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現在很多人宣傳佛教佛法,宣稱學佛念佛能治病和拯救身心?

還有那個凈空法師那麼高調,還有胡小林講弟子規的。感覺國人現在對我們的傳統文化了解的太少了,才那麼容易被人矇騙。


轉一段:學佛,不是為了保佑自己,而是為了捨棄自己——不是讓佛保佑自己多發財,而是保佑自己斷除對財物的執著;不是讓佛保佑自己長命百歲,而是保佑自己不要貪愛這個身體;不是讓佛幫忙剷除自己遇到的鬼魔,而是加持自己對鬼魔不要起嗔心,要以大悲心對待他們。


首先,我不信佛,本行是心理學,因此或許可以從一個更客觀的角度談談我對佛學的認識和理解:
1. 佛教屬於什麼宗教性質?
答:佛教不是宗教,也沒讓誰去信誰,佛教,或者說佛學,是佛陀的教育,比如「和尚」在天竺話里是老師的意思,本身並不含宗教色彩。
2. 那麼佛學的主旨是什麼?
答:佛學的主旨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聽起來有點像傳銷口號,但是其實翻譯成現代話就是:」破除封建迷信,提高領悟力和智慧,與煩惱保持距離,提升幸福感。」人家第一條就說了不要搞封建迷信,說佛教是迷信的恐怕是摻雜了過多的主觀臆想,並缺乏實際的研究和調查。
3. 信佛能治病嗎?
答:很遺憾,不能。所有宣傳信佛能得救,信佛能治病(尤其是說能包治百病治療癌症等絕症的),那是打著佛學的幌子騙人,偏偏很多人因為無助感,就是願意去相信。但是學習佛教中的積極進取的思想,可以提高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修養和素質,間接的提高一個人的整體健康程度(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轉換的,已有公論,說起來又是好幾篇論文了,此處不深入討論)。
4. 那佛學能給人帶來什麼?
答:曾有一位大師說過「修行,就是改變自己錯誤的行為和觀念。」 佛學即在這方面給人指引。
假設:
小明失戀了,天天唉聲嘆氣,愁眉苦臉。這時,他無意中接觸到了佛學講人與伴侶之間需要有「六和」,即「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合同均。」經過反思,他得出了結論,自己跟女朋友分手原來是意趣不相投,自己喜歡看英劇福爾摩斯,女友只喜歡看韓劇,長期以往缺乏共同話題才導致的感情出現的裂痕。他想明白這點後,振作了起來,並遇到了另一個跟他意趣相投的女生,兩個人從此愉快的走到了一起。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佛學給人是可以帶來一定的積極意義的。不參考佛學也許小明也能得到同樣的結論,但是並不能因此就說佛學將的都是錯的、必須批判。
此外,佛學的一些指導思想也可以給人帶來修正不良習慣的效用等等。
5. 另外,念咒什麼的我還沒有涉及到,但是其實每天背兩段孔夫子的名言甚至毛主席語錄都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指數(真的,唱歌也行,但是要那種豪放的遼闊的不涉及什麼情感的最好是讚頌山河壯麗的歌),所以如果念咒真的有一定作用的話我也不會感到奇怪,但是真沒必要把什麼都往仙佛妖神上扯。
---------------------------------------------------------------------------------------------------------------
先講到這裡,覺得我說的還稍點道理的麻煩點個贊,以便能讓好的知識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推薦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正見》。
真佛學一不是迷信,二不是信仰,三不是宗教,只是歷來被誤解太多,無論對於「學佛人」還是「不學佛人」,於是山寨四起,造成魚龍混雜的狀況。


經書未曾看三兩本,大德論述未看三兩本,打坐念佛未曾念上兩三句,卻來妄下定論,樓上同學好學問。
樓上覺得不理解,不如自己去實踐一下,有打坐,有觀呼吸。或者念咒,你不信,六字大明咒念幾萬遍,幾十萬遍,上百萬遍,可以記錄下變化啊。
對於心理方面,佛教有唯識與中觀,對一些心理現象作出了很好的描述。


佛法真的是能拯救人的身心,只不過是自我救贖。現在外面的人利用佛法,把佛法妖化了而已,真正知曉佛法的人從不會亂宣揚。中國人早就該有信仰了~~~~


@謝丹師兄。

在現在教育下長大的人看到學佛念佛能治病和拯救身心的,自然覺得是不可信\不科學。

於是(當代禪修)正念放鬆治療就完全是數據說話。於是,大夥兒趨之如騖,也的確受益。

可是:

這些數據和龍王救人對於安穩讓人心的作用是一樣的吧?

而當代人和以前人的練習方法,也是一樣的吧?


首先,後半段問及有關學佛念佛能治病和拯救身心一說,這更多是迷信,尤其是能治病那部份。雖然病有業障所致,但大多數都是我們機能衰退或者身體沒有得到好的照料。如果通過宣傳什麼念佛信佛能治病來吸引信眾,這就和邪教輪子功沒有區別了。

佛教即佛陀所教導的,也就是如何解脫;佛法也即是覺悟之法,通過正見正念,加上本身依教奉行來趨向解脫,離種種煩惱,脫離輪迴枷鎖得大自在。當然,最終是身心自在。但是這個身心自在不是因為無病或者什麼長生不老,而是不著於生死,無半點束縛。這些不是通過外在得拯救,而是通過自己的修行得到的內在改變。

再回來看宣傳佛教這件事。當然,作為佛教徒,看到佛法得到各方的推動,值得歡喜讚歎。可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遠離攀緣的傳統以及以佛法作為基礎的正行可能因一些過於積極的做法而被忽略。而不少附佛外道和邪說邪師趁機魚目混珠,除了斂財騙色等把戲外,更斷人慧命。

就算過度宣傳並非弘法者或道場本意,熱心信徒和追隨者很多時也是一廂情願,就如自己認同的道場導師必定超凡過人,到處向人推薦,或只依其師所說,認為其他一切皆不正確或不如,忘卻了皈依僧其實是皈依一切僧團。信徒的妄想妄作,往往導致了不少不必要的爭執,就像各個道場或法師在爭搶信眾。這大多數都非弘法者的本意。


第一,這樣的宣傳是不對的,也是不適當的。
第二,是因為目前社會中需要這樣的宣傳,有這樣的市場,這樣的宣傳是針對病人,老人,身心不順者。他們需要這樣的心理安慰。而宣傳者可以從中獲利。
第三,佛法或者佛學是幫你去看世界的理論,它的很多的內容都是有對生活體驗積極向上的作用的,如果只是相信信奉佛法能夠治病或者怎麼怎麼樣,那就是在利用佛法,與佛法幫你看世界這一主題就背離了。


學佛能治病。這是真的。但是,請注意,下面一句話是重要的不可缺的。
這句話是有前提的。
前提是:必須到達一定的水平啊,例如初地菩薩,到了這個級別就沒病。身體都不會臟。一個月不洗頭髮,都沒事,不臟,而且飄香。

你一個凡夫,想治病,那麼你當初為何要種下患病的因呢。你不種這患病的因,自然就沒病啊。

要想治病,要治你那愛種下患病的因的心。
不管因,哪來果。你要能去這因,你這果就能去。你要是不能去這因,就是妄想啊。
好比比不孝的人 還想孩子孝順你?
做生意缺斤短兩的人,還想要人家賣給你的都一斤不差?
天天騙人的,還想要別人不欺騙你?
天天偷竊的,還想自己不遭偷?


天天打人,還想要自己不被打?

學佛能拯救身心。這本就是對的。但是要嚴謹點。。剛接觸的人,容易斷章取義。


此話題無法被證偽,對於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也無需盲目下結論,就像現代科學如量子物理都走向可能性的世界,也有研究表明意識對於物質會產生作用。有人相信或許有人有相關經歷,當然也可以用心態等問題解釋,但是否是最根源的答案呢,也不好輕易下結論。


我就想知道,《弟子規》和「佛法」到底有什麼蛋關係。


還不是國內的這段社會轉型期,導致群體信仰的缺失.讓教派們看到有空可鑽,讓人們覺得有心理寄託.他們信的不是佛,信的是希望.同樣,他們宣傳的也不是宗教,宣傳的是黨綱.


答:大體上,罹患疾病有三種原因:一是外感,外受風、寒、暑、濕之患;二是內傷,用心過度或沉湎於酒、色、財、氣;三是宿業,往昔的惡業、因緣現前。
有的病是一種原因引起的,有的是兩種或三種原因共同引發,醫治的方法根據病因而定。如果是宿業現前,則發菩提心,念佛超度,可以化解;如果是內傷,則要調整心態,斷惡行善,同時配合醫藥治療;如果是外感,則注意起居飲食合理有度,斷惡行善,兼用醫藥。
佛法並沒有教人生病了不去醫院。佛法建議的是大家在醫藥治療的同時,端正心態,調整生活方式和日常行為,兩相配合,病才容易治癒。
至於氣功治病,我不懂,無法告訴你其中的虛實真假。
若是親近真正的高僧大德,的確能得到殊勝的加持。聖者的悲心愿力、功德妙用是不可思議的。——摘自【透過佛法看世界?生病了】
可以加我扣扣 244588957 去空間了解更多


佛教是對我們有益的,但不是立竿見影一下到底的那種作用。一定要大力丸式的作用,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吧。親測有效,可幫助振作精神。


佛能治病,關鍵看自己是否相信,大悲咒和金剛經都不錯的。


可以在微信關注一些公眾平台,比如 每日佛學善知識。佛教是講因果,輪迴,當你從因果的角度去看待發生的事情的時候,也就有新的領悟,心情便會愉悅些。


佛祖是大醫王,佛祖弟子很多是聖人.


佛教在中國已經有了上千年的群眾基礎和文化積澱 早就融入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了 再說樓主真正了解過佛教嗎 這種帶著有色眼鏡認為佛教有別於其他傳統文化 是宗教迷信的思維方式本身就是一種打著科學幌子的迷信 中國佛教更多是一種佛陀教育 而不僅僅是一種宗教信仰了 對於目前跛了文化這條腿只有經濟一條腿站起來的中國人來說尤其重要


沒有實踐請不能妄自下結論,好嗎?等你自己去實踐一段時間後在來發表您的看法,可以嗎。


西方寫了一本書叫念力的秘密,現代量子物理學也證明了很多佛經上東西,我們一般人認為是迷信,可是現在科學給證明了。


很多人自稱是佛 實際上 既沒有皇太子的出身 也沒有無與倫比的美貌 搞錢能力還夠不上一般的名校畢業生 總之就是做人都做不明白就想著拯救世界 挺可笑的


學佛學的修心,換個角度看待這個世界,充滿希望,營造來世,這才是佛教的本意,因為佛教來源於印度,他們的等級森嚴,身份決定了他們的一生,因此佛教的出現給了他們輪迴的希望,只有不斷做好,超脫,輪迴之後才有可能往上階層。但是在中國,佛教更多的是一種智慧,一種看待生活平淡,而不僅僅是一種交易式的付出與得到。利欲熏心在中國宗教內,看的比比皆是


國家也在支持,畢竟要想攏絡台灣,還得靠它。


推薦閱讀:

如何入定?
如何尋找到修行中的上師?
弘一法師為何沒有正式收徒,俗家弟子到底有幾個?張人希、黃福海、豐子愷、葉聖陶、黃永玉都是嗎?
反問自己的痛苦是否是對的,如果是錯的該怎麼辦?

TAG:哲學 | 養生 | 社會學 | 佛學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