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這個時代,活出魏晉名士的風範?


魏晉風度不完全實踐指南:

  • 不做官,若必須做官,請堅決不做任何本職工作——如陶淵明,嵇康,又如王徽之管理馬匹,桓沖問他馬匹多少,他說:「不問馬,何由知其數?」又問馬死了多少,回答道:「未知生,焉知死?」
  • 裸體、裝瘋、行為藝術——來源,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又如袁山松和張驎,整天叫人唱輓歌,好像恨不得馬上便要歸西似的。
  • 嗑藥,嗑完之後再行為藝術——如何晏服用五石散,結果:「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王戎葯發掉入茅廁中(有可能是裝的),也有人服藥之後「隆冬裸坦食冰」,可謂奇觀。
  • 喝酒,喝到欲仙欲死最好——來源:周顗…恆大飲酒,嘗經三日不醒,時人謂之『三日僕射』;又如華歆、王戎、劉伶都是一群酒鬼。
  • 絕不考慮禮貌和衛生——很多魏晉名士的標誌之一就是『捫虱』,請先把衣服穿里培養出跳來跳去的虱子來;然後,學阮籍,看見不喜歡的人就翻白眼,翻到來人自己噁心離開為止;又如王羲之,相親時『坦腹東床』,故意讓岳父見識自己的肚皮;
  • 抬高眼睛,自命清高——如劉真長和朋友出去玩,有相識的小地主熱心捧出飯菜來招呼他們,劉真長道:「小人都不可與作緣」,拂袖而去。或許還需要極度的狠心,如王敦:「彼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冷眼看三個女子被殺也毫不放在心上;

……
以上皆為調侃。

認真說,魏晉名士一般而言有兩種:一種是勢族型名士;另一種是才華型名士。
換言之,要麼富而貴,要麼有才華——魏晉名士中從未有過寒門文盲,此點切記。
換到今日來說,其啟發意義無非是:
假如你想做一個有個性且受人仰慕的人,請先積攢足以張狂、足以令人容忍你個性的資本。
請留心,現代的怪誕型偶像大多集中於明星和藝術家身上,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有才華,所以他們的小小的缺點也可以被社會包容,甚至當作是優點。作為平凡人,我們要先學習他們看不見的內在,而不必效仿其外在形象或者行為。
所以,請學習吧、苦練技藝吧、奮鬥不息吧!(原諒此處使用小學生六年級排比句)


簡單說下名士這回事。
王安石曾經在宋神宗面前黑范仲淹,

仲淹天資明爽,但多暇日,故出人不遠。其好廣名譽,結游士,以為黨助,甚壞風俗。」(《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七十五》)

呂夷簡也在皇帝面前黑過范仲淹,

帝嘗以遷都事訪諸夷簡夷簡曰:「仲淹迂闊,務名無實。」(《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十八》)

宰相王曾語諫官韓琦曰:「近見章疏所陳甚佳,高若訥多是擇利,范希文未免近名。」
范仲淹也有自況詩為證,

「有客淳且狂,少小愛功名。」 (《贈張先生》)
「功名早晚就,裴度亦書生。」(《依韻答梁堅運判見寄》)
「萬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攜手上春台。」 (《歐伯起相訪》)
「早晚相將雲漢外,重為龍友免天涯。」(《寄餘杭全安石段少連二從事》)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答梅聖俞靈烏賦》)

這句話可以看作很好的自陳心跡。順便說一句,胡適很喜歡題這句詞。不過對於知識分子來說,發聲可以說是生命所系,非如此不可。對於做官來說,恐怕很容易落得沽名釣譽的批評,並且要被同儕排擠。范仲淹活著的時候,四遭貶斥,仕途坎坷。不過范仲淹頂峰時做到了參知政事(副宰相),即使貶斥,這個基數也是很高的。現在他的文章在語文教科書里,大概可以算是一個名士了吧。
所以名士,當然是名在利先,無論求不求利,立名都是第一位的。立名就免不了要干別人幹不了的,說別人不敢說的。

「(盧藏用)與兄征明偕隱終南、少室二山……始隱山中時,有意當世,人目為『隨駕隱士』。晚乃徇權利,務為驕縱,素節盡矣。司馬承禎嘗召至闕下,將還山,藏用指終南曰:『此中大有嘉處,』承禎徐曰:『以仆視之,仕宦之捷徑耳。』藏用慚。」(《新唐書·盧藏用傳》)

多數的名士,或許有政治抱負,或許沒有,但是結局大多差不多,一旦任事就圖窮匕見,實際操作百無一能。調子起的高,做事下限低的內褲都沒有。比方上面這位盧藏用,在終南山裝隱士,一朝入朝為官,竟然給太平公主做男寵,夫復何言?

「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老殘遊記·第十六回自評》)

劉鶚痛黑過這麼一段,其實是實話。做官如果為了名利雙收,需要超高的智商,並非人人都行,所以名利只能選一個。選了名的清官,一旦被皇帝知道並且樹為典型,基本也就騎虎難下,這輩子算是毀了。甘之如飴的只是少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瑞。除了海瑞這種極其特別的人物,大多數的清官,極有可能的是名利雙失,官也做不起來,錢也沒擼著,一代而亡。
之所以說這麼多似乎跟名士關係不大的事,是為了說明,如果你指望的是做官而兼名士,基本不可能。要麼自己很痛苦,因為出門入朝同事排擠,進門老婆孩子要錢。只有海瑞這種極品能夠連親媽都剋扣,自己樂在其中,六親不認,絲毫不以為然。要麼就是走終南捷徑,然後結果發現還是得殊途同歸的墮落,這是更加掉價的一件事,基本也就告別名士生涯了。
那麼經商呢?這比做官更不現實,為何?暫且不論士農工商的成分論商人自古在中國社會地位低的歷史事實,商人以下,就是妓女,商人的社會地位,可想而知。單說公務員有個好處,酒是國家的,命是自己的,喝多喝少也就那麼回事了。經商不然,本錢是自己的,輸了你會肉疼。簡之,沒有混的可能,要麼賺要麼賠。經年累月掉在錢眼裡,勞心費神,人的精力時間太有限,名士的念頭會自我消亡。另外,寫句像樣的詩都很艱難,根本名不起來。當然,如果你認為所謂的「儒商」是名士的話,大概也就不會提出這個問題了,那樣附庸風雅比上面說到的先裝逼後墮落的官員更掉價。畢竟官員掉價是為了實惠,而商人掉價是為了裝逼,已經完全主次顛倒了。何況,裝逼而掉價,基本也就是狗戴帽子,裝人。這當然是很糟糕的結果,在商言商才是更加現實的選擇。
這就是大概的現實,那麼名士是怎麼煉成的呢?其實名士在歷史上是一道非常非常窄的窄門,不過還沒窄到無路可走。那就是先做官後名士,這個官呢,既不能大,又不能小,大了你就不想當什麼名士,小了誰認你當名士。畢竟,名士是為了自己風流快活賺省心錢,天朝的世道,要想蔭蔽一大家子人,還是得做大官。晚晴的大名士王闓運,風采一時,被袁世凱聘為國史館長,雖是虛職,但論品級,副部不能再少。晚年王闓運最喜愛的女兒遇人不淑,女婿吃喝嫖賭,不務正業,經常家暴,女兒給爹寫信哭訴,
闓運一籌莫展,怒答「有婿如此,不如為娼」。大名士尚且無可奈何,俗世芸芸眾生,可想而知。
在官本位的中國,如果你不想活著的時候被視為李贄一類人嫌狗不愛的落魄,死後才賺名士的頭銜,那麼做官幾乎是必然的選擇。當然,如果你爹有錢,或者你的岳丈有錢,簡之,你無所事事也衣食無憂,呆在家裡玩文藝可不可以呢?可以,但這也是有專門稱呼的,就是所謂的「居士」,比公認的名士差之遠矣。居士者,大多是自封,顧名思義,居家的准士人,跟今天的名詞「自由職業者」差別不大。要想別人認可,出門做官先。
名士,都得會點詩詞歌賦,可是大多數文藝特長的名士,做官都做的一塌糊塗,幾乎都以能力差著稱。可見,官做不大,也是名士的特點,如果想做名士,最好及時收手,不要戀戰,以致輸的官聲和名聲都掃地。
古代的詩文能夠流傳下來的,試讀《唐才子傳》一類的作家小傳,可以發現,作者無論大小几乎都做過官。這固然是因為古代讀書人只有做官一條出路的緣故,但更加現實的原因是,一旦不做官,就沒了被社會認同的資本。說到底,文藝這東西,大多數時候是因人而異的。

「子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章惇、京、卞豈不工書,後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顏魯公書雖不工,後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香祖筆記·卷四》)

王士慎這段話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詩文要想見者必寶,不光得寫得好,還得品行好,可是名士這職業,註定是太平犬,世道亂到朝臣不得不做狗的時候,也就沒了這行當。何況品行這東西,又不寫在臉上,其實說的還是名聲。怎麼分辨寶不寶呢?做官。做官對於你的文藝來說,在古代幾乎是種必要的保護,沒有了這層頭銜,你只是個不入流的落魄的窮酸,奢談文藝,死了有可能被追認名士,活著的時候幾乎註定被視為瘋子。
畢竟,名士與做官的這層關係,差異在於,能做而不屑,而絕非想做而不得。毛宗崗點評劉備辭徐州,「辭之俞力,受之俞穩」,假推辭,捉放曹,本來就是中國最悠久的人情技能之一,不僅名士需要,只要是在天朝,做個人都是需要的。
簡單的說,名士首先是要被社會認可的人,絕非是個廢人,否則名士的脾氣瘋氣耍起來壓根沒人認,別人不買賬就不好收場。所以,做官基本是做名士的有且僅有的必然前提,那麼做官做到多大合適呢?舉個我個人認為成功名士的典範為例,清朝的名士袁枚(1716-1797)生前過的很爽,住著漂亮的隨園,睡著十來歲女孩,最多時候收四十多個女弟子,自稱只要沒病就得玩女人,還喜歡日童男子,趙翼曾戲為控詞,「園倫宛委,占來好水好山;鄉覓溫柔,不論是男是女」。每天做飯寫食譜,擺席開飯店,一天大概接待五百食客,給死人寫文章賣錢,忙的不亦樂乎。
那麼袁枚做了多大的官呢?袁枚在乾隆四年(1739年)中進士第二甲第五名,選翰林院庶吉士,年二十四,按道理考到他這個名次,老虎班出身按慣例是留京指標穩拿,從皇帝秘書七品做起,加上老師同學的幫忙,只要不犯錯,四品保底退休的。不過袁枚運氣不大好,居然被外放縣令,這其實也是好事,對太有個性的名士來說,留京未必是好事,地方上天高皇帝遠,袁枚以老虎班出身,地方官大多謙讓三分,袁枚居然也難得是名士里的明白人,官做得不錯,化解矛盾斷民事案是強項,基本上忽悠升斗小民大家都聽,所以官聲不錯,又能說又能寫,不過他還是沒升上去,因為上級猜忌,文章寫得太好,犯沖,輾轉居然把縣令從江蘇做到了陝西,越混越窮,好在袁枚並不發名士脾氣,逆來順受,打哈哈也就過去了,干到三十八歲上,這個年齡有爭議,但幾種說法都是在四十歲之前,可能是掛職在地,然後不管事了跑回老家蓋隨園去了,總之之後不久也就辭官了,其實是升遷無望,加上文章做得好名氣大,人也志不在此,辭官成了佳話,名士資本也就有了,再者做官十幾年,四地縣令,不然也蓋不起隨園。原始積累也都是在官場十幾年積累夠了,要名有名,要錢有錢。可勁的做名士吧。文章領袖,國家棟樑(縣令棟樑什麼),什麼好詞都有了,袁枚又做的一手好菜,天生的(也許是做官磨出來的)好脾氣,寫墓志銘也是來者不拒,並不發名士脾氣,看不上俗人之類的毛病基本沒有,都是寫的一團和氣,反正收銀子,寫了就燒了,並不收進文集。
不過這是清朝啊,古代中國政府很小的,縣令對於科班出身的人來說只是做官的起步,現在可能縣官已經是很多人的終點了(還很可能做不到)。那麼在冗官的今天來說,做官到多大再做名士合適呢?辭官這事不敢說要引起多麼大的轟動,起碼也得上個門戶網站首頁吧。王振耀在辭官去做北師大的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之前是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升遷無望想回母校掛個教授職,怎麼也得是個副廳,否則你有何資源帶給母校?比較近的例子是辭官去格力做副總的陳偉才,之前是廣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處處長,可以說,想做名士,一般得是司局級,低到最低,也得是個正處以上。副處及以下,辭職也只會被認為是盧瑟,名不起來的。
名士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為啥感覺王校長很符合呢?


首先,不要到處詢問「
如何在這個時代,活出魏晉名士的風範 」這個問題。


魏晉風度可遇不可求,也是時代黑暗使然的。現下時代不至當時那般暗,世胄也無當年英俊,自然無當年風度。如果真的要追尋,那大概是去演繹隨時準備走向毀滅的放肆吧 。


魏晉名士在那個時代的風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裝b,而且如今已經有一大批人活出了這個風範,活出了風骨,活出了精髓,超越了古人,留給後人一道難以逾越的背影。


現在也有不少這麼活的人,可惜其中許多人都遭雷劈了。


名士的基礎,是世族門閥。
門閥子弟由於出身世家,故能得養尊處優與德才兼備於一身的同時,不需為仕途而 斗。
這種人缺少進取精神,一身臭脾氣,但是骨子裡是正直的。他們的人生展現在普通人的面前,就成了名士風度。
現在沒這個基礎,其實天朝很爭氣,中國消失了一千多年的門閥,已經逐漸重現了,但是還缺少底蘊,需要時間的沉澱。
給你一個偽指南吧。
首先,要與主流信仰對立。很多人說光腚跑就是名士風度,那是只得其表不得其里。光腚的背後是對禮制的反抗,所謂"非湯武而薄周孔。"所以你要做的就是非馬列而薄毛鄧。
然後,要有行為和言論為之背書。比如,過年這天,去中南海擺攤喝酒,喝完了哭。給部級官員寫公開信絕交之類的。
再之後,就是不仕,這個在中國比較難,因為不仕的前提是能仕。不如從現在起努力搞個美國籍,讓人推舉競選個德州州長,得票大幅領先卻在前一夜退出。
還有,回歸自然。比如束髮漢服去珠穆朗瑪峰,直播喝酒。或者登個月,直播吃土。
要謹記幾點。
一是發自內心的自信。
二是旁若無人的氣度。
三是寧折勿彎的氣節。
這三點不具備,那不是名士風範,是裝逼。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個小丑,那你就完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與醜惡的強權劃清界線,在污濁的世界中獨善其身,於廣闊的天地中自由徜徉。那麼你自然而然的,就流露出名士風範了。


樓上有人回答得很對,一語道出了魏晉風度的精髓:裝逼。另一個精髓是嗑藥,這個比較容易模仿,想辦法搞點搖頭丸就可以了。
今天要說的是第三點,那就是清談。這是魏晉名人最主流的愛好,衛玠、王衍等人就是因為善清談而著名的。

說點背景資料:清談之風始於魏晉正始年間。嗑藥的祖師何晏喜好老莊學說,與夏侯玄、荀粲、山陽人王弼等人一道競相討論玄理,崇尚虛無學說,認為儒家《六經》是聖人的糟粕。因何宴依附曹爽等人,權高一時,天下士大夫爭相效仿,惟恐落後時尚潮流。到了司馬氏代魏,上流社會更視清談為高雅之事,在他們的普遍參與下,「清談」成為時尚,《世說新語》多有記載。以帥知名的衛玠亦是清談高手,他在與王澄坐談時令後者絕倒三次,遂產生「衛玠談道,平子絕倒」的著名典故;日後衛玠更因在與樂廣的清談中表現突出,樂廣敬佩之下不禁衝動,硬是當場就決定將女兒嫁給他。

衛玠與王澄清談數日,讓對方絕倒三次的事出自《晉書》,當時聊天內容已不可考,但我給假設了一下,大致應該是這樣:

玄學么,這個怎麼說呢,我考慮到,觀察了很久,這個玄學,理論嘛,他還,玄學從……我認為啊,咱們從嚴格意義上,他也是一個不好懂的學問,當然他的這個對入門者的要求,他肯定不如這個文學的這些東西……:)

至於王衍清談內容,那就更豐富了,因為他長得帥,所以晉人時常看到端莊清秀的王衍手持白玉柄的麈尾(用麈的尾毛做的拂塵,閑談時執以驅蟲、撣塵的工具),露出與玉柄一樣白皙的手臂,面對熟悉或者陌生的清談愛好者們款款而談,就像百家講壇上的于丹一樣。而每當其前後矛盾之處被人指出時,王衍便會馬上改口,時人因此稱之「口中雌黃」。而且他手持白玉柄麈尾、好似林間清風的形象很快被無數名士效仿,王衍面對迎面而來的美譽也不免自美,常常自比為春秋名士子貢。不過最後結局慘了一點。


不就是非主流嗎?


首先你得有錢,至少是個二代。
然後就可以不問世事活出風采了。


哈哈哈哈。 天天集體嗨葯喝酒上頭。估計創作有點難了。


看了這麼多魏晉人物,感覺旁若無人的當街裸奔最能體現魏晉風度


竇唯竇大仙兒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分侍三國?
馬鐙南北朝發明,但為啥公孫瓚有弓騎兵,漢朝有大量騎兵戰略配置封狼居胥不會是7萬輕騎斥候打出來的吧?求解
為何老是有人說曹丕導致了曹魏政權的滅亡,曹丕沒出什麼大錯呀?
如何看待知乎對諸葛亮的評價?

TAG:歷史 | 生活 | 魏晉南北朝 | 世說新語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