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螳螂為何會吃掉交配中的雄螳螂?
看了知乎上有個問題的回答母螳螂交配後為什麼要吃掉公的?是從進化優勢角度解釋。從單個螳螂來看,這樣做的動機是什麼?
1. 雄性螳螂交配時被吃掉的幾率是多少?
2. 雄性螳螂是否知道交配時會被吃掉?
3. 如果知道會被吃掉,雄性螳螂是自願被吃掉,還是存僥倖心理,冒險爭取交配機會?
4. 雌性螳螂是否把交配視為侵犯,所以攻擊並吃掉雄性螳螂?
在動物世界看到雄性獅子交配時會咬住雌獅子脖子,避免交配過程中被雌獅子攻擊。
今天一看受寵若驚,第一次在這回答就收到大家的鼓勵。於是今天打算更新一下在最下面
既然觀察螳螂了那麼多年那就斗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為了考慮到不同種類的螳螂對於結論的影響,我們假設問題核心對象是國內分布最廣最常見的中華大刀螳。
成熟的雄螳螂,雄性螳螂一般在成蟲之後1-2星期後達到性成熟
發情的雌螳螂,雌螳螂在成蟲之後2星期之後體內卵子開始發育雌蟲會散發信息素來吸引雄蟲
1、雄性螳螂交配時被吃掉的幾率是多少?
在自然條件下,雄螳螂交配時被吃的幾率不會高於5%(交配前&>交配後&>交配時)。首先要澄清一點的是雌螳螂並不會分辨在眼前的是丈夫or獵物,卵子發育的雌螳螂唯一要做的就是把眼前經過的「能解決掉」的生物給吃掉。所以雄螳螂一旦在接近雌螳螂的時候被意外發現而雌螳螂當時正處於飢餓狀態的時候被吃掉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雄螳螂上背之後,被吃的情況基本都是由於雌螳螂過於抗拒而在反抗掙扎的過程中被雌螳螂拽下來啃食
而如果雌螳螂對雄螳螂上背並不抗拒的話,被吃幾率則基本為0
交配後,雄螳螂基本都是直接起飛逃跑,如果是被人為關在容器里那麼基本就成為雌螳螂的刀下大餐。
2、雄性螳螂是否知道交配時會被吃掉?
從基因來講雄螳螂是有準備的,因為在上背被雌螳螂抓住的時候雄螳螂會自己擰斷上半身而下半身繼續尋找雌螳螂的尾部進行交配,而且在上半身被抓住的情況下雄螳螂對交配的慾望會更加強烈,而在飼養螳螂的愛好者們裡面也有人因此對慾望不強的雄螳螂採取的斷頭處理法。
3、如果知道會被吃掉,雄性螳螂是自願被吃掉,還是存僥倖心理,冒險爭取交配機會?
2裡面已回答
4、雌性螳螂是否把交配視為侵犯,所以攻擊並吃掉雄性螳螂?
雌螳螂在發育較為成熟的時候,以及進入深秋之後越來越懶惰的情況下,不會抗拒雄螳螂的侵犯。
而那些卵子剛開始發育之前的雌螳螂食量較強且較為暴躁的時候她們並不會理會周圍的是什麼。
----------------------------------------------------------------------------------------------------------
5月11號更新
感謝 @李怡通 鼓勵
螳螂吃夫現象歸根溯源就是
雌螳螂啥都吃,不管你是誰
雄螳螂本能驅使,外加神經中樞不在上半身所以不顧危險去交配,並且在受傷的時候會更加強烈其交配慾望
和高尚節操沒有關係:) 很多節肢動物也有吃夫現象,只不過螳螂的這個現象被黑貓警長給錯誤的放大了
另外:吃夫概率發生情況不高,雄螳螂也可以和很多雌螳螂交配。我以前有一隻雄螳螂交配了9次
@沈星嵐 朋友提出難道雄螳螂的戰鬥力不如雌螳螂嗎
這點在昆蟲中是非常普遍的,雖然本人不是專業的昆蟲研究者,不過我任務這樣的自然設定無外乎:
雄螳螂不需要保護種群不受騷擾所以不需要非常強壯而去戰鬥,
只需要自己輕巧(體型小,翅膀更發達,能更容易的跨越長距離找到配偶)。
保持自己的新城代謝存貨下去足矣(吃的少)
雌螳螂: 不但要養活自己,還需要養活體內的卵子。(所以必須在殘酷的野外把握住每一次機會,捕食成功率要求比較高)
不需要長途跋涉(翅膀退化,基本作為威懾敵人,擬態etc)
所以這些因素(當然還有更多)造就了大部分種類的雄螳螂的體型和戰鬥力都比雌蟲弱小很多。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在全世界的各種螳螂里,有些螳螂種類因為所在環境的獵物等因素(如只吃飛蟲的椎頭螳螂科)也會有雄蟲和雌蟲體型相差不大的情況發生。
最後貼一張前段時間拍的蘭花小圖:)感謝螳螂這個物種帶給我的無限樂趣
簡單說就是因為餓了,@祤瞳 的答案非常好。大家最好奇的是:
無頭雄螳螂還能交配,而且,只剩「下半身思考」之後,交配慾望更強。
這裡講一講下半身思考的事情。
1. 我們人類的神經中樞很集中,沒了頭什麼都幹不了。但這並不是生物界的默認設定。
昆蟲的中樞神經系統一般就比較分散,有多個神經節。你可以把神經節理解為 CPU。
上圖是以蝗蟲為代表的昆蟲神經系統。藍色的區塊是神經節,英文注釋從頭到尾依次為腦(又稱食道上神經節)、食道下神經節、胸神經節(最多 3 對)、腹神經節(最多 8 對)。
對螳螂來說,下半身的呼吸、感覺以及運動,由胸神經節和腹神經節(合稱體神經節)負責處理。
因此雄螳螂沒了頭仍然可以盲控他的四條後腿,抓住雌螳螂的腹部,並且對準位置。
=================================
2. 順便提一下另一種昆蟲,蟑螂。
無頭蟑螂的傳說大家聽過很多。科學家確實做過一些奇怪的實驗,證明了沒有頭的蟑螂仍可以通過體神經節來學習避險動作 [1]。
事實上,蟑螂(蜚蠊目)就是螳螂(螳螂目)最近的親戚。
螳螂這小子,濃眉大眼的也叛變革命了,原來是小強的表親!
總之,它們的體神經節可以完成複雜的感知、運動、信息綜合處理任務。
=================================
沒了腦袋之後,螳螂的下半身就宣告獨立,完全失去節操了。
@祤瞳 說到,「在飼養螳螂的愛好者們裡面,也有人因此對慾望不強的雄螳螂採取斷頭處理法(來促進交配)」。
百度貼吧里就有如下例子,細思恐極,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就不要點進去了。
【傷感〗雌螳螂發情,無奈之下將雄螳斷頭交配。
【飼養心得】無奈的斷頭交配,給大家提供點資料
不過畢竟人家連脊索動物都不是,我們為他感到恐怖,實在是以小人之腦度君子之腹。
說不定他的腹神經節在想:
「爽翻了。皮膚觸感一流,想必如同明前碧螺春一樣嫩綠。
不過她到底長什麼樣子來著?
呼叫頭部,呼叫頭部,請求調用攝像頭。??????
[1] Eisenstein, E. M. Cohen, M. J. (1965). Learning in an isolated prothoracic insect ganglion. Animal Behavior 13: 104-108.
【連載34】【深夜重口味】【昆蟲之愛】SM之魂:螳螂的斷頭之愛
母螳螂吃掉公螳螂只為繁殖下一代視頻找到一個視頻。你們看看……吃的好開心。
螳螂啊,最膾炙人口的是新娘吃掉新郎這個橋段吧。不過呢,其實螳螂妹子也不都是那麼殘暴的。母老虎總是有幾個的是吧。所以我們今天就來叨逼叨這件事。
螳螂那大刀總是垂著手,所以西方也把它叫做祈禱蟲。不過……人要是這麼干一般是在賣萌。另外告訴你個秘密,螳螂可是昆蟲界唯一能自由轉脖子的動物。是不是很牛逼?
螳螂無論哪個種,長得倒都差不多。三角腦袋大,脖子短的很,一對大眼睛,上面有個小黑點滴溜溜地轉。恩那是複眼,其中有三個單眼。
螳螂可是益蟲。它能吃的害蟲可多了。那對大刀不是擺著看的。而且螳螂的卵鞘還是一味極為出名的中藥:桑螵蛸。啊中醫黑退散,螳螂的營養真的很豐富。不信你嘗一口。
你看你看。這桑螵蛸太!大!了!啊!!!給你們一個正在產卵的圖。
可見,螳螂的卵鞘非常大,比螳螂還要大。這需要非常多營養才行。螳螂妹子多不容易啊。不就吃你一個補補么……要知道不補補,哪來的勁產卵啊笨蛋!你倒是給我帶點吃的來啊傻瓜!居然不帶吃的,活該我吃你。哼。
螳螂不是完全變態的,而是漸變態的。只有三個階段,卵,若蟲,成蟲。一年才能長成一隻螳螂。還有就是其實螳螂的雌雄性別比不是1:1,而是7:3,也就是妹子多漢子少。畢竟精子不值錢。作為一種肉食動物,螳螂確實有點殘暴。不單單是老婆吃老公,兄弟姐妹互相吃也是有的。據說這種自殘會導致30%的死亡。而幼蟲甚至有90%都會因為各種原因死亡。其實螳螂不能飼養就是因為它們太能自相殘殺了。
說了這些。所以……他們是怎麼啪啪啪的?
螳螂都是夏末才開始做愛。卵鞘越冬,小螳螂要吃一春天蟲子,那是草長鶯飛驚蟄萌動啊!
到了夏天,都吃飽了,飽暖思淫慾啊,天氣暖和了,自然就要準備啪啪啪了。
母螳螂就先散發費洛蒙。外激素嘛。風兒你再大點!把我的消息告訴他!然後公螳螂就聞著味來了。當然我們傲嬌的妹子肯定是不會去親自找對象的。都是等著小伙上門。但是公螳螂一開始也不敢靠近母螳螂。因為母螳螂體型會比公螳螂大。害怕啊。吃了我咋辦。
當然接近前得先求偶。就是跳段舞啊,叫兩聲啊啥的。但是這倆螳螂都不會。基本上就是左右晃晃而已。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重點來了。當這隻公螳螂決定與這個妹子共度良宵的時候(當然也可能是自己赴黃泉),它會勇敢地跳到母螳螂背上。這一下要是沒站穩摔下來,基本就被母螳螂抓住吃了。
其實公螳螂是在4厘米之外直接飛過去的。如果站穩了,公螳螂就趕緊用爪子抓住母螳螂的身體,然後往下溜一點,彎起肚子,把丁丁對準母螳螂的小穴。當然並沒有丁丁。螳螂不是一次交配就死的動物,無論雌雄,都可以交配好多次。產卵好多次。不交配也可以產卵就是不會孵化而已。前提是小夥子不被吃掉。
還有一件事忘了說。螳螂一次交配需要耗時2-5小時。小時。恩。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吃老公這個事吧。
根據研究啊,其實真正吃老公的情況,只佔全部交配的30%。也就是說,三分之二的公螳螂是可以活著去找下一個新娘的。況且據說,只要緊緊抱著你的新娘,你也不會被吃掉的。畢竟刀子轉不過來。好吧,莫怕,抱緊我。
最初人類是在實驗室里觀察到這一現象的。握草直接就啃掉腦袋了。把一群科研人員嚇屎了。但是你要知道,在實驗室里經常是不自然的。自然的情況要複雜的多。不過要是真吃了就從頭吃到尾,哎就留下丁丁那不吃。嫌臟?
螳螂就算沒有腦袋,也是可以活的。甚至可以活十多天。肚子里的不飽和脂肪酸多啊。而且據說螳螂有一個咽下神經節,如果把腦袋啃掉,神經抽搐,可以幫助公螳螂快點射精,射的更多。因為管射精的神經在肚子上。
其實,公螳螂也是會挑選媳婦的。你們不要以為只有雌性選擇。他們喜歡那些肚子大的妹子。肚子大意味著營養好,捕食能力強。要知道,母螳螂的肚子直接決定了卵鞘的大小。當然,這種母螳螂一般也比較暴力……被吃可能就不可避免。所以這本身就是一種博弈。
而且,如果母螳螂吃飽了,那就算是比較暴力,也不會對殺夫感興趣。畢竟螳螂互相之間攻擊力都很強。何必呢。螳螂對距離自己大刀3-4厘米的活動獵物最感興趣。老娘餓了好幾天了!有肉來了!當然是引刀圖一快,吃了再說。
說了這麼多,你就知道了。其實只有一小部分母螳螂比較暴力。而且她們有最吸引公螳螂的資本——大肚子。公螳螂如果沖著肚子去,那很可能就成了刀下亡魂。所以要不你找那肚子小點的妹子,溫柔點。要不你就為愛而死吧。
人不也是這樣么?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關於產卵……螳螂也是很挑的,可不是哪都能產。你看這個名字,桑螵蛸,證明桑樹上很多是吧。人家喜歡桑樹。幹這種事的螳螂叫廣斧螳。其實就是全身翠綠色那種,特常見
溫度特別重要,畢竟不是小雞是孵出來的,螳螂是下完卵就跑,真刺激。所以溫度太低,小螳螂就發育慢,出不來了。悶死在卵里都有可能。25-30度比較好。溫度太高會熱死。
螳螂產卵的時候比較特殊,因為螳螂也是左右輸卵管,可左右功能不同。右邊是產卵,左邊是分泌粘液。你看那麼大的卵鞘,其實就是粘液搭建起來的。這種粘液一開始是乳白色,後來氧化就變黑。一邊產卵一邊搖屁股。
最後我再說一下。螳螂,包括他們的卵鞘,都是絕佳的食物。螳螂含有 18種氨基酸, 屬於完全蛋白質, 其氨基酸的總含量可達到 64. 24%. 蟲體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 8種氨基酸, 其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達到28. 19% , 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 ( EAA /NEAA )達 78. 21%。
成蟲體脂以不飽和的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為其主要成分, 不飽和脂肪酸占脂肪酸總量的 86. 52%. 飽和脂肪酸僅占 11. 62%。
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如鈣、鎂及鐵、鋅、銅、硒等。
總之,螳螂營養成分齊全, 蛋白質含量豐富, 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高, 氨基酸組成合理, 脂肪含量雖低, 但其高含量的不飽和脂肪酸不容忽視, 又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一句話!營養太踏馬豐富了!不吃你不是中國人!反正不管怎麼說,你看母螳螂,這樣,估計挺好吃。(當然我們要保護螳螂資源,請不要隨便捕捉螳螂謝謝合作)
參考文獻: 1、葛德燕, 陳祥盛. 桑螵蛸藥用歷史與研究進展[J]. 山地農業生物學報, 2006, 25(5):455-460.
2、熊正英, 席碧俠. 短胸大刀螳的化學組成及分析[J].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 27(4):93-96.
3、崔發良, 王昌貴, 方麗,等. 廣斧螳螂生物學特性觀察與保護建議[J]. 山東林業科技, 1997(6):27-29.
4、王慶林. 常見螳螂的習性及種類辨別[J]. 南都學壇, 1992(S2):90-92.
5、馮照軍, 姚瑞琴, 陳金,等. 廣腹螳和中華大刀螳卵塊孵化的比較研究[J]. 應用昆蟲學報, 2001, 38(5):358-360.
6、吳麗業. 螳螂交配的實驗[J]. 中學生物教學, 2012(5):28-29.
7、葛德燕, 陳祥盛. 中國螳螂目昆蟲的研究進展[J]. 山地農業生物學報, 2004, 23(6):525-528.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請關注大白的微信號:生命體。vita-force
http://weixin.qq.com/r/8kPu9rHECOx3rfWV9xb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從小熱愛飼養昆蟲。螳螂是每年夏天必備之選。本人不是生物學專業,我就談一談自己將近十年的觀察經驗。觀察對象都是中華大刀螂。
首先,螳螂吃螳螂不是一件不常見的事。通常是雌螳螂吃掉雄螳螂,因為雌螳螂個頭比較大,有優勢。雄螳螂吃雌螳螂也有。在螳螂未發育成熟之前,這種現象就會出現。成熟的螳螂捕食未成熟的螳螂也有。
為什麼?就是因為餓了。
如果你了解螳螂習性你會發現,螳螂通常是處於固定位置等待獵物的狀態。螳螂對動態物體敏感,對靜態物幾乎沒反應。一般兩隻螳螂相遇的時候都是一隻在等待,一隻在移動。
雄螳螂攻擊性更強。經常會看見雄螳螂的攻擊姿態,就是身體撐起,頸部後抬,翅膀張開。雄螳螂這種動作十分誇張,有一定威懾作用。但是下場基本就是被吃掉。因為力量與雌螳螂差大了。
交配的時候,屬於秋季。螳螂食物更加匱乏。雌螳螂體型大還要準備產卵,胃口大是自然的。交配時雄在雌身上偏後,兩者交尾。
此時,有的雌螳螂會將雄螳螂頸部用前足抓住在身體一側,這個動作有點彆扭,請腦補。之後咬斷雄的腦袋與頸部連接的位置,此處很弱。或者吃掉其頭部,或者把脖子咬斷也有。
雄螳螂儘管已經身首異處,但是會繼續交配。據說交配能力還變強了。而雌螳螂會繼續吃,至於它吃到什麼地步。要看它有多餓。大部分時候會剩下一部分雄螳螂的肚子,就是靠近生殖器那部分。
當然也有不少的時候,雌螳螂不會吃雄螳螂。也有的時候交配完了,雄螳螂從雌螳螂身前走過,雌螳螂又突然捕住它並吃掉。
螳螂這種昆蟲談不上智力,凡是它身前經過的昆蟲它都有捕食慾望。連蛇它都會攻擊。
就說到這吧。歡迎知友們交流!!!
1、幾率不好說,很小是肯定的,螳螂種類繁多,交配中會將雄性吃掉的大多是雌雄體型差距較大的種類,體型相當的則不會。
2、我不懂
3、雄性都會在交配中十分小心,盡量全身而退。
4、就是把雄性螳螂當做食物了,沒有其他複雜的含義。
不妨看看方舟子的科普解釋。
選自方舟子《我們為什麼不長尾巴》一書中《性與死的統一》一節。
「然而在事實上,螳螂甚至還具有食用它丈夫的習性。這可真讓人吃驚!在吃它的丈夫的時候,雌性的螳螂會咬住它丈夫的頭頸,然後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後,剩餘下來的只是它丈夫的兩片薄薄的翅膀而已。這真令人難以置信。」
從這段描述看我們不知道法布爾是親眼所見,還是只是在轉述一個公認的事實。不管怎樣,隨著《昆蟲記》風靡世界,雌螳螂「殺夫」(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吃夫」)的惡名和雄螳螂「殉情」的美名也就盡人皆知了。生物學家們甚至試圖論證「吃夫」的合理性。有的說,雌螳螂產卵需要大量的能量,雄螳螂的肉正是極好的能量來源。斷頭的雄螳螂能完成交配,這是已被實驗證實的,因為控制交配的神經不在頭部,而在腹部,而且,由於某些神經抑制中樞位於頭部,頭被吃掉反而還有助於增強雄性的性能力呢。雄螳螂不死,真是天理難容了。
不過,很少有人在野外觀察到雌螳螂吃夫。我們說的螳螂,乃是一大類昆蟲的總稱(是昆蟲綱下的一個目——螳螂目),包括形態、生態各不相同的1500多種螳螂。絕大多數螳螂物種都沒有被觀察到吃夫現象,這個名聲,主要歸咎於兩種分布較廣的螳螂:中國大刀螳螂(Tenodera aridifolia sinensis)和歐洲螳螂(Mantis religiosa)。但是,研究者報告的吃夫現象都是在實驗室里觀察到的,在這種條件下,擔驚受怕的動物往往會有異常的舉動,在自然狀態下,是否果真如此呢?這是真的與生殖有關的自相殘殺,還是純粹為了餵飽肚子的自相殘殺?沒人否認螳螂的確會自相殘殺,而個子要小得多的雄螳螂也很容易成為雌螳螂的犧牲品,問題在於這是否有生殖意義?
在1984年,兩名科學家裡斯克(E. Liske)和戴維斯(W. J. Davis)雖然同樣在實驗室里觀察大刀螳螂交尾,但是做了一些改進:他們事先把螳螂餵飽吃足,把燈光調暗,而且讓螳螂自得其樂,人不在一邊觀看,而改用攝像機記錄。結果出乎意料:在30場交配中,沒有一場出現了吃夫。相反地,他們首次記錄了螳螂複雜的求偶儀式:雌雄雙方翩翩起舞,整個過程短的10分鐘,長的達兩個小時。里斯克和戴維斯認為,以前人們之所以頻頻在實驗室觀察到螳螂吃夫,原因之一是因為在直接觀察的條件下,失去「隱私」的螳螂沒有機會舉行求偶儀式,而這個儀式能消除雌螳螂的惡意,是雄螳螂能成功地交配所必需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實驗室餵養的螳螂經常處於飢餓狀態,雌螳螂飢不擇食,把丈夫當美味。為了證明這個原因,里斯克和戴維斯在1987年又做了一系列實驗。他們發現,那些處於高度飢餓狀態(已被餓了5~11天)的雌螳螂一見雄螳螂就撲上去抓來吃,根本無心交媾。處於中度飢餓狀態(餓了3~5天)的雌螳螂會進行交媾,但在交媾過程中或在交媾之後,會試圖吃掉配偶。而那些沒有餓著肚子的雌螳螂則並不想吃配偶。
可見雌螳螂吃夫的主要動機是因為肚子餓。但是在野外,雌螳螂並不是都能吃飽肚子的,那麼,吃夫就還是可能發生的。在1992年,勞倫斯(S. E. Lawrence)在葡萄牙對歐洲螳螂的交配行為進行了首次大規模的野外研究。在他觀察到的螳螂交尾現象中,大約31%發生了吃夫行為。在野外,雌螳螂大概處於中度飢餓。吃掉雄螳螂,對螳螂後代也的確有益。198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吃掉了配偶的雌螳螂,其後代數目比沒有吃掉配偶的要多20%。里斯克和戴維斯也承認,歐洲螳螂發生的吃夫現象可能比其他螳螂遠為普遍,是它們給螳螂帶來惡名。但是,雄螳螂很顯然不是心甘情願地被吃的。它們在交配前,小心翼翼地接近雌螳螂,避免被發覺。交配時從雌螳螂背後躍上,交配完了之後迅速地逃離,沒有為了後代犧牲自己的跡象。雄螳螂可以多次交媾,沒有必要做一鎚子買賣。從自然選擇的角度看,雄螳螂應該與儘可能多的雌螳螂交配,在最後一次交配中再被吃掉;而雌螳螂也應該與儘可能多的雄螳螂交配,而且應該每次都把雄螳螂吃掉。
完。
小時候看黑貓警長上說是為了繁殖下一代,於是那時我就常常跑草叢裡捉螳螂做實驗。可是結果是令人崩潰的……
因為螳螂簡直是個NC。他丫什麼都吃!!
沒錯,你沒看錯,他什麼都吃,無論公母,無論比他大的蟋蟀蟈蟈,還是比他小點的螞蚱,他都吃……由於有時候不自量力,所以就會被對手吃掉。所以我覺得「螳臂當車」這事絕逼應該是真的。
那時候我記得我做過很多組實驗,無論蝴蝶還是蚯蚓,只要將他們放進小盒子,他就會去吃,同類也會吃。有的螳螂比較小,我敢用手捏著他們的脖子互相靠近,只要他們的嘴一靠近對方,他們就互相咬,然後吃。我當時就震驚了,因為其他昆蟲都是咬,但並不咽下去啊親。當時我還納悶兒,這尼瑪是怎麼回事,怎麼身體越咬越少。所以那時候我就覺得螳螂真是鬼畜的生物。
現在長大了,回頭想一想,覺得這應該是螳螂的身體結構造成的。由於昆蟲比較低等,而且螳螂腦子又小,估計很難會有複雜的神經過程。也許一旦身體某個部位受到擠壓或力學反饋什麼的他就會去吃。至於為什麼會進化出來這種逆天特性,只能說明螳螂在進化中經歷了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嗯,螳螂是一個有故事的生物。
===============看什麼看,沒看過螳螂捕蛤么?吃的完么你?==================
雌螳螂真的相當強悍的生物,一切她們能看到的會動的東西都會抓過來啃兩口,而且可以吃掉體型差不多的蛇,青蛙,更甭提螞蚱螽斯啥的了,體型相當的情況下,一隻建康雌螳螂唯一一次失策就是對我的手指下手。
有些雌性動物,在交配過程中,還吃下了無數後代呢。
一切都是刻在DNA里的宿命
基因的唯一目標就是複製自身,傳承下一代,哪怕因此失去這一代的生命。吃貨的世界你不懂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讓大家看真實鏡頭,然後自己體會。答案都在真實錄像里!
好多紀錄片里有。國內CCTV10自然傳奇就播過。
《自然傳奇》 20140404 動物大排行之繁衍
螳螂在第28分鐘出場。(高清無碼)
看完的來說說體會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2016140.htm
這個流傳了近百年的「令人震驚」的「事實」,是「觀察者效應」造成的。在自然界中,交配之後螳螂吃夫的現象幾乎不存在。而雌螳螂把雄螳螂吃掉的原因更可能是觀察者在場而引起雌螳螂緊張,誤以為雄螳螂是敵人才造成的。見到這個問題,我的腦海里第一個閃現就是小時候看《黑貓警長》的某一集,大家都懂得⊙▽⊙
這叫冰戀
公螳螂:來一發嗎
母螳螂:來
10秒後
母螳螂:…我在幹啥來著?好像有東西在我背上?抓住咬一口看看是個啥?味道還行…吃了吧。觀察者效應(Observer Effect)
所謂的「觀察者效應」,指的是被觀察的現象會因為觀察行為而受到一定程度或者很大程度的影響。說得廣泛一點,我們幾乎沒辦法不影響我們觀察的事物——只不過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需要注意的是,「觀察者效應」和「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並不是一回事兒,儘管你會常常遇到人們對這兩個概念誤解誤用。簡要地說,前者重點在「觀察」,後者重點在「測量」。)
有的時候,觀察者的存在會產生非常令人震驚的效果。Leland Ossian Howard曾於1886年在Science上發表自己觀察到的「螳螂吃夫」現象:「把它們放在罐子里的時候,交配後的雄螳螂會嘗試著逃跑。可是幾分鐘之內,它就會被雌螳螂捉住。雌螳螂會先扯下雄螳螂的頭吃掉,然後是脛節,而後是大腿……看起來,如果一個雄螳螂最終竟然能從雌螳螂那裡逃脫的話,幾乎是天賜的好運。」
螳螂吃夫
可是,後來的廣泛調查發現,這個流傳了近百年的「令人震驚」的「事實」,是「觀察者效應」造成的。在自然界中,交配之後螳螂吃夫的現象幾乎不存在。而雌螳螂把雄螳螂吃掉的原因更可能是觀察者在場而引起雌螳螂緊張,誤以為雄螳螂是敵人才造成的。
以上解釋來自於百度百科,我比較傾向於這個解釋,但是暫時沒有找到更加靠譜的資料來源。
我只是對他能找准位置感到好奇 原來真正下半身思考的動物是螳螂啊 哈哈哈哈
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同性戀(也就是表示真愛)的電影。裡面一個人很愛另一個人。然後就把他吃了。我想是不是可以解釋這個現象?至少心路歷程是這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餓了……
推薦閱讀:
※穴螢火蟲是種怎樣的生物?
※請問這是什麼蜘蛛,學名叫什麼?
※請問這藍色的是什麼昆蟲?
※當我們害怕蟑螂,飛蟲時我們到底怕什麼?
※請問這長長觸角的是什麼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