op.68)

A大調第七交響曲(op.92)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op.125)知乎專欄

在九部交響曲之外,貝多芬還創作了五部鋼琴協奏曲和一部小提琴協奏曲,其中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op.73)無疑是最出色的作品。這部作品氣勢磅礴,被譽為「皇帝協奏曲」。此外,貝多芬在1800年創作的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op.37)也值得一聽:這是貝多芬最早發揮其創作潛力的作品,與貝多芬以往的作品相比,此曲的管弦樂部分已逐漸具有交響曲的韻味,主奏鋼琴也能發揮出鋼琴本身獨特的風格,這兩者渾然融合,構成宏偉的協奏曲。第三鋼琴協奏曲顯示出貝多芬的作曲手法已更上一層樓;而貝多芬的交響曲世界,也因此而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61)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貝多芬雖然只有這一部小提琴協奏曲,但僅憑這一部作品就可以奠定這位最偉大的天才在小提琴協奏曲方面的地位。


貝多芬還創作了一系列管弦樂作品,如具有協奏曲性質的「合唱幻想曲」(op.80),他首次嘗試將鋼琴、樂團和合唱團結合起來。這部作品的旋律通常被認為是第九交響曲終樂章「歡樂頌」主題的雛形。他的C大調莊嚴彌撒(op.123)是他最為器重的作品之一,合唱幻想曲、莊嚴彌撒、第九交響曲之間有著異曲同工的微妙聯繫。

貝多芬雖然只創作了一部歌劇《費德里奧》,但這部歌劇卻有四首序曲。其中,萊奧諾拉第二、第三序曲(op.72a、b)莊嚴深刻,費德里奧序曲(op.72c)則充滿了喜悅。另外,貝多芬還曾為舞劇《普羅米修斯的生民》配樂(op.43),其序曲氣勢恢宏、終曲優美動聽,終曲的旋律還被用在了他的「英雄」主題鋼琴變奏曲(op.35)和「英雄」交響曲的終樂章當中。

貝多芬為歌德的悲劇《埃格蒙特》的配樂(op.84)是他在創作生涯中期(也就是所謂的「英雄」時期)的巔峰之作,其序曲前半部分充滿悲劇色彩,最終則描繪了勝利的歡騰場面。此外,還有同樣充滿悲劇色彩的科里奧蘭序曲(op.62)。這些作品都體現著貝多芬內心的「英雄主義」情結:貝多芬非常嚮往古希臘的悲劇式英雄,無論是普羅米修斯、拿破崙,還是埃格蒙特、科里奧蘭、萊奧諾拉、威廉?退爾,他/她們身上都散發著英雄的光輝。

雅典的廢墟(op.113)、命名日慶典序曲(op.115)、斯蒂芬王序曲(op.117)、大廈獻禮序曲(op.124)也都是他的經典之作。在他創作的成熟時期,貝多芬對管弦樂及合唱的創作技巧已經達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度。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被學界譽為「鋼琴新約全書」,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將奏鳴曲這一音樂史上最重要的曲式發揮到了極致。其中,第八「悲愴」(op.13)、第十四「月光」(op.27,no.2)、第十七「暴風雨」(op.31,no.2)、二十一「華爾斯坦(黎明)」(op.53)、二十三「熱情」(op.57)、二十六「告別」(op.81a)、二十九「槌鍵琴」(op.106)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

貝多芬為鋼琴與小提琴而作的奏鳴曲第五號「春」(op.24)與第九號「克萊采爾」(op.47)非常優美動聽,為鋼琴與大提琴而作的奏鳴曲第三號(op.69)則有著無比動人的魅力。此外,貝多芬的鋼琴三重奏、弦樂四重奏也是室內樂的經典。特別是他的晚期四重奏,是「貝九」這一聖殿頂端湛藍的天空與漂浮的雲朵,是樂聖深邃思想的凝練寫照,是通往天國的階梯。其中,以「大賦格」四重奏(op.130/133)最為著名。


最後附上一枚彩蛋:貝多芬創作的G大調鋼琴迴旋曲「丟失一便士的憤怒」(Rondo a capriccio,op.129)。偉大的樂聖也會寫出令人捧腹的旋律!


貝多芬的經典太多,我就來提一下自己喜歡的那些曲目的一些版本吧。

朱里尼的英雄 節奏很慢,十分地優雅

弗里喬伊的命運

大師暮年的作品,我聽過的最壓抑的一個命運

小克的貝七

這次演出的錄音十分的「妖」,比DG的錄音勁爆了很多。

克倫姆配勒的貝七第二樂章

在EMI的立體聲錄音,第二樂章很慢很抒情,與前面的小克形成鮮明對比。

(只有全集的圖了)


弗里喬伊的貝九

DG的首張立體聲錄音,當時最頂尖的陣容

同時這張的Egmont序曲也是十分好聽,弦樂十分厚重。


海菲茲的貝小協

三重協奏曲


四個大師+一個頂尖的樂團

剩下的晚點再更……


/*1月27日更新*/

鋼琴奏鳴曲全集

肯普夫的全集,之前DG出的96/24的大包子,簡單粗暴地下了。

吉列爾斯的那幾張名盤

這兩張都是大俗盤了

(Esoteric重製的SACD,和前面一張一樣的熱情和華爾斯坦,多了一個英雄變奏曲)


瀉藥。不定期補充。

交響曲中我最喜歡第七交響曲,特別是第一和第二樂章:
蝦米音樂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 2. Allegretto

鋼琴協奏曲中我最喜歡第四鋼協,一派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的景象。
蝦米音樂
蝦米音樂
蝦米音樂

鋼琴奏鳴曲喜歡的比較多,僅列舉一下一些不是很大眾但是很好聽的:

第10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像冬天的陽光,溫柔而不耀眼。
蝦米音樂

第12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安靜、平和而虔誠。
蝦米音樂

第24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像透過氤氳的霧氣的風景,也如朦朧而甜蜜的初戀。
蝦米音樂

第25鋼琴鋼琴曲第三樂章,如新生的雛鳥一般的生命力。
蝦米音樂

小提琴奏鳴曲中,最大眾的第五「春天」第九「克魯采」不贅述了。

第十小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甜蜜地如同奶油泡芙一般。
蝦米音樂

其他:
合唱幻想曲
貝多芬合唱幻想曲欣賞,Barenboim

F大調第2浪漫曲
蝦米音樂

土耳其進行曲(節選自交響樂「雅典的廢墟」)
安東魯賓斯坦改編的炫技版:
Beethoven: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 arr. for piano by Anton Rubinstein (1830 - 1894) - Turkish March

C大調迴旋曲Op.51
蝦米音樂

再分享個口味很重很解構主義很暴力的,要多聽一段時間才會慢慢喜歡上。是貝多芬的天鵝之歌。
大賦格Op.133
Beethoven : Grosse Fuge in B flat major Op.133


大賦格 (Gro?e Füge, Op. 133)
內省,超越


提一個相對冷門的:貝四鋼協。
以一個外行古樂迷的角度,直觀感受是彷彿騎著快馬,賓士在無垠的草原。天、地、人、馬,心情無比舒暢,有熱情,有坦蕩……

……對對對,就是要上天的快感好嘛~另外還有克羅采和幾個交響,題主以及幾位答主都提到了,我就不再贅述。


(封面圖片為推薦版本)
曾經有一段時間有點排斥貝多芬,但後來發現是我沒有全面的了解他的作品。

無法避免的,排在第一位的是 貝多芬 第九交響曲 合唱,關於這部作品的文章太多了,這裡只提一點,貝九是通向我最喜愛的瓦格納作品的大門。

剩餘8部交響曲平時聽的少很多,其中 第三「英雄」 和 第八 相對多一些。相對而言個人不喜歡像第五交響曲這種橫向堆積感特彆強的管弦樂作品。協奏里喜歡 第三鋼琴協奏曲和合唱幻想曲(貝九的前生!)。

比交響曲聽得更多的是鋼琴奏鳴曲,其中又偏愛早期的 3、4,晚期的28-32.

(ica出的兩個神現場)
弦樂四重奏里喜歡第15弦樂四重奏op.132,大賦格op.133。(我對弦樂演繹真的是很無知的,如果這版推薦的不好求各位原諒)

序曲里最喜歡 克里奧蘭。

還有最後,個人心目中幾乎和貝九同一地位的 莊嚴彌撒!

其實貝多芬很多WoO編號的Hess編號的作品非常冷門,但其中也有很多極其優秀的音樂等待愛樂者去發現。


目前最喜歡貝多芬的D大調莊嚴彌撒op.123。每次聽都都會時而激動,時而淚目,感覺靈魂在顫慄。去年聽了十幾個版本,選出來下面幾個個人比較喜歡的版本:


我知道這個問題的回答會超級多,沒打算擠大隊回答,但是看了那麼多居然沒有說到op 80真是讓我有點失望。

chorale fantasia這個曲子太特別了,鋼琴,交響樂隊,合唱隊,卻又非常短,總共不到17分鐘,太多的內容凝結在這麼短時間裡,走神一分鐘就不知道它在說什麼。從最開始的鋼琴獨奏,如同一個寂寞的靈魂在星空下的低語,篇幅極短然而張力極大,然後過渡到鋼琴協奏曲,交響樂隊與鋼琴在探索更廣闊的世界,彷彿這個人走過密林草地和河流,來到人煙漸生的地方,孤獨漸漸緩解,人群出現了應和,再然後合唱隊的油然滑入,如同找到了人生的知音,以類似於第九交響樂最末樂章的宏大熱烈主題捲入狂歡,然後戛然而止。

這是我個人私下的最愛。btw,演繹最好的是kessin。

至於第九交響樂,這還用問嗎,它決定了人類cd唱片的容量。


貝多芬的作品裡我最喜歡的是G大調小步舞曲。這首作品我從初中就開始嘗試用豎笛吹出來。如今終於可以在鋼琴上開始練習這首曲子了(我的技術已經可以基本駕馭)。帶來的副作用是我被這首曲子洗腦了,有種揮之不去感。

其他的還有好多好多,貝三貝六貝七貝九,華倫斯坦月光悲愴暴風雨,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又是一首洗腦曲),春天,第五鋼協

但我不喜歡致愛麗絲,一聽到這旋律就想起門鈴。


謝邀。
鋼協聽得不系統,不發表看法。
小協非最愛。奏鳴曲當中春天和克魯采就不說了,都說爛了。
交響曲最愛的排名:9,7,5,3
兩首浪漫曲。


九大交響曲基本都太好聽!
鋼琴奏鳴曲中期的交響化,後期的復調化!
鋼琴小提琴協奏曲我也只聽過春和克羅彩


貝九——這是一首我十分喜歡但是又不敢經常聽的曲子,一是因為我習慣從第一樂章一直聽到結尾,但是平時沒有這麼整塊的時間。二是因為這首曲子聽完讓人過於激動,晚上聽了睡不著,白天聽了激動的不想上班/學習…

黎明,熱情奏鳴曲。這是兩個我特別喜歡但是由於太難又彈不了的,只能聽聽來過癮了。黎明第三樂章尤其喜歡,開頭的一抹陽光和稀薄空氣的感覺撲面而來,然後逐漸展開進入典型的貝多芬式的宏大悲愴的曲風。

悲愴,暴風雨。這兩個是可以彈彈過癮(彈得不好)的曲子,喜歡悲愴第一樂章,以前練的時候喜歡彈完第三樂章的和弦之後直接轉到第一樂章開頭= ̄ω ̄=

其實貝多芬隨便一個曲子我都挺喜歡的,但是要說最最喜歡的應該就是上面這幾個了,如果再加一個的話,那就是月光第三樂章了~


我的口味還是有點俗的(捂臉)
貝多芬交響曲果然還是第六、第七、第九。
鋼協的話果然還是第五啊!那叫一個過癮啊!
鋼奏的話我覺得每一首都堪稱經典,自己比較喜歡第一、第五、第八、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八、三十、三十一。
還有小提琴奏鳴曲第五
其它曲式的作品聽得就少了、、


交響曲:

第九交響曲,曾經下過很多個版本挨個聽。最喜歡的還是富特文格勒的演繹。

弦樂四重奏:晚期的五個弦樂四重奏及大賦格,
這幾個四重奏都是深度自省的作品。雖然貝多芬沒有給我們留下很多交響曲,但是這幾個四重奏的分量也足以比得上交響曲的分量了。孤獨的時候聽這幾個四重奏特別有感覺。

奏鳴曲:
第三大提琴奏鳴曲,這個真的很感動我。
第八小提琴奏鳴曲,收放自如的感覺真的很美妙。
第九小提琴奏鳴曲,經典之作。

序曲:菲岱里奧序曲,雷奧諾拉序曲3。前者很喜慶,後者經典之作。

協奏曲:第五鋼琴協奏曲,氣勢如虹,聽起來十分過癮。
小協則是聽了這個版本才真正喜歡上的。

以及十分有趣的三重協奏曲其他:G大調浪漫曲Op.40,真的很「浪漫」
迪亞貝利變奏曲,嘆為觀止的鋼琴藝術。
Op.66,本身就喜歡這個唱段,再加上我鍾愛的大提琴,簡直完美。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交響最喜歡4和8,尤其是4的第四樂章。
鋼奏獨愛waldstein。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 op.106. 沒有聽過貝多芬所有作品,偶然在圖書館借了這張cd,很喜歡。當時是秋季,開著車在蜿蜒的小路上慢慢行駛,落葉伴隨著音樂漫天飛舞、打在玻璃上。後來我就買了一張同樣的cd,一到秋天就拿出來聽。


貝多芬是有資格得抑鬱症的,應該也確實是個抑鬱症,但小提琴奏鳴曲《春天》的第一樂章第一小節流淌出來的恬靜的快樂,卻是個真正快樂的人,也未必寫得出來的,真的是缺什麼想什麼呀。

三重奏


帖一篇辛豐年先生的文章節選,希望能幫到題主

對於一位剛開始欣賞的愛好者,考慮必讀之作的曲目,我總勸他先聽貝多芬,以貝多芬為中心。那麼聽貝多芬又從何入手?恐怕許多人的愛樂生涯都是從貝多芬的一部交響曲開始的。 從哪一部開始?許多人是選上了或碰上了《命運》。要問我的意見,還是《田園》更合適。雖說這兩部作品都屬於比較容易入門的標題音樂,但《田園》的寫景是具象的,更能引人入勝,耐《命運》的表現意志與情感則是比較象徵性的,非長期反覆傾聽、思索,並不怎麼好懂。 也有人很早就聽《英雄》。我覺得這並不合適。這是一片音響的森林,在九部交響曲中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即使要聽出個頭緒來也相當吃力。 不妨先聽《田園》,再聽《命運》。然後測覽幾遍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首交響曲,再反覆傾聽《英雄》。但上述那五部都是貝多芬交響樂森林中的參天大樹,雖然比較好懂,可是同樣值得細讀的。其中,青春氣息的《第二交響曲》和老辣的《第八交響曲》,似乎沒有受到愛好者的注意,是很可惜的事。《英雄》雖然寫作的時間比較靠前,其氣魄與深度卻給聽賞加童了難度,所以還是放在後邊來聽為好。此時你聽交響樂已積累了不少經驗,對貝多芬的語言也比較熟悉了,走進這音響的森林去便不大會迷路了。 何時聽「第九」?這可是一個應該認真對待的問題。如果像許多人那樣,由於慕名心急,一上來就去聽這部偉作,毫無知識與心理上的準備,不但會無所得,也許還有損於「第一印象」,而對於偉大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極其珍貴的,是終身難忘的。所以應該十分珍惜。雖說人們可以把這部作品反覆傾聽百遍、幾百遍乃至上千遍,也只會愈聽愈覺得其味不可窮盡;但那種一開始接近它所獲得的最直覺的感受是不可得而重複的! 因此奉勸人們最好是把聽「第九」作為對貝多芬殿堂的巡禮的一個高潮,當作一件莊嚴的大事放在後期來進行。不是要你搞什麼焚香點燭的「初聽式」。而是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近乎虔誠的心情,來享受那莊嚴美妙的「第一印象」! 可以把宏偉深邃的貝多芬殿堂分成幾個部分來瞻仰。交響音樂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在這一部分除了交響樂還應該聽他的序曲。 序曲中的必讀之作是《愛格蒙特》和《萊奧諾拉序曲第三》。前者,一般人比較熟悉,但也可能因其短小而閑閑聽過;後者,也可能沒有受到應得的高度重視。對於這兩曲,都值得用更大的注意力去反覆傾聽。它們,尤其後者,都是濃縮了的,緊湊而精彩的小「交響樂」。參考著它們所聯繫的戲劇情節來聽,固然有助於感受,然而又可以當作純樂來欣賞。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應該作為必讀之曲,自然是沒有疑問的。在汗牛充棟的小提琴協奏曲文獻中,假如只允許挑一首來聽的話,似乎就是它可以當選。 在五部鋼琴協奏曲中又作何選擇?《皇帝》當然是最輝煌的;然而更深沉的是《G大調協奏曲》。兩首都是必讀之作。 另一個重要部分是鋼琴音樂。對這一部分作品的取捨比前一部分更是為難,因為重要而且精彩之作太多了。 他的重大作品大多在他的三十二首奏鳴曲中。往昔有施納貝爾灌的78轉速唱片,嚇人的一大堆。而今縮為CD,也不難得到。可是一個再虔誠不過的「貝迷」也不見得有可能通讀這部鋼琴音樂中的「新約聖經」吧! 百餘年來,演奏家和聽眾之間似乎達成了默契的共同選擇是這樣幾部:《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黎明》。要真正熟悉這幾部,也必須支付一筆艱巨的精神勞動的代價。比如,可別誤以為《月光》不難懂,光是它那小不點兒的第二樂章,便像個斯芬克斯的、或者蒙娜麗莎的微笑。李斯特說它是「兩個深淵之間的一朵小花」,並不是信口說說的。 巨石人像一般的《三十二首變奏曲》《狄亞貝里主題變奏曲》,只好暫時割愛,但是像《小曲》(Bagatalles,作品 33)這樣的小品是可以推薦的。「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曲也不在大。讀這一組小曲,對於我們認識貝多芬,更貼近地聽聽巨人的赤子心聲極有幫助。 「登堂」是不夠的,還須「入室」。要入貝多芬之室,就不可不傾聽他的室內樂,尤其是弦樂四重奏。然而這也正是心靈之旅中最不容易走的一段路。像那超凡人聖的暮年之作,最後的五部弦樂四重奏,能列入「必讀曲目」嗎?不行!還是也等到愛好者嘗夠了人生的苦辛再去探險吧!但我們不妨先選讀兩首:《降E大調四重奏》(作品74,別名「豎琴四重奏」),《F大調四重奏》(作品59之1)。它們平易近人,聽了不難漸入佳境,可以為進一步讀他的室內樂作品打下基礎。 以上的議論,不值大家一笑。這樣的走馬看花,掛一漏萬,頗有點「xx一日游」的味道了!由此可見,編製一個「必讀曲目」確實困難。正因此,愛樂的朋友在挑選唱片,打開唱機的時候,要萬分珍惜你的時光和聽力,儘可能傾聽那些真正值得聽的音樂!


我一般都聽鋼琴,看了一下答主們的回答貝多芬奏鳴曲,有大家耳熟能詳的也有冷門的。推薦一個我比較喜歡的並且沒有被提到過的:
D大調四首聯彈鋼琴奏鳴曲 OP.6


推薦閱讀:

學小提琴那麼難,是什麼支撐大家堅持下去?
Erick Friedman拉琴跟Jascha Heifetz有什麼主要的不同?
一把大提琴和一把小提琴如何hold住全場?
曲子,靠聽來寫出樂譜難度有多大?

TAG:鋼琴 | 古典音樂 | 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 | 小提琴 | 交響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