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螢火蟲是種怎樣的生物?
穴螢火蟲是種非常神奇的螢火蟲
線狀,粘液狀,全身透明,尾部發出藍色光亮
它們放出帶有粘液的絲線製成漂亮的珠簾
用於捕獲獵物題主發現百度上並沒有這種生物的百科
有大神了解這種生物並且可以詳細介紹的嗎?
打破了題主的美好幻想,因為其實發光的是一種蚊子:Arachnocampa luminosa
它們會產生黏液,同時利用腹部末端發光來吸引昆蟲:
幼蟲真身:
成蟲態:
謝邀,我只想說樓上@林業傑 oOOo大神解釋得挺到位了。
嗯……題主不想自己去查又等得呢,可以關注一下今年七月的《博物》雜誌,謝謝!
我回來填坑了。
———《博物》七月刊部分內容———
洞中星空:紐西蘭發光蕈蚊
1871年,人們第一次在地下金礦里,見到洞頂的「藍色星空」時,都以為這是螢火蟲的傑作。直到15年後才搞清楚,原來這是一種「蕈蚊」(蕈音「訓」),而不是甲蟲。雖然和蚊子是親戚,屬於扁角菌蚊科的蕈蚊卻不吸人血。別看它身長不過3厘米,小到蜉蝣,大到馬陸,都在它的食譜中。它甚至還能獵食其他的蚊,餓急了連自家兄弟也吃。
這發出藍色熒光的一串串「念珠」,就是蕈蚊幼蟲的捕獵工具。蕈蚊幼蟲在山洞頂部吐絲織巢,再從巢里垂絲懸吊下來,懸絲上每隔3~4厘米掛一滴粘液。一隻幼蟲可以布下70條這樣的懸絲,組成一個陷阱。
儘管看上去一片光亮,但是懸絲和液滴並不發光,發光的是守在陷阱邊的幼蟲。等到被熒光吸引的獵物們自投羅網,被粘液困住,它就能飽餐一頓了。蕈蚊的蛹和成蟲也會發光,但比起幼蟲要暗淡許多,畢竟這時它已經不需要進食了。成蟲有翅能飛,卻飛不遠,只能就近繁育下一代,世世代代生活在潮濕黑暗的山洞中。
《博物》7月刊雜誌內頁
—————————————————
*補充: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我猜題主是從上面這類圖知道紐西蘭發光蕈蚊的 ,確實很美麗很浪漫,但實際上這是處理後的照片,如果不加任何特技,洞穴里拍出來一般是這樣的:
圖片來自:全景網
可能山洞的土黃色看著有點挫,但這些光點確實足夠神奇,讓人們從一百多年前驚嘆至今。這些發光的蕈蚊只在紐西蘭被發現,除了最初發現它的那個泰晤士地區的金礦(位於紐西蘭北島),在紐西蘭其實分布廣泛,北島南島都有:
圖片來自:http://Wikipedia.org
而且它們不僅僅生活在洞穴里,在陰暗潮濕的樹林里也有分布,總之它們就是喜歡這種陰森的地方。另外,這種蕈蚊不是唯一一種會發光的蕈蚊,它所在的Arachnocampa屬還有另外4種幼蟲期也會發光。「Arachnocampa」這個詞的含義是「像蜘蛛的蠕蟲」(spider-worm),準確概括了這些發光蕈蚊的習性——像蜘蛛一樣織網捕食獵物。
那麼發光蕈蚊是如何發光的呢?它們的發光器官是馬氏管(昆蟲體內和中腸、後腸相連的一個器官,作用類似於腎),具體來說是馬氏管的許多個膨大末端在發光,大概相當於你的腰子突然亮了吧。這和螢火蟲就很不同,螢火蟲腹部末端發光,而且發光反應是在特化的脂肪細胞里反應的。
儘管發光蕈蚊設陷阱獵食,以小欺大666,它們也有自己的天敵,比如「長腿叔叔」盲蛛,以及從洞外飄進來的一種真菌孢子,能在蕈蚊幼蟲身上「駐紮」,不過因為蕈蚊自己不太愛動,所以這些孢子飄進來之後要再傳出去就有點困難。
當然啦,對這片「星空」侵擾最大的還是人類,我們注視它,記錄它,然後,很可能,也將看著它消失。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小提示:
在外網或者Bing國際版搜索學名Arachnocampa luminosa,或俗名New Zealand Glow-Worm,能搜索到很多英文資料。祝大家用餐愉快。
以上。
這個不是螢火蟲,是發光蕈蚊的幼蟲。
《中國國家地理》也有一期說過,準確來說,那個叫螢火蚋
推薦閱讀:
※請問這是什麼蜘蛛,學名叫什麼?
※請問這藍色的是什麼昆蟲?
※當我們害怕蟑螂,飛蟲時我們到底怕什麼?
※請問這長長觸角的是什麼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