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牌大學招生存在嚴重的「合法腐敗」嗎?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裡面介紹了美國精英大學的招生潛規則,並且提到美國招生系統很少有腐敗發生。
但我覺得美國大學的招生模式也不能說就那麼好了,因為根據學生的家庭背景錄人,其實是把中國人認為是犯罪的腐敗合法化了。那當然就沒有腐敗了。美國精英大學真的會大量錄取學業不好,但家庭背景優越的人嗎?美國人對此有爭議嗎?
ps:我個人也覺得那些家庭背景優越的人,無論學業怎麼樣,平均總是比家庭背景不優越學業好的人混得更好的。從人脈的角度講,同學裡面多幾個土豪也不是壞事吧。
原文如下
《南方周末》於12月5日刊載文章《美國大學招生「潛規則」》,細數美國精英大學招生「潛規則」。
文中披露,「如果你能給哈佛大學捐款至少100萬美元,你就能獲得哈佛學校資源委員會(COUR)會員資格。超過一半的SAT滿分者入學申請會被哈佛拒絕,但424位COUR會員的子弟,有至少336人被哈佛錄取。」
可以說,美國精英大學的大門已向權貴半遮半掩。但作者李慧翔卻認為這是解決公平與收益綜合衡量難題的出路,「與某些暗箱操作的權錢交易相比,這樣的教育『部分產業化』未嘗不是解決公平、道德、收益綜合衡量難題的一種出路。」
此外,2013年6月30日,錢江晚報刊文《國外名校的傲慢與偏見》,採訪《大學潛規則》譯者張麗華。除卻《南方周末》一文中提到的若干「潛規則」。張麗華還披露了美國精英大學對窮人的「歧視」。
「這些名校對金錢的看重,甚至會嚴重影響貧困學生的入學機會。」張麗華說,「如果你在申請美國私立大學時提出希望獲得助學金,那麼即使你的成績非常優秀,也很容易吃到閉門羹。」
美國精英大學在招生中也普遍採取三重標準——對亞裔學生的錄取標準最高,白人學生次之,黑人和拉丁裔最低。
《美國大學招生「潛規則」》全文:
美國大學的招生過程錯綜複雜、使人困惑。中國,以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簡明直接的大學錄取考試製度。可美國大學卻要求學生提交SAT成績、托福成績(TOEFL,非英語母語留學生需要提交)、一份高中成績單、兩封老師推薦信、一份學校導師報告(提交一次,更新兩次)、個人申請文章以及課外活動簡歷。索要了這麼多材料,可到了12月或4月的時候,各大學對於學生的錄取結果卻只是簡單地答一句「是」或「否」,無任何解釋。
是的,美國包括常春藤大學在內的許多精英學校和私立學校錄取過程主觀性強、透明度低。除了有限的幾所軍事院校之外,公立大學的重要事項,諸如經費預算、校長任免、教師聘任、學制和學科設置等基本上都是校董會和各院系的職權,政府的作用只體現在通過立法規定辦學宗旨和參與校董提名。而私立大學就是一家地道的私營公司。
然而,美國招生腐敗問題卻並不常見,更未上升為一種公眾憂慮或社會問題。其中原因何在?
「在申請入學時,兩位以上的審核者會認真閱讀成百上千封申請書,在決定錄取時,先討論,再投票表決。」這是哈佛大學的招生錄取流程,也是全美大學招生錄取工作的縮影,很難說這樣的流程不存在風險和隱患。事實上,伊利諾伊州大學在新生錄取方面跑關係,走後門,讓不合格學生進入伊州大學香檳城分校就讀的醜聞,就是利用了「錄取過程保密」之便。
真正重要的是,招生腐敗的「收益風險比」太差了。與中國大學「給公家打工」不同,美國大學更像是「大包干」。職業經理人心態是「撈一票就走」,創業者心態是「收他的錢值不值」。要知道,伊州大學醜聞出來後,該校總校長和分校長以及九名校董接連主動或被動辭職,當地的數位政客也被捲入此事,政治生命岌岌可危。
何況,照顧錄取無非為兩事:「錢」、「情」,美國大學有光明正大的方法滿足這兩個需求,不必「走後門」。在常春藤大學中,每年有40%左右的學生屬於「Special Cases」,即受到了「特殊照顧」。另一種說法是,分數墊底的25%左右的學生是學校招生的「特殊利益」名額。
除了音體美特長生、有色人種等「特招生源」外,「Special Cases」最重要的兩類對象為「大捐助者」和校友。
美國頂尖大學學生群體仍非常富裕。在密歇根大學,2003年來自年收入高於20萬美元家庭的新生,多於那些來自收入低於中位數家庭的新生。在一些私立院校,這方面的數據甚至更加極端。「如果你能給哈佛大學捐款至少100萬美元,你就能獲得哈佛學校資源委員會(COUR)會員資格。」哈佛的本科錄取率不到一成,超過一半的SAT滿分者的入學申請會被哈佛拒絕,但據推算,424位COUR會員的子弟,有至少336人被哈佛錄取。
幾乎所有美國一流大學的資金籌措辦公室都列有一張「發展項目」名單,將那些仰仗父母為學校捐贈或有可能捐贈巨款的學生排在錄取名單的前面。申請者的高中成績墊底,或者SAT成績比那些被拒收的申請者要低上300-400分?這些都沒關係,足夠多的金錢可以為他們翻盤。一位新澤西地產商,曾經向哈佛支付250萬美元,以確保他不爭氣的孩子拿到錄取通知書。如杜克大學甚至一度要求招生人員專門追尋富家子弟,這不僅僅是出於對學校短期捐款數額的考慮,更主要的是擔心如果招收太多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將來的校友群體會日漸貧窮,從而使捐贈減少,學校財政滑坡。
冒著偏題的風險,補充一下@冷哲的答案。手頭正好有些圖表,跟大家分享一下。
美國四年制高等院校主要有三類:- 公立大學:各州立大學等。
- 私立非盈利性大學:最典型的就是八所常春藤了,大家經常聽說的「名校」也大多數都屬於這一類。雖然這些大學一般都很富,學費也很高,但它們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因為它們對科研的投入也是非常驚人的。
- 私立盈利性大學:這些就有點「買學位」的性質了,雖然個別學校質量也不錯,但一般可能不太上得了檯面,對科研的貢獻也約等於零。
如果說「精英大學」,第一第二類都有部分學校能算,但要說「名牌大學」和「合法腐敗」問題,那主要還是第二類。
接下來上圖:
一、家庭收入和大學入學率
縱軸是上大學的比例,橫軸時間,三條線從上到下是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可見差異非常明顯且穩定。
二、對學生的補助
「合法腐敗」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收來的贊助費到底用在了哪兒呢?相關人員中飽私囊肯定也有的,但不會太多,美國人一般膽子很小。這些錢至少有一部分是用在了對學生的各類補助上:
大家主要看從左往右第三堆柱子的中間那根,私立非營利性大學的學生中,80%接受來自大學的補助,而公立的40%和私立盈利性學校的24%根本無法比,這些學校的學生只能從其他渠道尋求資助:聯邦政府、州/地方政府、學生貸款等。
不僅學生得到補助的機會多,補助的金額也高:
就看那根最高的,完爆公立3倍,私立盈利性學校5倍。當然了,名校的學費自然也高,一般是公立的兩倍以上。
所以在這點上「名牌大學」的土豪本色就暴露無遺了,只要你敢來,我就敢給你錢。所以「合法腐敗」的錢如果真能有效利用,那也算是一種劫富濟貧了。當然,這裡說的「貧」最多也就是中低收入家庭,真的低於貧困線的,上「名牌大學」的機會其實也是微乎其微。
三、教學、科研等支出:
看一下不同類型大學的開支結構:
最上面一堆是教學支出,私立非盈利遙遙領先;中間是科研和公共服務支出,私立超公立70%;最下面是學生服務和支持,我們之前說的就和這個相關。所以,私立「名校」收的錢多,但各類支出也多。特別是教學和科研方面,大學的兩項最主要職能,這些學校的投入毫不手軟。現在的各類研究都越來越資金密集型了,一些領域的進展速度幾乎可以用資金投入量來預測,所以遇到土豪不做個朋友也許是不太明智的。另外吐個槽,不知大家發現沒,上圖中間部分似乎只有兩根柱子,但其實是有三根的,只不過私立盈利性學校對科研的投入只有12塊錢...乾脆0也就算了,還賤賤地搞個12,真是坑爹啊...
另外,這些富二代們雖說好多學習不怎麼樣,但人家靠人脈和家族背景,畢業後照樣能在華爾街、華盛頓混得很好。到時候等繼承了家業或者創業成功,給母校捐個幾千萬上億的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從長期來看,至少在經濟層面,「合法腐敗」是只賺不賠的買賣。
當然,不同學校的門檻和節操也不一樣的。我們系招生時貌似就基本不考慮這些因素的,也不知是門檻高還是要節操。
--------------------------------------------------------------------------------------------------------------------------------------------
現在我們來設想一下,你是校長,有個土豪砸一百萬讓他的廢柴孩子上你學校。如果接了這筆錢,一個窮苦人家的刻苦努力且天賦過人的孩子會失去機會,但這一百萬卻可以拿來資助另外一些學生,或者用來多建一個實驗室,多聘一些優秀教授,多招幾個博士生,多資助一些研究項目,用科研成果和高質量的教育反哺社會,你會怎麼決定?沒有正確的答案,每個人根據具體情況和對「公平」、「道德」、「正義」的理解會做出不同但也許同樣合理的選擇。
從我個人角度看,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確實看不慣學校里一些富二代,每次批卷子都會看到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狗屁不通,語法拼寫都要我來糾錯的文章。另一方面,也正是這些並不「公平」「正義」的錢,才讓我們這些人能進行關於社會不平等的研究,並期望進一步減輕社會的不平等不公正。如此想來真是有點諷刺啊。
所以,美國大學的入學不平等的確比較嚴重,各種贊助和「合法腐敗」也都存在,但如果這錢能用對地方,也很難說到底是否弊大於利。在更好的制度出現之前,「合法腐敗」也許還是有一些合理性的。很多人以為,大學作為一個特殊的機構,性質會和公司或其他盈利性組織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他們的專註點是教育而不是商業化的盈利。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錯的,而且是很愚蠢的。意識到這一點會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學校通過招生工作這非常重要的一環其背後想要達到的財務目標。
大學的資金來源一般有四五種。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政府
政府資金是最常見的資金來源。很多州立學校的主要資金都來自政府,例如像密歇根大學、弗吉尼亞大學、佛蒙特州大學等等。其實很多私立學校也有政府資助,不過金額可能不會太高。
2. 捐款
一般來說,捐款數額都會非常大。例如哈佛收到的捐款總額接近4百億美金,耶魯有250億美金左右,斯坦福有220億。這些捐款所構成的投資基金會通過投資收取回報,把收益用於支付教職員工工資及福利、支付獎學金和投資研究項目等等。這些巨額捐款也是頂尖大學保持在排行榜頂端的原因之一。像哈佛大學收到捐款總額甚至比英國的牛津大學高出八到九倍。通常,校友捐款佔了捐款收入相當大的比例。
3. 學費
最後一種是大家都知道的學費。如果你算一算,你就能了解哈佛大學所收的學費並不足夠應付大學的支出。哈佛每年只有不夠2000人入學,假如學校收取5萬美金一年,學費的總額也並不足以維持學校收支平衡。其實很多人都質疑為何這些頂尖大學還要收取微不足道的學費。即便如此,這些大學也還是照常收取學費。
談錢不代表學校不重視教育。入學學生質量和學校自身教學質量實際上是為學校未來帶來更大收入的保證。雖然學校不以營利為目的,但如果想提升學校規模、學校聲譽和教學質量等等就需要大量的投資。以上這些資金來源都是投資的重要環節。
學校招生存在腐敗現象嗎?
很多人都會問:學校也會有腐敗現象嗎?這也和腐敗的定義有關係。如果你覺得為了達成目標可以不擇手段,那可能腐敗的定義在你這裡會有所不同。對我來說,我認為學校存在腐敗現象,因為多數學校並不透明。學校很多時候會不承認做過的事,假裝自己沒有做出有損公平的事,又或是用冠冕堂皇的噱頭(「一切為了教育!」)來掩蓋自己的所做所為。
在招生環節,有以下幾種主要的招生腐敗現象存在:
運動員錄取
在我就讀達特茅斯期間,我參加了一個兄弟會並擔任學習輔導委員,在這個兄弟會裡有許多橄欖球隊隊員。在大四時,我發現兄弟會裡一位同年級的橄欖球隊隊員,作為一位即將畢業於常春藤大學的學生,竟然不知道如何拼寫life的複數lives。他一直以為life的複數就是lifes。如果英語不是你的母語,可能對你來說這不是什麼令人驚訝的事。但如果作為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而言,這是非常讓人震驚的。
這一現象在運動員同學中並不罕見。實際上,擁有優秀運動隊對於吸引校友捐款是很有幫助的,例如好的曲棍球隊、足球隊、游泳隊等等。所以,學校會為了招攬到優秀運動員學生,把要求放低很多,即便學生沒有足夠強的學術背景和教育背景去滿足大學四年要求學校也一樣會把他們招進來。這並不一定是件好事,他們可能並不能達到進入頂尖大學學生的及格要求。很多時候教授們根據表現要給他們不及格,但又無可奈何地不得不理解他們的狀況,又或是只好給他們不及格成績。
這一現象在我看來,是招生中的一種不公平現象。如果說學校把招生名額放在來自東亞地區像中日韓國家且重視教育的學生上,那麼至少可以收取較高的學費,更有可能會收穫更多的未來收益。
2.平權法案 Affirmative Action
在美國,欺壓少數族裔有比較長的歷史,這包括打壓他們的地位和不給予他們足夠的必需資源。所以為了公平起見,在平權法案之下,大學招生會放低對非洲裔或者西班牙裔和其他佔總人數比例較低的少數族裔學生的要求。例如,在舊SAT考試分數上,非洲裔學生的平均錄取分數要比白人學生低200分左右。我個人認為這對美國整體而言是個很有意義的政策。不過我也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把這種現象理解成招生腐敗。
3.校友捐款
校友捐款是招生中腐敗的主要現象之一。不僅僅是校友捐款,捐款本身這件事對孩子錄取都有可能有加分。不過相對於校友捐款而言,普通的捐款可能需要數額較大的款項才能有明顯的效果。如果我現在開始對耶魯或達特茅斯捐款,我未來孩子們可能也能因此受益。我父母是康奈爾大學的校友。在我和我的哥哥姐姐上大學之前,我父母每年都有向康奈爾大學捐款。我和我姐姐成績都非常優秀,所以就算自己申請,想要進入康奈爾也不是難事(我們也都被錄取了)。不過我的哥哥成績稍差些,GPA 3.4左右,不是班上的尖子,SAT分數也不是很高,課外活動成績一般,他也同樣被錄取了,而且是被康奈爾最好的藝術科學學院錄取了。這和我父母作為校友,積极參与學校活動以及每年的校友捐款有關係嗎?肯定還是有的。
當我在達特茅斯上學時,我的同學小明的爸爸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億萬富翁。這位同學的爸爸也是一位達特茅斯校友。在小明畢業後一年裡,學校多了一棟價值二三百萬美金以上的教學樓,而且這棟樓是以他們家的名字命名的。學校當然不會在學生一入學就多了一棟以學生姓氏命名的樓,讓人明顯地感覺是學生入學的「代價」。如果在學生畢業之後多了這麼一棟樓,學校也許還可以說是因為家長慶祝學生畢業而捐贈作為紀念。這樣的「延遲捐贈」背後的意思在學校里可以是一件心照不宣的事。
在捐款的時候,你還必須要走對門路找對人。如果你直接走進招生辦公室,跟學校說我想捐款,學校絕對會把你放在黑名單上。走對門路找對人是唯一的途徑。幾年前曾有客戶找到我們,想捐款給一所常春藤學校。我們聯繫學校後得知,捐款最低限額為三千萬美金,同時還不保證學生一定會被錄取。這樣高額且不能給人擔保的「門票」價格十分高昂,在這個行業中大家都知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方法,不過這多少也會增加學生的錄取幾率。
4.家族校友延續
如果你的祖父母、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是這所學校的校友,那麼你的錄取幾率很可能會增加。根本原因還是我們剛剛所說的,學校是一所商業機構。學校通過錄取來自一個校友家族的學生,可以培養校友家族對學校的忠誠度,增加校友捐款。從學校的商業運營角度來看,我們也比較容易能理解這樣的錄取模式。
5.配額制度
布朗大學通過針對高等教育招生研究了學校的配額制度。這個配額制度指的是學校會在招收亞裔學生時有配額限制。在這之前,學校也有過針對猶太學生的配額制度。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明顯限額,儘管亞裔學生的申請數量逐年上升,從數據上看招收的亞裔學生總量卻一直沒有太大的增長或變化。招生辦在錄取學生的時候,很可能會在錄取人數達到一定數額後喊停。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中國學生需要在舊SAT上比白人學生高出至少200分才能被同一學校錄取。
6.國際學生招生
如果你被一所較低排名的學校錄取,這對學校來說是一項很划算的投資,因為這樣學校可以收4年全額的學費。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最近幾年一些美國高校積極擴大了對亞洲學生的招生規模。就算一些國際學生的素質和條件並不能達到學校的招生要求,學校也可能會為了全額學費而錄取。我覺得不是一個好現象,但這也是學校的商業模式之一。還有一種情況是學校可能會付錢給一些大公司送學生做項目或實習。這樣的情況也會讓學校的卓越可信度受損,一般是不會在美國頂尖大學中出現的。
小布希進耶魯的事情過去多年已經無數次被人拿來舉例子了。 How did George W. Bush manage to get into Yale?
這就是殘酷社會的殘酷現實,沒有辦法。美國人當然也有不爽的,也有爭議。但畢竟這都是合法公開的,沒什麼暗地裡的操作。如果有人從中偷偷謀取私利,那就是學校的大丑聞了。如果沒有,你也不能把他怎麼樣。
你可以批評一個私立學校的招生政策,但你無法干預它。只要不違法,教育部長也沒轍。想立法?How?存在,太存在了。但這個機制是很合理的,即使現狀可能不合理,那也是僅僅是程度問題。
且不說學校有什麼好處,假如(僅僅是假如)我是一個極其優秀,足夠進入頂尖大學,但是家庭背景一般的學生,我也希望學校不僅招和自己一樣的天才,也招一些土豪和自己做朋友。如果那些人不愛學習就更好了,因為更多的教育資源會落到我身上。
假如我還不夠優秀,進哈佛耶魯的位置被那些二代們擠掉了,我也不會抱怨,因為在合乎自己智力學校里,有相當財力的二代們等著我。
假如我只有一點優秀,但是進好點的大學的機會都被那些二代們擠掉了,我一定會憤然斥責教育的腐敗不公平,極力奚落那些能力不足的二代們,因為假如我只有一點優秀,我極可能也是一個怨天尤人的人。
ps: 大家好像忘記了,ivy中很多學校(如果不是全部)一開始就是有錢人辦給有錢人上的,沒有選拔性,後來人們發現貴族中有很多人實在太差,完全是浪費資源,所以招生才開始變嚴格並向無背景的優秀人才傾斜的。(免責聲明:這段提供不了citation)
pps: 別以為靠關係進去的都是多笨的人,即使有差別也只是top 1 percentile 和top 5 percentile 的差別,中位數們還是無法望其項背的。高等教育從來都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
更何況目前的培養模式已經克服了前現代寄生性精英體制所具有的理論與實踐相分裂的深重毛病。而是一個自然淘汰和遴選的有機過程,需要培養的是擁有開闊心胸,眼界,普世性的價值觀,善於並重視社會交往以及對人類平等合作的堅實信念,珍視自由,熱愛真理的的人。精英逐步自然分化出來。如此形成的精英階層自然讓人口服心服。在此之外,才談得上精英們必須具備的專門知識和技能。
至於底層流動,照顧公平,學習知識,職業敲門磚之類的功能,請交給職業教育社區教育、民辦教育。
Tesla售價那個樣子,對窮人公平嗎?
部分贊同這篇文章的觀點,我繼續補充一些我對名校錄取潛規則方面的總結!
特長
雖然首先是看成績,但是其實學校並不是說我只要考分數最高的,通過學校每年的class profile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們給出的是平均錄取的成績,比如前30的學校一般都是托福100+。但是差不多85%-90%的申請者都會過線,那如何取捨呢?就要看你們有沒有什麼特長了!比如你運動方面很好,曾經獲得過國家級別的獎項,老虎伍茲當年被斯坦福大學錄取,據說他中學成績並不出眾;比如你有傑出的領導才能,有孩子熱衷公益,組織一群人進行公益,在國家維度,甚至國際維度都很有影響力;比如你學業突出,單純的標化考試並不能證明你在學科中的天才,所以你拿出你那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金牌,試問誰與爭鋒?
族裔
填申請材料的時候大家都看到系統會讓我們填寫我們是不是拉丁裔、西班牙裔、亞裔美國人等等,當然都不是,會問你如何定義自己的族裔,我們選擇的是亞裔,而據《科技時空》報導,亞裔孩子申請名牌大學真得越來越難了!名牌大學堅持把亞裔學生的錄取比率(佔全部錄取學生)控制在5-10%。
裙帶關係
美國也講究關係?對的,美國也不例外,如果你父母剛好是美國大學的教授,會為你的申請增色不少;如果你父母剛好是國家領導人,那毫無疑問,你差不多鐵定是藤校人;如果你家人是這個學校的校友,招生官都會多看你一眼。(我就曾經看過某個招生辦工作學生寫的文章,說有個學生在所有申請者中屬於比較平平的,前期看完他的申請後,打算討論是否要錄取時候,看了他的推薦信,發現是某國總統寫的,然後他就被默默地錄取了)當然人家不是那麼勢利眼,如果你條件優秀,又是家裡的第一代大學生,學校也會重點考慮你的。
土豪任性
如果你家裡很有錢,你們也不吝嗇這些錢,你給哈佛捐一棟樓,看看哈佛要不要你,只要你不是英文差到聽不懂課,肯定是八九不離十的吧!
沒有研究過具體情況,但是我對兩國人不同的容忍度有些想法。
如果一個機構,作出承諾或者隱形承諾,說我統管招生,我負責經費劃撥,我負責科研管理,我負責一切,那麼在你做不到的時候,就會有人指責你。這就是教育部的現狀。教育部在統一把控高考權力的同時,也幾乎是承擔了招生合法公平的責任。在這情況下,一旦有不公平發生,不管在什麼學校,最後都將追溯到政府頭上。而美國,沒有這麼一個強力機構擁有一切權力承擔一切責任(SAT的高校委員會和ETS都屬於民間組織),因此責罵將更多落在個體上。如果你怨恨哈佛,你可以用腳投票不要去哈佛。這時候沒有內幕交易的學校將獲得更多優秀申請。而作為學校,也必須兼顧公平以防止教育質量滑坡。尤其是私立,經費自籌,能拉到多少贊助,學費開幾個錢還有人願意申請,完全看學校的聲譽。給劣質學生更多通融,就會影響自身質量。這其中的權衡是學校自己必須作出的。
而在國內,你只要還在中國念書,就無法選擇「教育部下屬高校」和「非教育部下屬高校」(或者說高考覆蓋學校和非高考覆蓋學校更切合本問題),因為後者幾乎不存在。並且高校的資源,一半以上是國家劃撥。這使得教學質量好壞並不是影響學校收入,所以公平就必須由政府保證了。多大能力,多大責任,蜘蛛人都知道。
小政府的一個絕大好處是,分散火力,減少怨恨:我不管這些,好壞都別賴我。
民主也一樣,且不說到底是否民主更好,哪怕不好得時候,也是自己選的,怨誰。
「合法腐敗」情況相當兇猛。
不知道怎麼回事《The Price of Admission》這本書忽然就在中國火起來了。這些內容基本都是這書里寫的。我最近寫了一篇關於這本書的書評,如果順利的話,可能近期會登載出來,那裡面說得非常詳細。如果稿件被拒了的話我也會自己貼出來。
看了就知道,這個情況可以說是觸目驚心。這些大學可以為了錢、名望或者其他東西而為一些特殊人群降低錄取標準。可以說頂尖大學水平最差的10-25%學生大概就是這種人。這在美國爭議很大。
錄取學生中涉及錄取交易的比例:
純粹為錢招錄的,沒有任何掩蓋借口的(development case),一般2-5%
校友子女,12%-25%,但並不全涉及錄取交易,加州理工不做錄取交易,其錄取學生中校友子女約為8.5%,所以涉及錄取交易的校友子女約佔學生比例的3-16%
特招運動員,比例不定,比較高的學校往往有15%,但與前兩各項目有一定重合。
特招教授子女,比例不定。
還有零散的名人和政客子女。
私下裡美國大學錄取的價目表是這樣的:
博雅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至少2萬美元起,10萬內一般能搞定。
名牌大學:至少5萬美元起,還需要承諾未來會進行更多的捐款。
前25名的大學:至少10萬美元起。
前10名的大學:至少25萬美元起,經常要100萬以上。
至於招生人員謀取私利的,也是有的。《The Price of Admission》裡面就舉了杜克大學副校長Joel L. Fleishman。他經常與富豪結交,吸引他們不夠格的子女來申請杜克,並幫助他們錄取。錄取後,他又常常在這些富豪的企業中擔任一些虛職,拿著高額年薪,實際卻不做任何工作。
既然土豪上哪個大學發展都不會差,那為什麼還不去上與自己學力水平相當的學校呢?校園裡沒多一個土豪,就要少一個有天資的學生。這無疑是不公平的。而且這些人其實說白了,很大程度上浪費了這些教育機會。關於是不是這個問題,樓上已經有人回答了。我來說說為什麼。
如果中國的大學公開宣布只要付錢就能進名校,肯定會被網易新聞下面的評論罵死。為什麼呢?因為在中國,高考和大學這兩個東西,更多地是一種維護公平的手段。現在社會貧富差距大,讀書是窮人唯一的出路,這條路如果沒有機會平等的話,那有些人就要造反了。
但是在美國,私立大學喜歡有錢的學生。一個大學裡只需要有一部分天才創造科研成果就行了,其他人的作用就是交學費,然後學校用收來的錢給那些天才發獎學金激勵他們好好搞科研。而有錢人呢,他們上大學也許學習上不會很優秀,但是他們能和那些天才交朋友,以後苟富貴勿相忘,花那些錢進名校也是值得的。據說某名校的商學院是「富二代的交友俱樂部」(臉書上看到的,未必客觀)。
那麼美國的窮人呢?說得好聽一點,上大學也許並不是窮人唯一的出路。說得不好聽一點,窮人也許根本就沒有出路。
--------------------
評論中提及的營利性機構的問題已經修改。
作為一個在中國和美國高校都接受過教育的人,稍微來談一下看法。
首先,很多人對中國高校,尤其是自主招生的黑幕之所以有很大的憤慨,是因為招生制度中並沒有「背景」的考量,但事實卻相悖了,這就會讓人覺得「不公平」。
中國的教育資源本來就不豐富,好大學就這麼幾所(除了北京上海以外,很多省市可能就一兩所知名的高校),名額非常緊張。另外,各個省市的分數線又不一樣,一些高考大省的考生可能要花上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在高考招生中獲得一樣的分數競爭力,而一些條件並不合格的考生,卻可能由於家庭背景優越而佔據名額。
然而這也是一個比較片面的說法。就我所知(有不合理的地方請指正),真正的高考統一錄取招生是非常難塞人進去的。所有考生的資料都統一存檔,你如果分數沒到,要把你的檔案調出來真的很難。從這個角度來說,高考真的還是比較公平的。但是自主招生就不一樣了。我覺得大家不滿的地方在於,自主招生的時候也沒說要管家裡是幹嘛的,也要去考試和各種指標考核,為什麼最後還是會錄取那些家庭背景好的呢?
其實現在國內的高校招生,最大水分的是各類保送和加分,接下來才是自主招生。而且也不是「土豪」送錢就能進去的,就像之前人大那事,有教授號稱「100萬上人大」,我們想想就知道沒這麼容易,中國現在能付一百萬的家庭肯定不少啊,難道他們只要交錢就能去人大了?比如你現在有一百萬,你去找誰給這個錢?怎麼給?別說能不能保證了,敢不敢收,肯不肯見面都懸乎。
美國高校就不一樣了。很多高校的招生系統都會有很多基本問題,比如種族、宗教、是不是該校的員工,這些當然不是腐敗,而是會找一些需要照顧的人(有的高校在diversity上是有要求的,而如果你家裡有人在該學校工作,也是會有優勢的)。
所謂的「腐敗」在哪裡?剩下的,除了標準化的成績(SAT,TOFEL,GRE,GMAT等等)基本都是。而成績單很多也都有水分,我就認識一個不上課但是全A的學生。
1. 推薦信。
一方面是看你有多優秀,一方面是看你認識什麼人。我申請學校的時候,推薦人title中除了professor, dotctor,還有很多別的稱呼,比如大使。你說這個說明什麼?之前也看一個不知真假的帖子,說某紅三代的推薦信是朱鎔基寫的,又有個進沃頓的推薦信是巴菲特寫的。
2. PS
PS里可以不露聲色的把自己家庭背景寫進去。不知道哪來的錯誤意識,很多人都覺得PS是要「感人」,有次有個老師就跟我說,我們只想看你給個理由,為什麼我們要招你。試想如果你是老闆,一個員工除了熱情和信念什麼硬貨都沒有,你覺得很靠譜么?
3. 簡歷
還是那句話,你去了什麼地方,要麼就證明你有這個能力,要麼就證明你有這個關係。
當然,我不認為美國高校會「大量」錄取不滿足要求的申請人的,美國高校對自己的聲譽肯定也是有考量的。但是相比中國高校,美國高校的確對家庭背景更為看重,而且也用非常合理合法的手段,可以說是「暗示」你要展示出來。但是如果你沒有,那就只能展示點別的了,比如學術能力和學習潛力。總之,好的家庭背景絕對是加分項,如果背景真是特別好,那就更是決定因素了。
不過我還是覺得那篇文章有失偏頗。SAT本來就只是眾多考察因素中的一項,光拿標準化成績說事是沒意思的,就好像一個學校托福分數線是100,考105,110,115區別沒有這麼的大。過線以後的成績只是個加分而已,首先看的還是別的材料。但是喜歡富家子是真的,其實現在很多學校都很歡迎中國留學生就是這個原因。
另外,能不申請獎學金就先別申請,我以前以為這沒事,但是之前一個老師很明確的說這是個考慮因素,同樣的學生肯定錄取不要獎學金的。
好像沒有讓人滿意的回答,那我就扯下吧。
-------------------------------------------------------------------------------------------------------------------------------------
為了幫助理解,請讓我先YY下:
我有一輛寶馬,限量版的。題主如果是絕世美女,我可以帶你ZB帶你飛,錢不是問題都我出。 當然,如果題主只是普通美女,我也可以載你,不過油錢什麼的你要出,而且不少;長的不好看的就別找我了,如果一定要坐車,請交加價費。另:你長的多好看,由我說了算。
以上,相貌就是學生的優秀程度,油費對應學費與獎學金。那麼問題來了,我為什麼敢這麼吊呢,不怕題主被拒絕後告我腐敗?相信聰明的題主已經明白了,因為車是我的嘛。
題主可以把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再問一遍:寶馬汽車真的會把車賣給車技不好甚至很爛的但卻很有錢的人嗎?美國人民會不高興嗎?
答案是肯定的,美國人民不會有意見的,他買了車也得有駕照呢(畢業證)。
(小部分想不開的除外)
------------------------------------------------------------------------------------------------------------------------------------------
假設南方此文本身真實,它也不符合標題所謂的合理腐敗;此標題本身就特別容易引起誤導
首先美國許多大學本身是私立的,所以它是有權利這麼做的。就好像你不會去批判任何給自己員工內部價的私人公司是在搞腐敗一樣。
其次,美國的大學,排名靠前的多私立。而且不少公立院校的財政有許多也不來源於政府撥款。(此時問題就變成了,中外合資的上海大眾真的會把車賣給車技不好甚至很爛的但卻很有錢的人嗎?中國人民會不高興嗎? 答案同上,但是合資的車價格不會太高的--也就是錄取標準不高)
而許多美國人,特別是中國人申請的大多是排名靠前的私立校。
就像 @Kent Zeng 說的,小布希的哈佛,就是私立的。
再則,理解美國的高校制度,一大特徵就是寬進嚴出。美國有許多大學,淘汰率高過20%,他可以買進來,不可能買的出去(順利畢業);該怎樣還是怎樣。
所謂文無第一,無論被主流媒體如何放大,它也只是個觀點,觀點之一,僅供我們參考。
我倒更願意相信,作者也許想說的不是大學,而是一些相關工作人員是否有在搭便車。
以上歡迎各位指正。
---------------------------------------------------------------------------------------------------------------------------------------
@冷哲 說「不知道這本書在中國為何火起來」,這裡且提供幾個個思路。
1,選題與命名
如果「火」指的是連南州都節選刊登的話,只能說南周的同學們理解市場的需求,甚至其標題也非作者的。
假設美國人民特關注功夫,題主今天寫一本書《少林寺功夫的腐敗秘密》;恰好紐約時報的記者看到題主的一些片段覺得讀者們會喜歡自然樂意轉載。
2,心理安慰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更何況申請名校這種事;但是無論失敗的原因如何,我們總願意從拒絕的一方身上找原因。題主N年前去IBM面試被刷,很是鬱悶,之後發現IBM PC 部門打包賣給聯想,難道不會想IBM果然不行了之類的。原因無他,我們相信我們願意相信的;
自南方科大始,我們關注美國大學錄取,並將它與國內的情況做比較;直接的結果是有人壓力比較大,他們需要有一些與之相關的,並能提供某種合乎預期的解釋的書籍或文章。可以理解為有人希望我們相信他們想讓我們相信的。
我只補充一點,美國一些普通民眾對此毫不知情。
我在中學的老師,包括專門負責申請學校的,全部對此表示不知情。共五人。
我的大學同學,高中同學的家長,從二十到六十歲不等,對此不知情,並不願相信。共六人。
以上僅為很小的一個SAMPLE,但是包括很多不同的人,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不屬於精英,或來自精英階層家庭。
剛去美國經常喜歡吐槽美國民眾蠢,陰謀論都沒聽過,各種有夢想和愛但理由全部被洗腦而得來。
最終回歸到樓上說的,網易評論。
一虎一席談是個好東西。平均智商顯而易見。
明確地回答,有所謂的"合法腐敗"。
有錢的和有權的上層階級,在美國,更容易上名校。
但是我覺得美國家長只要聰明點,也不至於非得把白痴兒子送進斯坦福。這樣兒子讀大學也難受,自己走後門的事敗露也丟人。所以在選學校和選專業上會靈活使用手上的資源。
我也碰到手上有資源但愛惜自己羽毛的,寧可逼兒子苦學,哪怕拿差學校當跳板,也不怎麼使用手頭上資源,以免落人話柄。比如我們系的幾位經常互懟的大牛教授(院士級).
同樣,中國也有。為了這段我得匿了。國內大學的合法腐敗形式更low一點,有一條就是交贊助費,基本你達到一定分數線,可以幫你調到本不能去的學校。但分數也不能差太遠。就是國會議長還是能搞定的~
沒什麼啊,我覺得很正常,1.國外名校大多是私立學校,如沒有明確的法律要求,那麼學校就有主觀選擇並不公開標準的權利。2.交錢多可以推薦人進學校怎麼了,如果是私立大學,還是營利性大學,就很合理啊,你給錢,我讓你受到服務,即教育。有什麼不對?3.人種不同,標準不同,這還能理解,但不代表是對的,因為亞裔學生普遍聰明,為了讓其他人種也能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那標準只能不同,中國高考不是也有加分嗎?
注意私立大學不是國有資產只有中國人才非去不可看名氣
美國很多優秀的私立大學 其性質類似研究院 他們的大學教育主要就是選拔與培養人才與籌措資金
這種事情,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
用錢真能買到知識?
用知識真能換到錢?
推薦閱讀:
※民間字幕組是否違法?
※在美國一個人是否有權拒絕某色人種進入自己的院子?如果他獨資開了一家餐館,他是否有權拒絕某色人種進入自己的餐館用餐?為什麼?
※TFBOYS 的新歌《信仰之名》是否涉嫌抄襲 Only My Railgun?
※怎樣看待「10歲女童遭生父性侵,母親不聞不問,父母監護權被剝奪」這件事情?
※想離婚被威脅、恐嚇,民警已被收買,如何爭取更大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