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第一目標是什麼?

人一生可以有很多目標,但應該會有一個第一目標,這是做人做事的第一推動力。
儒家言立功,立德,立言
道家言,清靜,無為
佛家言無相
做為一個社會中人,你的第一目標是什麼?


人生是一種存在。我們追問人生的目的,即追問存在的意義。
然而,我們所能感知的存在並非事物的本質,事物的本質是變易不拘、虛幻不實的,也就是空。「空者,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損不益,非去來今。」——它不會因為人賦予它某種意義或目的而生滅,而垢凈,而損益,而有去來今。所以,恕我直言:追問人生的目的是一個錯誤的問題。

Here is Krishnamurti"s answer to the question:

It is because our minds are full of technicalities and superstitious mutterings that our lives are so empty and that is why we seek a purpose beyond ourselves. To find life"s purpose we must go through the door of ourselves;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we avoid facing things as they are in themselves and so we want God to open for us a door which is beyond.


謝邀。真巧,連續有人邀請回答動力的問題。關於孔子、儒家的動力,請參考前面的回答:

孔子一生有志未酬,但為什麼仍堅持說「大德者必受命"?他的內在動力究竟是什麼? - Jerry Feng 的回答


同前面的問題一樣,本題也有設定,即「人應該會有第一目標」。這個設定如果這樣表述:「人在某個特定的時期,有特定的第一目標」就合適得多。比如尿憋急的時候,你的第一目標必定是找到一間廁所,而不是世界和平。

不TX。在下曾經以北大為第一目標,以愛因斯坦為第一目標,以為人類作出貢獻為第一目標,最後卻發現,我還不了解自己。


今天,在下小有心得,與題主分享一二。有兩種力量會是你的推動:1、你過去的行為、包括起心動念;2、你當下的行為、包括起心動念。

過去的行為是無可更改的,只有當下,你能夠作主。但是,這個「作主」不是沒有條件——不客氣地說,現在大多數人,都無法作主;他們以為是「自己的決定」,其實只是被自己的「過去」推動。一個人,只有在能夠真正「作主」的時候,才是孔子所說的「知命」,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的目標。


嗯,補充一下。題主既然提到了佛儒道三家,恰好在下對三家都有所涉獵,舉一個例子吧。《天龍八部》里,無名老僧為了化解蕭遠山和慕容博的仇恨,出手攻擊慕容博:

慕容博初時見那老僧走近,也不在意,待見他伸掌拍向自己天靈蓋,左手忙上抬相格,又恐對方武功太過厲害,一抬手後,身子跟著向後飄出。他姑蘇慕容氏家傳武學,本已非同小可,再鑽研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後,更是如虎添翼,這一抬頭,一飄身,看似平平無奇,卻是一掌擋盡天下諸般攻招,一退閃去世間任何追擊。守勢之嚴密飄逸,直可說至矣盡矣,蔑以加矣。(《天龍八部》)

但這招式中守的極致對無名老僧沒起半點作用:

豈知那老僧一掌輕輕拍落,波的一聲響,正好擊在慕容博腦門正中的「百會穴」上。

前面鳩摩智以「無相劫指」偷襲,慕容復雙掌齊出攻擊,對無名老僧都全無效用,只有蕭峰的降龍十八掌打傷了無名老僧。在在下看來,金庸的角色設定里,無名老僧沒有門派,沒有武功家數,甚至沒有名字,代表的是佛家的成就;蕭峰的「降龍十八掌」至陽至剛,代表儒家的成就;鳩摩智所習的「小無相功」是道家功夫、慕容博所學雜駁,故此代表道家及其他家的成就。

武功的極致不在招式。如果僅僅到達招式的極致,是不夠看的,這就是為什麼無名老僧「毫無道理」地擊中了慕容博。蕭峰有大悲心,所以更高一層,能「擊傷」無名老僧。

當然,無名老僧還是最高,是否意味著一定要學佛呢?不一定。道家修到盡頭是自了漢,儒家入世,反而是個比較合適的入處。所以《天龍八部》里,蕭峰是主角(無名老僧對蕭峰也是讚賞有加),任何人成為「蕭峰」,是一條可望可及的道路。

蕭峰所長僅限於武功,琴棋書畫,皆非所長。

找到你的天賦,便是你的第一推動。


謝邀。
是覺悟。


進者陽,退者陰。動者陽,靜者陰。起進之心,才有所謂「目標」之說。心之執越重,目標之念越強。題主「第一目標」之說,按這個理解,可以按六種需要來說了。
不過個人感覺,這樣的目標之說失之片面,有陽無陰。有人可能要問:道家佛家出世,也可以有目標,怎麼無陰呢?其實,太極一推即知,道家大體出世為陰,修道則為陰中之陽。所以不如問「人最高的境界是什麼?」
這個也就不用我添足了,聖人執兩用中,唯變所適,能進亦能退。孔子曾贊寧武子「其愚不可及也」,這時問第一目標多少有點沒意義,但其守靜的境界則是有的。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

人生目標通常是自己尚未滿足的那個部分。

起碼自食其力吧。自己創造的價值,能夠抵消自身的消耗。否則就是寄生蟲嘛!寄生蟲也不怕,只要宿主足夠長壽、營養足夠,又或者宿主足夠多。

如果生理需求自我滿足了,注意哦,是自我滿足。「一簞食一瓢飲」有人就能滿足;有些人,生理上永遠得不到滿足,並以此為人生目標,你懂的。

接著對於自身利益開始重視起來,希望過得穩定、安全。從正態分布來看,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找個穩定的工作、結婚、購房、生孩子,退休,終老。因為我們沒有足夠抵禦風險的能力,不敢也不能冒險,自己吃苦不要緊,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吃苦,於心何忍?!

如果自身積累財富的能力超過了生活所需,當然可以止步於此,從此過上幸福生活。

而人類一旦有了過剩的精力,往往就「唯外是騖,或者唯內是求」。開始與外界或者自身產生興趣。世界這麼大,總想去看看,過去沒條件,現在有錢、精力和時間,為啥不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呢?!於是各種非關工作的探索與發現。向外或者向內,身與命,物質與精神。

於是很多人取得了驚人的成績。自我滿足,止步於此。

而另一些人則有,「喔,我這麼牛X,大家快來看啊!……快來看啊!……來看啊!……看啊!……啊!……」

這就是尊重的需要了。希望被重視、被肯定、被表揚、被贊……

當然有些人得到了滿足,有些人認清了自己「並不是振臂一呼,群雄響應的英雄」這個殘酷的現實。絕大多數介於二者之間,就是為了這個被尊重的感覺,奮鬥終身。

如果這些都實現了怎麼辦?

恭喜你,起碼是行業翹楚,比如斯蒂芬霍金,比爾蓋茨,巴菲特,索羅斯,李嘉誠之流。基本上,就是誰都不care!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比如探索宇宙的奧秘、比如全球扶貧投資研發抗癌藥物、比如拍賣個200多萬的午餐提攜一下後輩,比如狙擊一下自己看不慣的國家或者地區,比如自己生產自己需要的一切。

哇奧!帥爆了。

同學,同學,你的外賣到了!
又漲價了啊,8元錢都不贈飲料了。下頓還是吃食堂算了。


與道合真!即天人合一。
題主所列,道家言清靜無為,修道日損,修後天返先天,清淡耳目之欲、食慾情慾,彰顯靈性生命,不求人世間名利,但求與道長存。


1、人生的第一目標就是能夠先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為什麼呢?生存問題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首先你得把你的活下去的問題解決了才能談其他的。這就有兩種情況第一就是你出生家庭條件好你可以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需要考慮自己的生存問題,甚至你家裡給你準備好了,那麼你就先去探知這個世界的真相,以及人存在的意義。要是你家庭條件一般那就先解決好自己的生存的問題,然後再勞動之餘好好的思考自己的人生意義,探索世界的規律。

2、我認為人生解決了生存問題那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怎麼讓自己快樂,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認為人生的第一要義就是讓自己快樂。

3、那麼怎麼才能讓自己快樂呢?有些人認為只要有豐厚的財富,有房有車,,,滿足了自己的慾望就快了,實則不然其實西方叔本華,還是誰講過,人生的就是不滿足慾望下痛苦,滿足了慾望之後就是無聊,所以人生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著。

3、首先要快樂就要有一個堅定的人生信仰,不信仰的人他的零h始終都是處在飄定當中對的,所以自己是沒有安全感的。

3、堅定了自己的人生信仰之後,你就去尋找滿足你信仰的需要,去探索這個世界的真相,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搞清楚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然後按照規律去處事,這樣你就是該幹什麼幹什麼也就沒有痛苦了。


找到目標


改變。不停學習,就會不停追求改變。


推薦閱讀:

帛書版道德經是怎樣的?
如何修道?

TAG:國學 | 道德經書籍 | 儒家 | 周易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