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人員的優越感從何而來?

或者說:為什麼他們的優越感會比較強?
1.這種優越感是和他們經過努力、考試,最後和自己身邊的考公族一比,哦也,我終於考上了,比他們好,某某某當了5年村官還沒考上,某某某考了3年都沒考上。和這種心態有多少關係?
2.基層公務員看著某鎮長、某局長、某縣長、某市長風光無限,在某公司有股份,合夥了什麼生意,有錢。完全就是自己的榜樣,幻想著某一天自己也能這樣,所以優越感就來了?
3.高中時沒努力,讀了個二專。那個重點班的小明,考了重點大學,讀了研究生。現在我們都是公務員,鄙視小明一把,優越感瞬間提升?
4.看了知友們的答案,解釋一下「體制內」,我認為體制內就是有編製的人員,包括但不僅限於公務員、教師、醫生、國企、銀行。前面3點描述沒寫好,實在抱歉。


從我的經驗來看更多的應該是一種「安全感」。

不排除有的公務員有優越感,林子大了什麼豬都有,他狂由他狂,明月照牢房。

這種區別於體制外人群的安全感是有深刻的現實原因的,而安全感強的人,往往更外向,也更自信,有時候讓人覺得不夠低調

首先,不安感長期以來是瀰漫在社會中的,進入體制內有助於建立一種安全感。自中國失去超級大國地位以來,戰亂和不可預期的未來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人的人生態度。在「前三十年」,不確定感依然爆棚,也許你今天還刻苦攻讀,明天就被告知停課然後趕到鄉下喂牛去了;本來在鄉下喂牛的小夥伴忽然被告知牛從今天開始就是合作社的了;昨天和你稱兄道弟的同事今天就舉報你是現行反革命;好不容易和羅瑞卿劃清界限可算是緊跟林副統帥,就聽說林副統帥挑了一架爛飛機。「人生的大起大落實在是太刺激了」——周星馳。現在年輕人的父母們從那個年代過來,有的還經歷過下崗潮,不安感極其強烈(你們可以和父母多聊聊),這種不安感經由親密關係不同程度地「感應」到年輕人(這個理論來自於高教版《司法精神病學》,如果有心理學專業的請指正,是不是有更恰當的說法)。而加入體制內,意味著穩定、安全、一成不變。所以當父母逼你考公務員的時候,你可以拒絕但不要因此鄙視他們,他們真的是害怕你不穩定、不安全

其次,社會保障和法治建設不盡如人意,使得進入體製成為一種更加安全的選擇。我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都做過義務法律諮詢,驚訝的得知僱主拖欠工資、無理解聘、拒不支付補償金、不簽合同、不繳納社保的情況竟然相當普遍。我在法院工作期間,經我手才領到工資的都有上千人,這是在他們歷經討要無果、勞動仲裁又來起訴才拿到的,何其辛苦。我師兄,一個公司的大中層,一夜之間就被掃地出門,他後來告訴我:孩子上貴族私立(沒北京戶口),每月要還1萬房貸,老婆失業在家,他當時就蒙了。一份不會欠薪、不會失業的工作有怎樣的意義,不言而喻。在醫療和退休保障領域,諸位都是清楚的,還要延遲退休,試問在機關干到65歲和在四大幹到65歲能是一個概念嗎。此外,在你看到有人還在自己的房子里強拆的推土機就推倒了牆,等報道,不安感是免不了的。但如果你亮明了體制內的身份,對方往往會有所忌憚,你的安全係數就上升不少

其三,資源分配的格局,使得在體制內工作相對有利。為什麼要對「市場分配資源」提了又提,就是因為距離實現確實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權力分配資源的格局下,誰離權力越近,當然就離資源越近。讀下胡雪岩那個傳記能理解得更透徹。你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小公務員其實並沒有享受到什麼資源。

其四,傳統上對體制內人員地位的尊崇,可以說餘溫猶在,這種榮譽和肯定帶來的安全感是實實在在的。我弟弟同辦公室的一個年輕人是中央民院的研究生,本來在北京某500強幹得挺好,他爸爸要求他考公未果,跑到北京用大棍子痛打了他一餐,終於實現目的。須知他們一家是地道的蒙族,他爸就是位樸實的牧民,居然也能說出「不當官我供你念這麼多書幹什麼」這種話,真是不是一樣人,不進一國門。

事實上,當公務員與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衝浪相比,還是有不少劣勢,不夠浪。
第一,收入一般。有的地方起薪就讓人難以忍受。發達地區也許起薪尚可,但增長空間相當有限,提三級也漲不了多少。我一個師弟剛當上某銀行小支行的負責人薪水就變得可觀起來,這在公務員隊伍里是不可能實現的。
其次,並不輕鬆。的確有的人很輕鬆,但這基本不屬於年輕人。尤其是公檢法,或是基層的年輕人,忙得不可開交。有些單位責任又很重大,某安監的同志說做噩夢都是工廠出事,立馬嚇醒。
第三,上升出路有限。能站在高處的,就是那麼少。有人邀請我答究竟採取何種措施才能夠快速的上升,我是不敢答的,因為我也不知道。
第四,可能荒廢專業。整天坐在前台收材料的,在後邊寫報告的,不出三年,你看看你還會幹什麼專業性的事情。我現在常學習專業,不時審個合同,擬個意見,就是怕東西都丟光了,以後怎麼辦。
第五,可能荒廢人生。大多數崗位好好乾總能利於國家、造福民眾,那幹起來也有價值。但某些領域的工作可以說毫無疑義,甚至在幫倒忙。比如某些同志就負責在網上罵公知,東拉西扯,刪別人的貼,這叫個什麼工作,你大好的青春都拿去喂狗了嗎不是。
第六,有時候被人當靶子批判一番。

題主可能不大了解有關的情況,比如說,按照組織部門和人事部門的規定,銀行和國企的同志是沒有編製一說的。所以我沒有提他們的情況。有些壟斷國企的待遇能嚇掉公務員的下巴。

謝謝邀請。

選擇職業要和選老公、選太太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要做殺死自己天性的事情,不要做違背原則和良知的事情,在此與諸君共勉。


答案是部分人是有優越感的,還不弱。這個恰好還專門研究過,如果說沒得,一是還沒有摸清這行的規則;二是沒接觸太多的人(因為知乎上大部分是年青人,估計沒有問過40,50歲的人的想法。

先說結論:除了年齡大的,感覺穩定帶來的優越感(這個下面說)。公務員的優越感來自於資源一是資源交換的低成本性。

二是信息資源掌握的獨家性。

三是公共資源變現的便利性。

四是資源的持續性。

分幾個方面來說,可能有交叉的地方


從年齡上來說,年紀大有優越感的比年青的多。

年老的那一批,一是經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對比現在的物資豐富,很容易產生優越感。二是經歷過種種運動,種種天地的翻覆,看著同齡的人,有些下崗苦苦掙扎,有些一直在那種沒什麼搞頭農村,有些成為邊緣人,他們自己可能沒什麼能力,但恰好站對了位置,有單位分房,有對比工作,不低的工資,孩子可能還送出國,一對比,一種X絲逆襲的快感溢滿渾身,優越感就來了。


年青的優越感少,那點兒工資干毛啊,被程序猿,玩金融的,律師,會計,建築這些行業甩八條街,手上又沒權力,有優越感才有鬼了。


從地域上來看,北方優越感高於南方,小地方高於大地方。

北方高於南方這是我的感覺,不過也有點點根據,以前有幾個部委搞過,本部門的幸福指數調查,都顯示北方高於南方,有幸福才有優越感嘛。


小地方高於大地方,原因在於一是大地方其實辦事都比較規範,可以操作空間不如小地方那麼多。二是大地方人多,所以公務序列內人員也多,比如公檢法系統的一個普通公務員,要去辦房產證之類的東西,該怎麼排隊,怎麼排隊;沒一定的級別,公務員這個職業點兒優勢沒有。三是大點兒的地方,金融,諮詢這些高收入群體多,公務員那點薪水算什麼啊。


小地方不一樣,比如一些縣只有十幾,幾十萬人,特別是民族地區,公務員可能就那麼些,大家都認識,要辦點事兒,就一個電話,或者企鵝上說一句,可以辦到體制外的人辦不到或者跑很久才能辦成的事兒。簡單說就是小地方比較容易形成一個資源互換的圈子。


最後重點從崗位,特殊時間、場合的職位,特殊職位來說

先說崗位,官和吏不一樣,官員是相對來說掌握了一定的公共資源。這裡面官員的優越感包括了大部分特殊職位的人有的優越感,和特殊時間、場合的職位的優越感。

以前有人給我說,他寧願他叔叔是市委書記也不想他叔叔是現在資產上十億的商人。他這樣解釋的:一個資產十億的商人買個房子,投個幾百萬給侄兒玩,渠道這些都鋪好了,給侄兒一個事兒做,誰都會覺得這叔叔當得仁至義盡了。一個市委書記能給侄子什麼,當開發商,圈地,貸款,修樓;或者投個酒樓,很多部門接待都會在那去的;或者知道市政規劃,哪裡圈個地;圈個礦場;或者找個政府扶持的項目,很容易做得風生水起。很顯然後者得到的利益大多了。

為毛有這種情況?因為前者的幫助需要從自己體內抽血,花一個,少一個,真金白銀,成本高;後者的幫助只需要藉助圈子內規則,進行個人情的互換就可以了,成本極低,而且這種幫助只要在位一天就會源源不絕,根本不考慮枯竭的問題。

所以,崗位產生的優越感,實際是手中握有的公共資源的龐大性,便利性、持續性,低成本性產生的優越感


特殊時間、場合的職位。這個沒想好怎麼表達恰當,大概是分兩種情況。第一種:現在國情還是很多事情是人治,人治一定會有彈性。比如說,開車超速50%,該吊銷駕照了,但認識人,完全可以銷了;比如住改商是要嚴查的,但七大姑、八大姨剛好是相關部門裡面的人,可能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略如此,這麼還是容易產生優越感。第二種:利用消息來源的準確性或者根據政策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我知道的,比如一個西部地區省會城市,當年才是科級幹部的人,在計程車頂牌剛開始賣的時候,傾盡所有大概買了將近30個,現在他憑這些計程車頂牌大概每年都可以收入400多萬的收入;比如預先知道城市規劃,搶先就買了一塊地或者把那裡的房子買了幾戶;比如災後,國家撥款重建房子,把自己的房子建在景區外面;比如01年那段時間前後,經濟硬著陸,有人在自願買賣的前提下,用不到50萬買了三個富煤礦;比如鄉上帶頭,帶鄉上人在那一塊挖河沙。玩意兒太多了,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這些可以帶來實際利益的東西,也能帶來優越感


特使職位,這是體制內的說法了,集中在秘書、團干、組織部這幾個身份。

組織部發官帽兒的,加上指導很多其他部門的工作,又是高配,有優越感。

團干升得快,級別高。

秘書從來是天子近臣,又是下面與領導之間的橋樑,學的東西很多,用心的化,自己進步相當快。權力大,升得快,人脈廣,前段時間去某個省,以前那個省的筆杆子出身的省政府副秘書長現在在文聯,沒下放當書記,當地大秘的圈子說起這個事兒都說他沒混好(已翻譯,方言不是這個,為了避嫌就不把方言原話打出來),可見好的秘書仕途之坦蕩。另,大大也是最早當過秘書的


我講不出合法傷害權那麼專業的回答,我只作為曾經在體制內不得志但確實覺得優越的人回答一下。
我曾經在一個審查資質的小部門,面向的是系統集成類的企業,我剛參加革命,很多東西不懂,就負責對著表格查驗資料,或者按照領導的要求通知他們開會或者培訓。
查驗資料,我是初審,一般我兩天就能看完,通知企業修改一下,一星期就能進入複審,但交給複審的人,他基本就不看,拖著,然後就看企業表現了,或者領導會問他,某公司的資料怎麼樣了?他每次都說馬上就看完,基本領導上午問,他下午就通知企業複審通過。
我剛開始不懂,就是按照順序挨個看,企業來辦事的多數是辦公室的女孩子,來了就對我特別尊敬的感覺,我知道她們的意思,是希望我快點,有一次某企業的人和複審的關係好,複審的就下班叫我和他還有那個企業的人一起吃了個飯,然後要給我信封,我當時使勁推了,我主要是覺得不好意思,也不敢拿。
但第二天,我還是把他家資料拿出來先審核了,審核到下午,複審就說,我幫你看吧,然後他就拿走了。
後來,那個企業的人過來的時候,給了我個VIP卡,說去這個飯店打折,事後證實是免單。
有一段時間,領導的孩子結婚,我們幾乎都在幫忙,一家的資料都沒看,企業打電話,我就實說了,後來我看到企業都參加了。
我有一次去KTV唱歌,遇到某企業的辦公室的姑娘,她說我一會給主任打個電話,我說不用了,她說沒事,後來我看見那個姑娘給我的房間預結了兩千,還把她的房間也結了賬開了發票。呵呵,我退房還有一千多。
我想,誰都喜歡別人的恭維,哪怕是扭曲的尊敬。


我在銀行當櫃員時,覺得考上公務員是我的唯一出路,現在考上了,我覺得再選一次我要回去當櫃員。。。每個單位都是圍城。

你以為進了體制內就上岸了嗎?長年不變的工資,沒有領導職數空缺可以提拔,職稱數佔得滿滿的,前面都是75-85的年輕人,還有剛剛核編轉制的60後等著消化,沒有前途沒有未來。。當然你問我為什麼不辭職?每天80%的時間控制在自己手裡,我可以看我喜歡的專業書,可以背單詞準備考gt,如果以後我有家庭,我還是可以請假去照顧生病的老人小孩,這些我覺得我在銀行不敢想。。至於待遇,東南沿海二線計劃單列市,6k 我覺得對於剛畢業的我,還不滿足嗎?買房有補貼(雖然杯水車薪),我覺得夠了。

那麼再說說為什麼再選一次還是去做櫃員,銀行待遇好是真的,同批拿同個offer的朋友,畢業半年存了4w,我們都不是什麼好學校出來的,跟知乎大神一年不能比。第二年待遇會有質變,但如果沒有脫離櫃檯,第三年往後也沒有什麼質變了,公積金挺多,是我一倍(當然城市也有關係),至於脫櫃?沒有關係資源脫櫃還不如不脫櫃。。但是真的累爆了!八點下班是常態,天天點鈔無力吐槽,客戶不講道理見怪不怪。。但是,年輕時不受點苦,老了都會還給你的。這就是我現在的不安。

總結:只要你是小基層,去哪都沒有優越感。如果你是領導,放哪個單位都是受人尊敬的。沒有哪個行業環境就是絕對的好,利弊永遠伴隨著一起來,全天下好事都被你佔盡了的話,你以為全天下皆你媽啊。


去年從公務員崗位上辭職,來到北京工作。

離開後要將檔案從原單位移出,由於我在北京,只好委託家人為我代辦。組織部表示,找家人代辦必須由我出具一份委託書,並附手寫簽名。

我隨即寫了一份,拍照發到組織部郵箱。幾日後,組織部告知我家人,委託書寫得不對。必須注意兩點:

一、把開頭的「赴北京工作」改成「赴北京打工」。

二、把末尾的「請批准」改成「請領導批准」。

這兩句修改意見應該可以回答題主的疑問了。


優越的姿態何其相似,但優越的原因確各有不同。在這其中,缺少了一種最應為體制內人員珍視,也最能為老百姓認可的「優越」。先分析一下優越的原因:

優越原因之一:權力的快感。阿克頓勛爵說,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權力的魔力有多大?我猜無邊無際。西方人說Moeny makes devil goal,中國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但和權力相比,金錢的魔力都會相形見絀。權力(畸形的)可以無限制的攫取金錢,但金錢未必可以購買對等的權力。擁有不受限制的權力的感覺是怎樣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薩達姆、卡扎菲、金三胖在獨裁時有多爽。

優越原因之二:歷史的枷鎖。「學而優則仕」的文化傳統在中國綿延跌宕了上千年。中國傳統社會中,通過科舉考取仕途幾乎是實現階層躍升的唯一方式。正所謂苦讀十年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一個滿腹道德文章的讀書人,其最高理想也不外乎「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由此帶來的官本位思想、「官貴民輕」的官民互動模式,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極大糟粕。這一傳統,也使得體制內的優越感幾乎是歷史的、文化的。

優越原因之三:心靈的深處。柏拉圖說人的心靈與靈魂由三個部分構成,理智,慾望、激情。理智讓人不過是精神,而慾望讓人不過是物質。激情才是區別人與動物的根本標誌。激情指的是情感、責任、態度、甚至情緒一類的東西。比如當人得不到認可的時候,就會失落,就會暴怒。所以,渴求被認可,渴求被承認,渴求被尊重,是人內心深處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需求。體制內人員的優越感躍然紙上的最大原因,在於心靈層面感受到了「被尊重」(無論這種尊重是否是出於社會的本意)。

優越原因之四:資源的集中。部分體制內人員的優越感,來自於社會資源的集中掌握。正所謂享人之所不能享,為人之所不能為。在一個不完全的市場國家中,並非所有社會資源都可以用錢購買。比如醫院的特需號,優質小學的入學名額。這樣的稀缺資源往往為體制內的人所佔有,稀缺性決定了優越感。

優越原因之五:職業的穩定。除了北上廣深和部分發達二線城市外,大部分中小城市中,體制內從收入和穩定性上,仍舊具有一定優勢。普通人擇業、擇偶,抑或是擇友,都會覺得體制內的人安穩,有資源,靠得住。畢竟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和傳統社會,過得穩和靠得住還是很重要的。

說了這麼多原因,想談一下自己的看法:這些優越感我通通不喜歡。

體制內人員最應該珍視的優越感到底是什麼。我想應該是職業帶來的光榮和公民給予的信任。如果有一天,當權力、資源、歷史、穩定不再成為體制內人員的優越感來源,取而代之的是公民對於這一職業發自內心的尊重,對於一群殫精竭慮、不辭辛苦為社會服務的公職人員的極度信任(就像香港市民給予香港廉政公署的待遇一般),那麼這才應該成為體制內人員真正的優越感。

康德說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能引起人類深深的震動: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另一是人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當一群社會中最為優秀的青年放棄原本可以得到的高薪,為了社會的良善治理和公民的良善生活而無私的揮灑青春與汗水之時,這樣一群青年所享受的社會尊重與聲望,又怎麼會比不上為了個人目的而賺的盆滿缽滿的企業家。天下為公的理想,公而忘私的情懷,以天下為己任的態度,這是我所能想像到的,人世間最為崇高與聖潔的道德準則。

也許我們的社會距離這個目標尚遠,但目標之所以稱之為目標,就是指歷盡千辛萬苦,跋涉千山萬水,也要到達的地方。

在那兒,會有體制內人員最好的優越感。


體制內的優越感都是體制外慣出來的。

擺攤影響市容了,想著給城管塞點錢了事。

打人了,派出所有認識人的第一反應是「撈人」

家裡有人做官,就天天琢磨怎麼靠著這位大人吃吃周邊產業。

倆企業本身是正常競標,干著干著就開始想著請局長、分管副局長、處長、科長吃飯套近乎。

反正體制外所有人就是一句話:「沒有關係辦不成事」

那些體制內優越感嚴重的地區,必然有一個跪舔體制內人員的體制外群體。

沒有貪官污吏就沒有奸商行賄。反之,社會上沒有奸商小人,貪官污吏找誰要銀子去?


真心認為這種觀點來自體制外的小部分人的自卑心理。體制內的人大都自知自己苦逼到不行,拿著寥寥且上升空間很小的薪金,過著進步空間極有限的日子,又怎麼會有他人眼中的優越感。

只要不是完全掩耳閉目的「裝睡者」,都不會封閉到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都不知道。

另外有些體制內行業真的是夕陽行業,外人看著風光,內部人卻清楚明白自己所在行業正日漸走向衰退,不知道哪天就會隨著社會變化被淘汰掉。因此你看到的優越感,只是反映了你內心的羨慕罷了。而他們中的太多人卻羨慕著外面的世界,覺得自己的日子並不好過。


這種優越感恐怕來自於體制外的人的幻覺。

==================================
幾天沒看,沒想到那麼多評論。那我再多說兩句。
其實每個行業的人都可能產生優越感,比如題主在評論中說「窮其一生究竟能有多少作為呢」,這句話本身就透著題主對體制內人深深的自我優越感,這個優越感又是從何而來呢?ok,我就當這是我的幻覺吧。
大部分人聊天,又不是什麼交心的朋友,哪個不是聊自己又面子的事情,誰會聊自己多苦逼,多丟臉的事情?職場八卦,你以為只有體制內的人聊?你以為一群it坐在一起就會精研各類演算法?一群律師坐在一起就會討論案情?還不就是張家長,李家短那點事。
抱怨工作任務重,收入少,這個,每個職業的從業者都會抱怨,有誰會說自己的工作輕鬆賺的多,如果有這樣的工作,你不妨給大家介紹介紹,我相信不止體制內的人想去,全世界的人都想去。這個世界絕大多數人都是且干且抱怨的。
總之,體制內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不是特別好,但也不算特別壞;體制內的人是一群普通人,產生特別好人和特別壞人的概率和其他行業是一樣的,產生有特別優越感的人的概率,也和其他行業也是一樣的。


選調生培訓的時候,全體參訓的學員、領導、黨校工作人員在一起用餐。

打飯的時候,旁邊一穿著保安服模樣的大叔說了一句:你們是四川政法屆的未來,要多吃點喲。

入職至今,能量不夠不敢說給群眾做過幾件小事,但是接辦的事情儘力做好,還是做到了。熱情似火,又如履薄冰。

如果要說自己有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大概就是來自有個陌生的大叔相信我們這些人是未來。


這個優越感要看服務地區、主管部門、入職年限、行政級別、個人慾望等不同因素的影響,我見過特別優越感的,也見過有點點優越感的,我承認,作為一個曾經在十八線城市的群團系統工作的人,哪怕我不是青年團干,優越感還是有的。服務的單位,走出去兩位副部,也有多位正廳,我快離職的時候,一個剛被提拔為省級團乾的曾經這個單位的副書記,回來看望本單位,有幸一起赴會。跟這位20歲入職,35歲升副廳的幹部推杯換盞,混臉熟,確實有優越感,畢竟我其他同學在跟小區麻將館阿姨修長城。優越感這個東西,不能一概而論,不能說這個群體就很有優越感,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優越感,因人而異。

我一直認為優越感是一種特權意識,有了官本位在官場才能存在優越感,論資排輩,是一種客觀現象,你不能騙自己說它已經被消滅了。

我們樓下的機關食堂,我見過大boss去過一次。那是一個七月的早上,我受領導安排去黨委辦公室送材料。剛下樓就看見了一輛考斯特停在食堂門口,一群穿短袖白襯衣,高腰西褲的中年人從食堂走了出來,我定睛一看,原來是大 boss還有三把手,其他的人沒認出來。大 boss第一個跨上了鋪著紅地毯的考斯特,後面的緊隨,那天他們沒有拉窗帘,我看了他們的座次,很講究,很明顯地可以看出來大boss被眾人擁護著,連三把手都把身子微向前傾跟大老闆說話,隨後車子快速發動開走。我看了看食堂裡面,空無一人,當時是早上十點,正常上班時間。我不知道大老闆是不是優越感,如果我是他,擁有這樣的在一個地區的絕對權力,我肯定有優越感吧。

我家有個親戚是政府大樓的保安隊長,他給我透露過相當多的領導人的生活細節,比如什麼辦公室的布局啊,他們的生活習慣啊(據說大boss喜歡叫廚師煮麵去辦公室吃),還有他們的居住的地方什麼的。我確實幻想著哪天去省委大院看一看,可是我們一般人,連靠近省委大院的門的機會都沒有。國慶節那晚上去後海的路上路過中南海,看到那些強大的安保力量,我沒有優越感,我有很強的失落感。

十月底在上海籌備那個餐廳,餐廳在浦東新區,可能你們都知道上海的餐飲許可證很嚴格。這裡不得不說,在我老家辦餐飲許可證,就像買地鐵票,隨到隨買,拿著個人防疫證明和一些基本材料就可以,在上海這個地方,那真的是太難了,像春運時候買張最火的線路的票一樣。但是我們當時著急上外賣平台,外賣平台又必須需要餐飲許可證。老闆就到處去找人,最後去找了一個普陀區食葯監局的一個科長幫忙。見面的時候,老闆直接第一眼就拿了對方一條軟中華,對方連連擺手,不收。到了咖啡廳,那人直接說,我是看某大哥的面子才過來的,但是不是來幫忙的,我是過來給你們指導一下如何更容易通過審核以及流程的。我沒有在大城市運營餐廳的經驗,魯莽地對他說,我們老家....... 還沒等我說完,他連連擺手,告訴我:「上海可不比得你老家啊,別說我不能幫你們浦東的餐館,就連普陀的事兒我也無法插手,大城市,按規矩辦事,可不像你們老家那樣的公務員之間互相都認識,隨便打個電話事情就辦了。但是你們放心,我一定仔細給你們看看,盡量讓你們儘早通過。」

後來我知道他在上海只有5000多元的工資,我不知道他是否有優越感,如果談錢的話,據他說,他是學醫的,他大學同學大多去了醫院,現在那些人的收入很多是他的十多倍。如果我是他,我不是為了人民服務的話,我會有挫敗感。

我第一次體會有優越感來自於大一一個暑假,參加我親戚的生日聚會,一個包房,兩桌人,席間的主角儘管是他,但是當天來了一個我們當地的消防負責人,那負責人是他媳婦兒的親哥。哈哈,這個親戚的工作也是那負責人安排的。雖然有對我親戚的生日祝福,席間更多的是對這個負責人的吹捧和拉攏,他權力的確蠻大的。我們當地的所有娛樂場所、賓館、網吧、甚至是建築驗收的消防審核時候過關,他可以拍板,很多人求他辦事。他出去上了個廁所,碰到了一個酒廠的老闆,那老闆也是在隔壁吃飯的,那老闆跟著這位負責人進來道賀,進來就是一陣吹捧,反正目的就是要讓這位負責人高興,搞好關係。那晚上去了KTV才知道,那晚的餐飲消費被那老闆全部提前結了。包括來這個KTV,也是沒有花錢的。那天是我第一次如此明顯地感受到當官的好處,哦,原來擁有了一些權力,總有人願意為你買單。我心裡有蕩漾嗎?有的。

我自己作為最基層的公務員,干著一堆雜事,還要幫領導做清潔,繁瑣,還要打電話通知很多人。但是我還是有一些優越感,這份優越感可能只有小城市的某些單位做對外聯絡工作的公務員才能體會。說白了,就是混臉熟,工作三個月,可以認識很多很多很多人,有可能都不一定知道你的名字,至少知道你的存在。這些人確實不是朋友,我們叫作同僚,很有可能多年以後,那些年輕時候接觸過的人,正好跟你搭配管理著一個職能單位,官場上,多得到人的賞識總歸是有好處的。我的領導很喜歡以酒交友,我倆玩的很好,他經常帶我一起,雖然我後來厭倦了酒局,但是他幫我起了各種牽線搭橋的作用,哪怕是現在回到家鄉,這些人不說多喜歡我,至少不會主動來找我麻煩,這是體制外的人很難擁有的。

這幾年我偶然發現一件事兒,我的領導喜歡跟體制內的人玩,這幾個人是他畢業之後到鎮上去鍛煉認識的哥們兒。他們畢業的時候也是21、22歲,十幾年的友情他們一直保持著沒斷。跟他一起去鎮上鍛煉的那批年輕人後來混得都還可以,有環保局副局長,有國土局的,還有紀委的,反正只要我跟他喝酒,那幾個人出現的比例達到了百分之三十。記得最深的一次是我們單位的一個員工過生日,他把自己最好的幾個官場朋友全部叫來了,那生日會上還來了個組織部副部長,當然主角換了,全程陪領導高興,酒錢確實那個員工自己買的單。我那天在反思,為什麼私人企業裡面沒有這種關係呢?現在我明白了,私企的人流動性大,今天我在這個工廠,後天我去那個餐館,我們利益互換的機會不多,而官場上太不一樣了,你面前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未來是給你民主測評投票的人,也有可能是比你走得遠成為你的上級提拔你的人。官場的利益同盟的堅固性遠遠高於一般企業,年輕的時候,有兩個人都在一個省下面的縣當書記,參加學習,互相賞識,後來某個人成了終極大boss,另外一個人也升任。

官場排外,很排外,跟你這些商人只是玩玩,需要你的時候你是兄弟,不要你的時候你是誰?對於高級公務員來說,商人是用來滿足個人需要的,很少能深交。普通的公務員跟商人的來往可能還會有一些真誠,我領導常教育我說別跟商人走得太近。確實有很多高級幹部是被商人拉下了水,祝各位拿捏好尺度。商人可以給高官帶來的除了錢以外,在政治上的有利資源不算多,所以你們看「西山會」和長江商學院裡面的人員組成,區別很大很大。在官場里,你熬過了一些時間,你的年齡,可以算作你的一種優勢(提拔年輕幹部除外),你的工齡,你的資歷都是你個人地位的有力護航因素。而在體制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能力總會被更年輕的人取代,大多數老闆才不會管你出路在哪裡,反正你對我沒用了,我就不要你了。體制內有老乾局,體制外有老乾局嗎?有關心老員工嗎?以前的工會會有關心老職工的措施,隨著國企改制,老職工的福利除了那點養老保險金,其他的關懷呢?體制內的人可能年輕的時候工資不太高,沒有其他的同齡高薪年輕人收入高,財務自由。但是大多數體制內的人能在小城市過上當地的中上水平的生活,一線城市我沒有深入接觸,不評價。隱形福利確實少了,但是隱形資源是不可忽略的。這麼說吧,官場上,很多人不會為了你的幾個錢幫你辦事,但是我們有政治資源互換,那我可以幫你。比如你是某個醫院的院長,我求你給我家人一張病床,回頭我這個校長會在你院長孩子入學的時候給予方便和照顧,我只是舉例子,並不是說所以公務員都是領導人。

(占坑,現在吃飯,一會兒接著寫)
不可否認的是,有很多年輕的公務員在最基層,才開始工作,活多工資低,暫時看不到未來,崗位可能跟外界接觸不多,無法接觸到大量的優勢資源,他們可能沒什麼優越感。但願你們過幾年之後,你們會抱著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安慰了自己,畢竟國家需要你們做這個事兒。

我曾經的一位牌友,我要打牌的時候隨喊隨到,他畢業三年都沒有工作,但是他父親是我們那兒的一個連鎖超市的股東,有錢,夠他整,所以他堅持了三年賦閑,還是考上了。他後來請我吃飯,我問他開心嗎?他說開心。他現在國土局最基本的窗口工作,他的幸福指數特別高,周末打打麻將,他這一切,是他家庭的支撐。他享受著體制外同學對他的艷羨,畢竟他家不差那幾個錢。對於很多家庭富裕的人來說,不管是做什麼工作,都沒什麼後顧之憂,畢竟不差錢。


上知乎的大多數公務員都屬於基層,幹部和領導很少,所以評論里說自己有優越感的不多。當然現實中也有一些大領導平易近人,沒有優越感的,待人非常的謙和。


是否有優越感,你現在回答還為時尚早,過個三十年,你再上知乎來看看自己當年寫下的答案,到那時候的你可能是部級,可能是廳級,也可能還是副科級,我們再來討論。


祝體制內的人大展宏圖,仕途順利!


哪來的優越感!!
工資太少出去玩都是自卑感好不好!!!每個月還得我媽接濟,讓我堂堂好幾尺男兒怎麼來優越感……不說了哭一會去哼~~


體制內人員的優越感,從根本上說,來自官本位制度對人的異化。


中國政府是中國社會最強大的組織,掌控社會上幾乎一切資源,成為它的一員將會有良好的福利和穩定的生活,沒有優越感那才奇怪呢。就拿做IT的來說,你是在一個朝不保夕的小公司有優越感還是在華為、IBM、BAT有優越感?當然你有可能成為小公司的老闆,也有可能成為大公司裡面混的不好的。


一個認識的姑娘。25歲,中部地級市某事業單位。
她的優越感是這樣的:
賺得少……沒關係,我是有單位的人。
福利不好……沒關係,我是有單位的人。
嫁人……我要嫁個有單位的人,因為我是個有單位的人。
買車……我得買xx價位的車,因為我和我未婚夫都是有單位的人。

總而言之,在她看來,人只分為兩類,有單位的人和沒有單位的人。沒有單位的人無論多優秀收入多高生活的多好,在她看來都不如有單位的人。
我不知道她到底能代表多少在體制內的人。起碼我從來不會覺得體之內的人有什麼優越感。我自己曾經是,但辭職了,這幾年一直自由職業。我沒有餓死,也沒有窮死,學到很多東西,靈活安排假期,過的很開心。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像她這樣的人肯定不止她一個。
嗯。這幾年,她一直瞧不起我。


沒意義的話題,有優越感的人傻了才回答。


一概而論的回答必然流氓。至少要分三類說:
50.60.70後公職人員的優越感主要來自於:
享受了曾經的雙軌制養老、單位分房、單位小金庫,解決配偶工作子女教育等一系列物質福利。
享受了職業自豪感(once upon a time,公職人員如警察醫生教師曾經是口碑不錯的職業)這一精神福利。

80.90後中小城市,本地公職人員的優越感主要來自於:
有「圈子」,有「組織」,有「門路」,遇事有底氣。
待遇性價比高於絕大多數同在中小城市的傳統行業。
家人長輩認同感強,婚戀相親市場上估值高。

80.90後大城市/鄉鎮,外地公職人員的優越感主要來自於:
升職預期,
為民服務,
奉獻青春,
揮灑熱血。。
不好意思我編不下去了。。。
這類人優越個鎚子。


中國丈母娘就認這個。認清形勢。


《史記》中記載了李斯的一段經歷: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李斯年輕時當個小吏,在廁所里見到幾隻老鼠,吃的是廁所里的不潔之物(腦補學友食屎表情包),人來狗往的,還受驚嚇。

他又看到糧倉里的老鼠,吃的是存糧,住的是大house,環境優良安靜,沒有進進出出的干擾。

李斯有感而發:我們出息不出息,跟環境關係太大了。

體制內看體制外,如倉鼠看廁鼠。別看現在體制外掙錢多了,看起來廁鼠好像吃上滿漢全席了。實際上把住房醫療什麼的一加上,還是那麼回事。更何況體制外掙的都是辛苦錢,有的甚至是賣命錢。政策有個風吹草動,你整個小行業可能就廢了。

----------------

PS:以上不是我的觀點,是跟體制內的人聊天得出的。不接受噴,謝謝。


我們大領導基本上保持5點起床鍛煉身體,然後步行去上班,即便前一天晚上喝酒喝到十二點,第二天也是這樣,我很佩服他。
前兩天跟三領導及兩個銀行的副行長出去學習考察,領導在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讓兩個分行長覺得汗顏了,我們是人社單位,根本不抓經濟。
領導脊椎有問題,長期打針吃藥。上周五晚一個必須喝酒的飯局上,領導下午拔下的吊瓶過去陪了兩斤多,而且說話沒亂分寸。
每次跟領導彙報工作或者聽工作指示,都感覺他抓關鍵點抓的很到位,看問題也都是一針見血。
領導兩個孩子,女兒剛剛北大醫學碩士畢業,直接簽到了北大附屬醫院。兒子是南開大學學生會主席,畢業之後直接被選派到新疆掛職。
很多同事都佩服領導,希望能在他身上學到一些東西,我也是。尊敬和佩服,都是由衷的。


推薦閱讀:

為何「中國歷史上曾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犯他國的記錄」?
李白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吉爾吉斯斯坦人?
如何評價韓綜《英雄三國志》?
全國到世界範圍內,你知道哪些結婚風俗?

TAG:公務員 | 社會 | 中國 | 事業單位改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