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演義》改編了歷史但是部好作品,現在的影視作品改編歷史卻個頂個的爛。?

俗話說《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整部小說中有大量改編歷史的成分,但卻是四大名著之一。而如今很多所謂的歷史劇改編歷史卻都是爛片。除去服裝,道具,演員演技等等問題外,單純從改編歷史來看,有什麼區別。請著重對比目前正在熱映的《軍師聯盟》。請談論下,對改編歷史的看法和基本原則。謝謝!


八個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先說大事不虛。大事不虛不是說歷史上發生的大事你要一板一眼一模一樣地拍出來,而是你要對歷史事件用一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去解讀。

什麼樣的歷史人物值得學習推崇,什麼樣的歷史事件值得我們警示思考,什麼樣的歷史進程我們必須唾棄批判,這些才是一個正確的史觀。就拿鬧出炫富、嗑藥、穢亂、食肉糜笑話的西晉來說,我很驚訝電視劇後有很多人為它的始作俑者司馬家族洗白叫屈。司馬懿對待政敵的殘忍失信、司馬師的難看吃相、司馬昭的路人知心,哪一個說出來都是讓人心寒齒冷的。電視劇,尤其是借了歷史外衣的電視劇,很多時候是可以改變人對歷史的看法的,不是每個人都是歷史學家,所以我認為既然要拍歷史改編劇,一定要有這樣一個傳遞正確歷史觀價值觀的責任感。

很多人說這兩句話:「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人物哪有什麼好壞善惡」。我也想說兩句話:「那我們把侵華日軍打扮成苦心經營大東亞共榮的和平主義者好不好?」、「那我們把秦檜拍成為民生圖發展的和平愛國者好不好?」

這裡要為《軍師聯盟》說句話。編劇可能真是沒想洗白司馬懿,從上部里幾次「鷹視狼顧」的鋪墊來看,下部的司馬宣王大有黑化的趨勢可能。

但實際效果就是,造成了司馬懿的洗白。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這鍋不能《軍師》一個劇背,「翻案風」的流行起了很大作用。人都有逆反心理,我中二的時期看過三國的網文,也貶過諸葛劉備,無腦吹過郭嘉,腦子不由自主想接受些標新立異的東西。但其實人只要看書,什麼都明白了,真正的讀完《三國志》蜀書,才明白劉備創業的不易、百折不撓,才明白諸葛亮的經世之才和高尚節操。

說回《軍師聯盟》。因為對三國的興趣,晉史我也了解一點。這樣一個緊接著英雄時代的王朝,甫一開國就暮氣沉沉,荒唐事越做越多,正經事一件不幹,誰真正讀了史書會對它有好感?

《軍師》編劇認真看史書沒我不知道,但國產電視劇習慣於把男主白蓮花的創作慣性確實給了一部分不愛讀書的人不好的影響。這種不好的影響在今天其實隨處都在,最典型的就是「翻案風」的流行,很多中華古代的先賢被質疑(不信你去知乎揉搜一搜諸葛亮的話題,一堆關於諸葛亮謀反的問題),中華古代的道德觀被批判,反而是國外的月亮圓,洋人的屌就是大,讓人很難不聯想到是否是有某種不明勢力在作祟……電視劇談到歷史,為什麼追求大事不虛,其實就是考慮到這種影響。

最後說下小事不拘,其實大事不虛做到了,小事不拘都不算什麼事了。《三國演義》照樣改歷史改得面目全非,為什麼人民群眾就是喜愛?你看看人家傳遞的價值觀:關羽的義、劉備的仁德、諸葛亮的忠……哪一個不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主流價值觀?大事不虛的基礎上,自然就能做到小事不拘。人家選的正面人物,劉備在三國時確實是最仁義的,諸葛亮確實是最勤勉的,人家雖然把曹操當反面人物寫,但同樣對曹操雄才大略的一面一點也不吝嗇筆墨。周瑜雖然被矮化成了一個器量狹小的人,但赤壁之戰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郎才氣一點都沒矮化。這才是創作者積極的史觀,尊重歷史的大是大非,所以能做到在改編具體的歷史事件時能「理直氣壯」。

還有一點在於創作層面,所謂改編,一定要是符合邏輯的。「小事不拘」,不和歷史的邏輯走向相同,但你一定要圓好自己的邏輯。遊戲《曹操傳》mod《姜維傳》里有一個人物叫寧隨,他是作者改編失街亭後被諸葛亮暗中赦免去幫助姜維的馬謖。這個改編既圓了史書里關於「斬馬謖」和「馬謖死於獄中」的矛盾說法,又為後面郭循刺殺費禕疑案給了一個非常合理的鋪墊。這樣自洽邏輯的「小事不拘」,怎能不讓人為之叫好?

《軍師》的「小事不拘」做到沒?我感覺沒做好,至少哪怕不以歷史的眼光看,我看這劇是彆扭的。關於軍師聯盟邏輯的崩壞,人設的崩壞,很多人有比我更詳盡更專業的解答,這裡就不分析了。

所以改編歷史的劇,總的來說就八個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但這八個字,真正做好的,卻也難啊。


這個問題在邏輯上有點問題,如果「歷史演義小說個個好」,「歷史電視劇個個爛」,這才能構成對比,引人深思。單拿「歷史演義小說」中最優秀的《三國演義》,與目前熱議的一些爛電視劇來比,這不公平。你拿《隋唐演義》小說與《大明王朝1566》電視劇比,就會得到相反的結論呀。

事實上,歷史演義小說不是個個好,古代的演義小說那麼多,廣受好評的也就《三國演義》,差一點的還有《東周列國志》,即使把《隋唐演義》之流都算上,仍然屈指可數,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分母,不知有多少種,「古典演義類文學作品」的精品率,不宜高估。

同時,改編歷史的電視劇也不是個個爛,三大神劇《大明王朝》《雍正王朝》《走向共和》不必多說,《漢武大帝》《大秦帝國》等作品也頗有人氣。《軍師聯盟》我沒看過,但我相信一些歷史版網友的眼光,他們說一般,那我信,但不宜因為它一般,以及另外一些歷史電視劇一般,就說「改變歷史的電視劇個個爛」——《軍師聯盟》也還不至於算爛吧——畢竟我們還有《大明王朝》它們。這還沒算上《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這些經典電視劇,它們對「小說原著」也是有改編的啊。

所以不必拿兩個集合比,更不必拿一個集合中最優秀的作品與另一個集合中較爛的一批作品比。順題主的意思,單獨拿《三國演義》小說和《軍師聯盟》比就好了。歷史上的三國時代之後,三國人物例如關羽、張飛的故事就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晉朝的陳壽寫了《三國志》,南朝的裴松之為之做了注,除了《志》外還有《後漢書》等一堆史書,後來有了《三國志平話》,到《三國志傳》,到《三國志通俗演義》,直到毛氏父子改定的現在通行的《三國演義》,你知道這其間經過幾千百年,經過多少博古通今的史學家、才華橫溢的民間藝人、皓首窮經的讀書人的積累?光《三國志傳》和《演義》就有多少個版本?《軍師聯盟》呢?劇作者有能力拿到史料,但「改編」方面可有那麼多民間藝人的積累給他們做基礎?有像羅貫中這樣不世出的偉大小說家的筆力?

老實說,《軍師聯盟》電視劇比不上《三國演義》小說,這不丟人,央視的經典四大名著電視劇,也比不上四大名著小說呀,但不妨礙它們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軍師聯盟》應該對比的,是優秀的電視劇,比如央視《三國演義》,如果能比得過,自然大家就不批評了,觀眾們畢竟也沒有挑剔到喪心病狂,但現在看來,《軍師聯盟》比起這些電視劇,都有很遠差距。

我沒看過《軍師聯盟》電視劇,但看了一些我信得過的網友的劇評,似乎評價是這樣:作為它自己標榜的「尊重歷史」的電視劇,它不合格;但如果只把它當做一部架空作品,其情節和製作還可以。既然如此,那就很明白了,你作為一部價值60分的虛構作品,本來應該收穫60分的評價,但你自稱「尊重歷史」來吸引眼球,那就別怪懂歷史的人以「尊重歷史」的標準來要求並批判你了,不能說你吸引眼球的時候自稱「尊重歷史」,別人批評你的時候又吵吵「三國演義也修改了歷史呀」來試圖論證「我沒有尊重歷史的義務」,這叫前後矛盾、出爾反爾。

《三國演義》從來沒說過它寫的是歷史,作為小說,它沒有任何與歷史保持一致的義務,如果有人說「三國演義與歷史不符,你們被羅貫中騙了」,那是錯的,可能只是想炫耀自己讀過歷史。《我的團長我的團》也沒說過它演的是歷史,作為電視劇,它沒有任何與歷史保持一致的義務,如果有人說「團劇與歷史不符,你們被蘭曉龍騙了」,那是沒事閑的。但《軍師聯盟》自己說自己尊重歷史,那別人說「你與歷史不符,你在做虛假宣傳」,那叫實事求是。如果你把《三國演義》《我的團長我的團》拉出來說「他們也與歷史不符」,那對不起,人家可沒瞎標榜。

其實啊,你想改編歷史,完全可以,只要歷史上的主要情節、關鍵人物性格不變,細節上你盡可以發揮,無傷大雅。比如《三國演義》雖然沒有自我標榜過,但不少「懂歷史的人」樂於找演義與歷史不同的點來炫耀,找來找去也就是華雄歷史上不是關羽殺的這些雞毛蒜皮的情節。比如《大秦帝國》電視劇里,高圓圓扮演的角色就是虛構的,但是觀眾喜聞樂見。比如央視《水滸傳》,林沖是氣死的,方臘是武松捉的等等,與小說原著不同的點很多,但觀眾仍然接受它、熱愛它,因為裡面的宋江、武松、林沖、魯智深等主角演得活了。《軍師聯盟》雖然標榜了自己是尊重歷史的電視劇,但也可以改一些無傷大雅的細節,史書上沒寫到的地方自行發揮就更可以了,比如歷史上關羽使的很可能不是刀,但如果電視劇里讓關羽用上青龍刀,觀眾笑一笑也就過去了。但史書上寫了的,而且是重要的點,是不能碰的。比如荀彧這麼重要的人物,能體現他核心性格的最關鍵情節,對曹操當魏王的態度,這怎麼能改呢?這改了還是荀彧了嗎?你想想電視劇《水滸傳》里如果讓武松贊成招安,會是個什麼效果?

說得啰嗦了,兩點結論:1)你可以標榜尊重歷史,但與此同時就要承擔重要情節、人物性格不變的義務;2)你可以修改重要情節、人物性格,但與此同時就不要以尊重歷史自居。(文中的「你」是為方便敘述而這麼說的,不是針對題主的)


我覺得因為三點:
1.虛實相宜。這一點首先就很難,需要紮實的歷史知識為基礎,加上高超的藝術創作。能做到這一點的就很少,羅貫中在諸多的說書人的版本之下憑藉自己的歷史知識作了糅合才辦到這一點,這是當下許多作家編劇做不到的。七分的實靠的是對三國史實深刻的學習和挖掘,三分虛是站在一代又一代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當代有這份心的人,少。而對於歷史的敬畏何止是在民間減少,就算是真正研究歷史的人也難免喜歡腦洞大開,單就在知乎,歷史發明家都是一片一片的。
2.任何的虛都要建立在正常的邏輯之上。現在的文學創作不止是在歷史類上缺乏邏輯,而是在大多數類別上都缺乏邏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情節去推動劇情,結果就只能是「弱智」甚至是反智,這才是最大的問題。三國演義不能說絕對的一點邏輯漏洞沒有,但從整體上他的邏輯是嚴密的,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合理的,情節絕不弱智。其實歷史改編,七分實不是必要條件,只要邏輯做的足夠好三分實七分虛也能是好作品,比如豆瓣上高居國劇第二的大明王朝,其本身故事全是虛構,但他嚴密的邏輯結構、深刻的內涵意義以及高度還原的政治哲學組成了一部成功的歷史改編類作品。一個故事只要邏輯立住了,你用幾分實幾分虛全憑一心,即便是真正的考據癖也會明白你作品的目的何在,我們就算看不到高度還原的歷史故事也依然能為這樣一個作品而折服。
3.離開背景編故事都是耍流氓。我們看到太多的故事是用現代人的思維解釋古代的人行為,最後結果只能是格格不入,別說用現代人,你就是用唐朝人的思維去解釋漢朝人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我們離古人有百年千年的距離,要寫古代就一定不能脫離時代背景。舉個例子,你只指責項羽坑殺秦卒,那是因為從現代來看我們都是中國人,但從楚國人的角度來看,秦人和他們就是世仇。如果在描述這個故事時過分誇大楚方的反應就會變得很聖母,整個故事就會變了味道失去那個時代的意義。
我們來用這三點來對比軍事聯盟的話。第一他的虛實做算及格,用典純熟但時間軸莫明的混亂,而這種時間軸的混亂本身沒有對劇情有什麼幫助,說實話不知道主創團隊是怎麼想的,他們肯定不是不知道。邏輯的話整體比其他劇做的要好些,但在不少地方也存在著邏輯硬傷,比如荀彧神經質一般的挺曹丕,把曹丕當太子和維護漢室強行掛鉤成了一個死結,還有結尾處司馬懿力挺甄姬,明明郭照和她們家關係最近,曹丕再喊著外戚不得干政(這一點先以劇中說的來)離心近就是離心近,你司馬懿不算計幹掉甄姬就算是有良心了還幫甄姬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類似的這種邏輯漏洞讓角色變的很反人類,顯得前後不一。對照第三點的話,我覺得這部劇不好的地方在於它對所謂新政的描寫。且不論九品中正制到底有沒有劇里吹的那麼好,就論這個折騰親族,不知道我還以為曹丕已經統一天下了呢,對曹氏宗親再不滿意也絕沒有在戰爭時期大刀闊斧刨人家底的必要,為了刻畫司馬懿強行加戲抬高了九品中正制的意義,這就脫離了三國的大背景。就像劇里陳群說的那樣,你司馬懿是要當晁錯么?問題你當了晁錯你以後在軍中還立得了足么?尤其是劇中還把軍隊描寫成了曹氏大本營,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幾乎不可能再踏足軍方,除非軍方里曹氏勢力徹底被打倒。而我們知道,在歷史上高平陵之前這是不存在的,而我們的司馬懿在高平陵之前就已經算是軍方領導人之一了。這種矛盾是不能被抹過去的,編劇們經常這樣抹背景以為觀眾都會忽視,而實際上大家內心的不適感是存在的,這種彆扭的感覺也會降低作品本身的價值。
所以總體來看,司馬懿這部劇可以算是不錯但離優秀還很遠,它最大的缺點就是想表現的東西很多,能做到的缺很少,反而失去了邏輯性。就這一點來看它還不如琅琊榜,琅琊榜的成功在於它知道自己做不到太複雜乾脆就一切從簡反而保留了邏輯性。一般的觀眾會認為琅琊榜很好看,高端一些的呢可能會認為這部劇太簡單但也能說一句還行,那這部劇的整體評價就上來了。司馬懿的問題是一般觀眾會覺得它太複雜,高端的一點會覺得它太弱智,它是處在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上的。當然,在所有高不成低不就的作品中,他是最優秀的之一。


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是現在很多改編劇看不下去的原因,我還能說一兩點。
不能以現代人的觀點去寫古代人的生活。比如什麼主人和奴僕同待遇,女眷經常見外人,外臣經常見什麼嬪妃,公主之類的。
主角過於瑪麗蘇,強大。文能定計伏諸葛,武可提槍戰張飛。比曹操能作詩,比周瑜會彈琴。
對於權力鬥爭過於理想化,殺了老大,剩下的人都歸順你了,一年之內就敢訓練出超級士兵。
內容太空洞,劇情太拖拉,除了談情說愛沒有其他事了,打戰7年可以一筆帶過,結婚3天敢寫10集。
一群壯漢打不過一個婦人


用現代人的想法,視角,價值觀,去強行套古代發生的事件

用不入流的編劇,製片,導演,服裝道具去拍古典名著

就像給不會彈琴的人一架施坦威一樣,你最多能聽到小星星…

央視再怎麼為人詬病,在製作四大名著電視劇的時候都做了大量的考據,服裝道具布景故事結構都基本能還原原著風貌,所以儘管畫面看起來很老派(當時的硬體水平如此),依然是經典。現在的網劇開開腦洞,標新立異一下也許能讓一部分人看得爽,但是水平離原著大概比國足和皇馬的差距都大了幾百倍吧…


謝不邀


羅貫中寫的改編起碼尊重歷史時間線,幾乎零BUG

比如很簡單的絕妙好辭故事的主體曹娥碑。

曹娥碑本在會稽郡,曹操楊修一輩子沒去過會稽郡,怎麼可能看見曹娥碑碑文呢?

羅的改動很妙,他寫曹操是在蔡文姬家裡看到的拓本碑文。


三國歷史這麼恢弘實際上不應該有個絕對主角,而且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能歸結成一句話,千里走單騎,赤壁,火燒博望坡,煮酒論英雄

但是軍師聯盟所有人都圍著司馬懿傳,這就太局限了,而且裡面有什麼故事是能歸結出來的嗎,


今人改編 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儲備 需具備相當的文學素養 不能出現不符合時代背景的事物 且 如今 都是一些小花旦 明星什麼的 看臉的時代 演技么 就不說了 片酬還高 請小演員么 演技是個問題 投資 名氣一些方面


為了迎合大眾口味


胡適魯迅這些文學家對三國演義的評價也不高呀。

所謂四大名著,本質都是古代暢銷書而已。


呵呵。很多人還是停留在封建社會遺老遺少道德觀。認人臉譜化。可惜社會已經前進。儒生壟斷話語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他們評價歷史劇,還是用的他們陳腐的道德觀。強姦歷史。哪裡是看文藝作品。

儒生造的歷史本就漏洞百出,經常黑白顛倒,經常生編亂造。儒生編造的歷史造成的後果是歷史沒有真相。所以難分真假,難分對錯,難分善惡。

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可是如那些遺老遺少那樣的,非要把那些瞎編胡造的歷史,來要求現代人,那不是削足適履,刻舟求劍嗎?愚蠢透頂。

那些遺老遺少可以穿越到過去,喜歡儒生生編亂造的假仁假義假道假德。歷史自由他的脈絡,司馬懿司馬家替代無能的如諸葛劉備,如曹丕曹睿,這些沒有能力虛情假意的占著茅坑不拉屎的蠢貨,被更有能力的司馬家替代,不是幾聲哀嚎幾聲道德就能顛倒黑白的。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是司馬家一統天下,這就是歷史。儒生去為冒牌劉漢,矯情曹魏守靈去吧。


由於沒看過您說的那部劇,所以不能比較分析了。


謝邀。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到之前看到張公子回答的這個問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641589/answer/194430340

張公子應該是設置禁止轉載了,我就大概說一下。

這個提問是問詹姆斯這個人爭議怎麼這麼大,然後張舉了幾個例子,分別是喬丹、拉塞爾、魔術師、天勾、張伯倫、科比和姚明。這幾個大神都是NBA的超級巨星,但是在役的時候也都是具有很大爭議,現在人們很少能想起他們受到爭議的時候,所以是一種時間的問題。

這是我對於提問者這個問題的第一個看法,現在來看三國演義是一部好作品,但是保不準在剛出來的那個年代沒有受到過爭議,況且現今也是有爭議,只不過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好作品。

然後來說說軍師聯盟,這部劇我已經看完了,如果不把這部劇放在歷史劇的名錄下,那麼就是一部頂好的劇。拋開這個不談,如果主角不是司馬懿,算是一部好劇。對三國正史還有晉史不是很了解的觀眾可能會被這次洗白給誤導,就像三國演義,羅貫中把一些屬於周大都督的功勞給了武侯,甚至有一些不能自圓的BUG(如孔明一氣周公瑾的那一部分,趙雲拿下南郡後,探子來報,襄陽荊州都落入劉備只手,還著重寫了如何奪取,但是後來一直沒寫襄陽如何失去,而至於還有一節雲長攻拔襄陽郡),在軍師聯盟里編劇也把原本屬於賈詡等的功勞和事迹丟給了主人公司馬懿,這個就完全不能看作是歷史劇了。

再一個,司馬懿及其身後的晉朝,本身就是一直被人詬病的一個時代,前有高平陵事件,後有五胡亂華,如果強行洗白的話容易反感。(有點跑題了,算是對軍師聯盟的一種吐槽吧,很久沒有看完一部電視劇了,這部劇還可以所以話有點多。)

再來看看改編歷史劇的一些看法和原則。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不如換個角度來看,那就是不要想著電視劇該怎麼拍,而是想著以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因為天朝的某些制度所以想要看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劇基本不可能,看著看著總會跟正史有些偏頗。而且,誰也不能保證所謂的正史就一定是真,成王敗寇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三國演義是尊劉貶曹,但是三國志又何嘗不是尊曹貶劉了呢?所以看這種劇就一定要擺好心態,清楚的認識到這是部戲,不要代入太多主觀色彩,且看導演娓娓道來。

說到這裡,還是要吹一波老版三國演義,不為別的就為片名取的是《三國演義》而不是《三國》。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相比四大名著的其它三部,是不是有很多不足之處?
三國謀士中郭嘉和法正究竟誰比較厲害?

TAG:三國演義書籍 | 三國演義電視劇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