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名劍和超強鑄劍師基本都集中在春秋戰國甚至之前的這個時期?
幹將莫邪兩把就不用說了,八方銅劍、畫影、騰空、文光、照膽、承影劍、純鈞劍、魚腸劍、泰阿劍、湛瀘劍、龍淵劍、工布劍,純鉤劍、毫曹劍、巨闕劍、太阿劍、工市劍等等名劍都出於這個階段,而且歐冶子,幹將莫邪、燭庸子等鑄劍大師也都屬於這個時代。往後的朝代,為什麼隨著鍛劍技術的進步,名劍和鑄劍大師卻越來越少了?甚至就連現在的技術,也沒有製作出所謂的名劍?
私造兵器是什麼罪?
謝邀
這個問題我想從一個大的方面來談。大的前提是:社會形態的大規模變動會引起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繁榮昌盛。
而「社會形態的大規模變動」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出現過三次:殷商向西周的過渡、春秋戰國的過渡、近代西方勢力東漸的過渡。第一次是奴隸制社會轉變為了領主封建制社會,第二次是封建社會轉變為了帝制封建社會,第三次是地址封建社會的瓦解。
殷商時期,雖然青銅器文明已經很發達,但留給我們的記憶並不多,有數的可以算是周公做的周易,已經周禮的形成,這對中國的影響直到現在還在持續,可惜,由於文明的匱乏,那一次變革動蕩沒有給我們留下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繁榮昌盛。因為根本沒有各行各業。
但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就不一樣了。我很樂意拿近代西方勢力東漸和春秋戰國做比較。
先看近代的
中國史學四大家:呂思勉、陳寅恪、錢穆、陳垣 全部集中在近代 古史辨的開創者顧頡剛也是近代
考古學名流李濟、梁思永也都是近代人物
雖然真正的工業化是在現代(49年之後)才完成,但是萬噸輪船、飛機、火車鐵路等在近代早就已經出現
而新舊兩種文化勢力的對立運動,也都是在近代才出現的。
那麼對應到春秋戰國時期
大師級人物,有孔子、孟子、老子、孫武子、計然子、公孫龍子、荀子、慎道、申不害、商鞅。。。。。春秋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的人口總量在2000萬左右(楊寬《戰國史》),這種大師產出比例,是任何時期都望塵莫及的。
對應到近代新文化運動的戰國百家爭鳴,造成的文化影響是後世兩千年帝制社會的思想根基。
春秋戰國時期的「工業化」,無疑就是指的鑄鐵柔化技術和牛耕。前者讓鐵器大規模投入使用,後者則大大加快了土地的擴展和農業文明的提高。春秋戰國之世,戰爭頻繁,社會動蕩,但是人口數目卻依然在增加。
社會大規模變動,會促使各行各業出現空前繁榮的景象。後世,不論是秦漢儒法、魏晉玄學、宋明理學等等,都是以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為藍本的。國學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長久時間都沒有產生太大的變化。春戰之後一定型,直接決定了未來兩千年,兩千年平穩發展的帝制社會,實在難以產出那樣的大師級人物。
如此看來,多幾個會搞武器裝備的,會打鐵的,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我是材料專業,對歷史了解不多,但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上面的回答大多數是說時勢造名器,我覺得當然有這方面的原因,之前有個回答說的不錯。但仔細想來,都有點隔靴搔癢的感覺。
我覺得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名匠,主要原因在於材料的進步。
春秋戰國時代是青銅器和鐵器交匯的時代,我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其實這些名劍其實都是鐵器(作者原意是說這些名劍是鐵器,所以不能傳世),所以會在青銅劍中出類拔萃,掌握冶鐵的師傅自然就是大師。
還有我想說,其實鑄劍這個詞就代表了青銅劍的工藝,但是學過材料的都知道,鑄件的強韌性能比鍛件低了不是一星半點,根本不適合做劍。這也反映了那些鑄劍大師其實都是青銅時代的產物。
說一下,我指的「鐵器」不代表材料學嚴格意義上的鐵,也包含鋼。本想一一搜索了解一遍所有題目中列舉出來的所謂名劍,但是實在是不忍吐槽了。
都是些什麼鬼!
傳說也能當歷史嗎,親!?
你要拿傳說中的人和現代人來比我就只好說這些傳說是三體人乾的啊喂!以下內容可能因答主孤陋寡聞而有硬傷,求指正。下面正式答題。
首先說說青銅時期吧。
據《中國科學技術史:礦冶卷》第217頁:
商代前期僅鄭州二里崗一處遺址就出土青銅器22種,完整器物120多件。禮器有鼎、鬲、盂、簋、尊、卣、觚、爵、盤、斝、罍、盉,裝飾品有簪,兵器有鏃、刀、戈、鉞,工具有鉤、鑽、钁、錐,此外,還有銅泡。
根本沒有劍啊。最開始基本上大家好不容易做點兒青銅器都是祭祀和禮儀用品,然後是食器之類,兵器好多還只是殉葬品或儀仗器物而已。有人抽檢了部分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國科學技術史:礦冶卷》第233頁):
檢驗的16件銅器中,唯一的1件兵器戈是紅銅鑄造。金相組織中存在分布於晶界的氧化亞銅,這種材質具有熱脆性。紅銅硬度低,在高溫下強度低,體收縮率大,在鑄造過程中容易產生裂紋,所以機械性能和鑄造性能都不好,不適宜製作實用兵器。故此件紅銅戈可能是儀仗用器。
有人統計了部分西周早期的青銅兵器(估計沒有劍)成分:
都是銅-錫-鉛合金啊,這三種金屬都是金屬中的軟妹紙啊。
到了東周,隨著戰爭不斷升級,兵器的比重越來越多,鑄劍術倒是有了較大提升。春秋中後期的青銅劍越來越多被發掘,其中的代表就是:越王勾踐劍。
2012年去武漢的湖北省博物館專門見識了一下這把千年名劍,果然名不虛傳。鋒不鋒利不讓試,但外觀讓人印象深刻:樸實、厚重,很難讓人懷疑這不是利器。這可能是中國第一把真實存在的名劍了吧。至於鑄劍師是誰,從來沒聽說過,也無人考證。
其他青銅劍,由於防腐蝕不如越王勾踐劍,早已銷蝕在歷史中,留存的資料也太少。
結論:青銅時期及以前名劍流傳並不多(神話傳說不算數),超強鑄劍大師存在卻並未有芳名流傳千古。
說完了春秋前的青銅鑄劍,再說說鐵劍。
據《中國科學技術史:礦冶卷》第364頁:
屬於這一時期(公元前5世紀以前,即春秋以前。——答者注)的早期鐵器形體多為薄小,器形簡單,不少用金、玉、青銅作柄,有的還錯金嵌玉,表明他們是被當作珍貴物品埋葬的,這應是人工冶鐵出現不久的現象。如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出土的玉柄鐵劍(圖6-2-2)和陝西寶雞益門出土的金柄鐵劍(圖6-2-3)。
生產力跟不上、煉鐵技術不成熟,春秋及以前的鐵劍是沒有名劍的。現在發現的最早的鐵劍應該是西周晚期虢國墓地出土的玉柄鐵劍。玉柄啊!
來一張金柄鐵劍的靈魂畫風圖:
從現在發現的鐵器來看,煉鐵技術是在戰國中後期才有了長足進步。但是作為一個鍊鋼工人,我負責地科普一下,鐵劍是很難產生名劍的。因為我們說的鐵一般是碳含量大於2.11%的鐵碳合金,春秋戰國時期所用的鐵主要是白口鐵。鐵和鋼的區別在於:鐵是很脆的,鍛打易裂,適合鑄造;而鋼是韌的,常常聽說的百鍊鋼就是炒鋼經反覆摺疊鍛打變形而製成的鋼。這就是為何後世超強鑄劍師連傳說都少了,因為他們都化身掄鎚子的鍛劍師了。
謝邀 @殊十二
名劍變得普通了是科技的進步。
因為隨著戰爭規模和烈度的增加,在局部有幾把優質武器就可以影響戰局的可能越來越小
我個人覺得並不是大師少了 而是人多了。基本以宋為分界線,可以看出宋以後武器砍傷人並不是是單純的砍,也有一定砸的成分在裡面,可以看出 刀劍已經並不像前幾個朝代那樣鋒利了。因為中國人口的不斷上升,一把寶劍動輒幾年的鑄造已經不能滿足大兵團作戰的中國軍隊了。所以鑄劍師這種職業也被流水線生產所代替 慢慢退出社會的主流
才疏學淺,不足之處敬請諒解
因為以前只有名家能造出好兵器,後來能造出好兵器的人越來越多了。大師太多了,就不值錢了。
首先,我對題主說的那些神兵利器是否存在表示疑問。另外,這些寶劍是否真如傳說一般有一劍劈開大青石、削鐵如泥甚至統御諸神的能力表示極大懷疑。
這樣一來,也就是說,由於豐富的想像與浪漫主義色彩,沒有形成統一標準,古代寶劍與現代工藝鍛造的劍是沒法比較的。
回到題目,如果非要說古代寶劍就是神兵利器,就是比如今刀劍更好。那麼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古代有一些礦石是天地生成,人力的確無法或者幾乎不可能模仿,比如大家都在傳的大馬士革。烏茲鋼錠一挖沒了,那它就是沒了,你再怎麼找也找不著了。所以某些特殊加工工藝就在這種資源極其稀缺的情況下消失了。我想中國古代應該也會有類似資源消失導致寶劍鋒芒不再的情況。
第二,對比看來,青銅器到鐵器的跨越可以說是飛躍性的。從冶銅到冶鐵技術的革新,我個人感覺,不亞於冷兵器到熱兵器邁出的那一步。
大家都知道鐵比較活潑。然而鐵合金(鋼)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屬性,對鋼的研究到現在也仍未停止。比如熟鐵軟而韌,生鐵硬而脆,如何控制合金中各種金屬的配比,我認為這才是中國古代鑄劍最偉大的地方。
比如威名赫赫的越王勾踐自用劍,表層鍍鉻的工藝一千年多後才被德國人發現。
總之呢,這一點就是說,這種飛躍讓古人對鐵器產生了很大的依賴。浪漫主義也插一腳,使一些史料失去了借鑒意義。
第三,大家也知道的,中國人渴望成為君子。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不會拘泥於「技藝」這個層面,他們更在意「道」與「仁義」的協調、均衡等等。
說白了吧,文化人兒看不上打鐵的。然而這群文化人對於「劍」又有一種崇拜和尊敬,所以他們喜歡寶劍,但是不在意你這劍是怎麼鍛造出來的。他們喜歡看到臉上各種繁複的流雲紋路,但對於千錘百鍊這道工藝卻不喜歡深究。
日本總喜歡把很多技藝上升到「技近乎道」的層次,很多屌屌的鑄劍師都被封為「人間國寶」,日本刀的技藝也就被保存了下來。中國的各種技藝也許(注意,我說的是也許,我不敢肯定)由於沒有記載而沒有傳承。
第四,同中國的武術一樣,這些工藝也分門派的呀,你不是俺們撥的,憑啥告訴你呀。
以上都是個人理解,嚴謹的人表較真,俺說不過您。
希望有點幫助,謝謝!看看堯舜,看看桀紂。再看看歐冶子、幹將和莫邪。不是沒有,只是不能說不知道而已。
因為時代早,不好考證,可以隨便吹.
這就是技術進步和工業化的力量。現代的量產刀劍從實用角度來說可以秒殺當年的各種名刀名劍。古代只是矮子里拔高個而已。
現在如果說還有名劍和工匠的話,那也是因為做得好看。
因為那時候沒槍啊,冷兵器時代劍是主要的作戰武器,何況古人佩劍是一種禮節。我拿個匕首上街都會被警察叔叔盤問,買個菜刀都快買不到了
那時就達到了冷兵器的頂點,當時還有武士的文化,後面我們的文化被閹割了,人性被閹割了。春秋殺戮不斷,但感覺人特有性格,就是這樣。
先秦華夏族群特別尚武,漢朝以後中國人由尚武崇文變成了崇文惡武,劍也從禮器淪為了兇器。唐宋明時期的文官並不佩劍
推薦閱讀:
※想儘可能多的了解中國春秋戰國時的政治時局,文化爭鳴,軍事制度。望推薦一些此類書籍。?
※孔子為什麼要殺少正卯?
※想要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有什麼好書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