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將自己的產品做到第一個 10 萬用戶?

移動端產品,目前已經出了demo,需要一定的優化可以上線,當然這段時間對於找風投機構也是有些猶豫;但是最大的盲點在於上線後怎麼將用戶做到10萬;我們想努力嘗試,等有了一定的成績在去做出選擇。
前輩們可以各種角度出發:方式方法、產品類型、產品本身具備的素質、需求等


有過幾個產品推廣的經歷,所以簡單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其實對於一個產品,如果能做到3-5萬用戶,那麼自然能做到10萬用戶,反之,如果是一個不被需求的產品,那麼不要說10萬用戶,1K用戶都需要花錢來實現。
所以歸根結底,第一個10萬用戶是考驗產品的被需要情況,如果產品是被需要的,你要做的就是正常的推廣營銷即可。什麼是正常的推廣營銷?
1.互聯網時代,你要有個官方網站
2.移動互聯網時代,你要有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
3.百度是流量入口,你需要一個百度百科
4.如果是APP,你需要在各大市場上架
5.簡單的推廣,你需要做新聞PR和百度知道的相關信息
如果你的產品是被需要的,做了這些,然後1-3個月的調整,你應該有了1-2萬用戶,如果沒有,那麼你需要調整產品,如果有了,進一步營銷就是看產品具體的做一些調整。

對於風投,一般如果只是一個demo,那麼只能拿天使輪的,一般天使輪也沒辦法拿很多錢,只有demo的話,你要讓風投捨得投你,只有三種情況,第一,有參照物;第二,有團隊背景;第三,你的產品是革命。第一種最簡單,第二種看履歷,第三種最困難,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革命性的產品,這麼說吧,革命性的產品一般不需要推廣,只需要營銷。


說下我的看法
利益相關:
Mac App Dr. Cleaner http://t.cn/RLgtYXU 團隊成員,我們團隊從去年年底開始推出的Dr. Cleaner,到現在有3個月,用戶量在40W+,應該能符合提主的條件。

簡單從下面兩個點談下,

  • 產品,團隊
  • 推廣,渠道

產品,團隊
無外乎下面四點,
Idea:好的idea,肯定是前提,符合市場需求,定位用戶群體。
Product:可以先從細分市場做起,保障產品質量,贏得用戶。
Team:高效的團隊,如果是startup一定要找對的人。
Execution:做要比畫餅難,我們這邊用了scrum方式,提高團隊的參與感,每周快速迭代。

具體來講,對於產品的閉環,現在的理解如下圖,

和傳統的瀑布開發不同,PM拍腦袋決定feature,RD QA一搞大半年,發現出來產品已經跟不上用戶需求了。
Product Decisions:我們現在對產品的開發,通過這樣一個閉環,大致是一周的時間迭代,feature的選取主要來自下面幾個方面,

  1. 團隊內部的idea
  2. feedback過來的有效需求
  3. PM的YY,

Show it to users:我們產品是在app store上面上線的,用戶能很快的升級到新版本,我們新feature,能很快被感知,也許就是一周。這是檢驗新feature的一個過程,因為我們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真實用戶的體驗是檢驗產品的最好手段。通過快速的迭代,可以將失敗的風險化解和提前掉頭,如果是高認可度的,則繼續走下去,如果認可度不夠,則調整方向。
User feedback:這塊很重要,用戶反饋是最好的檢驗產品的渠道。通過下面幾個方向去做。

  1. 自己產品主頁,論壇
  2. app store的評論
  3. support email

通過積極的和用戶交流,建立一些忠實的用戶粉絲,提升參與感~~分享一個案例,我們在上個版本,收到一個法國用戶的email,他主動把我們產品的所有字元串抽出來,給我們翻譯法文的版本,特別 。提升參與感是正循環。

產品的品質,這個印象比較深,我們在做產品的時候,一定要保障每次出去的版本都至少&>=上一個版本。
有這樣一張圖,可以看到每次迭代下一個版本如果是上一個版本1.01 和 0.99,經過幾次迭代,指數效應。

我們這邊理解的產品品質,更多是指用戶認可度,這方面,閉門造車已經不能對這個指標進行有效的評估了,通過前面建立的一些忠實用戶,進行產品的版本release之前的beta評估,這一點很重要,真正用戶的反饋,有效保障產品的用戶保留率

產品的運營評估指標,有下面幾個指標,可以參考下

  1. DAU WAU MAU 用戶活躍率數量
  2. 日活比例,周活比例,月活比例
  3. cohort retention, Facebook 平台流傳出留存率「40–20–10」規則,分別是「次日留存率」、「 7 日留存率」和「 30 日留存率」。可以作為參考。

不同產品類型,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優化,用戶留存率,提高活躍用戶數,我們做的是工具類App,主要是通過實時內存清理這塊feature,留住用戶,現在7日存留率也在20%。

產品功能評估,對每個改動,功能,的一套閉環評估,也是不斷優化和提升產品品質的一個重要積累。

  1. feature的用戶認可度,論壇,feedback的評論
  2. 是否影響留存率,對比之前版本的留存率

好和不好都要總結,好總結經驗,不好則吸取教訓,也是不斷迭代的過程。

推廣,渠道
產品的推廣,運營,大抵有如下的幾個類別,

1. sticky growth
抓住老用戶,提升用戶粘性。有些App天生就有很好的粘性,社交,生活類,這些是用戶實際需求的映射,有些則是可有可無的,真正理解用戶需求,通過有效feedback,去提升粘性,而不是用強制手段,這樣會流失用戶的忠誠度。
2. viral growth
病毒式營銷,還記得Dropbox的推薦用戶送容量,就是這種方式。
3. paid growth
Google的Adsense,關鍵字付費,如果是移動App,有各種付費渠道。
4. 其它

--4.3--
ASO也是很好的方式
興奮點營銷,將核心功能,用戶體驗之後,用戶爽,然後跳出rating 的window,可以更好的吸引用戶對產品進行評論,有效提升產品收到更多的有效feedback。

最重要的是如何評估各個渠道的效果,這塊很重要。

渠道的效果轉化率價值

我們首先要知道用戶從哪裡來,哪裡的用戶質量最高。其實在國內,獲取用戶的渠道是非常多的,如微博、新聞稿、CPA廣告、交叉推廣、限時免費等等。這樣開發者就會面臨一個選擇和評估渠道的難題。我們建議開發者應該從多個維度的數據來對比不同渠道的效果,比如從日(周)活躍用戶、次日留存率、使用頻率、使用時長等角度對比不同來源的用戶。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快的找到最適合自身的渠道,以便不斷完善推廣策略。也可以讓我們把精力放在最有效的渠道推廣上。

IOS Mac App可以使用TalkingData這些工具,進行tracking。
對於主頁引流這塊,可以使用GA分析,各個渠道的有效性。

---------------------------------------------------------------------------------------------
講的比較淺,剛接觸相對互聯網些的團隊,參與了研發,設計,運營,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方面。其實每個方面都可以有更多空間去提升,自己總結的這些,也不見得適合其他團隊,算是自己的這幾個月的總結。
以前做的是企業級產品的開發,根本就不會care用戶的需求,只把PM的feature做好就足夠,現在做的這個產品,對我來說,改變很大,對產品,運營,用戶,整個閉環的理解,產品的focus是用戶,抓住真實需求,市場,抓住這些才是前提。產品的運營,是平等,坦誠,跟用戶建立起雙向渠道,互相的尊重,就像《營銷3.0》提到,能引起用戶共鳴,參與,認同,甚至是獲得人文精神。
再次感慨下,產品最難,是最初的1M的用戶積累,起步永遠比我們想的要難,就像開車一樣,起步到五檔的過程,特別耗油。

歡迎討論~


首先是吐槽一下 @愛孔孟的答案。當年有種職位叫「策劃師」,他們最愛講的故事就是這種一個很機智、靠點子贏得一切的故事。不過這種故事的硬傷往往在於,忽略了潛在的風險。不講風險只談賺入就是耍流氓。
這個故事裡講的這個人,為了一條褲子52元的的利潤,成本是198元了(18元褲子成本+180元呼機成本),所以風險在於,如果呼機送出去後,用戶不激活或者不到指定台入網的話,每多賣一條褲子的損失是148元,而這個損耗的可能性一定是存在的。入網了賺52元、不開戶虧148元,呼機在指定台入網的轉化率得做到74%才能打平不虧而已,所以這個事情的核心是在做到超過74%的入網轉化率。這樣的風險,請自行評估。如果不信,你敢不敢用合約手機來試驗下類似的事情?

當然我明白這個答案的意思。無非是讓大家多動腦筋,用好外部資源。這是當然是沒錯的。贊同。

我倒是想起自己小學時看過的一個電視喜劇,說的是有個人賣炒菜用的鐵鍋,結果賣不出去,他就想了個辦法,說自己的鍋叫「Fe耳鍋」,頓時萬人空巷來搶購,一下子就賣光了……
如果覺得這個故事也很無聊無厘頭很「策劃師」啊,那麼請想想「奧氏體304不鏽鋼」什麼的,是不是和這個「Fe耳鍋」很像啊?

大部分產品在前期其實都是平庸無奇的,就算是用創新,也有無數缺陷,無論如何傳播和推廣,刷臉刷朋友圈推也好、付錢推也好,搞一些初始的量不難,難的是用戶安裝你的理由,這個理由同樣也是他們主動傳播你的理由,那麼講清楚自己與眾不同的故事就變得很重要了。

火過的臉萌和最近剛火起來的足記,都是用一張產品本身生成的圖,講完了自己的「故事」,然後這個「故事」打動了用戶,僅此而已。


我title里提到三個產品,其中兩個是我一個人從設計開發運營的,可以拿來說一說。

第一個產品,前端亂燉論壇,前端亂燉, 最專業的前端技術內容社區 ,這是一個前端垂直技術社區,每天大概有1W左右的訪問量。這個論壇是從我一個個人的技術博客轉型過來的,當初是為了練手,於是代碼從0開始,一句一句寫出來的,源代碼都開源的,網站最底下有鏈接。
第一批用戶。首先是我博客的讀者群,不是很多,但是足夠忠誠,在網站改版過程中,我不斷跟他們互動,大多是在QQ群中。這群用戶從一開始就很忠誠,一直跟隨至今。
第二批用戶。論壇,社交網路的宣傳曝光。好東西自然吸引人的,當時我的論壇產品都是自己想的,跟老的論壇形式不太一樣,吸引了很多同行。
第三批用戶。活動,線下活動線上活動,建立一點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線上活動通過社交網路病毒傳播。
第四批用戶。付費產生優質內容。寫一篇原創文章10塊錢。哈哈,很幼稚吧,但是真的有效額,從此轉型專心做原創內容平台,而不是社區,社區太難維持下去。

第二個產品,顏文字輸入法,iTunes 的 App Store 中的「顏文字輸入法 ,這是一個90後賣萌輸入法,目前大概有50W用戶。去年五月份上線的,後來迭代了很多次版本,不斷聽取用戶意見。目前是同品類絕對第一的地位。
第一批用戶,前500,被AppStore的工具分類「新品推薦」,掛了大概一個周,第一個500用戶有了,好像不止500,記不太清了。那時候app還很粗糙,開發第一版只用了一個小時。。。
第二批用戶,豆瓣小組之類的地方。很多討論顏文字的地方和論壇,我到處跑去發廣告,應該可以到幾千吧。還有周圍人群的推廣,人力推,不斷跟朋友推薦,讓女朋友發動力量幫忙推廣。
第三批用戶,我把app大改了一下,變得比較漂亮,然後去找最美應用,少數派,Next之類的編輯姐姐,勾搭她們,賣萌給她們,讓她們幫我寫文章寫推薦。然後知名度立馬打開了,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app。然後有人開始自然而然的推薦這個app。包括一些大號。安裝衝到好幾萬,開始接近10W。
第四批用戶,主動推廣,偶爾投點微博廣告,微博上發點獎品什麼的。效果也挺明顯的。
第五批用戶,自然流量。首先因為之前的賣力,搜索排名越來越高,很快就到了全品類第一位,然後也經常爬上工具榜排行榜榜單,自然流量大概三四千every day。慢慢就到50W了。

有問題,歡迎評論里討論,有些事情一時半會回憶不起來了。


不瞞你說,你需要學會「洗腦」。
說在前面:我舉的例子很常見,道理很明顯,但是90%的創業者或者推廣人員都不懂——真的應該懂一懂,這樣做起推廣就不會又累又沒效果了。
就算你這輩子不會親手做推廣,至少,你也會更容易發現商家的洗腦伎倆,省了好多錢。

—————乾貨分割線—————

我個人比較喜歡把洗腦的過程叫為「腦補」總之,讓消費者順著你的文案,得出一個你想讓他得出的結論。有點兒類似《盜夢空間》
首先給出一個基本原則:
支撐我們做出購買行為的,不是理性的判斷,而是我們自以為理性實際上十分感性的判斷
看完底下的回答,再想一想,你會發現,大部分時間,我們還確實是不過腦子就買了很多東西呢。

想讓消費者變無腦,最簡單的套路有三種: 1,多就是好,大就是好,看起來牛逼就是牛逼,聽起來牛逼就是牛逼舉例:哇哦,美國上市公司耶,牛逼耶,如果你正好想學網路營銷,看到一個美國上市公司,此時是不是已經動心了?如果你是目標用戶,你的潛意識是這樣想的:

然而誰都知道,美國上市公司和教得牛逼之間——

但是,消費者就會吃這一套,而且吃得非常心安理得。
為什麼?因為——在無法100%了解產品時,消費者傾向於從側面出發,去推測產品的好壞
所以,請記住這一點:真正的營銷,不在於告訴消費者「我們的產品NB」,而是讓消費者自己得出結論「他們的產品NB」。
原因:人最相信的,永遠是自己,因為我們都覺得「自己不會害自己」、「只有我會對自己100%負責」。
你告訴消費者的,消費者會覺得「他這麼誇自己,還不是想讓我買東西!我偏不信!」相反,如果你告訴消費者,「我們是上市公司,很牛逼噠!」
消費者自己就會進入這樣一個腦補狀態:美國上市公司耶=很有錢耶=說明之前賺了錢呀=錢從學費里來=學費是學生交的=錢多=所以學費多=所以學生多=大家又不是傻子,能買肯定說明不錯=教的不錯的=我也試試吧!
再想一想,是不是,你看到的大多數非常流行的廣告,好像都沒有直接說自己的產品哪兒好哪兒好?
隨便找幾個例子:比如這個:

銷量多==喝的人多==產品好==我也要喝比如這個:

品牌多產品多==實力強==賺錢多==選擇的人多==產品好==我也要去這兒買再舉個反例:

頂尖的工業設計==嗯,怎麼個頂尖法?康寧玻璃機身==嗯,康寧,有啥用?完美對稱==嗯,完美……嗯?
沒有腦補,想把消費者都變成理性的人?沒鳥用
(說明:我不是錘黑,我自己就用鎚子手機,我很吃羅永浩的「情懷」,至於情懷的本質是什麼,後面也會說)
看看別人家是怎麼玩的:

三星啊==牛逼==下血本==牛逼夏普啊==牛逼==下血本==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
滿屏幕就三個字:「我們用的東西牛逼,所以我們也很牛逼」所以,以後寫文案的時候,別光顧著誇自己了,適當吹一些牛逼,讓消費者覺得你牛逼,就好了總結:消費者覺得你行,你怎麼說自己不行,也是行。消費者覺得你不行,你怎麼說自己行,你也不行。 2.腦補套路第二種:同類——別人覺得好就是好,別人有效果就是有效果,別人買了就說明沒問題

別忘了,人類一直是群居動物,我們的思考方式傳承於20萬年前的群居生活。
典型案例1:你有沒有買東西先看評價的習慣?你為什麼要先看評價?評價好,商品就好嗎?

典型案例2:看完評價你還要看看用戶案例?就不說現在的用戶案例有幾個是真的了。他們用了有效果,你用就也有效果嗎?

此時消費者的腦袋中想的是:

好吧,還用我多說么?腦補過程很簡單:
他用了好使==商家一般不會騙人的吧==這麼多人用了都好使==這麼多人見證就更不會騙人了吧==這個產品一定好使==我用也好使==「添加購物車」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刷評價,並且刷了還不算,還要截成亂七八糟的圖出來逼著你看: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買東西的都會放個客戶案例之類的玩意兒上來。
總結:商家之所以這麼做(我們之所以吃這一套),本質原因是:
「跟著大家,不要亂跑,危險係數會小一些」——這是自幾十萬年前開始,就根植於我們骨子裡的本能。發生購買行為前,我們也會本能地去找大家對這個產品的評價。
實際上:一個產品好不好跟評價有必然聯繫嗎?尤其是中國這網路環境,人家說好,你就敢信?所以買東西之前,啥都別廢話,試用一下再說。

3.腦補第三種:製造認同感——「我們是一類人啊朋友們」
說在前面: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談情懷其實世界上沒有情懷,有的只是認同感而已
教英語的老羅為什麼牛逼?因為他教得好?因為他幽默?也許,但沒說到本質上。因為他正好符合了大多數人心目中好老師應該有的樣子,所以大家認同他。

試想一下,你被12年填鴨教育、各路SB老師(我沒有說所有老師都SB,我這輩子最敬佩的人之一就是我的兩位老師)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你的同學說:
「有個叫羅永浩的胖子,會在上課的時候講段子誒。」
然後你去搜了他的演講視頻,發現他不僅講段子,還不喜歡站在講台上,跟學生們各種逗貧……總之,那一瞬間,你的心裡早已被丘比特射成了篩子:

這特么才是老師嘛!
後來,老羅做了手機。此時的熊孩子已經長大,到了能夠自己買手機的年齡了。
他們的情況(市場的情況):

  • 被某米牌暖寶寶暖得死去活來
  • 為了腎系手機,除了腎什麼都賣了
  • 有人宣傳發燒,有人宣傳性價比,沒錢的大學生和小藍領被關心得不要不要的
  • 就是沒人關心一下沒錢的文藝青年(老子傢具買不起,但是買個襯衫一定要MUJI的啊!)

於是這時候,一款以匠人工具為LOGO,以「難得的匠心」為核心賣點的手機,出世了。當老羅在台上大談他花大力氣優化的UI特效時。你的眼睛看到了匠心、精細、慢工出細活、認真、較真……等等等等而你的腦子裡卻在說:

此時此刻,你對這個浮躁、功利、冷漠的世界的一切蔑視和抵抗,就像洪水遇上了豆腐渣工程,終於有了宣洩的出口。

你認同了老羅老羅成功地讓你認同了他(再一次)你在心裡,已經跟老羅站在了同一個戰壕里此時此刻,所有一年出N款手機的企業,都變成了你們的共同敵人於是你變成了死忠粉,你有了鎚子的情懷
其實,死忠粉(情懷)的本質是:你認同這個人,你認同他做事的態度,你覺得你們是同一類人,為了讓你生存下去,你需要儘力幫助整個群體生存下去,所以你要保護這個群體,因為保護群體,就等於保護了你自己。
於是不管這個手機有這樣那樣的不好,你都不會管了,一切說鎚子手機不好的人,就是在跟你做對。
(我個人很欣賞鎚子手機的態度,嗯,我也吃這一套,而且吃得很香)
後來小米也開始玩這一套:

我做一塊鋼板都這麼細緻,40道工藝,193道精密工序,怎麼樣,你們這些「活得認真」的消費者,是否認同我了?咱也是有情懷的人啊

最後總結:洗腦應用在銷售中,最簡單那的三個套路:吹牛逼、找例子、找認同。
如果你需要更多互聯網市場運營等營銷知(tao)識(lu),戳: 系統學習互聯網市場運營--網路營銷培訓--暖石


題主給的信息太少。而且產品屬性不明,說幾個大類吧。

1.生活服務類:初期地推比較有效。比如一個外賣APP,印傳單到一些周圍飯館不多的高密度人口小區,總歸有效,但是否留存,日活這些就不好說了,寫上第一次使用給予XX優惠可能更能激發用戶體驗欲。

2.社交類:有了微信和陌陌之後暫時想不到這種做大社交的還有什麼發展空間。特殊興趣類大概可以,比如二次元社交?同性戀社交?這種就需要類型屬於特別需要這個群體具有「在平時生活中需隱藏自己真實興趣」的特徵才能玩的起來,不然用微信就行了。

3.興趣愛好類:比如運動類啦,電影類啦。如果做的好的話先去豆瓣的興趣小組、貼吧、找微博對口大號推,產品品質好的話一般會有人願意嘗試(但是初期不要過度強調社交性,以優質內容和運營為主,上面就10個人有什麼好社交的?)

4. 社區類:去競品社區拉人,但是初期肯定沒人……可以試試這樣,找一些競品社區的大號,發一些強勢資源(需到你的社區里下載或閱覽的),帶量。

暫時想到這麼多,其實我也曾經接觸過一個從零開始的APP,當時沒有用市場手段推,而是純渠道,做了一些換量……效果不咋樣(主要原因還是產品和競品同質化現象過度嚴重,沒有亮點和區格點)


如果你的產品是印鈔機,坐在家裡都能有十萬個用戶找上門


之前聽到的一個故事,現在找出來,供你參考
------------------
進價18元的褲子賣50元 為什麼凈賺52元

有一次和一個伯伯聊天,他無意間說起了年輕時做過的一單生意,讓我這個做互聯網營銷的人士震撼不已。他18塊錢批發購進的褲子賣50塊/條,結果一條褲子賺52塊,而且排隊瘋搶。

你是不是非常疑惑,這怎麼可能?!

按照傳統做生意的思路確實不可能,但是運用超常規的思維來設計,就能實現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這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雖然比較久遠,卻依然具有代表意義。

你應該非常清楚,那個時期正是傳呼機流行的時代,堪比現在的蘋果手機。

這位伯伯所在的小城市有兩家傳呼台,正在競爭著傳呼通訊的入網業務。

伯伯有家不大的商鋪,是賣褲子的。他找到其中一家傳呼台的負責人洽談合作:「我可以幫你找到至少3000個人入網你的傳呼業務,你只需要將他們第一年繳納的 360元傳呼費分200元的傭金給我就行了,後面不管他們用多少年,收的費用全歸你,如果可以的話,我就不找你的競爭對手了。」

傳呼台的負責人立馬答應了他。

當時,市面上每台傳呼機銷售800多塊,其實避開所有環節,直接找廠家拿貨的話,非常便宜。他找了幾個廠家,最後以180元/台的價錢跟一個廠家達成了合作,訂購了3000台,並且跟廠家這樣洽談:「你派人把傳呼機送到我的店面,我保證在15天內就把這批傳呼機銷售完,你派去的人我發工資,傳呼機賣完之後,我給你結賬,如果沒有賣完,15天一到,我依然照單全收。」這樣,沒有花一分錢搞到了3000台傳呼機。

最後就開始賣褲子了,他在店前拉起了大橫幅:買50元的高檔男褲,送價值860元的傳呼機一台。

這個廣告第一天引來了第一批將信將疑的顧客,當顧客真的得到傳呼機後,傳播的轟動效應出現了,從早到晚排隊搶購,不到半個月,3000台傳呼機都被一搶而空,後來陸續訂購。

擁有了傳呼機的人,第一件最迫切的事情就是到伯伯指定的傳呼台入網,錢自然而然的就賺到了。

我們來算一下最終的收益,傳呼台給他200元的傭金,除去每台傳呼機180元的成本,還能賺20元,然後褲子18元的進貨價,賣50元,可以凈賺32元,兩個利潤加在一起就是52元。

聽完這個故事,我受益匪淺。這才是真正的營銷思路,真的值得創業者,尤其是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合縱連橫的、開拓市場的人士思考,相信你會從中感悟到非常多的東西。


10萬註冊還是10萬日活?
10萬註冊好辦,準備20萬推廣費用即可。
10萬日活就不是錢能解決的了,以下條件缺一不可:
1、剛需
2、目標群體足夠大
3、產品質量合格
4、有足夠的推廣資源

能達到這個數字的創業項目,估值輕鬆過億了吧。


下面我簡單和大家分享下如何在兩個月時間獲得的第一批種子用戶:

1.重視社交媒體渠道

微信,QQ群,貼吧,豆瓣,天涯都是非常好的拉粉絲平台,我之前就有一個500人的英語學習QQ群,在我開始做英語學習軟體以後,逐漸的給群內的小夥伴說這個事情,並得到了很多小夥伴的響應,大家對於能夠參與到一款軟體誕生過程中這件事還是很感興趣的(參與感),後來在每次出版本的時候,大家都會踴躍的提很多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對於我們完善產品起了非常大的幫助。

豆瓣和貼吧也是非常好的拉精準用戶平台,豆瓣和貼吧都是論壇模式,裡面已經有了很多英語學習吧和小組,前期我是抽一些時間在裡面發軟文拉人,但對軟文的質量要求比較高,難度稍大。於是又和每個英語吧和英語學習小組的組長做溝通,希望可以免費給我們放個推廣的位置,可能大家都會覺得當下哪會有免費的事兒,但只要你認真的去做了還是有這個可能的,特別是豆瓣文藝青年很多。

從貼吧和豆瓣引來的用戶我會拉到微信群里或者QQ群里,引導他們在我的群里進行英語學習交流。到現在為止一共有3個百人微信群,每次發新版本的時候,我都會首先給群里的小夥伴發一下,聽聽他們的建議,反覆修改以後再發到應用市場上面。還要單獨講一下微信公眾號,我給自己英語微信公眾號的定位是品牌展示的出口和企業客服入口,通過高質量的內容搭建慢慢的吸引粉絲,雖然將公眾號粉絲轉化為種子用戶的比例不大,但也值得一做。

2.線下垂直化平台挖掘

我做的是一款英語學習應用,所以首先想的就是哪些人群會對我的軟體感興趣,這些人群在哪裡?首先想到的是英語角,於是搜羅到北京市內比較活躍的英語角,去參與大家的活動,和英語角的小夥伴們做朋友。時間久了以後大家會互加微信,然後自然而然的講出自己在做的軟體。

因為參加英語角的人群本來就是對英語學習很感興趣的人群,所以轉化難度不大,大家對於免費的英語學習軟體很感興趣,參與程度很高。除了英語角平時我也會參加各種各樣的互聯網線下聚會,在交流問題的同時把自己正在做的產品曝光出去,那些對英語學習感興趣的與會者就會主動和你聯繫了,互加微信以後,大家基本都會持續關注,而且會提出一些非常好的建議。

3.親友團也是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

發動多年來積攢下來的人脈,同學,朋友,家人以及同事,把這些原本就鐵杆的朋友引入到QQ和微信用戶群,前期的時候這些鐵杆朋友在群里的活躍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親友團的意義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

以上就是我這兩個月來做種子用戶的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對大家有些幫助。


原創


1.你自己喜歡用
2.通過任何手段,找到一群同樣喜歡用的人
3.找到他們的共同點,找到他們集中的社區、網站,用他們最喜歡的功能,用最笨拙的方式來推廣
4.如果3有效,砸錢推廣,與這些渠道深入合作
5.隨時收集反饋,整理需求,在不損失現有用戶基礎上,發散產品功能,輻射更多的人

若2、3都難以推進,就先別拉風投了


雷同的問題已經在知乎見過3個了,無語~為啥不能先搜搜有沒有再提問


做產品,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從0~1這個過程,積攢下最忠實的種子用戶,之後的用戶就會像滾雪球一樣的來了


有錢就砸錢,先花一點小錢找到適合這個產品的渠道,然後死命砸
沒錢就做SEO/ASO,但是能否帶來流量有一定運氣成分


資料庫循環insert一下就行了,哪用那麼麻煩……(謝謝 評論一樓 提醒)


互聯網行業,內容為王,用戶體驗為王,手機app也是如此,你的app是做哪一方面的、針對什麼樣的用戶群體、是做產品還是增值服務等,這些都要有宏觀的把握。現在很多app做出來沒有多少人願意在手機上留出一個坑,原因就是這個app對他來說沒有價值。一個app做的有bug不要緊,關鍵是要給用戶創造價值,做到這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很多時候產品的好壞不是吸引用戶的重點。想上量?花錢推廣啊!
----------以下方式不建議嘗試----------
花錢怎麼做推廣?這可是行業內不言而喻的事情。很多時候你只能看到微博推廣廣告大家都在罵,但是看到廣告而對這款產品產生興趣的人,比罵他的人不知道多了多少倍,雖然挨罵,但是能帶起來量啊。你現在嘲笑他們刷榜,等他們過了一兩年做大了,誰還能記得起他們曾經刷過榜?

iMessage垃圾簡訊市場不是最近才興起的,早在幾個月前甚至更早已低調出現,許多iOS用戶都曾經收過iMessage的垃圾簡訊,卻和運營商的垃圾簡訊一樣,痛恨卻無法杜絕。
...
據說嘀嘀打車用了這個服務,原來在iTunes中的排名在300名外,發送10萬條後,排名上升,發送到200多萬條的時候,排名一下子就上升到73名。

現在大家力捧專車的時候,還有誰會提起當年滴滴發的垃圾簡訊?
不要覺得這是做 App 的沒節操,很多投資人不也是對這件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么?


首先,你要有50萬的市場預算。


說來也簡單,有錢就行。找到你目標人群所在的地方這應該不難,關鍵還是有錢砸。


半夜翻自己曾經的回答,突然覺得很不完善、很不嚴謹,真是對不起點贊的朋友們!
所以我把回答刪除了,有空再做一個詳細的回答。

btw,這個問題掛了有1年了吧,我想問一下,樓主曾經的demo,後來上線了嗎,你們拿到風投了嗎,現在公司還活著嗎 (°_°)


推薦閱讀:

[頭腦風暴]做好喪葬行業的O2O,你有辦法嗎?
如何看待《未來三年互聯網將顛覆電影產業》一文?
如何評價泰勒斯威夫特下架流媒體音樂?
2016 年有哪些產品讓你印象深刻,為什麼?
為什麼《機動戰士高達》(早期UC作品)的世界沒有誕生出互聯網--現實世界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TAG:風險投資VC | 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