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每天讀人民日報是怎樣的體驗?
重點談談收穫
2016.05.02更新。
在本答案寫作完成幾個月後,按照知乎管理員要求,現在重新進行大規模修改,請高抬貴手。
另外,給自己另一個類似的答案打個廣告: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冷知識? - 李栩然的回答
一、報紙篇
1、第一期《人民日報》創刊於1946年5月15日,頭版報道了兩個領導人的行蹤——蔣介石、白崇禧,不仔細的人還以為這是國民黨的黨報呢(內容是說前方戰事吃緊、蔣介石從西安飛到河南去督戰,但國民黨的中央社沒好意思報道,那我們就大公無私地幫著報道了)。
2、除了《人民日報》,其實還曾經有過《人民晚報》,1949年5月1日創刊,2個月後就停刊了。
3、據統計,《人民日報》錯字率大概在萬分之二左右,而且是沒法降低的。其中,最不講政治的一次錯誤,大概是1949年9月29日公布新中國國歌的時候,把《義勇軍進行曲》發錯了,「最後的吼聲」印成了「最大的吼聲」,不得不在開國大典當天的報紙上進行更正。
三、經濟篇
10、建國初期,我們十分關心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情況,《人民日報》基本每周都會撰文討論西班牙、英國、日本等國家的經濟問題,比如法國50萬國企工人大罷工,英國國有鋼鐵公司十八年內七次關閉,義大利國營工廠工人反對剝削,西德國營工廠示威遊行,烏拉圭國營屠宰廠舉行集會等等。不是職工沒權利就是經營有問題或者改革沒出路。
11、50年代中期,我們開始推行公私合營,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快加速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許多城市都是在10天、半個月內辦理完成全市各行業的合營工作。1956年1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肯定並推廣了這種做法,這個社論的標題非常有意思,叫《在高潮的最前面》。
13、1979年,《人民日報》有一篇文章反映四川、貴州、湖南、江蘇地區的社隊企業問題:以採礦為主的貴州社隊工業,因礦產品積壓滯銷而削減生產;以金屬加工業為主的江蘇社隊工業,卻苦於原料缺乏。蘇南的機械工業產品「過剩」;貴州的許多礦山裡幾乎什麼機械也沒有,務工社員用鋤頭挖礦,用竹籃裝礦。四川、貴州的小煤窯,煤炭堆積如山賣不掉;近鄰的湖南省發電廠在燒煤矸石,由於缺煤,一些縣城缺電,夜裡一片漆黑。南京這座「火爐城市」很需要涼椅涼床,市場上缺貨;四川供銷部門卻為竹料積壓而發愁,湖南一些山區里竹子堆放得快腐朽了。
四、文化篇
16、1958年10月18日的《人民日報》報道了一些煤礦工人寫詩的事迹:門頭溝礦9月初才完成掃盲工作,從9月月中開始,到10月9日為止,全礦兩千八百多職工已經寫了一萬一千二百多首詩,最多的一個人寫了一百零七首。這種勁頭,這種情緒,表現在掘進段工人胡延亭的一首詩里:「聽說寫詩不易,實際並不神秘,只要刻苦鑽研,詩人就是自己。」
17、《人民日報》1989年的一篇報道《「順口溜」中聽民意》,提到「有不滿,便有牢騷;有牢騷,隨著出現一套套的順口溜。比如:一些群眾對吃喝風不滿,便有「『四菜一湯』,糊弄中央」、「酒杯一端,政策放寬;筷子一提,可以可以」。對閑散逍遙,不負責任的官僚作風不滿,便有「上午滿鄉飛,中午端酒杯,下午呼呼睡,晚上『畫烏龜』(打撲克)」、「一杯香茶一支煙,一張報紙混半天,來了文件畫個圈,實際問題不沾邊」、「打牌一宿不睡,喝酒八兩不醉,跳舞什麼步都會,領導說什麼都對」。對請客送禮,行賄受賄等不正之風不滿,便有「會做不如會說,會說不如會拍,會拍不如會塞,會塞不如會要」、「要真理找電台,要清官找戲台,要陞官找後台,走後門找茅台」、「富了投機倒把的,苦了奉公守法的,提了溜須拍馬的,獎了弄虛作假的」。對有些人事安排不滿,便有「親家局,夫妻科,外甥打水舅舅喝,孫子開車爺爺坐」、「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對於某些部門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滿,便有「遇到綠燈趕快走,遇到黃燈搶先走,遇到紅燈繞著走,沒有燈光摸著走」。
五、社會篇
18、當時工人的社會地位有多高?看看《人民日報》1958年10月27日的一篇報道《正確認識人們在勞動中的平等關係》:例如普陀區的萬國橡膠廠,為了「取消管理人員這個名字」,「消除幹部和群眾的界線」,就對廠里的組織機構來了一個「大革命」,把全部科室改為服務站,掛上了一塊「為生產工人服務站」的招牌,原來的幹部和科室人員都稱為「服務員」,每個人的胸前別上了「第×號服務員」的字樣,黨支部書記是第一號服務員,廠長是第二號服務員。大家都是服務員,而且按照有些同志的意見,還要以勞動為主、業務為次,勞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又是為工人鋪床、疊被、倒茶水等等。
19、接上面,繼續發一篇1983年5月7日《人民日報》,在許昌市電車廠作過的一次出勤調查:當天出勤二百三十三人,其中一百七十九人遲到,二百零一人早退。
20、《人民日報》在1978年7月25日刊登了一封來信:我廠今年以來,先後接待了地區同行業競賽檢查團,東北三省廠際競賽檢查團,局管轄系統企業競賽檢查團,以及廠際安全、設備、計量、教育、材料、衛生、節電等各種專業的檢查團。我們除安排專人接待外,還要派專人參加檢查團工作。廠內各級領導同志不得不放下日常工作,整天忙於迎送客人、彙報情況和陪同檢查。上邊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我們基層實在是招架不起。
——————
這篇答案自從寫出來後,已經改了無數次,但我還是沒想到,這篇答案在已經被知乎日報全文收錄的情況下,仍然要讓我進行修改。
行吧,為了能殘存一點內容,我已經進行了最大幅度的修改,那些點進來看到本答案覺得不值一萬贊的知友,請不要噴我。
另外,對於那些大公無私舉報我的朋友,我特別誠懇地說一句:
謝謝啊!
呵呵。
———分界線————
新書出版,歡迎大家閱讀點評
《所有的奮鬥都是一種不甘平凡(夢想有多麼珍貴,奮鬥就有多麼艱辛。知乎大神【李栩然】誠意解答人生困惑!)》(李栩然)【簡介_書評_在線閱讀】 - 噹噹圖書
2017年3月10日更新,本文應知乎要求,作了刪改,並增加了第三篇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交流。
今天我們繼續談怎麼讀懂《人民日報》
眾所周知,《人民日報》是執政黨的機關報。
其地位無論是在體制內,還是社會上,都極其具有影響力。
網上都流傳著一則新聞,就是日本三菱重工的情報研究部門,根據《人民日報》《中國畫報》等官方報紙,就推測出了大慶油田的產量規模的故事。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則憑藉對《人民日報》的解讀,斷定了中國市場經濟時代的來臨,從而去創辦聯想。
這樣的故事很多。
比如阿耐寫的小說《大江東去》里就有一段這樣的描寫:
宋運輝從來沒想到過他這樣的人能有資格閱讀並保管《人民日報》,記憶中,《人民日報》是只能出現在校長辦公室、街道革委會辦公室,而且擺放在報架最高一層的寶物。他很珍惜這個保存《人民日報》的機會,不管看不看得懂,他每天都會抽時間將報紙全部看一遍,即使極其枯燥的長篇社論,他也硬著頭皮生吞活剝,有時候硬是看沒有懂,看完都不知報上說些什麼,需得大哥們一個支點,他才能略有頭緒。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認為《人民日報》不值得一看,如今這是個寬鬆、多元的時代,人也不太愛看報,看報恐怕也不看《人民日報》,認為它很刻板,對其很不屑。
不過換《人民日報》原總編輯張研農先生的話是——
然而,如果這種習慣性的不屑,是因為不看、不了解,是否也是一種人云亦云的跟風心態呢?
大多數不屑的人,其是是不了解《人民日報》,不會讀《人民日報》。這其實跟我們參加高考、研究生考試等大型考試的考綱一樣,考綱很簡單,上面的字,大家都看得明白,但是對考綱的理解確實水平不一的。
《人民日報》博大精深,夠我們學一輩子的。
…………………………………………………………………………
第一篇 讀懂《人民日報》的評論
…………………………………………………………………………
首先,我們得弄清楚《人民日報》有哪幾種文種。
這份中共中央機關報,主要分為評論、新聞通訊、新聞消息、理論文章、文件以及副刊上的一些散文。而評論則佔據了重要地位,為什麼?
因為世界上任何報紙雜誌都是有立場、有旗幟的。《人民日報》是執政黨的機關報,自然是代表執政黨的立場,所以,讀懂《人民日報》的評論,往往就直接地掌握了執政黨的大政主張。
作為怎麼讀《人民日報》的第一篇,我們講講怎麼讀其評論。
讀評論,當然要讀標題了
《人民日報》是個輕度「直男癌」患者,說話口直心快、簡單明快。
所以,《人民日報》往往從標題開始就會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了。
這時的你心裡是否有一萬頭「羊駝」狂奔而過呢?想一腳踢走這個「直男」?且慢!
其實,這個「直男」也挺可愛的。都說「三歲定八十」,《人民日報》的這種「直男」性格也是從其創刊開始就定下來的。
比如1949年的元旦社論就叫做《將革命進行到底》,還是毛爺爺寫的,十分具有戰鬥性和鼓舞性,文風極其直接——
「中國人民將要在偉大的解放戰爭中獲得最後勝利,這一點,現在甚至我們的敵人也不懷疑了」
「現在中國人民的敵人忽然竭力裝作無害而且可憐的樣子了(請讀者記著,這種可憐相,今後還要裝的)」
通篇都洋溢著「大男子主義」呀,這篇社論是寫在解放戰爭後期,我軍已經勝券在握,所以通篇都流露著勝利的得意。
當時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看了此文,感嘆「太有火藥味」了。
&毛爺爺執筆寫的這篇社論,完全碾壓國民黨反動派的自信心啊。
毛爺爺執筆寫的這篇社論,完全碾壓國民黨反動派的自信心啊。
又比如1967年的元旦社論叫做《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也是很簡單很粗暴。
這就是當時的語言特色,喜歡走極端,什麼都是「進行到底」,雖然富有戰鬥力,但是對於和平時期搞建設而言,並不適應了。
像1979年的元旦社論就比較具有轉折意義,叫做《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
這個標題就平和得多了,表明執政黨的成熟,這個標題裡面用的詞是「主要精力」而不是「全部精力」了,而且是用「集中到」這個詞,只是集中,說明還是允許部分精力放在其他建設上去。
所以,我們往往看標題,就可以知道《人民日報》的立場觀點了——至於社論的內容,有時間是可以認真揣摩的,因為眾所周知,《人民日報》社論的邏輯性是極強的。
沒時間嘛,就看看標題好了,我們隨便截了一期的《人民日報》頭版,大家看看這一版上,這些標題本身就把報道的主旨說清楚了,確實省了不少力氣。
So Easy吧。
不過,這些「直男」風格的文章都是誰寫的?一般而言,《人民日報》的社論是極其重要的,代表著執政黨最重要的觀點和聲音。所以在早期,執政黨的最高領導人會參與到《人民日報》的社論寫作的。而如今來看,《人民日報》的社論或評論員文章,一般由寫作組集體或高級記者創作,涉及重要話題,直接表達官方和《人民日報》編輯部的立場,從不使用個人署名。
而《人民日報》社論或評論員文章的常見署名主要有以下這些:
任仲平:諧音「人重評」,人民日報重要評論
&據說這就是任仲平寫作組,哎,我發現了一個重大問題——最左邊的妹子,長得挺好看!
據說這就是任仲平寫作組,哎,我發現了一個重大問題——最左邊的妹子,長得挺好看!
《人民日報》其他的筆名——
何振華:「如何振興中華」,主要負責反分裂主義的文章
柯教平:「科技教育評論」,主要撰寫科教方面的文章
國紀平:「國際評論」,主要表達中國官方對國際問題的看法
仲言:「重視言論」,負責引導文藝創作工作
仲祖文、仲組軒:中組部
鍾政軒:政法委
鍾軒理:中宣部理論局
秋石:中央委員會(主要在中央委員會主管的《求是》雜誌發文)
衛民康:衛生部
那麼讀這些評論有什麼意義呢?
怎麼說呢?
前幾天,也就是7月28日下午,交通運輸部介紹了《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明確網約車的合法地位。
「閱讀君」坐網約車的時候,聽司機師傅說「終於合法了!被那個交通部長嚇死了」
&當時,好多網約車師傅含淚把自己的車子過戶到一些汽車租賃公司。
當時,好多網約車師傅含淚把自己的車子過戶到一些汽車租賃公司。
其實,如果他們但凡看得懂《人民日報》,就何必那麼折騰呢?
就在楊部長發表那番嚴厲的警告之後,《人民日報》其實一直在為網約車車主發聲的。
《人民日報》2015年5月就刊登了《專車不能繼續「裸奔」 也不宜一禁了之》的報道;
11月10日就刊登過一篇浙江讀者的評論文章《從公共利益切入「專車改革」》;
我們都知道了《人民日報》是個「直男」,所以,我們看得出來——「日報君」對專車的出現是持肯定態度的。
為什麼《人民日報》選擇刊登浙江讀者的評論文章,而不以評論員之名寫呢?
這是因為《人民日報》是有行政級別的,也是正部級,跟交通部是平級單位,如果自己寫,自然就是公開表明跟人家唱對台。
但是你要知道《人民日報》的版面資源是極其稀缺的,願意專門拿一個版塊刊登讀者的評論,也一定程度上表明其態度——雖然媒體應當公正中立,可是當媒體決定登誰不登誰,什麼時候登什麼觀點的文章時,其實其媒體的立場就已經表明了。
而作為機關報,沒有附和交通部長,這也表明了決策層對專車的態度其實是寬容的。
所以,那些急匆匆把自己的車子過戶給計程車租賃公司的「老司機」悔過吧——誰讓你不好好讀《人民日報》。
當然,「老司機」也會說「我讀不懂啊」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跟著「大閱讀家」一起來學習怎麼讀《人民日報》嗎?
………………………………………………………………
第二篇 聯繫閱讀法
………………………………………………………………
我們都知道《人民日報》是個輕度「直男癌」患者,所以,我們往往通過讀標題就可以掌握這個「直男」的觀點。
對這個「直男」的觀點,你一定要重視,不然就會像我們前一篇講的「老司機」一樣「傻傻分不清」真相而致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
不過,《人民日報》的讀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沒有掌握閱讀《人民日報》的「正確姿勢」的。當然了,也有一部分人呢,是別有用心地解讀。
這一篇告訴你,有時候讀《人民日報》是要聯繫著讀的,往往能讀出許多耐人尋味的意味。怎麼聯繫呢?像這一篇中,我們主要講要聯繫地方黨委機關報讀,「大閱讀家」歸納為「同源聯繫」。
所謂「同源聯繫」就是說,你讀書或者讀報時,要把相同性質的書報一起讀了,作比較聯繫。
比如,《人民日報》是中央級黨報,我們就可以聯繫了省級地方黨報來讀,就會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現象。比如,《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往往也是各級黨報,特別是省級黨報的頭版頭條。轉載《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也被認為是一種紀律的表現,而如果不轉發呢,除了特殊情況外,那就是違反紀律的。那麼有沒有不轉發的例子呢?有,而這個地方的原負責人,也被事實證明被揭發了思想、政治、作風和廉潔問題,目前已經被判刑了。
聯繫著讀《人民日報》,還有一招就是聯繫著文章的政治邏輯和文章邏輯。
《人民日報》是時政大報,當然是政治邏輯優先,文章邏輯次之,文章邏輯要服從政治邏輯。
那麼,什麼叫做文章邏輯服從政治邏輯?
政治邏輯就是在涉及到黨的文件和領導人報道,你應該怎麼處理。
比如,作為執政黨的機關報,《人民日報》對每個領導人的報道以及每個部門、省市區的報道,報道的位置、篇幅、順序都是有講究的,如果這其中有了變化,那麼肯定是伴隨著大的人事調整或者大的政策調整。
比如說,我們講過社論——歷史上,絕大多數情況下,社論都是特指由《人民日報》發的社論。但是,在1978年5月12日的《人民日報》社論卻是轉載《光明日報》的社論。那篇社論的題目叫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就叫政治邏輯。
當然讀《人民日報》最主要的功能,還是緊跟黨中央,掌握執政黨的最新動態和執政理念。
這也就引出讀《人民日報》的另一種方法——「論斷聯繫法」,也就是要掌握最新論斷和既往論斷。
從「大閱讀家」以往的薦書解讀中,我們都知道中國政權從1840年以來學會的最大成果便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基本國策,這也決定了我們的許多政策都處於一個不斷完善發展的過程。
所以,掌握執政黨決策層的最新論斷,是很有意義的——而這些論斷都或明或暗地藏在《人民日報》裡面。
………………………………………………………………
第三篇 縱向對比閱讀法
………………………………………………………………
縱向對比閱讀法的意思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把《人民日報》的評論和頭版頭條新聞作梳理閱讀,前後聯繫對比,從而發現一些重要的信息。
比如,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在90-92年初的時候,是有過低迷時期的,當時,很多人對未來中國怎麼走,還是存在迷茫的。
所以,1992年初,有一則消息成為全國熱點,就是鄧公視察南方。這被視為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轉折點,但是,如果我們活在那個時候,其實知道這個消息,大多數人也是不明白其中的意義的。因為,國家領導人視察地方,其實是很平常的事情,國家領導人治國理政,自然要到地方調研,獲得地方的第一手情況,以此作為決策的依據。
那麼你如何知道當時的中央重大調整呢?當然是讀《人民日報》了。
所以,我們可以把那一段時間的《人民日報》標題梳理一下:
1992年2月22日,《人民日報》的社論是《更好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表明了,中央要重點把中心放在經濟建設上來。不過,即使讀了這篇社論,你也不能篤定政策轉向,因為即使是1991年的時候,關於經濟建設的報道也不少的。比如1991年12月31日,就有《河南加快市場建設步伐》《中法合資生產噴墨印表機》《華潤集團以貿為主多元化發展》這樣的經濟報道,也表明當時國家對經濟建設並沒有說過不搞,而且也是國家的主線。當時的主要迷霧是:是退回去搞計劃經濟、還是進一步搞市場經濟。
於是,1992年2月24日,《人民日報》又出評論《改革的膽子更大一些》,明白了吧,「膽子更大一些」,意思就是要深化改革,要進一步去改。可是,有一些思想保守的幹部,還是沒轉過思維。
於是,當年3月13日,又出《認真學習 深刻領會 狠抓落實》,就是說過各級幹部聽的。
隨後,全國幹部都在研究鄧公的南方講話,認真學、原汁原味學,把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入腦入心了。
到了當年6月9日,《人民日報》出的社論叫《中國改革開放的新階段》。
7月4日,《論解放思想》,這是在建黨71周年後第3天的社論,表明執政黨正在深化主張了。
7月25日,又以《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的頒布為由頭,《人民日報》發表了《以充滿活力的機制加快走上市場》,大家看到了在標題中出現了「市場」二字了。
然後就有《鼓勵農民走向市場》《振興經濟的必由之路》。
這個時候,如果你有頭腦的話,怎麼也得下海創業了吧,說不定你現在就是先訂一個小目標的時代弄潮兒了。
實在解讀能力差一點,到了1993年7月5日,看了《人民日報》的社論《認真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也該開竅了——這個國家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了。
這就是縱向對比閱讀法,這樣的方法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很容易找出執政黨的施政意圖和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個原理,其實跟計量統計裡面的「回歸」概念是一樣的,通過時間序列的數據,反映出一種趨勢。《人民日報》的評論標題和頭版頭條的標題,以一個時間序列來排列,也會呈現出一種趨勢,這種趨勢就是這一階段或者未來幾年執政黨的工作重點了。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這樣梳理一下最近一年的《人民日報》社論標題,也許會從中發現一些對你有益的信息,而這些信息當然,沒有人會告訴你的。
關於人民日報,主要是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在訂閱,其他人從網上看電子版的較多,近年來興起的人民日報客戶端也是一個亮點,但是內容和人民日報並不一樣。我個人看人民日報,主要是工作需要,一些重要的講話和文件會在黨報上公布,對開展工作有指導作用,所以每天刷一次首頁是常態。其餘主要是瀏覽一下標題,我看新聞主要還是以澎湃為主。人民日報上偶爾也有一些散文作品,我也只是按照電子版界面左側的瀏覽排名有選擇地看一下。至於社論,我承認理論水平和寫作水平都很高,但是有某些觀點並不是適用於所有地區、所有問題,只是大方向一般時候沒錯誤。因為站位太高,而且這類文章本身又不是實施方案一類的文件,所以讀完之後想和自身工作、生活聯繫起來的話,往往比較困難。相對於報紙的嚴肅性而言,人民日報客戶端評論版的[夜讀]文章,雞湯味稍濃,不過好在用料實在、與人無害,可以一讀。
人民日報看多了,確實會影響文風。這種文風,你可以選擇不學,因為讀報的未必將來會從事相關工作。不過文章的行文邏輯還是很強的,可以學習一下,可以使文字內容敘述簡要、語言得體。
總的來說,據我個人觀察,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主要是領導幹部、黨務工作者和有閒情逸緻的老幹部會花較多時間讀人民日報。對於基層而言,人民日報的站位太高,不如隔壁組織人事報專業性強,在黨務政務信息方面不如本地黨報可用性強,但人民日報作為風向標的地位是其他報紙難以撼動的。此外,股民對於人民日報和新聞聯播的熱情今年出奇地高,畢竟利益相關,此事在情理之中。
再說幾句題外話,有不少人覺得人民日報那種「一本正經、滿嘴道理」的態度在現在普遍娛樂風氣當頭的大環境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在自媒體大興、各種思想交鋒的新媒體環境下顯得有些古板。但我覺得,作為一份報紙而言,人民日報的自身水平是很高的,因為從業人員明白自己的工作分量有多重,每一個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帶來想不到的後果,所以無比慎重。即便你對這般政治性很強的報紙不大感興趣,也不得不承認,人民日報也算是業界良心。當然,過去確實也有黑歷史,但是那個年代裡,又有多少讀報紙的人還保持著平常心呢?人民日報是喉舌,但它在一些重要問題上沒有選擇話語內容的自由。
人民日報還是很有水平的。
畢竟是國家級別最高的黨報。
收穫
1.最新的大政方針政策,表述絕對正確,不會錯;
2.重要時間節點的社論,都是有歷史縱深感的;
3.人民日報電子版是收費的,不看報紙有些內容就看不到;
4.全國每天不知道多少人都在抄人民日報,只是你們不知道而已。
不要帶著功利性去讀,特別是要參加公考的考生,千萬不要抱著我每天讀說不定能押到考試題的期望。其實如果你真有興趣、耐性每天讀一點,會是個潛移默化提高的過程。舉我個人的例子,其實我在初一之前語文成績比較差,後來機緣巧合發現看新聞聯播、讀報紙很有意思,然後就每晚看新聞聯播,而且拿筆記本做些記錄,每天讀讀報紙,而且直接拿鋼筆在上面寫寫畫畫(鋼筆在報紙上寫字很好看),後來忽然就發現語文根本不用學了,中考、高考語文都是非常高的分數,大學的人文社科類課程也是,國考申論也是。現在想想,是有道理的,新聞聯播、人民日報,代表現代漢語最嚴謹、最權威的話語體系,能夠堅持一段時間從中汲取養分,吸收的可能是摻雜糟粕最少的營養。但是正如開始講的,公考考生們千萬不要帶著短期功利性目的去讀,因為公考申論考試的材料基本沒有多大理解難度,考查的主要還是文字綜合能力,所以,就算你真的讀到了考試真題的材料,也不會比沒讀過的有什麼太大的優勢。材料只是給你一個借題發揮的載體而已。
公眾號(bazhangtian),QQ群(680475269)
前段時間寫的一篇名為《你的大學怎樣》的文中報告,透露了自己大學最愛乾的事情就是去圖書館看報紙,有網友私信我看了哪些報紙,《人民日報》是最先提及的。
除了《人民日報》,還有《華西都市報》、《重慶日報》、《環球時報》、《參考消息》等。
在這裡,再次感謝母校圖書館源源不斷提供各類報刊,並且沒有人跟我搶那些報刊(一天只掛一份),每次去看報,都沒有發現它們被翻閱過的痕迹。
電子閱讀甚囂塵上,紙質閱讀日漸式微,往日報刊的油墨香離開了生活圈,現在想起那些個專註看報的夜晚,甚是懷念。
交代一下目前的看報情況,離開政府部門之後,各級黨委宣傳部主管的日報不容易獲取了,很久很久沒看了,真心遺憾。
------
堅持了很多年,有什麼收穫呢?
《人民日報》有個專欄叫作「闢謠」,專門去把社會上的一些謠言事件進行集中整理加工,我看了很多期,學會了如何分析線索,如何讀懂潛台詞,如何結合當事人語境去分析背後的複雜情況。
具體收穫就是不容易信謠言,不容易傳播謠言。每次看到朋友圈的一些朋友對某些並沒有蓋棺定論的事件進行腦補式地批判的時候,我就感覺很無奈。
人民日報看多了,對政府的信心是要強一些的,也就是更加相信政府的公信力,也許會有朋友反對我的言論,認為我被洗腦了。但是在人民日報上面重點採訪的一些因公犧牲、應公致殘的黨員幹部的時候,你對這個國家又有了更多的信任和熱愛。
總的來說,看多了《人民日報》,如果是抱著正面的眼光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去看的話,你會明白當下中國具體矛盾的複雜性、多樣性,很難振臂高呼去反對誰誰誰。
對這個國家,我算是有信心的一員。
可以批評,更多的是學會了友好的建議,而不是一味地諷刺、挖苦、貶低以及「我不聽我不聽,天下烏鴉一般黑。」
------
人民日報教會我另一個東西就是了解世界大勢、中國大勢。人民日報也有海外版,國內版也有眾多的版面會介紹其他國家發生了什麼,當然,主要是政壇上的。
它分為很多板塊,對應的有科技、社會、人文社科、體育、醫學健康、歷史、文藝評論、商業、軍事等等等。
有宏觀的敘事,也有微觀的採訪。
記者的筆力在知乎絕大部分答主之上,也許他們被一些人成為喉舌,也許他們被人批評寫「八股文」,但是他們對寫下文字的嚴謹和負責任的態度,值得眾多自媒體人學習。(有沒有杜撰的過分加工的新聞,我認為是有的,但不是主流,其負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政治板塊的內容不建議大家看,反正真實程度嘛,大家都懂的,但是其他板塊,的確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
看多了人民日報,對政治的敏銳度的確要高一些,對政治的興趣也要濃烈一些。
看得最多的最仔細的時間段,是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期間,大家都知道那個時候發生了哪件大事兒。
全黨上下的高級黨員幹部,基本上可以記清楚名字,從姓氏筆畫開始,最基礎的就是候補嘛,那幾百人的名字還是可以記得很清楚。
國務院下屬的政府部門的領導幹部也能認完,各個省的一二號人物都能知曉,並對這些人的簡歷有個大概的了解。
------
重點來了,由於我對人民日報和某些日報的過分重視,身邊的不少朋友問過我一句話:
「你看這個有什麼用?」
是的,不能賺錢,不能陞官,不能泡妞。
有什麼用?
我覺得很開心,很滿足。
大學最痴迷報刊的時候,犯了一種病,一天沒有去聞報刊的味道,就渾身難受,跟有酒癮的人喝不了酒是一樣的。
女朋友可以不見,但是報紙必須要看。
------
我知道,那個年頭,我還有最純粹的理想主義在腦海里存留。
養成了一種習慣,我只是恰好養成了看報紙的習慣,沒有在乎有沒有用,只是開心罷了,沒有想過看這些報紙獲得世俗上的成功,僅僅只是個人的一個愛好,也不會要求他人一起看。
有的人喜歡泡吧,有的人喜歡逛街,有的人喜歡看書,有的人喜歡泡茶,而我僅僅只是剛好喜歡上了翻閱報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干一件事情,總喜歡問它為什麼。
大學讀過的報刊,很多我都忘記了,但是我相信它給了我心靈的滋養,知乎上很多朋友知道我流浪過,在流浪的日子裡,這些報刊和某些無用書籍就成了最能慰藉孤寂靈魂的精神糧食,讓自己有意志繼續撐下去。
感謝人民日報帶來的快樂和陪伴。
------
但是在這裡,必須檢討自己一件事。
那就是曾經讀報紙讀時事帶來的優越感。
我是從初三下學期養成的讀報紙的習慣,除了上面提到的報紙以外,還有什麼半月談、求是等中央主辦的雜誌。
高中階段,老師辦公室的黨委日報都被我收割了,他們在上面上課,我就在下面看報紙(很不可取,大家不要模仿我,所以我成績不好)。
為什麼這麼做?
讀書不快樂,看報真開心。
現在我老家的床底下,存放了高中時期看過的報紙,下了晚自習,我會把報紙帶回家逐字閱讀。直到有經濟壓力之前,這都是最快樂最純粹的一段讀報紙的時光,真特么開心啊,讀著讀著就會來高潮,嗯,大量的快感物質在腦海中分泌,反正比現在賺錢爽。
大一進去之後,發現我們學校沒有多少人關心時事,發現沒有建立政治興趣組織的基礎,我有點瞧不起那些「死讀書」的同學們了。
嗯,優越感產生了,認為自己很了不起,懂得比他們多。
------
直到我失敗,我才醒悟,你懂得多又怎樣?你看報看得多又怎樣?還不是輸得一塌糊塗。
我背離了閱讀各類報刊的初衷,帶有一定的功利色彩。這個色彩也許就是:
我比你懂得多。
最純粹的快樂要少了幾分,所以我走歪了。
後來重新回到夜場,周圍的同事沒有閱讀人民日報的,但是他們為人處事,賺錢各方面都不差,我才逐漸發現自己太有優越感了,所以才下定決心去改正。
這個心路歷程之所以要分享出來,就是怕一些朋友一門心思鑽在某些自己擅長的方面出不來,與實際環境相脫節,產生莫名的優越感,從而背離最開始的初衷。
望與各位共勉,看出看人民日報的不要覺得不看人民日報的就不上進;不看人民日報的也不要覺得看人民日報的就是被洗腦。
興趣不同,多多尊重包涵。
------
有人問我為什麼想要再去考公務員。
上面的話也許就是一個原因之一,現在忙著掙錢,忙著打拚,真正閑下來去品味報香書香的時間很少,離那種最原始最純粹的快樂很遠。
如果錢掙夠了,也許就可以去實現自己的某些「庸俗」的理想了吧。
總體來說,堅持讀人民日報給我帶來的利大於弊,所以我不後悔,感謝它在我的青春期幫我培養了一種「不需要為什麼就愛上一種東西的」習慣。
不是為了賺錢、陞官,只是真的很快樂,願各位也找到生命中那些讓你真心感到快樂的事兒,這樣的人生不會太差勁兒,也許不太富有,但不會太無聊,這輩子會很有意思.
潮起潮落,守得雲開.
黑人民日報和新聞聯播的直友們,我就想跟你們分享一個事:我所遇到的、炒股略有所得的人、不管做長線還是中短線,沒有不看這倆的。當然,有內線能做老鼠倉的不用看
看到 @李栩然有感,回複寫不下,就放這裡了,不是反對哦,只是個人一點看法。
呵呵,同樣的內容得出不同的結論。總結一句話,雖然看了幾萬個報紙,但是心中缺乏時間感念、宏觀概念的話,說不上是閱讀,是瀏覽。
我的一句話評論:
1、1946年內戰開打,蔣介石親自督戰還吃緊,你說誰勝了?
2、不了解經過,不過現在人民日報下屬報刊一大堆,下書報刊的下屬又一大堆,豈是一張晚報能概括的。
3、「最後」是我們現在聽到的,也許最初就是在「最後」和「最大」之間選呢?僧推月下門與僧敲月下門之差別,哪個詩我是沒記住,我就記住僧推和僧敲了。
4、難道不是「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上面印什麼字是當時的政治需要。
5、非洲還有北京路呢?
6、現在我們至少知道,蘇聯的空軍是中朝的後方保障,中國的空軍就是在朝戰中起家的。
7、除了人長結實了,現在還知道,洛陽是一五時期重點建設城市的名頭不是虛得的。洛陽成為全國八個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其影響力至今,國企大廠依舊是洛陽的命脈。
8、20年剛好是階級鬥爭的20年,人民日報本來就是黨報,不是都市報。現在依然是這樣。
9、1971年,中國進五常,流傳很廣的話「非洲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聯合國」,人家為什麼1971年抬你?
10、現在知道罷工是世界常事,只要有工人,肯定會有罷工這檔子事,沒有罷工,哪來的共產黨。
11、國有企業不是憑空本蹦出來的,怎麼來的可以看歷史。
12、質量問題一直都有,但是現在沒人再顧忌火柴不著火、肥皂變形了,問題不是在關注中解決,而是在發展中解決,嗯,這一直都是鄧公之後中央的思想,我想到了現在環保、食品問題,一定不是增加人手嚴管重罰解決的。不知道10年、20年後,會不會有人懷念那一口難忘的北京霧霾味道,那是他們為之打拚的北上廣深時代奏鳴曲。
13、國營企業經營幾十年,市場機制基本不起作用,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就開了,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人民日報開始不說階級說市場了,當時你的父輩把握住當代最大的致富機會了嗎?
14、郭沫若首先是政府在文化領域的官員,其次才是個教育家、詩人。
15、1976-1977年,批鄧的最後一次高潮,1977年7月,鄧公站穩腳跟,開始改變中國之旅。嗯,人民日報是黨報,不是同一個人一管到底的。
16、1950年,全國開始預備消滅文盲,1952年,全軍消滅,1954年8月,提出爭取15年左右基本上掃除農村2億文盲。其後,直到1960年,掃盲還在持續高潮。然而,煤礦工人1958年已經可以寫打油詩了,你現在知道為什麼寫個打油詩就上人民日報了吧。呵呵,現在再造一個飛鳥集都進不去的。
17、2013年,中央開始群眾路線教育。習大最著名的話「打鐵還需自身硬」。俚語從來不是下里巴人,是最高級的陽春白雪。歷朝歷代,三國演義,從來國家大事必然童謠先頭開路。
我總覺得,看人民日報和新聞聯播這種東西有助於緩解焦慮。
那得是人民日報的校對員。
我以前是在黨報做編輯的,我做的報紙每一個字我都會看。但是不做這份工作以後,就再也不看了。呵呵~~·
瀉藥。也沒有做到每天讀人民日報,但是還是有看報和看新聞的習慣。
1.讀人民日報首先掌握黨政領導人動態、國家大事,了解國家最新政策動向。一些重要政策的出台,會提前一個月以上吹風,往往以評論或者創新試點典型成果展示的形式吹風,時間久了,就會培養自己的政治敏感性。
2.人民日報是黨的喉舌,裡面的政治評論是專門約稿,也有層層篩選的,應該說理論水平、論述技巧都很高,對於提高我們的思考、分析、寫作能力有所借鑒。但是,並不是每一篇人民日報的評論都符合客觀實際和國家政策方針,肯定也有其思想局限性,甚至背後也有既得利益集團的影子。希望大家以冷靜、理性的態度對待,不要盲目崇拜、盲從。比如關於快播案件的人民日報評論,還帶有濃濃的舊思維,我就不敢苟同。
3.做學習的有心人,把那些高質量的評論整理下來,把那些好的語句摘抄下來,特別是地方發展情況宣傳的標題有的很精彩、生動,可以用在申論中。人民日報評論也關注的社會想像,也是輿論焦點,可以多思考,作為申論和面試的例子。
時間久了就會發現人民日報的編輯們都會周伯通的左右手互搏之術!
自己打自己的臉,別提多好玩了。謝邀!
想像一下...就夠酸爽的了:神經得有多大條啊!你會知道怎麼用「國家語言」去說明白一件事情。
這裡說一個題外話,當你進入一個行業以後,你會發現掌握這個行業中的「行業語言」非常重要。
每期都似乎很有道理但就是不能連著看
國內的歷史教材講到馬克思的時候會提到一個小故事。馬克思在英國的時候什麼書都看,尤其喜歡看英國議會每年出的白皮書,類似於後來的國情咨文。這種白皮書和大多數國家的官方文本一樣非常枯燥無聊,且篇幅極長,很多英國議員收到以後根本不看,還把這本書當靶子測試自己子彈的穿透力,而馬克思卻讀的津津有味,從中獲得了大量關於英國經濟社會的第一手資料。堅持看人民日報大概就跟馬克思堅持讀英國議會報告差不多。
人民日報和新聞聯播一般比較精準的提示兩三個月以後股市部分行業板塊的行情。
【流量預警】
能成天解讀一堆政治黑話。
比如今天的頭版就是鮮活的例子:
再看前幾天的:
1月13日:
1月14日:
1月15日:
提到就來氣!本來不炒股的!
自從經常關注人民日報之後,睜著眼說瞎話是越來越順嘴了。關注了環球日報之後,自己也像個沒用的憤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