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說唱在中國為什麼沒法火起來?
是作品不好還是環境不好?
拿我個人而言,Hip hop和美國街頭文化是分不開的,美國街頭文化和NBA艾弗森安東尼們是分不開的,當年也曾流行過,2000年前後,中國也有很多年輕人梳著地壟溝穿著沙基褲頂著平沿帽罩著兜頭衫戴著金鏈子踩著AirForce,見面yoyo勾著手指打招呼,那時候我也熱衷於聽2PAC,JayZ,Biggie,Eminem,WuhtangClan,MCHotdog和PublicEnemy,熱衷於打籃球和往別人家牆上噴罐兒漆。
05-06賽季斯特恩頒布了球員穿衣禁令,官方關於Hiphop的配樂也越來越少,再加上大學畢業沒功夫玩了,從此我告別了那段黑炮的日子。
客觀上來講美國的Hiphop文化也已經過了黃金期,billboard上RB,電音越來越多,美國主流文化還是希望控制年輕人,抵制Hiphop吧
國內現在也依舊有大批玩Hiphop的好手,歐陽靖,陰三兒,爽子,天津飯,王波,D-evil…都不賴,跳Hiphop舞的還大把呢
那年回家看到我大學時的褲子,好大一條,丟進洗衣機就滿了在中國說道少數民族我們的反應就是「能歌善舞」,雖然其實不是每個少數民族同胞都能來一段,但他們中中擅長民族歌舞的比例確實遠多於漢族,這就是文化基礎。
說唱說到底完全就是黑人的文化產物啊,NB如阿姆剛出道時都被人瞧不起過,只因為他是個白人,更別提其它民族了~暴力、毒品、性、同性戀、死亡,9成說唱歌曲里都有這些吧?說唱是有黑人或者街頭社會、底層社會的那一整套文化作為根基的,中國這方面的社會形態和美國有很大區別,也沒有類似黑人那樣的特殊群體。
另外我們的社會階層開始大規模分化應該得從90年代算起吧?滿打滿算20多年;而說唱流傳進中國也就十來年。就這點時間也還不足以讓一種藝術形式生根發芽呢。
另外不同意說唱的興衰和NBA什麼的聯繫很大,只不過這兩者都有街頭屬性罷了,另外從業者主體都是黑人,受眾也有不小重合度。
我來補充點個人經歷。
我出生在東北一個四線小城,直到高考結束之前都沒出過省。我父親年輕時應該是個文藝青年(當年是褒義詞),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家的音響設備經常在播放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曲。早上我爸用放音樂的方式叫我起床,我不寫作業的大部分時候也被迫聽音樂。
在這個環境下,我初中就開始自己買卡帶,選擇一些流行音樂。起初周華健的情歌弄得我好像戀愛了,接下來一張五月天「十萬青年站出來」演唱會VCD讓我聽到high(終結孤單太贊了)。然後開始聽陶喆,趙傳,接下來是HOT,后街男孩。然後有了周杰倫的第一張,我是全學年第一個聽周杰倫的,買了卡帶然後給同一屆的同學拷貝了不知道多少份。哦,扯遠了,要拉回來。
我要說的是,在當時那種條件下,信息閉塞,聽歌買卡帶都是碰運氣看緣分的。買了200多張卡帶(多為非正版,根本買不到)之後的某一天,我就碰到了一張卡帶,埃米納姆的一張精選集(就是盜版商自己精選的)。像往常一樣,我看著這張髒兮兮的外國音樂帶子,心想又到了每周買一張磁帶的時間點,就買下來了。回家一聽,什麼玩意亂鬨哄的,扔一邊去了。我要感謝自己的一個好習慣——總是努力嘗試新鮮玩意。過了幾天,我拿起那盤亂鬨哄的卡帶,又試著聽了聽,「呦,有點意思」,找到點他嘟囔的節奏了。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最後那盤帶成為我寫作業的加速利器,手上的筆跟著節奏劃拉的更快啦。長話短說,我就這樣喜歡上了說唱。後來在我的鼓動下,一個哥們也開始接受了說唱。可是我們能找到的資源有限,高中畢業之前(06年)也只是又知道了Nelly和李小龍(說唱歌手)而已。
正如上面幾位答者說的一樣,說唱是街頭文化的一部分。當時不只是找不到說唱音樂資源,同樣缺少街舞、B-Box等形式的資源,就連街頭文化的標誌——大肥褲子和帶金屬鏈子的吊墜都不好買。我記憶中,我們市最大的中學裡面,只有我和另外一個哥們經常穿著大肥衣服和褲子。有時學校查的嚴,我就把校服褲子挽起一個褲腳。還好當時一個我喜歡的女生不嫌棄我穿成個「邋遢」樣,除此之外,大部分同學都表示不理解。回想起來,我爸媽當年能容忍我這樣搞,還願意和我走在一起,還幫我向親戚們解釋,我非常感激。
所以你看,在國外說唱火爆的那幾年,中國的大部分小城市根本還沒有這種文化。下面要說的,是我如何不再追街頭文化。
高考結束後,我媽帶我去上海玩,我用三天里的一天去四處找hip-hop服裝,最後在徐家匯的一個地下商場買了4件衣服褲子和幾條鏈子。這次旅行是有原因的。我高考沒考好,以剛過一本線的成績弄上了個很差的211院校的很差的5年制專業。我媽請了假帶我到大城市散散心也見見世面,希望我能看到這精彩世界,重讀一年考個好學校,有個好前程。本來還要去杭州玩的,結果我在上海呆了幾天執意要回去。不用再走了,我要重讀,我感受到了全家的期望和良苦用心。多年以後,我媽說那是她最難熬的一段時間,心裡上火表面上還要裝輕鬆,怕我壓力大。
坐了30幾個小時的火車回到家,辦理重讀手續,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我開始了一個人住的高四生活。一年間,我穿著上海買回來的衣服褲子,聽著說唱、Hiphop、RB做功課,我堅持著一個人的鬥志。正如劇情應該有的發展一樣,我以全市前20的成績成功地考入一所985院校的王牌專業(當年還是王牌~~)。
進入大學(天津),感覺大城市就是不一樣。很快的,我找到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我們學習街舞,聽hiphop和rap,耍滑板,整天也yoyo的打招呼。可很快的,我就發現這樣下去不行。我們都不是正規軍,底子淺,時間也有限。還沒學成一套能上台表演的舞,學習就有些跟不上了。首先,大學的課程真是坑爹,大一到大三,每周平均17節課,還要上自習寫作業,連一周兩次洗澡都要提前安排時間。其次,班級同學都是各地的牛人,既聰明又努力,大部分情侶談戀愛的主要場所都在自習室,活動就是一起學習。我也很快的放下愛好,加入這上課上自習大軍,這樣才勉強保住學年50%的排名。
學習的時候,大部分Rap音樂都不適合聽,並且我發覺新出的Rap甚至Hip-hop水準越來越差(個人感覺)。我也開始更多的聽RB,逐漸聽Soul、搖滾樂、器樂搖滾和小清新音樂。隨著學習壓力逐漸增加,我找新音樂的動力也減退了,打開電腦聽的多是之前聽過的歌。直到現在,即將研究生畢業。
請原諒我的思維跳來跳去,我想以個人經歷展現一個或許可以代表一部分人的事實。這一代年輕人中,有許多很辛苦,即便或許比不上他們的父輩那樣辛苦。他們肩負重任,追求夢想,希望通過努力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有時也不得已減少分配給愛好的時間和精力。
吐槽部分。也有一些年輕人,qq簽名剛改成「明天要好好學習了」,第二天又在宿舍打了一天DOTA。導師打來電話,就裝病裝可憐。晚上睡覺前,qq簽名又改為「這次英語六級一定要過。」我衷心的祝福所有年輕人都更好,中國更好。
題外話。我很想問,有沒有人當年喜歡聽Tension組合(後有中文名天炫男孩-_-)。後來他們消失了,網上也找不到後續消息,也沒遇到聽過他們歌的人,真是奇怪。說唱在國內還不火啊,你聽鳳凰傳奇,人哪首歌里木有Rap啊,老潮了我跟你說
中國人太內斂了。
英文爛。
英文好的又看不上。
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更多數的民眾還在以活下去、賺錢為主。
對生活方式沒有更高追求,審美品味也比較低劣。
媒體、文化局的輿論導向也都是引導國人聽流行,情歌,靡靡之音。
稍微有點叛逆的去民謠、搖滾。
文化也是一方面,傳統保守,眉目傳情,有什麼幹嘛用說唱這種直白方式呢~
但說唱前景無限光明。
因為國家在飛速發展。
誰說不流行了,清末流行大竹板、山東快書,都是我過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rep藝術,最近流行的喊麥也是rep藝術的在當代中國的文化土壤培植出來的一朵奇葩!那麼鏗鏘有力的節奏感!!
一人 !我飲酒醉!窗前!我明月光!
說唱和其它樂種比起來的優勢主要是歌詞信息量大,可以涵蓋一些聽起來比較有意思的內容,例如歌手違背法律的經歷(範圍很大,我們可以想像很多事情)。在美國,儘管每個rapper都唱過情歌,但美國的說唱界是沒有以情歌為主打的。
在中國,說唱火不了,主要是因為這個樂種無法發揮歌詞優勢,因為有意思的內容嘛,即便是在中國語境下,基本不允許出版。
應該是個文化環境問題吧 畢竟說唱屬於美國本土土生土長的文化 就像京劇相聲在美國也難以火起來。
在年輕人之間還是比較受歡迎的、但是老一輩的人無法形式的歌曲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權力的遊戲》3 月 10 日發布的第七季先導預告?
※女朋友讓我在《梔子花開》和《小時代》中二選一,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