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設計師之間不喜歡分享總結經驗和點贊?
看到知乎上面各個行業的人們不斷地分享著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積累,設計行業的同行之間卻鮮有交流,同時習慣性的羅列對方作品的缺陷予以打擊,少有鼓勵和溢美之詞。是行業發展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謝竹君邀,這問題在我看來是個誤會,理由如下:
1. 知乎是個開放平台社區,儘管可以包括各行各業,但可以歸可以,並不意味著每個話題都有足夠的魅力吸引該行業的資深人才進來討論。我偶爾會和一些設計師朋友聊知乎,大家通常的印象里並不覺得知乎是一個適合討論設計的場所,或者說,這裡的專業氛圍還不足夠吸引這些設計師們。
2. 設計師們私底下其實是有很多交流和分享的。知乎上沒看到的事情,不代表不存在或沒發生。昨天晚上還在微信群里和大拿們聊工業設計下一個十年該怎麼走,這種行業話題放在知乎,怎麼聊?反饋時效性太差,又摻雜了很多外行人,運氣不好時碰到些不懂裝懂的,罵也不是不罵也不是。群里十年以上的設計師看到個有意思的東西,都是朋友圈一發,或直接丟在群里,嘩啦啦就能開始聊,都不用說太多,對方就明白了。在知乎,還得先解釋基礎概念。
這一點我相信任何一個行業都一樣,各自都有圈子,大量的交流都在圈子裡,況且設計還不像一些研究性學科,一個課題可以研究好幾年甚至幾十年,沒準今年和去年的風向、思潮就不一樣了,還有不斷改變和進步的技術,這種前提下,小圈子面對面的交流方式比在知乎上隔空聊強太多了。
3. 設計師們那~~么~~忙~~,如果不是項目閑下來或休個假什麼的,誰有心思寫那麼多字啊,歇下來都趕緊找個地方好好玩啦,下回在朋友圈裡看到設計師發海景就別說「哇,待遇這麼好」了,趕緊發個抱抱的表情過去說「好好休息,痛快玩兒」吧 (^o^)/~
4. 書面表達本就不是大部分設計師喜歡乾的事兒,畫幾筆能說明白的事兒幹嘛寫呢 ╮(╯_╰)╭
5. 菜鳥才到處噴,硬實力都在家帶娃兒呢 ╮(╯_╰)╭就個人體會來說,互相稱讚還是批評,取決於設計師所處的環境和面向的市場,同時也是一個習慣問題。
羅列對方作品缺陷,互相批評這種習慣多存在於國內,很多時候措辭之激烈的確是很難讓人接受的。這其中的確有人生來喜愛吹毛求疵,但也有過去接受基礎美術教育時留下來的習慣。我相信很多設計師過去接受基礎美術教育的時候整天被批,老師和同學就沒說過幾句稱讚的話。但是批評使人進步,如果對方批評得當,能夠指出你作品中的不足,很多人實際上是心懷感激的。
互相吹捧在國內多存在於藝術界,行業潛規則,否則一張點了幾個墨點的白紙怎麼賣出去十幾萬。
國內業界對於分享經驗心得,個人感覺是大多集中在基礎部分,稍微有點技術門檻的都不會輕易分享。
歐美則多是互相稱讚,很多其他國家的設計師做歐美市場做得久了也會習慣。普普通通的一個設計,結果人家大呼小叫讚不絕口。一方面是出於禮貌,另一方面也是在歐美的設計圈裡機會多,利潤高,所以保持人際關係非常重要。
互相貶低的也有,多是眼高手低,入行沒幾年甚至業餘的。獨立作品沒出幾個,架子先擺起來,挑剔到無以復加,個人感覺這類人多集中在時尚行業。
歐美業界對於分享經驗心得,大多集中在技術部分,有些兩極化,太基礎或者太高端。很多設計師學到最後都會跑去買歐美的教程和參加交流會,含金量較高。價格也不菲。
日本則又是另一番景象,設計師們極少互相點評,只有一些退休封筆的會做做藝術評論。這也算是行業習慣,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普通的設計愛好者倒是會很真誠地稱讚,偶爾會捧著自己的收藏品大老遠跑來說你的作品讓我想起了這個! 讓人挺感動的。
日本分享經驗心得大多比較零散難找,內容也比較偏門,但是是對歐美兩極化的一個很好的補充,因為他們分享經驗主要集中在思路上,寫得非常詳細和具體。交流的話,一般也就是看看作品,聽聽發表,有問題的話需要主動問。
我是Binbin,至今還只是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的一名產品設計系的學生。但是我認為學校里的日常,可能比實際工作中感受到的壓力更大。我們學校是專門的設計學校,覆蓋了產品設計,交通工具設計,娛樂設計,環藝設計,UI/UX設計,插畫設計,平面設計,廣告設計等等。就我接觸過的幾個設計領域,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我想說一下同一學科中學生的交流。
在這裡我就拿我們產品設計系作為例子吧,因為我覺得我們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在Art Center,我們學到的產品設計,最主要的能力就是解決問題,而並不只是把東西做的好看(當然這個很重要)。當你明白這一點的時候,你要提高的就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了。但是這種能力並不是可以速成的,需要大量的時間積累,不斷從失敗中總結之後才能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在學校里,真正給你的時間是很少的。在這種時間被極度壓縮,工作量被無限放大的情況下,僅靠自己慢慢積累的經驗去做設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時候,最快並且效率最高的方法,就是合作。這個時候的合作大部分還是存在於同一學科之中的(我只是說在學校的時候,因為我們並沒有機會去接觸來自其他各個領域的人,比如說工程師,管理方面的人)。這時候你會發現,同樣一個問題,每個人的想法會有多不一樣。只有當你有了這許多的選擇,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相對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這就是為什麼學科內的交流這麼重要。
再說學科間的交流。
就如我剛才提到的,在學校里,給每個學生做一個項目的時間是很有限的,但是,這並不代表你最後的呈現是可以隨意糊弄的。經常會聽到一句話,」There is no excuse.(沒有任何理由)」你的東西沒做完就是沒做完,沒有人會在乎你的任何借口。這就是現實,每個人也默認了這種職業的工作態度。所以,問題來了。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完整的呈現你的設計?這就牽扯到學科間的合作。其實學得越多,就越發現自己需要學的東西更多。學校里會經常有一些Workshop,就是把不同專業的人叫到一起,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裡都有來自不同專業的人,去共同完成一個設計。可能一個小組裡有三個人,一個來自於產品設計,一個是平面設計師,一個是UI/UX設計師。產品設計師可能就是負責實物的產品,如何把一個產品做的好用好看,更加符合人機工程學之類的。平面設計師可能就負責如何能夠把這個產品包裝的更好一些,如何更好地把這個產品呈獻給消費者。UI/UX設計師,可能更多的是考慮,如何運用現在已有的智能設備,輔助產品,讓用戶得到更多更好的的體驗和服務。往往這種學科之間的合作,會讓你的設計更加完整和有意義。這就體現了學科間合作的重要性。當然,這些都只是在學校的演練而已。畢竟學校的資源有限。在實際工作中,跟來自於不同的學科之間的交流肯定會更加頻繁和密切,每個領域的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都不相同,這時候發生的靈感之間的碰撞,也是每個設計師應該憧憬的吧。
最後,我想說的是,把自己變得更開放。
如果在你眼裡,其他的設計師跟你是競爭關係的話,未免顯得太狹隘。畢竟世界這麼大,問題這麼多,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是難以有所成就。只有不斷地跟別人交流和分享才能讓自己迅速成長。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先變成一個開放的人吧,以身作則,別人才會給予認同。畢竟如果你也把自己的門關上,你跟別人之間就隔著兩道門,你把自己的門打開,即使別人只留了道門縫,你也可以看到他內心透出的光。謝謝謝謝竹君邀。
不說你傻逼,怎顯我牛逼;就算不牛逼,我也來裝逼。
以上是多數個性強烈知友很容易產生的心理,網路的掩護更容易放大這樣的情緒,不局限在設計師,我也不能例外,所以就算我分享了,也別嫌我BB(☆_☆)
雖然我贊成設計流程的兼容包並和聆聽,但好的設計師還是要有堅持和自我肯定才能抗得住槍頂得起浪而生存下去。
知乎上設計工具使用技巧的分享不要太多,求不黑。但設計理念和心得,這個太個人主義色彩了,先不說願不願說出來造成競爭加劇(意識流這玩意,有時候真是一句話就打通任督二脈,圈子又這麼小);真的說出來,誰服誰啊,工作中理念不同撕逼不要太多,碼完大段字後還在網上繼續撕逼,讓我手機黨邊上哭會兒。
點贊這事兒,讓我服軟承認你強,我總覺得落了面子,默默收藏就代替我的認同,面上還是維持著死鴨子的驕傲吧。
你們看我又那手機碼這麼多,別人看一眼說,你傻!我呵呵一傻笑,其實我說這麼多就是因為覺得我比你們都高明,哼!
因為設計師 不喜歡打字 ~~
估計是進的社區不一樣吧,至少我看到設計交流都是很積極。
1)設計範圍很大,或許你需要精確到某個工具和門類。譬如我要找sketch。
2)知乎不是設計社區,其實很多厲害的設計師在這裡寫專欄,那個更實在點。
3)知乎不是設計師的思維模式構架的社區,這裡允許人人都成為專家。而恰恰ps的關注程度最高,所以......
別鬧,設計師很喜歡交流的。
知乎關於設計的話題是不少,但是設計都有具體的專攻方向。
像建築跟室內,建築可以就一些風格理念討論下室內設計,但室內設計怎麼評價建築?沒有強大的理論基礎做支撐,說出的話可能貽笑大方啊歐巴。
比如室內設計,最直觀的呈現方式就是圖,做個圖過程複雜麻煩,但是元素、符號、理念都可以通過圖看到。特別驚艷的點個贊,一般也就是看過學習學習。
但遇到比自己強,我是不吝點贊的。比如葉清波的答案,很多我都看過,也點贊。因為裡面很多東西都值得學習。而且,這個贊是贊同,不是贊!知乎跟微信要分清楚拜託。
有說怕後浪推前浪,我去,要按照這麼個想法那後輩豈不是永無出頭之日?
那後輩都是怎麼鶴立雞群的?
像知乎上很多關於設計方面的答案,那麼多理論圖片,你以為都是動動鍵盤就出來的?那都是死腦細胞,從圖庫中無數圖片中精挑細選的。
這麼做為什麼,就是為你的問題提供一個滿意的答覆。
營銷軟文之類的,人家雖說為推廣,但人家如果沒有拿出手的乾貨,怎麼讓人點贊?那些拿來的乾貨可不是翻幾本書抖個機靈就有的。
呃,並不是沒有。至少對我來說不是這樣。
翻了我之前答的一些題,只要是和設計相關的回答都會有同行來扯上幾句的。舉一個例子:
為什麼現實中很少見到北歐風格的裝修設計? - 葉清波的回答 這是14年8月份回答的,現在來看可能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回答。但是因為這題下的回答,才發現與許多設計師有共鳴。加之前前後後的一些回答認識了一些家居行業的設計師,並建立了線下聯繫,現在也有一個小範圍的設計師微信群。
另外工業設計和軟體設計之前以hi-id為圈子也有一群設計師在知乎上很活躍。最近2年都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我個人最近幾乎是消失狀態,4月份之後就很少答題,因為在忙傢具設計開發的事情,太累了,真心沒狀態碼字。
再另外,成熟的設計師大對於已知的概念、理論、普及的觀念、熟練的技能的分享和傳播沒有多大興趣。一次、二次還行,讓他們重複這些事情很容易煩。更傾向於做新的東西,實實在在的東西。
而深入的設計學術探討呢?大部分在線下,隨便一個話題聊上幾小時,比碼字來得有效率的多。
再再另外,大多設計師不太願意聊個人作品,在知乎。清高啊,怕被人說是營銷(菜刀門)。倒是建築設計師可以聊,反正你也不可能買一棟樓,對吧。
我這倒是有個工業設計師群,不過有入群門檻。成員大多10年左右工作經驗,估值幾十億智能設備公司的CEO、設計公司創始人、獨立設計師、企業設計總監等等的背景,共同點都是設計師出身。甚至可以毫無疑問的說,之後的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國內的工業設計將由他們主導,甚至可以說:他們,已經在主導中國設計。
這是群的公眾號里發布的一篇文章:一小部分成員的介紹:那些獲得設計大獎且低調的設計師們
介於已經有人私信申請加群了,很抱歉,我沒這個許可權。
第一個是知乎設計師群,目前不再加人。
第二個是工業設計師群,邀請制。
設計這玩意本來就很難靠硬理論去講。。。
況且發自己的作品,就像發自拍一樣。。
設計師們這麼羞澀才不會亂髮自拍呢……
——————————————————————————————
再者說了,你覺得設計師們會選擇在程序員的領土裡聊天嗎?王不喜歡分享自己的王位
好有好的道理,壞有壞的說法,對於道行尚淺的設計師,你問他好在哪裡他大概講不清楚,但是不足卻能說得頭頭是道。就像讓你評價身邊人,優點往往模稜兩可,缺點卻能羅列出一大堆,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還有文人相輕,設計師之間也有這種微妙的關係。
同問,感覺知乎里的設計話題都快被PS技能話題淹沒了,。。不,我感覺全是問怎麼用PS的問題,我真是日了狗了,當初來知乎就是想找大牛看能不能順點乾貨,NND結果上設計區域一看,全是問的PS的話題。。。。我。。。。
謝邀!
知乎上可能更側重於去提問或者回答別人的問題,用戶之間在某些環節上的互動會相對少一些。
不像微博,微博上相互轉發,點贊都還是有的。但是很少會在微博發問題討論。
個人理解
周末快樂喜歡看圖,喜歡用圖說話,文字只喜歡段子,長篇大論的文章表示無愛。你發作品我肯定會點贊的。
要看設計師的經驗分享,你沒有找對地方以及我不覺得知乎是個綜合社區。
說一個考研閱讀里看過的一句話。翻譯過來大概是這樣。
如何鑒定什麼是「業餘」呢?就是從來不和業內分享自己的成果,不能融入到這個圈子。
文人相輕
設計這種有點專業壁壘的,在專業論壇聊聊還可以,上知乎還得先為觀眾科普,著急。
成熟專業能力強的設計師,工作都忙不過來,一般就懶得出聲了。
老實說,關於設計的好些(dabufeng )高點贊答案產生者都是學生或入行不久的,有時間有心思來分享,而最多點贊的,雞湯為主,讓外行人看個熱鬧的,當然,有湯好過沒湯
看到一件作品很好:
內心:記下來下次用可不能讓人知道
內心:什麼傻逼玩意兒算了懶得噴了
批評你可以看作是對方觀點與自身觀點的不符合,以自認為正確的觀點去羅列對方作品的缺陷予以點評,突顯自己的能力的同時也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感和成就感。當然被批的對與不對,誠然是看被批評者自己的心態,畢竟每一個人的審美觀與思維邏輯方式都是不同的。個人覺得這確是一個提升能力的最直接方法,起碼相比於虛偽的相互稱讚,批評的確是能直接獲取對方的經驗。至於對方所輸出的經驗對與不對那就不是一朝半夕能驗證的了,我覺得設計是個專業活,也許沒有個歲月的積累很難能出好的設計。
推薦閱讀:
※為什麼以前易拉罐拉環都是直接拉出來,而現在是拉開後翻回去?
※為什麼日本的設計會自然地流露出禪意?禪意能否通過形態或功能體現?禪意是否是對設計的最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