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交互設計領域裡,如何從新人成長為大牛?

請知乎上的交互設計師們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談談對剛入行新手的建議。


勤奮、專註等等就不說了,任何職業任何事都需要這些。
說幾個對設計師來說實際的:

1. 找個好公司/好團隊
我知道的很多做的很好的設計師,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往往都和在一些很好的環境里呆過有關。很多時候,決定一個人的,是他/她和誰一起成長。

與之相反的是很多地方都毀人不倦。

盡量去找一個適合設計師的地方(例如團隊里有好的設計師,或者企業有這方面的學習資源,再或者至少這個地方很重視設計師的作用),如果工作時間不長的話,薪水之類都是次要(反正你也只是在追趕房價...)

2. 和開發/PM搞好關係
交互設計師往往要和開發工程師、PM或者是測試等等角色緊密配合,和大家有份好感情有時比你的專業能力還重要(誰能說自己真的是權威呢...)。以前被美國的一位資深設計師面試,他問我如何和項目里的其他人員(特別是工程師)密切合作,特別是當產生分歧時。我Babalbalb說了一堆,最後又補充一句:下班和他們喝點啤酒也不錯... (我得承認有點撒謊,我不喝酒... 但是的確常和大家吃羊肉串)。

與之相反的是很多設計師在沒有考慮周全的情況下,盲目的設計,浪費工程團隊的時間和精力,人品很快就丟掉了...

我個人總是有習慣去問工程師這個會給你帶來多大工作量,有沒有我們各自都很平衡的方式等等,如果給人帶來了重複勞動、浪費了工作量會道歉。當然前提是你也了解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或者對技術有了解。做一個好人,但不要做一個被蒙的人...

3. 剛做設計應該學會COPY
這裡的COPY不是「山寨」「抄襲」,而是要多看好的產品,知道什麼是好的設計、什麼是不好的設計,然後將那些好的方面用在自己的設計里。

4. 別迷信

少看博客,多看書...

---

現在我發起了一個聚焦在產品、設計(UI/UX)、運營學習的組織「互聯網學習圈」,未來希望能夠推動類似「信息時代的包豪斯」這樣的事情。

開放的社群:產品經理、設計師、運營相關專業學習和交流的微信群,加微信號 TellZoe ,會幫忙拉到相應的專業群里。

封閉的社群:內部講座、內推、和資深人士建立聯繫,http://t.xiaomiquan.com/vrn6AIm (可以複製到微信中發送給自己,再打開鏈接)

馬力的知乎文章索引: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93627

—— 2017年9月更新 ——

學習 UI/UX 和產品設計

1、UI 和 UX 設計師的課程表

2、UI、UX交流QQ群:633293003,會定時舉行公開課和答疑。歡迎大家加入。


我還是個新兵,不是有所建樹的老鳥,不過受邀之下,也聊聊自己的看法。
首先,交互設計師要具有如下特質

  • 邏輯思維能力強
  • 數據分析能力好
  • 有同理心
  • 有激情
  • 有審美眼光
  • 有創新意識
  • 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 有敏捷的執行能力
  • 膽大心細
  • 有大局觀
  • 善於觀察
  • 仔細傾聽

在欠缺的方面,需要去彌補,比如我就要彌補數據分析能力、溝通能力、觀察和傾聽能力。
其次,要有自己信仰的設計原則,最好自己去總結
比如我的原則就是縮減、隱藏、附加、組織,每次拿這個原則去套用,檢查我的手機產品設計是否足夠的簡單可依賴。

第三,掌握很好的流程和方法
有自己擅長的設計工具和設計方法。遇到問題可以先明確需求,了解角色、場景、任務,再細分去做流程。交付的東西足夠專業,有說服力,有很強的表意能力和演示性。

第四,要用項目來證明自己
一切都是空談,唯有拿得出手的產品,才是你的能力證明。所以,在你有選擇權的時候,要去選擇合適的產品,可以為足夠多的人,提供有意義的服務,可以體現自己設計價值的產品。不要為了賺錢,做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要懂得,自己的職業生涯需要有意義。怎麼去譜寫,把握在你自己手裡。

第五,要有積極總結和分享的精神
交互真的是一個要活到老學到了的職位了,你要持續關注最新產品,最新交互設計方法,保持自己的精力充沛和創業無窮是很難的。在每個階段性的時間裡,都要沉澱自己的案例,積累自己的理論,樂於總結和分享,這對你自己來說是個莫大的促進作用,對比人來說也是好事情。

第六,要有自己的品牌意識
這個我沒什麼發言權,但是我覺得這個最重要。包含了你的工作方式,設計理念,為人處世,等等,最高境界,也就不過如此。你的作品,可以被稱之為XX出品。


不是大牛,給不了什麼建議,就新人如何成長,說說自己的體會吧。

每個人成長的方式都不同,我說下自己的成長經歷,希望對大傢伙兒有參考。

1. 跟對人
新人成長,師父這個角色是很重要的。
很幸運,一畢業便加入了CDC這樣大牛雲集的團隊,更幸運的是,有一位能力非常優秀的導師。
成長既是犯錯,師父便是能指出你的不足,給你方向,讓你提升的最好的人。
剛剛加入CDC,便跟著師父做了一個向pony彙報的項目,那會兒我是真正的新人,壓力山大,項目過程中各種犯錯不靠譜,師父有時候也會對我嚴厲批評,但經歷下來,我知道,自己的每一次進步,都和跟對了師父很重要。

2. 積極主動
有主動性,能解決成長中的所有問題。
不論是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新觀點、資訊的獵取,溝通能力的提升,設計實踐,都離不開主動性。
積極主動,涉及的是自己的態度,估計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不在這裡贅述,能做到,必定成長。

3. 設計實踐
對於設計能力的提升,我一貫的觀點,就兩個字,實踐。
看再多的書,再多的文章,如果做的東西少,很難積累。
而CDC在前幾年是一個項目非常多的團隊,那會兒每個人負責2、3個項目是太正常的事兒,自己實習的時候就跟了瀏覽器和影音兩個項目。
所以說,一個個項目的歷練,才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4. 多思考,多總結,多分享
乍一看可能覺得很虛,覺得是廢話,但我要說,成長之路,真的沒什麼捷徑。

關於思考:
實踐和思考是相輔相成的。因為我們每天可能會做很多需求,有些需求,可能很小,可能一會兒就做完了。但同樣一個需求,思考的層次不同,視野也不同。
舉個例子:
比如說,給一個商品添加一個分享入口。
直接做,可能就是加一個icon,搞定。
但是多思考,你必須去想:
分享的目的是?
點了按鈕用戶期望看到的是?
怎麼讓分享變的更方便?
用戶分享的動機是什麼?
如何鼓勵用戶更多的分享?
分享過程最大的瓶頸是什麼?
。。。。
你會發現,思考深度,決定了你成長的速度。

關於總結:
這裡說的總結,不是那種寫出一篇長篇博文,總結一個項目過程。
可以理解為,總結,是思考的沉澱方式。
因為我們每天想的東西很多,如果不總結沉澱下來,很容易就忘了。
所以,適當的總結,哪怕是一條微博,回答一個問題,寫一個小控制項的規範,輸出一個適用性強的模板...
成長就是這些東西積少成多!

關於分享:
我一直堅持的觀點,每一次分享,都是對設計的再思考,看似分享他人,其實是提升自己。
在騰訊到時候,是兩門課程的講師,每次講完課,都會收到同學們的打分,每次看反饋郵件的時候都很忐忑,但也正因為如此,會更認真的對待每一次的分享,每一次分享,都會增加新的內容,每一次,都是再次學習的機會。

Just do it!


首先, 別抱著成為大牛的心態去工作, 大牛是別人給的稱呼, 就像不要迷戀title一樣, 真正牛不牛自己最清楚。
其次, 一個好的團隊和好的環境很重要。
第三, 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時刻處於學習狀態。
最後, 不要做copycat, 不要人云亦云。
最最後, 不要信別人說的不看書, 踏實一點, 從書中還是能學到不少的!


1. 作品第一
設計師的"牛"與"不牛", 得依賴於其設計作品的"好"與"不好"來評判. 所以第一步應該放棄關注這個職位的高低, 而去全心全意的關注你設計的產品是否足夠優秀.

2. 敏感力
視覺設計師敏感的是色彩和像素; 動態設計師敏感的是節奏和空間; 程序員敏感的是效率和穩定; 而交互設計師敏感的是產品的: 結構, 層次, 行為, 信息表達...所以要發揮交互設計師的敏感力優勢, 多從結構和層次的角度去觀察產品和理解用戶.

3. 關注細節
一是需要培養自己能夠看見細節的能力, 二是訓練自己對細節進行處理能力; 這兩者都需要通過大量的設計實踐來訓練.

最後一點題外話, 交互設計的很多工作和努力都是幕後的(相對於其他設計角色), 很多工作是無法從設計作品中之間看出來的. 因此在外人眼裡很多時候都是"不牛"的.所以比較適合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


我之前在想這個問題的時候考慮過以下幾點

1、認清自己在流水線上的角色,與人合作

作為產品經理的下游,視覺設計師的上游,必須首先意識到事兒是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做的。只要主動為上下游考慮,幫助別人達成目標,就能和諧相處。

2、保持對潮流的敏感,持續更新

新的技術,新的設計方式總會被全球各種聰明的腦袋推出來。只有持續更新自己的知識庫,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累自己的知識庫,才能不落伍。

3、把每一個危機看做機遇

如果別人都絕望了,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你通過自己的思考將其完美地完成了,那就具備了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這一次次的成功就是你的榮譽勳章,也是樹立權威的必經之路。

4、融入互聯網的圈子,展示自己的獨立思考

就像現在這樣。

5、熱愛生活

只有愛生活,愛工作,才會有不竭的動力去思考,去設計,去想把世界變得更美好。


1懂產品(產品定位,目標,實施步驟)
2懂設計(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你必須清楚什麼是問題,通過數據,用研來發現與預期不符的偏差)
3懂視覺(作為產品的表現層,必須為產品目標服務,所以需要用視覺語言表達目標)
4多溝通,多學習(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這是門交叉學科也是低門楷的工種,等你哪天有勇氣說不幹交互,我照樣活的很好,差不多可以了


如果一心為了想變成大牛而去,則永遠不能成為大牛。或者有可能成為一名偽大牛。


提問的同學看上去有些浮躁。

不要僅僅把它當做你的職業。
而是要成為你的事業,全心而有熱情的投入。

不要試圖玩口活,瞎忽悠,成為虛無縹緲「大牛"。
不能否認,我們這個行業,或者說這個工種,忽悠的人不少。

具體的方法和需要掌握的技能,上面幾位老師都有講。

踏實做事,專心做事,用心做事。
實幹最能積累經驗。

最近我面試一些人,理論一套一套的,一問具體做事的方法和細節,結結巴巴,說不出個所以然。
沒錯,現在這個行業理論的東西在網上現成的太多了,而且又不難理解。誰看完都能說一遍!

切記,千萬不要浮躁!


以上所有人的分享都非常有用。分享個自己的經驗,完成一個項目,好好寫設計總結。如果每半年寫一個,進步速度也是很驚人的!!!

舉個栗子 ,給大家分享個數據平台設計案例。

--------------------------------

/ 關於DMP /

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是騰訊大數據管理平台,擁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背靠騰訊海量數據,為廣告主帶來立體、全景的用戶洞察;是未來品牌廣告變現的重要方向,具有戰略意義。

/ 設計背景 /

1.項目背景

DMP整合了騰訊內外的數據,支持1500多類人群標籤,支持人群的looklike,支持CPM廣告售賣和投放,為品牌廣告的數據變現建立了產品和技術基礎。

2.設計目標

項目設計之初,經過多次與產品溝通,達成此次設計目標:商務、簡潔、易操作。

/ 頁面框架及色彩 /

1.頁面框架

頁面結構總體分為上下部分,上部為頁頭,下部為內容區域。內容區域可視為一個大的整體,優化頁面結構的重點便放在頁頭上。

方案A—聚合式頁頭( prefer )

頁頭聚合了logo、導航、登錄信息。

  • 優:頁面層次簡單、清晰;
  • 劣:導航擴展性較弱。

鑒於DMP平台很長一段時間內為4個導航內容,擴展性問題可以解決。

方案B—層級式頁頭

頁頭的第一層級顯示logo和登錄信息,第二層級顯示導航。

  • 優:導航的擴展性強,可增至6個導航。
  • 劣:頁頭層次相對累贅。 這也是淘汰此方案的主要原因。

2.商務風配色—藍黑系

此次採用商務藍的單色配色,讓用戶更加專註在功能操作上。即使在圖表配色上,也採用了藍色的漸變色進行呈現,體現了簡潔商務風。

/ 重點頁面展示 /

1.人群標籤首頁

方案A—豎向滾動

自上而下依次展示頁面3大模塊,探索性強、瀏覽順暢。但首屏不能完整顯示所有模塊內容,用戶無法一覽全局,由此淘汰該方案。

方案B—橫向輪播( prefer )

首屏即可顯示3大模塊的重點信息,用輪播的展示方式逐次讓用戶瀏覽更詳細的內容。

2.定製人群--讓數據運演算法則更加易懂

根據三類人群標籤定製人群,左側選擇的任一數據將展現在右側「已選人群」內,每組內、組與組之間的交並集運演算法則清晰呈現,均可由用戶選擇。

3.人群擴散--強化人群擴散對比

以母子組合的數據呈現形式,展示人群擴散前後的數據內容,讓「查看人群擴散對比」的功能更加突出。

4.人群畫像--讓操作便捷、可視化

用柱狀圖、餅狀圖、表格等多種圖表形式直觀地呈現人群屬性的特徵。此外,「詢量下單」「人群提取」操作都非常便捷。

/ 設計規範 /

適用對象

  • 設計師 —— 確保後續版本風格統一、整個平台體驗的一致性
  • 產品經理 —— 確保新產品經理快速上手,提高產品需求的產出率
  • 技術/開發 —— 提供開發者網頁元素尺寸與屬性樣式,提升開發過程中界面的還原度

/ DMP首頁 /

1.全屏視頻作為首頁

越來越多的專業型網站選用全屏視頻作為首頁。如果視頻很棒,首頁逼格絕對高高的,但一定也要考慮用戶的網路環境。

2.向下滾動和模塊化設計

向下滾動總是更容易的操作,用戶不用停下來點擊翻頁。每一屏的設計,介紹DMP的產品亮點,根據屏幕尺寸進行自適應縮放,呈現更完整的產品特色。

3.動態的數據可視化

產品亮點不僅僅= icon + 文字!設計師需要不斷加深對產品和用戶的理解,才能能更好地將產品語言,轉為為可視化的交互方案。

體驗DMP:http://dmp.qq.com
PC端瀏覽效果更佳

-- 感謝閱讀 --

註明:文章始發於微信公眾帳號-周莜視界(yoyofootprint)



感謝邀請。前面已經有很多很棒的點,也學到很多東西。想了很久…換個角度分享一下…


小牛階段…
- ((熱情 + 努力) / 機運 - 環境) x 專註


中牛階段…
渡過了小牛階段…因為某些較強的能力(溝通、協作、實作、營銷),資歷與作品品質都有水準與做過一定規模的項目。不論在大企或中小團隊。
- 客戶、市場、小領導賞識、願意給機會,也表現的不錯。
- 往往陷在細節,無法顧及全局的也上不去了(關係、成本、溝通、整合能力) ...只懂得設計工,不懂設計。


大企中的大牛…
在大企呆上數個世代(換大領導、業界革命、企業轉型),建立不少產品、團隊的領導級交互設計/用戶體驗從業人員(國內外都有)
-擁有是能與上下團隊溝通、啟發、扶植的能力,估計是在中層時養成與大項目時養成。
-在中層時的挑戰大多是自己的層次與價值不易從現有的公司架構或商業價值提升。
-具有跨領域合作能力、號召力與執行力


大大牛/新創企業
對這個領域、社群有獨特的想法、貢獻、不論資歷深淺或是否有所謂的"作品集"
- 自組團隊、組織社群甚至創造文化
- 願意分享、傳授與正面的啟發來自其他領域的人。
- 超越文化與地域的差異、挑戰業界標準,不論失敗與成功,啟發了更多的人。

自己覺得…
白鴉的答案最像我喜歡的方式,除了我還蠻喜歡看書之外…
...涉足其他領域的人事物(音樂、寫作、語言、文化、商務、歷史)、網站不是交互設計的全部
解決問題不是交互設計唯一的目的,知性與感性同樣重要
個人作品不如產品重要,產品不如個人品牌或獨特的觀點與胸襟重要
很幸運都跟比我厲害的人合作。
熱愛交互設計不如熱愛人生的方方面面。


如果要給新人建議…
看其他朋友分享的點,挑適合自己的與嘗試最不合適自己的,整理一下,發展自己繼續前進的方式。


新人要做的一件事是:深深的愛上交互設計,要有扭轉一切可用性問題的決心。


我很憤青的說,那些沒有用研基礎的,連一點前沿狀態發展都不關注,自我參考設計的交互設計師,就不要裝逼說自己是交互設計師了。
請原諒我,又發飆了
首先,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師,至少應該知道,你這個職業是幹嘛的吧?至少它是設計行為的。隨著信息時代,晶元使行為變得複雜,才促生了交互設計師這個職業。職責在於將代表程序員實現模型的產品,設計得更接近用戶心理模型。
所以,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師,首先要重視,做用研.

為啥說,不做用研就交互設計的交互設計師是裝逼呢?
因為設計師自己腦中,或者團隊頭腦風暴,從用戶的反饋郵件中得到的想像,基本就是自我參考設計。而這些想像,還需要經過分類,訪談,觀察,才能知道真的是不是這樣。而我告訴你,你真的沒那麼能,想到那麼多。更重要的,就算你大致想到了,但是一個重要性的不同,看起來小的差異,影響卻巨大。其次用戶的反饋,用戶的反饋經常是那些專家用戶才有的熱忱,它離真實中間用戶的需求有偏差,數據,市場研究的分析只能給你描述,不能告訴你深層的信息,如期望,場景,目標,行為。這些更可能通過有效,正確的定性用研方法得到。

可惜,我這裡跟你說,這個真的好玩,沒你看得那麼害怕。可惜你看著就覺得害怕、麻煩沒必要,沒興趣。你不親身經歷,你不會真正燃起必要做的熱情。
真正訪談過100個,或者更多的用戶的經驗,會讓你經歷很多你以為從來不會發生,離奇的事情。這些精彩的經驗,還是藏在我肚子里,只可意會,邀請有興趣者自行進入鬼屋一感刺激和興奮。

但是你連一個可用性測試,競品評估、觀察法都沒做過,就裝逼的以為看過幾個枯燥的幾百頁的用戶研究報告,就已經了解用戶研究的工作,並認為這些結果你自己或者團隊合作一樣能得到,那,坐井觀天的青蛙知道是啥樣的吧。

因為你連這個工作的直接感受都沒有,可想而知,你是從來不會把關注這方面的前沿列為你工作的重點的?而你能知道類似人物角色,故事版,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更好用,或者更適合用的方法,如心智模型,等其他的更適於將研究結果轉化為設計參考模型類基於觀察的用研方法。
或者真正的人物角色根本就不是這麼用的,你只是照貓畫虎,然後覺得在工作中不好用。就覺得沒必要。但實際是,你,就沒深入研究過,連正確的目標和實施方法都不知道。道聽途說的東施效顰,結果別人反饋你走得一點也不好看,你就誤解人家東施走得一點也不漂亮。

因為你不重視,你認為沒有必要,你沒有自己真正體驗過。所以你無法理解它的重要,必要和魅力。但它卻是,用戶體驗這個大樓的地基,至少我這麼認為的。地基都不打的人,就建大樓,你評評理,是不是在裝逼。
看看這幾個名詞,說的啥,就知道,煩惱只是因為原來花在山地後。
交互設計精髓,ALAN COOPER的人物角色。Indi young的心智模型。
認真看,然後真的做!
因為這些用研方法致力於解決告訴你用戶的真正使用它的目標,場景,行為,任務,需求,以對用戶產生同理心。
同理心是什麼,就是針對某件事或事件感受到他人情緒的能力。同理心的產生,基於最大化的還原典型用戶的行為模式。看過了這些,你才能感受到這個產品幾類主要用戶的需求,你才能設計出符合用戶目標甚至體驗目標的產品。而這個不接觸、觀察,分析用戶很難做到。

安慰過人吧,知道安慰人是多難的事吧。因為你認真聽了他的訴說,他也不一定說全,可能他都很多沒意識到,所以你很難知道說什麼才讓他舒服。但如果說我把不止於他,甚至是他這一類,的源起、模式、甚至背景,未來的期望的都告訴你了呢。有這麼好的事嗎?至少通過用研你能逼近得到這個答案。所以,你說我簡單描述一下他的特徵,你就能基於你多牛逼的項目經驗,多了解互聯網的產品知道用戶需要產品,產品怎麼設計。那咱就科學論VS半仙,我說服你的方法不普用,你也說我不懂世界的玄妙。各有成功之道,不在一個空間上,就不論道。

2、連一點用戶體驗領域的專業經典書籍都沒看過
用戶體驗度量、別讓我思考、情感化設計、交互設計精髓3,不是2,卡片分類、心智模型、怦然心動......不多,20到30本,沒認真讀過,別說你是交互設計師,哎,怎麼說呢,你連一張卷子100分的標準都不知道,然後你答了它,按照你的標準你能得了90分了。其實,你都不知道,這張卷子讓答解題原則而不是解題。結果你就算全解對了,也只能給個20分。說真的,還是經驗人情分。

3、不關注行業發展前沿,對用戶體驗領域的:設計,用研相關的前沿不關注的
別說因為你是一個多麼認真,關注你設計的產品的設計師,天天加班,都把熱情投到自己的產品上了。所以不知道Frog是什麼。不是嫌你不夠潮,只是這樣就無法知道目前更好用的設計流程是什麼。有點像拿死功夫PK巧功夫,死磕。
做交互設計,不用IPHONE,手機里,不是每兩周就更新一次下一些新的應用,了解新的交互。不定期看36氪、瀏覽一下各大用研團隊。參加UPA,不是給他們做廣告,參加大會不是為了交換一疊名片,是為了聽幾個牛人,分享他們的金子。
總之,在互聯網這個新鮮的,走在歷史發展前沿的領域,真的需要飽含著熱情的,定期更新用戶體驗這個交叉學科,交叉的知識。畢竟是在最火,影響世界人們行為的行業,設計著這裡發生的事情啊?

多做一些用研,相關領域跨過來的,踏實點,把所有有關用戶體驗的經典書籍看了,不管你是啥用戶體驗總監還是啥牛逼,到處吹,卻沒有點打坐靜心積累的時間,值得鄙視。最後,別成為一個苦逼的天天加班的,標榜自己多努力認真的設計師得人,值得同情。

看看風景,睡到自然醒的周末,不經常加班,但經常能隨著性情做一些充電,有木有。天天加班的模式,就像砌磚頭,好高好長的磚頭啊,砌的不好了,再稍微改變一下。哪有精力休息,看世界,看別人怎麼做的。叮的一聲,在浴缸泡澡的夢中, 對之前的有所領悟,突然想出了一個超漂亮的院落,磚的方向是不是磚條是院落。有木有。

總之,看到的基於用戶體驗的做行為設計的人,太少了。而基礎,和前沿不做,而就直接開始跨向設計的,咋就,那麼多。

呵呵,其實我覺得知乎應該能為問題進行追加解釋或者分段回答,也許更好。
有的問題只給一個回答機會閱讀者看起來比較費力。
而且個人首頁不能編輯留言、寫自己的博格,有點不符合人的心理模型。一個某一方面領域的專家他願意在知乎上回答問題,很大程度來源於成就感。當然有一個地方能讓他更多的將自己的見解發布,收到更多的讚賞,讀者也能更多的受到啟發?不知道,直覺要靠用研佐證補充。
說遠了。

其實我知道,設計師很多時候是憑靈感,但這個東西是天生的,有的時候靠努力是達不到的。但這是一定要成為大牛才需要,也可以成為高手啊。
如果你邏輯理性,思考周全,你亮點有點少,那麼就試試多去了解用戶。可以當這是為設計軟體做心理方面了解,它產生不了直接的效應,但它促使你深入思考自己和他人。


推薦騰訊CDC的交互設計師寫的一篇文章《我的十年,交互之外的那些事》http://cdc.tencent.com/?p=3218


1,多看書,少看「大牛」扯淡,更別去參加大會掏門票..
2,不要猜用戶的心理,不要猜用戶的需求...
3,只有多實踐才能掌握


個人拙見,而且我還在努力在旅途中

1.勤于思考
2.多多讀書(如果沒有對於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參悟,很有可能看不懂那些「大牛」的博客在寫什麼)
3.在實踐中總結往往比累加的膚淺的項目參與更重要,深入的去了解一個產品
4.如果沒有天生的邏輯能力,試著訓練自己


說說我的看看,我是視覺出生,特別不喜歡把交互和視覺分來來談,對國內交互設計行業的看法如下三點:
1. 談人不談機器
其實交互設計的門檻挺低的,比產品經理的門檻還低,低到你只需要看點網站用點應用,憑著自己的感覺就能做的Level(原型圖誰不會?),如果你還讀過幾本交互相關的書籍,你就可以把用戶角色,場景這樣的名詞掛到嘴邊了,也這導致在和很多交互設計師打交道的過程中,老是聽到「我覺得用戶應該XXXXX」, 縱然你對於「人」的分析非常到位,可是交互設計作為連接人和機器的一種手段?你考慮過機器側是如何工作的么?怎麼有效的組織信息既能符合用戶的心智模型,又能提升機器的處理速度?之前面試過一些交互設計師,我一般會問兩個問題:「你用Wordpress類似的CMS搭建過網站么?」,「你能簡單的在紙上畫一下twitter的信息架構么?」,結果你懂的。順便說一句,交互設計之父Alan cooper是VB之父,技術大拿。
2. 專註具像,忽略抽象;
交互設計其實真正的難度基於某個特定任務的「易用性」,而在於整體的「結構性」,好比一棟建築,也許某一個細節並不是最易用的,這樣的設計恰好是對於整體的妥協;在我所接觸的很多交互設計師中,很多會和你爭論任務的步驟,但很少有人會談信息架構,內容策略。原因是抽象的東西會被選擇性忽略;
3. 關注問題的解決,忽略問題的定義;
定義問題的確存在和產品經理職位交叉的地方,但解決錯誤的問題就無法體現設計的價值,如果把產品價值最核心的部分轉移到」產品經理「身上,設計師的價值是什麼?」設計師「這個詞語應該具備一種」把抽象變具象「能力,這種能力恰好是在問題定義階段所需要的。

新人和大拿的分野,主要在這三點上。


忘了上面的一堆評論吧。

找機會,做出自己的成績,拿出自己的產品。
用事實證明自己比理論和專家靠譜的多的多。


保持同理心,去發現並享受生活。


認真回答這個問題。
說些可執行強的方法:

  1. 結合實際工作,不斷的看書,隨時學到的知識就立即運用到工作中,這樣逐漸演變為自己的經驗。
  2. 每次我出的方案,大家總是會聚在一起討論。很幸運身邊有比我資深多的同事、上司,從他們的經驗方法中學習到了好多。他們豐富靠譜的經驗,是可以直接拿來用的。他們的一個方法解決了一個問題,那麼你就學會了一招,舉一反三,同樣類型的問題都可以解決。
  3. 在實際工作中出交互方案時,沉靜一下,深入一層的思考,再深入一層的思考。這讓我自身的成長很受益。比如:起初思考如何完成一個功能的流程——到如何減少用戶的操作步驟——再到如何符合用戶的心智模型、簡單易懂易上手——再到如何更加有趣味性的讓用戶愉悅的使用。。。
  4. 通過網路認識別的交互朋友,比如我通過Lofter認識了網易的交互設計師,他教我如何有規範性的設計線框圖;我通過微信群認識了支付寶的交互設計師,她教我如何推演交互的思考過程和流程圖的經驗。還有 @龍爪槐守望者教我Python,感謝這些朋友們!咱們交互設計師的圈子風氣挺好的,大家都是互相幫助、互相支持,毫無保留的貢獻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希望這種風氣能一直持續下去。
  5. 多和視覺、技術溝通,先成為朋友,以後工作開展起來順利的多!實際工作總是會遇到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像紙上談兵,理論上談論的和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往往很不一樣。我和視覺同學有很好的關係,這在工作中給我的幫助很大,無論遇到各種各樣複雜的情況,視覺同學依舊支持我工作,讓項目能夠順利推進下去。剛開始時和技術同學溝通較少,這在前期讓我遇到了不少阻礙,後來平時多和技術同學聊天、一起吃飯,讓項目進展的順利多了。

學院派真多。推薦個人:王陽明。


推薦閱讀:

交互設計師每天是怎麼工作的,一天怎麼度過?
交互設計師的產出物是什麼?

TAG:交互設計師 |