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三國哪個謀士最牛逼,陳宮,許攸,諸葛亮,郭嘉,賈詡還是誰?

3


這類問題已經被琅琊等各大論壇討論得一塌糊塗,完全沒有任何統一的可以信服的成果。
吹諸葛吹司馬懿吹郭嘉吹賈詡吹二荀吹陳宮吹程昱都過時了。
我投蔣干一票。


  • 三大主公手下的人可能在史書中出鏡更多點 也更加容易受人注目 像董卓的李儒 河北的田豐 沮授(最早一個提出下天子以令諸侯的人) 只是因為自己的主公不給力 歷史上的戲份不多 董卓身邊不乏猛將 但能給他出謀劃策的就李儒和賈詡 而身為女婿的李儒更受董卓信任 袁紹的田豐 沮授 兩者在官渡之戰戲份都不多 田豐更是在開打之前就被袁紹下了大獄 而袁紹在官渡的每一場失利都印證了沮授在戰前分析的準確 袁紹硬是在自己兵強馬壯的前提下 怒送曹操人頭 假如官渡之戰袁紹能聽取兩者的意見而非聽任郭圖 逢紀之流 即使郭嘉二荀天縱奇才 恐怕也挽回不了曹操袁紹兩者之間硬實力的差距 要知道謀士的計策再怎麼厲害 能夠挽回局部的戰局 但卻改變不了兩軍對壘 經濟 兵力上的差距 當初田豐 沮授 荀彧 郭嘉四人均在袁紹手下做事 後兩者棄暗投明 在三國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前兩者卻在袁紹手下不得善終 並非這兩人沒看不清袁紹人格性格上的弱點 更多的是出於忠臣不事二主的想法 可惜
  • 說到三大主公 我覺得老劉真的是命途多舛 前期好不容易有了個徐庶 被人家曹老闆綁了老母 收了神通不說 還一路被尾行到荊州 剛得了個諸葛 又被曹老闆逼得沒辦法 去到孫權那兒求合體 好不容易打完赤壁 偷了荊南 得了個龐統 日子有點盼頭 繼而想依隆中對 取益州三分天下 最後益州倒是拿下了 但是卻折了龐統 不過好說歹說 得了個法正 也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取漢中時可謂是老劉一身的巔峰 可還沒嘚瑟多久 第二年 法正就掛了 然後關羽死了 荊州丟了 暴脾氣的老劉不服 盡出蜀國之精銳 成全了咱陸連清的夷陵之戰 劉備這一生從幽州出道橫跨大江南北 終於在地圖的對角線——益州佔住了一畝三分地 這一路追隨他的猛將如雲 卻不從有過曹老闆謀臣如雨的感覺 假如龐統不死 法正活得久一點 那諸葛就不用入川 以孔明的謹慎 更不可能有呂蒙的白衣渡江 吳國徹底淪為打醬油
  • 說到吳國 有種感覺就是帥才頗多 長於領兵打仗 一手全包 純粹出主意的不多 可能是周都督的二分天下影響過甚 東吳的五大都督無一不是鎮守在荊州一側 以至於渣權自導自演的四集大型紀錄片合肥之戰不是一無所獲就是大敗而歸 縱觀整個東吳 滿朝文武都被這五個人的光環籠罩 周瑜的赤壁一戰 硬生生的阻止了曹老闆一統天下 這也是曹老闆最接近也是唯一一次能夠一統天下的機會 魯子敬一任與劉備緊密結盟 三分天下 為日後孫權稱帝打下基礎 呂蒙更是東吳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能為孫氏開疆闢土的將領 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們後世看來 感覺名氣不如周瑜魯肅陸遜的他 在當時是受封領賞最多的一名都督 陸遜前半生一直作為孫權的幕僚深受孫權信任 後半生臨危受命 被闞澤舉薦為都督(不是呂蒙 呂蒙心中的人選是朱然) 夷陵之戰 一舉成名 之後四次被動伐魏也是三勝一平 戰功彪炳的他卻敗在了渣權豬一樣兒子的二宮之爭 三國後期 名將匱乏 東吳最後的都督 陸抗也繼承了老爸能攻善守的本領 西陵之戰 對陣西晉名將羊祜 力斬叛將步闡 孫浩時的東吳 不是內有陸凱 外有陸抗 可能也不會比劉禪的蜀國多存在十幾年
  • 最後登場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曹老闆了 坐擁天下七州 從出道到最後被司馬氏篡奪 自始至終都是人才濟濟 謀有二荀郭嘉賈詡程昱 武有曹氏夏侯氏族親 外姓武將如張遼張郃徐晃 皆是智勇雙全的名將 哎 赤壁啊赤壁 曹老闆一生的阿克琉斯之踵

曾經有個非常喜歡裝逼的人說過這麼一句非常裝逼的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雖然這哥們還裝過很多其他的逼,比如他出生之時,聽到孔廟中傳來一聲聖人的嘆息,就把自己改名為金聖嘆(唉,我這樣說會不會得罪很多人……),但是我總覺得 還是上面那句話裝逼最有水平——年輕人血氣方剛,再讀讀水滸,更容易衝動,所以少不讀水滸這個很好理解,但是為什麼偏偏老來卻不能讀三國呢?


為什麼呢?

為什麼呢?

為什麼呢?


你看看,單是一句話就能讓你覺得高深莫測,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還不留個一星半點兒的批註啥的,絕對是高水平裝逼范啊。

當然也有很多人試圖去旁註這句話的後半句,我選了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老讀《三國》是為賊!賊者,奸詐也。往往老來之人,洞悉各種陰謀詭計、爾虞我詐,倘若再讀三國,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


三國者,古往今來謀略界第一奇書也。其中講述著各種陰謀、陽謀之道,堪稱謀略界之《九陰真經》,天下獨此一本,別無分冊!!!!!!


說到這,肯定有人會好奇,既然三國是謀略的集大成者,那麼在書中諸多一流謀士里,誰的水平最高呢,誰又才是真的的三國第一謀士呢?

於是便有了下面這篇分析。


有道是,有比較才有高下。誰高誰低,比一比不就知道了嗎?


那我們先從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蜀國開始吧,嗯,第一位出場的是龐統先生。

為啥是他打頭陣呀?因……因為……人家名氣大呀!


當時江湖上廣為流傳著一句話,卧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所謂的鳳雛,就是咱們龐統先生啦!


作為與諸葛亮齊名的頂尖高手,龐先生一出場就幹了件大事。為了解決曹軍不習水戰,坐(船)久必暈、暈長必吐、吐多必病的大問題,龐先生髮明了這樣一個東西:

戰艦首尾相連,形成一艘巨大的戰艦,上面可以策馬奔騰,可以踢個十六人制蹴鞠比賽……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這個龐然大物好像在哪見過?


尼瑪,我想起來了,這不就是原始版的航空母艦嘛?

在這上面同樣也可以開車賓士,可以組織十一人制足球比賽……


但是細想之下,龐先生的發明似乎更為高明——合則成巨艦,同力抗敵;分則成小船,各自游擊。


我敢以聖母瑪利亞旁邊小天使的舅舅的三女兒的小姨子的六嬸名義打賭,就算你老美科技再高,技術再好,你能把你的航空母艦拆開來再用么?


好吧,龐統先生作為業餘發明家、國家一級造船師、享受大漢帝國特殊津貼科學家的故事就先說到這裡,我們現以熱烈的掌聲歡送龐統先生。等等……等等,我搞忘了,還沒完呢,龐先生你先回來……


下面做個總結,縱觀龐先生的一生,就是不斷被人坑的一生。


首先獻上連環計,壞了曹操的事,自然也斷了去北方的後路,這是被周瑜坑;

接著在吳國始終等不到重用,不得以去荊州,這是被孫權坑;

到了蜀國,被諸葛亮支去征西,最終死於落鳳坡,這次坑他的是諸葛、劉;


雖然才華橫溢、才智過人,但龐統先生顯然沒有選對路子來經營他的人生。——畢竟在那個陰謀是主流的世界,他卻選擇了試圖以陽謀來征服!!!!!!

若論陽謀手段,世上無出龐先生其右者。但論陰謀水平,龐先生可就跟與他齊名的諸葛先生差遠了。


關於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計」之類的爛大街的東西我這裡肯定就不說了,因為在整本書中,我找到了這麼一段細思極恐的對話。

看不懂是不是?我簡單翻譯一下:

1、天下大亂,是趁火打劫的好時機;

2、曹操我們干不過,所以要團結孫權;

3、先取荊州、後拿益州,攢夠做買賣的本錢;

4、最後……干他娘的。


諸葛亮說這番話的時候,不過二十六、七歲,差不多相當研究生畢業後在家待業的年紀。但詭異的是,劉備居然特么信了!然而更為詭異的是,諸葛亮在十二年前吹的這個牛,在十二年之後居然眼看就要實現了!!!!!!


諸葛孔明,你特么是從未來穿越過來的吧!

我們現在看來,隆中對的邏輯順理成章,那是因為我們知道了整個前應後果,開了上帝視角。但是作為亂世中的一個待業青年,又是如何得到「曹操不可與之爭鋒,孫權需為援,劉璋、劉表可以搞定」的這樣逆天的結論?

如果事情只到這裡就完美了,諸葛亮也攢足了爭奪天下第一謀士的資本,可與天下高手一爭高下。但是如果畢竟只是如果,諸葛亮最終沒有成為三國第一謀士,是因為另外一個人的存在(這個人我們最後再談)。並且,諸葛亮有幾件事也沒有處理好。


第一、始終沒有搞定司馬懿。作為一名頂尖的謀士,居然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黑掉另外一名謀士,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另外這名謀士的水平不比他差。所以這樣來看,司馬懿也是有爭奪天下第一謀士資格的。


第二、隆中對其實也有敗筆。其中的敗筆還是來自於最具誘惑性的「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這一建議。試想,就是因為這一看似美好的幻覺最終產生了軍權分立(關羽擁兵自重),才會有了關敗走麥城的結局。


第三,諸葛之後,蜀中再無大將——沒有培養好下屬……嗯……這種爛大街的事你以為我還會接著說么??????

說完了蜀國,我們再來看看吳國的謀士們。


魯肅——連諸葛亮「草船借箭」都看不透的人,能有資格爭奪三國第一謀士么?

周瑜——被諸葛亮氣到吐血身亡的人,能有資格爭奪三國第一謀士么?

孫權——讓諸葛亮弄得「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人,能有資格爭奪三國第一謀士么?(況且他好像也不是謀士)

好了,我先走了,你們別打我!

我們最後看看曹魏方面。


在曹魏陣營當中,始終有個男人,像謎一般的存在。尚在諸葛亮、龐統等業界大牛還沒有成為受精卵之前,他的名聲早已傳遍神州大地了。


董卓被殺後,李傕、郭汜等皆為驚弓之鳥,打算各自逃亡。是他勇敢的站了出來,指出諸人要聯合起來殺回長安,否則誰也跑不掉,硬是憑藉著一舌之力,翻盤了整個形勢。


曹操南征張綉,在生死存亡之際,又是他勇敢的站了出來,以奇謀幫助張綉兩次戰勝了曹操。

聰明的你們可能發現了,這兩次也只能說明他計謀高超手段厲害,無法說明他是謎一般的男人呀?


別急,別急。之所以稱他為謎一般的男人,是因為他跟曹家那種錯綜複雜謎一般的關係。


張綉本意投降曹操,卻在他的勸說下反了水,結果讓曹操損失大將(典韋)一名,公子(曹昂)一個。好端端的情況下居然反水,而且還偏偏幹掉了最有希望繼承大位的曹昂公子,於曹操、曹丕分毫不傷,這是問題一。


張綉再降曹操,殺子之恨也不恨了,喪子之痛也不痛了,曹操欣然受降,並還給給他委以重任,成為身邊最為看重的謀士之一。這是要一種什麼樣的手段,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這是問題二。


曹操死後,他在曹丕眼皮下安居樂業,直至怡享天年。難道曹丕忘了殺兄之恨了么?還是曹丕要謝他殺兄之情?這是問題三。


在這三個問題沒有完全被證實之前,他肯定要繼續像謎一般的存在!!!


這個謎一般的男人就是賈詡了。在整個三國史,能稱得上算無遺策計無不中的謀士僅兩人,而他就是其中之一。其實以賈詡謀略之深,識人之准,要當個三國第一謀士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孔聖人曾告誡,為人謀而不忠乎?


縱觀賈詡之謀,僅是利己而已。利用李傕,反攻長安,保全自身性命;借張綉之力,依附曹操,成為座上賓。


賈詡一生,為人謀而不忠於人,如此豈可為三國第一謀士呢?

好吧,賈詡不成,司馬懿總該差不多了吧?


作為一位與蜀國頂尖陰謀家諸葛亮相愛相殺互相折騰了數年的老朋友,司馬懿的最牛逼之處在於隱忍。


因為隱忍,他瞞過了曹操(曹操最後才想到要殺他);

因為隱忍,他拖死了諸葛亮;

因為隱忍,他篡權了曹爽;

因為隱忍,他為大晉江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只有他,才是三國這個遊戲中的超級玩家,最終的勝利者。

但是如果我們僅根據這個來斷定他是天下第一謀士,未免又有些太武斷,難道你們忘了,剛剛我是不是說孔聖人是不是說過(好吧,有點繞):


為人謀而不忠乎?

為人謀而不忠乎?

為人謀而不忠乎?

所以按照司馬懿的玩法,適合安排給他的頭銜更應該是頂尖陰謀家+超級野心家,他離三國第一謀士還差一個轉身的距離,就因為他的心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向著曹魏。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會疑惑,這麼多頂尖高手,居然特么統統都稱不上三國第一謀士,你是在玩我們吧?


淡定,淡定!因為謎底馬上要揭開了!


事實上,只有這個人,才配稱三國第一謀士;

當然,只有這個人,才是曹操心中的三國第一謀士;

或者,也只有這個人,才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認為的三國第一謀士。


如果沒有他,曹操連一個呂布都搞不定,自然也就沒有與袁紹決戰的機會;

如果沒有他,曹操也沒有與袁紹決戰的信心,以後的三國(四國)史中也就沒有曹家什麼事兒了;

如果沒有他,曹操絕不會出兵烏恆,當然也平定不了北方,攫取到足夠多可以逐鹿中原的資本;

如果沒有他……


好吧,看到你們這麼熱情,我就把他的圖放出來先:

什麼?連大頭照都貼出來了,你們居然還看不出他是誰?好吧,我再換一副:

啥?這一副還不如上一副?


算了,我還是直接告訴你們好了。


他,就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助人為樂風流倜儻玉樹凌風……(此處省略一萬字)的三國第一謀士郭嘉(曹操笑了)。


如果說諸葛亮善於吹牛逼(曾吹過一個十二年才實現的驚天大牛逼),那郭嘉的過人之處在於識人。


毫不客氣的說,凡是給郭嘉看過相的,基本上在他手下就沒得玩了。


一開始打呂布,圍了半年都沒搞定,正準備放棄。郭嘉說,干他娘的,一介武夫而已,怕啥?結果,擒殺呂布成功。


接下來搞袁紹,由於實力相差過大,曹操心裡很沒譜。郭嘉說,老闆你有十勝,袁紹卻有十敗,弄死他!結果,在官渡大敗袁紹。


再接著征烏恆,因為擔心劉備的偷襲,十分猶豫中。郭嘉說,劉備若出兵偷襲,自有人對付他!結果,平定烏恆統一北方。


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這是毛澤東對郭嘉的評價。


然,郭嘉還不止於此。


郭嘉全新全意輔佐曹操,毫無一點私心,就連曹操都打算平定天下後,將治國大事都託付給他,能把君臣關係搞得那麼好的,歷史上確實為數不多。


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郭嘉就是當之無愧的三國第一謀士嗎?


拿演義說事吧,正史版本太多了,這些謀士各有特色要說先天的智慧及先見之明當屬郭嘉,雖然著墨不多但其對自己的智謀相當的自信,對於自己觀人心的能力相當的自信,要真活到後期肯定更精彩。要說外交和大局觀和政治能力加天文及命理研究應該是近妖諸葛了,這個不用多說整個演義都是在講他的計謀,但其軍事水平和對合理用人上稍差一些以至於事事親為。其中賈文和也很有特點,他的智慧更接近於商人有毒士之稱,且不會為感情和社會輿論所牽制,只計算得失只論成敗,後期在曹營近似於一言不發可能也是因為他計算了得失,自己是降臣曹營水這麼深的集團自己太顯眼很有可能被別人搞,也很有可能被主公搞掉,所以自己學會了低調這種克己的作風又是一種智慧。其他的如寵統也很有才但是有點名大於行了,周瑜軍事水平過硬指揮能力超強,估計帶更多的兵也能如臂使指,但是智慧和計謀上屬於被動型的,識破別人可能但自己主動去設個大局有點差可能是君子之風太重的原因吧。還有像陳宮,荀彧,法正,馬良之類的都很有智慧但都犯了迂腐的毛病,總是顧及太多沒意義的倫禮常,智慧必不能全力發揮。


明哲保身當屬賈詡,鬼才歸司馬懿,先見之明歸郭嘉,政治家歸諸葛亮。


問:NBA誰打球最牛逼?
問:誰的書最好看?
問:哪部電影最好看?
答:題主你放過三國放過自己放過糾結好嗎?


賈詡。洞察人性第一人。


這都21樓了,為什麼沒有喜歡陳宮呢??
我喜歡的幾個算不是最牛逼,但肯定是最牛逼之一,跟樓主分享下
陳宮。。字公台,人如其字,以公為義。棄曹操,因其不仁,以仁為本,其性至善。從呂布,布雖無義,然公台不背之,由其忠也。及死無懼,其性烈也,豈可降於敗類。臨刑,不忘其母,為人不失其孝心。智雖不敢稱第一,其人相當地令人尊敬。

法正。。沒錯,它是背主投敵,但人家投的早,那是明眼人,識時務啊。劉備入川,全靠著法正,直到法正死,都是先主的謀主,善於應變。攻取漢中,立功不小。當然,人品劣差,心眼小,有仇必報,愛憎分明,如其字孝直也。郭嘉、許攸、程昱哪個品德高尚啦,不能因此否定人家。

魯肅。。演義把子敬寫得太老實了,其實這是個有遠見宏略的人。周瑜起後,家有兩堆米,直說哪一半贈公,何其慷慨,何其明智。周瑜一輩子感激,臨終把大都督都送給他了,這項投資劃不划算。這點可以和糜竺的眼光相提並論。見孫權,定劃江而制的戰略,一席令其傾心相服,任其割土給劉備。赤壁一戰,遠見卓略孫劉聯盟,舍此其誰。論大局觀,論謀略,論魄力,真乃三國第一人。


闞澤。吳國謀士。

兩次挽東吳於狂瀾而不倒。
闞澤在東吳的第一次國難赤壁之戰時,他第一個識破苦肉計,自薦並獨自過江向曹操獻詐降書,被識破後仍面不改色,最後妙言讓曹操相信詐降書。是火燒赤壁的關鍵人物。
闞澤在東吳的第二次國難時期,挺身而出,推薦陸遜抵擋劉備。


就一句話:三國前半部分,投曹操一票。
三國後半部分:投司馬懿的命運一票。


雖然這個問題已經被問爛了,但每次見到必答。
因為題主限定了範圍,我就說說你講的這幾個人吧,我覺得作為謀士最厲害的自然是郭嘉。
逐一說說:陳宮么,荀攸有評價「陳宮有智而遲」,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作為一個謀士智遲可以說是致命的了,直接出局。許攸么,荀彧有評價「貪而不治」,不過這個評價還是偏道德一點,不能完全作數,不過最後自己作死被殺,我只能引用一句陳群的話來說那就是「智不存身」,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其人智商如何當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至於諸葛亮,那是絕對牛逼的存在,但可惜他不能算是一個謀士,陳壽說他「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說的就是這麼個道理,他是一個好的政治家但絕不能算一個謀士,至於是不是一個好的軍事家,這個見仁見智。最後說說賈詡,能N易其主最後還能明哲保身得以善終,絕對是個聰明人,只可惜他出謀劃策都是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進行的,那所出的計謀就實在是寥寥可數,用現在的話就是缺少做謀士的職業操守,所以還是只能出局。
綜上,我覺得你說的幾個人里我覺得最厲害的謀士當屬郭嘉。不過不知為何題主舉了這麼幾個人,其實厲害的謀士還有好多,我個人認為三國第一謀士非荀彧莫屬,不過荀彧前期是謀士,後期就偏政治了。說實話,魏國五謀士都很厲害的,各自擅長的角度不同,其實很難做出比較。


這不很明顯么,領導都說了,要先感謝郭嘉


論《三國演義》,天下謀士,我只服闞澤。
前獻詐降書定天下三分
後舉陸伯言保江東六郡

官渡、赤壁和夷陵三戰,以弱克強,兩定勝局,扶大廈將傾,救東吳危亡。
孤身犯險,談笑奸雄
舉家紆難,力薦陸遜
國家大義,識人之明,大音希聲,大象希形
三國沒有他的故事,他卻左右三國的形勢。無數明星綻放的夜空,而暗星隱耀,牽引全局。


正史中孔明多善權術,而非兵法計謀。
真正的謀士當屬曹魏手下郭嘉、賈詡、許攸、程昱等,
我個人認為題主所謂牛逼謀士當屬郭嘉、賈詡。
郭嘉乃曹操心腹,當時曹操拜他官位軍師祭酒,算無遺計。曹操深信郭嘉,赤壁之敗後,孟德喊嘆道;「若奉孝在 必不使孤如此……」郭嘉若不是早死,三國形勢難說。
賈詡,一生奉主很多,但每次都明智地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也是三國中少有的善終的謀士,死時七十七歲,可見他在亂世三國中能夠懂得獻計和自保實屬不易,權術和智謀確實厲害!


唯贊郭嘉


魯肅


這得看你看的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了


綜合能力 肯定選孔明了

如果我是主公 這些人中只能選一個來輔佐 我肯定選孔明啊~

放家裡理政放心 丟出去帶兵放心 讓他給我出主意也放心

其他幾個都是偏才啊 但人生際遇真難說 誰都可能會遇到必須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的時候
這時候有孔明就好多了...


必須賈詡,所出的計謀不管有沒有被使用,都準確無比。成功率100%的謀士,除了他還有誰?


水鏡先生。


推薦閱讀:

諸葛亮為何不是聖賢?
為什麼西漢的霍去病在漠北的戰功能勝過明初的徐達、李文忠等一批頂級名將?
孫殿英真的掘了慈禧的墓並搶劫一空嗎?清東陵還有剩下的文物嗎?
如何評價管寧?

TAG:歷史人物 | 三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